《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天涯文友交流贴,欢迎讨论!

字数:104777访问原帖 评论数:324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5-01-21 15:24:00 更新时间:2020-11-10 11:20:25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24:00

【写在前面】

作为天涯论坛的业余小说写手,何三刀本身是商人,以及职业经理人,其工作并非为人写书评。但我历来主张“认真读书,认真作评”,提倡文友之间开展正常的文学批评和交流活动,这个话题是与三刀相熟的朋友们都很清楚的。
网络写作是一项艰苦而寂寞的工作,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煎熬与挣扎的过程,因而长篇小说创作至少60%的写手都难以最终完稿。那么,读者的支持,文友的鼓励,编辑部的重视与推荐、签约,出版机构或改编单位的介入,以及政府部门的参与、社会团体的投资,这些环节对于作者的信心增长和最终成功,都有着毋容置疑的现实意义。
人无完人,文无完文,那么在长篇小说的持续写作过程中,及时有人能肯定相应的长处,尤其是指出某些弱点、弊病的存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问题在于,写手们的时间都很紧,许多人并不热心于真正拜读别人的作品,或者读了之后并不喜欢给人留评,这样就导致了到处灌水顶贴,满篇套话却无一字真言的情况,让作者们十分失望和无奈。
有鉴于此,何三刀不揣粗陋,决心在创作之余,尽量完整拜读一些文友的大作,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对相关文友的作品抒发一定的读后感。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三点:一是“三刀读书”的范围可能较宽,但由于长篇小说的阅读量很大,有很多都未能读多少,既然没能读到一定的量,故不便于发评。二是“友情书评”的前提是有一定来往的文友,并非是对任何文友都有发评的义务或人情债。三是评论本身因水平有限和时间吃紧,所以不一定具备真正的专业性,仅供文友们参考而已。
何三刀首轮的阅读和点评计划,包括共约二十部正在天涯舞文弄墨的长篇小说作品,其他版块或其他类型的作品暂未纳入计划。这这些书评中,又将挑选少量较好的书评,正式拿到相关报刊公开发表、推荐。
首轮点评活动结束后,本帖仍将持续,但是采取的方式将是不定期的,而且不一定是书评,有可能仅仅是或长或短的一些议论文字即感言。每篇正式的书评和感言,都将附上原作的链接,以供读者翻阅浏览,并欢迎大家对原作,以及三刀的议论,再展开评议。
三刀所搞的这个“提倡读书,热心评议”的活动,目的是抛砖引玉,激发舞文弄墨版块作者们积极而良好的作文和作评风气。不求水平,但求正气,就是我的原始初心。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进来,谢谢大家!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26:36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一】

《风雨之后见彩虹》

——风儿271《走过风,走过雨》读后

原作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19734-1.shtml

成都女写手风儿271,于2014年2月14日开书《走过风,走过雨》,在天涯舞文弄墨连载,迄今已快一年了。她选择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开书,并非偶然,因为这部书,就是关于情人和婚姻的热点话题。
该书的故事其实不复杂,人物关系也很简单,那就是女大学生蔚蓝,八十年代末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成都某研究院工作,遇领导做媒,嫁给了在铁路系统工作的丁文涛。二人自由恋爱后结为连理,但新婚的第二天就开始产生矛盾,后来这个矛盾越来越深,因为男方隐瞒了精神病史。他的病时好时坏,且有暴力倾向,于是蔚蓝便陷入了周而复始的、枯燥而痛苦的治疗与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中。在这个过程中,高中老同学夏一冰的出现,使故事的走向开始转向,从而给传统的家庭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常常说,小说的可读性在于有烈度的矛盾冲突。是的,这个提法并不为错,但我想,如果读者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冲突点,却往往会错失一些真正有内涵、有情感的纯文学佳作。
如上所述,本书的情节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但要把一段看上去并不复杂的故事处理好,却相当的不容易。这是因为,我猜测本书也许有作者部分的影子在内,她首先是融入了一个难得的“情“字,这在网文这种充满了快餐情绪的泛阅读氛围中,就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荫。人都是感情动物,于是,当我们渐渐走进作者精心架构的故事中的时候,就会不自然地被文中人物的感情取向和命运波折所吸引,这也是风儿此书能博得大量跟读者的原因所在。
其次,作者文笔也是值得欣赏的。她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是朴实的文风,她的语言十分简洁,但笔触较细腻,因而整体的文字很清爽,没有多余的东西。由于擅长叙述,较少描写,读起来相当的流畅。我们读书,最怕啰里啰嗦,半天都词不达意,那就会脑门发胀了,而这种情形在本书是难以见到的。
要说此书真正的卖点所在,其实就在于它的题材选择。婚姻与爱情的攻防拉锯战,是亘古以来人类不变的话题,历久常新。显然,这是制造肥皂剧,赚主妇们眼泪和欢笑的好题材。现在出版界流行“选题制胜论”,也就是说,作者的功力再好,水平再高,如果你所选的题材没有热度和卖点,此文已死!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该文值得深挖细掘,写出彩来!
然而不客气地说,到天涯来舞文弄墨的写手中,80%仍较缺乏实际的写作经验,这就导致有好的题材,却一时难以写出好的效果。以本文为例,其实开篇第二段的内容提要,是三刀同志按自己的想法给提出来的。风儿的写法,并不完全是这样。她让蔚蓝与丁文涛婚后起了波折,然后就是治病,再反复了一次,又治病。这当中让夏一冰露了面,埋了个伏笔,后来又同学会了一次,就完了。再后来是离婚。我估计离婚后,夏一冰就有机会上位了。
这样的故事架构不是不好,是太传统了,或者说作者的观念太过正统所致。我们写手有一个宗旨,那就是要让文章出彩,也就是让情节更紧凑、更精彩。所以,我们关注的不是丁文涛的治疗过程,而是要让他反复发作、越治越差,这样才能投射女猪脚的内心折磨程度,展示出其心路历程。而此时夏一冰的出场,正是故事要大开大合之际,作者却来了个淡化处理。就算他们后来登堂入室了,那也是四平八稳的,没得悬念,没得刺激,也没得波折。这就浪费了题材,因而也是本书目前最大的败笔所在。
本来看风儿已经连载到50余页,我以为很多内容了,实际上是因为她的人气旺,顶贴多,真正一读,才十余万字左右的内容。所以,假如有机会可以发修改版,我希望作者在前面的部分就要大肆演绎与夏一冰的故事,故事不怕编,就怕不会写!在爱情经过风雨和雷暴之后,再顺理成章地解决那段痛苦的婚姻,不知道能赢得多少师奶们的人生感慨啊!
祝福风儿。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30:06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二】

《灰色的梦境,斑斓的现实》

——西乡的姜子《伶仃洋里的梦靥》读后

原作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904460-1.shtml


西乡的姜子之《伶仃洋里的梦靥》,改版后已连载九万多字。先前三刀读过其中二章约一万字,当时的感觉是写的很流畅,但是比较细,怀疑是否会显得芜杂。如今一口气从头读来,竟有了许多全新的认识。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人员的自由流动,从而造就了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打工阶层。他们是社会底层人员,或曰草根阶级,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或脑力谋生。其中也诞生了相当一部分佼佼者,崛起为工商业的新贵,开着官僚们不敢开的豪车,吃着被双规者只能回味的海鲜野味。有人说,这三十年我国走过的路,相当于欧美二百年。因此,这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好的年代,同时也是社会风气最坏的年代。
《伶仃洋里的梦靥》将故事背景置放在珠海这样一个特区,更可以展现大洋之下的暗潮。而一个打工仔的视角切入,是可以全方位扫描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的,这充分说明了姜子构思之巧。
一般打工小说,都是正面描写打工者在流水线上的艰辛打拼,如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间或穿插一些肉体的发泄或买卖。而姜子这部书,其立意远远高于同类作品,他是通过一个打工仔的足迹为线索,串联起特区灯红酒绿光线映射不到的各个角落,从而将一些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社会阴暗面,片段式地一一揭示开来。文中已经表现出来的就有交通,物管,职场,培训,收容遣送,特区关卡,国营企业,城管等等。
这样,姜子实际上充当的是一个“社会医生”的角色,他为时代把脉,替社会诊病,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应有的社会道义和担当。
该书的主题如此宏大,所以内容难免沉重,反映的确实是社会的一些灰色地带。然而通读全文,文章氛围其实相当的轻松。这就有赖于作者的文字功夫和比较独特的写法了。基本上看,他对黑色幽默和轻荒诞手法的运用和借鉴,在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尤其是从《职业培训》、《收容》、《偷渡》和《回家》这几个章节,特征愈来愈明显,从而节奏也逐渐加快了,也更引人入胜了。其实,作者毋需担心读者能不能看得懂,读者往往其理解能力在我们作者之上,像这些部分有余华的影子还是王小波的文风,至少我是能看得出来的。
紧紧围绕一件事情去写,可以写的很生动,很传神,这是水平。但是必要的插叙,闲笔,如写伶仃洋大桥那一部分,写到南京大桥的一些笔墨,三刀就以为是神来之笔。很多长篇小说的作者,非常善于描写和叙述,却不会使用闲笔,三刀认为那不叫真正的水平。比如说国画,如果我们为了表示有水平,就一定要画满一张纸,而不懂得“留白的艺术”,那是水平吗?
作者通篇采用了暗讽的方式,但并不辛辣,相对来说调子还算温和。我对这种处理手法也表示很欣赏。最近在天涯看到许多文章,写的很好,可是内容却是以讽刺党和政府为乐,我认为这不算真正的好文章,因为你把调子定成这样,却还要指望出版改编,那不是做梦吗?至少是不明智的做法。从这个角度看,说《伶仃洋里的梦靥》是天涯的力作之一,很有前景,应该是有道理的。
以我目前感觉到的问题而言,一是作者有的段落很短,仅数十字,而有的段落有很长,达上千字,这说明尚欠推敲,风格不统一;而且有的章节特长,而有的章节又严重偏短。作者应该有统一的文风,和整体的安排。另外,我据说该书的计划,在经过删减后,仍有48万字。我个人对此持疑义态度,因为我们普通作者,基本没有机会出上下册的书。假如能够浓缩再浓缩,精华再精华,那岂非两全其美吗?
支持西乡的姜子!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32:44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三】


《一蓑烟雨到京华》

——三生平安《南来北往》读后

原作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84142-1.shtml

三刀于11月9日开书,三平于11月23日开书,大约我比她早半个月上天涯来舞文弄墨,彼此向无往来。大约是12月6日,即她开书半个月后,在一个新建的群里见着了三平,很安静的样子,聊了几句,我就去点开了她的帖子。只读了500字,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然后告诉她我会好好读的。第二天,我抓紧读了大约6000字,忍不住兴奋,就提笔写下了如此一番文字:
“已经读完了三平的第一章共5节,坦率地说,三刀来天涯不久,这是我读到的最享受阅读快感的作品之一。作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着力讲述了北漂的缘由亦即全书故事展开的背景。
毋容置疑,真正让三刀沉浸其中的,是作者的文笔魅力。语调低回,节奏舒徐,字里行间洋溢着雅致的文人情怀,通篇显示出清丽可人的意境。再则,其遣词用句的文字琢磨功夫甚是了得,读上去流畅得如同山涧溪流,让人有直要涓流融江、汇入东海之感,也就是说文字有其神韵贯通的气势,显得相当有内在张力。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网络文学世界,或许有些人追求的是纯粹的所谓‘情节的戏剧性冲突’,我认为作为小说体裁来说,本身并不为过;但大量的快餐式写作,确实挺伤人胃口。文学之美,首先来自于语言自身的魅力,小说之热,可能来自于情节的演绎推动。如何才能水乳交融?做到了,那就是真正的精品,值得吾辈研究与努力。三平加油,共勉!”
全文照录于此,是因为我今天通读全文之后,这个感觉依然很强烈,而且认为自己当初看得很准。
其时我只为雪花与火花、王雨两个大神写过一点读后感,为三平写的这一段,非常荣幸的是第二天就看到她的标题飘红了,好多人还开玩笑说:是三刀写的评,才飘红的,哈哈!那我应该太高兴了,可是我自己的文如今还是蓝色的啊------
很明显,作为现代文学研究生、大学文学副教授,三平在天涯写手群中,无疑是最专业也最有实力的作者之一。我们知道,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了许多大家,如沈从文、巴金、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冰心等等,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准,根本难以望其项背。而现在白话文的写作,溯其源头,皆滥觞于那些抒写山水性灵、生发性情苦乐的伟大文库。从三平的字里行间,我很高兴地看到了这种文字的传承、风情的延续和精神的嬗变。
而具体到这部《南来北往》,正好我昨天通读过西乡的姜子的大作《伶仃洋里的梦靥》,一个写北漂族的艰辛,一个写南飞族的视点,都可以归类为“打工文学”。这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放在三十年后,将更是历史的一笔精神财富,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它折射了时代的血与汗、欢笑与悲伤、发迹与沉沦。
三平的文,是按时间顺序推进的,把罗青竹对周边小社会的人情冷暖和职场苦乐写的很生动、很周全、很细致。她将一个南方女子,到北京打拼的那份淡淡的哀伤与无奈,写的亲切可感,为这座黄沙飞舞的都市,平添了几分江南的秀色,我个人读来非常欣赏。而她比较苦闷的是,其文的点读一直不太火爆,因此总想弃坑。
那么,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知道,真正的纯文学作品,才能产生直击人心的冲击力,给人留下美好的意蕴,和深层次思考的内涵。也就是说,纯文学是真善美的动力和源泉。但是,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满街流行的却是快餐文,许多文章,都是拿恶毒、暴力、黄色和恶搞来招徕顾客的,大家追求的是一个“爽”字,爽过之后,就没有任何回味的余地了。这就让写作者产生了诸多的困惑,也就是我们的笔,到底该怎么写的问题?
三刀不是神仙,无法预言什么,但我觉得,作为现实主义题材,如果紧贴时代脉搏,大胆和巧妙使用鲜活的生活化语言,是拉近读者心灵的一种沟通方式。其二,虽然现代文学的鼻祖们的小说,多是散文化的笔法,毕竟在当代中国,读者们追求的是情节的快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大量的传统的环境、景物、心理、动作、细节等描写之外,用精心架构的矛盾冲突来构置看点,就能取得意境(作者)与审美愉悦(读者)之间的和谐。其实生活本身都是平淡的,而故事都是作者在设计的。
说到此处,我感觉三平的真正弱点所在,并非所谓散文化的文风,而是太老实了,将生活本身平实的一面不惜笔墨描摹得活灵活现,写的颇有余味,而从已发文字来看,却将矛盾的产生、推进、激化、解决等几个环节,着墨有所欠缺。
这里需要提到一点:肥皂剧也是每7分钟就要有个小矛盾、每集要有3-5个小矛盾、每三集需要一个大矛盾的。所谓故事精彩,就是矛盾的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不过如此。
三平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繁重,目前此书正在修订,我希望她写的要短而精,相信三平定能将此大作改得既叫好,又叫座!
问好三平。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35:43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四】

《关中汉子的草样年华》

——麻雀也有飞天梦《我在金矿那些年》读后

原作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78354-1.shtml

麻雀也有飞天梦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温和而低调、热心而诚恳的写手,他在天涯的朋友很多,文章也比较火爆,这是他一直以来留给我的印象。他的《我在金矿那些年》我以前读过一些,印象比较深,这次在他连载到15万字后进行了一次精读,使我对文章和作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
《我在金矿那些年》描写的是,九十年代中后期,谢春明从陕西某地到河南灵宝县某矿区的一段淘金史。我们知道,好莱坞大片中有一个特别的类型,叫作“西部牛仔片”,而国内也有不少的文学作品表现过去闯关东、闯西北去淘金的传奇故事。至于新时代的淘金客,有所耳闻,但极少正面反映。这就使麻雀的大作,在选题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说,他的题材具有稀缺性或排他性,因为这里面牵涉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的许多专业知识,没有亲身的经历,根本无从杜撰。
当然,有好题材,还要靠写得好,才能真正抓住读者。我把该书的优点,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粗犷却又不失细腻的文风。该书的起笔部分,铺叙一个小青年离家赶赴异地掘金的旅途行程。他的笔下,有对旅途的新奇,而那些描述的文字,读来十分粗犷雄浑,充满了秦岭之地的原始古朴之感,犹如边陲风光,令人震撼,绝无文人风月文字的忸怩作态。这类文字,在描写矿山时也一再出现,写出了山之魂、矿之灵,是关中人的性情所在,我以为是非常难得的文字。如果撇开这些浓缩着作者感情的文字,那行文必然是干巴的,失去了韵味和意境,则该文减色不少。
而文章在写到亲情与爱情之类的笔墨时,文笔又不失细腻,如父母亲友的关切之情,对刘英的爱情,都写的十分纯朴和美好,大段柔性文字的生发,经常能引发读者的意会,产生代入感。奔放与细致、刚与柔的结合,是本文的特色,也显示了作者调度文字的功底。
二是情节的组织,比较紧凑,矛盾冲突不断,给人提供了许多的看点,产生了不断往下读的魅力。该文的碾矿,偷矿,恋情,争斗等核心场景,采用了顺序,插叙,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写的环环相扣,非常的生动和传神,因而现场感十足。我相信作者对这些情节的安排,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我们常常见到不少的写手,都是按时间顺序,将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写来,而不懂得精心设计情节;就算有情节的影子,却不懂得如何才能写的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平”字,就是平铺直叙,结果必然容易流于平淡,这是小说创作的大敌。而这恰恰就是该作超于二流小说的奥妙所在。
三是作品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相当突出。新时代的淘金客,与过去的淘金客,动机可能差不多,但具体的行为做派,肯定悬殊巨大。作者对于社会氛围的描摹,就花费了很多心思,从县城,到乡镇,到矿山,到人物,他们眼里之所见,嘴里之所言,包括吃、住、穿、玩,都有强烈的时代感。又由于是表现陕西人的生活,所以把信天游和秦腔也结合了进来。通篇还穿插了大量的陕西话,而这些并不影响外地读者的阅读流畅度。
这又使我想起不少小说,读了很多文字,它里面的人物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根本看不出来。诸如一些饮食、衣着、语言、风物等地方文化性的符号,一概是模糊的。我将这类文章,总结为“笔力欠缺”。因为一部小说,实则为一部“小百科全书”,没有对社会生活多方位的展示,只剩个故事框架,岂非有骨无肉?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该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说得上相当鲜明。除开主角二人(谢春明、刘英),以及程蛮子,张虎,老猫之外,我觉得几个配角也十分出彩,比如哑巴的忠诚、勤快和能干,老狗的无赖、无耻和无聊,都令人记忆深刻。那个见利忘义的王娜,和哪个带着几个保镖的老板,最后在黄金大酒店钱的那场戏,也是很立体很丰富的,人物的身份,心态和动作火候,拿捏得非常精准。
要说缺点,任何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看你从哪个角度挑拣。我这里只说一点:麻雀太爱搞剧透了,而且是莫名其妙的剧透,破坏了读者的神秘感和追读趣味。比如,刘英刚出场,我们正想猜测这个村姑是谁,他就透露道:此女跟他大有关系,以后将是自己的老婆。蛮子一出场不久,他就透露这个人将会死。虽然看到目前暂时还正在死,但是仍未死。而且后来进一步透露,他的死与某某某有关。男主去练个飞镖,回家遇到只野兔,于是拿来试镖。第一次没有打中,让兔子跑了,第二个精彩的回合刚刚开始,他就预言了兔子的结局等等,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呢!有时,他还专门发话搞剧透。我觉得这不是一种聪明的写法,表示抗议!理由不说了。
总体来看,瑕不掩瑜,《我在金矿那些年》,确属一流之作。
看好麻雀!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38:40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五】

《豪门恩怨,宅斗奇葩》

——枫溪筠《霜雪下花篱》读后

原作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81755-1.shtml

实话说,三刀同志一般不看宫斗戏或言情剧,不是没这个心情,而是没那个时间,虽然我知道这种类型的故事往往比较狗血,但很能赚取师奶们的追捧。
但枫溪筠的《霜雪下花篱》我以前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感到很好看,一直想抽空读完,并且认真地为她留过评。今天通读后,我觉得用“架空历史,江湖传奇,豪门恩怨,宅斗奇葩”来概括这一部书的大框架,或许是贴切的。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
行文之巧,始于构思。该文采用架空历史的方式,将故事背景设计在民国时期的北方(霜州和邑州),里面是北方四大家族(苏、高、叶、秦),他们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各有千秋,裙带关系、政治联姻盛行,既相互利用,又彼此倾轧。而“我”是一个主线人物,因一场灭门之灾后失忆,后来被名医所救,也成了神医,在文中她凭借杏林妙手闯荡江湖,与四大家族不断产生瓜葛,从而完整地演绎了四大家族的豪门恩怨情仇,与深宅内触目惊心的暗算与血灾。
在这里我首先要肯定枫溪筠的构思,这是因为不少人写文都离不开自己的影子,甚至只能演绎自己(即真我)的故事。我们知道,影视演员分两类,一种叫“本色演员”,他只能擅长演与自己的年龄和性格相似的角色;还有一种叫“性格演员”,他能根据剧情需要,饰演大多数角色,不惧任何挑战。如果说“本色演员”很优秀,那么“性格演员”绝对就是一块宝贝。前者的艺术生命很短,而后者艺术创造力常青。由此可见,脱离“真我的风采”,大胆选材,精心构思,这已经比80%的普通写手高出了一个档次。
其次,作者的故事结构能力是一流的。从已经刊发的文来看,苏、高、叶三大家族内幕故事均已上演,个个曲折离奇,充满了阴谋和绞杀,是利益的博弈和人性的挣扎,读来常感惊心动魄。是的,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宅斗戏,是豪门背景的血腥争宠,各利益方绞尽脑汁的连环阴谋大戏时时上演。而且,从一开始的楔子,到最后出场的日本奸商,作者还埋下了两个更大的伏笔,后面的故事愈加值得期待。
再则,枫溪筠的语言文字确实火候到家,算得上精雕细刻了。发了20万字的文,错别字不超过5个,可见其做事是非常严谨的一个人。她很善于烘托出环境氛围,而且这一股气韵,从头贯穿至尾:节奏不疾不缓,娓娓道来;语调不高不低,抑扬有致;整体语感干净明亮,半文半白,充斥着大家闺秀的书卷气,是比较典型的民国文风格。因此全文读来,流畅而欣悦,有美感,有神韵,有余味。建议没有较深厚的学养者,可轻易不敢开民国文。
然后是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集中表现在大的情节铺排中,她经常是在正叙中,突然开始插入大量倒叙和补叙,引申出另外一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但无论这个故事有多长,她都能收放自如,转回来的时候衔接紧密,让读者立即就能接着正题,继续读下去。这种起承转合的功夫值得重视,因为时空、人物、线索几个要素稍一错乱,读者被搅成了乱麻,立即就会有弃文的风险。
下面谈谈此文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章节的编排上,她为了发文和阅读的方便,仅千把字就成了一章,而且没有设章节标题。这不是正规写书的方式。看看天涯高手们的连载,都是把内容提要章节目录一开始就上了的,而且我觉得一章的内容应该大概在5000字左右,这样大概一部20万字左右的书,总章节就在40个左右;既好编小标题,还特别好写故事大纲,这是相当有利于出版社或影视公司审稿的。
而另外一个问题,是作者后来较多采用了短句的方式写作,即一句话就是一段。我看到不少写手确实都在这样写。我个人觉得,这样写也不是不行,但很难想象就这样能拼凑出一本书。原因在于,短句和短段落固然看起来清爽,但必然失去许多的铺叙和必要的描写、烘托,会严重影响到整体氛围和意境。所以在我先前已经在好几个文友的贴里留言表示异议了,其实给枫溪筠也提过。她一气之下,连发了两个上千字的长段,哈哈!矫枉不宜过正呀!有个性。
我的意思是,注意章节的小标题,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注意段落的安排,最好长短兼顾,有点参差感,读来更轻松。无他,文友之间的友情提醒而已。
我个人的感觉,枫溪筠大作的文风,精修后适合走出版,而且读者群众多。但是,若从整体框架考虑,其实走改编的优势更大。
枫溪筠该作已经加精,诚祝大火!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41:58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六】

《沉舟侧畔千帆过》

——浮虫子《药界风流》读后

原作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83537-1.shtml


这三十多年来,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因此,各行业都流行过相应的“潜规则”,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浮虫子的《药界风流》,就是立意于揭露医药行业的重重黑幕的小说。在当今老百姓最关注的“房子、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四大话题中,浮虫子抓住了热点,其立意无疑是高远的。其题材也相当珍贵,值得研读。
《药界风流》着眼于描写九十年代河南某村(九姓村)的农民,成群结队地到陕东市、中原市“跑药”的故事。他们亦商亦农,无非是采用请客送礼、回扣行贿等手段,将一些或正或不正的药品,低进高出,从中渔利,甚至有的人故意售假制假,大发昧心财。在他们脱贫致富的背后,是大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沦丧、不少管理干部的以身试法,和患者的负担加重、病情延误。群众为之侧目、政府为之震怒,于是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整治,这些先富起来的一个群体,他们纷纷改弦更张,洗白了自己,一转身成了城市新贵。
这部书从文学的角度看,主要有四大长处:
一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对所要展示的行业十分熟悉,谈得上“门儿清”,比如书里数次出现了“计划”的清单,那些药品名称,普通读者尚且连字也认不全,更不知道单位、进价、出价、回扣、毛利、纯利这些概念。这就像描写豪华的宴会,必定少不了菜谱和特色菜的特写,否则,专业感、临场感从何而来呢?显然,作者对医药这个行当相当熟悉,至少做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写起来不“隔”,相当的顺手。这就与一般闭门造车的想当然之作,有了天壤之别。文学来源于生活,这个“生活”的底子非常重要。没有阅历,就难以共鸣。
其二,我觉得作者是很善于进行环境描写、并烘托出氛围的。书中涉及的场景众多,但总体上是乡村和城乡结合部两大板块。值得称赞的是,凡是关于农村的风光、人情关系、劳作、聚会等场景,都写的尤其出彩,其韵味和意境,扑面而来,语言是鲜活的,有趣的,有直接感染力的。相对来说,反而写城市的生活,则要单薄一点,包括豪华婚礼,或隆重宴请,也有些淡而无味。作者戏言他是农民出身,我信了,嘿嘿!
第三,作者对大多数具体情节的铺排和展开,都写的很生动、细致和流畅,具有耐人咀嚼的意兴。这当中以“庄元跑药”、“天明进城”、“猴娃代票”等情节为代表。庄元作为一个有正式工作的人,起先不屑于乡亲们的行为,到后来心动,到后来请假“下海”;而乡亲们对他的态度,从欢迎,到无助,到冷眼,到诋毁;从他的经历看,从一无所知装孙子开始,到逐渐入行,到贼精,到失败------作者的整体把控能力很不错,把一个公职人员的骚动、蠢动全程演绎的很令人有真实感。而天明是个结巴,一个土得掉渣的农民,他进城跑药,简直就像进错了庙门。然而就是这个人,后来也做成了大事,作者在他身上的着墨较多,该人物的塑造应该是全书最成功的。猴娃也是浓墨重彩的一个角色,他是个人精,善跑关系,敢开假票,敢吃“黑钱”,也有不少精彩的戏份。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浮虫子的语言文字功底是扎实的。这表现在,作品的流畅度、优美度和韵致等方面。他采用了一定的方言,但不影响阅读,反而由于大量“打油诗”的引入,起到了总结、概括、提炼和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亲切、平实、准确的句式和语感,让人对阅读的快感印象鲜明。
但是,据我所知,作者对他的这部书,是很不满意的,尤其是对点击率不够高,颇有些不爽。作为旁观者,我不客气地帮他找出了两条原因所在,都是“硬伤”,望虫子兄不要介意:
一是因为该书虽然许多小故事写的很生动、小情节演绎的颇精彩,但是从总体看,通观全书,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人物来统领全局,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主角。别说明线,连暗线也没有。这是相当致命的。固然,大家都是围绕着“跑药”这个主题在跑,但是在乱跑,你跑完了,我又来跑,乱哄哄的感觉。人物众多,名字又相似,很难记,这是造成大量读者流失的原因,我估计有的人会追读的比较头疼。
二就是,我们看许多的片段,都很精彩,可是全书实际上是比较平均用墨的,几乎没有重点。其实不应该分一百多节,应该分大的章节,围绕核心人物重点展开,全书有3-5个重点的故事,把它写深、写活、写精,就够了,其他都是铺叙、过渡,也可以穿插一些小的旁枝故事,一部书不就成了、活了吗?
有好的题材,作者也有好的文学素养,但是没有精心的框架构思,和合理的情节组织展开,这就导致了未能一炮走红的遗憾。我相信作者只要肯花功夫,定能弥补这些缺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支持浮虫子!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45:15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寒烟拢翠《我的姥爷和姥姥》读后

原作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37191-1.shtml

三刀来天涯舞文弄墨不久,因此对许多大神或高手不熟悉,常常有眼不识泰山。记得元旦前寒烟有到过鄙人帖子二次,第一次我当她是自动顶贴机,懒得理她,第二次我发觉她是个活人,于是就跑到她的帖子看了一会,并留言道:“新年第一天,三刀认识了新朋友寒烟拢翠,很高兴!已拜读第一页约万余字。您很善于铺叙,特别长于烘托氛围,文字老道,这是一目了然的。对于大场面的展开,写的游刃有余,这个是要相当的经验和内功的,而且您还很会捕捉细节。总体看,很钦佩寒烟,向您学习!不足之处是写的过分细了一点,一页拉完,就写了赶庙会的感觉,这样情节推进就有点慢了。所以,按我对您首页的看法,此书不宜走出版,只宜走改编。但我毕竟是初读。谨记。问好!”
发完这个顶贴,我后悔了好几天,因为毕竟不熟,我怕误伤了一个文友的心。而寒烟几天后回来,非常热心而诚恳地来拜帖,表现了宽宏的胸怀,令三刀很感动。如今全文通读下来,才发现只读万把字就发评,虽能管中窥豹,却容易产生偏差。
首先得说,寒烟拢翠真的是个一流的高手。我们常说,小说是一部小的百科全书。作为一部年代大戏,其时代背景,风土人情,场景氛围,包括人物的造型(服装、发型、道具等)和言辞等,都有特定的要求,没有较深的案头积累功夫和经验阅历,则越写越穿帮。而本书的整个气场浑厚,场面逼真,流动的场景画面令人仿佛置身其中,镜头感和临场感十足。而功力不足的写手,则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找不准时代感,把书中的环境氛围也写成了平板呆滞的感觉,呈现不了立体的风貌,那就差的远了去了。
其次,不得不佩服寒烟的故事结构水平。本书的故事,均采用了“一波三折”的手法。譬如开篇部分,男主薛守成(我姥爷)陪母亲赶庙会,适逢鼠崽子调戏良家闺女,遂出手相救。后来,有人欲把米铺孙老板的闺女相配,他不喜欢,因为他已爱上了晶玉(我姥姥),这是第一层矛盾。父母却因晶玉是满人而坚决不同意,这是第二层矛盾。孙姑娘八字不合,给薛守成带来了转机;晶玉的爹上门挑婿,与薛父把酒言婚,这是演进。眼看已经顺手了,媒婆上门去找晶玉提亲,却差点吃了闭门羹。这是第三折。婚礼上,鼠崽子再次捣蛋,薛守成差点再次出手。所以,一场通婚的戏,前后基本上有五次冲突,跌宕起伏,这故事想不精彩也难啊!再比如参军、作战、内奸等戏份,包括黑鹰山头的故事演绎,都是这样的套路,每个故事都是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不是结构高手,肯定会逊色许多,从而全书的精彩程度也要减少许多。
再则,其实这也是一篇民国文,所以寒烟的语言文字是相当值得一提的。她的文字已经达到“讲究”级别,也就是遣词、用字、造句都花了足够的心思,说“增一字则太多、减一字则太少”,那恐怕有些夸张,但后续需要进行文字修订的功课显然较少,这是非常值得我辈学习的。她的语言有厚度,有温度,有纯度,这在全文通读的时候感觉非常有感染力,有亲和力,同时也有一定的穿透力,因此说这是天涯少见的佳作。加之她的篇章设置和段落安排,也颇具匠心,如果有出版社看中,毋需大改,我认为并非虚言。
再回到开篇的话题,其实当时的留言我觉得也不为过,总体看,我觉得此书就是一部好的年代戏或者说抗战剧的框架,现在还是这个感觉。假如作者想走出版,则要考虑尽快收口;假如想走改编,则邱署长狗父子的戏要适时登场,而且要以抗联的斗争为主线,重点演绎。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说不尽的悲怆。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长达十四年,尤其是“七七事变”之前的那六年抗战,艰苦卓绝,历来宣传又比较少,因而知之者不多,这就为本文的选题增加了含金量,请珍惜。
这里有必要跟寒烟商讨一下标题。原名《离人泪》,估计想写晶玉在薛守成参军之后的孤寂、困苦和颠沛流离,但实话说,内容往这边一偏,则大作的主题意义就减淡了。而后来命名为《我的姥爷和姥姥》,则更离谱了,“我”这个角色在二十万字后还没出来,用“我”何益呢?
说到不足,由于女作者写战争不太具优势,所以文中的战争场面相对薄弱,其实,每次战斗的策划和组织是最重要的(打起来的效果差不多相似),而文中的战争都是双方乒乒乓乓地一阵乱打,就完了。这就没有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和丰富性,比较单调和简单化了。
很高兴在天涯读到了成熟作者的精品之作,问好寒烟拢翠!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1 07:47:46
沙发,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自己座啊,莫抢!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2 01:52:34
【三刀有话】

因为那边封贴了,考虑到朋友们没个去处,所以今晨一大早我就将前面已发的七篇书评给收拾了一下,发了个专贴。出去后就到半夜一点半才回到酒店。主要是应酬太多。回来看到若干的新老朋友在俺这里搞的很热闹!非常感谢大家的守望相助!

这里首先要感谢枫溪筠、龙展侠、二蛋的蛋没有蛋、京都狼、骆七飞等朋友的打赏和支持!三刀叩谢。

其次,要真情感谢楼上各位新老朋友的祝贺!时间紧,就不一一列明了。

由于还在继续出差中,这段时间根本还不能正常读书、写评,同时对于顶贴和回复也顾不过来,可能会有所怠慢,祈请大家谅解!

最后,三刀祝愿朋友们吃好睡好身体好,心想事成!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2 21:02:14
出差中,终于回到酒店来了,等会还出去。
感谢朋友们的顶贴支持!非常感谢。
看到三点多为什么事与人掐起来了?慢了三点多是一个病人,在家养病一年多了,他来天涯后自己也不写东西,天天没事就出去帮众多的文友顶贴凑热闹,这个在舞文弄墨里大家眼睛都看得到。何三刀还真没这个空闲,而且也没这份心思。估计也没这个必要。那个谁,请你莫要随口喷粪,你随口一句话,把自己的品味降到垃圾级了!你别怪何三刀同志对你不客气,想黑我,你公开来就行!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2 21:06:45
喝酒了,如果语言不够文明,请大家包涵!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4 09:41:21
朋友们好!谢谢楼上前来看望支持三刀的朋友们。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5 08:39:24
@浮虫子 127楼 2015-01-25 04:26
雪夜读华章,又添别一种情味呀!轻轻去也。
------------------------------
三刀在成都双流机场一号航站楼问好楼上的朋友们!很快飞厦门,此次回川之旅非常愉快。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5 23:37:57
@回首那年雪 148楼 2015-01-25 22:18
晚上归来支持一把
------------------------------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三刀在福建莆田市向你们问好!今晚已经喝过五粮液,轩尼诗,长城和青岛了,现在转移到了酒吧,我也想挑战一下,看看还能喝点什么?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7 08:21:19
上来看见了众多朋友的顶贴支持和热烈讨论,三刀非常感动!谢谢大家。
四川是三刀的故乡,广东是三刀的定居地,福建是三刀的福地。因此到了福建,不管我的酒量如何,非要喝到七荤八素不可。前晚喝的酒,小雪同志已经帮我总结了,后来在酒吧喝到一点半呢,奇怪,若说醉了,却没吐;若说没醉,却干了不可理解的事,那就是凡是台上有人唱歌跳舞,无分男女老幼,我都要上台献花,一个花环一百元,好像我总共献了差不多三千元的花,这让我成了全场最受欢迎的人,哈哈!
昨晚就很简单了,我坚持只喝一种酒,那就是茅台,喝了多少呢,不记得了。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希尔顿酒店的地毯遭殃了,居然给人家吐在地毯上了,目前正忐忑中,不晓得要不要赔钱哦,哈哈!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7 08:30:34
这里首先要谢谢浮虫子兄!谢谢您的打赏。很显然您并不会操作,所以第一次打赏了500,您可能认为未能成功,紧接着又打赏了400。那我只能无耻地收下了,多谢虫哥!
其次,要欢迎新朋友刘绪国和丁光朴,常来往!
对于红松看世界要暂离天涯,我表示理解。她的文笔在天涯文友中是一流的,但是发的短文多,而且酷爱写剧本。我对此提了一些意见,主要是说根本没必要写什么剧本。她能改变,我很高兴。相信不久的将来,红松一定能够华丽归来,祝福!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7 08:42:13
说明:刚才朋友来电问候了,昨晚我们几个人喝了四瓶真正的飞天茅台,第五瓶没喝多少,我就坚持要跑了,说明当时我已经有了怕醉的预感。
这酒看来真的很好,虽然喝吐了,但睡的很香,而且早上起来人很舒服,半点难受的感觉也没有。
以后俺要努力练习酒量才行,现在流行什么八斤六斤的风格,咱这点量就要闯江湖,实在太丢人了!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8 08:23:30
各位早上好!没想到高楼是这样盖成的,谢谢大家。
龙展侠和麻雀的诗写的这么好,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实在是好诗!
特别鸣谢再回首那年雪和寂寞不再2015兄,二位的盛情令人深感温暖。
希尔顿的地毯很值钱,毫不客气地收了俺300元清洁费,哈哈。
今天就要回家,激动中!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5-01-28 21:58:29
【“三刀读书 友情书评”之八】

《伏虎场上看乾坤》

——何三刀《行走在伏虎场上》读后

谷小中

原作链接: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81975-1.shtml

《行走在伏虎场上》是何三刀先生的一部力作。作品描写上世纪七十年代川北农村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十年浩劫!既然是浩劫,那么生活在当时的人们就一定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描写那个时代的作品应该是一个悲剧色彩很重的作品才对!
然而,看《行走在伏虎场上》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悲剧色彩,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
何三刀先生用轻松调侃的笔触,将那个畸形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荒诞、搞笑过后,有思想的读者自然会领悟其中的诸多不合理。诸如一个将乘法口诀写成乖法口诀的人居然可以当小学教师,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教育出好学生来呢?因为座位分得不合自己的意愿,学生可以扇老师的巴掌;基干民兵、手扶拖拉机手崔拐拐就因为是贫农出身,调戏女知青这样的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蔡书记明明知道山坡上开梯田违背了自然规律,依然大干狠干蛮干,撞破南墙也不回头;高瓦西里为了作家梦处心积虑地四处搜寻爆炸性新闻,然而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一个代课教师、一个招工名额,各路人物纷纷粉墨登场,挖空心思走关系,互相利用互相角力;爱情本来是神圣的,然而在那个时代也完全变味了,感觉异常龌龊;一次平常的玩牌,却被张大帅当成了难得的一次政治投机机会,采取的手段灭绝人性!
一部好作品,就可以将这样的畸形社会的人间悲剧以轻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初看可以轻松一笑,细看就五味杂陈。我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先提出来,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认真把握该部作品蕴含的最深层次的内涵。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广大读者学习的地方就是独特的体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初看似乎很松散,细读才可以领悟到作者的匠心独具。主角毫无疑问是徐乖法、高瓦西里和张大帅。这三个人物时分时合,各自牵出一些情节。没有散架,就因为一个叫何二刀的小孩在其中连接。通过何二刀稚嫩的目光、充满童真的思维,将那个奇葩社会发生的奇葩故事轻松搞笑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估计几乎所有爱上这部作品的人都是冲何三刀独特的文字风格而来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用了很多的俚语俗语,让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还通过把动物、植物甚至环境以拟人化描写,更让读者忍俊不禁。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地地方就是通篇不谈政治,但政治事件一直串连在其间。林彪叛徒、张铁生交白卷、样板戏、周总理毛 逝世、天安门事件、粉碎“四人帮”等等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事件都有体现。串连进这些政治事件,却丝毫没有与情节脱节,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驾驭章节的能力。
该作品采用何二刀、“何三刀”父子的视觉和思维方式来梳理情节确实是一大特色。“何三刀”应该是一个九零后,他出场的次数很少,但每次出场,却让读者感觉眼前一亮。他以今人的思维方式来解读七十年代,对于帮助广大九零后读者品读作品有非常直观的作用。有对比才有差距。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的描写也是该作的一大亮点。知青冲突、张大帅与王英俊的决斗,气氛非常紧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让人透不过气来。毛 逝世的丧礼则让读者感觉到异常的悲痛和压抑。还有很多细节牵扯到性爱,何三刀先生就巧妙地以抽象的描写来处理,让人印象深刻。
说到此作,毫无疑问不能不提起作品中出现的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不管是戏份比较足的伏虎三剑客、何二刀、何一刀、万事通;还是戏份相对较少的全国粮票、美国顾问、抑或路人甲;每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性格独特。单论这一特征,就可以与《红楼梦》、《清明上河图》媲美!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谓人无完人。因为上传的篇幅有限,读完该作,我觉得还有几个方面差强人意。首先,该作品描写的阴暗面比较多,缺少对人性真善美的歌颂。其次,该作品女姓人物相对较少,有分量的就更少了。希望作者在剩下的部分多加开发。
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水平有限,没能够完全将该作品的丰富内涵发掘出来。如有缪误,也请何三刀先生以及刀粉们海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