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唐诗宋词里之长安城的碎月掠影

字数:12210访问原帖 评论数:19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9-22 19:16:06 更新时间:2021-05-09 17:35:39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09-22 11:16:06
【打捞唐诗宋词里之长安城的碎月掠影】

音乐舞蹈里的《霓裳羽衣曲》粉彩着《梦回大唐》的繁华,坐拥历史十三朝古都的长安,显赫跃踞在龙首原山麓渭水河畔,是当时世界经济军事强国/文化之邦著名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但为什么, 在经典瑰宝的唐诗宋词里,尽是回望长安一片月,满城落叶衰古道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打捞历史长河里的碎月掠影吧

(一)
以音乐舞蹈表现唐朝的长安是美丽的辉煌的,今天大家熟悉还可以欣赏到的有:

《梦回大唐》它是一幅大型歌梦幻诗乐舞剧,制作队伍阵容强大,全剧演出时间为70分钟,分为序幕:游园惊梦;第一幕:梦幻霓裳;第二幕:梦邀秦王;第三幕;梦浴华清;第四幕:梦萦西域;第五幕:梦游曲江;第六幕:梦回大唐。这是一出集盛唐风情、歌舞精粹、绚丽奇幻、神秘刺激、狂欢多彩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乐舞表演;它以现代艺术的手法,配以全新的视听效果,表现了绚丽多彩与大气恢宏的盛唐歌舞文化,带给大家动感与大气、华贵和美艳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惊艳李玉刚《贵妃醉酒》里的《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那是唐代汉族宫廷乐舞,集大成的作曲者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及梨园鼻祖—李隆基,编舞的是他的爱妃杨玉环,作词《清平乐》更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这曲《霓裳羽衣舞》在安史之乱后失传,直到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还是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把它保存在自己的《白石道人歌曲》里。今日的《霓裳羽衣曲》则是由已故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根据敦煌藏经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以及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以及宋代词人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乐曲组合再编而成。

著名的台湾作曲家张福全,在1998年创作了古典民乐合奏【龙都古韵】系列共四专辑,即《洛阳赋》、《长安咏》、《汴京行》、《临安忆》。其中【龙都古韵-长安咏】,以长安的历史传说或风土人情为素材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单看曲目就让人向往无己,比如1.《轻舒广袖》、2.《剑花飞舞》(曲调源于唐代《敦煌琵琶谱》)、3.《雨霖铃》(取唐代张祜同名诗之音韵而成曲)、4.《冷月寒光》(乐曲以敦煌曲子词《望江南》之意而作)、5.《河清海晏》、6.《歌舞伎》、7.《秦楼月》(乐曲据宋代黄庭坚《虞美人》词度曲)、8.《钟鼓交响》(钟楼、鼓楼俱为古城西安之名胜,两处遥相呼应,当钟鼓齐鸣之时,历史的回响亦犹绕耳际;余音过后,令人神往,激越处,尤使人倍觉荡气回肠)、9.《离情别绪》(乐曲以《阳关三叠》之曲意作为基调)、10.《灞桥落日》、11.《长安织女》、12.《遐方怨》(得唐代温庭筠同名词之意韵度成此曲)、13.《丝路驼铃》、14.《勇士庆功舞》,最后这首应该喻意庆祝再创大唐辉煌的中国梦的实现。

(二)龙首原和古意长安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长安,现在西安的古称,其名由来乃因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其万年长安之意。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它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其中两个时间段即:西汉(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隋朝和唐朝(公元580年~公元90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是国际性大都市,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敬仰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

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话说汉朝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人的劝说,建都长安。先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然后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惠帝时筑城墙,并建东西市;武帝时建光明宫、桂宫、北宫、建章宫,汉长安初具规模,正确来说,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

到了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在长安城的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的地方建造新都,并命令宇文恺(公元555-612)作为一位功勋卓著的少数民族建筑家,主持兴建当时世界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当时叫大兴城(即后来的长安)。

到了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除了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与地区多达300个。唐朝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然而世事难料,太子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朱元璋万般无奈不久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而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后来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明钱谦益有诗云:“今长安关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为蚁贼残破,伯应之忧愤,视子美又何如?”。

伟大的汉长安城和壮丽的唐长安城,都是在龙首原建立的。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荡荡乎展然720里,东抵黄河,广袤且雄厚。渭水贯穿,在两岸留下黄土台塬十余个,最东的是临潼县境的马额原,最西的是岐山县境的五丈原,居中的当为龙首原。

龙首原从曲江池和丈八沟一带渐渐抬升,向北推动,以龙首村周围为顶,翻越之后,缓缓俯冲渭水;其南坡和北坡皆高亢且平坦,南坡比北坡应该更开阔。东至浐河,西至三桥镇,东西大约60里,古者测其头高二十丈,尾高五丈到六丈;今天专家测其海拔在450米以上。关于龙首原的生成有神奇的故事,认为一条黑龙从终南山出来,以渭水为饮,行迹便为龙首原,所以其尾在樊川。

汉长安城立北坡。萧何为什么在此选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威震咸阳城,因为秦灭了,然而咸阳城在渭水北岸必聚秦气,遂在渭水南岸建未央宫,可以杀之。汉皇帝陵及其陪葬墓,多置咸阳原上,也可压秦之气。从汉景帝阳陵到汉武帝茂陵,相距76里,坟冢滚滚,秦之气何以能存!

唐长安城立南坡。唐取代隋,用隋大兴城之制,易名为长安城,龙首原南坡以六岗有起有伏,以太极宫为参照,大明宫偏北,兴庆宫偏东,形成立体空间,不过都未离龙首原之南坡。尤其以大明宫据龙首原东趋之址,视终南山如伸手视掌,使李唐王朝的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即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今天的西安扩张甚为急速,既占南坡又据北坡,远胜过大汉和大唐,但龙首原的地形就失度了。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西安把长安藏起来了,是一位远方学者的感受,也是西安把长安遮蔽起来的一种客气表达。

(三)中原怀古

古代文人皆有习惯书写怀古(含咏史)诗词,那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但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故有现代学者为文:《文化积淀:文学的时空差异性》来分析“金陵怀古 和“长安古意”的内涵,文章说金陵与长安皆为古都,同为文人登临怀古、流连往复之胜地,但两地政治与人文形势不同,因而文学作品所呈露的意象、风格、意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就有这么一首长达11分钟题为《中原怀古》的古筝领奏的大型协奏曲,作曲者以悠长、徐缓、凝重的笔触,抒发了怀古之幽情,莽莽中原,辽阔大地,滚滚黄河,滔滔东逝;诉说着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历尽多少征战厮杀与兴衰的史迹。乐曲时而忧郁,时而高扬,时而幽含,时而豪迈;激越处气势磅礴,使人几欲落泪。情绪随着乐曲数度起起伏伏中,对这载满历史背景的中原古地,正进行一番最虔敬的巡礼。

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是宋代咏史词中的名篇。这首词从六朝古都金陵为怀写对象,通过今日凄清景物的描摹,抒发了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感慨,具有历史的深邃感和沧桑感。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使人看到却是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颖气概。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合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待续.....)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09-22 11:22:03
(四)唐诗宋词里的长安城之碎月掠影

但唐诗宋词里的长安城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原因有待钻究,先来欣赏初唐-卢照邻笔下的长诗:《长安古意》

卢照邻此诗用的是传统题材来写当时长安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托古意实抒今情。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铺陈长安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第二部分主要以市井娼家为中心,写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第三部分写长安上层社会除追逐难于满足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这些被称为将相的豪华人物,权倾天子互不相让。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自况,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

原诗太长难懂,我们还是通过直接的翻译,来亲自了解当时长安社会全面情景的描述: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郁金香料。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

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休息。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有人在杜陵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妓院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妓女,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娼客每晚都和漂亮如月的妓女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娼客脚下的路连着妓院,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妓院饮酒。妓女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

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皇帝身边而不相让。权贵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妓女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

汉代扬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同时期的王勃之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和崔颢的《长安道》也有同样的描写。

李白《阳春歌》;“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阳春歌》主要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荒废政务的讽刺。翻译成今文就是:春天的长安,白日照耀着天空,满城的绿杨,千万条垂枝,结烟袅风。披香殿前的鲜花刚刚绽红,芳香流动,秀色映入绣户中。流香映秀绣户中,佳人竞相经过。赵飞燕皇后轻轻掌中起舞,紫宫夫人高唱绝世歌曲。恭贺圣君三万六千日一百年,岁岁年年欢乐多!

最潇洒的要数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描写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看完了。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而在杜牧的眼中的《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同朝代诗人赵嘏的《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杜牧写了蛮多长安的诗,计有《长安杂题长句六首》、《长安雪后》、《长安夜月》,最为传诵的却是《过华清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华清池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因为长安是当时的京城,唐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而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由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但现在皇帝和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这时候,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已近骊山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面。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边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傲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池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古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国倾城”的历史教训。

《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是长安盛况的作品,诗人杜甫写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诗分三段: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讽刺含蓄不露,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再看李白的“雁将秋色下长安”到《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诗人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时间点到了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就开始“秋风生渭水, 落叶满长安。”

话说贾岛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时结识了一个隐居不仕的吴处士,后来他离开长安到闽地,贾岛很是思念,便写了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一开始就情深意长地说:友人离开长安坐船去闽地,已经一个月了,到现在还未得到他的消息。友人离别时是在夏天,而现在长安已入秋天,这里正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片萧瑟景象,此情此景,使作者更加怀念友人。尤其是“秋风”、“落叶”这两个描写秋景的句子,自然而工整,既描写出了深秋的典型景物,而又气势苍凉,景象广阔,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后世引用的人极多:如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齐天乐》词:“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杂剧作家白朴的《程桐雨》杂剧:“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叶长安。”等等,不胜枚举。

但后来,这也成为大唐帝国没落的意喻,比如毛泽东在《满江红》写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借用唐诗落叶长安以渲染霸权主义者萧条凄凉的处境,“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蚍蜉虽曾猖狂一时,但气数意尽,而这时声讨的响箭已发出呼啸,“飞鸣镝”三字,简括遒劲,声形并茂 锐不可当的凌厉之势。

长安作为大唐首都,也是让人《长相思》的地方,李白有诗云:“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翻译成白话就容易明白:“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结句:“长相思,摧心肝!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但在这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唐朝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时代:”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中提到的“渔阳“那是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至于”颦鼓“则是指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处借指战争。霓裳羽衣曲乃舞曲名,据说为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辞,改用此名,因此诗句的意思就是原本沉浸在美色和音乐中的唐朝因安禄山叛乱而震惊了。

故有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六》:“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到了韦庄的《长安旧里》:“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到了宋朝,尤其风雨飘摇的南宋,就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朝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北望长安,念及神州陆沉。抬眼遥望之间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习用已久描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柳永的《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这首小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为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柳永此词“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至于“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又可以使人联想及此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总之,“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

到了周邦彦的《齐天乐》更是:“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

贺铸的《御街行·别东山 》看到的是:断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

晁补之的《贬玉溪对江山作》:只好追问:“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待续.....》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09-22 11:23:43
(五)盛唐的背影

佳气葱葱、帝城郁郁的长安是盛世的象征,也是所有有志之士理想实现的场所,因而自豪而自信的初盛中唐诗人多写“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但到了晚唐诗人周朴的笔下,却变成《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啊-不堪回首的秦原,其实也就是唐朝的龙首原呀。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在2013年出版《盛唐的背影》书中为盛唐的衰败给出了答案。三百页的文字描写公元755年底,唐朝爆发了空前的大动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公开叛乱,率二十万兵大举南下,打得唐朝权威扫地。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乱将烽火烧遍了中国北方,整个华北大地从高度繁华一下子倒退数百年,花团锦簇的繁华世界,转眼之间成为遥远的追忆。国家繁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才辈出,佳作迭传的盛唐,遭遇突如其来的大动乱,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最高统治集团对日趋严重的腐败社会的麻木不仁,对制度飞弊端听之任之,最后导致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巨大变动。故而作者呼吁:以史为鉴,才能知替代,以安史之乱为鉴,才能知道盛世兴亡。

泾渭分明
就在本文即将要完稿时,新加坡联合早报在2014年11月6日报道引述《新华社》新闻图片资料介绍说:“这是前天航拍的渭河入黄河处,右侧为渭河及治理工程,左侧为黄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陕西泾渭两河交汇处。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污染等原因,渭河的水色呈赤黄色,从而与泾河汇合处便出现渭浊泾清、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陕西省2011年提出“渭河三年变清”的目标,开展治污行动,促进了渭河水质的改善,如今泾渭则不再分明,渭河逐渐变清“。

事实上,知识渊博的读者,也知道渭河与长安的关系是密切的。

诗仙李白曾北观渭河慨道:“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唐代的张籍《登咸阳北寺楼》诗曰:“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岑参的《登总持阁》诗曰:“晴开万景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温庭筠的《渭上题三首》曰:“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可见当时的渭河真可谓烟波浩荡。

就是这条江河,从点滴山泉开始,一路不拒溪流,莽荡前进,它曾多次挣脱黄土高原与秦岭的夹峙,开拓出一片片坦荡的河谷耕地,一群群中国历史上最威赫的帝王,相继在渭河滩上,一步一个脚印。在流经818公里后,渭河踌躇满志地在潼关直朝黄河切入,形成了古老中国的文化横轴和独一无二的历史时空。如今,在这里13.6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里,生活着近二千万人,在陕西境内它仅千里之长,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公里,但这块弹丸之地,却无疑曾对中华民族有过最大的影响。

近人徐世昌有“渭水桥边独倚阑,望中原是古长安”的吟唱。

希望爱好文史诗词的朋友,在鉴赏品读之余,从历史长河里打捞上来的碎月掠影,也许,还能还原它几分清澈的面貌。

完稿于2014年11月6日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09-23 09:32:24
本文写于2014年,引用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在2013年出版《盛唐的背影》书中为盛唐的衰败给出了答案。三百页的文字描写公元755年底,唐朝爆发了空前的大动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公开叛乱,率二十万兵大举南下,打得唐朝权威扫地。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乱将烽火烧遍了中国北方,整个华北大地从高度繁华一下子倒退数百年,花团锦簇的繁华世界,转眼之间成为遥远的追忆。国家繁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才辈出,佳作迭传的盛唐,遭遇突如其来的大动乱,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最高统治集团对日趋严重的腐败社会的麻木不仁,对制度飞弊端听之任之,最后导致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巨大变动。故而作者呼吁:以史为鉴,才能知替代,以安史之乱为鉴,才能知道盛世兴亡。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09-23 16:00:20
希望爱好文史诗词的朋友,在鉴赏品读之余,从历史长河里打捞上来的碎月掠影,也许,还能还原它几分清澈的面貌。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09-24 13:34:56
文章从壮丽的《梦回大唐》音乐舞蹈到《龙都古韵》曲目,带出龙首原汉唐长安城的辉煌,再进入唐诗宋词抒怀朝代兴衰。看这远去的盛唐背影,引发了笔者从往日的‘泾渭分明“到今时”渭河三年变清“整治的美好期望。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09-27 09:47:14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荡荡乎展然720里,东抵黄河,广袤且雄厚。渭水贯穿,在两岸留下黄土台塬十余个,最东的是临潼县境的马额原,最西的是岐山县境的五丈原,居中的当为龙首原。龙首原从曲江池和丈八沟一带渐渐抬升,向北推动,以龙首村周围为顶,翻越之后,缓缓俯冲渭水;其南坡和北坡皆高亢且平坦,南坡比北坡应该更开阔。

汉长安城立龙首原北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威震咸阳城,因为秦灭了,然而咸阳城在渭水北岸必聚秦气,遂在渭水南岸建未央宫,可以杀之。汉皇帝陵及其陪葬墓,多置咸阳原上,也可压秦之气。从汉景帝阳陵到汉武帝茂陵,相距76里,坟冢滚滚,秦之气何以能存!正确来说,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汉朝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夺得天下后,先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然后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惠帝时筑城墙,并建东西市;汉武帝时建光明宫、桂宫、北宫、建章宫,汉长安初具规模。

到了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在长安城的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的地方建造新都,并命令宇文恺(公元555-612)作为一位功勋卓著的少数民族建筑家,主持兴建当时世界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当时叫大兴城(即后来的长安)。

唐长安城立龙首原南坡。唐取代隋,用隋大兴城之制,易名为长安城,龙首原南坡以六岗有起有伏,以太极宫为参照,大明宫偏北,兴庆宫偏东,形成立体空间,不过都未离龙首原之南坡。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大明宫据龙首原东趋之址,视终南山如伸手视掌,使李唐王朝的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即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10-06 12:06:30
您好!您的文章《打捞唐诗宋词里之长安城的碎月掠影》已被推荐至"天涯聚焦_头条文字链"栏目,感谢您对"天涯聚焦_头条文字链"栏目的支持!

问好@化成大明 谢谢推荐。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19-10-14 13:03:04
谢谢朋友来访,留言鼓励,点赞送天涯分。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2-24 16:23:00
青年艺术家李玉刚演绎的霓裳羽衣舞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4-30 16:41:23
@雨落川 感谢领导推荐上榜,五一去西安旅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您好!您的文章《打捞唐诗宋词里之长安城的碎月掠影》已被推荐至"天涯聚焦_人文"栏目,感谢您对"天涯聚焦_人文"栏目的支持!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5-05 10:34:04
问好@迷茶小姐 @shuaizebing1983 谢谢来访,顶帖支持。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五一长假。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5-16 16:48:55
马来西亚(砂拉越)诗人吴岸(1937~2015)于1986年访问西安时,写下了《长安赋》,综合、移植改动了多位唐代诗人的诗句,其中有李白的《子夜吴歌》《灞陵行送别》,杜甫的《月夜》、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李商隐的《乐游原》等诗的诗句。

在一首现代诗里,包含如此众多的唐人诗句,并把自己想象为唐朝的歌者和出使西域的使者是非常罕见的,其构思奇特、想象超越时空、极有特色。特摘录分享。


依旧是玉关情深的
李白的一片月
依旧是映入鄜州闺中的
杜甫的清辉
犹记得
烈风不止的大雁塔
次第明亮的骊宫千门
渭城别来无恙?
灞陵柳色仍新?
问客从何处来
我曾是乐游原上的歌者
西出阳关的故人
趁月色
把酒拿来
在千年酒碗的缺口上
受我
深深一吻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6-05 14:52:28
【月下独酌/李白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洛夫版-仿唐诗】
独酌是对酒的一种傲慢。可是,除了不解饮的月亮。我到哪里去找酒友?天上也月,地上也月;花间也月,窗前也月;壶里也月,杯中也月。我穿上月光的袍子,月亮借去了我全身的清凉。举杯一仰而下,一个孤寒的饮者月下起舞。下酒物是壁上零乱的影子,我把酒壶摇呀摇,摇出了一个寂寞的长安。摇呀摇,摇出了一个醉汉,一卷熠熠生辉的盛唐。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9 10:09:51
笔者闲暇之余,打捞唐诗宋词里之长安城的碎月掠影,如同汛期沿溪巧入桃花源,惊讶看到唐诗宋词千山万水的离奇世界,这常让现代人感到心灵的震撼,隔着时空对望是件奇妙的事,从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找到生活上失落的自己,另一方面因接触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加强认识从而感得充实自信。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5-03 11:06:23
五一假期宅家欣赏央视13台的《沿高速看中国》系列节目,今晨刚好播放西安片段,介绍古今元素的情景结合,一曲高亢秦腔,几步霓裳舞姿,让人回肠荡气,拍案叫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