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彩礼看传统文化中的成婚礼仪的本质

字数:8003访问原帖 评论数:3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2-26 17:50:01 更新时间:2022-01-29 02:38:08

楼主:hls324  时间:2021-12-26 09:50:01
前几天各位聊彩礼聊得很热闹。
有的版友提出“ 彩礼不是几千年的风俗么?古代叫做聘礼。”。
这就提起了兴趣,想了解传统婚礼中的礼仪程序,其中具体的详细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假如说成婚礼仪程序是历届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律条文,那这就是涉及到了法律的问题。
如果把古代朝廷中主管法律的一品内阁大臣(刑部大臣)叫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能怎么从法律的理论方面来解释呢?

如果说成婚礼仪涉及到文化礼貌方面的礼仪道德问题,假如把古代的主管这方面一品内阁大臣(礼部大臣)叫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能怎么从礼仪道德的理论方面来解释呢?

楼主:hls324  时间:2021-12-26 10:07:12
中国古代的成婚礼仪不是哪个头脑聪明的人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
是经过几千年实践经验,包括成功的失败的,一步一步逐渐总结出来的谈婚论嫁的合理的程序。
朝廷、国家承认,并照搬过来形成国家的这方面的法律规定的。

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三媒六聘”。
说的彩礼,大概就包括在这“六聘”之中吧?

六聘是什么?
1纳采
2问名
3纳吉
4纳征
5请期
6亲迎
这六聘的每一聘,都是需要付出聘礼的。

这六聘全部按顺序走完了程序,三媒六聘的成婚礼仪才算完成了。

这都是在百度搜索的,抛砖引玉。
楼主:hls324  时间:2021-12-26 10:31:08
继续复制粘贴。
1纳采:纳采其实就是提亲,男方家如果看上女方的话,就会通过媒婆向女方家提起成亲,然后让媒婆拿着礼物去女方家······

2问名:如果女方也同意了的话,就会进入问名的流程了,问名其实就是女方将八字给男方的媒婆,然后男方就会将双方的八字给合一下,看看两个人是否适合成亲······

3纳吉:合八字的时候其实就是纳吉。纳吉成功了以后男方就会给女方送上一定的厚礼,之后就可以定下婚约了。······

4纳征:男方跟女方字定下婚约以后,会行一次大礼,这里的大礼跟正式成亲时的婚礼是不同的,定下婚约以后行的这次大礼其实就是纳征,然后男方会将彩礼给女方,之后女方也会给男方回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嫁妆,但是不同的是,古代的嫁妆要比彩礼多出好几倍,因此古代嫁女儿比给儿子娶媳妇还要费钱。······

5请期:纳征完成了以后,就是定婚期了,婚期通常都是由男方定好了以后,会带上礼物去到女方的家里告知女方,看看女方是否会同意,这个过程就被称为是请期。······

6亲迎:等到这一切结束了以后,就剩亲迎了,其实亲迎就是新郎官亲自去娶新娘子,然后将新娘子从娘家接走,之后就是正式的成亲流程了,将这一切都做完以后便算是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楼主:hls324  时间:2021-12-27 10:53:21
谈婚论嫁的过程,是每个老百姓家庭都要经历的事情。
不要说请古代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礼部尚书来给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来讲解。
就是从老百姓的人情事理方面讲,其中的事体情理也是挺丰富的。

比如说提亲,也就是六聘中的第一项:纳采。
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三媒六聘中最难的就是这个纳采了。

谁家的女孩不高贵?都觉得自己的女儿是世间最漂亮的。
哪能随便任由那些低档次的来随便评头品足,说明:男方请的媒人就是来相看被提亲的女孩的,当然要仔细的评头品足了。
这个很多当事的女孩是最有这方面的反感的,其父母、其家族也是感同身受的。

比如经典名著石头记中有一段贾母对尤二姐的评头品足:
【正值贾母和园中姊妹们说笑解闷,忽见凤姐带了一个标致小媳妇进来,忙觑着眼看,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好可怜见的。”凤姐上来笑道:“老祖宗倒细细的看看,好不好?”说着,忙拉二姐说:“这是太婆婆,快磕头。”二姐忙行了大礼,展拜起来。又指着众姊妹说:这是某人某人,你先认了,太太瞧过了再见礼。二姐听了,一一又从新故意的问过,垂头站在旁边。贾母上下瞧了一遍,因又笑问:“你姓什么?今年十几了?”凤姐忙又笑说:“老祖宗且别问,只说比我俊不俊。”贾母又戴了眼镜,命鸳鸯琥珀:“把那孩子拉过来,我瞧瞧肉皮儿。”众人都抿嘴儿笑着,只得推他上去。贾母细瞧了一遍,又命琥珀:“拿出手来我瞧瞧。”鸳鸯又揭起裙子来。贾母瞧毕,摘下眼镜来,笑说道:“更是个齐全孩子,我看比你俊些。”】
当时尤二姐已经是被贾琏偷偷在外面娶的姨娘了,贾母在不知情时如此评头品足,以她的尊贵的身份,以尤二姐已经成为贾琏的姨娘的身份,这种评头品足的情节也还算说得过去。

假如被评头品足的不是以成为其丈夫的姨娘,而是从没经历提亲的女孩,其感受如何?
是否有尊严被损害的感觉?是否有人格被贬低的感觉?作为一个有正常的独立意志的女孩觉得这是一种对自我人格尊严有损的,是完全说得过去的想法。

那作为男方就要做出相当的补偿言行了,补偿什么?
补偿这种无形的“精神损失”。

据说在纳采(提亲)时的聘礼中,最好要有大雁,因为有鸿雁传书的寓意。
但这些聘礼除了有鸿雁传书的喜庆意思之外,还有上面说的补偿之意吧?

这是男方对女方起码的尊重的态度,这个态度作为媒人必须要把握的恰到好处,这也是媒人对这些事体情理应有的理解。

退一万步说,假如这门原来以为完全可以成功的亲事,因为某种原因没成功的话,其它的聘礼需要退回,那这个纳采的聘礼应该不被退回,因为纳采的聘礼本身就具有补偿的事体情理在内。
楼主:hls324  时间:2021-12-28 10:16:15
假如某位较真的女孩真的教起真来,我没招你惹你,是你来评头品足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凭什么要遭受这种无形的“精神损失”?

这只是在说成功的男女孩之间的提亲过程中的第一步的纳采中的补偿礼节。

如果男孩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负责任一点,选女孩选了好几个,那些没被选中的,被男孩主动淘汰的女孩,其被评头品足被拒绝的精神损失不是更多吗?

所以只要男方提亲,不管成不成功,这份纳采的聘礼是必须要准备的,这是男方对女方最起码的尊重。

所以表面看提亲还要补偿什么精神损失是有点无厘头,其实这里还是有具体的事体情理的。纳采聘礼中的补偿成分是确实存在的。

比如石头记中南王太妃在选探春时的过程,就不止选探春一人,共有五人: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

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

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
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凤姐答应了,来至贾母这边,只见他姊妹们正吃果子看戏,宝玉也才从庙里跪经回来。

凤姐儿说了话。宝钗姊妹与黛玉探春湘云五人来至园中,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
众人中也有见过的,还有一两家不曾见过的,都齐声夸赞不绝。

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
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
因又松了他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
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

早有人将备用礼物打点出五分来:金玉戒指各五个,腕香珠五串。
南安太妃笑道:“你姊妹们别笑话,留着赏丫头们罢。”五人忙拜谢过。
北静王妃也有五样礼物,余者不必细说。】

看懂了吗?南安太妃这是变相的提亲呀!
共五位女孩,不知选的是谁?当然其中的四位是被淘汰的了。

这可是南安王太妃在对五位女孩评头品足呀!
这五位按照提亲的规矩,都应该有礼貌性补偿吧?
你对人评头品足了,就应该按规矩补偿吧?
都是什么补偿?有金玉戒指各五个,腕香珠五串(当然探春的正式提亲聘礼另算)。

这四位仅仅是提亲选举中的陪选女孩,自己糊里糊涂的当了陪选被别人评头品足一番还不知道,意外的得到了一些礼物,还偷着乐呢。

这就是南安王太妃做事讲究的地方,人家知道这个评头品足中的存在着无形的“精神损失”成分,知道提亲(纳采)中的事体情理,所以在不动声色中就把其中的无法察觉的“损失”给补偿了。
楼主:hls324  时间:2021-12-29 10:43:07
由于在提亲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是需要老百姓在长时间的经验教训中积累总结的。
提亲者是主动,被提亲者是被动。
提亲者是暗,被提亲者是明。
提亲者是选择,被提亲者是被选择。
种种不对等而产生了不同的感觉,对于无形的关于人格尊严的“精神损失”双方也是不同的。

怎么避免或减少这些不对等的客观因素?以尽量达到最好的双方都满意的提亲礼仪?
首先提亲者要备一份标准的聘礼(纳采聘礼),这是免除双方不对等的起码礼节。

也有的提亲者想多找几门被提亲者,从中选择最好的。(不知在古代是否合规)
或者提亲者为了自己在人格尊严方面的无形损失尽量少一点,经过缜密筹划,让媒人尽量不要把提亲者的名子提前说出来,一免对方回绝而丢了面子,等对方满意以后收下聘礼再说出名子。

觉得在媒人这一职业中,这种要求应该是常见的吧?

你被提亲者被提亲者淘汰,是人格尊严方面的精神损失,难道我这个提亲者被被提亲者“淘汰”就不是人格尊严方面的精神损失了?

所以对于媒人在提亲过程中,要看准“火候”,“火候”不到不能把自己提亲者的名子直接说出来,以免遭受丢面子的损失。

再举一个古代人写的这方面的例子,这个例子比较特殊,提亲者不是男的,也就是说是美女姐姐看中了“帅哥”弟弟,这就是石头记中张道士給宝玉提亲的一段: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
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
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明显是女方向男方提亲的例子,媒人为了顾及女方的面子不敢说出女孩的名字。
只是说的婉转而已:“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表面看是征求贾母的意见不敢造次,其实是婉转的说你们不同意的话,我也不敢违背委托我说媒的人家,在提亲没成的时候就把小姐的真实名称透露出来呀!

此话说得合情合理。
当然贾母是什么世面没见过的,怎么可能不懂如此的道理?(贾母绝对不会问女孩的名字的)

实际上贾母就是一口回绝!但在措辞上也是非常的委婉,还让张道士“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其实这都是客套话,人家兢兢业业的费心给你提亲说媒,这样毫无迂回的一口回绝也太没面子了吧?

这门亲事,提亲者被回绝了,但没丢面子,因为媒人说媒的火候把握得很好,贾母不同意是绝对不会说出女孩的名字的,女孩的人格尊严是保住了。

双发都没什么不好的损失,只是宝玉多了个金麒麟的礼物而已。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01 08:55:30
提亲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其间的的事体情理,双方的各种方方面面的人情事理,还是很丰富的。

为了保证在这众多的因素中,避免纠纷矛盾,就需要一个对等公平公开的统一规定,来作为提亲过程的合理进行的保障。

古代的提亲不仅涉及到男孩女孩之间的爱情,更主要的是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的联姻。
既然是家族的联姻,其中对等公平就尤为重要了,简单说,一方是“天真烂漫”另一方也应该是“天真烂漫”,一方是“心思缜密”另一方也应是“心思缜密”。

这就是对等公平,门当户对。
一方的执行能力非常强,另一方却是什么也不懂,这就没有对等公平条件了。

假如你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方是老百姓,这不可能公平对等。
你可以把对方的隐私详细的了解到,对方却对你一无所知,这更谈不上门当户对了。

你可以在还没进行提亲时就动用宣传机构广而告之,对方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本身就违反了三媒六聘中的第一项的纳采的对等公平公开的程序规定,是不是违反这方面的规定的行为?

所以在古代的三媒六聘成婚过程中,仅仅在第一项的提亲纳采过程中也需要对等公平的规定。

比如上一楼中张道士替女孩向宝玉提亲时,在没有保证宝玉方已经允许这种提亲时,就完全可以非常合理的拒绝说出女孩是谁?女孩的真实名字叫什么?

因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等的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女孩所遭受的人格尊严方面的精神损失和男孩是不对等的不公平的。

而作为男孩方的长辈贾母当然明白这个提亲中的常识,是不应该在还没有确定双方的提亲关系的时候,问对方的名字。更不要说是在回绝了对方的提亲之后还要问女孩的名字了!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种不懂常识规定的人和事的。

所以这个问名,也是涉及到了双方的对等公平礼貌道德的程序问题。

所以在千百年的成婚过程中,经过无数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才产生了“问名”必须要在提亲之后的程序规定,这是避免双方因为不对等不公平而产生纠纷的合理的礼貌道德相互尊重的程序顺序。
而绝不能先问名后提亲。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02 09:53:51
由于在提亲过程中,种种不对等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使得提亲中容易出现很多的纠纷矛盾。

所以要避免这些纠纷矛盾,这就是经过从远古到古代的几千年的经验教训才总结出的成婚礼仪程序。

也就是三媒六聘的的成婚顺序,这个顺序是理清了其中的事体情理之后才产生的。
有了这个顺序才成保证成婚过程中避免不对等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双方都得益。

所以在古代三媒六聘的顺序绝对不能变,更不能颠倒。

比如还没提亲你就强要去问对方的名字,这就是顺序颠倒。
提前把名字公布出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提亲成功?那这个名字还敢不敢公布?如果这个提亲不成功的话?那这个公布名字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逻辑不通的顺序呀?

当然公布了名子以后再接受提亲失败的精神损失,这是不对等不合理的。这是这一系列的纠纷矛盾的前提。

所以古代的三媒六聘顺序是经过几千年的经验教训总结出的正确的礼仪道德程序。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02 10:50:34
三媒六聘中的第二项,“问名”是什么?

字面意思是问对方的名字,就像石头记中贾母问尤二姐“你姓什么?今年十几了?”。
也可以说是一方打听另一方(的信息)。

古代叫做问八字,前面说了这个问八字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名,是为了保证避免提亲中的不对等不公平不公开这些原则而采取的成婚仪礼形式,是男方郑重其事的表示对对方尊重的的一项成婚过程中的仪式。

所以这个“问名”当然不能等同与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闲聊八卦娱乐的问名了。
既然”问名“是成婚论嫁中的第二项,是三媒六聘的一个过程,那这个过程的时间中都有什么具体真实的意义?

觉得“问名”真实作用是给双方一个了解对方的过程,动用亲朋好友,明察暗访,了解对方的男孩、女孩,他们的父母、长辈,以及家族的各种信息。

如果“问名”(了解对方)没问题了,那就算同意了。
如果有问题,那就不是双方的哪一方的问题了,而是八字不合的问题了。

八字合不合,这里可大有说道,算命先生是精通此道的高手,他能把“好的”说成“坏的”,也能把“坏的”说成“好的”,总之全凭一张嘴,他只是替人说话的一张嘴,雇主想叫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总能自圆其说(当然雇主是要掏钱的)。
比如属鸡的和属蛇的,龙凤呈祥可以说是大吉大祥的八字了。但鸡吃虫(蛇)呀,或蛇吃鸡呀!
总之好的坏的他都能自圆其说。

所以“问八字”(也就是问名)只是个形式,懂了其中的真实意义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14 09:57:00
20天前的作业,到现在还没写完?
这也太拖拉了。
当然原因是我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这门功课。
硬着头皮也要把这个帖子画上句号。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14 10:26:06
通过聊彩礼说到三媒六聘中的六聘礼节的现实意义。
以上说到六聘中的其中两项,1纳采(提亲),2问名(问八字)。

通过先试探性的提亲,双方满意后再问八字。
这个问八字是对提亲的进一步地确定,也就是确立双方同意提亲的一个正式的步骤。

如果通过以上这些如此这般的程序的过程,双方都满意了,就算提亲成功了。
如果通过以上这些如此这般的程序的过程的了解,双方不太满意,不想继续这种提亲了,怎么办?

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就是不用双方的家长、长辈,亲自出面告诉对方终止提亲的原因,而是由双方的媒人出面告知对方,不是因为在了解对方的时候了解到对方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而是因为八字不合。
你们家没有毛病,是老天爷不让双方提亲,八字不合。

这样双方都没毛病,长辈不用有见面的尴尬,只是八字不合而已,由专业媒人出面妥善协调即可。

所以问八字不仅有确立提亲的作用;还有巧妙地推卸提亲失败责任的作用。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15 10:40:56
1纳采,2问名的成婚论嫁程序都顺利的通过了。

就进入了下一步的流程,就是3纳吉。
纳吉就是合八字没问题了,双方都同意提亲了,那这个双方都同意提亲怎么表达?

要有一个喜庆的协议,这个协议就是纳吉。
纳吉就是双方签订定婚协议,也是订婚的约定。
这当然是喜庆的约定了,是吉祥的约定。

但也是对双方的约定,一旦签署了这个喜庆的约定协议,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了。
从此以后双方谁也不许违约。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16 09:23:53
纳吉是经过成婚顺序之后初步订婚的约定,那这个初步订婚是一定要送上一份厚礼的。

下一步的流程是什么?
是更隆重的仪式,男方跟女方定下婚约以后,会行一次大礼,就是正式的男方向女方送彩礼仪式。
这就是纳征,表明双方的订婚已经正式确定,男方的彩礼已经送到女方的家中。

到这一步就是说此门亲事已经铁板钉钉十拿九稳了。

男方倾尽一家财力,把彩礼送给女方,女方也满意的接受了聘礼。
这就是双方这门亲事已定的重要仪式:纳征。

古代老百姓把这种成婚仪式已经到了铁板钉钉十拿九稳程度的纳征,叫做聘定了。
假如还有几家媒婆还惦记着此家的女孩,当打听到“人家已经聘定了”,那就没戏了,找别人家的吧。

所以一旦女孩已经“聘定”了,就是向世人宣布此女孩已经订婚了,各位提亲者请绕道吧。

纳征就是女孩已经定亲的证明。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17 10:57:53
现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三媒六聘中的四聘,已经讲完。

剩写的是最后两聘,5请期,6亲迎。
到第四聘纳征之时,婚事已经确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那这个“东风”是什么?
就是定婚期:5请期:纳征完成了以后,就是定婚期了,婚期通常都是由男方定好了以后,会带上礼物去到女方的家里告知女方,看看女方是否会同意,这个过程就被称为是请期。

请期之后就剩最后的一个隆重的婚礼仪式了,6亲迎。
亲迎:等到这一切结束了以后,就剩亲迎了,其实亲迎就是新郎官亲自去娶新娘子,然后将新娘子从娘家接走,之后就是正式的成亲流程了,将这一切都做完以后便算是成了。
(亲迎包括很多繁琐的仪式,比如“开脸”“跨火盆”······等等,都是各地的不同民俗)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18 09:04:13
古代的三媒六聘有一个特点,就是双方的父母、长辈不直接抛头露面的参与这个成婚的过程。
而是由各自的媒人公开出面协调,当然是是传达双方的父母、长辈的意思,比如要求、或不满意的地方,甚至有矛盾纠纷,在专业每人的协调下,所有的要求、问题都会圆满的解决。

所以在古代是绝不会出现从三媒六聘的第一项“纳采”一开始,就直接由父母、长辈抛头露面的直接参与的不合理场面,父母、长辈都是躲在后面,前面是媒人出面协调各种事项。

假如有某位不懂规矩的双方父母、长辈抛头露面的“张楼”子女的婚事,将会被看做是不得体的、不体面的行为。

你们看古代在这方面是不是在礼貌道德方面还是很讲究的?

现代人就不同了,父母、长辈抛头露面的“张楼”子女的婚事,是很常见的很合理的。
所以了解一下古人在这方面的一些理解,一些事体情理,也是挺有意思的,挺有必要的。
楼主:hls324  时间:2022-01-19 10:13:01
其实我对古代的三媒六聘也是不懂,但我老师厉害!
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师,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他就是石头记这本书的作者。
我都是从石头记中学到的这些知识。

比如5楼、6楼、9楼都是引用了石头记原文的。
10楼、11楼是以这些原文的道理来分析三媒六聘的事体情理的。

石头记作者不仅是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大师,还是艺术大师,他要想告诉读者一件正确的事情,不是直接具体地说出来,而是艺术化的拐着弯的说,也就是他先要读者犯错误,然后通过读者所犯的错误才能反思到什么是正确的道理。(这就是“忽悠”手法的反证法)

比如在15楼、16楼中为什么把订婚约定说成是不仅是喜庆的婚约,还是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约束?
在16楼中为什么说铁板钉钉十拿九稳程度的“纳征”仪式,就是 叫其他的提亲者“各位提亲者请绕道吧”?

因为在古代三媒六聘是官方承认的成婚程序,是法律确认的古代婚姻法,三媒六聘的约定是不能违反的,否则就是违约。
违反古代婚姻法的也是要按违法来处罚的!

在石头记中就有这个例子:金哥事件。
但大艺术家作者可不是具体直白的简单叙述,他是讲述了一个容易使读者产生错觉的故事,好像金哥(女孩)的这门亲是的破裂,不是金哥家的责任,而是对方(男孩)家蛮不讲理为一点小事打到女方家门口,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说女孩一只脚踩两只船败坏女孩名声,逼得女孩家没办法才万般无奈的退回彩礼的。

其实这个情节的叙述都是假象,真相非常简单,是女方不仅违约,甚至确实是违法,违反古代的婚姻法,双方已经聘定了,已经铁板钉钉十拿九稳的订婚了,结果煮熟的鸭子飞了,叫谁不生气不找上门去评理呀?

这就是作者利用他精通的古代三媒六聘的婚姻法,来谋篇布局制造假象忽悠读者,真相却与假象相反,从而产生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总之三媒六聘就是古代的婚姻法,遇到稀奇古怪的这方面的案子,不用费脑子听那些说辞,直接用三媒六聘的法律程序一“套”,就“套”出来谁违法,谁守法了。

贾母问八字也是作者在利用他精通的古代三媒六聘婚姻法来谋篇布局,制造假象忽悠读者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不是精通石头记的读者是看不懂这其中的艺术效果的,在此就不累赘讲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