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1.19”碎尸案,凶手是南大教授的可能性最大

字数:10406访问原帖 评论数:5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3-15 21:37:21 更新时间:2022-01-16 05:53:46

楼主:飞碟教父  时间:2020-03-15 13:37:21
此文精彩,更见用心查证,应为刑事案件梳理头绪之佳作,图片就不转载了,仅文字即可引人入胜。
命案发生后,为了查明案情,对办案警察而言,案发现场、案发地的所有人都是嫌疑对象,就是国家总统也不例外。

我们作为一个专业团队,用这样的标题在网上发文,看起来似乎不够严谨。但是,我们要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样讲的理由。

一起发生在28年的“南医大奸杀案”,最近告破,此案引爆了网络,同时激发起网友对同样发生在南京的另一起碎尸案的热议。这就是24年前至今未破的南京大学“1.19”碎尸案。

从专业的角度讲,现在侦破24年前的“1.19”碎尸案,要做大量繁杂的工作。首先要从死者的成长经历搞清楚死者的性格、生活习惯、社会交往和家庭情况等等,包括找死者当年的南京大学的同学、教授等了解情况,其次要找到当年的办案机关,查看他们24年前所掌握这起命案的第一手资料;最后是勘察案发现场,搞清楚案发当年南京大学的环境,最终还原碎尸案。

当然,在疫情严重的今天,这一切我们都不可能做到。能够做的就是,在网上检索有关“1.19”碎尸案的零碎信息,再作专业分析,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办案经验。



图一:念斌

写进《中国人权白皮书》的,被称之为中国刑事第一案的念斌案,是我们曾经办理的。在勘破念斌冤案初始,律师中介网大案专家小组的专家就是从2009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中找到了破案的蛛丝马迹(详见网上搜索《念斌千古奇冤:两篇新闻报道破解念斌投毒迷》)。新闻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李航麒与恩师张继宗、潘冠民在庭审后也有一次私人会晤,‘他承认此案是有疏忽的’。”这句话对普通网民、律师甚至公、检、法办案人员而言并无特殊之处。对“抓一个头发丝就能拽出一个大活人”的律师中介网大案专家小组而言,简直就是如获至宝。就是这一句话,最终救了念斌一命!
首先,我们从这句话中的几个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张继宗是公安部一级警监,公安部毒物鉴定权威,而福建省公安厅的毒物鉴定专家李航麒则是张继宗的得意门生。李航麒对恩师说出的这句话,很显然,其“含金量”是非常巨大的。须知,李航麒在命案中的职责就只是毒物鉴定,其他的不归他管,“他承认此案是有疏忽的”,毋容置疑,念斌案在毒物鉴定方面存在问题,并且是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问念斌代理律师张燕生,张燕生律师说:“卷宗里没有毒物鉴定的‘质谱图’,我们一直在要,他们始终不给”。张燕生律师的话应证了我们的分析。随后,律师中介网就以《念斌千古奇冤》为题发文多篇,步步紧逼,最终迫使对方交出“质谱图”。

念斌案中,警方编故事说:“念斌投放氟乙酸盐鼠药害死了两个孩子”,而“质谱图”显示的什么都不是,因此说两个孩子的死与氟乙酸盐鼠药毫无关联,也就是说,两个孩子究竟是怎么死的,福建警方自始至今都没有搞清楚,警方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两个孩子的死与念斌有关,依据什么逮捕念斌?显然,平潭县警方只是为了应付公安部“命案必破”的规定,抓念斌作一个“替死鬼”。冤案是警方人为故意制造的,并非中央电视台某一大牌主持人所说是“导致念斌无罪释放的原因警察在办案时的疏忽”。因此,无罪释放念斌是必须的,并且是法定无罪,而不应该是现在疑罪从无的结局。



图二:刁爱青



现在我们来讨论南京大学“1.19”碎尸案,该案发生于1996年,网上检索“南大碎尸案”,百度搜索6,760,000条,360搜索99,900条。虽然案发已经过去24年之久,至今依然“高烧不退”。

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我们尽可能的寻找相对有价值的文章,着重关注疑似杀人真凶发表的,误导网友、办案人员,企图将大家对案件的思考引向歧途的文章。 以这些文章做基础,进行反向推定,抽丝剥茧分析疑案。

今天我们从中挑选三篇相对有价值的帖子,进行专业性的分析。

网络帖文一、南方都市报《南医大旧案告破 南大碎尸案受害者姐姐称看到希望》:

刁爱青姐姐刁爱华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我们俩年龄相差有点大,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不是太多,那时候我已经工作了,她还在上学,我妹妹她性格比较文静。对于网上有些恋爱的猜测,我们自己家的孩子我知道,我妹妹不是这种人。本身我们家教比较严,她的性格比较警惕,不是那种随便的女孩。而且,那个年代的人真的很单纯。当时从农村出去到县城、尤其是到省会城市读书,我们是那种很胆小怕事的,和现在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不同。妹妹能够入读南京大学,对我家来说是意外之喜,谁知成了无妄之灾”。

分析:

该帖文能够让我们对被害人刁爱青有了基础的了解。但是,关于刁爱青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她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尚未言明。不能够从刁爱青的亲人处全面了解刁爱青,这对我们全面分析案情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网络帖文二、豆瓣网出现一条清晰的破案信息

豆瓣网出现一篇题名为《十八年后的再回首 ------ 96年南大“1.19”碎尸案的记录、释疑与分析【完结】》的文章,该文章的标题是长了点,总体讲,相对网上其他有关碎尸案的文章而言,还算是客观、理性。该文章收集了案发1996年至发帖时2014年有关碎尸案的媒体报道及网络文章。

我们在该文章中找到了这样一条信息:“2008年7月4日,名叫“悼红轩主人”的山东网友,与一名记者自发前往江苏姜堰,刁爱青的老家,采访刁的父亲,获得很多第一手资料,不过因为他们二人冒充是“南京市公安局”身份采访,被刁爱青的姐夫发现问题并报警,当地警方把他们以凶案嫌疑人的身份带走问话并采集血样后释放。”

“当地警方把他们以凶案嫌疑人的身份带走问话并采集血样后释放”这句话就是该案命穴!说明南京警方在侦办碎尸案时已经收集到真凶的DNA并且存入公安部的数据库。

这并不奇怪,1992年3月24日南京医科大学女大学生林某被害时,同样是南京警方侦办的命案,警方能够收集到奸杀医科大学女大学生的真凶DNA,到了1996年1月19日,南京大学碎尸案时,警方同样也能够收集到真凶的DNA。

因此,我们坚信,如今南京警方能够运用先进的y-str家系排查技术破解了28年前的南京医科大学女大学生林某被害案,同样也能够运用先进的y-str家系排查技术破解24年前的南京大学碎尸案。

不知道南方都市报记者在采访受害人姐姐时,她们是否能够联想到先进的y-str家系排查技术。不管怎么说,这也许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

网络帖文三、《如何看待至今未破的南大碎尸案?》

这是发表在知乎网的一篇文章,目前浏览量已达26,153,856,由于被诸多网友的关注,这个数字还在不停地增长。我们之所以在众多有关碎尸案文章中选择这篇加以分析,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浏览量大,更为关键的是,这篇文章的内容非同一般。

一、有网友分析该文章是警方发布的:

根据我国刑警办理刑事案件的游戏规则,尚未终结的刑事案件仍然属于侦查阶段。侦查阶段的案情资料属于保密级别。该文章中引用了“警察勘察、警方认证的目击信息、参与过办案的网友描述”等。然而,南京警方并没有站出来为此而辟谣。

有网友分析该文章的发布者是真凶或者与真凶有关:

该文章关键运用了无法证实的信息,并别有用心的暗示刁爱青品行不端,社会关系复杂,把简单的案情说得错综复杂。把网民对案情的分析思路引向歧途。

以下是我们用该文章所表达的关键内容来分析南大碎尸案:

该文章关键部分摘要:

(1)、【被害人基本情况】:刁爱青1976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

(2)、【被害人长相】:警方根据尸骨估算刁的身高为160公分,同学回忆刁身高在165公分左右,体重不超过50公斤,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嘴角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

(3)、【被害人性格】:朋友形容刁爱青的词汇都是:内向,文静,孤僻。

(4)、【被害人爱好】:喜欢王杰、齐豫等嗓音有些忧郁的歌手。从前在寝室,刁爱青总喜欢放下帐子,打开小收音机,轻声唱和《萍聚》,听起来很有韵味。喜欢看书,…周末上街时,刁爱青总会在书摊前流连。

(5)、【被害人学习】 刁爱青小学成绩较好,到了中学只能算是中等。……1995年,19岁的刁爱青二次参加高考,但还是离南京大学最低分数线差3分。刁爱华的准公公托朋友找到了南大一位系主任,让刁爱青进入了进入了南大成教脱产班学习。刁爱青的成教班1995年9月1日开学,刁爱青大约在9月24或25日才去学校报到。具体迟到的原因未知,但这情况放在成教班,并不少见。因为成教班的学习与生活相对管理比较松散,最晚有学生在10月份才持录取通知书报到。……虽然本案引起极大关注的原因之一是冠上了“南大”,但其实刁爱青所在的成教班和真正的南大之间关系有些疏离。刁爱青的同班学生中大多来自本市或其他城市,部分已有工作,社会关系也比一般的学生复杂一点。因此学生不去上课,不回学校也无人在意。

(6)、【被害人遇害前】 1996年1月7日(星期日),刁爱青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姜堰高中好友的20岁生日聚餐。…当晚,刁并未回校,而是与她同住,次日返校。1996年1月8日(星期一),刁爱青回到南大,具体做了什么不清楚。1996年1月9日(星期二),刁当天并未上课,而是出去玩了一整天,很晚才回来。据刁称是和家里来的老乡玩。(9/10号,与刁同宿舍的女孩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老师要求均摊罚款100元。)1996年1月10日(星期三),失踪当天。 上午:不清楚。中午:刁爱青在逸夫楼上计算机课时,中途离开,回到了宿舍。下午:室友去上课时刁“因身体不舒服”,在床上呆着,依然没去上课。 下午:一直到晚7点,她都在寝室睡觉。……事后警察至宿舍勘察,铺位很整齐,铺着被子(中午是叠起来的),蚊帐拉拢。……据自称南大同期校友发帖述:刁爱青是从小粉桥的小侧门离开的。 关于刁爱青傍晚离开宿舍去做什么,有各种说法。警方认证的目击信息为:刁爱青曾于1996年1月10晚上在南大附 仓巷的文具店购买圆珠笔笔芯和卫生巾。最后一次见到受害人出现的地方说法是在平仓巷/青岛路上,时间就在晚上七点多。从小粉桥侧门出去,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经过的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7)、【发现被害人尸体】:凶手抛尸的时间分别是1996年1月19日、20日、21日。关于其他内容,由于极其恐怖,考虑读者心里承受力,这里就不摘述了。

依据该文章关键部分摘要分析发帖人真实意图:

综合以上七点摘要内容,我们分析发帖人的真实用意有以下三个部分:

一、“刁爱青能够进入南京大学,是她姐姐刁爱华的准公公托朋友找到了南大一位系主任,走了后门的”。并且,刁爱青的社会关系复杂,时常逃课。且不说这些话是否属实,然,这些话给读者另一种错觉:“刁爱青虽然是农村女孩,但不是那种勤奋好学、可爱的农村女孩,而是疑似行为不端的女子,其死不足惜”。话语中暗藏阴毒的用意。对一个惨死的女孩能够说出这些话,文章作者冷血且毫无人性,偏袒真凶的企图明显。

二、南京大学“管理比较松散”,只管收钱招生,收钱后,学生到不到学校,学生到了学校后的学习、人身安全等全然不顾,网友对南京大学的印象就是:“南京大学是一个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及人身安全,只会骗人钱财的骗子大学”。

三、刁爱青擅自离校,在南京大学以外的地方遇害,在哪里遇害不知道,反正和南京大学没有关系。南京市区域很大,所以案发现场在哪里无法确定,找不到案发现场,案件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悬案。

果真如此吗?

分析:案发时刁爱青没有离开南京大学

侦破命案,首先要搞清楚案发现场在哪里。在我们分析、判断“1.19”碎尸案的案发现场之前,先和网友们说一说北京火车南站。

北京火车南站地处北京市南二环与南三环之间。老北京人都知道,九十年代的北京火车南站只有一个县级火车站那么大,都没法和地市级的火车站相比较。那时的北京南站附近还有菜地、庄稼地。而如今,北京南站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火车站,位置也变成了北京市的中心地带。

我们在解析南大碎尸案时之所以提及北京南站的历史,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当代中国建设是日新月异的。不要说是20多年的时间,10年的时间就足以颠覆你10年前对某一地貌的记忆,特别是像南京市这样的大城市。如果我们用今天眼光和现代人所拥有的高科技去分析、破解发生在1996年时的碎尸案,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我们要想破解南大碎尸案就必须进入时光隧道,重返1996年时的南京市。

由于不能出门,我们只能用电话、微信询问南京市的老年朋友。沟通后,再结合南大碎尸案部分网上信息,得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1)、南京市民的传统生活致使案发时刁爱青没有深夜外出的理由。

改革后,中国各大城市日渐走向繁华,无一例外都是得益于“外来人员”。据南京市老年朋友说,南京市“外来人员”的分界点在2000年。

2000年以后,由于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加,南京市开始“破墙打洞”。发廊、按摩房、生活小超市、具有全国各地特色的小吃店等如雨后春笋,原本一条条千百年来幽静的城市小巷开始喧闹起来。2000年以前,南京市民基本上还过着传统的生活,规规矩矩的上下班,晚饭一家人在家里吃,普通市民基本上没有在外面吃饭店的。

大家都知道小女孩爱热闹,喜欢逛人多的商店,逛夜市,吃宵夜,然而,这一切在1996年时的南京市都不存在。也就是说,案发的当夜,刁爱青少了一条离开南京大学的客观理由。

(2)、刁爱青有可能是在被窝里被人叫走的

由于“事后警察至宿舍勘察,铺位很整齐,铺着被子(中午是叠起来的),蚊帐拉拢。”我们据此分析,刁爱青很有可能是睡在床上被人叫走的。

“铺位很整齐”,说明刁爱青起床后顺手整理好铺位,她不想让外人,尤其是异性看见,说她是一个生活邋遢的女生。

(3)、依据1996年的通讯条件分析,案发当夜刁爱青没有离开南京大学:

和拥有现代智能手机、电脑的年轻人不同的是,1996年的刁爱青只有一部现代年轻人都不屑一顾的小收音机。她没有任何与外界联系的无线通讯设备,也没有证据证明刁爱青在案发当天去过大学传达室接过外来电话。既然刁爱青已经铺好了被子准备上床睡觉,就说明她和他人没有提前预约外出,也没有准备在案发当天深夜外出的计划,网上也没有刁爱青有精神病史的传闻。这就加大了案发当天刁爱青没有离开南京大学的可能性。

(4)、案发当夜南京市的天气影响刁爱青深夜外出

1996年1月10日(案发当天)是农历1995年11月20日,南京夜里7点后的温度在0度左右。南京市民都一个个窝在家中,或吃饭,或看电视,或钻进被窝。一个在南京市举目无亲的弱女子为什么要去寒风萧萧、冷冷清清的大街上?

(5)、网传“目击证人”有问题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细想一下,你的一生之中会遇见成千上万的人,但是,在你的大脑记忆中能够保存有名有姓的人不会超过300人,不信,没事的时候你可以掰着指头数一数。你记忆中的人,要么是你的亲人,要么是与你工作、生活有关的人。鉴于人的大脑容量有限,无关紧要的人,一般都很难被你记忆。

案发当天,刁爱青“一直到晚7点,她都在寝室睡觉”。作为一个女孩,起床后她必然会梳洗打扮一下,再去学校食堂吃饭,吃完饭就是夜里8点左右的时间了。

我们查了一下,1996年1月10日的日落时间是下午17点30分左右。到了夜里20点已经是深夜了。在南京市寒冷的冬夜,室外除了匆匆归来的晚点下班人,街道基本上没有行人了。

这样的话,问题就出现了,所谓“多人看见刁爱青离开校园”纯属胡扯。如果学校有人向警方出证言证明刁爱青晚上20点许离开学校,那么这个人是什么人?是学生?教授?教职员工?值得细考、细问。

特别是向警方证明刁爱青在深夜出现在远离南京大学青岛路、平仓巷的目击证人。鉴于刁爱青的个人性格,她异常排斥男人,特别是陌生男人,并且刁爱青也不是“交际花”类型的那种女孩,在到南京大学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有没有必须经常去青岛路、平仓巷的事由,青岛路、平仓巷的目击证人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认识刁爱青的呢?如果说他(她)根本就不认识刁爱青,那么他(她)的证言就没有可信度。

(6)、一位1991年毕业于上海市某大学女生的看法:

在我们分析碎尸案的过程中,一位1991年毕业于上海市某大学的女生发表了她对碎尸案的一些看法。她说:

“一个农村女孩走进大学校门,对于一个陌生、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一个从认识、熟悉到适应的过程。三个月的时间,能够做到认识同学、老师,熟悉校园内环境就算是很不错的了,毕竟学习才是最主要的。至于校外环境,对于女生而言,三个月的时间都是陌生的,特别是像刁爱青那样内向型女生。

再则说了,一个正规大学,在夜间是不允许学生随意进出校园的,我个人在大学的几年里,从来没有在夜间离开过大学校园。按常理说,南京大学应该是一个正规大学,怎么可能任凭学生在夜间随意进出呢?”

(7)、刁爱青的性格所决定,她是一个不敢独自一人在黑夜中行走的女孩:

网传刁爱青的性格基本一致:“内向,文静,孤僻”。又据刁的“高中好友的描述:相比同龄女生,刁爱青似乎更谨慎。她俩走在路上,陌生男人搭讪问路,自己总会应付两句,而刁爱青从不理睬,还提醒要注意安全。”

谨慎二字用在刁爱青身上,其中就包含怀疑与恐惧。就像农村人讲闹鬼的故事一样,一旦某一区域传说闹鬼,到了天黑,就少有人去那个所谓的闹鬼区域。刁爱青既然对某种社会现象存有怀疑与恐惧,她就必定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防,尤其是带有恐怖色彩的黑夜,她绝对不敢一人外出。

虽然我们没有接触到刁爱青的父母、姐姐,但是,我们根据刁爱青的性格推断,她是一个不敢在黑夜中独自一人行走的女孩。

楼主:飞碟教父  时间:2020-03-16 19:06:05
分析:寻找真凶

(1)、本案完全排除流窜的歹徒作案:

流窜作案的歹徒,其主要目标是劫财,在劫财过程中见色临时起意的案例也很多。这类歹徒对作案地的环境多半不是很熟悉,对被抢劫对象的各种情况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作案过程中常常会心怀忐忑。只要被劫对象不作激烈反抗,歹徒在达到目的后即仓皇逃窜,出现命案的几率很低,即便是发生了命案,被害人也是全尸。从本案女生被碎尸2000多块的结果看,可完全排除是流窜的歹徒作案。

(2)、刁爱青本身因素导致其受害:

一个来自农村,相貌平平而又不善于化妆打扮的女大学生,她即无钱又无权无势,对那些寻花问柳的猎色者而言,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类,除非与南京大学有某种特殊关系。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那些低俗的猎色者门与女大学生有发生关系的事实,猎色者会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不排除暴力手段),尽可能地在避免命案发生的前提下达到目的。即便是发生了命案,这些人处理尸体的方法也不是碎尸2000块。

有一种人例外,这种人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自恃一定的身份,对那些满脸带有极其刺鼻气味的,廉价化妆品的明娼暗妓,他们内心里是极度的厌恶、排斥。反倒是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她们那种原生态的害羞、清纯,一种来自大自然脱俗的美更能够令他们动心。当他们按耐不住其兽性的时候,身边那些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是他们的首选,他们会利用农村女大学生对他们的信任、崇拜、敬畏乃至女孩的胆怯心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出乎凶手意料之外的是,外表看似柔弱的刁爱青其性格之刚烈远远超乎凶手的想象。凶手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迫使他“万不得已”杀害了刁爱青。这也是我们分析刁爱青遇害的各种可能中,其中最大的一种可能。

(3)、通过杀人、碎尸、煮尸过程分析真凶:

文章信息显示,刁爱青于1996年1月10日失踪,1月14日被害,1月19、20、21日群众发现凶手抛尸并报案。

也就是说,自1996年的1月10日至1月21日,这11天的时间内,凶手将刁爱青的活人及尸体藏匿在校园内的某一个房屋内。并在这个房屋内进行碎尸、煮尸。这就说明,凶手具备有一个独立的并且条件相当不错的个人生活空间。南京大学一般的厨师、员工有这个条件吗?

在11天的时间内,没有人或者少有人进凶手的家并发现问题,说明凶手生性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如果没有“高大上”的光环罩着,这种人在普通人的眼里就是极度的变态狂。

1月10日至14日,4天的时间内刁爱青还活着,凶手对刁爱青都做了些什么,是不敢想象的。14日杀害刁爱青后碎尸、煮尸、抛尸,做这样一系列冷血、残忍、恐怖的事情,并且走出作案室在众人面前不显山不露水,久久不致凶杀案败露,可见凶手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力是何等的可怕。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同时我们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凶手有一种疯狂的自负心态,一是他的身份,他会认为一旦案件暴露,警察鉴于他的身份不会怀疑他;二是他在南京市或者更高层有一个或者多个强硬的保护伞。

据此,我们分析凶手是一个独居男性,或单身,或离异,或与妻子长期分居。当然,从刑侦学严谨性的角度讲,不完全排除男女二人作案,或者一个女性作案,虽然这两种的可能性小,但也必须考虑在内。但绝不会是三人或者三人以上做此案,因为三人或者三人以上作案不存在秘密可言,尤其是这种及其恶劣的碎尸、煮尸案件,办案警察想替众凶手保密都难以做到。

(4)、凶手有反侦察之心却无反侦察之能、之命。

网上文章说,警方在碎尸中发现了猪肉,这一点也很关键。

刁爱青到南京大学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网上文章没有反映她与人结仇。刁爱青的父辈及祖辈亦未与他人结有生死大仇。很显然,凶手将刁爱青碎尸2000多块并煮尸自然不是为了复仇。只是凶手认为,将尸体切碎了,煮熟了,警察就破不了案了。

煮人肉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就是一部恐怖片。至于煮人肉时能够散发出什么样的人肉味道,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凶手怕左邻右舍知道。因此我们分析,凶手怕在煮尸时散发出异样的味道引起左邻右舍的怀疑,同时煮猪肉、人肉以混淆左邻右舍的嗅觉,掩人耳目。

凶手残忍的,煞费苦心的行为是否能够达到消声灭迹的作用呢?据网上文章,警察在破案时搜集到了凶手的DNA,这就说明,凶手有反侦察之心,却无反侦察之能。

令凶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案发20多年过去,竟然出现了先进的y-str家系排查技术
(5)、排除一切干扰,进一步分析案发前刁爱青所在位置:

前面我们说过,网络文章主要有两种声音。其一、是误导网友,说案发当夜,刁爱青人不在南京大学内,而是在南京市的某一个地方。据《江苏统计年鉴》,1995年末,南京市辖6个城区,4个郊区和五个县,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想确定案发现场,寻找犯罪嫌疑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发帖人想借此以此误导社会:“办案难度特别巨大,所以警方破不了案”。其二、造谣,用隐晦之词往无辜惨死的女大学生身上泼脏水,暗示惨死的女大学生刁爱青是一个品行不端的女孩,其死不值得同情。就是想以此淡化人们对魔鬼一样的凶手的恨,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将碎尸案变成悬案。

该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9/10号,与刁同宿舍的女孩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老师要求均摊罚款100元)”。并且,刁爱青因此闹情绪而导致了碎尸案的发生。

如果我们说老师处罚不当,老师会辩解道:“我这样处罚是对刁爱青知情不举的惩罚”,这样的话,道理上也能够说得过去。问题就在于,因为老师的这一处罚,诱发了碎尸案,一切又当别论了。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该文章中,有关刁爱青的性格描述部分:“根据一个高中闺蜜的细心观察,只有当谁把她的书弄丢了、破了或者皱了,刁爱青可能会生闷气,以后她便再也不愿借书给那人看。这也符合她父亲的说法,他以前责备女儿时,刁爱青很少顶撞,只是自己生闷气,不说话。 这与她内向的性格是一致的。 ”

现代的女孩一旦受了委屈,发泄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总体讲有两种:一种是过激的方式,选择离家出走,到处乱跑;一种是在不改变原生活轨迹的情况下消化委屈,其中有的选择向他人倾诉,有的选择一个人生闷气,待时间久了,事情慢慢的就过去了。

为此,我们也浏览了网上有关介绍刁爱青性格的其它大量文章,没有一篇文章能够列举一个案例,说刁爱青是一个一旦受了委屈就离家出走,到处乱跑的农村女孩。

网上文章证实,刁爱青是一个一旦受到委屈,就以上床睡觉,用独自一人生闷气方式,来发泄委屈的农村女孩。这种女孩在生闷气的时候是心无旁骛的。结合前面我们分析的多种外因,可以进一步判定,案发当夜,刁爱青就在南京大学,或者是从南京大学被他人带离的。这样的话,侦查范围就大大缩小了,嫌疑对象就能够锁定在个位数。

(6)、还原案发过程,寻找重大嫌疑对象:

文章描述,案发当天,“一直到晚7点,她(刁爱青)都在寝室睡觉”,起床后,刁爱青简单的梳洗打扮一下就到学校食堂进餐。晚餐后已经是晚8点左右。案发当天日落的时间是下午5点30分左右。晚8点已是深夜。

在深夜8点,一个垂头丧气的女大学生从学校食堂里出来,低着头,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被另外一个带走了,并且直接带到案发现场。这个人会是谁呢?

网上文章介绍刁爱青:“刁爱青为人比较规矩,生活俭朴,交际不广泛,对陌生人防备心理很强。高中好友的描述:相比同龄女生,刁爱青似乎更谨慎。她俩走在路上,陌生男人搭讪问路,自己总会应付两句,而刁爱青从不理睬,还提醒要注意安全。”

由此可见,在深夜8点,如果是一个陌生人企图强行将刁爱青带离南京大学,必定会遭到她的激烈反抗,至少会大声呼救,也会惊动他人。能够半道将刁爱青拦下,并且让刁爱青悄无声息地更他走,这个人必定是刁爱青熟悉的人,并且对之信任,甚至惧怕。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锁定重大嫌疑对象了。

第一重大嫌疑对象就是“罚款老师”

那位因为“与刁同宿舍的女孩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老师要求均摊罚款100元”的老师,这里我们称之为“罚款老师”。

可以说,“罚款老师”是刁爱青惧怕的人。如果说是他在深夜8点半道拦下刁爱青,说要和刁爱青谈心,说一说罚款的事情,刁是绝对顺从的,他将刁爱青带到哪里都没问题。

楼主:飞碟教父  时间:2020-05-03 09:23:56
@alianlzy1976 2020-04-17 23:02:52
最基本的,把失踪的时间都搞错了,分析这么多有什么用?请参考报纸上登的刁案的寻人启事和悬赏公告。
-----------------------------
有哪份报纸有参考价值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