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名将白起(连载)

字数:62562访问原帖 评论数:4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22 00:25:59 更新时间:2022-03-14 09:55:39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1 16:25:59
第一章:少年立志做将军
初露锋芒立战功

“起儿——回家吃饭了!”
“哎——这就回去啦,母亲!”
站在离家不远处的山坡上的一个少年,听见母亲慈爱地叫他回家吃饭,转过身来脆声答应着。
这个少年大约十来岁的年纪,个头不算很高,稍显消瘦的身材却很结实。挺直的鼻梁,黑黑的眉毛下,一双不大的眼睛明亮而有神。他的头上用青色布巾把长发挽成发髻,显得利索而精干。此刻,他正手持一柄红色三角小旗站在山坡上,面对远处的山川、平原和树林挥动旗帜,仿佛在指挥脑海里的千军万马,与“敌军”展开战斗,嘴里还自言自语地像是在发布命令:“左队退......右队进......左右两军齐上!”他,就是我们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少年时期的白起(1)。
白起出生于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宝鸡市郿县)一个官宦人家,祖上是王室成员的后嗣,所以,白起少年时期有一个比较富裕的生活环境,家人也希望白起将来有个好的前程,干一番事业,光宗耀祖。白起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将来当一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领兵打仗,驰骋战场,杀敌立功。因此,白起从小时候起就喜欢阅读军事书籍,尤其是历代兵书和战争故事,更是爱不释手,读起来聚精会神,而且边看边思考。每次看完一个战役的描写,他便走出家门,俨然如一名大将军,站在山坡上,观察地形,学着兵书中的叙述,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兵布阵,和想象中的敌人展开作战,再由此举一反三,进行推演。少年白起的脑子里装满了古今历次著名的战例与战法,并熟记于心,只待长大后用于实战了。
春秋时期(2)三百余年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大分化时期,随着东周逐渐走向衰败,逐渐失去了统治力,全国各地竟先后涌现出一百四十余个大小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相互攻伐,连年混战。其间,曾出现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家强大的诸侯势力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经过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武力兼并,到战国初期,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3)的格局,把兼并、扩张战争推向更高的阶段。
白起少年时代,秦国正逢雄心勃勃的秦昭襄王嬴稷(4)执政。秦昭王一心要壮大秦国,东进中原,扩张国土,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并为此不懈奋斗了一生。可以说白起生逢其时,得以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充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最终成为战国时期一代名将。
为了进一步增强实力,维护既得利益,七国之间的战争几乎从未停止过,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军备,扩充兵员,男子应征入伍的年龄已经从西周太平盛世时期的二十岁降到了十五岁。按照秦国法律,白起十五岁时便应征入伍,做了一名秦军士兵参加作战。因为聪慧机灵,熟读兵书,懂得许多战术和策略,少年白起在战场上经常给带兵的长官出主意,设计谋,竟然屡屡奏效而立过战功,长官和士兵们都十分喜欢这个稚气未退的娃娃兵。因为白起是王室的后人,所以,他的表现就格外引起了时任秦国丞相且又是秦昭襄王舅父魏冉(5)的注意。
魏冉祖籍楚国,也是秦国一代名将,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先后四任秦国丞相。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争强好勇的秦武王与人比赛臂力,力举千斤巨鼎不幸砸伤腿部,伤重不治而死,年仅二十三岁,未有留下子嗣。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而积蓄力量,蠢蠢欲动,顿时风起云涌,形势险恶,内战一触即发。
就在这一危急时刻,秦武王的异母兄弟赢稷的舅父魏冉依靠自己手中的实力,果断力拥时年十九岁的赢稷继位秦王,史称秦昭襄王。最初几年,魏冉协助姐姐、秦昭王的生母宣太后临朝执政,嬴稷二十二岁这年,宣太后把权力交到儿子手上,由魏冉辅佐嬴稷处理朝中事务,掌管军队。因此,魏冉在秦国朝堂上声望极高,具有特殊的地位,秦昭王对自己这位舅父魏冉十分敬重,言听计从。
魏冉在与白起的交谈中,发现这个少年不但精通兵法和战略战术,而且胸有大志,睿智沉稳,老成持重,很有主见,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因而对白起十分赏识,几次提拔白起,委以重任。白起果然不负魏冉厚望,在多次战斗中立下战功,后来与魏冉相处极好,二人成为至交。经魏冉几次推荐,年轻的白起也渐渐引起秦昭襄王的关注。
秦国地处关中地区,南倚巍峨的秦岭山脉,北靠起伏的北山山脉及黄土高原,西面则是高耸的陇山和茫茫原始森林,因而关中地区成为一片东西长约七百余里、南北宽不足二百里的狭长地带,秦国欲扩张国土,获得更多的资源,唯有向东方进军。
然而先秦时期,东面有强大的晋国(6)盘踞在山西高原,成为秦国东进道路上无法避开的障碍。自秦穆公(7)以来,秦国几次欲东进中原皆受挫败。秦穆公痛定思痛,明白秦国还不具备击败晋国从而东进中原的实力,于是决意先从加强秦国内部治理入手,掉头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他广招谋士,求谏纳言,整饬内政,扩充军备,数次派大军进攻西部戎人(8)占据的地盘,逐渐荡平了戎人所建立的十余个小国,从而有了稳固的后方。
秦穆公在位时,重视促进民族融合,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使秦国成为中国西部霸主。由于西戎人融入秦国民族大家庭,秦人又世代繁衍生活于相对闭塞的中国西部偏远地区,因而性格粗犷豪放,强悍好勇,能征惯战,其余六国皆称秦军为“虎狼之师”,闻之色变。
到了秦惠文王(9)时期,关于秦国是否东进、如何东进的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承相张仪(10)认为,秦国要有大作为,成为天下强国,必须经三晋(11)向东攻略,这是一条传统的进军路线,地势较为平坦,有多条道路通往中原(12)一带。特别是自周朝衰落,进入战国时期以来,兼并战争的规模逐步升级,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军备,扩充军队,秦国仅凭渭河平原(13)的人口和物资已经难以支撑与各国旷日持久的扩张战争。因此,必须尽快向东推进,攻取三晋,进军中原,首要目标是攻破韩国,打开东进突破口。
而秦国大将司马错(14)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六国防秦之心自古有之,三晋之中,韩国虽然最为弱小,但是,如马上攻打韩国,三晋及其他诸侯国必然联合抗击秦国,东进代价巨大且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不如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出奇制胜,向南穿越秦岭,攻取蜀国(今四川成都一带)。蜀国虽然偏远,却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由蜀地出发可乘战船走长江,顺流而下向东进击楚国。
经过张仪与司马错的激烈辩争,秦惠文王斟酌再三,最后采纳了司马错的进军方案。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王命张仪、司马错率十万秦军南进四川,攻取蜀地。
张仪、司马错率秦军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穿越人迹罕至的莽莽秦岭,行程两千余里,历经十个月的艰苦行军和作战,终于打败了蜀国军队,蜀王被杀,蜀国随之灭亡。秦惠文王施行亲善政策,善待蜀国王室成员,封蜀王子弟为蜀候,秦国版图向南扩张至蜀地,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历史证明,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南进建议非常睿智正确,此后,秦国参加战国之争,不但有了丰富的物资供应和兵源保证,而且增加了东进的进军路线,为秦国进一步扩张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此后十数年间,三朝元老司马错数次与白起率秦军攻打魏国,立下赫赫战功。虽然生卒不详,但是,司马错为秦国提出的南下攻蜀,沿长江东进的战略方针却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司马错对秦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雄心勃勃的秦昭王嬴稷在商鞅(15)以谋反罪被杀灭族以后,仍然十分重视商鞅生前提出的一系列治理措施,继续以变法为国策,施行军功爵制,论功行赏。军人按照斩杀的敌军人头数奖励提拔,极大提高了秦军将士勇猛杀敌的积极性。同时规定,有战功的平民人才也可担任军政要职。
这年,经秦国丞相魏冉的积极举荐,秦昭襄王任命年轻的白起为左庶长(16),从此,白起拉开了他辉煌人生的帷幕。
注解:
(1)白起(?-公元前257年),又名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为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位列廉颇、李牧、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2)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化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战国时期。
(3)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
(4)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五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5)魏冉(?~前264 ),战国时秦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秦国名将,秦昭襄王的舅父,战功卓著,曾四任秦国宰相。
(6)晋国(约公元前1033年——前403年),版图最大的时候,控制了今日的山西全省和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的一部分。
(7)秦穆公(?-前621年),嬴姓,名任好,秦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8)戎人是对春秋时期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也称西戎。也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国家。
(9)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栎阳(今陕西阎良)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首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
(10)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
(11)三晋,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分晋,晋国正式灭亡,后来三家称韩国、赵国、魏国,位列战国七雄。其地约当今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中南部。
(12)中原,指陕西东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13)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长约300余公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包括西安、宝鸡、咸阳等地,物产丰富,粮草肥茂。
(14)司马错,惜生卒年不详,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将领。
(15)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1 16:49:29
第二章:察敌情声东击西
伊阙之战灭联军

秦昭襄王嬴稷继位称王之后,继承历代先王的遗志,始终没有忘记东出关中,攻取三晋,进军中原的宏伟战略构想。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以来,原本强大的晋国被赵魏韩三家强大的诸侯分成赵魏韩三国,晋国随之灭亡,中国由此进入战国七雄纷争的历史新阶段。
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秦昭王执政时,秦国已经有了蜀地的粮食物资和兵源补给,国力大增。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王召集众大臣商议,欲起兵进攻三晋。众臣议论纷纷,意见不一。有的认为秦国现已足够强大,可以大举进军三晋。有人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秦国还须韬光养晦,进一步增强实力,耐心等待时机。
丞相魏冉向秦昭王提议道:“自秦惠文王以来,我军多次征讨魏韩两国,皆获大胜,秦国威名远扬。但三晋实力并未遭到根本性削弱,尤其是赵国,历来骁勇强悍,足以与我国单独一战。我军多年来未曾参与大战,为稳妥起见,此次可派小规模军队,对韩国发起试探性进攻,以观察其军备与实力。”
“嗯,丞相说得有理。”秦昭王听了魏冉的分析,点头赞许。“丞相以为这次派谁出兵韩国合适?”秦昭王问道。
魏冉答道:“臣以为左庶长白起年轻有为,有勇有谋,善于用兵,可派白起率兵进攻韩国。”
魏冉向秦昭王推荐白起带兵攻打韩国,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进一步考察左庶长白起的军事才能,增加其历练,以便不久的将来担当重任。秦昭王当即同意了魏冉的提议,命白起率一万秦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洛阳伊川县西),命秦国另一将领向寿夺取韩国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以检验秦军战斗力。
白起首次领兵作战,即展现出他善用谋略、以计取胜的军事才华。白起率秦军采取隐蔽接敌,夜间突袭的战术,以极少的代价一举攻下新城,斩杀韩军数千人。秦将向寿也获大胜,带领秦军一举攻占韩国武始。白起初露锋芒,得胜而还,令秦昭襄王十分欣慰,秦国再一次奏响东进的序曲。
韩国损兵折将,接连失去两座城邑,自知靠本国的力量远不是秦国的对手,于是急忙派出使臣赶往魏国请求增援。韩、魏两国本就是同盟关系,早知秦国欲东进扩张,必取三晋,而由于地理关系,韩魏两国占据着秦国向东扩张的最便捷的途径,自然首当其冲,因此视秦国为共同的大敌。魏王接到韩国告急,立刻采取行动,命大将公孙喜率领十万魏军前往韩国助战。韩国得到魏国的援兵,信心大增,两国举倾国之兵欲对秦军发起反攻,连羸弱的东周也派出数百士兵加入魏、韩联军,企图以优势兵力一举击败秦军,扼杀秦国冲出关中,进军中原的百年梦想。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秦昭王得知韩魏两国组成联军欲反击秦军的消息,问计于魏冉:“此次韩魏两国调集二十四万大军联合迎击我军,丞相有何应对之策?”
魏冉早有打算,答道:“我军攻入韩国,士气正盛,可乘势狠狠打击韩魏两国的锐气,使其震慑于我秦国的战力,今后不敢轻举妄动。为臣提议任白起为主将,率秦军迎战韩魏联军。以白起的智谋,定可大获全胜!”
秦昭王接受了丞相魏冉的提议,升任白起为左更(17),出任秦军主将,率十万秦军再次进攻韩国。同年,白起兵出函谷关,向东进至韩国境内。思虑缜密的白起此时已经有了作战方案,他知道,洛阳之南有一处险关名曰伊阙(18),是韩魏联军进攻秦国的必经之地,而过了伊阙便是平原之地,有利于大军展开作战,这将对兵力处于劣势的秦军极为不利。因此,为阻止韩魏联军通过伊阙,白起首先率秦军攻下函谷关东南方向四百里的高都,阻住了联军前进的其余通道,迫使联军走狭窄崎岖的山路向伊阙进发。而白起的秦军主力却在伊阙山区南面出口构筑工事,以逸待劳,等待联军。
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大将暴鸢(yuān )率领的二十四万联军来到伊阙,看到此处地形险要,不敢贸然继续前进,遂下令于伊阙山区驻扎观察敌情,两军形成对峙之势。
伊阙位于洛阳以南仅数里之遥,两岸东有香山、西有龙门山对立,伊水自南向北自两山之间穿过,形成一条狭长的谷地,远远望去就像天然的巨大门阙一般,因此自春秋以来此地即称为伊阙,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韩魏联军的兵力比白起率领的秦军多出一倍还多,但是却畏惧秦军的凶猛,不敢主动穿越谷地向秦军发起攻击,而是在伊阙北端一带构筑营垒,采取守势。还未开战,韩魏联军将领就打起了对方的主意。
韩国军队兵多但战斗力较弱,韩军主将暴鸢希望擅长阵法的魏国军队打先锋,韩军随其后。而魏军主将公孙喜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韩军战斗力虽不强,但是士兵皆配备强弩,身披坚甲,手持盾牌,头戴铜盔,装备精良,应该由韩军为前锋打头阵。更重要的是,魏军是前来支援韩军的,韩军作为交战主力,岂有不当先锋率先出击的道理?
孙武子在他的《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大战之前,白起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摸清敌情,掌握敌军的兵力部署情况。这天,白起带上手下将领,骑着战马悄悄抵近韩魏联军的营地观察敌情。白起立于山坡上,用他那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仔细察看韩魏两军的军事部署状态。
白起敏锐地发现,韩魏联军的防线并没有紧密衔接,韩军位置靠前,魏军的位置比韩军略靠后,处于韩军侧后方,两军结合部比较松散,中间有一条隐蔽的山谷相隔,这应该是个很大的疏漏。
看到韩魏两军如此部署,白起不禁陷入沉思,他感到这里面必有什么原因,是对手疏忽还是设有陷阱?必须侦察清楚。这时,深入伊阙打探军情的情报官骑马奔来,向白起禀报了一个重要信息:根据抓到的联军俘虏交代,韩魏两军主帅并不团结,貌合神离,各有打算,都想保存实力,谁也不愿意率先出击与秦军交战。
了解到这个情况,再结合联军的部署态势,白起的作战思路很快清晰起来。他决定充分利用韩魏联军之间的矛盾,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策略,扬长避短,以有限的兵力,在局部形成相对优势,各个击破韩魏军队。而战役的第一步是首先消灭兵力相对较少的魏国援军。
思路明确之后,白起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命副将带一万人马在联军正面大造声势,佯攻韩军阵地,务必让联军误以为秦军主力即将向韩军阵地大举进攻,白起则亲率秦军精锐骑兵主力自韩魏两军结合部穿插迂回至魏军后方,向魏军营地发起突然攻击。
韩军主将暴鸢见对面的秦军旌旗摇动,战鼓轰鸣,杀声震天,尘土飞扬,不知秦军究竟有多少人马,他判断必是秦军主力即将向自己的阵地发起进攻,于是急命全军进入戒备状态,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魏军将领公孙喜站在营寨哨楼上观望敌情,他看到韩军阵地前沿尘土蔽日,鼓声震天,看样是秦军要向韩军阵地发动攻势,心中暗想,韩军兵多将广,不会很快丢失阵地而溃败,不如先让秦韩两军相互厮杀一番,待秦军兵力折损,锐气受挫后,再出兵突袭秦军侧翼不迟,于是按兵不动,等待时机。然而,公孙喜万没料到,白起正是事先掌握了韩魏两军主帅的心理,趁魏军观望等待,戒备松懈之际,使用疑兵之计,造成秦军主力大举进攻韩军阵地的假象,然后率秦军主力悄悄绕过韩军防线,直抵魏军阵地后方,趁魏军毫无防备之际,发起突然猛攻。
此时,魏军主将公孙喜正在大营中独自饮酒,等待韩军前线的战况,突然听见有人大喊:“不好了,秦军杀过来了!”紧接着,帐外杀声四起,人喊马嘶,魏军惊惶无措,尚不知敌人在哪个方向发起进攻,顿时大乱。
公孙喜不知发生了何事,刚欲起身察看,卫兵冲进营帐禀报说:“将军,不好了,秦军自后方偷袭我军营地!”
营地后方正是魏军防守最为薄弱之处,公孙喜没有料到秦军会突然出现在自己背后,所以只部署了少数岗哨警戒。公孙喜听了大惊失色,急忙命魏军调转方向摆开阵型仓促应战。但伊阙一带地势狭窄,不宜排阵,慌乱匆忙之中,魏军阵型还未来得及有序展开,秦军先头骑兵部队已如疾风一般迅速冲杀过来,魏军霎时被凶猛的秦军骑兵穿插分割成数段,只好各自为战,拼死抵抗。公孙喜见事不妙,急忙派人向韩军求援。可是韩军主将暴鸢见秦军在自己阵地前面人喊马嘶,播土扬尘,声势浩大,以为秦军主力即将发起猛攻,心想:我若分兵增援魏军,自己的军事部署就被打乱,这时候防线遭到秦军趁势进攻,就有全线崩溃的危险。因此告诉魏军传令兵:“韩军正在抵御秦军进攻,无法分兵支援。”拒绝了公孙喜调兵增援魏军的请求。
公孙喜见没有得到韩军的响应,知道大势不妙,只好一咬牙,跃马挺枪,率自己的卫队迎上前去,与秦军混战在一起。最后,公孙喜多处负伤,无力再战,被秦军生擒。
韩军主将暴鸢得知魏军大营被秦军击破,方才明白自己中了白起的声东击西之计。魏军阵地丢失,韩军侧翼几乎没有设防,此刻完全暴露给了秦军,不由得军心动摇。韩军士兵被秦军的气势所震慑,恐惧气氛迅速在军中蔓延,部队顿时大乱,失去控制,开始溃散。白起发现韩军阵地上人喊马嘶,旌旗混乱,立刻判断出韩军内部出现了军心动摇,士兵哗变的情况,迅速决定放弃部队休整,抓住战机,一鼓作气,趁势发起第二步战役,命全军从韩军正面和侧面发起攻击。韩军看到侧翼魏军阵地被秦军攻占,已经毫无斗志,一击即溃,四散奔逃,白起率秦军乘胜追击,杀得韩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些韩军士兵慌不择路,跳入湍急的伊水溺水而亡。最终韩军遭全歼,仅主将暴鸢在混乱中带着几个亲兵夺路而逃。
战后,白起命下属将公孙喜带入大营,白起念其作战英勇,懂晓阵法,是个将才,于是,劝公孙喜投降秦军。
公孙喜仰天长叹道:“魏国厚待于我,我却丧师辱国,遭此惨败,即便魏王不赐我死罪,我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上?”
白起劝道:“如今秦国日益强大,傲视群雄,秦昭王雄心勃勃,定能攻取中原,称霸天下。秦王爱惜将才,公孙将军何不降于秦国,在秦王麾下以展示将军才干,共同谋取天下?”
公孙喜听了哈哈一笑,看了白起一眼,不屑地说道:“我魏国有雄兵百万,即便今天战败,依然还有强大实力迟早消灭秦国。你蛮夷之国哪里是魏国对手?一个无名鼠辈也敢劝我公孙喜投降,岂不是天大笑话!”
白起见公孙喜不仅拒不投降,还羞辱自己,勃然变色,下令将公孙喜推出去斩首。
伊阙之战,以秦国大胜而结束。此战,秦军斩首二十四万,成为战国史上一次斩杀敌军最多的战役。秦军占领韩国军事重地伊阙及五座城邑,韩、魏两国门户被打开。而韩魏两国经此一战,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再难以作出有力的抵抗。
伊阙之战的胜利,揭开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序幕,年轻的白起由此一战成名,秦昭襄王接到战报后大悦,遂下诏提升白起为国尉(19)。同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再率兵渡过黄河,攻取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今山西翼城县南)的大片土地,魏国无力抵抗,只好屈辱忍让。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起,先后三年时间,白起奉秦昭襄王之命,率秦军向东攻略河南、山西。秦军势如破竹,攻无不克,先后占领韩国的宛、叶、邓等地,夺取了魏国的轵、河雍、蒲阪、河内郡(20)等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完全扫平了秦国东进之路,韩魏两国被迫屈服,割地六百里献给秦国。秦昭襄王大喜过望,再擢升白起为秦国大良造(21),经过一系列的胜利进军,秦国及战将白起名声远扬,威震六国。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17)左更,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高于左庶长两级,带兵主将。
(18)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
(19)国尉,战国时期秦国的武官名,主管军政。秦国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级,国尉可以掌管卫兵一千人。
(20)韩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魏国的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21)大良造,是战国时期秦国最高官职 ,掌握军政大权。秦国二十等爵的第十六级,仅次于侯爵。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2 14:27:48
第三章:楚国欲合纵攻秦 秦武力逼楚和亲

伊阙之战以后,韩魏两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秦国东进中原已无障碍。但秦昭襄王丝毫没有松懈和满足,他的战略目光越过蜿蜒巍峨的秦岭山脉,转向南方千里之外的楚国,打算向南展开攻势,继续打击削弱楚国,攻取富饶的汉中平原,进一步扩张疆土。
恰逢此时,楚国国力有所恢复,这让楚顷襄王(22)每每想起父亲楚怀王当年所受秦国的屈辱,便怒恨难消。
那是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为化解诸国合纵抗秦策略,秦惠文王派丞相张仪出使楚国,张仪抵达楚国后,对楚怀王说,如果楚国不对抗秦国,解除与齐国的盟约,秦国即刻把原属于楚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23)割还给楚国。商於之地是楚文化的发源之地,楚怀王自然十分渴望收回这片土地,于是答应了张仪的条件,与盟友齐国断交,撕毁盟约,不仅导致当时实力最强的反秦联盟土崩瓦解,还得罪了齐国,后来反遭齐国大举进攻,丢城失地。
然而,楚国事后却并没有得到秦国的一寸土地,楚怀王发现受了秦国欺骗以后,火冒三丈,决心发兵报复秦国。他不顾众大臣的劝告,执意派楚军征讨秦国。先于丹阳与秦军展开大战,但是遭到惨败,损失兵力近十万,包括主将在内的七十余名将领被俘,富庶的六百里汉中(今陕西汉中)一带被秦国设为一郡。遭此奇耻大辱,楚怀王震怒,决意孤注一掷,调集国内全部兵马五十余万,再向秦军发起反攻。
俗话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秦国没有预料到楚国遭丹阳大败之后,竟然尽起举国之兵与秦国拼命,秦军准备不足,无法抵挡楚军排山倒海般地猛攻,连连败退。楚军乘胜追击,竟一举攻破秦国要塞武关,迅猛推进至距离咸阳仅不足百里的军事重镇蓝田(24)。蓝田如果被楚军攻占,秦国将再也无险可守,可以说此刻秦国亡国在即!
秦惠文王闻讯大惊,急召大臣商议对策,最后决定,一方面派守备咸阳的所有秦军包括秦王护卫军在内全部赶往蓝田增援,秦惠王也带领自己所有的公子及朝廷全体文臣武官赶赴蓝田督战,以宣示自己与蓝田要塞及守卫蓝田的秦军将士共存亡的坚定意志。守卫蓝田的秦军将士见秦王率百官亲临前线,登上城头督战,备受鼓舞,士气大振,决心死守蓝田,不让楚军前进一步。
另一方面,秦惠文王密派使者飞骑赶往韩魏两国,说明当前形势和秦国战败的利害,劝说韩魏两国趁楚国国内空虚,自楚国后方发动攻势,夺取楚国的城池土地,截断楚军退路,如此,对秦、韩、魏三国皆有益处。秦国的杰出外交策略最终起了决定性作用,韩魏两国原本就不愿得罪近邻秦国,又有楚国大片富饶的土地作为诱惑,于是,答应起兵自楚军背后发起进攻,趁机攻占楚国的城邑土地。
楚怀王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道楚军一时无法攻克蓝田,而韩魏两国军队已经长驱直入楚国腹地攻城略地,攻占召陵(今河南漯河),直逼邓城(今河南南阳),万一被截住退路,秦军再趁机掩杀,几十万楚军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结局。犹豫再三,楚怀王最后极为遗憾地下令自蓝田撤兵,后退数百里以求自保,从而丧失了百年不遇的彻底击败秦国报仇雪耻的良机。
秦国恢复元气之后,再举兵进逼楚国,楚国经蓝田之战,又损失兵力十余万,锐气已失,再无力组织强有力的反击,无奈,只好割地求和。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性情耿直的楚王不顾大臣极力劝阻,被狡猾的秦昭襄王以和谈为由骗至武关会面,秦王逼迫楚怀王割地求和保命,遭到楚王严词拒绝。秦昭襄王恼羞成怒,竟将楚怀王软禁于秦国三年。楚怀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96年),楚王病死于异国他乡,其子熊横继位,史称楚顷襄王。楚国从此实力锐减,逐步走向衰败。
楚顷襄王熊横继位称王之后,几次欲向秦国报仇雪耻,只是国力太弱,无法如愿。楚顷襄王六年(公元前293年),楚王报仇心切,密派使臣前往齐、赵、魏、韩等各诸侯国,计划联合伐秦。秦昭襄王听到这一消息后大怒道:“这竖子熊横确实狂妄,不自量力欲讨伐秦国?正合寡人之意!”于是决定派白起率秦国大军向南进攻楚国。
丞相魏冉见秦昭王暴躁,急忙劝说道:“大王息怒。楚王熊横虽然可恨,但是我国现在应该稳住南方,以主要精力向东进军打击赵国。大王不如先修书一封送给楚王,予以严词警告,以探虚实,视情况再做伐楚决定。”
秦昭襄王冷静下来,觉得魏冉这个主意可行,于是,提笔给楚顷襄王写了 函。信中说道:“楚王一向安好?想我秦国自先人秦穆公以来,即有进军汉中,攻取楚地,统一天下之雄心,虽遇百挫而不挠,愈战愈勇。今日秦国南取蜀地,东进中原,连败韩魏诸国,攻城百余座,斩杀数十万,所向披靡,无人能当,国力日盛,傲世群雄。寡人近闻,楚王常记昔日楚国丹阳、蓝田战败之耻,欲联合诸侯,与秦国一战,一雪前耻。寡人也正有此意会会楚王,不劳楚王长途奔波,寡人欲联合各路诸侯,尽起秦国百万雄师,造访楚地,与楚王相会于郢都(楚国都城)城下,一决生死,不知楚王意下如何?寡人正厉兵秣马,整装待发,静候楚王答复!”
楚顷襄王看了秦昭襄王的这封挑战书,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自忖不是秦国对手,急忙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讨论再三,各位大臣和将领皆认为秦军实力强大且乘伊阙之胜而来,斗志正盛,楚国如贸然迎战难以取胜,当下不如同秦国讲和,罢战息兵方为上策。楚顷襄王听了众大臣的意见,也感觉与秦国挑起战端绝无胜算,不如暂时让步,再从长计议。于是,楚王忙给秦昭襄王回信,称楚国为了和平安宁,绝无与秦军交战洗雪前耻之意,今后愿服从于秦。为表明诚意,楚国愿与秦国结秦晋之好,娶秦女为妇,以求两国和解。
秦昭襄王也欲东进中原,不想两线作战,见楚顷襄王信中言语恳切,低声下气,知道楚王缺乏与秦国一战的勇气,遂答应了楚顷襄王的请求,派使者携带礼物出使楚国表示善意,两国遂罢战和亲,换来了十余年的和平相处。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22)楚顷襄王,名字熊横(公元前?——公元前263年),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继位时楚国已经衰弱。
(23)商於之地是张仪为欺骗楚怀王编造出来的名称,商和於是两片土地,在现在陕西省商洛市一带,这片土地本是楚国的,后来被秦国占有。由于商於之地十分险要,所以楚国多次想夺回来都没有成功。正是因为楚国太想夺回这片地,所以张仪才利用“商於之地”大做文章。
(24)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蓝田县,现属陕西省西安市,位于秦岭北麓;召陵,现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3 12:05:47
第四章:渑池会盟 秦赵罢战

震慑住南方的楚国,秦昭襄王转而把战略重点放在了东方,在削弱了韩魏两国之后,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82年)至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王命大良造白起等将领三次发动征伐赵国的战争。自古道:燕赵多豪杰,英雄辈出,强悍善战,哪肯屈服秦国?于是,赵军展开顽强抵抗。但是白起率领的秦军训练有素,战斗意志极强,赵军只好且战且退。经过数次激战,白起最终攻占了赵国石城、代郡、光狼城(25)等数座城池,斩首五万,得胜而归。
东线战事尚未结束,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王再命大将白起自秦楚陆路交界的武关(26)起兵,进军楚国,楚军不敌秦军的凌厉攻势,大败而退,最终忍痛割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和汉水以北的大片土地给秦国,愿休战讲和。自这年起,秦楚两国维持了十余年的和亲之约终告结束。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国与赵国依然处于战争状态。这一期间,秦昭襄王多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虽处于劣势,几次战败,但武有大将廉颇(27)统领军事,文有上大夫蔺相如(28)出谋划策,因而实力上并未受到严重损失,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一直没有向秦国屈服。
在秦国丞相魏冉提出的“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建议下,秦昭襄王决定暂且与赵国罢战媾和,继续向南攻略实力较弱的楚国。为避免南下攻楚时受到来自北方赵国背后的进攻,精明的秦昭襄王邀约赵惠文王在渑池(29)举行会晤,谈判和约事宜。
在这次会晤中,秦赵两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昭襄王原以为可以凭借秦国的强大实力迫使赵国割地求和,但是却遭到了以上大夫蔺相如为首的赵国大臣将领的坚决抵制。这天,赵惠文王设宴款待秦昭襄王,有意缓和谈判的紧张气氛。秦昭王想到自己提出的和谈条件遭到赵国拒绝,心中十分恼火却又不便发作,欲借机羞辱赵惠文王,发泄心中的恶气。
于是,秦昭襄王于席间趁着酒兴,笑着对赵惠文王说:“寡人听说赵国有一乐器,叫瑟(30),其声音甚是悦耳动听。又闻赵王善鼓瑟,寡人想请赵王在这里弹奏一曲,让我的史官记载下,赵王在渑池之会中为秦楚两国缔结和约而弹瑟的盛况,赵王意下如何?”
赵惠文王听了秦昭襄王这一番话,知道是秦王有意贬低羞辱自己,但是,为了与秦国签订和约,避免战争,不便当众拒绝秦王提出的“请求”,于是欣然答应道:“既然秦王欲听鼓瑟,寡人便献丑为秦王弹奏一曲。”
赵惠文王命人取来瑟琴,当场为秦王弹奏了一曲赵国民乐。秦昭襄王听完赵王弹瑟,得意地哈哈大笑,连连击掌说道:“好好,赵王琴艺精湛,妙哉,妙哉!”遂命自己身边的史官一一记下,载入秦国史书。
秦王正洋洋得意间,站在赵王旁边的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立刻上前对秦昭襄王躬身行了一礼,说道:“下臣蔺相如听闻秦国有一器皿叫缶(31),秦人饮酒时常拿它来敲击助兴,下臣代赵王恭请秦王当众击缶为今日和谈酒宴助兴!”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竟敢让自己当众为赵王击缶取乐,不禁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拔剑杀了蔺相如。但当着众人又不便发作,刚要开口拒绝,却见蔺相如从旁边拿起一件盛酒的瓦缶,快步走到秦昭襄王跟前,双手捧着瓦缶单腿跪地对秦王说道:“赵国上大夫蔺相如请大王击缶!”
秦昭襄王压着心中怒火,两眼杀气毕现,盯着蔺相如冷笑着问道:“寡人今日不想击缶,又当如何?”
蔺相如听了秦王这话,脸色肃穆,慢慢站立起来,往后退了几步,双手高举瓦缶,对秦王说道:“赵秦两国应平等相待,相互敬重,既然大王能请我赵王鼓瑟,那么我也代表赵王请秦王为赵王击缶。如若大王不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我便当场一头撞在你的酒案上,用我的一腔热血染红你的王袍,让两国史官共同记下这一幕!”
蔺相如说罢,两眼圆睁,一腿后撤,一腿弓步,做出欲猛地跃上前去,以头撞击秦王酒案的架势。秦昭王身后的两名护卫见此情形,拔出佩刀,欲上前向蔺相如下手。蔺相如见了,怒喝一声:“谁敢!”目眦尽裂,两眼喷出怒火,两名秦国卫士竟不敢向前。
秦昭襄王一看,心中暗暗吃惊,他没有想到赵国竟有这样的忠贞刚烈、视死如归之臣。看到蔺相如的架势,如不击缶不但下不了台,恐怕真要让蔺相如血溅当场,传扬出去,岂不被各国耻笑?于是,只好说:“好吧,两国举办和谈酒宴,应当高兴才是,上大夫何须如此?寡人击缶就是。”
蔺相如听了,便收回架势,走上前去,双手托起瓦缶再次跪于秦昭襄王酒案前说道:
“恭请大王击缶!”
秦昭王迟疑一下,便极不情愿地拿起酒案上的一支铜筷,随意朝瓦缶“当”地敲了一下,便把筷子扔在酒案上。
蔺相如恭敬地说了:“谢秦王。”便站了起来,环顾四周高声说道:“赵国史官记下:今日渑池会晤,赵惠文王为秦昭襄王鼓瑟,秦昭襄王为赵惠文王击缶,双方互致敬意,以示庆贺!”
这时候,秦昭王身边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既然两国相互庆贺,那就请赵国献出十五座城池向秦王表示诚意!”
蔺相如听了,立刻反击道:“那么也请秦国献出都城咸阳给赵王以示祝福!”
秦昭襄王听了蔺相如这番话,心中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赵国大将廉颇此时正率领赵国大军驻扎在秦赵边境上虎视眈眈,因而有所忌惮。于是,只好宣称道:“秦国与赵国互为邻居,绝无意与赵国为敌,寡人愿从此与贵国结束战争状态,息兵言和,今后和平相处!”
赵惠文王虽然明白与虎狼之邦的秦国言和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但赵国实力不如秦国,也不愿与秦国保持敌对关系,于是,两国于渑池之东的渑河之畔建造起会盟台,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于会盟台上隆重地签署和约,承诺互不侵犯,友好相处。两国君王在会盟台上,以手掬土掩埋起盟书和一柄利剑,以示秦赵两国永不动干戈,立此为证。
这样,秦国就巧妙地解除了攻楚的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南下攻楚了。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25)石城,现在河南林县西南;代郡,河北张家口蔚县;光狼城,位于山西高平市西南康营村。
(26)武关,秦楚国界出入口,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
(27)廉颇(惜生卒年不详),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28)蔺相如(惜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著名的故事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廉颇)负荆请罪。
(29)渑池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现隶属三门峡市。
(30)瑟,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 。
(31)缶(fǒu),亦作缻,盛酒的瓦罐,秦人饮酒至高兴时,常敲击缶以助酒兴。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4 11:45:42
第五章:秦精锐长驱直入 楚重兵保卫鄢城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与赵王的渑池会晤刚结束不久,秦昭王便按捺不住攻取楚国富饶的汉江平原的勃勃野心,终于彻底撕毁与楚国维持十年之久的和亲之约,派大良造白起率军大举攻楚,战略目标直指楚国国都郢城(32)。
秦昭襄王非常重视此次秦军伐楚之战,临行之前,秦昭襄王特意召见白起,询问白起的军事准备情况。秦昭王问道:“将军此行准备带多少兵马?”
白起恭敬地向秦王施礼,淡然答道:“禀大王,七万足矣。”
“仅带七万人马伐楚?”秦昭襄王听了,吃惊地瞪大眼睛,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禀大王,不错,正是七万。”白起答道。
秦昭王说道:“将军可知道,楚国地广人多,素有‘带甲百万’之说?依寡人看,
要攻略楚地,将军至少要带三十万兵马。”
白起说道:“禀大王,下臣也听闻楚国有‘带甲百万’之说,但楚军虽然数量庞大,却历来重视骑兵,善于快速进攻却不擅防守。若派几十万大军长途跋涉,不但粮草补给难以保障,也无法达到快速进击的效果。再者,我秦国几次大败楚国,楚国上下皆畏惧秦军神勇,战斗意志不强。我带精兵七万轻装前进,先走水路,对楚国腹地发起突然袭击。楚国疏于防范,必能胜之,请大王放心。”
秦昭襄王听了白起的分析,虽然有些担心,但心中还是暗暗叹服自己这位爱将的见解和胆识,于是调拨七万精兵交予白起,命白起筹备妥善,择日启程。
这是一次上千里的长途进军,出征前,白起命各位将领对出征目的地和行程严格保密,不得泄露。而自己在大营里面对军事地图,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他详细研判了秦楚两军的兵力装备和后勤补给情况,通过对收集到的情报加以分析,白起发现,楚国城池长年失修,战备废弛,军心涣散。楚军将士安于享乐,只愿在家乡驻扎,不愿出征作战,遂决定采取快速推进,长驱直入的战略。
白起精心选取了进军路线,他先命蜀郡太守率五万蜀地守军,沿长江东进,配合自己袭扰楚国西部,攻城略地,以吸引楚军注意,自己则率秦军自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出兵,沿汉江东下,直取楚国中心地区。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白起率七万秦军精锐闪电一般突入楚境,边攻取沿岸重镇,边一路掠取汉水流域的粮草以补充秦军军需。战役初期,为激励秦军斗志,白起采用孙武子“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33)的用兵之法,向全军下令:秦军凡渡河后即拆毁桥梁,烧掉船只,自断退路,向全体秦军将士昭示自己“勇往直前,誓死一战,绝不后退”的决心。
秦军士兵见自己的统帅抱一往无前,决死一战之心,人人振奋,竭力向前,奋勇杀敌。而楚军却缺乏斗志,畏惧这支勇猛善战的“虎狼之师”,无力抵挡秦军的猛烈进攻,节节败退。白起率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占了楚国在汉水中段的军事重地邓城(湖北襄阳北),兵临楚国的别都鄢城(湖北宜城县)之下。
鄢城在郢都之北,与楚国都城郢城相距约二百余里,不仅是楚国的第二大都市,也是拱卫楚国国都郢城的军事重镇。楚顷襄王和楚军将领都明白:鄢在郢在,鄢灭郢亡。楚顷襄王闻知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攻克邓城,向鄢城突进的消息后,急命楚国各地军队迅速赶赴鄢城,在城内集结了几十万重兵,准备坚守鄢城,与秦军决一死战,阻止秦军攻下鄢城,继而南下进攻郢都。如秦军胆敢贸然绕过鄢城进攻郢都,则鄢城守军就可从秦军背后杀出,与郢都守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全歼进犯的秦军。当然,擅长打歼灭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首选的秦将白起,是绝不会放弃消灭鄢城楚军主力这个大好机会的,鄢城之战注定成为一幕历史惨剧!
“兵圣”孙武子在他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道:欲攻敌军,如兵力十倍于敌人则围起来进攻。如兵力五倍于敌人,则集中于一处攻击。如兵力两倍于敌人,则分割消灭敌人。而白起手中只有七万兵力,进攻一个几十万楚军防守的城池,不要说围攻,连分割歼敌也做不到。这似乎完全违背了大军事家孙子的作战原则,战神白起岂能不知?
但是战局的发展确实出乎白起的预料,秦军在鄢城遭到了自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迫在眉睫的巨大危机使得楚军空前振作起来,在鄢城经受住了秦军闪电战的冲击。接连半个月,白起数次组织兵力对鄢城发起猛烈进攻,均未取得突破。秦军孤军轻装深入楚地,没有重装备和补给,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楚军固守鄢城,不宜打持久战,必须速战速决。
面对瞬息万变和超乎预料的军情,白起却显得异常冷静,声色不动。他心里明白,现在数万秦军将士都在看着自己,如果这时候流露出一点慌乱急躁情绪,势必会引起军心动摇,甚至会造成全军覆灭的严重后果。为保存实力,白起下令秦军暂停攻城,休整待命。
这天下午,白起仍然像往常一样,带上几个贴身卫兵,骑马来到汉水岸边小憩。白起下来战马,放开缰绳,任由自己的坐骑随意行走,自己则沿着江岸一边步行一边思考对策。几个亲兵很有经验地呈四角阵型,在远处警戒护卫着自己的统帅。
这时,阳光照耀着滔滔江水发出粼粼白光,偶有挂着白帆的小船行于江面之上。白起抬手齐眉遮挡着耀眼的阳光,望着滚滚东流的汉江之水沉思。
白起看到一条鱼儿高高地跃出水面,又悄无声息地扎入水下,白起若有所思。突然,白起的脑子里灵光一闪,他停下脚步,自言自语道:“水,水!”白起急忙上马回到大营,迅速打开军事地图凝神细看。他发现鄢城地势低洼,而城西边地势较高,有一条汉江支流叫夷水(34),自楚国西部发源向东南方向进入长江,离鄢城最近处约一百来里地,因水质清澈,当地人又称它为清江。此江虽流量不大,却长年不息,可以行船。白起看了,眼角浮起不易察觉的笑容,心中说道:“大事可成矣!”
于是,白起立刻抽调一支一万人的队伍,士兵全部携带施工工具,由白起亲自带领于夜间秘密向夷水出发。一路上,白起边走边详细勘察地形地貌,尽量利用低洼沟壑之处,一一做出标记,终于在距离鄢城约一百里的夷水岸边,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白起把这支队伍分成两队,一队于夷水河内打桩填石筑坝,将夷水拦腰截住,另一队则沿着来时察看好的地形,自西向东开挖一条渠道,直至鄢城西面城墙之下。
白起督促万名秦兵日夜施工,大坝和渠道竟然数日内神速地完成。因为大坝的阻拦,夷水水位迅速升高,白起命秦兵不断加高河坝,河两岸加高围堰,抬高夷水水位,并将河里溢出的水先行灌入渠内以浸透渠道。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32)郢(yǐng)城,位于湖北荆州古城东北3公里处。
(33)孙武兵书《孙子·九地》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即现在成语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34)夷水,现在恩施清江的古名,位于长江南岸,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是长江中游在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大支流,全长423公里。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4 12:15:05
互相学习,祝好!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5 17:05:49
第六章:水淹鄢城酿惨剧 楚王败逃失都城(上)

这天凌晨,天还未亮,白起见夷水水位已经抬高至与大坝平齐,知时机已到,一声令下:“破堰!”数百秦兵拿着工具拥上前去,将大坝旁边挡水的围堰扒开一个大口子。被大坝拦住业已蓄满河床的夷河之水像困在笼中许久的猛兽一般,急不可待地顺着围堰缺口咆哮着喷涌而下,沿着开挖的百里长渠直奔鄢城!
此刻,鄢城楚军和百姓经过白天的守城大战,已经疲惫不堪,正在睡梦中,突然,守城值更的楚军士兵听见滔滔水声,不知来自何处,仔细一看,只见一股洪水在暗夜中闪着白光自西向东冲向鄢城城墙,于是急忙声嘶力竭地大喊起来:“不好了,发大水了!”凄厉的呼喊声、金器敲击声一时间划破鄢城漆黑的夜空。
然而,为时已晚,涛涛夷河水瞬间就将鄢城围了起来,开始顺着四个城门往城内灌水。守城楚军见情况危急,急忙打开城门欲夺路而逃,早在城门外等候的秦军弓箭手立刻放箭,冲出城门的楚军和百姓瞬间被射倒一片,又急忙退回城内,大水趁势向城内涌去。
因城内地势低洼,水位不断升高。时间不长,年久失修的鄢城土城墙终于经受不住大水的浸泡和冲刷,城东北角首先轰然坍塌,滔滔河水迅速涌入城中,大水很快淹没房顶,城内灯火全部熄灭,顿时传出一片惊恐惨叫之声。然而,水火无情,随着大水不断涌入城内,惨叫声、哭喊声渐渐微弱下来,很快就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鄢城之内寂静得令人恐惧。
数日后,围困鄢城的大水渐渐退去,白起命守卫夷水大坝的士兵拆除大坝,堵住围堰缺口,随即带秦军士兵乘小船进入这座死寂的城池。但见水中到处漂浮着楚军士兵和百姓的尸体,发出阵阵恶臭,整座鄢城犹如人间地狱,其状惨不忍睹。白起虽面无表情,但心中也不觉黯然,毕竟楚国百姓无辜,不该为战争殉葬。但是战争就是如此的冷酷无情,有时不由得你做出两全的抉择,这正是战争的残酷与悲哀之处!
白起水攻鄢城,除极少数会水的楚军士兵和百姓顺水逃走以外,其余近四十万楚军士兵和百姓均溺毙于城内,几乎等同于屠城。经此一战,楚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变得更加衰弱不堪。
两千多年之后,白起督造的这条百里长渠,虽历尽沧桑,时代更迭,却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灭,经过历代多次修缮扩建,竟逐渐具备了强大的灌溉功能,使湖北南漳武安镇至宜城平原一带变成了鱼米之乡,受益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受众人口120万人。公元二千零一十八年八月,白起渠(又名武安百里长渠) 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当年用作军事目的的杀人之渠成为闻名于世,造福人类的灌溉工程,曾引来许多文人墨客的记叙和赞叹。唐代大诗人胡曾在他的《咏史诗·故宜城》中写道:
“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
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入故宜城。”(35)
如果说,秦国名将白起因为战争原因而迫不得已水淹鄢城,造成楚国军民重大伤亡而被问罪的话,那么,以他督造的“华夏第一渠”(36)武安百里长渠对今日人类的巨大贡献,或许可以将功折罪罢?
攻克鄢城后,白起下令秦军休整,补充兵员和物资,同时,精明而富有远见的白起,奏请秦昭襄王同意,将咸阳等地的罪犯刑徒及其亲属后人迁徙到所占领的楚国邓、鄢两地,在此繁衍生息,修葺城池,作为下一步攻楚的前进基地。 队伍休整结束后,白起又率军掉头向西横渡漳水(湖北荆门境内)、沮水(源出于湖北房县),长途奔袭五百里,攻下了楚国军事重镇西陵(今湖北宜昌西) ,在此处扼住长江,切断了楚国郢都与西部巫郡(今重庆巫山县)的联系,阻止楚国西部的粮食物资和兵员运往郢都。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率秦军携鄢城之战余威,自西陵沿长江东下直逼楚国国都郢城,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上楚军有力的抵抗便兵临郢都城下。守卫郢都的楚军只把注意力放在正面,防备秦军强攻,没想到白起的军队在夜幕掩护下,避开郢城正面,迂回至郢城东门,从楚军防守薄弱的背后猛扑过来发起进攻。
楚军惊慌失措,斗志全无,略作抵抗便弃城而走,楚国都城陷落,楚顷襄王仓皇出逃。白起占领郢都后,马不停蹄继续率军向东追击,几乎兵不血刃攻占了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地夷陵(属湖北宜昌市)。为震慑楚国民心,摧垮楚军的抵抗意志,白起令秦军士兵一把大火烧了楚王先人的宗庙和陵墓,然后挥师继续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潜江市东北)。
这时的楚军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保护着楚顷襄王和众大臣向东北方向一路狂奔,最后溃逃至河南陈城(今河南周口淮阳),方敢停下喘息。大臣们见此地远离秦军,暂时安全,遂提议暂且定都于陈城,为牢记国耻,陈城仍称郢都。白起因为秦军出征连续作战已经二年,将士疲惫,不宜再战,遂将秦军驻扎于竟陵休整,鄢郢之战宣告结束。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35)诗词大意是:当年武安君白起率秦兵南下攻楚,他当年督造的白起渠其功绩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谁能说千年之前的白起渠,如今仍然水淹古城呢?
(36)白起渠比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早33年,比广西灵渠早65年,因此称“华夏第一渠”。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6 12:48:09
第六章:水淹鄢城酿惨剧 楚王败逃失都城(下)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因受排挤而流放于江南偏远之地达十六年之久的楚国大夫屈原(37),看到山河破碎,国都沦陷,楚王败逃,楚国祖庙被焚,知道自己变法改革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遂于绝望和悲愤之中写下他的绝笔之作《怀沙》,怀抱大石投汨罗江(发源江西入洞庭湖)而死,终年六十二岁。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政治家,后人把纪念屈原的忌日列为端午节的内容之一,以示怀念与敬仰。
唐代诗人文秀在他的《端午》一诗中感叹道: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鄢郢之战,秦国大获全胜,战将白起以极少的代价,圆满完成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战役目标。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的大片土地,楚国自此更加衰弱。经秦昭襄王允准,将原来的楚国国都郢城设为秦国南郡。鄢郢之战的胜利,为秦国集中兵力东攻韩魏赵三国进而实施兼并天下的战略宏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秦昭襄王对白起的表现极为满意,遂封白起为武安君(39)。白起此时的地位已经与丞相相当,仅在秦王之下。
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秦昭王再命白起为主将,在蜀地守军配合下,自竟陵发兵,纵横数千里,先后向西南和东南进军,一举夺取了楚国西部重镇四川巫郡(今重庆巫山县)和湖北黔中郡(今湖南怀化黔城),并把楚国西部划归秦国黔中郡管辖,秦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楚顷襄王战败迁都至陈城后,想到今日的接连丧师失地和父亲楚怀王昔日所受屈辱,仍然愤恨难平,不肯善罢甘休,意欲伺机夺回失地。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趁秦将白起率大军攻打魏国之际,聚集了楚国东部的武装计十万余人,向楚国西部秦军防守薄弱的地区发起反攻,夺回了被秦国占领的十五个城邑。
秦昭襄王闻讯后大怒,决定派武安君白起发兵进攻楚国都城陈城,再给楚顷襄王一次狠狠打击。
恰逢此时,楚国大臣黄歇(40)出使秦国欲见秦昭襄王,他听说秦王发怒欲再次起兵伐楚,忙提笔给秦昭襄王写了一封长信,派使者送给秦昭王。秦王怒火未消,还未拆信,便知肯定是黄歇欲劝谏自己不要发兵攻楚。但秦昭襄王倒是素来敬重“战国四公子”的为人,便抱着“看看无妨”的想法打开信简。
只见黄歇在信中说道:“微臣黄歇叩拜大王。大王明鉴:微臣闻听大王意欲伐楚,内心为大王忧虑不安。大王可曾想过,以秦国今日之实力虎视中原,各国皆畏惧于秦,欲求自卫。如秦国此时进攻楚国,则韩、赵、魏、齐四国必定再约合纵之盟,举倾国之兵合力抗击秦国。且秦、楚两国一旦交战便会兵连祸结,短期内不会停止。韩魏齐三国则必然趁火打劫,乘机出兵攻占楚国的城池和大片富饶的土地。大王即便付出代价击败了楚国,却使韩魏齐三国从中渔利,趁机在中原地区壮大起来。如韩魏齐三国强大起来结成抗秦联盟,完全有能力抗衡秦国。目前除秦国以外,以齐国实力最强,韩魏定会拥立齐国为盟主,服从其调遣。不出一年,齐国地位巩固,即使不能称霸天下,也有足够的实力阻止大王进取中原,一统天下。秦国地广人多,物产丰饶,军备强大,足以傲视群雄,此时发兵攻击弱楚而让强齐得利,实乃大王失策矣!
微臣以为,大王不如换一种考虑,与楚国亲善。秦楚两国有地利之便,如结成联盟,既可成为一个整体而威胁韩魏两国,又可对齐国起到震慑作用。韩魏两国见大王并无后顾之忧,可全力攻击他们,必定胆战心惊,不敢轻举妄动。大王此时再东进齐国,则齐国城邑土地便可轻而易举地攻取。如是,大王的土地横贯东西,直达东海,威震天下诸侯。韩、魏、赵、燕等国看到秦国的强大实力,必然屈服,大王欲称霸天下岂不指日可待焉?微臣黄歇谨请大王三思!”
秦昭襄王仔细地看完黄歇的来信,沉思了一会儿,心中暗想:“这黄歇果然是个人才,分析得倒是有些道理。”于是,他把丞相魏冉召来,把黄歇的信交给魏冉看。
魏冉展开信,一边看一边点头,看完了信,魏冉对秦昭襄王说:“黄歇说得确实有道理,但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楚国的利益,把战争引向东方,绝不是为我大秦着想。不过,当前楚国对我们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我大秦随时可以攻取楚国的城邑土地。东进中原对付赵魏齐三国,确实是我秦国当前和今后的主要目标。可以考虑姑且先与楚国结盟,把楚国攻占的那十五座城邑暂且让其占据,以显示我秦国的诚意,消除我军东进的后顾之忧。然后集中兵力东进攻略赵魏两国,待平定中原以后,再征伐楚国不迟。”
秦昭襄王听完丞相魏冉的一席话,深以为然,遂暂时打消了派白起率兵攻楚的念头,并派出使臣给楚顷襄王送去厚礼以示亲善,楚襄王大为欣喜,遂将自己心爱的佩剑“太阿剑”委托使者赠与秦昭襄王,以示两国从此不动干戈,秦楚两国再结友好盟国。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37)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诗魂"。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其投江处位于汨罗江靠近洞庭湖江段。
(38)武安君,战国时期封号名,侯爵。
(39)黄歇,(前314~前238),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又称春申君,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战国四公子”。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7 12:02:30
第七章:赵魏联军攻韩国 秦军奇袭救华阳(上)

鄢郢之战后,秦楚两国结为友好盟国,暂无战事,秦国东进不用防备楚国在侧后方进攻秦国,因而得以将主要进攻矛头再次对准魏国。
早在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4年)时,秦国丞相魏冉为扩大自己的领地,曾远征齐国,攻取了齐国的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等城邑,并征得秦昭襄王同意,将定陶划为自己的领地。但是这个地区不和秦国本土相连,所以,秦国丞相魏冉几次向秦昭襄王提议,应首先出兵攻打横亘在秦国与齐国之间的魏国,将秦国与占领的齐国定陶连成一片。这一战略目标实现后,就把北方的燕国、赵国与南面的楚国、韩国隔离开来,使其无法相互支援,从而在根本上破坏六国“合纵抗秦”的图谋。秦昭襄王批准了这个战略计划,于是,自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开始,秦国首先对魏国挑起战端,对其发动了一系列蚕食性进攻——
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秦国武安君白起率秦军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两座城池。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秦国丞相魏冉再次攻打魏国,魏国向韩国求援,韩国派大将暴鸢救魏,魏冉率秦军首先大败韩国援军,韩军败逃。魏冉继而挥兵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魏国见韩国援军大败而逃,自己无力抵挡秦军进攻,不得已献出温地(今河南温县)八城向秦国求和。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4年),秦国丞相魏冉再次率秦军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四座城池,斩首四万,魏国不敌秦军,只好吞下战败的苦果。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魏国与韩国发生边界纠纷,魏国丞相范座率魏军十三万,赵国派大将贾偃率赵军两万人,组成魏赵联军攻打韩国。韩国出兵迎战不敌魏赵联军,败退至韩国的重要城市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据城抵抗。魏赵联军大举攻城,欲一举攻下华阳,歼灭韩军主力。眼看华阳城形势危急,韩国急忙派使臣千里迢迢赶往秦国求救。
秦昭襄王此时并不重视弱小的韩国,认为韩国无足轻重,韩魏赵三国相互厮杀,对于秦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不值得为弱小的韩国的安危付出秦国士兵的生命,于是以军队正在休整为由,拒绝了韩国的求援。
华阳在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区)以北,距郑城仅几十里,是韩国的重要城市,形同唇齿,如华阳失守,国都郑城也难自保。眼看华阳失守却无人前来解救,韩国上下顿时人心惶惶,陷入惊恐不安的状态之中。
情急之下,韩国丞相张平想到了一个人可前往秦国担当说客,请求援兵。此人名叫陈筮(40),足智多谋,能言善辩,颇有胆气,大臣之中无人可比,但是因为陈筮年老多病,在家已养病多日未曾上朝参与议政。丞相张平顾不上这些,赶忙来到陈筮家中,对陈筮说道:“魏赵联军攻打华阳,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为今之计只有请秦国出兵救援。但是韩国派出的使者前往秦国求救已被魏冉拒绝,您虽年老体弱,不宜出行,但那秦国丞相魏冉与你相识,这次再去秦国求救解我韩国燃眉之急,非你莫属矣!”
陈筮一听明白事情紧迫,关系重大,也不推辞,立刻带病动身前往秦国去见丞相魏冉。
魏冉多年以前曾与陈筮有一面之交,因陈筮性情幽默风趣,十分健谈,两人相处融洽。魏冉见是老相识陈筮此时到来,知道其来的目的必然是求秦国发兵救韩,于是傲慢地说:“哎呀,韩国的事情很危急吗?怎么特地派您前来啊?”
陈筮听了,并不急着开口说话,先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然后咂咂嘴,捋捋胡须,方才慢条斯理地回答魏冉道:“哪里,事情一点也不危急啊。”
魏冉见陈筮不慌不忙、慢慢腾腾的样子,反倒有点恼火,生气地打量着陈筮说道:“哼!华阳现在是危如累卵,破城在即,华阳城若被攻破,整个韩国也难保全。看你一副不急不躁、若无其事的样子,就凭你这副模样,还像个一国使者吗?”
陈筮佯作不懂,笑眯眯地回答魏冉道:“我哪是一国使者,不过是来秦国看看你老朋友罢了。”
魏冉终于忍不住发怒道:“你们韩国的官员乘着马车前来向秦国求救,焦急万分地向我诉说韩国情况如何危急,请求秦国速速发兵救援,你却说并不危急,你来秦国究竟何意?”
陈筮起身走近魏冉,环顾左右,然后放低声音,故作神秘地附在魏冉耳边说道:“韩国自有办法,形势危急了就改变立场,投靠赵魏两国,与之结盟,便可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情况还不到最危急的时刻,所以我才有时间来秦国会见你老友啊,呵呵!”
魏冉一听,马上明白了陈筮话里的用意。这狡猾的老友是在采用激将法,故意说反话,最后点出要害让自己拿主意,魏冉心里不得不佩服陈筮的沉着机智。于是,魏冉对陈筮说道:“谢谢你的提醒,差点误了大事。你不必拜见秦王了,我这就奏请秦王发兵援救韩国。”
其实,秦国对华阳的事态发展早有所准备,第二天,丞相魏冉报请秦昭王同意,同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阳(41)一道率二十万秦军赶赴韩国华阳。华阳城距秦国咸阳相距一千余里,魏赵联军估计秦国即便发兵救韩,短期内也不可能到达。等秦国援军赶到华阳城下,联军早就攻破城池将华阳收入囊中了。
所以,魏赵联军将领并没有预加防范监视秦国的动向。然而,联军的将领们大概忘记了,秦国大将白起是善于长途奔袭、野战歼战的天才。
白起已经预料到魏赵联军一心想赶在秦国援军到来之前,全力以赴攻取华阳城,必不会分兵对秦国方向采取警戒措施。于是,决定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快速突击的策略。白起与丞相魏冉商定,秦军由咸阳出发,密而不宣,丞相魏冉领兵断后,白起率骑兵主力,长途奔袭华阳。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40)陈筮shì,韩国大臣,生卒不详。
(41)中更,秦国爵位名。 秦时设爵二十级,中更为第十三级,地位较高。胡阳,战国后期秦国客卿,屡率秦军破韩魏等国。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8 09:14:27
第七章:赵魏联军攻韩国 秦军奇袭救华阳(下)

白起亲率骑兵以每日百里的速度日夜兼程,仅八天时间就到达了华阳城外。此刻,魏赵联军还兀自不知,正在全力攻城,韩军守城将士誓不投降,苦苦支撑,伤亡惨重,眼看粮草物资守城器械告磬,城池就要被攻破,魏赵联军发起最后强攻,似乎胜利在望。
就在这紧急时刻,联军将领万没料到,秦军如同从天而降,居然几天之内急行军千里到达华阳城下。白起知道军情急迫,未等秦军稍作休整,即命全军在魏赵联军背后自三面发起猛烈攻击,魏赵联军背后突然遭袭,尚不知从哪里杀出一支劲旅,猝不及防,顿时大乱,四处奔逃,秦军乘势将魏赵联军围起来掩杀。
经过一番激战,一举歼灭魏军十三万人,生擒三名魏军将领,魏国丞相范座趁乱走小路逃走。赵军主将贾偃看看大势已去,急忙命令自己率领的两万赵军将士突围,却早被白起看在眼里,命数量占优的秦军将赵军团团围住厮杀。赵军强悍不愿屈服,摆开防守阵型,且战且退,殊死抵抗,秦军竟一时不能歼灭这支顽强的队伍。
白起骑着战马立于高处,远远看着两军交战,只见尘土蔽日,杀声不断,刀枪撞击之声依稀可闻。白起见占有优势的秦军竟一时无法取胜,不由得皱起眉头微微摇了摇头,似乎是对秦军的表现十分不满。白起心里明白“困兽犹斗”的道理,赵军身处绝境,必然以一当十,拼死抵抗,每时每刻都有秦军士兵在付出鲜血和生命,不能再耽搁下去。
白起眯起眼睛往四处观望,发现自战场向东不远就是黄河,于是计上心来。白起命发令兵高举绿色令旗向东连续挥舞,正在血战的秦军将领见到白起的令旗指示,立刻明白了统帅的用意,下令秦军在包围圈东面放开一个缺口。
赵军主将贾偃发现秦军东面攻势减弱,秦军士兵四下散开,随即抖擞精神,率赵军自秦军包围圈东面杀了出去。白起再命发令兵高举黄旗向东挥舞,秦军随即三面紧紧围住赵军,逼迫赵军向东退却。这时候,赵军主将贾偃终于发现自己中了白起的欲擒故纵之计:赵军面前是滔滔黄河,秦军三面围了上来,犹如铁桶一般,已经无路可退。白起命发令兵急速挥舞红色令旗,秦军见了,齐声呐喊着从三面全力发起进攻。赵军将士至死不降,边抵抗边向黄河里退去,不久即没入涛涛河水之中,两万赵军将士全部溺亡。
此后,秦军稍作整顿,在武安君白起率领下攻势未停,纵横驰骋于河南、河北、湖北广大战场上,乘胜攻取了魏国的卷县、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42)等多座城池,然后与韩军合兵一处,进攻至魏国都城大梁,准备发起进攻,夺取魏国都城。
此时,魏军主力已大部被歼,无力抵挡秦军的攻势,大梁城内笼罩着一片绝望气氛。魏国多位大臣向魏安釐王(43)提议,把靠近秦国的富庶的南阳(河南南阳市)之地割让给秦国以罢战求和。这时,正在魏国推行合纵抗秦之策的苏代(44)对魏王说道:“大王不可割地求和。秦国野心勃勃,欲吞并中原之心世人皆知。假如每次秦国进攻魏国,魏国都要拿出土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就如同把干柴投进火里,柴烧不尽,火是不会熄灭的。魏国的土地不送光了,秦国怎么会善罢甘休?”
魏王为了自保,叹息一声说道:“爱卿虽然说得很对,但现实情况是秦国大军兵临城下就要攻城,魏国的军队已经无力抵抗。将南阳献给秦国以求和,也是无奈之举。眼下情况危急,别无良策,也只能这样办了。”
苏代见魏安釐王不听自己的主张,执意要将南阳献给秦国以求和,长叹一声说道:“如此下去,魏国命不久矣!”说完,苏代便孤身一人离开魏国,前往赵国继续推行他的合纵抗秦之术。
四十八年以后,苏代的预言果然成真。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继韩国被秦王嬴政灭掉五年之后,魏国也在秦国大军的铁蹄之下,上演了亡国悲剧。然而,假如当年弱小的魏国接受了苏代的合纵主张,以举国之力抗击强大的秦国,又当如何呢?
为了维持魏国延续,魏王被迫向秦国献出南阳包括太行山以南至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与秦国求和。这时候,秦昭襄王已经得知赵国欲联合燕国“合纵”抗秦,起兵救魏,而秦军远道奔袭而来,历经数战,部队疲乏,粮草物资将磬,已不宜再战,于是决定放弃进攻魏都大梁,接受魏国南阳一带大片土地城邑,与魏国言和退兵。秦国将南阳和过去攻占的楚国上庸之地合并起来,设为秦国南阳郡。
华阳之战以秦国大获全胜而告终,此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为经典的长途奔袭作战。华阳之战充分展示了秦将白起善于出其不意、长途袭击、野战歼敌的战争指挥艺术,秦人更以此战“断山东之脊”的气魄引以为豪。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再无力抗衡秦国,同时,对赵国起到了威慑作用,使其不敢联合韩魏齐等国对秦国轻举妄动。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42)卷县,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西北四公里的圈楼村;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东部审坡镇。
(43)魏安釐王xī(?─公元前243年) 魏氏,名圉yǔ,魏国第6代国君。
(44)苏代(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纵横家,现河南洛阳人,纵横家苏秦的族弟。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1-29 10:55:42
第八章:范睢入秦劝秦王 远交近攻战赵国(上)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战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范雎(45)因为在魏国遭受迫害来到了秦国。秦昭襄王早就听说范雎是魏国著名的谋臣,深谙军事策划之道,对范雎十分敬重,于是拜范雎为客卿,留在身边时常询问计策谋略。
范雎向秦昭王进言道:“以秦国当前局面,韩魏楚三国较弱,不足为虑,齐赵两国虽几次败于秦国但损失不大,仍然具有较强的战力。秦国目前不应该采取有利必趋的战略,而是首先确定主攻方向,以求各个击破。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规划,大王应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即以恩威并用的办法,先亲近秦国的近邻韩、魏两国,威慑远方的楚、赵、齐、燕四国,使其亲近秦国,不与秦国为敌。待远方的楚、赵、齐等国稳住以后,再向近邻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进一步攻略其土地,向东扩张秦国国土。这样就可以把国力集中用在最需要施展的方向,避免四处为敌。只要大王坚持这个策略,则称霸天下指日可待矣!”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的谋划,甚为欣喜,当即表示采纳。范雎察言观色,又向秦昭襄王说道:“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昭王说道:“爱卿何须拘谨,有话尽管讲来无妨。”
范雎施礼说道:“微臣斗胆禀告大王,多年来,丞相魏冉屡次带领秦军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扩大自己的领地,虽攻占了齐国的定陶,却劳师动众、耗费国资,收获甚小。我在魏国即听闻‘秦国只有魏冉而无秦王’之说,大王不可不察。”
秦昭王听了,默默颔首不语,范雎所提之事也正是秦王许久以来的一件心事。只是因为魏冉既有赫赫战功,善于谋划,又与自己有一层特殊关系,一直尚未下定决心解决此事。但现在不同了,有了得力谋臣范雎在身边出谋划策,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秦昭王心中暗想。
不久之后,秦昭王开始实施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先以厚礼向近邻韩、魏两国表示亲近,然后派使者安抚远方的楚、赵、齐三国,表示友好,给各国留下秦国亲善友好的印象,六国合纵抗秦之盟(46)再一次瓦解。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9年),秦国在与赵国的一次战役中,遭到了几十年来未有的重大挫败——这就是历史著名的“瘀与之战”(今山西晋中和顺县)。但是,百战百胜的秦国名将白起却没有指挥这场战役,十分遗憾地失去了与赵国不败名将赵奢(47)交手的唯一机会。这也许是上苍不愿意看到两位百战百胜的杰出将领、军事家相互厮杀,分出胜负,因而鬼使神差地未让他们较量于残酷血腥的战场上罢?也或许正是白起未有参战,方才成就了战国名将赵奢在“瘀与之战”中的不世传奇。
自渑池会盟之后,秦赵两国已经近十年没有大的战事。但是秦昭襄王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赵国这个三晋之中最强硬的对手,只是因为有当年的渑池之盟,又加之与楚、魏、韩三国战事不断,所以暂无暇攻打赵国。而赵国君主赵惠文王不愧为一代明君,他善纳众言,从谏如流,赏罚严明,知人善任,利用这宝贵的十年时间,加强了国家治理,任用蔺相如、赵胜、廉颇、赵奢等一干贤臣名将,国力日渐强盛,使赵国成为当时六国之中唯一能独力抗衡秦国的国家。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45)范雎(?-前255年),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后任秦国宰相。
(46)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相对,自西向东为横向,秦国自西向东与六国较量,故称"连横"。
(47)赵奢,惜生卒年不详,赵国邯郸人,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史称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赵国大将赵括之父。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1 21:29:48
第八章:范睢入秦劝秦王 远交近攻战赵国(下)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国有些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这一年,赵惠文王向秦昭襄王提出,愿意用赵国靠近秦国的黎城(山西长治东北部)等三地换回被秦国占据的位于吕梁山中段的战略要地离石(今山西吕梁离石区)等三地,为表示诚意,赵惠文王将公子送往秦国作为人质。秦昭襄王认为两国互换这三个地区并不吃亏,于是信以为真,当即将秦国占领的离石等三地送还给赵国。
但是,赵国接受秦国归还的离石等三地之后,却撕毁协议,拒不将黎城等三地割交给秦国。秦昭襄王联想起当年渑池会盟时的“击缶之耻”,感觉自己再次被赵国戏耍羞辱,怒不可遏,决定讨伐赵国,狠狠打击赵惠文王的嚣张气焰。秦昭王以客卿中更胡阳为主将,率十万秦军经韩国上党,进攻赵国的军事要塞瘀与。
事实上,世人至今都在探讨鼎盛时期的白起没有参加瘀与之战的原因何在?无论是白起的地位、战功、军事才能还是大战经验,他都应该是指挥这场战役的不二人选,中更胡阳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无法与白起相提并论。然而,这时随着范雎来到秦国被秦昭襄王拜为客卿,与白起关系密切的丞相魏冉逐渐失去了秦王的宠信,武安君白起与秦王的关系也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一是白起是由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魏冉任丞相时大权独揽,形成了自己的人事圈子,魏冉失宠后,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协助下,急于清除与魏冉相处密切的大臣,对白起自然也有所防备;二是白起的功劳太大,威望极高,秦国上下妇孺皆知,有“功高盖主”之嫌;三是白起喜欢结交军中朋友,与秦国的各位主要将领如王龁、司马梗等人关系甚好,往来频繁。这一切不能不令秦昭襄王对白起有所忌惮,因而认为必须尽快培植自己的亲信执掌兵权,在军中树立威望,不愿意完全依赖白起统率秦军。
此外,秦昭襄王有轻敌思想,这从他只给中更胡阳十万兵力,令胡阳穿越韩国,跋涉千里,深入赵国境内攻打瘀与,便可看出端倪。也许正是出于这几种原因,秦昭襄王没有启用他一向器重和依靠的大将白起,而是任用了名不见经传的客卿、爵位仅排在第十三位的中更胡阳,希望胡阳在这次战役中建功立业,担当大任。
所以,直到两千二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仍在好奇地追问:假如名将白起任秦军统帅指挥瘀与之战,与赵奢对垒,结果又会如何?然而历史的长河不会倒流,这个答案当然是永远不会得到了。
俗话说:“蛇打七寸”。秦国选择攻打赵国的瘀与要塞确实是一记妙招,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考虑。赵国以太行山为界,领土被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边以赵国的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区)为中心,东边以赵国的都城邯郸为中心,中间只有一条狭窄险峻的通道相连,是邯郸到晋阳的必经之路,而阏与就是位于这条通道的军事重镇。一旦阏与失守,切断了邯郸与晋阳的联系,赵国就被分割成东西两块,秦军再以重兵封锁住瘀与要塞,大军便可自秦国长驱直入,从容不迫地逐步吃掉赵国西部的领土。这样,赵国不但将失去半壁江山,而且还随时处于秦国居高临下的威胁之中,这是赵国所绝不能接受的。
秦将胡阳率秦军抵达瘀与城下之后,将军队驻扎在山上险峻之处,占据有利地势,准备向阏与要塞发起进攻。同时,为了牵制赵军行动,胡阳又派出一支军队向南围攻距离邯郸八十余里的武安城(今邯郸县级市),与进攻瘀与的秦军主力构成钳形之势,威慑赵国都城邯郸,以阻击赵国的援兵。可以说,秦军主将胡阳开始走的这两步棋十分正确妥当,无懈可击。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3 13:31:01
第九章:赵奢长途奔袭 瘀与大胜秦军(上)

赵惠文王见秦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瘀与要塞,另一路即将兵临邯郸城下,十分紧张,忙召见大将廉颇、乐乘等大臣前来商议应对之策。赵王问道:“二位将军,如今秦军进攻太行要塞瘀与,又分兵威胁邯郸,寡人以为军情紧急,是否马上派军队去解瘀与之危?”
廉颇看着宫内垂挂的巨幅军事地形图,捋着花白的胡须沉思良久,然后回答赵王:“阏与离邯郸近四百里之遥,且阏与道路极为狭窄,地势险要,秦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我军若去救援,难以展开兵力,恐怕付出重大伤亡代价也无法解瘀与之危。”
赵王又把目光望向大将乐乘,乐乘附和道:“廉颇将军说得极是,秦军占得先机居高临下难以接近,进军的山道狭窄,兵力无法展开,我军如登山作战十分不利,恐怕不等接近瘀与便已伤亡过半,末将也认为不宜出兵。”
赵惠文王仍然不愿放弃解救瘀与的打算,他扭头看见掌管税务的大臣赵奢在一边低头沉默不语,又问赵奢:“赵爱卿以为如何?”
赵奢答道:“禀大王,廉颇、乐乘二位将军分析得极是,瘀与地势险要,道路狭窄,不宜强攻,但考虑所处位置对我赵国极为重要,臣以为不应当放弃。下臣愿领五万人马前往瘀与解围,请大王授予我全权行事之权,以便下臣见机行事。”
站在一旁的廉颇和乐乘听了税务大臣赵奢所言,十分惊讶,两人面面相觑,皆微微摇头不语。要知道乐乘是赵国名将,廉颇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作战经验何其丰富,什么战阵没有见过?此二人皆说瘀与之危不可解救,且有理有据,无可辩驳,而一介税务官员赵奢竟然只带五万兵马去救援瘀与,确实大出廉颇、乐乘和赵王意料之外。
赵惠文王见赵奢愿领兵救援瘀与,十分欣慰,心中有了一线希望,遂任赵奢为大将军,调拨五万精兵交与赵奢,准予其全权处置军务,任何人不得干预,赵奢领命即刻率军北出邯郸向西北方向的瘀与要塞进发。
赵奢率赵军刚出邯郸三十里,先锋官来报说,数万秦军已经四面围住离此五十余里的军事重镇武安城,准备发起进攻。赵奢听了镇定如常,随即下令赵军就地驻扎,构筑工事,要求深沟高垒,务必坚固。赵奢深知,自己是文官第一次领兵,肯定有人不服甚至抗命,于是下令:任何人不得妄议军事,不得提出反对意见,凡胆敢不从提出异议者,格杀勿论。
驻扎数日后,果然有一名将领前来见赵奢,颇为不服地说道:“我等奉赵王之命前往瘀与解围,将军刚出邯郸城三十里即止步不前,构筑工事,坚壁防御,既不进军瘀与,也不救援武安,究竟何意?请将军下令尽快出发前往瘀与救援!”
赵奢听了,怒斥道:“军中无戏言。我已经有令在先,凡胆敢违军令,妄议军事者,斩。你今日竟敢在本将面前反对我的军事部署,扰乱军心,已经违反军令,不能留你。来人,推出去斩!”事后,赵奢命人收殓该将领遗体运回其家乡厚葬,并抚恤其家人。
自此以后,军中再无人敢议论军事,提出反对意见,小心谨慎按赵奢的命令行事。赵奢每天巡视防御工事修筑情况,不断下令加强防御。秦军侦探几次来到赵军驻地窥探,见赵军驻地高筑壁垒,深挖壕沟,工事坚固异常,如临大敌,完全是坚守不出的阵势,毫无进兵救援瘀与的迹象。
秦军侦探回营将所见到的情况禀报秦军主将胡阳,胡阳听后大喜,说道:“出城三十里即坚壁固守,这哪里像赵国援军?看来赵国是知难而退,放弃瘀与要塞了。这个赵国税务官赵奢在邯郸城外构筑如此坚固的防线,只不过是小心护卫邯郸罢了!”于是,胡阳命驻守武安城的秦军注意警戒赵国军队,自己亲率秦军主力向瘀与发起进攻。
二十八天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守备武安城的秦军见赵军每天修筑工事,加固营垒,毫无出战的动向,遂渐渐放松了警惕,麻痹松懈起来。
这天夜间,月黑风高,大地一片沉寂,赵军士兵正在睡梦中,突然传来赵奢的命令:全军放弃粮草辎重,偃旗息鼓,人禁声,马衔枚,绕开武安城,走小路全速向瘀与进发。赵军疾行两天一夜,行程三百余里,突然出现于距阏与大约五十里的地方,赵奢下令修筑营寨驻扎于此。但是并不急于向秦军发起攻势,而是以逸待劳,静观其变。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6 13:30:48
第九章:赵奢长途奔袭 瘀与大胜秦军(下)

这时,赵军中一个下级军官许历大胆地挺身而出,向赵奢进言道:“启禀将军,离此不远有一座北山,是重要制高点,末将认为应立刻派兵占领此山,形成居高临下之势迎击秦军。”
赵奢听了,声色不动,面无表情地问许历道:“你可知军中有令,不得妄议军事?”
许历毫无惧色,大声说道:“为赵军胜利考虑,顾不得这些了。末将以为此北山对我军关系重大,先占者胜,后到者必败。末将斗胆违抗军令妄议军事,现在话已说完,请将军按军法从事。”
赵奢听了许历的提议,心中早已暗暗赞许,但大战在即,又有军令在先,不便多说,遂厉声喝道:“大敌当前,本将先不杀你,回邯郸听候发落!”
周围赵军将士听了,都不禁为许历的命运担忧。赵奢立刻抽调一万人马,命许历随行,占据了营地对面的北山制高点,专等秦军来攻。
赵军突然毫无征兆地绕过武安城,兵临瘀与城下,使得攻打要塞的秦军增添了后顾之忧,直接打乱了秦军的作战部署,令秦军主将胡阳十分恼火。于是,下令秦军暂且停止攻城,抽调围攻瘀与的秦军主力自险峻的阵地上下山,攻打赵军营地,欲一举击溃赵军——这正中了赵奢的调虎离山之计。
秦将胡阳率秦兵下山后很快发现,秦军集中于赵军营垒和北山之间,不但阵型施展不开,而且受到北山制高点上赵军的威胁,于是下令先攻下北山。秦军呐喊着蜂拥而上,但几次进攻皆被山上的赵军居高临下以乱箭巨石击退,伤亡严重,军心一时大乱,秦军士兵纷纷后退,不敢向前。
赵奢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营垒中的赵军全部冲杀出来,自背后扑向秦军,北山上的赵军见到主将的大营全线出击,也自山上俯冲而下,冲入秦军阵营奋力搏杀。这时,瘀与城内的赵军见援军到来,士气大振,打开城门也杀出来参战。三股赵军合力大战秦军,胡阳看看秦军阵型已经被赵军冲散,死伤惨重,队伍开始溃败,已经毫无取胜希望,只好带领一队秦兵夺路而逃。秦军伤亡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
赵奢得胜而返,赵王大喜,封赵奢为马服君,赏赐封地,与廉颇、蔺相如同等爵位,仅在赵王之下。经赵奢举荐,赵王封许历为国尉(48)。赵奢一战成名,威震六国。
现在想来,赵奢当时已然掌握了瘀与的地形和秦军的详细情况,经过了周密细致的思考,早已成竹在胸,不然,断不会贸然请战,仅带五万兵马去迎战秦国十万大军。只是自己身为赵国税务官员,廉颇、乐乘两员久经战阵的大将又在身边,不便夸夸其谈,细细明说,这正是赵奢谦虚、礼让、谨慎、内敛的大将风范。
瘀与战役中,赵奢采取隐蔽战略意图、示弱麻痹敌人、长途快速奔袭、占据有利地形、全力击溃敌军的策略,以少数兵力完胜数量占优的秦军,打赢了一场几乎不可能取胜的战役。赵奢的战法与秦国名将白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赵奢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名将白起的身影。
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一意东进的秦昭襄王遭受了此次重大挫折,多年后仍心有余悸,不敢轻易对赵国挑起战端。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针对丞相魏冉独揽大权、侵吞资财、利用手中权力扩展个人领地的所作所为,秦昭襄王终于下决心免去魏冉的丞相之职,并将其逐出都城咸阳,迁往定陶领地,拜范雎为秦国丞相。秦昭襄王对待范雎如同自己的老师一样敬重,言听计从,倍加宠信。
魏冉身为秦昭襄王的舅父,在秦昭襄王的父亲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异母之兄秦武王时期皆任要职。秦武王力举千斤巨鼎意外受伤去世后,王位之争激烈,魏冉力拥十八岁的嬴稷继任为秦王,先后四任秦国丞相,有勇有谋,战功卓著,但其掌控秦国军政大权后,不思律己,利用手中的权力扩张个人领地,大肆鲸吞资财,家产竟超过国库,最终遭革职驱逐,忧愤交加,于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死于远离咸阳两千里的定陶领地。
魏冉死后,领地被秦昭襄王收回设为秦国一郡,魏冉之境遇令后人深省!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注解:
(48)国尉,武官名称,相当于秦国二十等爵位第十五等(少良造),是相当高的官爵。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7 12:43:48
第十章:秦国欲攻略韩国 冯亭献上党降赵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起,秦国运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稳定了与相距较远的齐、楚、赵、燕等国的关系之后,开始筹划对近邻的韩、魏两国再次发起军事进攻。范雎提出,秦国与韩国边境犬牙交错,相互嵌入对方国土,牵制了秦国大量兵力且不易管理,应先攻伐韩国,沿山西临汾盆地向东进军,夺取沿途各城,扫清东进后顾之忧,进而继续向东南方向攻占韩国重镇野王(今河南沁阳),最终战略目标直指上党,在此地将面对顽强的老对手——赵国。
秦昭襄王早欲狠狠打击赵国,洗雪当年瘀与战败之耻,于是欣然同意范雎的战略计划,命武安君白起领兵东征。此时的白起已经近十年未曾带兵作战,但雄心未减,接到秦王的军令后,自然精神为之一振,欲再次纵横沙场,一展身手,与赵国大军在战场上一较高下。
上党地区自三家分晋以来由韩赵魏三国分别占据,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被视为战略要地,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韩国据有的部分上党地区,太行山脉自南向北纵贯该地,如韩赵两国军队重兵把守各个山口,则可居高临下虎视秦国关中腹地,并把秦国东进之门完全封闭,因此,秦国欲进取中原,必须攻取上党。
白起对东进的路线已经非常熟悉,决定兵分两路进军,一路自咸阳走水路顺渭河东下,然后入黄河溯流北上。另一路沿渭河河谷东进,渡过黄河后转向北推进,两军会师于新田(今山西临汾侯马市),继续向东攻击前进。
白起率领的秦军攻势凌厉,所向披靡,韩国军队难以抵挡,不断溃退,秦军接连攻占韩国陉城(今山西临汾曲沃县东北)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军五万。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白起又率秦军控制了太行山要道轵关陉、白陉(49)等重要关隘,派军队驻守于山口,防范韩赵军队由此西进袭击秦国。
次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白起再率秦军攻占韩国军事重镇野王及魏国怀邑(50)等城邑,封锁了太行陉,自上党南端彻底切断了上党郡(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同韩国本土的全部道路,使得韩国上党地区分离于韩国国土之外,仅上党东部与赵魏两国相连。至此,白起实现了东进战略的第一步目标,返回咸阳复命。
此刻,韩国君主韩桓惠王明白,上党对于秦国来说是势在必得,不惜代价。韩国实力有限,无法抵挡白起率领的秦军虎狼般的进攻,拼死抵抗也是徒劳,不如把上党拱手让与秦国,免得再起战火,牺牲无数韩国军民的性命。于是,韩王命令上党郡守冯亭(51)派使者到秦国,提出愿割上党之地求和。
上党郡守冯亭却有自己的打算,他知道赵国民众因为秦人野蛮,秦国刑法严酷而不愿接受秦国统治,他对下属说:“我等皆为韩国臣民,岂能将国土献于敌国?”
下属问道:“如今韩王已经下令将上党献与秦国以求降,我等又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大人却说不将上党献给秦国,不知郡守大人如何考虑?”
于是,冯亭心生一“驱虎吞狼”之计:将上党献于赵国,赵国如接受上党,秦国必然愤而攻赵,如能促成赵魏齐三国联合抗击秦国,必重创秦军,或许最终可避免上党落入秦国之手。于是,冯亭违背韩王的命令自作决断,没有派使者赴秦求和,而是派使者去了赵国,向赵孝成王提出,愿将韩国拥有的上党地区连同城邑十七座,献与赵国以求降。
赵孝成王及丞相平原君赵胜(52)见赵国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拥有邯郸以西,东倚太行天险的上党地区,大为惊喜,认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刚欲接受冯亭求降,赵国谋臣、平原君赵胜的兄弟平阳君赵豹(53)劝阻道:“上党郡守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而献于赵,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把战火引向赵国从而避免韩国的上党郡落入秦国之手。如秦国得不到上党,绝不会善罢甘休,必发兵攻赵争夺上党,秦赵战端一启后果将不堪设想。臣以为,接受韩国上党带来的祸患恐怕要大于从中得到的好处,还是拒不接受上党郡为好。”
赵孝成王听了平阳君赵豹的话,心里有些犹豫,于是又召见丞相平原君赵胜商议,丞相赵胜说道:“大王请想一想,上党自古以来乃军事要冲,是秦国东进中原必经之地,秦国早有觊觎之心。如扼守住此地,便可以阻挡秦军于太行以西,使其不能东取三晋,进攻中原。再者,我们赵国即使发动几十万大军作战,死伤无数,也不见得能攻下一座城池,如今唾手可得上党郡及十七座城邑,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时不再来啊!”
赵孝成王又问平原君:“如接受了上党,秦国势必发大军来攻夺,赵国谁能领兵抵御秦军?”
“老将军廉颇勇猛善战,足智多谋,曾大败秦军,威震六国,守卫上党非廉颇莫属。”平原君赵胜回答。
赵孝成王听了丞相赵胜所说,这才放下心来。于是,欣然接受冯亭请降,封冯亭为华阳君,陪同丞相赵胜前去上党接收土地城邑。同时,命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三十万驻守于上党东南方的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秦军进攻。
赵国接受了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献出的上党郡及十七座城邑之后,果然如平阳君赵豹所料,将战火引向了赵国,由此点燃了秦赵两国间举世震惊的长平之战的导火索,使赵国遭受了致命打击。然而,虽说赵国贪图上党之利而经历长平之战惨败,从此一蹶不振,但又焉知赵国若不接受上党,会逃过亡国之劫呢?
秦昭襄王原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取韩国上党地区,没料想赵国竟然捷足先登,接受了上党郡守冯亭的请降,将上党郡及十七座城邑据为己有,不禁勃然大怒,遂于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六月间,任命左庶长王龁(54)为主将率三十万秦军攻赵,夺取上党。
注解:
(49)轵关陉,太行八陉之一,陉,音xíng。太行山中东西向山谷叫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是古代穿越太行山的八条咽喉通道。
(50)怀邑,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阳城乡土城村。
(51)冯亭(? - 公元前260年),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冯家庄)人,韩国将领,任上党郡守,长平之战兵败阵亡。
(52)平原君赵胜,赵国公子,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约有几千人。是赵孝成王的叔叔,曾任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的宰相,“战国四公子”之一。
(53)平阳君赵豹,是平原君赵胜的兄弟,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小叔。
(54)王龁hé(?-公元前244年),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战功卓著。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8 16:13:39
第十一章:秦王怒而攻赵国 廉颇受命拒秦军

王龁率秦军沿渭河东进,至黄河溯流向北,然后沿汾水向东经新田、黄父(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北),走陆路越乌岭(55),到达了军事要地端氏镇(56)。王龁见再向东三十里即到长平,于是命秦军临时驻扎于端氏镇,构筑工事警戒。王龁没料到,第二天秦军先头部队在端氏镇东侧侦察时,竟然遭遇赵国的小股军队巡逻至此,双方立刻交手,秦军斩杀赵军一名裨将(57)和数十名士兵,赵军迅速退至空仓岭(58)山口关隘,秦军先头部队受阻而返。
王龁闻讯后暗暗吃惊,他没想到赵军行动如此之快,竟已在空仓岭设置了防线,于是急忙派出侦察兵化装成当地百姓深入空仓岭打探消息,方才得知赵军大将廉颇已率大军先于秦军到达长平,并在长平西侧和北面构筑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正是天险空仓岭防线。
廉颇率赵军抵达长平之后,将大营设立于丹水(59)东岸的制高点大粮山山麓,并将大粮山作为赵军最重要的屯粮和辎重基地,此处可居高临下兼顾秦军在西面和南面两个方向进攻上党。当廉颇得知秦军大将王龁率兵出现在空仓岭方向之后,反倒安下心来。廉颇知道要翻越空仓岭天险只有一条山路,如果能守住空仓岭关口,则秦军将完全被挡在上党以西,不能前进半步。因此,廉颇在空仓岭山口处,修筑了东西两座城堡,卡住关隘,然后在城堡东面不远的光狼城(山西高平康营村)加固城墙,部署重兵,形成三角形防御态势,当秦军走完几十里山路赶到空仓岭山口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这三个互为犄角的坚固壁垒。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8 16:17:46
第十一章:秦王怒而攻赵国 廉颇受命拒秦军(2)

然而,廉颇的防线虽然非常坚固,军事部署近乎无可挑剔,但老将廉颇仍然低估了秦军凶猛顽强的作战能力。这年七月,秦将王龁亲自在空仓岭关隘下督战,指挥秦军轮番向山口壁垒发起进攻。东西两座城堡的赵军见秦军接近城垒,立刻放箭,秦军前赴后继,冒着密如飞蝗的箭矢拼死向前冲击,前面的秦兵霎时被射倒一片,后面的秦兵毫不畏惧,踩着倒下的秦兵遗体紧接着往上冲。
秦军虽伤亡严重,但是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猛烈攻击,守卫城堡的赵军也付出重大代价,四名都尉战死,上万士兵阵亡,秦军士兵最终冲上了城堡,与守城的赵军展开短兵搏斗,秦军大批后续部队一拥而上,与赵军厮杀在一起。守关的赵军终于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势,放弃了空仓岭壁垒,向光狼城退却。
尽管廉颇加强了光狼城营垒的防御,但秦军斗志旺盛,乘胜追击,攻势如潮,在光狼城下再与赵军血战一个月,又斩杀赵军两名都尉,杀敌数万,最终击破赵军防线,夺取了光狼城。廉颇苦心经营的上党“西壁垒”被秦军突破,廉颇遂将赵军撤到丹水东岸预先构筑好的第二道工事部署防御。
秦将王龁占据了赵军修筑的空仓岭壁垒,实现了进攻上党的第一步战役计划,这道坚固壁垒如今反倒成了秦军包围长平的最好防线,秦军可在空仓岭上居高临下俯视丹水对面的赵军。王龁把此处作为秦军的前进基地,囤积粮食物资,休整部队,积蓄力量,准备向廉颇的第二道防线——丹水防线发起进攻。
但是,赵国大将廉颇早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他以大本营大粮山为中心,以丹水为天然屏障,沿着丹水东岸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只要秦军敢于渡河进攻,就采取“半渡而击”的战法,将秦军消灭于丹水之中。
王龁是秦国名将,久经沙场,对廉颇的军事部署岂能不懂?他深知,面前的丹水河宽水深,而且沿岸有赵军重兵把守,步兵贸然过河是犯兵家之大忌,如前锋刚登陆遭到赵军突然出击,将有去无回。但王龁又心有不甘,几次派秦军乘木船强渡丹水,欲将赵军防线打开一个缺口,占据滩头阵地。
但是,赵军不但配备了无数强弓射手,而且在离岸边很远的水中打入一排排木桩,船只无法通行靠岸,渡河作战的秦军士兵只能下船涉水强攻。这就将自己完全暴露在赵军弓箭射程之内。赵军弓箭手见状立刻放箭,涉水进攻的秦兵当即中箭死伤于丹水之中被河水冲走,秦军几次渡河强攻皆遭失败。
王龁又心生一计,有意后撤防线,做出撤军的姿态,依据山地设下埋伏,欲引诱赵军过河追击秦军,也被廉颇识破。廉颇在空仓岭攻防战中,已经领教过秦军的战斗力,知道秦军善野战歼敌,不能与之硬拼。于是,坚守丹水防线,拒不出击。王龁渡河作战失败,诱敌之计又被廉颇识破,已经无计可施,无奈,只好命秦军在丹水西岸修筑工事,与河对面的赵军形成对峙之势,做持久战准备。
廉颇身经百战,用兵慎重,深知秦军的实力,他对丹水防线仍然不是完全放心,丹水防线万一被攻破,向东四百里直至邯郸便无险可守。于是,廉颇带上几个将领攀上丹水防线背后也即东面的高峰勘察地形。廉颇发现这一带自西北向东南的丹朱岭——羊头山——金泉山——马鞍壑制高点连成一线,西北端是长平关,中间是故关,均有赵军重兵把守,而且山势都是西坡陡峭,难以攀登,而东坡平缓,便于攀越,军需补给可以很容易地自东坡送上山顶。如果在这一带建一道防线,万一丹水防线被秦军突破,赵国军队可退至这道防线固守,秦军即使插上翅膀也难以逾越。廉颇心中有了万全的防御规划,不禁大喜道:“此乃天赐我绝佳的天然屏障,上党无忧矣!”
于是,廉颇命赵军顺山势在西起长平关——东至故关——再向东南至马鞍壑一线,用巨石修筑起一条百里石长城,整条防线只有长平关和故关两个关隘可以进退,作为赵军出击和退守时的通道。百里石长城建成后,廉颇派一支军队驻在城上把守警戒。有了丹水防线和百里石长城这两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老将廉颇心里方才踏实,可以高枕无忧了。就这样,秦国大将王龁的秦军被阻挡在廉颇的丹水防线以西,无计可施,竟然长达三年未能逾越。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8 16:18:57
注解:
(55)乌岭,山西高原南部山脉,汾河流域和沁河流域分水岭,太岳山支脉。
(56)端氏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沁水县城东45公里,是沁河流域的最大古镇。
(57)裨将,即副将,领兵打仗的下级军官。
(58)空仓岭,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南三十五里。
(59)丹水,长江支流汉江的一条支流,自北而南流经长平西侧。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09 13:01:05
第十二章:秦军受阻于丹水 秦国施离间之计

然而,廉颇虽然将秦国大军阻挡于长平以西,可以说圆满完成了赵王交与他的使命,却忽略了一点——赵军的后勤补给问题。三十多万赵军将士的日常粮食物资消耗,已经成为赵国的一个难以承受的重负。赵国粮食产量不足秦国的三分之一,与秦军对峙三年,赵国的国库几乎消耗殆尽,难以为继。而秦军补给线虽然有千里之遥,却拥有富饶的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取之不尽的粮草物资,足以与赵国打一场持久消耗战。
果然,赵孝成王已经开始对廉颇专注防守,不主动出击秦军的做法感到不满和焦躁。尤其是赵国名将赵奢曾在瘀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因此,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士气上,赵国并不惧秦国,加之国库储备的粮草已经不允许战事再久拖不决,于是,赵王几次派官员去长平催问战况,廉颇皆答复时机尚未成熟,不宜主动出击迎战秦军。
与此同时,一场阴谋正在秦国王宫里酝酿。秦昭襄王见大将王龁久攻廉颇的丹水防线不破,也十分焦急,召来丞相范雎商议对策。
秦昭王对范雎说道:“王龁在丹水前线与廉颇对峙已经三年,至今仍然不能突破赵军的丹水壁垒,如果退兵,就等于承认我秦国失败,可是再拖延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寡人心中甚为焦虑,不知爱卿可有破敌良策?”
范雎低头沉吟片刻,对秦昭襄王说道:“下臣也一直在考虑丹水前线的军情。看当前的形势,廉颇坚守防线不出,王龁在军事上一时没有战胜廉颇的办法。下臣倒有两个计策,请大王斟酌。”
秦昭襄王一听丞相范雎有了主意,大喜道:“有何良策?爱卿快讲。”
范雎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上党久攻不下,关键是廉颇采取了正确的防守策略,只要此人在上党,秦军就难以攻破赵军防线。所以,第一个办法,马上派能言善辩之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将黄金贿赂赵孝成王身边近臣,行反间之计,设法让赵王撤换廉颇,换上赵国大将赵括,我秦国就有对付他的人选了。”
秦昭襄王听见范雎这一番话,说道:“这办法倒是可行。寡人听说过赵括此人,是赵国大将赵奢之子,熟读兵书,精通战法,十分聪明,若换上他任赵军主将又当如何?”
范雎答道:“大王有所不知,臣闻那赵括虽自幼受到其父赵奢悉心培养,尽得赵奢平生所学,父子二人谈论兵法推演,连赵奢都辩不过其子赵括。但是,那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为人骄傲自大,好高骛远,自以为天下无敌,这种人一旦遇上强手,必败无疑。”
秦昭襄王忙问:“说得有理,刚才爱卿说秦国有人可对付赵括,此人是谁?”
“此人正是武安君白起。”范雎答道,稍微一顿,范雎接着说:“这正是下臣要说与大王的第二个计策。”
“第二个计策怎样?爱卿快快请讲。”秦昭襄王迫不及待地说。
范雎说道:“此计紧跟前一计实施,形如连环。如反间计成功,大王即刻秘密派武安君白起再领二十万兵马出发至长平,由武安君任前线秦军主将,王龁任副将。武安君思虑缜密,善用计谋,长于大规模野战进攻歼敌,长平一战若要取胜,非他莫属。”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所言,深吸一口气,皱起眉头说道:“爱卿的连环之计甚妙。但是武安君若出征,谁能不知?为何要秘而不宣?这个倒是有点难办。”
范雎说道:“大王知道,武安君计谋多端,百战百胜,善于野战,威名远扬,如赵国知道我秦国派武安君赴上党领兵,不但不会换将,还要命廉颇加强防守,坚壁不出,绝不会主动出击迎战。所以,如走漏风声,则我秦国的连环之计必然前功尽弃矣!”
秦昭襄王听了,连连点头称是,问范雎道:“如此大的行动,爱卿有何办法防止泄密?”
范雎胸有成竹,回答秦王道:“此事不难。武安君可暂时委屈一下,化装成士兵跟在秦军队伍里,远离咸阳后再乘马前行。大王在全体大臣议事时严厉宣布:此乃重大军事行动,谁泄露武安君出征的消息,立斩泄密者及其全家!”
秦昭襄王听了丞相范雎的全盘计划,这才长舒一口气,频频点头称赞说:“好啊,爱卿妙计。寡人幸得有你辅佐,如此良策,寡人何愁不胜赵国!”
范雎忙躬身施礼道:“下臣雕虫小技,大王谬赞了!”
再说秦国大将白起自率秦军攻下野王,封锁太行陉、轵关陉、白陉,切断上党与韩国的全部通道之后,早已班师回到咸阳,赋闲在家。但是他依然时时在关注长平战事,每天看着军事地图研究长平战况。在得知自己的好友王龁进军长平受阻后,白起十分焦虑不安。然而这时候,与白起关系密切的丞相魏冉早已死于定陶领地,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且非常信赖,瘀与之战中已经有意无意间疏远了白起。以白起倔强的个性,是绝不会主动面见秦王以献计的,他认为那是讨好秦王的举动,所以只好在家休养待命。
正当白起为上党战事忧虑的时候,他接到了秦昭襄王派他带兵秘密赶往长平担任秦军统帅的命令,心中自然十分惊喜,立刻着手准备出征前的各项事宜。这年的白起已近花甲之年,长年艰苦的野外征战,风餐露宿,使他的身体过早地衰老了,但白起的战争指挥艺术却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依然豪情不减。
白起深知今后参加大战的机会已经不多,早有与当年在瘀与之战中大败秦军的赵国名将赵奢和老将廉颇在战场上会一会的念头,只可惜赵奢已经去世,如今赵奢之子赵括继承父业,担任赵军大将。于是,武安君白起抖擞精神,心怀必胜之信念,欣然受命率大军赶赴长平前线。
这个时候,秦国丞相范雎派往赵国的密使已到达赵国都城邯郸,正秘密展开活动,重贿之下,果然见效。这一日,赵孝成王召集众大臣商讨上党局势,有位赵王近臣趁机禀报道:“启禀大王:廉颇将军率赵军固守丹水防线已达三年之久,不思主动出击迎战秦军,贻误战机。且几十万赵军粮草物资消耗巨大,国库眼看亏空,已经无力再支撑下去。臣等建议大王免去廉颇的赵军主将之职,换另一名赵国大将赵括前往上党,趁秦军疲惫松懈之际,组织赵军向秦军发起全力进攻,必可大获全胜!”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2-10 22:06:45
第十三章:赵王信谗言换将 白起设计围赵括(上)
这位大臣说完,王宫里众大臣议论纷纷,好几位大臣表示赞同,对廉颇固守丹水防线拒不出战颇为不满。
上卿蔺相如听了几位大臣的提议,忙上前奏道:“禀大王,切不可用赵括换下廉颇。”
赵孝成王说道:“有何不可?寡人知道这赵括乃我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尽得赵奢所传,熟读兵法,精通战阵,智勇双全,实乃将门虎子,足以担当大任。”
蔺相如答道:“大王,臣闻赵括虽经其父赵奢精心指点,熟读兵书,聪明过人,但从未参加过实战,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当前廉颇将军所采取的固守不战之法是唯一正确的策略。秦军善野战,如赵军主动出击进攻秦军,恐对我军不利啊!”
正在议论不决之时,赵奢的夫人托人给赵孝成王送来一封书信,赵王命蔺相如接信当众宣读。蔺相如打开信笺念道:“贱妾赵氏叩拜大王。贱妾听闻大王欲派赵括领兵前往上党,贱妾有话禀告大王。我儿赵括虽自幼得到其父教导,熟读兵书,通晓战法,但此子未经战阵且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缺乏自知之明。常言道:知子莫如父。我夫赵奢生前就几次忧虑地对我说道:赵括聪明可用,但切不可委以重任,若重用赵括,赵国必败也。我夫赵奢生前爱结交军中朋友,所得赵王赏赐及奉禄全部分发给赵军将士,从不私留,因此深受士兵爱戴,人人愿为其效死杀敌。然我儿赵括却自以为是,骄横跋扈,下属见了他皆垂首行礼,不敢抬头相望。赵括所得俸禄赏赐全部私藏,用以购置田地房产,扩充领地。如此将领,如何能够服众领兵作战?为赵国安危考虑,贱妾敢请大王切不可任赵括为赵军主将。贱妾斗胆叩请大王恩准,如任赵括为主将败与秦军,损兵折将,贻害赵国,万望大王不要依律罪责我赵氏家族。贱妾冒犯大王之处,万死不敢辞,切望大王明鉴!”
蔺相如读完赵奢夫人的来信,已是声音颤抖,几乎落泪,王宫内一时间悄无声息。赵孝成王听罢,沉思片刻,说道:“众位爱卿心里也很清楚,赵国实力不如秦国,已经无力再支撑下去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必须采取攻势,速战速决。成败在此一举。寡人主意已决:由赵括担当赵军主将前往长平换下廉颇,再增派十五万兵力,即刻率军启程赴任!”
赵孝成王又转头对蔺相如说道:“爱卿可派人转达寡人对赵奢夫人的回复:赵括如战败,寡人绝不问罪于赵氏家族其余成员。”
蔺相如知道自己与廉颇私人关系密切,不便多言,加上近年来身体衰老多病,已不为赵王所倚重。他见赵王没有听取自己的劝谏,执意换将,不由得心中慨叹,不久即黯然告病,回家休养。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赵国一代贤相、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蔺相如终因病忧伤而死。但是,他留给后世的“完璧归赵”、“渑池会盟”、“负荆请罪”的美好故事,至今仍然令人津津乐道,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
新任大将赵括率军到达长平以后,赵军的规模达到四十五万,面对丹水对面的秦军,赵括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新的作战方针,下令做好攻击秦军的各项准备。
此刻,赵括还不知道,威震六国的秦国名将、武安君白起已经率二十万秦军悄然抵达空仓岭秦军大本营,秦军的兵力已达到五十万之众。
武安君白起抵达空仓岭秦军基地后,立刻召集王龁等秦军将领,详细询问了物资储备情况和士兵状态,但并未下达任何指令。随后数天时间,白起带领一支骑兵小队,走遍了丹水西岸的高山峡谷,实地勘察战场地形地貌。
(未完待续谢谢赏光。)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