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惊人之语,全世界已没有医生,全体都是病人:读余华新作《米兰讲座》

字数:3353访问原帖 评论数:1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7-23 22:10:51 更新时间:2022-04-07 12:57:58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3 14:10:51
余华惊人之语,全世界已没有医生,全体都是病人——读余华新作《米兰讲座》

文/ 周乐秾

2020年5月份读完余华《米兰讲座》,心里觉得空空荡荡,好像没有多少收获,这与我对余华的期待有关。为什么。因为之前读过余华的《我能否相信自己》《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只知道人是什么》等书,熟悉余华的思想深度和成长经历,或有先入之见,就觉得这本《米兰讲座》没有新意,或者说重复了以往的内容。不过这次是面对国外记者和媒体的重复。这与其说是重复,不如说是面对不一样的群体,所说的“新”内容。美国、法国、韩国、意大利等七个国家的17篇记者采访问答,还有一篇较长的《米兰讲座》和2篇文论,共20篇构成了这本2020年4月上海文艺版的8万多字的新书。



当我刚刚下午一点半左右从快递手中拿取包裹,外面已是初夏的阳光,不甚炎热,但显然夏天已至。我一下子买了三本余华《米兰讲座》,另外两本想送给惠人书友会的朋友。我不敢相信寄来的是淘宝上网购的余华《米兰讲座》。我不知道包裹里面是什么,拎在手上很轻很轻,根本不是三本书的重量,我边走回家边看快递包上,确实写的是余华《米兰讲座》,很有点惊讶,拿在手上怎么就像一团泡沫一样轻呢。打开包裹立即拜读,这本书的纸张和书中散发的气味难闻且令人不安,没有平时我们熟悉的书香。这种质地极其粗糙的新闻纸,让人联想起这不是一本好书。可见出版物的纸张质量影响阅读的心境。太奇怪了,这是我三十多年来所买余华书籍中纸质最差的书。

三天读完这本书,今天上午又重读这部书的下划线部分(我喜欢在阅读中划下重点),这种阅读与通读全书的感受不一样。重读很有意思,相当于集中阅读全书的精华部分。当我第一遍通读全书觉得余华出版了一本没有份量的书,今天集中阅读下划线部分我觉得余华出版了一本思想丰富的书。这是同一本书不同方式的两次阅读所带来的感受。

余华是一位谦虚诚实的作家,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懂文学究竟是什么,只知道文学来自于叙述。余华以西班牙作家马里斯亚小说《如此苍白的心》为例,女儿开枪自杀后,父亲在惊慌无措中用餐巾盖住了女儿挂在浴缸上的胸罩——是的,是胸罩;又以俄罗斯导演塔可夫斯基所写的一个故事,有一年轻人被电车压断腿以后,为了避开过往行人的注目,用手帕盖住断腿——是断腿。还有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用手走来酒店的细节,以及有一个新闻中两车相撞发出巨响,震落公路两边树上的麻雀,余华列举这些不一般的细节,说明文学叙述所呈现的敞开的力量。



余华是一位给予型的作家,无论是他的散文或小说,都让你乐意一次又一次进入,你在阅读中所得到的收获和灵感仿佛总是源源不断。余华对待自己的作品,希望读者能从中读到自己的感受,唤醒记忆深处的某些感情,而不是像有些作家那样,期望读者读懂他作品中写了什么。读阎连科的散文随笔,我读几篇就压抑得不想再读,读麦家的散文随笔也感到是随随便便的粗糙之作,很多作家作品我读后很快束之高阁,而读余华的散文随笔则总是轻松愉悦,常读常新。

余华是一位开阔包容的作家,他在接受意大利《共和国报》采访时,讲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思想。他认为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是作家面对社会现实时,从医生的角度来剖析弊病。在今天的中国、意大利,全世界各地,已经没有医生了,全体都是病人。这个时代中的所有弊病人人都有一份——余华此语惊人,但他已多次表达过这种开阔包容的文学思想,把作家看成是与生活现实和读者平起平坐的人。可惜,很多作家的惯性思维,仍然停留在医生治病救人的角度来写作,这种高高在上的文学思维,其实早该唾弃。余华达到了难得的自觉,其作品也体现了此种超越,这是我欣赏喜欢余华的重要理由。

余华对待自己旧作有明确的态度,他认为一个作家对待他过去的作品,正确的态度应该像对待文物一样,保持原貌。在接受美国Electric Literature杂志采访时,余华说,重读这些故事时,会有修改一些语句的冲动,但他没有这么做,他说,因为这是年轻时的我写下的,不是现在的我写下的,我没有修改的权利。

余华是一位强烈关注现实的作家,他认为当前中国文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表达今日中国的现实。余华在接受《洛杉矶书评》编辑梅兰时说,与同时代的中国作家相比,我的作品很少。他觉得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是幸运的,因为可以叙述的故事太多了。在接受意大利Reset杂志采访时说,今天中国的作家生活在巨大的变化里,这是我们的写作财富,应将这种巨大变化表达出来。在接受美国《科克斯评论》编辑梅根时又说,叙述故事时作者应满怀同情和怜悯之心。小说虽无法改变社会现实,但可以改变读者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不可思议的是,余华还是一位具有中国立场的作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过很多血腥和暴力的作家余华,在很多人眼中具有独立批判品格的余华,二三十年后,我们发现余华的心态是健康乐观的,这印证了余华的丰富性和多层面性。他多次表达自己是很幸运的作家,因为他在写作之初被编辑在自由来稿中发现,之后成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作家。余华因在国外游历的丰富经历,去很多国家讲座,在国外的很多公开场合,对外国记者采访中表达了作为一个中国作家的诚实,多次表达了对自己国家的理解和热爱。意大利翻译傅雪莲问余华,西方为什么害怕中国。余华回答:可能是中国发展太快了,他们在中国经济增长里获益巨大,又不希望中国强大。

意大利杂志Reset问余华同样的问题,西方为什么害怕中国,并接着问中国形象要怎样改变。余华说,中国形象应该怎样改变,其实应该是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应该怎样改变。如果西方媒体永远是负面报道中国,中国形象怎么改变也没有用。余华的回答一针见血,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中国立场。余华是读者受众面广泛和美誉度很高的作家,而他的中国立场为读者的敬重将获更多的加分。

这是余华第一本访谈录,通观全书,采访中总会出现记者有些问题没有深度,泛泛而问,或为采访而采访的不着边际,或同样的问题多次有不同的记者重复访问。但你能感受到,余华是一个丰富的人,他的丰富似流水一样平易近人。余华是一个内心充满善意的人,甚至是一个不乏慈悲的人。



本文作者:周乐秾,惠人书友会创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其创办的惠人书友会,荣获第三届领读者大奖·阅读组织奖,荣获第三届江苏省全民阅读“五十佳”十佳阅读推广人荣誉,荣获中央、地方、海外200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有近百篇散文作品和名家访谈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3 15:37:56

嘉兴文艺网:近期,著名余华新作《米兰讲座》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了余华至今尚未出版的精彩随笔,表达了余华对文学、生活和世界的深邃洞见。
http://old3w.cnjxol.com/gov/jxwyw/content/2020-07/07/content_2724740.htm


多篇推荐余华《米兰讲座》的文章,都提到这是余华的精彩随笔,我感到奇怪。这本书明明是余华的一本访谈录,怎么称之为随笔呢。我纳闷。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读了这本书。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8 10:02:31


惠人书友会近日推荐余华新作《米兰讲座》刊发于新华网,阅读量达70万+。

惠人书友会近期在新华网做余华阅读推广,总阅读量已达300万+。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30 20:49:23
@华夏筱雅 2020-07-29 12:40:05
还没读过,这就去找来
-----------------------------

翻翻就好。《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更有分量,也值得一读。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1-01-19 17:11:59

关注余华及研究资料,始于30年前《十八岁出门远行》(1989年版)。

近日收到来自余华家乡新书《余华与海盐》,没想到,这是一本90后作家写的书。

刚开读,序言之二内容丰富写得很好,序言一表达语言有点老套。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2-04-06 11:59:30
@野下秋草 2020-07-30 21:33:41
其实他的成就是他的幸运!正赶上泛白和窗口期!
他那“活着”和“卖血”要是现在才拿出来,肯定是胎死腹中!
况且他的“活着”阅读毫无障碍,都是泛泛的流水帐而已。一无深度。将那漫长而沉重的人生只当一逸事随意而言。适合中学生,
我勉强将他读完,再无阅读的兴趣。连打开都显得艰难。
好书其思想深度让人欲罢不能,又不忍心将他匆忙翻过。只怕稍不留意会将精彩的段落遗落。
他的小说远不如他的散文......
-----------------------------

余华的《活着》一直占据着中国图书畅销榜,出版至今为止已超过2000万册。

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学经典。我很喜欢这本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