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现形记

字数:3869访问原帖 评论数:8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14 19:53:49 更新时间:2022-04-20 13:14:21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4 11:53:49
111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4 11:58:49
话说创作来源于生活,《官场现形记》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形象。而今虽然关在家里,但是通过先进的信息传播,依然可以置身现场,看到许多,听到许多。

这其中或许有些未必是真,属于道听途说,但是作为创作,大概也没什么大问题。也不是正儿八经要写个什么小说,只是对一些特殊状况下,人性的剖露,作一些呈现。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4 12:21:46
前几天有条新闻,讲某小区一女士,给家里网购了几千块钱的菜,结果放在小区门口,去拿的时候却没了。通过调看监控,发现是一个老太太拿走的。而且监控显示,老太太是反复看过之后才取走的。几千块钱的菜,估计也不会是一两包,错拿的概率几乎为零。后来找到那个老太太了,开始还不承认,在证据面前没办法认了,但是对于物品价格却又发生争执,老太太家里人说,这些菜不值那个钱。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同事身上。虽然金额,数量相对都要少,但是要知道,现在要买到东西那是非常的难。所不同的是我同事运气不大好,没监控,所以也无从找起。

当然,现在大家都处于困难时期,有些家里可能真的非常急需。大的方面的问题,是工作不到位,物资保障严重出了问题,这个在上个帖子说到了,不在本帖重复了。本帖还是注重对一些人,一些行为的描述。

许多老年人爱占点便宜,在超市买虾去头那种就不说了。说实话,这次上海防疫这么艰难,上海有些老人是起了点不好作用的。我已经不止一次看见有人说,许多老人就是在封控状况下,依然跑出来,还常常不戴口罩。就我那个小区,这样的老人起码有五六个。有核酸排队时脱下口罩坐绿化栏上跟人聊天的,有去垃圾箱翻捡大白遗弃的防护服的,还有为了抢发放物资留下的纸皮箱的。

可能有的人确实生活困难,三两个小钱看得很重,但也有些条件很不错的,也常常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有个老头子,九十多了,看见红色的雨衣就给人拿走。有个小姑娘被拿了好多次,有次下雨,小姑娘用雨衣挡在拉了飞线充电的电动车上,也给拿走了,差点弄出事来。后来小姑娘买了别样颜色的,就没再被拿走了。这大概是一种心理障碍,有时候人的行为是千奇百怪的,这也正是有趣的地方。未必都是对与错的问题,很多时候人性的复杂,超出你的想象。

就算是自己,假如你拿个镜子照照,盯着看一个小时,你会对你自己产生陌生感吗?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4 13:06:54
之前有个什么舞,对着大白跳的,没仔细看,也没太留意。后来发现越来越流行,看见大白,不急着让人做核酸,先来段舞蹈。我是觉得挺尴尬的,有的大白可能会喜欢,但也有的不一定喜欢。人工作时,闷在厚厚的防护服里,让他们早点收工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舞蹈可以有,表达感激也没错,但人类有时候有些情感表达,往往不注意接收方的感受,难免不存在自私的成分。

还有一种,如同之前的各种名媛秀一样,穿上大白,摆个姿势,在群里一发就没人影了。有的纯是网红,也有的是假借志愿者之名,捞取某种好处。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志愿者是出于自愿的。帮忙分发物资,帮忙维持秩序,帮忙楼道消毒,帮忙扔垃圾。这些人就是普普通通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们的邻居、亲戚、同事、朋友。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大多数人朴素的情感。

也许,历史往往会遗忘那些普通的人,那些人或许注定不会被记住。等生活恢复正常,等他们脱下那身防护服,或许再没人记起他们曾经的努力与汗水。但这就是生活与历史的真相,时间的长河静谧如水,再大的浪花也终将沉寂。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4 13:29:11
我之前一直关注两个点,一个是群体事件中的个体行为分析,另一个是群体秩序中的等级分层。最近看到《Nature》上有篇论文,对于Social Hierarchy行为神经控制机理进行了深层研究。这个研究的有意思的点在视觉行为的研究,通过算法对行为语义进行检测,映射出神经信号模型。在生物学上,发现了内侧前额叶皮层-外侧下丘脑对控制社会层级的行为功能。

人类很多文明的进步是在对人体解剖之后才获得的,欧洲中世纪的时候解剖是卖门票围观的,而且价格不菲。操刀者就在露天,摆下案几,施展手艺。通常他们都围个围兜,围兜越脏的,代表水平越高。当时也没啥网络,也没手机刷,人们特别爱看,结果导致尸源不够,由此形成挖坟热,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想说什么呢?中国有句古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行为,人在非常秩序中对层级变化渴求而导致的行为变化,这让许多人现了形。这些人往往跟你在一起时站在同一立场,但掉转身,就开始说一些不属于自己那个层级的话了。我把这类人标签为两面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是这一类人,成了一锅粥里的老鼠屎。而因为这类人往往特别愿意顺杆网上爬,他们比一般人有更强烈的意愿。但是这些人开始的动机,就是满足自己私欲,所以一旦通过伪装获得好处,这些人就开始变形。

也许也该把这些人拿出来解剖一下,研究研究,是什么样的生物模型,让这样一些人具有强烈的等级欲求。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4 13:49:25
古希腊盛行广场文化,由此衍生了戏剧、辩论等等,风靡一时,出了许多牛人。人民出版社出的朱念生翻译的《古希腊戏剧选》,里边包括了艾斯裤罗斯,索福克斯等名家作品。我还见过一个全集的版本,厚厚十几册,让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偶尔好奇心发作,去翻开某一册,你大概率会看到那些戏剧里的人物对着大众侃侃而谈。

话语随空气传播,如同鲍勃迪伦歌中所唱一样——答案在风中。在群体心理学中,演讲的威力是巨大的。因为演讲通过强调,反复等话术,对听众进行催眠。一种观点,当它少有理性分析的成分,而多情绪化表达的时候,你需要注意。一个人对你说你也许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一万个人对你说的时候,会怎么样?最近有个被网暴的轻生了,那些围在一起发表意见的人,时候顶多悻悻地说:也没讲什么呀,怎么心理承受力那么弱?

所以如果你想做个智者,如果你不想被别人的意见摆布,那我给你最好的意见是:每天洗洗耳朵。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4 17:30:58
还是关于人性,再说一个事。

我在一个亲戚群,里边一半是上海的,一半是外地的。两边主要的关系是各自长辈是亲姐妹。因此下面一边是外甥,外甥女,外甥媳妇,外甥女婿。另一边是内侄女,内侄子,内侄媳,内侄女婿,以及各自的小孩。小孩应该叫姑婆,姑丈,小孩的身份是内侄孙。内侄孙这个称呼是我杜撰的,我们的称呼太过复杂,而且各地不一样,连当事人也不容易弄清楚。

这算是两家人,两家关系很要好,走动很多。一家没小孩子,因此就把那内侄孙当做了自家孩子。侄子,侄女对姑姑也是非常之好。本来在群里,一直都是很欢乐的。晒各种出去玩,各种出去吃,各种买买买之类。当然,也晒各种家长里短的身边琐事。

前些天那侄女,侄子,姐弟俩开玩笑,晒了满满一桌好吃的。做姑姑突然在群里说话,讲我们都快没菜了,你们还这么样。原话也记不大清了,大致是这意思。这姑姑是个极其善良的人,说出这样一句话让我觉得有些被惊到了。这不是什么难听的话,只不过透出了一些让人难受的情绪。反正我听了感觉很压抑。

本来我以为都会有我一样的感触,再说话,发图时会注意关照别人的情绪。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依然发各种美食,各种购物。尔后,这群里便只有外地那家人说话了。

人总是愿意欢乐被传播,不愿意大家都感染悲伤。很多时候,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你在火里感受煎熬,他依然在水里享受日光。不在同一片天空下,有的人是不知道给你递一把伞,为你遮挡的。

我在想,一个人一生,究竟是有谁值得你在意的?究竟有谁是在意你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5 18:27:13
忙活一天,扯两句,早点洗洗睡。

这次疫情,让许多原本电视电影中的桥段,在生活中再次上演。经济发展,物质富足,似乎让托关系,走后门之类的事情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以前物质匮乏时,买个肉都要开后门。还有买个彩电啊,转个户口之类,我想很多人都还有印象。现在大概多少年没见托关系买肉了,因为钱能买到的,就不存在供应短缺。相反现在商品都是促销,各种砍一刀,一分钱,诱惑你去买。当然,有些还是很紧张,比如重点学校的名额。

但是一关起来,物资突然就紧缺了。吃的喝的,防疫用品,生活用品。有些人也没储物的习惯,喜欢用完再买,结果纸巾啊,牙膏啊就都不够了。对我这样的烟民来说,没烟抽的痛苦大概仅次于分娩。没纸巾还好,反正关在家里,也没人看见,学学三哥,用水冲冲也就解决了。牙膏没有,以前都用盐替代,当然,现在盐更紧缺。

因此,许多人就开始发掘自己的关系,所谓虾有虾路,蟹有蟹路。那天我们同事看着保洁拿着一袋香蕉进来,眼睛都放光了。这时候不看你认识多少白领,精英了,这时候你要认识一个食堂大叔,那妥妥的就是硬关系。

各行各业,利用职务之便,揩油那是非常常见的。即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类事情打击那么严,依然有各种拿出来物资,偷偷卖的。现在大多数人富裕了,便不再结交三教九流了,平时各自的界限划得很清楚。但是真有事时,还真是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管用。

人要清高是不容易的,不食周粟不仅需要一些精神,也需要一些傻不愣登。大多数人是经不起考验的,即便那个小胡子,向来以青白眼看人为名,也不免拿人家的手短。好在特殊时期,一点小节之失,无伤大雅。事后,大家就很快就会遗忘。

宽容自己,这也是免不了的人性一种吧。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16 18:34:37
老崔昨天线上直播,据说在线观众达4000万,在如今流量歌星盛行的情况下,这个很出乎人意料了。因为可能前期也没什么宣传,加上网络平台使用者,大多是年轻人。我也不知道,可能知道了也未必会去看。毕竟老崔对我来说,那是过去式了。今天刷视频时刷到了,现场还挺震撼的。刘元、艾迪、赵牧羊都来了,王勇没看见,因此在雪地上撒野时,前奏的古筝不那么出彩了。

我好像是在92年在八万人体育馆去看了老崔现场,其实《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张专辑在88还是89年发行的时候,老崔还几乎很少人知道。我是在徐家汇天桥下那个音像店第一次看见那盒磁带的,当时正是齐秦,王杰们的天下。我看了下视频里的留言,发现很多是我同龄人。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是受罗大佑,甲壳虫的影响的。所以看到那些留言,感觉一帮中老年人,似乎又被召唤了,又有热血沸腾的感觉了。

我还记得当年在老崔现场,当最后一曲前,满场观众大喊《一块红布》,我在很后面,扯着嗓子喊《最后一枪》,结果还真是《最后一枪》。若干年后,王磊出了张唱片,收了首歌致敬老崔,名字叫《一枪又一枪》。

老崔有张专辑,叫《时代的精神》,我觉得我们那个时代是有精神的。星星画派、小剧场的先锋话剧、当然还有摇滚乐。长发飘飘,孑然独行。管虎最早出名的电影《头发乱了》,就是记录这群十三不靠的人。

终究,时代列车飞逝而去,留下老皮裤们日益萎缩的身躯。我觉得流行音乐最大的优点,在对一个时代气息的传达。贾樟柯在他的电影里不断用到那些老歌,仿佛一种机械采样,让人一下带入那个时代。

不管是否曾今有过梦想,不管是否遍历挫折,我想所谓理想,回到根本的地方,就是将虚幻,实实在在用某种方式去呈现出来。就如同一个手艺人,用沉淀千年的泥,只是做一把壶。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