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谈谈第三次世界大战离我们还有多远?

字数:8189访问原帖 评论数:30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25 23:35:27 更新时间:2022-06-25 05:35:23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5:35:27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一个18岁的塞族青年开枪打死,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

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军民死亡5120 余万人,
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6:07:01
本帖正文——

2022年3月24日,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特别军事行动。
世界由此而引发的紧张和动荡气氛,
让全世界瞠目。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
在军事、经济、政治等领域,
对俄罗斯全面施压。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6:12:26
按照美国和西方政客们的设想,
他们企图利用俄乌冲突事件,
让俄罗斯长期陷入这场冲突之中,
进而削弱和拖垮俄罗斯。
然后由美国自己继续一家独大、称霸世界。
西方阵营,
在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庇护之下,
可以在全世界狐假虎威的纵横卑阖。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6:16:10
截止目前,
西方阵营以接近40国的数量,
对俄罗斯使以经济制裁、军事恫吓、政治孤立等方式,
试图迫使俄罗斯军队退出乌克兰,
或者是逼迫普京下台。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6:20:11
然而,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们,
对俄乌冲突事件的设想,
几乎是异想天开和白日做梦。

俄罗斯不仅不会终止其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普京在俄罗斯的支持率也持续攀升。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6:23:14
不仅如此,
在亚洲的中国、印度、东盟,
以及中东和非洲,
有众多国家对北约东扩蚕食俄罗斯的行为,
是气愤!
对俄罗斯的行为,
是同情和支持的!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6:27:36
正因为如此,
当今世界并没有像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们,
所聒噪的那样。
反而是很多国家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肆意践踏国际秩序,
双重标准处理国际事务的做法,
早都怨声载道和恨之入骨。
这其中,
以中国和俄罗斯的表现为最甚!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8:58:10
本帖正文——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边投靠德国和奥匈帝国。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协议。史称“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主要条约内容(略)。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对峙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地扩张以及英、德矛盾的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9:03:13
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这是想三国协约方推进的第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了传统(“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5 19:18:18
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调整了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在此背景之下,萨拉热窝事件,揭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德国蓄谋已久的“施里芬计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德兰大海战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向高潮;凡尔登绞肉机战役,使德国和法国投入了近两百万兵力、双方伤亡人数共计达七十多万。
凡尔登战役,最终使德军节节败退。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结束。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09:06:47
本帖正文接续——

2,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上台、德国希特勒的上台、日本东条英机的上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军事领导人。
1929年-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社会基础。
英国、法国、美国这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和一时苟安,对德国和日本所采取的绥靖政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09:16:1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会,史称“巴黎和会”。
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但会议的重大决定几乎都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孟梭主持。所以巴黎和会实际上可以说是“三人会议”。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09:23:36
虽然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加入了极为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的条款。但与此同时,和会并未对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09:30:02
由于各大国心怀鬼胎,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月之久。1918年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合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原因是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09:41:01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了协约国大量的粮食,还派出了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中国

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而卖国求荣的中国北洋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到中国国内,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10:13:46
大家再看几个时间节点——

1,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参加联盟的四个共和国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

2,1922年10月30日,墨索里尼登上了决定意大利命运的首相宝座。

3,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得以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废除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他解散国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实行法西斯独裁。1935年他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重整军备,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

4,1936年,德国与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于是形成了德、意、日三国轴心。

5,1936年3月,希特勒命令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同年七月伙同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政。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兼并。

6,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11:54:52
为了本帖主题需要,让大家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一个重要事件——《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代背景。


慕尼黑协定(捷克语:Mnichovská dohoda;英语:Munich Agreement;德语:Münchner Abkommen;法语:Accords de Munich)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11:55:15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的中心,不仅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说德语的德意志族有三百多万,大部分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

早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侵捷计划。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该地区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为主体。同年4月,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领的德意志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地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阿道夫·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

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动员,德捷边境局势紧张,史称"五月危机"。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保护下恢复主权,而且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有互助条约。

1938年9月13日,法国内阁召开会议寻求对策。当晚,总理达拉第决定请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出面调解。

1938年9月13日晚,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加急电报,希望双方通过会面方式"和平解决"这一问题。

1938年9月15日,张伯伦第一次乘飞机前往德国。经过3小时的会谈,他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项"保证",即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之前,德国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与法国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要求捷政府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解决苏台德地区问题。

1938年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哥德斯堡与希特勒进行会谈。希特勒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军事占领,限定10月1日之前解决问题。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总动员,命令部队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战争准备。对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断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同时宣布全国进入总动员。

1938年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军7个师进入德捷边界前沿阵地,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1938年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

会议从1938年9月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同日,英德两国还签署了一项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同年12月6日,法德两国也签署了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11:56:00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自慕尼黑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慕尼黑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却拒不履行保证捷新疆界的义务。该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大举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73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签定相互关系条约,宣布:鉴于根据本条约建立的相互关系,《慕尼黑协定》已经无效。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2-05-26 11:56:27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