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夏朝——那远去的真实

字数:7375访问原帖 评论数:25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07 21:49:01 更新时间:2022-07-12 07:31:50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07 13:49:01
关于夏朝,是个给人最多猜想的朝代了,有人说它有,有人说它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考虑到二里头考古遗址的发现(距今三千五百年到三千八百年),它显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史书中记载的久远罢了。而我们,要弄清的可能是关于上古的一些说法,只有把它们弄清楚了,夏朝的历史才会清晰起来。
中国的上古定义为夏商周及以前的时代。这段时间的历史书写与此后的有些不同,它有一个绝对的仁君圣主概念,正是这个概念,使中国的上古史几乎面目全非。
《史记》中,司马迁在《五帝本纪》的最后写道: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又说: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闲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显然,司马迁在写《五帝本纪》时,忽略了大量史料,只摘取其中比较高大上的说法。
在西方,人们对历史秉持的是真实,尽管许多时候一个历史学家无法得到真实,但正如希罗多德所言:‘我没有理由相信我所说的,我只是把我知道的记下来。’这样,也许当时的学者因能力有限而无法得到真实,但随着科技和人类进步,后世学者却可以因此得到相对的真实。可是,事情到了司马迁那里,他却说: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也就是说,司马迁对各处关于黄帝和尧舜的传闻,只取与古文风格相近的加以记载。——这怎么能行呢,不是让古文牵着鼻子走吗?
因此,集思广益,外加经过一些梳理推断,本人对华夏上古提出了如下几个看法。
一:大禹治的是什么水
有人说是长江,有人说是黄河,还有人说是尼罗河,这显然都是不对的,对这些大江大河,不要说上古人,今人也未必治得了;那么,大禹治的只能是一种水:沼泽。
据考证,水稻的发源地在中国,且种植技术为夏人掌握,那么相对于上古人,什么地方适合种水稻呢?只能是沼泽——在水车没有发明的情况下,除了沼泽,几乎没有别的地方可以种水稻。
是沼泽就容易被水淹,容易被水淹就需要治一治。怎么治?想当然的方法是在水稻种植区的外围筑一道坝,将洪水挡在坝外。但这样未必治得了,如果洪水太大,会冲垮堤坝。再想办法,筑坝的同时把洪水的出水口疏通一下,效果是否会更好?
这就是鲧禹父子两代的治水经历。
二:黄帝是什么样的帝
《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这段文字气魄宏大却逻辑不清,按字面意思,黄帝、炎帝、蚩尤都是神农氏手下的诸侯,后来神农氏衰落,黄帝便起了心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取神农氏而代之。可作者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蚩尤作乱’——究竟谁在作乱?此外,黄帝征伐炎帝和蚩尤的战场在自己的家乡(阪泉、涿鹿),这也真够奇怪的——到底谁在征伐谁?
不过我们先把这些难解之处放在一边吧,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黄帝不是尧舜禹之前的人;试想,既然他已经君临天下,那么他的后人为何又玩起了部落联盟呢?此外,黄帝所干的事不是一个人可以干完的;而且他迁徙不定,尚武善战,根本不像夏人。
种种迹象表明,黄帝与商人的生活方式一般无二,且隔十丈远就闻得到他身上的血腥气。
三:商人是什么样的人
按史书的说法很文明,当发现百姓被夏桀奴役时,他们冲过去解放了他们。这是很荒唐的!据考古发现,商人是一群非常野蛮非常残暴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大规模奴役与殉葬,像这样一群人,怎么懂得吊民伐罪?
商人与美洲的印第安人关系密切,他们原本都生活于中国北部(内蒙和东北有他们的生活遗址),后来,其中一支经白令海峡去了美洲,另一支南下灭了夏人。
他们的共有文化是大规模人殉和人祭!这在其他民族,如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是没有的,唯有中国人和印第安人,一直将这种习俗延续到了近现代。
四:夏朝最后怎样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把黄帝与炎帝的故事拉入到夏朝后期与商朝前期的历史中,非常合适;也就是说,黄帝指的是商人诸王,炎帝指的是夏人诸王,所谓黄帝打败炎帝,其实质是商人游牧部落对夏人农耕民族的征服,形式与近代满清灭明差不多。经此一战黄帝与炎帝并尊,但炎帝再无后人。
五:商人对九黎的征服不彻底。
说到九黎,让我想到漳州的九龙江,其得名是因为江的下游入海处曾分成若干水道;这些水道弯弯曲曲,形同一条条的龙,就得了一个九龙江的称号。九黎的黎通沥,与此类似,所谓九黎,指的是许多将一个湖泊沥干的小水道。恰恰,上古时代,长江的中上游有一个巨大的沼泽,叫云梦泽,它的出水口在湖北的天门和汉川一带;这一带的一家岭,有苗人的远古生活遗址。
苗人自称九黎之后,这说明,九黎人一直生活于长江中游,并不曾远涉黄河。那么,所谓蚩尤为暴黄帝征伐就只能是商人对九黎的入侵与征服了;只不过与夏人不同,由于长江中游地域环境复杂,外加九黎族人数众多,使得商人对他们的征服不是很成功,还一度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商人最终还是打败了九黎,并一路追杀,将他们逐于江南的武陵山区(这一点,苗人世代传唱的歌谣可以为证)。由于九黎人最终没有臣服于商人,还一度让商人吃了大亏,所以黄帝对他们恨之入骨,将他们描述成鬼怪。
六:商人使华夏的政治中心北移
华夏这块地,一般来说长江流域比黄河流域好一些,而且夏人时就将势力范围远推到了江南(《史记》记载,大禹曾大会诸侯于会稽),可到了商人时,他们的地盘止于江北。
《史记》对黄帝地盘的描述是这样的: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显然,相较于夏人,商人的地盘在北方有增加,在南部却缩小了。怎么会这样?这就要说到商人的另外一个特征。据犹太学者郭静云考证,商人的生活方式与夏人(她的定义是先楚文明)差别很大,因此她推断,商人是中国另外一支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而且他们残暴非常,发明了人头祭等残忍的祭祀方式。
可以想见,当这群人对华夏诸原始部落发动进攻时引起了多大的恐慌!但是,他们毕竟是北方游牧民族,尽管勇武善战,却无法使生活于长江沼泽地带的人臣服。
七:中国仁君圣主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上古时曾流传一些书籍,它记载了夏人的历史,由于夏人比商人仁慈,这些书籍流传到周人那里后引起共鸣,从而使一些文人学者产生了臆想。
这种臆想是有依据的,这在于,春秋战国年间,中国人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代,人们的日子相对比较好。这是因为,随着列国纷争,人作为一种资源宝贵起来;试想,在那个随时都需要积蓄力量来对抗敌人的时候,谁还舍得拿人作殉葬啊?不但不能殉,还必须让他们吃饱,否则他们会逃跑成为敌人的资源。而战争,只要不是毁灭性的,不但不拖累经济,还促进繁荣,因为人作为生产者也是消耗者,当大量的人战死,剩下的人得到了更多资源。
先秦的一些论述也证实了这一点。
其一:仓廪实,知礼节
这是管仲的名言。那么,既然统治者注意到了经济与秩序的关系,他们理所当然不会让人民的日子过得太差。
其二:田氏代齐。
这可能是中国部分老百姓最幸福最得意的一段时光了,田氏居然(可能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用德政篡了一个国家的位!
其三:始作俑者,宁无后乎
孔子时代,不要说人殉,连用俑作殉葬,孔子都看不惯了。
其四:庄子
庄了这人不简单,他是唯一一个吃饱了撑得,花大把时间写一本无关现实书籍的人。他本人说自己穷困潦倒,但对于上古人,不要说著书,便是读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是如何做到的?试想,除了一个肚皮吃得鼓鼓的人,谁会去关心精神?
其五:天下学问,不归于杨则归于墨
这两门学问都是实打实的好学问,一个讲到了公正,一个谈到了人权,如果这样的学问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人民的日子不会坏到那里去。
正是春秋战国年间的好日子,使孔孟之辈对社会抱有了希望,从而渴望在这个平台上更上一层楼,社会大同;为此,他们奔走呼号,不惜编出一些美好的故事来忽悠当世诸侯。
但是,他们的见识是短浅的,当他们见社会上杀人盈野,片面地认为,只要天下太平人民的日子会更好,却不知道,人民地位的下降,才是他们苦难的开始。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07 19:50:29
gezilm,感谢评论!但你认为商人是东夷人是不可靠的。由于中国文字的特殊性,它本身说明了问题,如夏通下也通南;商通上也通北;周通边;也就是说,这三个国家一度是并列的并各有方位。考古发现也证明商人居于中国北方。
从历史对商人的记载,商人与周人和夏人非常不同。周人的始祖叫稷,证明他们是种庄稼的,而且历史悠久;夏人治水,他们当然也种庄稼哪,否则他们治水做什么,那里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而商人的始祖叫契,通契约,商又通做生意,所以商人让我想起了欧洲早期的维京人——一面做生意,一面抢劫!
古往今来北方人都这个德性,如满清的努尔哈赤,早先就是做皮货生意的。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08 08:13:28
关于黄帝,他的气魄非常大,有官职、有团队、有地盘、有战争,他的地位根本不像他后来的尧舜禹,有任何禅让的可能。而且,《史记》中关于他的记载虽然不多,少说也有几百年。
尧舜禹也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部落首领,而且极有可能都不只一个人。那么,如何将他们串起来呢?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08 14:13:26
@天行健1927 2022-06-08 10:49:37
《二十四史沉思录(先秦部分)》出钣
应网友要求,响应党中央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需要,拙著《二十四史上沉思录(先秦部分)》出版,书名《中华文明的曙光--先秦史((沉思录》,共分五帝三代、春秋(上)、春秋(下)、战国(上)、战国(下)五卷,淘宝等电商有售。
-----------------------------
一定会拜读你的著作!希望你写的历史不是埋首于故纸堆照本宣科,而是注重历史的真实与理性。中国的历史著作问题太大了,许多历史情节完全经不住推敲,后人却视而不见;人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知识的渊博,从来不想将历史与考古发现和社会常情联系在一起。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08 15:39:31
对于华夏上古,由于时代久远,许多事情确实很难说清了,但是,它的大致轮廓还是在那里。
首先,就长江以北来说,夏人居于河南;商人居于河北、山西,内蒙和东北(他们是游牧民族,喜欢东奔西走);东夷人居于山东;周人居于陕西;淮夷居于长江以北的淮河下游;九黎人居于长江中游的江汉流域;这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而古往今来,北方游牧民族(或者你说的渔猎民族)最喜侵略是不争的事实——他们需要南方的粮食、布匹(还有奴隶),如果能够用兽皮换当然好哪,但是,如果他们够强大的话,又有谁不愿意干那没本钱的买卖呢——特别是在那个无法无天的年代!
总之,对于历史,我的知识不渊博,但我绝不天真;这种不天真体现在,我不相信古人很善良,也不相信古人很聪明,更不相信古人干得来复杂的事,说到底一句话:力量决定一切!
司马迁本人不知什么原因,他不敢将上古先王们的残暴写下来。他写作时,原本是将黄帝和尧舜禹并例讨论的,而且知道黄帝是“坏人”(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可后来,他却将诸子百家讨论最多的黄帝安在了尧舜禹的前面——要知道,尧舜禹可是在《尚书》中有记载呀!
这样一来,夏商之间的残暴与丑事就被遮掩过去了(当然,还有他留下的大片空白)。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09 07:17:30
你的说法太过匪夷所思!三星堆文明在四川,与河南相隔数千里,又有大量的山河阻隔,在地理上根本不成体系。而且,二者的发展水平上也不同,一个发展出了青铜文明,一个好像只搞点黄金什么的。
对于上古,除了在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中找证据,还应参考考古发现,特别我们中国的象形文字也很能说明问题。
一般来说,什么帝俊哪、炎帝哪,都是指夏王,而帝俊的十个儿子,就是夏王的十个王子。他们横行霸道勾引了东夷首领后羿的老婆嫦娥,结果被后羿射死了。
黄帝与炎帝不同族,他的名称来自于黄土高原或者黄河,与灭夏的汤极有可能是同一个映射,因为汤这个字来自于黄河的形状(正如同江这个字来自于长江的形状),而且黄河就是一锅汤。
黄帝与炎帝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种地一个不种地,一个是游牧或者前面那位楼主说的渔猎民族,一个是农耕民族。
对于三星堆文明,我只相信一点,他们毁于商人的劫掠,因为商人需要大量的奴隶,而且打劫本身就是商人生活的一部分。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10 08:59:10
我这个贴子,在举证上确实很单薄,但是,如果我想让这个贴子举证详实的话,那么我这个贴子就不再是一篇小文章,而是一本书了。那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对于上古三朝,夏朝本身不明朗,商周大墓则无不殉葬着累累白骨(据说周灭商后有个“商周革命”,周人似乎好一点),而且,当时的生产水平低下,一个人要想过好日子,除了压迫和奴役他人,几乎没有别的办法——这意味着,什么吊民伐罪,拯民于水火,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实现,也就彻底否定了司马迁的说法。
总之,我这个贴子也许份量不重,但它在理论上却是通的——而且十有八九是真实的!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10 14:01:54
@ydlxby 2022-06-10 10:10:58
除非穿越回去。否则永远有争议。资料太少。考据困难。就按自己的想法写吧。反正也是一家之言。
-----------------------------
现代基因学/人种学已经非常发达,想要弄清楚夏商并非不可能。问题在于,中国没有自由的学术环境,所有的论点都必须服从统一/高大/权威等原则。
说实话,我不相信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睁眼瞎,只不过他被一只手掐住了脖子。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14 20:28:32
大禹治水与世界大洪水一点关系都没有,对于那些灭世的洪水,是一个凡夫俗子可以治的吗?
对于黄帝,我就直接对你们说吧,他绝对不存在!证据在于,黄帝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是尧舜禹的祖先,他能征善战拥有辽阔的地盘,他君临天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是张三李四王五或者某个小部落的奠长都可以称自己是黄帝的,如果他存在,那么他就应该被《尚书》记载,如果《尚书》没有记载,那么他就绝对不可能存在。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16 14:53:47
@吾系刁民 2022-06-15 11:09:52
想请教下楼主。
夏桀奔南巢中的南巢是否就是今天的巢湖?
前两年安徽发现的三官庙遗址是不是夏桀奔南巢遗留下来的?
三官庙遗址真的是夏的遗迹吗,还是说江淮地区固有的一个地方政权遗迹?
-----------------------------
你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不过,我的历史并不好,无法回答。我劝你查一下巢湖这个名称产生于何时,如果是近几年的事,那肯定就不对。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16 15:00:04
@艺品设计师 2022-06-14 11:36:42
人民地位的下降,才是他们苦难的开始。
——警世之言!
-----------------------------
朋友,如果你赞同我这个贴子,麻烦你帮忙转一下。你能一下子就抓住我这个贴子的最后一句话,那么我们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16 15:04:32
@九黎子孙 2022-06-14 20:28:32
大禹治水与世界大洪水一点关系都没有,对于那些灭世的洪水,是一个凡夫俗子可以治的吗?
对于黄帝,我就直接对你们说吧,他绝对不存在!证据在于,黄帝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是尧舜禹的祖先,他能征善战拥有辽阔的地盘,他君临天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是张三李四王五或者某个小部落的奠长都可以称自己是黄帝的,如果他存在,那么他就应该被《尚书》记载,如果《尚......
-----------------------------
@gezilm 2022-06-16 09:22:25
首先要看《尚书》记载的历史范围,我前边有提到,《尚书》并非最原始的那个版本,而且记录的范围最早也就到了所谓的虞朝《虞书》,记载的最远的首领也就是尧,再早就没有记载,没记载并不代表就没有存在。
-----------------------------
朋友你必须清楚,古人不谈却在后世被津津乐道的,基本上都是虚妄!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17 05:36:30
@九黎子孙 2022-06-14 20:28:32
大禹治水与世界大洪水一点关系都没有,对于那些灭世的洪水,是一个凡夫俗子可以治的吗?
对于黄帝,我就直接对你们说吧,他绝对不存在!证据在于,黄帝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是尧舜禹的祖先,他能征善战拥有辽阔的地盘,他君临天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是张三李四王五或者某个小部落的奠长都可以称自己是黄帝的,如果他存在,那么他就应该被《尚书》记载,如果《尚......
-----------------------------
@gezilm 2022-06-16 09:22:25
首先要看《尚书》记载的历史范围,我前边有提到,《尚书》并非最原始的那个版本,而且记录的范围最早也就到了所谓的虞朝《虞书》,记载的最远的首领也就是尧,再早就没有记载,没记载并不代表就没有存在。
-----------------------------
@九黎子孙 2022-06-16 15:04:32
朋友你必须清楚,古人不谈却在后世被津津乐道的,基本上都是虚妄!
-----------------------------
@gezilm 2022-06-16 15:32:15
何为古人?在我们看看明清已做古百年。明清某本书籍比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金瓶梅》未谈及的,我们就不认了吗?《四库》比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金瓶梅》如何?看看我还不是死抱着一本书当理由,而是4本。
并且《尚书》并非百科全书,也并非包容万象,《尚书》也不是古人遗留唯一书籍。
朋友你也必须清楚抱着一本书不是强词夺理,也有点钻牛角尖了。
-----------------------------
中国的上上古之书有《诗经》《易经》《尚书》《山海经》《周礼》等,这些书以《尚书》最具代表性,因为它是记录古代帝王诰命的书。但是,这些书没有一本提到过黄帝。当然,《尚书》一度失传,是秦朝博士伏生背诵出来的,后来又在修孔子的房屋时得了一套古文《尚书》。如果你认为这两书都有问题,那么我问你,伏生记性不好,怎么就偏偏漏了关于黄帝的部分;而有伪造之嫌的古文《尚书》,那造假者怎么就没有想到要把黄帝的内容塞进去。
我就不在你面前充学问了,对于这些书,除了《诗经》我读了一些外,其它的我都只翻了翻,对于其中有没有关于黄帝的内容,我并不清楚。但是,现在是一个网络文化非常发达的年代,如果其中有那本书提到过黄帝,那么它应该会传入我的耳中。
关于黄帝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仅凭他的内涵过于丰富就足以证明他不存在。你大可自问一下,你一辈子做得了几件事情?而黄帝,他横空出世,不但周游了四海,建立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还创立了一套官职制度——他缺少必要的铺垫!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6-20 20:58:50
老天爷呀,你想气死我吗?
楼主:九黎子孙  时间:2022-07-02 10:40:24
对《尚书》,我们今天看到的究竟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迁看到的那个版本肯定没问题。
对于黄帝,最靠谱的方法是求诸于常识。那个远古洪荒年代,人们披着兽皮,没有文化,不懂道理,生命朝不保夕——事实上那个年代的个人根本干不出什么大事情,所有那些那怕最微小的发明创造,也要经过千年的积累才得以实现。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