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权到曹操,是什么撑大了彼此胸怀

字数:2581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12-01 06:27:36 更新时间:2020-12-02 08:06:03

楼主:峨嵋吹雪  时间:2020-11-30 22:27:36
日出东方的时候开始思考,关于孙权的一件大事。
孙权得曹操于江陵所发之招降书,以示群下,众人莫不失色。张昭等曰:“曹操豺狼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词,拒之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曹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浮以沿江,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有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不如迎之。”时鲁肃方自荆州回吴,权就而问之。肃见众议降操,乃默而不言。权起入内,肃追之至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不失州郡;将军迎操,操安以归将军?愿召周瑜返来,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嘉之。时周瑜在鄱阳,权乃使人召之。(《三国志》《鲁肃传》)
这一段共说了几件事。其一,是孙权召集会议的讨论情况,张昭等人主降之意占了上风。其二,是当时孙权有些失了主张,张昭等人所说,难道没有道理吗?虽有道理,孙权难道甘心吗?不甘心,又该何去何从呢?其三,是鲁肃为孙权做的分析。张昭等人专门就是要误导您。为什么?我们都可以投降,您不行。为什么?拿我来说,投降之后,曹操会把我交给家乡长官,不仅仅交回去,而且有安排,根据我的名气,从低级职务干起,靠着和各级领导搞好关系,逐级提拔,至少能成为州郡首长。可是您呢?曹操怎么安排您?您满意了,曹操去哪里?您不满意,曹操如何能安心?所以,投降是万万不可的。您不如把周瑜叫回来,早定大计,别听这帮人胡扯八道吧。
另有书上记述了孙权听后所言:“子布元表各顾妻子……”意思是张昭等人都是自私的家伙,大敌当前,打的都是自己的小算盘,云云。
那么,张昭等人的主意是没有听。赤壁战后,孙权政权不仅没赔,还赚了不少。我的问题是,孙权有没有秋后算账,追究张昭等人的责任?没有,为什么?
等到日上中天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曹操。
官渡战后,曹操在所获袁绍遗弃之文书中,有许都人及操军中人致书于绍,以为通款者。操左右欲将特别检出,以备归治诸人通敌之罪。操闻之叹曰:“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可将该书类,尽数烧之,以灭其迹而安众心也。”
当时曹操已经战胜了袁绍,在他的大后方,所谓汉天子驾前以及他的军中,有相当一批人与袁绍暗通款曲的把柄被缴获了。按照常理,也就是他左右手下人的想法,罪证确凿,汉奸(大汉天子手下的人成了人家奸细,“汉奸”二字用在这里不能更恰当了!)通敌铁证如山,人可以容情,奈何法不容情。正好可以铲除这些败类。
可是曹操为何会下令把那些书信统统烧掉,毁尸灭迹,若无其事呢?难道仅仅是他所说的,面对强敌,连他自己都犹豫彷徨,心怀二念吗?他所说的,是真心吗?
中午小睡,揉开惺忪睡眼,接着又读了一段历史。则是关于安史之乱的。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得回纥兵支援,在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俶的英明领导下,有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的精心谋划,副元帅郭子仪等人的临阵指导,唐军打了一个大胜仗。
乃克复西京。郭子仪引蕃汉兵追击至潼关,克复华阴、弘农二郡。十月兴平军亦破贼于武关,克上洛郡。是时关东亦献俘百余人,肃宗敕皆斩之。监察御史李勉言于上曰:“今元恶未除,为贼所污者半天下。闻陛下龙兴,咸思洗心,以承圣化。今悉诛之,是驱之使从贼也。”肃宗遽使赦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
唐肃宗下令,把抓到的俘虏统统杀掉。这些坏蛋,好好的天子臣民不做,跟着安禄山一帮反贼与朝廷为敌,像这样的乱臣贼子,简直该千刀万剐,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
但是,为何会被拦下呢?仅仅因为监察御史李勉的几句话吗?李勉所说的有道理吗?
李勉的分析是,当前安禄山等元凶尚未铲除,被他们占领的土地大了去,跟着他们造反的人实在多。听说您登基作了天子,多少人就等着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想要沐浴您的圣恩,等着您的光辉照耀在他们身上。假如您把这些俘虏全杀了,没被杀的那些人就会铁了心跟定安禄山,坚决和我们干到底,到那时将很难收拾的。
唐肃宗虽然比不上乃爸英明时的英明,但也比不上乃爸糊涂时的糊涂,一听有理,赶紧的收回成命。饶了他们!
从孙权到曹操再到李亨,我似乎有了一些感觉。
他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点呢?无论投降派、通敌派还是俘虏兵,其实都有着并不唯一的选择。概而言之,所处的都是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时代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良臣择主,良禽择木。面对这样的时代,任你孙权,任你曹操,任你李亨,都得把自己的小性子收起来,向现实低下高贵的头颅。即使恨得牙根痒痒,也只能对这些人做宽大处理。
假如放在江湖一统的时代,比如大清,有多少人不敢杀,什么人才不被杀?
进一步说,他们之所以如此抉择,实在是不得不然。同时,是否也因为孙权、曹操、李勉们洞悉了人心、人性呢?是不是也如孙子兵法所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释)人而任势。”善战者谋势,对个人不做苛求。对于主事者来说,真有本事,你就别抓住那迟到早退者严厉斥责,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那里。
当然,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个角度说,市场经济不会对道德品质过多苛求。你如果在用人时,甚至在招聘时,要求必须是“拾粪模范”甚至是“十佳青年”,你能用的人还有多少?而你的事业,又能做多大?
所以,曹操曾经下令求贤,对道德品质简直没要求,甚至是反要求。你看看:“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无论是像姜子牙那样混到胡子花白还没什么成绩的老头,甚至是像陈平那样的贪财纳贿分子,只要有才,只要跟帮助我做大做强,我都要!
人和人当然是不同的,两雄并立的时候,有人既抛弃了钻胯裆的韩信,又容不下盗嫂受金的陈平。到最后呢?只能到江边抹脖子,反而怨天,说什么“是天亡我,非战之罪。”果然吗?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劝自己,要学会洞察人性。洞察之后,不是要结怨,动辄和人对着干,而是顺应之。你看看,你放过了别人,就放过了自己。
曾有人问过一串问题,“父贤足恃乎?”“子贤足恃乎?”“兄贤足恃乎?”“弟贤足恃乎?”臣贤足恃乎?”答案当然只有一个,“不足!”为什么呢?因为“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人何可恃乎?”
是啊,人何可恃乎?!
敲下最后一行字,不能说心头上了无遗憾。
2020年11月30日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