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香港足迹

字数:1248访问原帖 评论数:4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6-07-28 23:46:00 更新时间:2022-07-31 17:23:53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6-07-28 15:46:00

文化名人足迹
新华社记者廖翊、唐昀、张雅诗香港7月22日电“寻访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足迹  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人”(《今晚报》标题),说21日香港知名女作家卢玮銮教授领着记者寻访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在港足迹,刘心武、虹影等同行。这新闻中提到的名人有鲁迅、戴望舒、施蛰存、许地山、张爱玲、萧红、蔡元培等等。
回想若干年前,我去香港,曾随新亚书院历年校友诸君子,历访新亚建校以后几十年里的三处校址,还有老校长钱宾四先生两处故居等等。不知这次卢教授和记者们有没有去寻访这些地方。
新亚书院初创时,校址在桂林街,那是一个中低收入人群的住宅区。几位新亚早期学长指给我们看,一座住宅楼上面,两个楼层的三个单元,就是六套不大的房子(看上去每套不过几十个平方米,沿街一间,后面一间耳),就是新亚当时的全部校舍,包括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含家属宿舍)等等。图书馆实验室什么是没有的。(余英时先生等当年就在此就读)我们去寻访时,这些住房恢复了其住宅功能,成为几家人家的住所,我们只能在街对面遥望,并用照相机摄影留念了。
以后新亚书院得到雅礼和其他国际援助,在嘉林边道租了新校舍,比老校舍大,而且老校舍新校舍同时使用,条件好些了,以后又在农圃道建造了新校舍,有图书馆和学生宿舍,才真有学校的样子了(我们去了农圃道,那儿现在是新亚中学,嘉林边道没去,只听他们说了)。再后香港政府以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崇基书院,等三所私立书院为基础,组建中文大学(成为政府办的大学),在新界沙田建了新校舍,依山傍海,风景优美(那次我们就是校内住宿,住的是暑假有空的学生宿舍)。里面还有以钱先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钱穆图书馆”(不是那一天,在另外一天,我在图书馆里看了半天书)。
钱宾四先生两处住过的地方,在新亚初期,先生就住桂林街学校的半间房子,一个人,睡地板(余英时先生一篇纪念文章中说到过)后来钱先生再婚,时在民国四十五年,据《师友杂忆》说“于九龙钻石山贫民窟租一小楼,两房一厅,面积皆甚小。厅为客室兼书室,一房为卧室,一房贮杂物,置一小桌,兼为餐室。”还说工作之余,每去近宅田塍散步。这次我们去,见房舍依稀,而近宅田塍则没有了(可能也造了房子吧),另一处故居,在沙田和风台,是钱先生到美国讲学回港后搬入的,《师友杂忆》也有记载。在一山之半,登上山的石级,有一二百级,一楼房,经现在住户同意,我们都进去看了一看(钱先生有《桴楼闲话》数篇,桴楼或就是这楼吧)。
听说,现在在农圃道新亚中学,有钱穆先生半身铜像一尊,是近年请大陆某厂铸造作为永久纪念的。而新界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有一新建的天人合一亭,也是纪念钱先生的,亭前有碑,全文镌刻钱先生关于天人合一的最后论文。这些都是当年我去的时候所没有的。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6-07-29 09:30:43
’曾随新亚书院历年校友诸君子’

只是跟随其后,并非我是新亚毕业,抱歉.

谢谢图片.谢谢.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6-07-29 11:23:12
那就算是钱穆的私淑弟子好了。

谢谢玉兄.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6-08-03 21:02:23
这两张照片好.谢过.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6-08-04 20:35:05
纪念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7-04-08 20:01:27
ti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7-08-23 21:45:57
另写了<一个回复>(同时提上去)可参看.谢谢。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30 07:47:56
老帖子。可惜的是照片过期看不见了,文字还在,可提可续。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