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见寄》:还如何逊在扬州

字数:1599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01 18:32:05 更新时间:2022-08-03 22:03:16

楼主:范美忠  时间:2022-08-01 10:32:05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裴迪当年与王维等人一起在终南山隐居,王维居辋川别业,迪与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后集二人所作为《辋川集》。上元元年,王维弟缙为蜀州刺史,迪依为从事。唐代蜀州主要包括今四川崇州、大邑、新津和都江堰等县市。东亭故址在今四川崇州罨画池公园内,唐时是官府宴客处,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见人民文学社《杜甫全集校注》,肖涤非主编)

裴迪到蜀州后与先前逃难到成都定居于浣花溪畔草堂的杜甫多有唱和之作。上元二年(七六一年)初春,裴迪寄了一首《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给杜甫,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杜甫深受感动,便作了这首和诗作答。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前四句为杜甫拟想裴迪作诗的情景。因蜀州东亭为官府宴客处,且裴迪见梅花而起兴,并作了咏梅诗寄给杜甫,这就像梁时在扬州为幕僚的何逊当年逢梅花开而作《咏早梅》诗一样。然而,他们的相似处仅仅如此吗,我们且看何逊之诗: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如果将杜诗与何逊之作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杜诗在命意上对何诗的袭取,还可以看到杜甫改变和增加了什么。

何诗之核心命意是“惊时”,尤其体现在“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一联中。何逊在此联中用了两个典故,汉武帝之陈皇后恃宠而骄,终以见弃,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相如擅辞赋,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故“朝洒长门泣”言思妇感伤年华老去之悲也;“夕驻临邛杯”则言游子罢饮而思家也。下面再看杜诗之后两联: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伤岁暮”即“惊时”,“朝夕催人自白头”即“朝洒长门泣”这样的才人伤老之悲感,“若为看去乱乡愁”即“夕驻临邛杯”一样的游子漂泊之乡愁。
不仅命意相同,语词上亦有意构成一种对应。何诗第二联有“映雪拟寒开”之句,杜甫则悬想裴迪“此时对雪遥相忆”,然而结合上句“衔霜当路发”可知何诗中之“雪”乃真正之积雪也,可是裴迪所对之“雪”到底是积雪还是雪白的梅花呢?裴迪原诗已不存,我们无从寻找证据。然而,从稍后张籍所作《成都曲》一诗中之“新雨山头荔枝熟”一句诗可知,唐时成都之气候竟然炎热到可以种荔枝,则冬天下雪之可能性就非常之小。故此处之“雪”多半是暗喻雪白之梅花,并构成了与何诗在语词上之呼应。

而“朝夕催人自白头”之“朝夕”则是袭取“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一联之首字组合而成并青出于蓝,因“朝洒”“夕驻”予人以悲泣似乎仅在朝、夕两个时刻之感,而“朝夕”合用则是自朝至夕,无一刻不在催人白头之意,其惊时伤老,触目惊心之感远较何诗为甚!

除了相似之处,我们还可以看看与何诗相较,杜诗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在命意上,于惊时伤老怀乡之外,杜诗增加了深厚友情之内涵,所谓“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也,而“幸不折来伤岁暮”亦不着痕迹地化用了陆凯《赠范晔诗》中折梅赠友之典故;于刻画层面,减少了对梅花的描写,何诗用了“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临风台。”来对梅花之开放姿态进行相对客观细致的描摹,杜诗却仅用一句状梅花之开放,节省下来的笔墨之重心都转向了表达由梅花之开放而引发的复杂浓烈之情感。即使“江边一树垂垂发”一句,重心也并非在梅花开放之姿态,“垂垂发”者,垂挂之姿态,即将或逐渐开放也,然而“垂垂”也者,又引发人“垂垂老矣”之联想,已暗中蕴含催人白头之意。

要而言之,杜之咏梅诗虽脱化自何逊《咏早梅》一诗并在命意和语词上构成一种密切的互文关系,然而重心已经出现了偏移,何诗中自然之客观描摹和主观之感受并重,而杜诗之重心则明显偏向了伦理情感之人文世界,并于此种情感及其诗性表达中慰藉和安顿了诗人忧伤愁苦之心灵。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