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盗墓?(故事)(转载)

字数:1949访问原帖 评论数: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16 12:59:02 更新时间:2022-08-17 14:07:12

楼主:浮与沉_心与神  时间:2022-08-16 04:59:02
【盗墓者的发财手段】

师有旁门左道,术有正歪邪恶。
人分三六九等,盗墓亦分三六九等。

既是盗墓那便少不了利器,在‘鬼吹灯’之谜”中,曾谈到不少盗墓者使用的盗墓利器。

然而真正的盗墓高人,在前期探测墓穴,或开启墓门、棺椁时,根本不用“洛阳铲”、铁锥这类工具。  那古代盗墓者都有哪些高招?或者说,怎样盗墓才能发大财?


楼主:浮与沉_心与神  时间:2022-08-16 10:43:10
【盗墓者活用中医诊疗手段】

中国古代的盗墓人群中,长沙盗墓者当首屈一指。“土夫”们在长期与土壤打交道的过程中,活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中“闻”的手段,进行盗墓,用鼻子来吃饭。

“土夫”通过灵敏的嗅觉,可以闻出土壤的不同气味,从而判断此地有无古墓。古代营建墓穴时,对封土特别看重。上面曾说过,春秋战国时期封土多为青色膏泥;唐宋陵墓则多“糯米泥”;明清墓多用糯米泥搅和石灰。由于所用土的性质的不同,不只其颜色很好分辨,其散发出来的土壤气息也很容易辨别出来。

加上秦汉时期人们迷信水银、朱砂、玉器的防腐作用,墓葬中大量使用,也会影响土质,发出特殊的气味,有经验的盗墓者一闻即知。实际上,葬过尸骨的地方本身就会有不同的气味,尸骨、棺木腐烂后,泥土也会被污染,那股味道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辨别出来。

新ZG成立前长沙“土夫”最为得意的盗墓之作,当是长沙“子弹库战国古墓”的成功盗掘。因为这次盗墓,一批珍贵帛书问世,与后来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一样珍贵,从中也可见长沙盗墓者的厉害。

1942年9月,在老长沙城东郊一个叫子弹库的地方,一伙“土夫”盗掘到了一座战国中晚期楚墓。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对此墓进行了二次补救性发掘,发掘是根据当年“土夫”描述进行的。事后的考古报告称,这座战国墓是一椁双棺墓,规模并不大,墓穴由青灰色膏泥密封。

墓主是位40岁左右的男性,盗后遗物有鼎、敦、壶等陶器,竹木漆器、丝麻织品、玉璧和帛书、帛画。由于陪葬品不见青铜器,显示墓主当时地位不高。但所陪帛书和帛画却相当珍贵。帛画藏于椁盖板与其下的隔板夹层,当年的“土夫”没有发现,被官方二次考古获得。令人痛惜的是,当年出土的帛书,后因种种原因流失于美国。
楼主:浮与沉_心与神  时间:2022-08-16 11:03:51
【风水术成盗墓“理论指导”】

中医的绝技是“望”、“闻”、“问”、“切”。除了“闻”,“望”即是盗墓者最常用的感官手段。古人认为,葬在风水宝地上的墓冢,其中上面有一种“气”,帝王之陵墓上称“王气”,往往有祥云出现,细看地“望”会有所发现。

《异苑》有一则“戴熙”的故事,戴熙的祖坟就葬到了风水宝地,“武昌戴熙,家道贫陋,墓在樊山南。占者云:‘有王气’。”这里的“王气”就是这个意思,为盗墓时的“望”提供了可能性。

从中国古代的丧葬规律来看,里面也可找出“望”的窍门,因为不同时期的人对葬地有不同的追求和喜好。

如,秦代人多选择高岭之地为墓穴,西汉时的开国功臣之一、江苏淮阴人韩信,当年葬母时即是这样。据《汉书·韩信传》(卷三十四)记载,韩信当年“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这里的“高燥地”就是比较高的岭地,即非低洼积水之处。汉代人则喜欢把坟墓建在向阳的山南坡,此即过去盗墓者常说的“秦埋岭汉埋坡”。魏晋南北朝时则多平地起坟,砌出精美的砖质墓室;唐人则把陵墓设在半山腰,甚至凿空整座山,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是凿空了九峻山而成。

墓穴的选择讲究宽敞,有“地气”;皇家的陵址要求更苛刻,还要讲祖山、朝山、案山什么的,得有“左辅”、“右弼”之势,非“龙穴”不能葬。一般选择不会朝阴,但也有例外,那就是赵姓大宋王朝。

北宋皇陵在今河南巩义市境内,多位于山地的西北方,背阴。据宋仁宗赵祯时王洙等人奉敕编纂的《地理新书》所讲,国音赵姓在阴阳地理上东高西下为最佳,南高北低亦好,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徵地,角姓也可居之”。

所以,有经验的盗墓者从古人崇信的“风水”现象中和各朝人的偏好上,很容易找到古墓所在。看来,中国古代的堪舆理论,即所谓风水术,在盗墓者眼里成了“盗墓理论指导”。

过去长沙附近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盗墓故事,新ZG成立前有一个姓蔡的“土夫”,便以古代的风水术来指导盗墓,其身边的徒弟很多。据说,每次外出总会有人跟在屁股后。有一次他走亲戚,看到一块水稻地即称,此地风水好,下必有大墓。同行者不相信,蔡打赌,若有墓,掘开后七成归他,惹无愿赔一千块钱,挖掘后果然应验。
楼主:浮与沉_心与神  时间:2022-08-16 13:15:17
【盗墓前“占卜问卦”竟然灵验】

与风水术一样,“占卜术”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方术之一。

盗墓有不少时候得碰运气,于是盗墓者想到了占卜问卦。袁枚曾辑录的《子不语》(卷九)“掘冢奇报”故事的主角朱某,就是靠占卜盗墓而发家致富的:“杭州朱某,以发冢起家,聚其徒六七人,每深夜昏黑,便持锄四出。嫌所掘老多枯骨,少金银,乃设乩盘,预卜其藏。”

实际上,“占卜”与“风水”过去一直是相提并论的。古代风水先生在选择墓穴时叫“卜择”。《葬经》称,“葬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见也。”又有“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之语。这种把占卜与风水结合起的“点穴”手段,为历朝皇家使用。《隋书》(卷七十八)便有这样的文字,“及献皇后崩,上令吉卜择葬所”。

《葬经》的作者据说是东晋时的郭璞。郭璞就是位既擅风水,又懂占卜堪舆的高人。

《晋书·郭璞传》(卷七十二)记载,郭璞母亲去世后,将其“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这个地方紧靠水边,不过百步之遥。当时人看了都说离水太近了。郭璞回答,“当即为陆矣”。果然不久以后,此地被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成沙滩,郭母墓的方园十来里都变成了桑田。

南北朝时期宋会稽太守张裕家的祖坟就是郭璞看的。《南史·张裕传》(卷三十一)记载,郭璞当时看了两处,一处是“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还有一处是“年几减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贵显”。祖上选择了后者,张裕因祖坟风水好,当上了大官。从郭璞的选择风水宝地的记录可知,占卜被用来盗墓,在古人看来是颇有道理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