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散论——两宋部分

字数:7513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26 19:37:28 更新时间:2022-10-27 05:57:43

楼主:13511162319  时间:2022-10-26 11:37:28
风俗画,张择瑞孤品 《清明上河图》压倒全宋

四月清明的东京看起来有点炎热,无任城区与郊外,均是风情万种,看起来象是一个赶集的日子,对于现代人看来连排的,低沉的木式结构屋舍布满的街道,仿佛在其它的现代中国的乡村城镇与一些海外的邦域还能见到,这就是当年的宋京,熙熙攘攘的都市,不见一个管理者,当然那时京城人口也不多,不过五十万左右,一切无为而治,看似纷然又是十分的井然有序。七十二行,各色人物,士农工商,在图中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当然图中并没以皇宫为主体,至少以保存下的部分看来,是以草根人民为主要表现对象,与日本江户城市文化的情景相近。金蒙外族侵入之前的中原风情,仿佛一夜间消逝,却又象移植中华边城与海外一般。

如此复杂的社会生活场景,在考验画师的功力与耐力,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尽管细微,都费尽画师的心血。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有一段精彩的文字描写当年的北宋京都风情: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皷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敎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繍戸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皷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文字仍然让现代的人们印象依稀,只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人们获得真实的图象,有直观的效果。因为那是具象的虹桥风物,街景迷楼等景观。


精致的花鸟画,无法复制的境界

两宋花鸟画的辉煌,在徐熙,黄家父子的作品里已经孕育先声,但在不太大的地域里展开,形成不了气质,只有到了两宋时代,便是群星灿烂的时代来临,以赵佶引领这一群人,他自己也是一个好手,留下不朽的作品。

《芙蓉锦鸡图》的美学意义

以前读宗白华的美学文献,记得他说中国古代的文献是探不完的宝藏(大意),确实如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遗迹往往又是美学阐解的对象,面对著名的《芙蓉锦鸡图》,必须发挥充分的联想来窥探其中的美学意义,最好我们不要把它看成一幅简单的花鸟画,而是一个王朝的征象为好,而且那首诗的意义同样不同寻常,如四句偈: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毛。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山鸡是未来的凤凰,而今有点将要浴火的意味,在霜风中傲然,第二句是特写主体形象,第三句写主体对象的风范与德性,后一句子似乎说此华丽的凤鸟还有点的闲适安逸,悠然于紧张而萧然的秋风中。

对于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宋来说,杯酒释兵权虽然加强的皇权的力量,但削弱了抵抗外敌的力量,辽金蒙个个是如鹰扬的强者,而宋朝仍然有点文质斌斌,好文艺而轻武事,是一个文化强盛的王朝又是一个柔弱无力的王朝,赵佶确实有艺文之才,在他当政时皇家画院是十分隆盛的,成果亦是后无来者,至少在花鸟画一门是前无古人的(仕女画在唐朝早已达到高峰)。比起后来的中西合壁的画师之画,如郎世宁的作品,此花鸟图的形象还算不上有立体感觉的,虽然在中国绘画一门中此幅作品算得上写实的作品。但那只是形骸,而图中的神韵与主旨却是后世无法比拟的。

宋朝承唐朝艺文的余波,更为深入的发展,许多杰出的作品涌现出来,但《芙蓉锦鸡图》可以代表宋代花鸟画之高峰,不仅有艺术的意义,恐怕还有历史文化美学的意义。锦鸡是华丽的禽类,如果加一番火浴,那就是凤凰,但凤凰属于阴柔的文禽,正是宋王朝的写照,而外面的少数民族更象有霸气的鹰,有点阳刚味,把此文禽呑没。这就是两宋王朝的命运,似乎从此图中揭示出来。

凤凰涅槃确实是一个美艳的故事,从后周获取政权,一个山鸡化为凤凰,栖于梧桐,食于竹实,南山为福地,朱雀是其身与号,把汉唐文明修炼到一个炉火纯青的高度。宋灭亡的是一个形骸,而它的精华,文化的沉淀,则是散发四方,同样沉淀在留守中原士人的心灵之中。

赵佶作品有某种象征意义是无意的,不知不觉的,而且作为古人,并无现代的哲理思想,只是做到,被现代人重新的解读。爱好汉唐文明文化的人们,梦回唐宋,从那些文化遗迹中寻找昔日的梦,获取心灵的欣然。




一幅宋代绘画中看中国花道

在众多的宋画中,此幅作品(见上图)有点特别,就是花与蓝子(盛器、容器)结合成一幅作品,其实那容器亦是编织工艺品,同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做工复杂精致,是当时文化生活的一个具体的印象。图中亦让人们感受中国花艺的高妙与雅致,这里面是自然与人文之美得到很高度的合一。说实在我其实不懂插花,只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图中再现的过往历史,一个小小的片段,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宋人平常生活的一个侧面罢了。

当然一个民族能够达到这个文明程度,并不是天上掉下,而是有自来矣,中原人对于花的喜爱,从《诗经》里看得出来:桃之夭夭,采采苤苡,摽有梅,但诗经里的人们对花的喜爱,还是在折取一枝的状态,到了屈原的楚辞里,花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成为自己的装饰品,不仅用在自己身上,还装饰在自己居住的周围。象《山鬼》中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戴女萝。此是让花编成成自己的时装。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湘夫人》)此是让花草装饰居室。而各种容器进入人们生活后,花的艺术与这些容器结合起来,发展成华夏的生活情趣--花艺。上图不过是此种花艺的明证,有图有真相。

有花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诗人写花,插花,当然不仅仅是用容器,有时平常的花,比如菊花,直接插满头,这样的诗人有点疯疯颠颠的,聊发少年狂的感觉。有时一枝梅盛于容器也算花艺,这其实是文人的一点寄望,“驿寄梅花”与“鱼传尺素”是一样的,花代表自己的情感,一切全在不言中,有时拈花的感觉会更好点,花与君子,花与人生,花与社会礼仪,似乎无法离开,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

花艺的生活与文明会散发域外的国度,会有现代的新意,而且可能有新的发展,但源头却不会改变的。





宋代画猴的兴起与马上封侯

说到画猴子,小朋友们或者虽然大了仍然记得小时候的大人们,一定会想到孙悟空,这位七十二变,舞动金箍棒,大闹天宫,战无不胜的神猴,还有他的伙伴老猪沙僧和他的师傅唐僧们,一路向西历尽艰难而取得西天真经的故事,充满传奇与梦幻,这些故事又被制作成动漫片或电影电视,总之对于中原的人们,是十分快乐的记忆。当然你也许深沉点,会直接读《西游记》的原著,从文字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次一等的就读连环画,一样获得无穷的乐趣,看电影与电视同样如此。
古代人画猴,不仅仅是画一个兽类或者动物那么简单,因为“猴”与“侯”谐音,是中国人福禄寿禧四吉中禄的部分,象征官运如何如何地好,猴不仅是灵性可爱的动物,亦是十分吉祥的灵物,至少让你觉得仿佛中举了中进士了,给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就在眼前。画猴发展到后来,往往把马与蜜蜂、猴子画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之意,画一个猴子背着一个猴子成了“辈辈封侯”,是少数王侯将相以为有种的那部分人喜爱的艺术品。
汉代的画像砖里有画猴的内容,猴子本为机智吉祥之物,长期为汉民族人民喜爱,画上它们总能讨个吉利。宋代是画猴的兴起朝代,出现画猴专门家:宋代易元吉(11世纪)长沙人便是画猴的专家,先是亦画花鸟,见赵昌之画,知无能超越,故避其锋芒画禽兽,以猴为最。上图为其所绘《猴猫图》,寓富贵与长寿。

读到赵佶的《文会图》我们看到的是皇家花园里聚会品茶饮酒咏诗的场景,画家自题为“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醉醒中。多士作新知入毂,画图尤喜见文雄。”左边有蔡京的和诗。
这个树下聚会雅集的场景,反映作为皇帝的赵佶的自我感觉良好,当然他也确实是追风贞观时代的气象,虽然有实质的区别,我们看到的皇家花苑里罢放一个很大的方桌,桌子周边有橙子,前面还有一个小方桌,是仆人用来添茶酒食的,大方桌的场景是十分丰盛的,落坐的是赵皇帝与他的臣子,这种场景,在帝王家,常常出现,一幅画只是一斑,我们已经能知全豹。
唐朝的风情,此后明朝的风情,大概也是如此。我在写唐朝的诗歌文化就是用了宋朝的其它图,因为唐朝的图多不存,但宋朝承传了唐朝儒风的一面,因为此图,引来我的一段有关茶道的思索:

宋画里的茶文化(原标题:古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茶饮与神农百草是同步的,在陆羽《茶经》里记载:《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药用的一味在平常时间亦作饮用,便成了中原人民喜爱的绿色饮品,与酒水同类,而且比酒水还来得健康,而茶马古道有时会与丝绸之路重合,无任陆上与海上,丝绸的起点主要是产丝织品的江浙,而茶品的起点往往是云贵与湘川等地的群山之中,生命饮品的发源处,沿着输往西域的路子把充满诗意与禅味的绿色食品散向四面八方。
酒水是用来浇愁的,往往是在心理不健康的情况下饮用,而茶品却是平常之服用的绿色液体,仅仅从生命的延长角度来说是有益的,更重要的是在为文人聚会的重要媒介,清茶一杯的闲适是十分的爽意,而且在聚少离多的古代,以茶代酒与君子们的相聚是何等的快乐。
自神农尝百草开始,茶的花样在不断的丰富与更新,专门的著作不断地出现,而且不断地向域外流传,与瓷器丝绸一样成为一个民族张力的媒介。茶把中原的灵气借助一味香草和合各地的水而渗入不同域外民族的体内,带给他们健康同时带给他们中原的灵魂与元气。
茶与诗人结合的意味是许多的诗与茶茗有关联,僧人的参与同样增添茶艺的禅味,最早的茶禅一味的传说出自湖南石门的夹山禅寺,还飘洋过海,接收者是一位叫一休的日本和尚,这亦是日本茶道的源头。平常心是道,一切开悟就在穿衣吃饭喝茶之中,自身的佛性被此平常的活动激发而出,一切悟道就是自然的法则之中。
酒水来自米粟,偶然亦是绿色食品,只不过加进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成分,但在古代酒的度数淡,除非多饮,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妨害,但往往人们借酒消愁时,总是过了量,滑向不健康的状态。所以茶茗的好处就显现出来,此一饮品不惧过量,不怕乱性,一切总在闲雅之中,而且茶能消酒,消高血脂,消一切不健康的成分,让人体各种营养构成获得平衡,与咖啡相比,同样有它的优势,咖啡总有副作用,让人过分的兴奋,过量有损健康的。
一味百草成为饮品,带给人类的是生命的感觉与延缓,是诗意的散发与品味,是禅意的涌现与冲淡,可以穿越千年散发域外,无有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因为此一种文化,充满生命与健康的感觉,同样充满友情与爱心,此一味草来是古老的中原,但它能遍地生根,满处能长,能化为生命的液体,流进人类的体内,带给你的是胸中的云梦与烟雨,是平和与宁静,是大爱与慈悲。

宋代绘画中的花鸟系列作品是宋代绘画的精华部分,从留存的作品来看,画在绢帛等布面上的作品较多,往往十分的小巧精致,画面往往有一种聚焦的感觉,往往有时连背景都省略,只在对象上着力,当然有时会有一些陪衬物,但很简明省略,象一个生活的场景,一个片段,一个瞬间,花叶与百鸟是主角,出场的对象,往往亦是画者用心刻画表现的主要部分,这种精致只是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中展开,但这种尺咫论万里的以小见大的格式,却是表达得十分的充分,联想的空间亦是广阔无边,因为尽精微,所以致广大,这种对立统一的态势在宋画者那里运用得十分的自如,进入自由洒落的化境中.衬物的刻画一丝不苟,竹器木器的纹路条理清楚,穿插自如,那种高难复杂的重叠线条在宋人那里丝毫没有混乱的状态,而是有序,没有任何败笔的出现,这个艺术的完美度实在是让今人佩服,那个时代的人可以说是思维精密的人,心情闲适宁静的人,禅机深厚的人,对于绘画的投入非常用心而忘我的人,所绘的境界是花鸟山水的世界,似乎与尘世没有任何的关联,十分的绝尘,这种远离的心境与表相唤起的是观者的宁静空寂的感觉,俗者能雅致起来,躁者能宁静起来,下者能高尚起来,这种优美的艺术便是以优美的色相来移人,来变化气质.

这些宋画在布面的运作,质感其实亦是强烈的,西方的布面油画由于用刷子,远不比毛笔精致,所以所绘的对象远观时能获得激动,但中国的绘画,却是另一番景象,细审时,玩味时,没有烦忧,百看不厌,因为精致,所以心情能够的放松而进入禅机空寂的状态,一幅杰出的宋画其实如一幅优美的宋词,带给人们的快乐其实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宋代画院有一个试题是寇准的诗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此句脱胎于唐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可以看出宋人把唐人诗句拉长,增添一种悠然的感觉,宋诗尚且如此,长短句的宋词就不用说了,闲适悠然的心态与当时的时代有关,暂时的平和繁荣局面使得宋人作画如作词,有一种不紧不忙的沉静感觉,所以你看这些珠玑般的宋代小品花鸟山水绘画作品,精致可人,而且能够以小观大,获得更多的思绪内容.当然,在布面上的作画因为阻力与摩擦的关系,毛笔行笔的迟行凝滞感觉亦是强烈的,不会象纸本尤其是生宣纸本那般的滑腻,画作的质感确实因材质不同而画的风味不一样,由于近代常用生宣作画,往往容易因浸水的关系,会不自觉的加快运笔的速度,这样容易产生缺少沉静悠然的效果,容易浮躁,这便是后世的很多绘画作品缺少精致深沉的原因.

宋画的精密度百分比高其实可以体现在一幅李嵩(花篮图)的作品,还有一幅鸟集篓子的作品宋汝志《雏雀图》中,这些作品对于竹器纹理的刻画达到十分的精准,李迪的《禽浴图》的木盆的纹理同样是作这种十分精密的刻画,至于禽鸟的羽翼的微妙刻画,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精致得你用放大镜,望远镜都难找出不足之处,在马麟的《石榴文鸟图》中,石榴的珠玑色泽过渡非常微妙,转折得非常合适,此作品经过近长期的时光消磨,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光鲜如昨日一般的,那种水润的感觉仍然强烈.这些优秀的宋画当初的色泽是十分的光鲜,在今天可能的消磨掉一些,不再鲜明,但这样的时光与画者的天合之作的结果是,画面脱尽了人间的烟火色,能够洗目浴心,无上菩提的心灵感悟从观看中获取.可以想见古人并不缺少精密的数学头脑,计算思维,精确到多少其实不是谈论的重点,而是精确到足以让你精心的审察,而不是一眼带过而无可深入用眼品味之处.

宋人除了画山水人物外,画这些花花草草,鸟鸟虫虫,其它是在人间而无车马的脱尘心态,现代的齐白石亦多为万虫写照,其实这种精神的来源亦是两宋,他的花鸟系列的作品也许花叶会大写意,但虫虫却画得十分的精密,为了防止目力衰退而影响画这些精密的虫虫,他在六十岁时大量地画虫虫,而不上花叶等陪衬,等待将来再补上.但是宋人对于物象的刻画精致入微,是任何时代难以比拟的.很多作品幅面不大,二十厘米见方或见圆(团扇),小天地大乾坤,实在是一个文明的视觉盛宴。

很多画者画它的境界是非常的工笔,但他们表现的情怀却是十分的写意,树上的花开,鸟儿的呤唱,水纹的温馨,鸳鸯的戏水,龙在云中的隐显,木末芙蓉与水木清华,蜗牛与乌龟,春江水暖,竹外桃花,烟雨归雁,石榴枇杷,所有的意象美好而平和,这其实是画者心中的乌托邦的潜意识,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张扬出来.这里面可以看出画者画这些精致的作品注入的情怀其实是浓郁的,造境亦是非常的强烈,主观能动性极强,知道加强与取舍,省简与强化,重视艺术的处理方式,所以宋画其实是无声的词章,是今天生活中的照片无法比拟的,今天的人会把宋画的禽鸟拍摄下来与宋画中的禽鸟对比,一方面说明宋代画者的现实(写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亦对比两者的区别,这个得让我们重温一下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过的话: 一座雕像(指希腊罗马雕塑)通常只有一种色调,或青铜色,或云石色,而且雕像的眼睛没有眼珠,但正是色调的单一和表情的淡漠构成了雕像独特的美。相反,那不勒斯和西班牙教堂中那些着色穿衣的的雕像,圣徒披着真正得道袍,面黄肌瘦,正合乎苦行僧的皮肤色;血迹斑斑的手和洞穿的腰,确实是钉过十字架的标记——由于他们逼真到了极致,不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反而使人生厌和作呕。...当然宋画大部分是着色的,但它的作色与生活自然中的色彩有点距离,是艺术情境需要的作色方式,当然时光的流逝亦消磨了当时刚作成时的光鲜,有点古铜色的效果,这亦是一种艺术作品品相的共同特质.

作为长短句的词章在诗歌的格式上倾向更加的自由,这个亦反映宋诗自由洒落的心境,自然会体现在宋人的绘画作品中,而且词章有严格的格式,有点象纸张或绢素中的乌丝栏,这个便是宋人还有一个严谨的善于细腻表现物象的风格所在.诗词情境的展示并不是粗陋的作品可以取得,得渡之舟不便利无法引渡苦海之人,同样产生绘画的阅读诗词情感的效果在于绘画的精微与严谨,高妙的艺术写生能力与表现能力,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艺术出品土壤相同,所以宋画的画家人员众但风格的相对一致性同样的惊人的,特例不是很多,或者不是过分的特别,这种群体的风格是时代与地域所然,当然还有族类的关系.另外它的诗歌系统的风格影响同样有关,在宋代绘画的题诗还不是普遍,所以画者会尽量地直接用绘画的诗文来表现诗意,表达情境。

说实在,宋画的话题是说不完的,一个朝代除了不够强悍而被北方少数族灭亡外,在其它方面却是相当的可歌可书的,除了绘画,还有美食,足球,城市景观与赶集,相朴,还有情色的花街(勾栏),这里面并不仅仅是肉欲的欢乐,诗文妓艺茶食全在一个系统之内,反映当时的高度文明的生活质量,甚至皇帝亦会陶醉其中,人们熟悉的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只是一斑而显现宋代风流遗韵的生活往事.皇帝尚是如此,普遍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这种官民同乐的喜好风靡在当时的社会,在这种雅好的环境中,绘画的兴起不仅仅是皇帝喜好还有画院的开办,更重要的是一个风气,一个历史的土壤,一个时代的共同风向.在一些留传下来的书籍中,比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还有其它的谈论美食的种类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在今天的中华料理中失传的种类,在宋书中却有相当详细的记录,今天的一些博客亦会把这个话题翻出来分享对古代风流文化文明感兴趣的人们,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风俗画中包涵的信息其实是非常的广博:伎、花、茶、酒、书、棋、典当、相术、医药、美食--各色人物,各种风尚,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历史过往其实正是宋画兴趣的不可缺少,是其难能可贵的环境。花鸟画在宋朝是一个历史的高峰,人物画的高峰当然首先被唐朝获得,中华文明的修炼到一个极境,宋朝同样有与唐朝一样的功勋,只是时代不够伟壮罢了,在外族挤压下的有限空间与时间中,宋朝完成中华文明的成果实在是异常的珍贵,这些文明成果实际上散发到四面八方,在今天依然保持影响力,也就是作为一个王朝不存在,而且还有点耻辱的历史,读读岳飞的《满堂红》便知这种历史实在太难堪,但是胡人政权亦是灰飞烟灭,而它的影响远不如宋朝创造的文明之迹,它对于后世与世界的张力与影响力,渗透力,心脏对于人类灵魂的洗浴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