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左宗棠[连载]

字数:2147592访问原帖 评论数:1543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0-09-22 19:42:00 更新时间:2021-03-26 15:16:54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2 11:42:00
五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知天命”的岁数,当代社会里,许多人这时已经退休,回家养老了。对于左宗棠来说,却是到了天命之年,他的官场生涯才刚刚起步,显然,机遇留给他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就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左宗棠不仅成为晚清所有重臣中仅有的三个封侯拜相者之一,更能在关键时刻力排众议, 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以垂暮之年亲自挂帅,收复了已经被他人占领十多年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成功地将俄罗斯阻隔在新疆以西,从而避免了俄国占领新疆之后,以那里为基地开始的东侵。如果没有左宗棠力保新疆,一旦俄国从新疆出发沿着长城东侵,必将发生中俄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对抗,由于敌强我弱,中方毫无胜算,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中华民族自清代起就只能永远龟缩于长城之内,恢复明朝末年的版图形状。
正因为如此,原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繆凤林先生说:“唐太宗以后,对于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当首推左宗棠,实非过誉。”本世纪初,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向读者推介了过去一千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四十位智慧名人,左宗棠是其中之一。
以上两种评价,前一个虽在中国,却不在当代;后一个虽在当代,却不在中国,这两种评价,目前国内的人们是几乎见不到的。尽管如此,也仍然有不少人这样认为:收复新疆,是整个晚清史中唯一的亮点。的确,五十岁才步入官场的左宗棠以自己对祖国的贡献所打造的高度,是与他同时代的另外两位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所无法企及的。
左宗棠出仕以后仅两年多就位至总督,然而,他毕生清廉,不仅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去为自己谋取经济上的好处,相反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合法“工资”也被他用于国事、用于百姓和士兵而随手散去。新疆之役中的三位前敌主帅,战后一直在清贫中度过,临终时个个一贫如洗,没有棺材入殓,这方面的史料,读来令人震撼。
然而,从新疆前线回朝的左宗棠,得到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迎接他的是政敌的排挤和宵小的捉弄,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就被排挤出北京去了金陵。中法战争爆发之后,为了不让他影响和谈,左宗棠又被调离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职务,再度前往北京担任军机大臣,刚到北京不久,又被调往福建,最后在福州任所逝世。
新疆之役被有些人认为阻碍了中国海军的发展,是没有海权意识的产物,那场胜利是以牺牲北洋海军的建设为代价取得的。非常耐人寻味的是,1885年,左宗棠在临终前留下了这样一份遗折:
“方今西域初安,东洋思逞,欧洲各国,环视眈眈。若不并力补牢,先期求艾,再有衅隙,愈弱愈甚,振奋愈难,虽欲求之今日而不可得。伏愿皇太后、皇上于诸臣中海军之议,速赐乾断。凡铁路、矿务、船炮各政,及早举行,以策富强之效。
然居心为万事之本,臣犹愿皇上益勤典学,无怠万机;日近正人,广纳谠论;移不急之费以充军食,节有用之财以济时艰;上下一心,实事求是。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这时,距甲午战争还有九年,这九年风平浪静,对中国来说,是发展海军的极好时机,如果当时的中国真的能够像左宗棠在这份遗折中所说的那样,“奋力补牢,先期求艾”,“移不急之费以充军食,节有用之财以济时艰”,仍然不可能获得后来那场战争的胜利,而只能“愈弱愈甚,振奋愈难”,最终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吗?难道中国要想避免后来那次失败,只有放弃新疆一种选择,只能以失去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领土的代价,去“发展海防”吗?
左宗棠从晚清开始,一直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即使像收复新疆那样的历史事件,也遭到抨击并且被做了最大限度的冷处理而束之高阁,更遑论其它了。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时期之一,官场中的游戏规则是:一个人如果不能趋炎附势或同流合污,那么只能出局或者去坐冷板凳,左宗棠从来不去理睬这些官场规则,却没有在政敌的攻击中倒下, 并且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极大地维护了祖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晚清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本帖将对晚清以来对左宗棠的种种评价进行一点探讨,以寻求历史的真相。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左宗棠毕竟是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历史人物,必然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他的立场、观点,按照今天的政治标准衡量,当然有许多格格不入之处。本帖不打算探讨这个人物是否符合一百多年之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政治标准,只想寻求真实的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至于其间的是非功过,则由网友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去进行辨别和判断。
笔者自知见识粗浅,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网友不吝指教。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2 18:57:39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2 18:09:57

楼主如何告诉我们真实的左宗棠?你认识他?
====================================================================
如果不认识某个历史人物,就不能讲述真实的历史人物,那么,世界上也就根本不存在历史了,你说是吗?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2 20:48:37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2 20:32:23

作者:平湖月满 回复日期:2010-09-22 18:57:39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2 18:09:57

楼主如何告诉我们真实的左宗棠?你认识他?
====================================================================
如果不认识某个历史人物,就不能讲述真实的历史人物,那么,世界上也就根本不存在历史了,你说是吗?
=======================================================================
你如何保证你引用材料的真实性?
=======================================================================
很简单,你认为不真实的部分,提出自己的依据进行反驳即可,大家拿出依据进行对比,应该是能够分出真伪的。当然,也有完全不能说服对方的情况,各持己见即可,这种现象,无论是历史问题还是现实问题,我们不都司空见惯吗?
我在本贴的序言中已经提出了一些观点,你从现在就可以开始。
当然,如果非要认识某人才能谈论,只有符合这样的条件才是真实的,恐怕有点勉为其难。呵呵。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2 21:05:00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2 20:41:26

既然楼主不认识左宗棠,你也就是抄袭别人的记录而已,谈何真实?难道前人记录的没有你的真实?你有什么新的第一手材料?想东抄几段,西抄几段,就编写历史,还美其名曰:真实。楼主脸皮比较厚。
================================================================
除了“抄袭”之外,恐怕还要加上那么一点分析,通过思考去伪存真。我已经说了,如果你认为本贴有虚假不实之处,尽管拿出你的依据进行,反驳就是,如果不能指出任何具体的内容,却一口咬定本贴“虚假”,恐怕脸皮较厚的就不是别人,而是阁下自己了。
按照你的“认识论”,不知整个煮酒的帖子,符合条件的能有几何?各个学堂里上历史课的先生们,大概应该百分之百地下课了。看来,阁下除了上面讲过的缺点,逻辑思维也多多少少存在一点问题。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2 21:08:59
作者:win1899 回复日期:2010-09-22 21:01:44

那个时代的左公与曾文正公相映成趣,曾剃头个性比较难测,左季高可是性格孤傲一狂人

静待楼主好作品,楼主加油!
===========================================================
谢谢鼓励,我一定尽力。但我提出的观点,可能和以往的说法相异,会承受严厉的质疑,但愿自己能够过关。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3 12:29:21
作者:深圳龙华高峰水库 回复日期:2010-09-23 11:24:28

哈哈,4422008网友又在这里开了一个左宗棠的贴子了。
对于左公的历史丰功伟绩,是他的终是他的。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不同。本人也认为左公收复新疆的功劳极大。目前主流历史学界对其评价不高,有些时候还不如李中堂的评价高,这是评价者站的阶级立场、所处的角度不同造成的,但这并不能抹杀掉左宗棠左大人的功劳。
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份的抬高左公的地位,如说他是“唐太宗以后,对于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当首推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整个晚清史中唯一的亮点”。这个“最大”与“唯一”可是不能乱用的。历史人数、历史事件多如牛毛,以什么为标准来进行评价。难到从唐太宗之后我们中国真的没有能人了吗,难道晚清历史中只有收复新疆这一件事是最最最重要的了吗。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全面否定左宗棠)过渡到另一个极端(无限抬高左宗棠),这样都是不可取的。是说服不了人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限的拨高只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千万要慎用这个“最大”和“唯一”。
===========================================================
的确,某些人认为,李鸿章的评价应该比左宗棠高,左宗棠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这样的安排。可是李鸿章高在什么地方呢?理由又是什么呢?
晚清胜过收复新疆的亮点是什么?唐太宗之后对中国领土贡献超过左宗棠的是什么人?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在没有提出任何依据之前,先扣上一个“拔高”的帽子来,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极端?
对于左宗棠的充分肯定,也许不符合本朝的政治需要,但历史问题的真实性,是不能按照政治的需要去修改的,不顾历史事实地压制左宗棠,最终恐怕也未必符合本朝的利益。
我在发这个帖子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出招好了。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3 12:37:41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3 10:39:56

作者:平湖月满 回复日期:2010-09-22 21:05:00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2 20:41:26

既然楼主不认识左宗棠,你也就是抄袭别人的记录而已,谈何真实?难道前人记录的没有你的真实?你有什么新的第一手材料?想东抄几段,西抄几段,就编写历史,还美其名曰:真实。楼主脸皮比较厚。
================================================================
除了“抄袭”之外,恐怕还要加上那么一点分析,通过思考去伪存真。我已经说了,如果你认为本贴有虚假不实之处,尽管拿出你的依据进行,反驳就是,如果不能指出任何具体的内容,却一口咬定本贴“虚假”,恐怕脸皮较厚的就不是别人,而是阁下自己了。
按照你的“认识论”,不知整个煮酒的帖子,符合条件的能有几何?各个学堂里上历史课的先生们,大概应该百分之百地下课了。看来,阁下除了上面讲过的缺点,逻辑思维也多多少少存在一点问题
=====================================================================
别人写历史,评历史,会谦虚的声称“这是我所知道的历史人物,或我眼里的历史人物”哪有像阁下这样大言不惭“告诉你们,我这个才是真实的”
不用看后面你描述的,就凭您这题目,就有狂妄吹牛之嫌。
标题党不是您这样当的,呵呵
===============================
随便百度了一下,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后面,可以看到以下这些名字:
杨成武、袁世凯、雷锋、大跃进中的毛泽东、黄飞鸿、太平公主……等等等等,长长的一串,几乎没有穷尽。按照这位先生的逻辑,是不是都“不用看后面描述的”便可以用上“狂妄吹牛”、“标题党”这样的字眼?
这位老兄的逻辑,真不是一般的强悍!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3 12:47:55

作者:不是有点二 回复日期:2010-09-23 09:47:15

作者:热烈欢迎还乡团 回复日期:2010-09-22 17:32:24

他没倒下是啥奇迹?他没倒下是因为他喜欢和曾国藩抬杠。
他要是和曾国藩穿一条裤子,这两人都得倒下。这两个人的政治智慧,不是一般般的高
===========================================================================
这位兄台的意思是:清廷乐见曾国藩的对手存在,尤其是汉人对手,如果汉人也抱团,清廷就坐不住了。干脆就顺水推舟,反正本来也无反意,共同为国效力。
==================================
在这个帖子开头,我已经声明过了,只想讨论历史,对于用今天的思维方式和政治标准去套用历史人物不感兴趣,希望实事求是,没有把左宗棠“拔高”为反清人物的内容。
当时的历史由当时的特点,国力衰败,列强环伺,中国的领土遭遇空前的危机,我想,有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摒弃个人的荣华富贵甚至身家性命,抬上棺材出征,并且最终取得成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件巨大的幸事。一百余年之后,这个国家在享受此人贡献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时,如果要求他还必须是反清人士,甚至如有的网友所说,应该是本朝拍过去的卧底才行,否则就应该遭到贬低和压制,这样的要求,是不是稍稍荒唐了一点?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3 13:21:36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3 12:56:46

随便百度了一下,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后面,可以看到以下这些名字:
杨成武、袁世凯、雷锋、大跃进中的毛泽东、黄飞鸿、太平公主……等等等等,长长的一串,几乎没有穷尽。按照这位先生的逻辑,是不是都“不用看后面描述的”便可以用上“狂妄吹牛”、“标题党”这样的字眼?
这位老兄的逻辑,真不是一般的强悍!
=========================================================================
杨成武和雷锋,毛泽东不同,认识的人活着的还很多。
至于太平公主,袁世凯,黄飞鸿,别人吹牛在先,你学着一样吹牛,就不“标题党”了?你的逻辑是,别人干过的事情,别管多无耻,我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干,是吧?
==============================
凡是认识的,就不属于吹牛,凡是不认识的,就全都是吹牛,你的逻辑的确不是一般的强悍!
既然如此,那些写汉武帝、写唐宗宋祖的人,也一定是吹牛,否则就一定是成了精的妖怪了,怎么可能上下千年?那些课堂上讲历史的老师,也全都在吹牛,他们怎么可能认识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当年明月跨越好几百年,不是吹牛是什么?别说朱家若干代人,任何一个明朝百姓,他认识谁?
在网上见过强悍的,但的确没见过这么强悍的。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3 18:34:16
作者:网_纹_瓜 回复日期:2010-09-22 15:09:52

真正的民族英雄啊
--------------------------------
作者:Bienemaja 回复日期:2010-09-23 13:25:16

我很喜欢左宗棠
-------------------------------
作者:玩伴 回复日期:2010-09-23 13:47:55

真正阅。
---------------------------------
作者:伍个字 回复日期:2010-09-23 13:49:12

留名,左宗棠是个牛人。
今之亮
=======================================================
谢谢诸位的支持和鼓励!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3 19:05:09
一、他和进士资格,只有一个名额的距离
如果有人问:在中国所有的历史人物中,谁和“举人”这个名词的联系最为紧密?答案恐怕非左宗棠莫属, 这样的答案是当时的某些势力炒作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
左宗棠在晚清的官场中是非常孤立的,可谓势单力薄,而他的政敌则十分强大,强大的政敌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攻击,却又很难找到切入点,于是,像他没有考中进士这样的题材,当然就不可轻易放过,经过反复强调之后,左宗棠的名字,便紧紧地和“举人”这两个字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不妨看看晚清的另一位重臣袁世凯的情况,袁世凯家境优越,他的养父为他自幼便聘请了名师,希望他能够在科举道路上有所成就。但是,由于读不进书,经常逃学,他的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经过两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自知不是读书的材料,便“弃文从武”,另谋出路,干脆不读书了。袁世凯飞黄腾达之后,被称为“文武全才”,不仅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成为北洋的掌门,成为那个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最后还当上了“洪宪”皇帝。
袁世凯的“非举人”问题,从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左宗棠的“举人”话题,则被紧紧抓住不放,有的场合,“举人”甚至成为左宗棠的代名词。如果将左宗棠和袁世凯做个对比,在科举成绩上的“待遇”,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从这种差异之中,我们也可以稍微领略一下从左宗棠的“举人”问题中所透出的浓浓的炒作气味。
前些时候,天涯上一个帖子,不仅提出左宗棠没有考中进士,还谈到了左宗棠就连秀才资格也是买来的,这种“内幕”的揭示,似乎进一步证明,他的学习成绩的确是很成问题的。
这个帖子所披露的是一个真实情况,左宗棠的秀才资格的确是花钱买来的。这样,似乎就有必要探讨一下左宗棠的学习成绩到底怎么样?是否真的和袁世凯同学差不多?[待续]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12:43:16
[续前]
左宗棠出身于一个贫寒的耕读世家,代代都是在乡间务农的读书人,他的父亲是个乡间的私塾先生,也就是说,左宗棠出身于乡村教师家庭。他从小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十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县试,获得第一;十五岁参加了府试,名列第二,按照这样的成绩,即使在一个府所属的几个县里,总共只录取两名秀才,他也可以榜上有名,因此,取得秀才资格,应该是铁板钉钉的事了。然而,就在最后一关院试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忽然从家中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左宗棠匆匆离开了考场,与到手的秀才资格失之交臂。
不久,母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中一人去世,就必须在家中守制,三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接下来,三年未满,他的父亲又去世了,这样,便一共在家中服丧五年,没有进入科举考场。
在家居丧期间,左宗棠得到了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爱不释手。他又找来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齐召南的《水道提纲》等等诸多经世致用的书籍,从此大开眼界,并成为一个经世致用之学的身体力行者。
当时的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回长沙丁忧,他也是一个主张弘扬经世致用学问的人,将自己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送给了左宗棠,这部书收集了当时的许多经世致用的文章,包含了地理、水利、军事、农业、西方各国等等方面的内容,左宗棠更是如获至宝,潜心阅读,留下许多批注,以致随处“丹黄殆遍”。当时的书籍很贵,左宗棠没有能力购买,他读书除了靠借,重要一点的还要抄,即使到他去世之后,他的家中还留着好几十大本当年手抄的书籍。
许多人认为,正是由于将大部分精力用在阅读“课外书籍”方面,荒废了举业,因此,导致了左宗棠科场中失利的结果,显然,他的学习成绩是成问题的,不然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追究他的举人问题呢?
事实上,尽管左宗棠勤奋阅读那些与“制艺”无关的书籍,但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毕竟是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因此,作为一名书生的他,对于八股文、对于四书五经是不可能弃置不顾的。那么,青年时代的左宗棠学习成绩到底怎么样呢?
十九岁的时候,服丧守制中的左宗棠考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师从于书院山长贺熙龄。贺熙龄是贺长龄的弟弟,曾任湖北学政,当然也和哥哥一样考中过进士。他回乡丁忧之后留在长沙,主持城南书院八年,以后又历任山东道、四川道监察御史,是一位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老师。贺熙龄十分喜爱和器重左宗棠,当他离开湖南重入仕途时,曾经专门写了一首《舟中怀左季高诗》,对他寄予厚望,左宗棠的长子出生之后,他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左家,两人由师生成为儿女亲家。
左宗棠在城南书院读书,同时又参加湘水校经堂的考试。有人说,如果岳麓书院相当于本科的话,湘水校经堂则相当于研究生院,这种说法是否确切,也许尚有待专家的考证,但湘水校经堂位于著名的岳麓书院之内,又由当时的湖南巡抚吴荣光主办,吴荣光甚至亲自上台讲课,因此,它的考试规格和考试成绩的权威性,应该毋庸置疑。就在这种考试中,左宗棠一年里得了七次第一,“岁七冠其曹”,获取冠军如囊中探物,这样的成绩,没有相应的实力当然是不可能的。由于成绩优异,左宗棠获得了一份“膏火”——奖学金,对于这个家境贫寒而又父母双亡的青年学子来说,无疑雪中送炭,使他得以继续自己的学业。
就在二十岁的时候,左宗棠终于守制期满,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也恰恰在这时遇上了恩科乡试。乡试是获取举人资格的考试,通常要三年才举行一次,这一年适逢道光皇帝五十周岁,在三年之外增加了一次,因此称为“恩科”,对于已经在家中守制耽误了整整五年的左宗棠来说,这样的机会,当然是不能再轻易错过的。可是,参加乡试的人,必须首先拥有秀才头衔才行,而左宗棠上次因为母亲生病没有完成院试,当然也就不是秀才,如果依照正常途径按部就班地去考,这次难得的机会便肯定错过了,于是,哥哥就给他买了一个秀才的资格,使他能够顺利进入考场。这就是左宗棠花钱买秀才身份的详情,其原因显然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时间。[待续]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13:12:21
作者:披甲豆腐 回复日期:2010-09-24 11:07:38

当年明月跨越好几百年,不是吹牛是什么?别说朱家若干代人,任何一个明朝百姓,他认识谁?
=================================================================
当年明月有像你这样大言不惭“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明朝”吗?
讲历史没问题,大家都可以讲,有问题的是你这个态度,牛B哄哄,自称“真实”,真你个头啊,最多是一家之言罢了。
你别偷换概念,讲历史,和自称“真实”,不是一回事。
===============================================================
我反反复复地认真对照了煮酒下面的“友情提示”,也认真搜寻了其它网站的相关条例,好像没有发现任何人规定发帖时不得使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这种标题。
按照这位豆腐的说法,只要使用了这个标题,就是“态度有问题”、就是“牛B哄哄”(原文照录,我的中文识别能力有限,觉得这是一个错字,但又不敢擅自改动),可在百度上可以找到无穷无尽的用这种标题所发的帖子,照道理,他们也都应该戴上这样两顶帽子了。可是这位豆腐又不敢,强辩说其中的杨成武、雷锋、太祖是当代人,写文章的人认识,用这个标题没有问题,这种指责时不针对他们的。
这就让人想不通了,还是按照你的逻辑,难道这些当代人物必胜只认识了发帖者一人?如果不是这样,那又凭什么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作者可以排斥其他人的文章,用这样的标题把别人的发言权都说成假的(你强加于这个帖子的罪名,不正是使用了这样的逻辑吗)?
按照你的说法,只要是不认识的人发帖,所写的内容就只能是“抄袭”、是胡说八道,可当年明月你又不敢挑战,便拿出了他没有使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标题来进行低档,牵强狡辩,莫此为甚!
看来,你的确不仅脸皮方面有缺陷,逻辑思维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别人可以使用这样的标题,本贴当然也完全可以使用这样的标题,并且心安理得。如果你不认同帖子的内容,应该拿出自己的依据指出虚假不实之处,据理力争,对着一个标题发威,不过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如果对帖子的内容感到不爽,又不能指出任何不成立的内容,那就只能自己不爽了。
我在这个帖子里,只想通过思考探寻一点历史的真相,也深知这种想法少不了跟某些人打嘴仗并早已做好了准备,但对于豆腐先生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挑战,则不能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认识”固无可言,“抄袭”或难避免,奈何?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19:03:57

作者:jinsihou2007 回复日期:2010-09-24 14:16:15

左宗棠过错很大啊,第一大错是帮满清维持统治,第二大错是西北平乱下手不狠。一个功劳是收复新疆。总体来说功大于过。
===================================================================
呵呵,已经说过了,历史人物有历史的局限,按照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政治标准去要求古人,不太合适。你说左宗棠在西北下手不很,有人说他在西北高种族灭绝式屠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结束陕甘的内战,就是帮助满清维持统治,可是没有陕甘内战的结束,就谈不上收复新疆,且战机稍纵即逝,究竟哪方面更重要?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19:07:36
作者:猫扑也不错 回复日期:2010-09-24 15:57:47

说左宗棠 应该要提下胡雪岩

=========================================================
对的。新疆的成功收复,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
但是,有些人物是很关键的,胡雪岩是其中之一,没有胡雪岩,新疆之役很可能中途夭折。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19:52:04
左宗棠这次参加乡试,也有一波三折的故事。即使在考试阅卷已经非常规范的今天,作文试卷批阅的标准化,依然是个难点,同一篇作文,在甲老师处被判为满分,在乙老师处则被判为不及格,这样极端的情况,尚且叠有所闻,更不用说由于阅卷标准的难以统一而出现的分数高高低低的现象了。在一百多年之前的科举考试中,录取与否完全依据考官个人的主观意见,评判结果的差异在所难免,左宗棠乡试,就碰上了这样的情况。
乡试的考卷,按惯例先由同考官——也就是副考官审阅,选中之后进行推荐,再由主考官决定是否录取。左宗棠这次的考卷,在同考官那里没有通过,被打入“遗卷”之中。通常主考官对于遗卷是不再重新审阅的,然而,这一次他却偏偏翻阅了左宗棠的试卷,认为是篇佳作,请同考官补荐,遭到同考官的拒绝。有人就此评论说,这位同考官倒很有骨气,一点不看上司脸色行事,的确如此。
就在此时,朝廷命令各地考官将遗卷重新审阅,以免遗漏人才,而湖南的同考官恰在这样的当口暴病身亡,于是,主考官礼部掌印给事中、陕西泾阳人徐法绩便亲自将5000多份遗卷全部看了一遍,从中选中6人,左宗棠居首。
这种情况曾经引起一些议论,有人甚至以为这是一份“温卷”,也就是人情卷,主考官之所以如此钟情于这个考生,一定另有原因。当时的科场,各种各样的舞弊现象司空见惯,除了考生上场时雇枪手、搞夹带之外,场下托人情、递条子更是不足为奇,人们对这份卷子的怀疑,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主考官便将左宗棠的试卷《选士练兵,简练俊杰,专在有功》拿出来展示,并且说:“事实上,这篇文章可以算全部考卷中最出色的一篇,准备呈献给皇上御览。”在众人传阅之后,其他监考官才再无异议。当时的考卷用“易书糊名”的方法来防止作弊,尽量保证考试的公正,考生的名字是被盖住的,此时尚无法确定谁是它的主人,等到将糊在名字上的纸条揭开,发现这份考卷正是左宗棠的,在考场“监临”的巡抚吴荣光,立刻站起来向主考官祝贺,称赞他独具慧眼,因为左宗棠曾经在湘水校经堂“七冠其曹”,他的名字早已为吴荣光所熟悉,听了巡抚的介绍,在场的人们终于心服口服。
就这样,左宗棠在当年的乡试中,考中湖南第十八名举人,而第一名“解元”,则是他的哥哥左宗植,显然,他也因为守制,在家中等了五年,直到此时才能参加乡试。
接下来,左宗棠在21岁时参加了北京的会试,也就是获得进士资格的考试,结果名落孙山。24岁时再次会试,本来考官已经决定将他录取为进士,可以摘掉“举人”的帽子了,孰料此时却发现湖南多取了一人,应该将这个名额减去之后拨给湖北。就因为这一个名额之差,左宗棠又一次与进士资格失之交臂。27岁时,他第三次参加会试,再度落榜,于是,他决定不再进入科场,炒了科举制度的鱿鱼。
27岁,身体健康,风华正茂,不是无力拼搏的年龄;饱读诗书,成绩优异,不是没有金榜题名的能力,他却决定退出科场,显然是一种负气之举,这种罢考应该和袁世凯先生“投笔从戎”的无奈,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考中进士,毕竟是当时读书人谋取理想前程的唯一途径,退出科场,就等于断了这条路,关系之大可想而知,一个人即使在年轻气盛时草率做出这样的决定,经过岁月的打磨和生活的磕绊,很可能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心转意,重新参加会试的。然而,左宗棠却真的从此再也没有进入科举考场,形成如此反常的结局,除了他当初一时冲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待续]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21:33:44

作者:w3h4b2 回复日期:2010-09-24 21:08:09

近来想买一套(左宗棠全集)岳麓书社的,在网上查了一下,要1千大几。我穷人也,敬仰其人其事,相多做些历史认识,没人办法,后只能去深圳图书馆借阅,却只在深圳图书馆找到其奏稿五和奏稿六两本,甚憾!

==================================================================
这件事说来有趣:本来,岳麓书社计划中是要出不少跟左宗棠相关的书的,但是,由于左宗棠被打入冷宫,即使已经做了出版预告的,也撤销了,一段时间里,市面上很少能够看到这个题材的书籍。左宗棠全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被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计划,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96年才正式出版,并且装帧质量极差,连纸张都是黑色的。但是,也有一点点好处,就是价格仅有418元,比曾国藩全集的1700元低很多。
你所说的应该是后来的情况了,左宗棠全集的质量那么差(其实,它的编辑、注释、校对工作在曾、左、李三人的全集中有时最好的,阅读起来方便得多),本身也是这个国家的耻辱,这部书又更换了版本,但价格也随之高得多了。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22:34:28
买书这种事情,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错过,下一版什么时候出就很难说了,价格反倒是次要的。当然,这种事情既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机缘巧合。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23:05:57

作者:kurilensis 回复日期:2010-09-24 22:33:32

我看LZ就不要在和"披甲豆腐"辩论了,他就是一个来这抬杠的,歪楼的.
======================================================================
网络上的辩论本来很正常,方今之世,几乎每一个问题提出之后都会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既然是辩论,除了要有见解,更重要的是要有依据来支持见解,这块豆腐的论点本来就是无理取闹,并且反反复复就是那样两句,拿不出任何依据,的确让人很无趣,但既然开了帖,来而不往非礼也,也是没办法的事。谢谢你!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09-24 23:24:42
谢谢楼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