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左宗棠[连载]

字数:2147592访问原帖 评论数:1543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0-09-22 19:42:00 更新时间:2021-03-26 15:16:54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1 18:31:09
[续前]
塔齐布在围困九江七个月之后,依然毫无进展,心情十分郁闷,咸丰五年七月,盛夏的一天,突然气脱,呕血而亡,年仅三十九岁。按照左宗棠的说法,塔齐布早年还是一个很卑微的候补都司的时候,被左宗棠看好,竭力向张亮基和曾国藩推荐,仅两年便被选拔为参将,接着又当上提督,独当方面,在湘军早期,塔齐布的地位极其重要,然而,此时却在九江城下猝亡。
在外面打游击的罗泽南,日子也很不好过,由于一直跟江西巡抚陈启迈关系紧张,尽管连获胜仗,却始终处境艰难。八月,他给曾国藩写信,要求带兵前往湖北,信中说:“武汉者,东南之枢纽也,形势百倍于浔阳。今两城久为贼踞,而崇、通群盗出没江西、湖南,缘边驿骚,欲制九江之命,必由武汉而下,欲解武昌之围,必由崇、通而入。”
罗泽南的分析,和曾国藩的看法完全一致,此前,曾国藩曾经上奏清廷,认为湘军在攻克武昌之后,没有巩固后方,便急急忙忙地东进,是失策之举,导致了以后江西战场的被动局面,请求回师武昌。但咸丰却完全否定了他的意见,要求他全力攻克九江。
此时的曾国藩明知罗泽南的分析是正确的,却不能做出全军回撤上游,抢占战略要点的决定,因为如果这样,就完全违背了咸丰的旨意,也明白宣告了他在江西的失败,将引起朝廷的震怒,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塔齐布病故之后,罗泽南更加举足轻重,已经成为曾国藩唯一的主力。尽管如此,曾国藩毕竟是干大事的人,他毅然决定,派罗泽南取道义宁,进军通城、崇阳,并将他的部队增补到五千人。这样一来,曾国藩手中的陆师,就只剩下李元度的两千平江勇,以及塔齐布的旧部五千人,这支部队改由周凤山统领,而周凤山并非出色的将才,但因为身边无人可用,也就不得不如此将就了。
咸丰六年二月,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连克安福、分宜、万载、瑞州、临江等五十多个州县,又在樟树镇大破周凤山,曾国藩只好派周凤山火速回湖南搬兵,自己则困守南昌。他一连五次致函罗泽南,檄调其回援江西,南昌的处境危险之至,曾国藩的传令兵,将书信藏在伞柄里,昼伏夜行,历尽艰辛才在二十天之后到达罗泽南军前。
但是,罗泽南回书:“武汉为南北枢纽,若湘勇骤撤,胡林翼一军不能独立,功在垂成,舍之非计”,坚持不撤武昌之围。六年三月,罗泽南在武昌城下中弹身亡。此时的曾国藩,“彻宵兴叹,束手无策”,湘军的彻底覆亡,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了。[待续]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2 21:20:39
[续前]
江西的情况传到左宗棠耳中,他丝毫没有袖手旁观看曾国藩的笑话,而是迅速派出了刘长佑、萧启江的五千人马去江西支援曾国藩。但这支人马不够,他打算抽调正在南方作战的王錱赴江西,在给王錱的信中说:“江西局势岌岌之甚,吾为涤公危,亦为吾乡危。”“江西为东南腹地,涤公为灭贼之人,岂可坐视其危亡而不救乎?如郴、永一带边患稍息,老兄能率所部由吉安鼓行而进,则此贼可期必灭。”希望王錱顾全大局,消除个人成见,准备援赣。但王錱确因战事繁忙,一时无法抽身,左宗棠便一方面跟湖北的胡林翼协商,将罗泽南原来的部队四千人交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带领赶赴江西,另一方面,积极协助曾国荃组建吉字营,并帮助周凤山招募勇丁,两人很快有了六七千人,联合出兵江西吉安。
曾国藩手中的兵力,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另一方面,太平天国此时却发生了著名的杨韦内讧,天京城里血流成河。胡林翼乘势攻克武汉,并且经黄州、大冶、兴国移兵江西,长江上游又全部由清军控制,曾国藩终于渡过了难关。
此时,湖南派往广东、贵州的兵力有八千余人,再加上支援江西战场的兵力一万六千人,立刻显得“三空四尽,筹饷万难”,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有一次,曾国藩要求立刻调拨两万两饷银给瑞州,左宗棠竟然是靠从湖北的胡林翼等人那里挪借才凑足了数,火速送往江西。咸丰六、七、八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湖南仅支援江西战场的军饷,就高达292万两,力度之大,对于湖南这样偏鄙的省份来说,已经绝对非同小可。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从湘乡传来了曾国藩的父亲去世的消息。没想到这件事又形成了轩然大波。
左宗棠十分担心:“涤公此时想已闻讣,当时事艰危至极之日,恐未能以丁忧谢兵柄,庙堂亦未必许之,然而苦矣!”
令左宗棠根本没有想到的是,曾国藩接到家信立刻匆匆写了一个报告,奏请开缺,不待批准就离开军营,并请求让他的弟弟曾国华从瑞州起行,回籍奔丧。
临行之前,曾国藩草草作了交代,将所统外江水师十五营、内湖水师八营交由提督衔湖北郧阳镇总兵杨载福总统、广东惠潮嘉道彭玉麟协理;江西水陆诸军及各省援师,由西安将军福兴与江西巡抚文俊会商办理。这样一来,不仅使湘军各路人马失去统一指挥,并且,福兴和文俊并非打仗的将才,跟湘军之间的关系也成问题,根本指挥不动,这种安排当然是行不通的。咸丰接到这份奏折之后,一方面不得不被迫赏曾国藩三个月假期,四百两银子,让他回籍治丧;另一方面则将上述处置改为曾国藩所带之湖南兵勇,暂交其弟曾国华统带,等曾国藩销假回营之后,曾国华再回籍,后来又考虑曾国华职位较低,另派杨载福就近统带,彭玉麟协同调度。
封建社会,当然极重视父母丧事,然而,和前方整个战局的胜负相比,这毕竟只是个人的家务,孰轻孰重,是非常清楚的。曾国藩的母亲去世时,他就奉咸丰的命令,“夺情”离家,组建湘军。后来的李鸿章,父亲去世时本人近在咫尺,却依然在安徽巡抚福济帐下赞划军务,坚持“上班”,两年之后,福济让他回家守制,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公事的李鸿章,依然不仅没有回家,反而离开安徽去了镇江,远走他乡;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他也只回家中待了很短的时间便去了上海。可见,“守制”问题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待续]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08:12:58
谢谢!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1:21:55

作者:洋奴都应绝后 回复日期:2010-10-03 09:24:05

唐太宗以后,对于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当首推左宗棠
-------------------
1张作霖,近代东北不失,张在1911-1928年间大举向东北移民,张的实力、才干填补了清政府倒台后的东北的权利真空,只不过这个功劳被人忽视了,东北的重要性要超过新疆!
2乾隆在唐代后重新收复新疆,难道比不得左?只不过那皇帝与大臣比不公平而已,更何况乾隆是满族,是征服者!
3朱元璋,驱逐蒙古,当时汉人连一寸土地都没有了,恢复河山,全国都恢复了,比不过左?只不过那开国皇帝与大臣比不公平而已!
4年羹尧,占领青海,西藏的关键。
5徐树峥,收复外蒙,难度比较小,虽然后来蒙古独立,但其功劳不可埋没,现在共党最不愿意宣传的人物之一!
6赵而丰,收复西藏,假如没有赵而丰平叛,以当时的情况看,西藏独立恐怕难以避免!
7孙中山,恢复河山,从亡国的状态救出4亿亡国奴,左怎能比?左还是为异族服务的!

不过综合来看,我认为左镇压太平军,太平军是邪教,我支持,大功一件!镇压回乱的功劳不逊色于收复新疆,只不过留下了祸根,看看甘青五马后来的祸国殃民就知道了!收复新疆更是千古奇功;左当得起这个评价,但单独说领土,这句话有点争议!
======================================================================
把收复新疆的意义仅仅限于新疆,是十分片面的,如果没有那次新疆的收复,极有可能长城以北的领土在清代就丢光了,包括你所说的东北。
这个问题,后面会讨论。谢谢你的参与!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2:01:45

作者:mzj150 回复日期:2010-10-03 11:26:32

行了吧你、莫非楼主是左的玄孙吧?其实这厮就是满清的一只狗,没少坑害我们回族人!满清养的狗!
==================================================
讨论历史问题,决定胜负的只能是历史事实,恐怕跟任何人的个人身份、立场毫无关系。
既然谈到左宗棠,肯定会涉及这个问题的,不过,根据帖子内容的安排,这部分内容将放在后面。
不知道你是不是中国人?如果是的,那么,你希望我们祖国的版图被外国人割走一百多万甚至好几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吗?左宗棠未到陕甘之前,新疆就已经被别人占领,人家还在那里成立了国家。然而,此时的陕甘正在进行一场中国人杀中国人的内战,如果这场内战不能及时结束,中国怎么可能去收复新疆?我们真的应该只管把陕甘的内战打到底,听任新疆成为外国人的领土,再听任占领新疆的外国军队以那里为基地东侵,占领长城以北的所有中国领土吗?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2:46:40
六十年来的教科书里,一直把结束那场陕甘内战的人成为罪人,对于相关历史的叙述也跟事实有很大出入,对于左宗棠的许多罪名都是经不起推敲和考证的。
当时的陕西回民中,有一位最英勇的领袖,名叫崔伟,每次跟清军遭遇,总是白彦虎最先逃跑,而崔伟则担任最危险的断后任务,掩护其他人撤退。后来崔伟退出了内战并率领由回族战士组成的骑兵参加了收复新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战争,并因战功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但他丝毫不为所动,辞去官职务农以终。
左宗棠去世时,他委托弟弟千里迢迢从甘肃赶赴福州,送去了祭文和挽联,称赞左宗棠“世留正气壮山河”。左宗棠如果真的是一个对回民实行“种族灭绝式屠杀”的屠夫,“没少坑害回族人”,这位回民领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他去世之后有那样的举动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本帖将安排在最后部分。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4:09:24
作者:海布里钟楼 回复日期:2010-10-03 13:31:26

楼主有病吧,凭什么相信你说的就是真的?

==============================================================
你又凭什么说我讲的就是假的呢?先以别人有病为理由进行封堵,恐怕真正有病的是阁下自己吧?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4:11:12
作者:月寒如兵 回复日期:2010-10-03 13:31:05

可叹现在史书上很少提及左宗棠的贡献啊
===========================================================
从清代起,左宗棠就一直遭到压制,现在么,更严重一点,呵呵。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6:22:25

作者:霸道寂寞的独步sh 回复日期:2010-10-03 15:30:48

别瞎吹了,老左又不是受气的小媳妇

他当年在骆秉章幕下横着呢,平阿古柏老左得到清廷和英国人的双重支持有的是钞票,回来以后的赏格是直接封二等敬恪侯爵,在汉人中仅次于曾李。他出幕是有深刻背景的,什么宵小诽谤,这大清的天下那个宵小能够撼动得了左侯爷啊。

算了,不说了,认为这篇文章是好文章的人我劝诸位还是找本正经晚清史来读读,别一天到晚道听途说。
=================================================================
马上就会谈到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的具体情况了。收复新疆之后,是不是有宵小,当然也会在谈到相关问题时述及。
前面已经谈过了,道光朝平定张格尔之乱,无论战争的规模、难度、战果和对整个版图的影响,都无法比拟,但参与此役的长龄封一等公爵,杨遇春封一等侯爵。左宗棠收复新疆,却只能封二等侯爵。稍稍对比一下,是不是有点问题,应该是清清楚楚的。
如果真有什么料,不应该吞吞吐吐,言而又止,直截了当指出,本贴什么地方是在胡说八道。如果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实,却一直希望封住别人的嘴巴,似乎难了一点。
李鸿章当时主管外交,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时间和机会远远超过左宗棠,但是,新闻周刊却依然将左宗棠评定为四十位全世界一千年来的智慧名人之一,这种情况,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理由吗?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7:00:21
作者:海布里钟楼 回复日期:2010-10-03 16:40:57

作者:海布里钟楼 回复日期:2010-10-03 13:31:26

楼主有病吧,凭什么相信你说的就是真的?

==============================================================
你又凭什么说我讲的就是假的呢?先以别人有病为理由进行封堵,恐怕真正有病的是阁下自己吧?

========

就凭这个,还真的说明你有病

就好比有人造谣生事,别人去纠正,他还振振有词的说,你说我造谣,你要给我证明出来!

楼主果然连最简单的“谁主张,谁举证”都不清楚

你说你的是真实的,是你在主张,那你就要给大家证明,你的是真实的,前人对左宗棠的描述都是不真实的

现在天涯有一个倾向,随便一个s-b看了几本稗官野史,就出来讲史,讲史也倒罢了,好歹你低调点,学学别人,取个类似“XXX最新考证”或“我认识的XXX”之类的名字

楼主却sb到说自己的是真实的,那也就是说别人的都不真实或不够真实

你能证明?

居然还一大帮s-b追随楼主,这年头没脑子的人真是大片大片的

还有,楼主你出动了多少个马甲来顶自己啊,敢承认吗?
========================================================================
这位先生的逻辑真令人感慨!
凡是我对别人的说法表示异议的,我都拿出了依据,并且说出了理由。
现在的问题是你在指控我的说法不实,按照你提出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然应该由你来举证。你连我的那个说法是错误的都不能具体指出,又谈何举证呢,也的确有点难为你。
至于出动了多少个马甲自顶,恐怕是某些人自己的习惯吧,本人的确不敢愧领。
我的确在天涯申请了不止一个户头,在本贴开头便已亮明了。但是,我从不用自己的户头顶自己的帖子,有什么不敢承认的?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7:10:57
发这个帖子之前,心血来潮,临时申请了一个户头,根本不是用来顶帖的,但一连好几个户名,都显示已被人占用。时逢中秋,便从“平湖月满,长河星阑”中取了一个,如此而已。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7:27:08
[续前]
看到曾国藩走了,左宗棠很不以为然,他在一封书信中说:“涤公不俟朝命,遽戴星而归,弟力陈其不可,然事已无及。闻颇有见怪之意,则只可听之。平常无事时,督抚在任丁忧,尚需侯旨,始能交卸,岂少司马视师,其责任更轻于平时督抚耶?”
曾国藩此次擅自离营,丢下军务不管,照道理是应该受处分的,多亏骆秉章和胡林翼两位巡抚为他反复说清,咸丰才给了他三个月假,没有对他离营的事进行追究。
身在湖南的左宗棠一方面请骆秉章敦促曾国藩出山,一方面自己写信给曾国藩:
“来书谓大局较前为佳,己可不出,尤为未审。江西局势糜烂,老兄所目睹。金陵、镇江、扬州贼氛尚恶,皖军饥溃,桐、舒、英、霍、六安俱沦于贼,鄂新造而难支,湘兼支而难继,两粤、滇、黔祸机已发而迄无了日。东南浩劫殆非数年所能了当。而上年旱蝗之灾亦数十年所仅见者。师旅饥馑交集,一时饷竭兵单,危机已见。岂武汉克复、杨逆伏诛之即为好消息乎?逆揆法守既荡焉无存,耆利养交之徒布满天下,人情苟旦夕之生,无复久远之计,蒙窃忧之,所谓转机者果安在耶?”再三劝说,希望曾国藩立刻出山。
然而,这时候的曾国藩似乎已经完全不把江西的胜负挂在心上,呆在家中,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坚决表示要待满三年,以尽孝心。
看到这种情况,左宗棠焦急不已。为了支援湘军,湖南已经竭尽全力,好容易转危为安,一旦前线再出现大的纰漏,那么,之前的所有付出,就会全部打了水漂。因此,他由耐心劝说改为带头对曾国藩进行全力抨击,一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使曾国藩恼怒不已,由于自知理亏,无法辩解,甚至得了“不寐之疾”。他后来对人说:“左宗棠在骆秉章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这种情况,使两人在感情上的裂痕越来越深,根本无法愈合。
左宗棠究竟怎样“肆口诋毁”曾国藩的,笔者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但是,当时曾国藩曾经奏请正在吉安的曾国荃也回籍奔丧,左宗棠专门就此事写信给曾国荃,谈了他的看法:
“昨接涤公二十五日醴陵来函,知已戴星旋里。此事似于义不合,盖军事重大,不比寻常宦游,可以自主;即如营中兵勇有父母之丧者,不俟允假即行回籍,带兵官能听之乎?况涤公受命讨贼,金戈之事无避,古有明文。当此世局艰危之时,岂可言去?昨见江西福文两公奏稿咨抄恳留涤公,恐亦不能久居丧次也。已详作一函,力陈其不可。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夺其丧,苟非万无可去之理,弟独非人子哉?
尊处在吉安所统二千余人,正在围攻吃紧之际。文君资望颇浅,芗泉与各营官不合,皆弟所深知者。临阵易将,已属万难,况实无替人乎?涤公所奏于兄在吉安能否回籍一层,已经说出,此时兄自思如何可去也?勉抑哀忱,卒蒇斯役,则慰先灵者在是,固军心以济时局亦在是矣。”
这些话语重心长,入情入理,也充分反映了左宗棠对曾国藩在委军奔丧这件事情上所作所为的态度。然而,曾国荃也在此后不顾一切地从吉安跑回了老家,临阵易将的吉字营指挥失灵,吃了败仗。
为了避免江西形势再次急转直下,左宗棠只好派出王錱率领老湘营充实江西方面的实力。
曾国藩离营长达十六个月之久,千呼万唤就是坚持不出,这种情况激起左宗棠的强烈反应,应该并不奇怪。曾国藩的作为,使左宗棠感到跟这种人很难合作,以致产生了曾国藩“终非灭贼之人”的看法。湘乡荷叶塘距长沙咫尺之遥,但两人有一年以上不仅没有见面,甚至完全断绝了书信往来。直到曾国藩复出之后,由于的确无法离开湖南的支援,才又和左宗棠恢复了联系,他们之间这样一种关系,非要说有多么深厚的友谊,的确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在这段时间里,王錱在江西节节胜利,接连十二次大捷,对于江西局势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但因为转战不停,最后竟然活活地累死在军中,年仅三十三岁。他去世后,骆秉章挑选张运兰和王开化继续统领老湘营,并且将这支部队完全交给曾国藩节制。从此,老湘营再也没有重新回到湖南。
战争大概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游戏了,曾国藩既然投身其中,就必须具有承受这种风险的心理素质,作为身系湘军安危的最高统帅,更应该时刻对战场胜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事从战场全局出发。然而,曾国藩自领兵以来,却几次在失败之后投水自尽,又在战场形势极其紧张复杂的情况下擅自离营并久久不归,完全不以整个战场的胜负和全体湘军的安危为念,凡此种种,应该是跟他的身份所不相称的。
湘军毕竟不是曾国藩私人的家产,它的存在,包含着许多人的努力,毫无疑问,曾国藩既然身为总司令,是绝对不应该有以上种种表现的。左宗棠的指责尽管严厉,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其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打击曾国藩的个人威信,使之无法再度上岗,恰恰相反,每次指责,都是希望曾国藩能够顾全大局,尽快振作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带领湘军走出困境。然而,他的指责招致曾国藩的极大反感,并且耿耿于怀,客观地说,这样的事实反映出曾国藩的个性是存在巨大缺陷的,只是由于曾氏位高权重,后来的评论者完全不能秉持公论,反而将并无过错的左宗棠扣上了“刻薄”之类的罪名。
王錱是一位极具军事天分的将领,曾国藩既然身为领兵的统帅,对他应该包容和爱惜,不应多有压制,更不应该由于一次失利而将其埋没。但事实上,曾国藩和王錱的关系处得极糟,丝毫没有体现出一个统帅的度量和胸怀,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塔齐布去世、罗泽南远走之后,帐下竟然无人可用、连吃败仗的困境,如果此时的王錱没有离去,曾国藩的处境会好得多。
评论者总是说左宗棠没有容人之量,然而,左宗棠与王錱之间的和谐亲密,恰恰和曾国藩形成了鲜明对照,时人有这样的记载:“曾文正与王壮武素有芥蒂。壮武之死也,其父自撰联挽之曰:‘不死于贼,必死于小人,今而后吾知之矣;虽竟其才,未竟其大志,已焉哉天实为之。’所谓小人者,盖有所指也。”这幅挽联如此直白地将大佬曾国藩称为小人,反映了二人之间芥蒂之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夹在他们之间的左宗棠又能够跟曾国藩有多么深的友情呢?
曾国藩的湘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这一过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左宗棠的影子:湘军成立伊始,左宗棠就是重要参与者; 在曾营的军事会议上,他出谋划策,力主增援湘潭,获得大捷,如果曾国藩不去改变计划,那场著名的靖港之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湘军东征,他在湖南筹粮筹饷,不遗余力,实在周转不开时,甚至通过胡林翼的私人关系向湖北借钱,以解决曾国藩的燃眉之急;当湘军水师大败,急需战船时,他不顾自己“文员”的身份,跑到工地上当起了监工,仿佛一个给自己装修新房的业主,事必躬亲,确保足工足料,以使曾国藩将来作战时不因质量问题受到困扰;当曾国藩在江西困居危城时,他立刻筹拨多路人马增援,使曾国藩实力大增,摆脱困境;当曾国藩擅自离营之后,为了不使战场形势出现逆转,他派出了湖南的看家部队老湘营,并最终将这支部队归曾国藩节制,纳入湘军编制;在曾国藩兵败自杀,或者借口守制,躲在家中长期不出时,他更敢于对曾国藩当面指责,言辞尖刻,丝毫不顾自己卑微的身份,以下犯上,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左宗棠所作的这一切,事实上给了曾国藩极大的支持,后者心中完全是清清楚楚的,但是,他却跟左宗棠始终保持着长长的距离,并没有因此成为真正的朋友。[待续]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18:32:18
谢谢楼上!
现在的天涯就这种模样,仔细看看,这位搅局者恐怕是那块豆腐掉进钟楼里而已,将满天涯的人都用那两个字母概括,除了一通乱骂,自己没一句有内容的话。这也算是某些人的标志和时尚吧。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20:39:30

作者:everdonkey 回复日期:2010-10-03 20:04:57

楼主怎么没有继续跟老军士的讨论?我一直在看那个贴子,很有意思

=======================================================
因为要经营自己这个帖子,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便无暇他顾了。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3 21:36:52
谢谢各位网友的捧场和鼓励。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4 11:17:49

作者:赵立祥 回复日期:2010-10-04 09:40:00

第一,楼主引证太多了,而且引用的文字像我这样没文化的人看不懂啊.第二,讲历史要有时间的呀,比如什么时候太平军第一次进攻长沙,要讲明某年某月最好,最好是公元纪年,分不清咸丰几年几年,第三,楼主有借贬曾来褒左的嫌疑,左确实牛B,但楼主过分抬高了
-----------------------------------------------------

作者:赵立祥 回复日期:2010-10-04 10:10:36

我认为真实应该是确实存在的东西,历史里客观存在的东西才能是真实的,楼主讲的很多东西都是根据史料进行的推断,是主观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就有个人情感或者社会阅历的影响,就不能完全保证真实,所以我认为的真实应该是左某年某月某日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已
--------------------------------------------------
作者:赵立祥 回复日期:2010-10-04 10:14:22

而且,总感觉楼主标题里面的“来”有种颐指气使的感觉,希望是我自己想多了
--------===============================================
1、为了尽量使叙述客观真实,因此尽量引用了史料原文,煮酒的网友与一般论坛的不同,多为历史爱好者,阅读这样的文字问题不大,就做了这样的处理。这是一个写实的帖子,故事性较少,不采用演绎手法,跟小说比,趣味性差了很多。但是,可能思考相对多一些,跟以往的论述相比,有的说法可能大相径庭,我在前面就声明过,可能有的人会感到我的说法完全颠覆了以往的一些论述,难以接受。这种说法恐怕不能以褒和贬去评论,而应该看是否符合事实,因为晚清以来的许多说法,就是根据褒和贬的需要,改变了历史事实,我不过再用不同的角度重新叙述一下而已。
2、收复新疆是客观存在,但这种存在,长时间以来被忽略、被贬低了,然而,却不能改变它是一个存在的事实。俄国人对中国长城以北的领土久存觊觎之心也是事实,但他们从新疆出发掠走长城以外的所有中国领土,只是一个推断,不是客观事实,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保住了新疆,这一切没有发生,只能推断了。但是,如果中国失去了新疆呢?恐怕就是事实,而不是推断了,从前前后后已经发生的大量历史事件来看,这种推断,应该是可信的。
3、第三点,应该是你想多了,至少我这样认为。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4 11:20:01
这个帖子发出以后一直不温不火,但昨天的点击一下子多了起来,对于各位网友的支持和鼓励不胜感谢!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4 12:43:32

作者:月色寒 回复日期:2010-10-04 11:45:35

晚清最大的亮点是剿灭了洪伪政权。
===========================================================
大家见仁见智可尔,不必强求。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4 13:21:47
简单,要是曾左两位汉人中的封疆大吏交情好,清廷就会生疑;无论哪个领导人都不希望手下的能干人扎成一堆,进而威胁自己的权威。
所以曾左不睦是出于自保,而不是真的有过节
=====================================================================
我只想在本帖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后面会提出关于这一问题的结论,当然,只是我个人的。
并不强求一律,见仁见智可耳。
楼主:平湖月满  时间:2010-10-04 16:30:18
作者:500M外的AWP 回复日期:2010-10-04 13:11:49

无趣,托的真烂
==============================================================
呵呵,我还从来没有使用托儿顶帖的习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