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

字数:1661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28 04:29:04 更新时间:2022-10-28 23:20:52

楼主:ty_浪淘沙635  时间:2022-10-27 20:29:04
《礼记•礼运》描写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描绘的是人人敬老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理想社会。
人人视他人父母如己父母,视他人子女如己子女。“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尽其才;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室,女有家,社会照顾老弱病残,儿童由社会教养,社会和谐,人民安乐。这种最具实际意义的社会保障,是大同社会的基本核心。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不计报酬、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加上“天下为公”民主的政治制度,这些可靠的社会保障,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
天下大同的主要观点:全民公有(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的社会制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没有私有制。
正如《史记•五帝本纪》指出:大同是“天下”选举,不应当是个人指定和终身制;应是群众推选,没有特权和世袭制;尧以帝位“禅让”给舜,舜传禹,不私传子孙,本是大同美德的一部份。
但尧、舜禅让是权宜性的、终身制,大同选贤能则是制度化、非终身的,两者区别明显。
天下既是天下人的天下,“选贤与能。”选举指的是民举,而不是官举。自《唐书》直至《明史》,均有《选举志》,记载历代的科举情况,实际上选贤变成了朝廷对士人的选拔,选举与民众便彻底无缘了。

“讲信修睦”,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同世界人际关系的概括。对外“讲信修睦”(《礼记•礼运》),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阴谋。对内衣食保障,地位平等,无剥削压迫,人得其所。
孟子“仁政”中“交邻国以道”,也要“讲信修睦”,国与国之间相交“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大同社会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修养到达相当高的境界,就可以实现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靠的是崇高而质朴的道德风尚来支持,是对曾经存在过的纯真风俗的回忆和怀念。
大同社会与西方的乌托邦,空想共产主义,现代共产主义,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基督教“伊甸园”堪与媲美。

古代道家社会的核心:小国寡民,至德之世。面对“国家滋昏”“盗贼多有”的社会,“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三十八章》),所以需要强调“德”、“义”, 礼乐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维护社会,使财产与权力的分配秩序化。
老子的用意,废止文明、仁义,从小康社会回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恢复原来的小国寡民时代。
老子认为:小国寡民,不用什佰之器,民不远徙。舟舆无所乘之,兵无所陈之。民结绳而用。甘食美服,安居乐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实现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须天道无为,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老子说:“大者宜为下”,“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大国谦下,天下就容易交融、雌顺,人类就容易和平相处。
没有战争,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和享受,与世隔绝。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学说为理论基础,论述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道”是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同时具有朴素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哲学思想,被称为中华文化基石之一。
“道”的基本法则,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运动变化之中,成为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社会活动如果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使社会得到长久。
无为、不争,是真正道家对君王的告诫,并非现代人说道家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
到了西汉、唐朝初年,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明太祖皆以道家社会思想治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成为最强盛的王朝。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古代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中华道家。”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