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两国的二元政治结构与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

字数:3779访问原帖 评论数: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3-24 01:45:05 更新时间:2020-12-24 04:17:32

楼主:在线吴斌  时间:2020-03-23 17:45:05
近代中日两国存在二元政治结构,中国是慈禧和光绪;日本是天皇和幕府。日本的二元政治结构是日本成功的关键,而中国的二元政治结构则是中国的灾难。

如果日本只有守旧的幕府而没有天皇会如何?天皇的存在使日本多了一条道路选择,此路不通换条路,日本成功了。如果中国是主张变革的光绪主政,中国历史将改写。一个成于二元结构。一个败于二元结构。

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办生日,这笔钱是用来升级海军舰船的舰炮:换装速射炮,如果是渴求变法成功的光绪主政,会发生挪用军费的事吗?

速射炮与普通舰炮的差距就象重机枪与汉阳造的差距,你说能不战败吗?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严重后果:分析不出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

甲午战败导致器物层面的路线没有接着走下去,然后是各种主张都试了结果还是落后挨打,每种方法都试过了却全都无效,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原因扑朔迷离,真正的原因被失败的表象给掩盖了。

五四运动提出两点救国主张:民主和科学。

这两点都不对,民主救不了中国,法国是民主国家却受到专制的德国的入侵,德国不是民主国家,德国不强大吗?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表面是民主国家,实际是天皇专制,难道日本不强大?苏联也不是民主国家,难道不强大?当时的中国极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而不是象德国魏玛共和国那样软弱无能的民主,中国在武器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打赢朝鲜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科学也救不了中国,科学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从抗战开始一直到建国以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是有科学无技术,虽然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却不能造坦克、战机、军舰。

中国和日本面对救亡图存的行为差别是中国人去学科学,而日本学的是技术,这可能是文化差异导致的,但是绝对与甲午战败导致器物层面(即引进制造技术)的道路走不通有关。

可以做个调查,看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留学生在学什么,是进工厂当技工还是学科学?也就是学的是理还是工。

有科学而无技术的中国,抗日战争打的很惨,中国抗战所依靠的还是张之洞引进的那点制造技术(汉阳兵工厂),中国抗战八年死了几千万人口未打败日本,苏联几个星期就将一百万关东军打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装备。苏联的装备制造技术很多是引进的,坦克就是引进美国的拖拉机生产线生产的,就是在拖拉机上焊个炮塔。

真正的原因被一败再败的表象掩盖了:科学当然要学,但是技术应该优先,就是张之洞的走引进技术的道路。

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引进装备制造技术这两点才是中国救亡图存的关键,可惜领导人是慈禧,可惜张之洞的器物层面的道路没接着走下去。

中国人需要反思为什么中国经甲午一次战败就放弃了技术路线(转向科学),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形成重工的历史传统(贱工商),根据路径依赖或者惯性理论,在历史上就形成的传统会继续流传下去,只经一次失败是难以改变其路径的,而没有重工历史传统的中国只是临时起意(洋务运动),所有一失败就放弃;以普鲁士为参照,普鲁士战败后洪堡办学培养了大批技工人才(德国崛起的主要原因),因为德国历史上就知道技术的重要性。一个战败后抛弃技工路线,一个战败后培养技工人才。

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形成重工的历史传统(贱工商),导致甲午一次战败就放弃技术路线(转向科学),看来中国的问题与传统文化的确相关,但是为什么形成如此的传统文化,有比文化更深层次的原因










楼主:在线吴斌  时间:2020-03-27 17:22:23
论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无法实施抑工商政策

商鞅第一次变法主张“重农抑商”,第二次变法改为买卖自由的鼓励政策,是什么改变了商鞅的初衷?先来看看其它国家:齐相管仲推崇重商主义,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宋国这些国家自开国以来就在推崇商业,数代而后已经成为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最为富裕的国家。诸侯列国们就都开始大力支持商业和自由贸易的发展
诸侯国都看到发展商业的好处,都在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以求富国强兵,如果只有秦国实施抑商政策,实乃取败之道。
封建制条件下,抑商的道路走不通,会导致竞争失败,重商富抑商贫,不利于竞争,而大一统后竞争消失,为抑商政策及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穷一点或效率第一点没关系,只要不影响王权就行。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民谚: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比英国的亚当·斯密提出的观点(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商业国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国)早两千年。《史记·管晏列传》提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重商和富国强兵是中欧封建制相通之处,但比欧洲早两千年。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欧洲都是战国文化,所以有很多相似点,例如重商主义等。
中欧重商主义不同之处在于,春秋战国时代没有形成原料、制成品及关税保护等政治经济学概念,而欧洲有。
楼主:在线吴斌  时间:2020-04-05 08:30:12
中国历史是一部退化史

关键词:封建制、集权制、竞争、进化、退化、战国文化

引言:中国历史是一部退化史,制度退化是根本,文化退化是表象;即制度决定文化;这里的制度不是指民主制或专制制度,而是指封建制和集权制;而中国的制度退化是指从先进的封建制退化到落后的集权制。为何欧洲封建制进化出资本主义而中国历史循环停滞,为何近代中国在与西方列强(包括脱亚入欧的日本)的竞争中屡屡失败(无论是军事竞争还是经济竞争)?都是因为欧洲起步于先进的封建制而中国起步于落后的集权制。如果英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与中国打鸦片战争,会死得很惨。

为什么说封建制比集权制先进:资本主义、民主制及工业革命都脱胎于她

所谓资本主义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是贵族门阀的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是贵族门阀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王权侵犯提出的一个概念,然后放大成为所有国民的权力。贵族门阀的光荣革命自然的演化为议会民主制,然后扩大为人民民主制,顺带扩大了国民的权力。这两项权力只有欧洲封建制才能争取到,因为封建制下有贵族门阀,贵族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够形成组织(议会), 有反抗资源(财力);而集权制下的中国没有贵族阶层,打击门阀势力是历朝历代的首要任务,从古到今只有一个组织存在,那就是王权。至于封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单独开贴


中国近代耻辱与儒家传统文化有关

为什么中国经甲午一次战败就放弃了技术路线转向科学,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形成重工的历史传统(贱工商),根据路径依赖或惯性理论,在历史上就形成的传统会继续流传下去,只经一次失败是难以改变其路径的;而没有重工历史传统的中国只是临时起意(洋务运动),所以一失败就放弃;以普鲁士为例,;普鲁士战败后洪堡办学培养了大批技工人才(德国崛起的主要原因),因为普鲁士历史上就知道技术的重要性。一个战败后放弃技术路线,一个战败后培养技工人才。
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形成重工的历史传统(贱工商),导致甲午一次战败就放弃技术路线(转向科学),看来中国的问题的确与传统文化相关,为什么形成贱工商的传统文化,有比文化更深层次的原因:制度——从先进的封建制退化为野蛮落后的集权制


儒家思想不适于竞争

儒家思想不适于竞争,这已经被历史证明了好多次:1、竞争激烈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国家愿意采用儒家思想(孔子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2、中山国推行“贵儒学贱壮士”政策,导致“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很快出现“兵弱于敌”、“国贫于内”的局面。3、刘邦对儒生的傲慢态度说明在诸侯争霸的竞争中儒家思想毫无用处。4、清谈误国导致明亡:儒士长于清谈,短于治军理政,导致大明在与满清的竞争中失败难道与此无关,如果蒙元征日时日本不是由武士护国,而是由文人儒士掌权,日本早就完了;5、清末因儒士不适于列强竞争而退出历史舞台(废科举)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无法实施抑工商政策

商鞅第一次变法主张“重农抑商”,第二次变法改为买卖自由的鼓励政策,是什么改变了商鞅的初衷?先来看看其它国家:齐相管仲推崇重商主义,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宋国这些国家自开国以来就在推崇商业,数代而后已经成为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最为富裕的国家。诸侯列国们就都开始大力支持商业和自由贸易的发展
诸侯国都看到发展商业的好处,都在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以求富国强兵,如果只有秦国实施抑商政策,实乃取败之道。
封建制条件下,抑商的道路走不通,会导致竞争失败,重商富抑商贫,不利于竞争,而大一统后竞争消失,为抑商政策及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穷一点或效率低一点没关系,只要不影响王权就行,因此封建制过度到集权制是退化:军事能力退化、经济退化及思想文化退化。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民谚: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比英国的亚当·斯密提出的观点(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商业国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国)早两千年。《史记·管晏列传》提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重商和富国强兵是中欧封建制相通之处,但比欧洲早两千年。所以说封建制先进,集权制落后。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欧洲都是战国文化,所以有很多相似点,例如重商主义等。
中欧重商主义不同之处在于,春秋战国时代没有形成原料、制成品及关税保护等政治经济学概念,而欧洲有。

中欧封建制时工匠地位比较

诸侯国在战争压力下选择有利于竞争的国策,只有在竞争压力下技工才有市场,墨家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显学证明了这一点,工匠只能成名于春秋战国的竞争时代,例如制剑师干将莫邪和欧冶子,以及木工鲁班;大一统后竞争压力消失,有了不受约束选择思想的条件,而儒家思想有利于专制王权;一个是与国有利一个是与国王有利。如果鲁班,干将莫邪生于贱工商的年代,即便其技术再好也不会出名。
瓦特因为有技术,被格拉斯哥大学任命为数学仪器制造师,在蒸汽机改良成功之后又成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这对形成尊崇技术的价值观及文化的引导作用不可估量。
鲁班、干将莫邪和欧冶子、都是成名于封建制时期,在中国的地位很高,在中国大一统后再也没有工匠成为名人;电视上都是皇帝辫子戏。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