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匪气谈起——与电视剧《亮剑》军事顾问商榷

字数:7307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02-08 16:57:00 更新时间:2021-01-06 01:14:54

楼主:刘同尘  时间:2013-02-08 08:57:00


电视剧《亮剑》,自2005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来,誉满九州,媒体赞扬,观众叫好。这部电视剧究竟怎样?是好?是坏?笔者冒天下之大不韪,作些粗浅的评论。请专家学者、广大网友指正。今天贴的是第一篇。

从匪气谈起
——与电视剧《亮剑》军事顾问商榷

2005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有篇《亮剑》军事顾问写的《李云龙: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的文章,为李云龙的“匪气”作了辩解,读后有些看法与顾问不同,谈点粗浅认识,与顾问商榷。

(—)

“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正是李云龙的“匪气”。“弟兄们冲啊!”这是什么“气”?打完仗坐在炕上喝酒,这是什么“气”?和尚参军,经他测试后说:“你就跟我李云龙干吧”,这是什么“气”?煮肉设擂台选加强排,这是什么“气”?要学狼,狼走遍天下吃肉,这是什么“气”?部队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他在对连排长动员时以梁山好汉作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以斗分金银,能拿回来的东西都给我拿回来……这是什么“气”?如此等等,不是匪气是什么?!在李云龙身上,除了匪气,还有军阀习气,就是没有八路军的军人之气。事实胜于雄辩,辩解是没有用的。如果李云龙身上没有“匪气”,您又何必辩解?
(二)

说李云龙有“匪气”的同志,不是“敌人”。顾问说:“对被贬为‘痞子运动’的‘泥腿子革命’,是看作“糟得很”还是‘好得很’,曾被毛泽东视为划分敌友的界线。”又说“不错,共产党和党的军队一出生就被敌人骂作‘匪’,正是那时的劫富济贫,抗强扶弱,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令敌人切齿咒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 为了回答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其中说的“糟得很”、“好得很”和我们今天讨论的李云龙身上是否有“匪气”,二者不可比。毛 指出:“‘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明明是反革命理论。……‘好得很’是农民及其他革命派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这是对待农民革命的立场问题,即革命与反革命的问题。轰轰烈烈地农民革命,本来是完全正确的,是“好得很”的,却被敌人诬蔑为“糟得很”。我们说李云龙身上有“匪气”,不是革命与反革命的问题,而是说《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人物充满“匪气”,虽然穿着八路军的衣服,却不像八路军,不是他身上没“匪气”,我们诬蔑他有“匪气”。这和“糟得很”、“好得很”是沾不上边的。至于“令敌人切齿咒骂”云云,更是无稽之谈。说李云龙身上有“匪气”的同志,既不是“敌人”,也没有“咒骂”,只是指出他有“匪气”。这怎能用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骂我党我军作比呢?!所以我们正重指出:说李云龙有“匪气”的同志,不是敌人。
“正是那时的劫富济贫,抗强扶弱……”真是不打自招。“劫富济贫,抗强扶弱”这八个字,正是形容那些被逼成匪的贫苦农民的。旧社会的土匪,多半是被逼成匪的,他们往往劫富济贫,抗强扶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劫富济贫,抗强扶弱”而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是彻底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大革命,是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的大革命,农民从地主手里夺回土地,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翻身做主人,是革命,决不是什么“劫富济贫,抗强扶弱”。用这八个字形容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不过,这八个字倒是告诉我们,您是承认李云龙身上是有“匪气”的,用这八个字形容“匪气”,很贴切的。

(三)

如何理解我军以农民为主体?李云龙这个人物,是否凝结了老革命、老将军的崇高品质?
顾问说:“即便不谙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这支军队从创建之日起就是以农民出身的人为主要组成。……他们出身贫苦,多为文盲,像李云龙一样,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学会识字,知晓些许革命道理。”他们“身上必然带有旧时代贫困落后的社会痕迹,说粗话、没规矩、常常违犯纪律,不懂共产主义理想,这一点也不奇怪,更无可厚非。正因为如此,党才在军队中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从‘三湾改编’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李云龙这个人物,是凝结了诸多老革命、老将军的崇高品质和言行为一身……”。
让我们理解理解顾问的这段话。
一、说我们这支军队是以农民出身的人为主组成的,这话不错,在他们刚走入这支军队时,带有旧时代的社会痕迹,也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旧时代的社会痕迹,是不是要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克服改正呢?是不是从战士到将军,一直不改呢?
参加革命军队的人,不论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店员、旧军人或其他分子,从入伍那天起,就是参加了革命,就是走进了革命的大熔炉,就要经受革命的冶炼。百炼成钢。只有经过革命熔炉的冶炼,逐渐地克服那些旧时代的社会痕迹,才能使自己成长为有政治觉悟、自觉地遵守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者不仅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改造好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我们这支革命军队与其他军队最显著的区别。凡是参加这个军队的人,就是参加革命,革命不仅是打鬼子、打蒋介石,同时要革除一切旧的社会陋习,这其中包括革命者自己的旧思想、旧习气。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包括军队和各行各业)每个成员都要按照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改造自己,使自己明确为民族解放,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使命,知道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为此,这支军队在建军之初,就确立了一系列革命原则和制度:支部建在连上、党代表制、政治委员制、只能党指挥枪,不能枪指挥党;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和政治工作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对每个成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我军虽然农民出身的同志居多,但是到部队后,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和自己的学习,会逐渐改掉狭隘、自私等不良习气,他不再是原来的农民。我们的很多老革命家、老将军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我们和顾问的分歧是:不在于农民出身的同志有没有旧时代的社会痕迹,而在于参加革命后,改不改正这些旧时代的社会痕迹。艺术形象的李云龙,在电视剧中从头至尾都没有改正旧时代的社会痕迹,这是违背历史的,违背事实的。不改正那些旧时代的社会痕迹,说明他参加革命几十年,还没有由农民转变为革命者,还是一个农民,只是穿着八路军的军装而已。
二、顾问说:他们“知晓些许革命道理”,“不懂共产主义理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事实的。红军时期,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军队不仅是战斗队,而且还是一支工作队,不仅要打仗,还要作群众工作,组织农会,分田、减租减息、土改斗争,组织民兵,建立政权等等,“知晓些许革命道理”行吗?从党和军队建立时起,就对所有成员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虽然当时是进行民主革命,但是指战员们是在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下,英勇奋斗的。所以,说农民出身的同志“不懂共产主义理想”,在刚入伍时,可以理解;参加革命几十年,都当了将军,还“不懂共产主义理想”,让人实在感到奇怪。
三、顾问提到了“政治委员制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说的对,但是,我们在《亮剑》中看到的却是“政委管生活”,除了和李云龙称兄道弟而外,没见这位政治委员起到应起的作用,只是李云龙的附属,李云龙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独断一切。李云龙让政委“管生活”,说党员开会是“扯淡”,打仗不服从命令、自作主张、先斩后奏,请问在“独立团”里,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在电视剧的那一段情节里,表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顾问说“李云龙这个人物,是凝结了诸多老革命、老将军的崇高品质和言行为一身”。这一点,实在不敢苟同。李云龙这个人物身上有什么崇高品质?嗜酒、粗野、骄横、“老子”不离口,违反纪律,违反政策,违抗命令,屡教不改,这些东西是崇高品质吗?哪位老革命、老将军是这样?把这些东西扣到老革命、老将军头上,不是给他们抹黑吗?编导写李云龙的正面,是打鬼子,可惜那是胡打乱打,完全抛开了毛 的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为此,编导和顾问让李云龙每战或违令或自作主张或先斩后奏,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服***管,请问顾问同志,八路军有这样的团长吗?问问老革命、老将军,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是这样打鬼子的吗?把李云龙说成“凝结诸多老革命、老将军的崇高品质和言行为一身”实在是对老革命、老将军的污辱。
(四)

李云龙像个游民无产者。顾问说:“作品中的李云龙,是个不折不扣的‘泥腿子’”,不像。正经的种田人,那有李云龙这些毛病。农民是忠厚、诚恳的,由于长期居于农村,被束缚在土地上,有狭隘、自私的习气这不奇怪,那是所处的环境造成的。从李云龙的种种表现看,倒像一个游民无产者。毛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李云龙正是这样:打仗很勇敢,违抗命令、违犯政策,破坏性很大。编导们恰恰没有写革命军队对这个游民无产者的“引导”,而是突出了他的“不受约束,我行我素的特点”,所谓“独立团”实则是个独立王国。对农民出身的干部,他们的弱点不是不能写,而是怎样写。不能把他们的狭隘、自私、说脏话、粗野当作优点来歌颂,更不能把李云龙身上的“匪气”看作“志气:’、“豪气”。必须在作品中写他如何经过革命斗争,克服这些弱点,使他由农民成长为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否则他怎能成为人民军队的将军?顾问说:李云龙的领导“并没有姑息他的错误。他每次违纪都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和组织处分,职位几上几下,以至于这位团长到了抗战末期又一次降成营长。”说的不错,但是他并没有改正错误,而是屡教不改。在降为营长时,遇到敌情,赵刚要向师报告,他狂傲地说:“还是先斩后奏,我现在是营长,大不了去当连长”(在这里插一句:赵刚此时是政委兼团长,但在独立团,仍然是李云龙主宰一切,这位政委,党的代表,在《亮剑》中,处在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顾问说:“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就很少违规犯错,行为举止也已像个解放军师长了”。这句话与剧情不符。淮海战役中,在战斗时说:一万多人都打乱了,乱就乱打吧,带一个小分队,换上敌人的服装,横冲直撞;为在俘虏中找国民党的大官,命俘虏五公里跑;他的部下先占领了敌人的一个被服仓库,另一个部队的战士们来了,拿了被服并打了他手下的战士,他得知后,命令他的战士:谁打你了?你给他两耳光子!负伤住院,傲慢地对待日军投降的医生,并说投降的更坏,连点气节都没有。这些“行为举止”,“像个解放军的师长”么?李云龙当了代军长仍然是违规犯错不断。他的警卫员当干部后,犯了错误,政治部决定让其转业,他袒护留队;1954年调他去高级指挥班学习,晚报到两天,入校时学校工作人员告诉他,按规定罚他扫两天马路,他蛮横无理地抓工作人员的脖领子;入校与丁伟、孔捷相会,三人都说:不学习照样打仗,;早晨三人扫马路,带队出操的干部令三人入列,三人不从;上课时因教员是国民党被俘军官,李不服,在课堂上起哄;1955年李等三人对授予少将军衔不满,发牢骚,出操时不按规定着装,无理较闹。这位红军时期参军的老革命,到1955年已参军20多年,历经各个革命时期的考验,旧习却一直未改,这符合一个革命者的成长规律吗?《亮剑》把农民出身的老革命家的负面的东西,全集中在李云龙身上了,而且进行大势宣扬。这样写农民出身的老革命家,对他们是颂扬还是丑化?顾问直言不讳的说:“这个人物又集中了他们那一代特有的、在许多人身上司空见惯的弱点和缺失,虽说并不完美,却更显得可敬、可亲、可爱。”顾问完全承认了在李云龙身上集中了老一代人“弱点和缺失”,请问:“弱点和缺失”也“可敬、可亲、可爱”么?

(五)

“自己人”指什么人?顾问说“他(指李云龙)面对敌手,剑锋所指、血溅七步,而枪口从不对着自己人……”,这句话让人大惑不解。难道还有八路军的枪口对着八路军的吗?这“自己人”指的是什么人?如果指的是国民党顽固派,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七七”抗战起,蒋介石就一直搞摩擦,一再掀起反共高潮,向我党我军进行政治和军事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束手待毙吗?必须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击。毛 指出:“只有向顽固派采取这种强硬态度和在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才能使顽固派有所畏而不敢压迫我们,才能缩小顽固派防共、限共、反共的范围,才能强迫顽固派承认我们的合法地位,也才能使顽固派不敢轻易分裂。”所谓顽固派就是没有公开投降的汉奸,怎能把他们看作“自己人”呢?如果这“自己人”指的不是国民党顽固派,那指的是什么人呢?

(六)

中国不需要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军人”!顾问最后说:“我觉得,当今的中国,当今的军人,需要《亮剑》这样的‘男人’戏”。该剧导演也说:是“男人拍给男人看的电视剧”。这就是说李云龙是当今中国男人和军人的样板,当今的中国男人和军人,都应该像他那样鲁莽,遇事毫无礼貌,大喊大叫;违抗命令,擅自行动:粗话满嘴,老子不离口;不学文化,没有知识;嗜酒,称兄道弟……中国的男人都成为这样的“男人”,中华民族怎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军人都成为他这样的“军人”,怎能保卫祖国,战胜入侵之敌?笔者觉得,中国的男人,应该是有智慧,接人待物有礼貌,说话和气,爱学习,讲文明,有远大理想,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生活上不该沾染嗜酒、酗酒、粗野、满嘴脏话等恶习,一旦沾染了,应该努力克服之,中国的男人,必须以沾染这些恶习为耻,决不应该以满身恶习为荣!中国的军人,应该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在战场上斗智斗勇,决不是什么“亮剑”精神!革命军人必须自觉地坚决地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这是两条根本原则,离开这两条,军队就是一团散沙,没有这两条,还叫什么革命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必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决不能像李云龙那样违抗命令,擅自行动,横冲直撞。看《亮剑》,不论军人还是老百姓,只是看个热闹,决不能把李云龙当成男人和军人的样板!

(七)

收视率不是电视剧优劣的标准。顾问开篇说《亮剑》“创下两年来最高的收视率”,结尾说“破记录的收视率”。黑龙江日报有篇小文的标题就是《〈亮剑〉年度收视称冠》。但是,“收视率”不是电视剧优劣的标准。一部电视剧是优是劣,要看它写的什么事,怎样写的,它的内容,是否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是否符合生活和艺术的真实。那些捏造、歪曲、篡改历史的电视剧,收视率再高,也不是好电视剧,恰恰相反,这一类电视剧;收视率越高,影响越坏,危害越大。评论社会主义文学作品的标准,只能是毛 提出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首先是政治标准,除此就没有标准。可惜现在文坛上没人提这两条标准了,特别是政治标准。所以文学作品,特别是电视剧,任意胡编滥造。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已经商品化,有些观众崇奉“快乐原则”;有些编导追求“利益原则”,一时间,电视剧的“收视率”,图书的“畅销书”成了评论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这是一种极其有害的现象。观众崇奉快乐,编导们满足快乐,在观众的快乐中,编导们获得丰厚利益。在快乐和利益的追求下,什么社会效益,艺术标准,政治标准,全都化为乌有了! 《亮剑》为什么收视率高?人物故事粗俗,看着好玩、快乐。按黑龙江日报的说法叫做:“电视剧青睐‘还俗’”。有位省直机关工作人员看了《亮剑》就说“电视剧要都这样‘还俗’肯定受欢迎”。在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俗”,竟让人们喜欢的五体投地!《亮剑》中的人物,言谈举止都是俗的:称兄道弟、娘儿们、爷儿们、吃肉、喝酒、脱了裤子放屁、过招、遇到那笨兵你就在他屁股上踢他两脚、再遇到那笨兵你就说老哥求你了……等等,等等!请问顾问同志,这些俗东西,是当年八路军的言谈举止吗?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干部战士是革命者,言谈举止表现的完全是革命的精神风貌,那是一扫旧社会的一切旧俗气的,在他们身上,那有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描写八路军,顾问同志,您不觉得是对八路军的污辱吗?!
(八)
立场不同,看法不同。顾问说“在许多同志对李云龙这个鲜活的艺术形象赞不绝口的同时,也有同志以李云龙身上有种‘匪气’而予以否定”。人的立场不同,观点各异,有赞扬,有否定,是正常的。站在“快乐”角度看,《亮剑》“好”得很,好玩,还俗,收视率高。站在历史的角度看,站在国家民族的利益上看,此剧很坏,因为它篡改历史,误导了观众。说个简单的例子:人民军队从建军起,成员之间就互称同志,李云龙对干部战士却称“弟兄”,打仗时高喊:“弟兄们,冲啊!”。称谓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中国的武装集团,只有土匪、军阀的成员之间才互称弟兄,编导和顾问,让“亮剑”中的人物也如此呼喊,这就篡改了历史,改变了八路军的性质。冒昧的问一句:军事顾问,一定是现役军人,您所在部队的成员之间,现在互称弟兄吗?顺便再问一句:您所在的部队,现在政委管生活吗?如果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员之间仍然互称同志;政委仍然主管部队的党政工作,那为什么在电视剧中,非让八路军称兄道弟呢?为什么非让政委管生活呢?有的同志说李云龙身上有“匪气”,您还“觉得,李云龙表现出的气质,不好说成匪气”,依笔者之见,说李云龙身上有匪气的同志,是慧眼识“珠”,一语中的。

(九)

深感欣慰,也负有责任。顾问说“《亮剑》播出后,反响巨大……作为本片的军事顾问,我深感欣慰。”笔者建议您再加几个字:也负有责任。李云龙身上的匪气,您作为军事顾问,是应该给予纠正的,但您没有纠正。再举两个例子:煮肉设擂台选加强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以斗分分金银,把能拿的东西都给我拿回来。这两件事是十分突出的土匪行为,为什么令其上演?电视剧随便篡改历史,您作为军事顾问,是有责任的。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电视剧戏说历史,篡改历史,使观众深受其害!观众受害,即国家民族受害!不知顾问以为然否?

2005年12月25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