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明史札记·开国·明初三相无一善终

字数:2769访问原帖 评论数:1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6-09-20 05:49:00 更新时间:2021-01-20 19:23:35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19 21:49:00
明代自胡惟庸有异谋被处死之后,明太祖下旨永不置相,臣下以此进谏者,着即处死。明不置相,成为祖制。

明太祖对臣下要求非常严酷,动则使以极刑。但明祚能够延绵200多年,实在是朝廷对官员严厉,对百姓却较为缓和,没有动摇国本所致。对于位极人臣的丞相,明太祖也是毫不宽恤。明置相到废相,其间先后共有四位丞相。这四位丞相中,徐达因为常年统兵在外,始终只是挂了一个虚名,实际上所谓丞相只有三位。这三位丞相,没有一个善终。就是徐达,其死也是众说纷纭。

明初的丞相分左、右两位,左为上。第一对搭档是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第二对搭档是左丞相徐达、右丞相汪广洋;第三对搭档是左丞相徐达、右丞相胡惟庸。

人们对李善长的记忆,是在朱元璋起兵之初,他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其实,建此议者为朱升。这三策堪称国策。因为当时纷起的群雄,四处劫掠,呼啸来去,动辄纂称王位,很是不得民心。这三条切中时弊,被朱元璋所激赏,并尽力实行。李善长最大的功绩是:于来投的将领中,分别臧否,处置有方,并调和诸将,总理民政。在功成之后,李善长被列为功臣第一,堪比辅佐刘邦的萧何,自以相位相酬。

汪广洋是个老好人,只是爱喝点小酒,从事因循,沉守于位。无所建树,也无所大恶,远不如李善长、胡惟庸的勇于任事。

李善长居功自傲,器满则溢;汪广洋老实忠厚,爱酒因循。但都没有取死之道。两相之死,皆因胡惟庸。李善长之死,因从胡惟庸之恶;汪广洋之死,在于不能发胡惟庸之恶。

胡惟庸当了丞相之后,仗着朱元璋的宠信,招权纳贿。奏疏到了他的手中,对自己不利的就扣下,不让朱元璋知道。有的事情甚至不奏而行。急功近利之徒,奔走其门。

对于朱元璋的成功,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文有刘伯温,运筹帷幄;武有徐达,决胜千里。这两个人对胡维庸都不大感兴趣;胡维庸也以置之死地而后快。

刘伯温在致仕之后,隐居山中。胡惟庸进谗言,说刘伯温居住的地方有王气,刘伯温把此地作为埋骨之所,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朱元璋虽然不信,但还是夺了刘伯温的俸禄。这可把刘伯温吓坏了,赶紧赶回京城请罪。回到京师,则尽在胡维庸用所掌握。在一次刘伯温病重之后,胡维庸奉朱元璋的旨意,带领御医探望,借机将刘伯温毒死。对徐达,胡维庸也是用尽小人手段。他暗中派人收买徐达的侍卫,用秘密手段除掉。结果这名侍卫,忠于徐达,将胡维庸出卖。徐达防范严密,终于没有给胡维庸可乘之机。


胡维庸的权利欲越来越膨胀。在他老家的井中,突然长出石笋,好事者说这是符瑞。并借此发挥,说胡家的祖坟上,每天夜里火光烛天。胡维庸沾沾自喜,以为天命所归,渐萌不臣之心。

招权纳贿,仅是一个权臣;心有异谋,则成为乱臣。胡维庸勾结得罪获谴的吉安侯陆中亨、平凉侯费聚,结成一伙。并派人到东南沿海联系倭寇、赴西北联系北元,乞借外师。胡维庸还招揽一些亡命之徒,以备非常之举。

胡维庸知道徐达和刘伯温忠于朱元璋,汪广洋忠厚老实,不足与谋。朝中可与胡维庸比肩者,只有李善长。胡维庸走的是曲线救国,先把李善长的弟弟和侄子拉下水,再通过他们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年事已高,再加上与胡维庸的关系本来就不错,不能强拒,也算入了伙。

正当胡维庸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家门惨遭不幸。这件事差一点成为胡维庸起事的导火索。胡维庸的儿子坐着马车招摇过市,结果从车上跌下来摔死了。胡维庸勃然大怒,将车夫杀死。这是典型的私设公堂。朱元璋闻报后,也是勃然大怒,命胡维庸为车夫偿命。胡维庸想破财免灾,给车夫家属点钱算了。朱元璋不同意,胡维庸只好找了个替罪羊遮掩过去。胡维庸觉得皇上对自己的恩宠减弱,以前偌大的事也有过,一个小小的车夫之死,何以小题大做?胡维庸便密告党羽,准备起事。

就在胡维庸四处联络的时候,他的党羽出卖了他。朱元璋得报后大惊且怒,将胡维庸处死。告密者也没有好下场,朝廷认为他们本来就参与了密谋,见事不成才举报,蛇鼠两端,一并处死。

最倒霉的是汪广洋。胡维庸伏诛之后,他毒死刘伯温的事情被御史揭发出来,并说汪广洋也知道。朱元璋以此问汪广洋,汪广洋还梗着脖子说没有。这可把朱元璋气坏了,斥责汪广洋与胡维庸朋比为奸,贬到广南,后来又将其处死。

这时两相已死,硕果仅存一个李善长。8年之后,大将蓝玉北袭蒙古,将胡维庸先前派出联系的使者擒获,派人交给李善长。李善长隐瞒不报。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两年之后,李善长的家奴将李善长出卖。结果兴起大狱,胡维庸的异谋大白于天下。

从胡维庸伏诛至此,已经10年。朱元璋怒火冲天,胡维庸的逆党被一一处死,株连达3万多人。其中,李善长难免颈上一刀。

三相不得善终,直接导致了明代永不置相的祖制。明代有两大祖制,此即其一。另一祖制为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处死,并制成铁牌立在宫内。结果,在明英宗时,这一铁牌被得宠的大太监王振盗走。之后,这个王振唆使明英宗御驾亲征,被围土木堡,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虏。期年,英宗回京,而其弟已称帝2年。又过了5年,英宗夺位。此一竖阉,造成大明十数年之变。明之初,对太监防范尤甚,但太监为祸之烈,与唐末阉党乱国不相上下。

终明一代,防了权相,却没有防住权阉。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20 10:45:21
甲兄说的是。1.英宗被擒在8月15日,返京亦在8月15日。正好一年。
2.相在此章内仅指职官志中的官职。
滴兄说的是。靖难起时,朝中宿将仅剩耿炳文、郭英。洪武三年及以后所封的功臣,经胡惟庸、蓝玉、空印案三大案后,名宿凋零。最幸运的是沐英、汤和而已。沐氏世镇守天南,汤和得善终。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20 10:47:09
明之阉党,远不如唐末之烈。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20 14:11:42
徐达械送胡德济进京,遭到太祖的批评。太祖赐徐达旧邸,徐不受。饮使之醉,扶卧床上。达惊起,跪称死罪。太祖使人侦之。是太祖亦疑达。世传太祖赐达鹅则未必。达诚然良死。
常开平死于军中。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22 14:08:56
楚兄说:燕南谈史是满人吧!看过你的几篇文章.你居然说土木堡之变,大明有机会成为南明.这是人话么?
在下是汉人。
土木堡之变之后,徐有贞确实有此建议,但当场被斥退。我只是就事论事,当时确实有这么回事而已。
楚兄说:满清取代明是历史的必然?也太不懂历史了吧!
确实是必然。也确实是内讧,也确实是捡了个大便宜。比如比武,敌人露出了个大破绽,我不真如而入才是白痴呢。当然最好的做法是不内讧,不然敌人捡大便宜。但是偏偏这样做了。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22 14:10:12
Z兄说:什么忌吃烧鹅,火焚庆功楼都不足取信于人的,当故事听还行,作为历史是不太可能的。
我并没有将其作为历史来读。也没有当作历史来写,实施将民间传说纳入而已。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22 14:12:01
楚兄说:汉人比较宽宏大量,能够原谅过去的事情,不要再诋毁历史,伤害汉人的感情.做小日本第二.要知道小日本也只敢否认南京大屠杀,不敢说屠杀汉人有理。
这句话说得太重了。我非常痛恨小日本。
楼主:燕南谈史  时间:2006-09-22 14:13:17
楚兄说:我劝说各位一句,不管大家是哪个民族的,也不管大家来自哪个省份.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中国兴盛,我们光荣.大家还是用自己的实践来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更有意义!不要在网上空谈!!!!!!!
我亦云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