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盘、春饼及春卷

字数:6461访问原帖 评论数:8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1-25 20:28:00 更新时间:2021-10-14 01:09:35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1-01-25 12:28:00
我肯定是叶公,陶醉一些雅词,却常与其内涵无关。忘了在哪本书,哪篇文章看到春盘这个词,无端觉得词美。也许是春盘让我想到春与春色,收拢于盘上,供在眼前,把抽像化成具体,把无限变成可感,总之,上无尚的美。

至于春盘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一无所知。只是隐约觉得应和春天有关,和食物有关,春就不用说,盘子难道不是盛食物之具?没想有时望文生义,也是靠谱的时候,但也是后来读了些书,才知道。春盘在汉时就有。古人最重视春,春是一年伊始,也是生之发端,春来万物生,大地欣欣向荣。尤其是经过漫长的隆冬,经过大地无比条,对春的渴望达到了极至。立春是春的前奏,古人就在这天,食用春盘的形式来隆重欢迎,或说兴祝春临人间。人以食为先,而食也不仅令是果腹,而代表着生存与发展,故古人每在自认为隆重的时机,多以丰盛美食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春节的年货,元宵之汤圆,端午之粽子,就算真没有代表性的食品,家人团坐,一起吃一不耻下问丰盛远胜平时的大餐,却是必不可少,否则,就不成其节日了。。

那么,春盘到底是哪些食物?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主要是春天最常见的时蔬,尤以芹菜,韭菜,生菜,萝卜最为常见,故有些地方把食用春盘叫成咬春,就更生动有趣且形象。这不馋,是爱,俗语说打是情,骂是爱,古人爱春,故想与之亲密无间。那时,中国是特指中原一带,多面食,常见的还有饼,春盘不可能只有菜而无主食,春盘简单说就是有饼有菜。春盘也是美食,渐渐不限于立春当日,于是叫法更具体,因主食是饼,故又叫春饼。春饼一词,也很美,却已稍逊春盘一词,春盘更富于情趣与想象,且朦胧更美。曾猜想,春盘为什么不是面与时蔬,我想古人迎春,肯定喜欢在户外活动,捧一碗面诸多不便,仰望渐渐温润的天色,感受着春的气息,聆听春的消息,手里有饼,一样不妨手舞足踏,载歌载舞。饼比面更有嚼劲,这样咬春,真仿佛满口春的滋味。所有这些,都是饼比面更适合做春盘。

读和见毕竟是不同的,严格说我一直不知春饼是怎个样子。前几年,和女儿到西藏,女儿曾点了一份叫藏饼的套餐,几块薄饼搭配一些肉菜,菜多切成丝,记不清具体有哪些,只记得有萝卜丝,用薄饼卷些菜吃。我点的却是盖饭,担心自己这饭桶,吃饼不饱。看着女儿有模有样地挟菜,卷饼,优雅送进嘴里,有滋有味的,竟然有小小的羡慕。好吃吗,忍不住问。吃好。吃尼泊尔餐,尼泊尔餐是一碗肉配一张饼或一碗饭,女儿选了薄饼,我还是选的米饭,又一次和“卷”失之交臂。但也说不上多遗憾,这种饼卷菜的吃法,颇觉新奇有趣,但到底一时新奇。

翌年,我们到哈尔滨旅行,时已近午,和女儿在中央大街目不暇接,女儿突然指着对面说,我要吃春饼!春饼?大冬天的哪来春饼?顺势望去,对街行人道上真有一个招牌,写着什么春饼店,还是个地下餐室。没想到,春饼最后竟会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被激活。我想女儿也一定是给春饼这名字吸引了。
生意还真不错,要等位置,好不容易轮到,还要和人搭台。周围食客吃得津津有味,突然愣住了,春饼就是饼卷菜呀,一年前就曾见过。一直以为春饼是一口饼一口菜的,就像咸菜送窝窝头,全想错了,以至相见不相识。忘了我们点了什么配菜,不是切成丝,更像切成粒,炒得香喷喷,颜色颇深,酱料不小。饼很薄很软,摊碟子上,放两匙熟菜,卷了卷,有些急不可耐往嘴送。它叫藏饼时,还以为是藏族独有的,也曾小小心动只为新奇,如今知道它就是春饼,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唉,对我这种叶公来说,往往是名重于实呀。

父女俩,共一盘菜,才十数块薄饼,可能是当天最寒酸一盘春饼了,不少人即便也是两位,菜多两味。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十分满足,亦觉丰盛。一边和女儿说起春盘的故事,说起曾经的好感,这简单的春饼,让多情嚼出了别情的文化味。按时序,冬已过半,春已半途,那刻我们也算遥祝春来。真心话,春饼真的蛮好吃,也真喜欢这种吃法。

立春将近,又念起春饼,突然惊悟,春饼其实一直在身边呀,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我们广东点心出名,难分轩,但最有特色,最受欢迎的,肯定有它。它就是春卷,怎么把它给忘了呢?免去你动手的麻烦(其实,这也是乐趣,春饼的特色之一),先卷好包好,还要在油锅里炸得金黄香脆,一口咬下,咔嚓有声,光凭声音就能知其脆无比,令人食指大动。里面的冬菇、春笋、芹菜、萝卜丝等等,自然还有肉丝,经过油炸,其鲜无比,其甘亦无比。外脆内软,脆软一体,干湿俱全,口感多变,滋味丰富,甘脆香鲜,教人食过返寻味,唯一缺点,油炸易上火,吃完喝点凉茶也就无妨。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道,春饼竟在茶桌上。须知一直来,春卷都是我最爱的点心,可谓百食不厌。日食春卷,却怅然春饼不传,唯无知者最可笑。

东北,西南,及岭南,可算我国地域三大代表,相距千里万里,气候、地理、人情风情,风牛马不相及,却都有春饼这种地方美食,即使名称不同,做法用料也略有差别,却共同见证,春饼在我国确实有着悠久传统与历史。只是,如今只叫春饼,而不名春盘,只存美食,而内涵渐失,以至我辈见春卷而不知春饼,知春饼也不知春盘。春盘、春饼、春卷三名,个人喜好递减,内蕴也觉随之递减。春盘,让我想到春天与之相关活动,清新鲜活,春如在目。春饼稍逊,春卷最次,一不小心只知有食物。幸好,仍有春字,一春仍在,古意未失。就是春卷没了春饼的吃法特色,少了些趣味。我们常说,饮食是文化,就说春饼,叫春盘也好,叫春卷也好,细品都满满是历史与意义,不仅仅是食物,相信这样的例子,可能数不胜数,只是到如今文化意味大多渐渐湮灭或褪色,也是遗憾。

以后立春将会特别有意思,我要报服这可爱又可恼的春,誓要狠狠咬它几口。
2021-01-23

其实,煎饼也算是春饼。至少可称是改良。

春饼





春卷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1-01-25 17:14:31
改改错别字

春盘、春饼及春卷

我肯定是叶公,常陶醉一些雅词,却与其内涵无关。忘了在哪本书,哪篇文章看到春盘这个词,无端觉得词美。也许是想到春与春色,收拢于盘上,供在眼前,把抽像化成具体,把无限变成可感,无尚的美。

至于春盘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一无所知。只是隐约觉得应和春天有关,和食物有关,春就不用说,盘子难道不是盛食物之具?没想有时望文生义,也有靠谱的时候,但也是后来读了些书,才知道。春盘在汉时就有。古人最重视春,春是一年伊始,也是生之发端,春来万物生,大地欣欣向荣。尤其是经过漫长的隆冬,大地萧刹,对春的渴望达到了极至。立春这天,古人要食用春盘来隆重欢迎,或说庆祝春临人间。人以食为先,而食物也不仅仅是果腹,还代表着生存与发展,故古人每在隆重日子,多以丰盛美食欢度。春节年货,元宵汤圆,端午粽子,就算真没有代表性食品,家人团坐,灯火可亲,不一起吃顿丰盛大餐,就不成其节日了。

那么,春盘到底有哪些食物?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主要是春天最常见的时蔬,尤以芹菜,韭菜,生菜,萝卜最为常见,故有些地方把食用春盘叫成咬春,生动有趣且形象。这不是馋,是爱,俗语说打是情,骂是爱,古人爱春,故想与之亲密无间。那时,中国是特指中原一带,多面食,常见的还有饼,春盘不可能只有菜而无主食,简单说是有饼有菜。春盘也是美食,渐渐不限于立春当日,因主食是饼,故又叫春饼。春饼一词,也很美,却已稍逊春盘一词,春盘更富于情趣与想象,且朦胧更美。曾猜想,春盘为什么不是面与时蔬,我想古人迎春,肯定喜欢在户外活动,捧一碗面诸多不便,仰望渐渐温润的天色,感受着春的气息,聆听春的消息,手里有饼,一样不妨手舞足踏,载歌载舞。饼比面更有嚼劲,这样咬春,真仿佛满口春的滋味。所有这些,都是饼比面更适合做春盘。

读和见毕竟是不同的,严格说我一直不知春饼是怎个样子。前几年,和女儿到西藏,女儿曾点了一份叫藏饼的套餐,几块薄饼搭配一些肉菜,菜多切成丝,记不清具体有哪些,只记得有萝卜丝,用薄饼卷些菜吃。我点的却是盖饭,担心自己这饭桶,吃饼不饱。看着女儿有模有样挟菜,卷饼,优雅送进嘴里,有滋有味的,竟然有小小的羡慕。好吃吗,忍不住问。吃好。吃尼泊尔餐,是一碗肉配一张饼或一碗饭,女儿选了薄饼,我还是选了米饭,又一次和“卷”失之交臂。但也说不上多遗憾,这种饼卷菜吃法,到底一时新奇。

翌年,我们到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目不暇接,时已近午,女儿突然指着对面街说,我要吃春饼!春饼?大冬天的哪来春饼?顺势望去,对街行人道上真有一个招牌,写着什么春饼店,还是个地下餐室。没想到,春饼最后竟会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被激活。我想女儿也一定是给春饼这名字吸引了。

生意还真不错,要等位置,好不容易轮到,还要和人搭台。突然愣住了,春饼就是饼卷菜呀,一直以为春饼是一口饼一口菜的,就像咸菜送馒头,全想错了,以至曾相见不相识。忘了我们点了什么配菜,不是切成丝,更像切成粒,炒得香喷喷,颜色颇深,酱料不小。饼很薄很软,摊碟子上,放两匙熟菜,卷了卷,有些急不可耐往嘴送。它叫藏饼时,还以为是藏族独有的,也曾小小心动只是新奇,如今知道它就是春饼,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唉,对我这种叶公来说,往往是名重于实呀。

父女俩,共一盘菜,才十数块薄饼,可能是当天最寒酸一盘春饼了,不少人即便也是两位,菜多两味。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十分满足,亦觉丰盛。说起春盘的故事,说起曾经的好感,这简单的春饼,让多情嚼出了一丝文化味。按时序,冬已过半,春亦半途,我们也算遥祝春来。真心话,春饼真的蛮好吃,也真喜欢这种吃法。

立春将近,又念起春饼,突然惊悟,春饼其实一直在身边呀,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我们广东点心出名,难分轩轾,最有特色,最受欢迎的,肯定有它。春卷,怎把它给忘了呢?免你动手(其实,这也是乐趣,春饼的特色之一),先包好还要在油锅里炸得金黄香脆,一口咬下,咔嚓有声,光凭声音就能知其脆无比,令人食指大动。里面的冬菇、春笋、芹菜、萝卜丝等等,自然还有肉丝,经过油炸,其鲜无比,其甘亦无比。外脆内软,脆软一体,干湿俱全,口感多变,滋味丰富,甘脆香鲜,教人食过返寻味,唯一缺点,是易上火,吃完喝点凉茶也就无妨。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道,春饼竟在茶桌上。须知一直来,春卷都是我最爱点心,可谓百食不厌。日食春卷,却怅然春饼不传,唯无知者最可笑。

东北,西南,及岭南,可算我国地域三大代表,相距千里万里,气候、地理、人情风俗,风牛马不相及,却都有春饼这种美食,即使名称不同,做法用料也略有差别,却共同见证,春饼在我国确实有着悠久传统与历史。只是,如今只叫春饼,而不名春盘,美食存而内涵失,以至我辈见春卷而不知春饼,知春饼也不知春盘。春盘、春饼、春卷,个人喜好递减,内蕴也觉随之缩减。春盘,让我想到春天与之相关活动,清新鲜活,春如在目。春饼稍逊,春卷最次,一不小心只知有食物。幸好,仍有春字,一春仍在,古意未失。就是春卷没了春饼的吃法特色,少了些趣味。我们常说,饮食是文化,就说春饼,叫春盘也好,叫春卷也好,细品都满满是历史与意义,那仅仅是食物,相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只是文化意味大多渐渐褪色,是为遗憾。


以后立春将会特别有意思,我要报服这可爱又可恼的春,誓要狠狠咬它几口。
2021-01-23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1-01-26 19:16:28

大列巴

东北,可能是我国最具外国情调的地区,尤其是哈尔滨。这里说的外国情调,当然是指俄国特色。最著名的建筑,几乎都是俄式教堂,中央大街,也多俄国风情。就连饮食也大受影响,有名的红肠,饮料喀瓦斯,就是从俄国传入,却成当要特色。走在街头,常有置身俄罗斯的错觉,真不愧是东方的莫斯科。俄国人建中东铁路,哈尔滨是起点,俄国文化随之渗透进哈尔滨的股理。而如今为促进旅游业,更将“俄化”作为特色推广,这也没什么,历史与民俗,我们得尊重,地区能有自己的特色,更是好事。

著名的红肠我印象不算太深,吃是吃过,浅尝即止,没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另一种有名食物,却印象深刻。没错,我要说的就是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意思。面包我们当然不陌生,俄式面包却与众不同,外地人一见,很容易得出三字印象:大、硬、黑。
先说这黑,不是真黑如墨,只是指颜色很深。深褐而近乎黑,很像我们常见的巧克力面包,颜色还要深。大列巴有足球大,好几斤重。据说以前俄国庄园,通常只有一间烤房,轮到一次不容易,能有多大就做多大,不必天天做。硬,可能是没有发酵,或者发酵程度不高,相当于直接把面团烤熟,不硬也没道理。这些估计也都能查,但我喜欢想当然。我的想当然是,俄国是高寒地,人对热量需求大,食量亦大,软绵绵的面包,很大一个其实没多少东西,不耐饿。只有这种没怎发酵过的大列巴,硬如铁铸,实打实,饱肚且耐饥。

列巴当然也有小的,可以小如拳头。但大列巴,都指这种又大又硬又黑,多呈半球状,列巴店当眼处,个个铁球列成方阵,视角上很有冲突力。若缺少,反而不敢想象。大列巴,成了哈尔滨的大特色,套句流行俗语,不买个大列巴,就像没来过哈尔滨。没办法,虽然人云亦云,却是事实。

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尽管根本不知道大列巴好不好吃,喜欢不喜欢吃,不买一个好像对不起哈尔滨似的。最有名的,当然是秋林公司的大列巴,还配个好看的布袋子装着(好像是布的),方便携带保存,很是别致。就是比别家的要贵上一些,我市侩,买了别家的,没布袋子,装胶袋里,提在手上,如挟泰山,又笨又重。

坐观光车到冰雕馆,边啃着大列巴边和司机闲聊。说啃其实不确,大列巴又大又硬,直接啃,是老鼠拉龟,得用手掰下一小块。又干又硬又糙,还无味道,如嚼砖渣。东北话很有趣,人人都是赵本山,我无话找话,说你们的大列巴很有特色呀,你们很爱吃吧?司机歪头瞄了眼我手上的大列巴,撇了撇嘴:“我们不吃这东西,都是外地人吃”哎呀,闻言只觉嘴里的大列巴,越发难以下咽。

这个大列巴,我做牛做马“背”了二三天,愣是没有吃完。女儿闻了闻,说好像坏掉了,我闻了闻,是有股酸味。不过大列巴本身就是有酸味的,是不是坏了,不敢肯定,不过,谁吃呢?虽然我很葛朗台,很是舍不得那二三十块钱(忘了是多少钱了),扔垃圾筒时,也暗暗轻了口气。


我得说句良心话,大列巴是又干又硬又糙,但大列巴真没我说得难吃,是我们吃法不对。吃大列巴通常是配红肠,涂果酱一类的,最好烤热,如此才能尝到大列巴的妙处,尝到麦味。像我这样直接白嘴吃的,极小,当然是又干又硬了。不干不硬还是大列巴吗?也说实话,若再到哈尔滨,我们还是会再买,不尝大列巴,哈尔滨风情尝欠三分。

竟有些怀念大列巴了。
2021-01-26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1-01-28 13:27:54
格瓦斯

未到哈尔滨,不知有格瓦斯,刚到哈尔滨,也不知有格瓦斯。吃春饼时,隔坐男客扬手叫了两瓶饮料。女儿小声对我说,那个饮料叫格瓦斯,哈尔滨特色饮料。我心不在焉看了一眼,是种近金黄色的液体。用面包酿造的,女儿接着说。我一听就来了精神,用面包发酵,这么神奇。正想抬手也叫两瓶尝尝,女儿立即伸手压住:这里贵,到外边买,到处是。女儿像我,自少就精打细算。

出了餐厅,街角就是一家小店,马上进去买了两瓶,不贵。瓶子形状也好看,颇有特色,衬着浅黄透亮的液体,十分诱人,不像一般饮料那么的“饮料”。拧开瓶盖,有淡淡面包香,甜而不腻,仍有余甘,喝了还想喝,令人十分惊喜。哈尔滨数天,天天喝格瓦斯。走累了,或是渴了,拿出格瓦斯,相视一笑:happy一下。

每次喝格瓦斯都是我们最开心时刻。好喝,喜欢喝是其一。到当地旅行,最理想的状态是能融入当地,像本地人一样吃喝地道。但往往并不容易,有些当地特色,你未必喜欢,就算喜欢也未必能天天吃,顿顿吃吧。更有时,特色是大同小异,少尝可以,多尝就腻。

哈尔滨却给了我这种难得的感觉,竟只是小小一瓶格瓦斯。别的地方我没去过,所以对我来说,格瓦斯是哈尔滨特有。它是饮料,可以当水天天喝,时时喝,随时随地,别的食品没有这种必须与便利。一瓶格瓦斯在手,哪怕没有红肠,没有俄罗斯建筑,自己喝,也看着满街的人喝,那感觉真的很哈尔滨。尤其是一口大列巴,一口格瓦斯,让我这叶公自觉无愧于叶公角色,甚至有上小的得意。

所以,选一样最能代表哈尔滨,不是俄式教堂,不是中央大街,不是结了冰溅雪飞玉的松花江,更不是太阳岛上的“林海雪源”;也不是春饼,红肠,腊八蒜,只能是格瓦斯。不是格瓦斯最好,是格瓦斯虽细微却最日常---当然,这是外地人眼中的哈尔滨日常。

2021-1-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