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湘子庙记

字数:6151访问原帖 评论数:12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5-31 15:21:00 更新时间:2022-06-23 23:43:45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0-05-31 07:21:00
西安南门附近有一条并不起眼的小街,叫湘子街,街口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牌楼,牌楼上“湘子门”三字乃颜真卿所书,西安市唯一的一座道教祖师庙就位于此街。由于先有此庙,后有街道,因此游人看到的就是一个丫字形的街道建造模式(,也就是街道从庙的两边绕过。庙的右边是西安很有名的酒吧一条街德福巷,左边是通往书院门的小湘子庙街),跟古长安,尤其是今天的西安街道样式不大一样。
在进庙之前,我不妨先啰嗦几句。湘子庙原先是韩湘子的故宅,后成为道家祭祀圣地。全国各地的湘子庙不少,但据各种资料记载,西安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道并成仙的地方,有关湘子文化的发源地就定格在了西安。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尤其是到了唐代,长安城内外的庙宇基本上都是佛家圣地,佛把持了大唐宗教天地,佛文化充盈了唐人情怀。说起情怀,我便想起唐玄奘。尽管自以为取经有功的唐三藏没有得到太宗到亲自到西域迎接他归唐的殊荣,但他不泄气,屡屡上奏高宗,要求将佛教作为国教(三教之首),不料高宗将奏章狠狠地掷在他脸上,将他痛骂一通,他便对朝廷失去了兴趣和信任,从此安心翻译佛教经卷,并在六十一岁那年翻译完最后一册经卷之后圆寂而去。这事肯定让众多唐玄奘的拥趸和佛教的忠实信徒们伤心,但佛教毫无疑问仍旧是大唐最为主要的宗教形式,道教儒家等本土宗教文化在长安之外才有一席之地。幸好湘子庙建造的时间是在唐代之后,而定都长安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正是唐朝,这似乎为道教开始浸染长安提供了契机。大约在五代时期,在现在的湘子街上就有了湘子庙,这是道家的说法,学界一般认为是在宋朝时期开建的,元代毁于战火,明代重新修建,尽管时代变迁造成了这样那样的损毁,湘子庙还是保存了下来,成为香火旺盛,游人不算多,却始终不绝的道家胜地。但战乱还是严重影响了湘子庙,据说湘子庙民国时期曾被地方政府占用,中共夺取政权后,湘子庙成为街道清洁队办公之地,是那个荒诞怪异时代的见证者和“受害者”之一。尽管后来因旅游开发的原因,清洁队办公地点改变,搬出了湘子庙,但这次我游览湘子庙的时候,还是看出了曾经作为被占用之地或作为办公室的诸多痕迹。此乃后话。
湘子庙前有不少的洋槐树,在夏天是个纳凉闲坐的好去处。其中还有一块青灰色巨石,上书“西安湘子庙街”,被石栏所围,呈不规则的圆形状。湘子庙正门就在巨石后面。门楣上有一匾,上书烫 个大字:湘子庙。两面立柱上是一对联,上联为:道法自然参天下。下联为:德育万物贯古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都是道家经典要义之一,德育自然就跟《道德经》等道教典籍有关。这幅对联较为完整地阐释了道教的主要思想和功能。可以想像,在以佛教为主要宗教演绎场所的地方,道家人能获得存在的一席之地,即便是极为偏僻或狭小的一隅,也实属不易。说白了,宗教给予人的善、爱、仁、义等元素并不多,最多的是恶、恨、仇和战争。当我们把这个话题跟宗教人士,比如僧侣,道士,研究宗教的专家学者等谈起,他们中的多数并不认可。这无妨,这种心态,其实跟咱们现在用所谓的正能量,掩饰所谓的负能量,或者将具有真知灼见,老实话,真相,本质性的东西说成是敏感言行,甚至就是负能量一样,有共同的文化文明根源。好了,不说这个话题了,咱们还是回到湘子庙来吧。尽管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信佛的人数很多,但个人还是相信笃信道家思想的人远多于信佛的人,我曾经在四川峨眉山等佛教殿堂,与青城山、青羊宫,湖北的武当山和江西的三清山等道家殿堂中参观时,对络绎不绝的人作了不算精确的统计,显然,信道的国人要多一些,而且更为虔诚,毕竟是本土宗教嘛。只是在安放有释迦牟尼舍利的佛家寺庙,比如注明的法门寺等,里面演绎的是经常性的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也那不过是表象,甚至是假象,很多游人如过江之鲫地前往参观,以期亲眼目睹舍利,大多还是好奇心驱使,真正信佛者极为寥寥。
走进湘子庙,前堂的青砖砌的墙头悬挂着一匾,上书“大道至简”。读书人大多清楚,“大道至简”是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内涵,被普遍理解为“终极真理”,用大白话讲“大道至简”,就是高深的大道理其实都是极其简单的,在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招制敌,一针见血,少而精等,都是这个道理在生活的运用,充满了极高的智慧和文化特征。只是“大道至简”似乎并不被现当代的很多学术大家认同,大道至简的核心是通过极为简单的方式搞懂事物的本质实质,而学术却偏偏要从博大精深这个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简与繁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清楚,只是在实际运作的时候,就有些糊涂了。另外,西方人并非不懂得“大道至简”这个哲学命题,他们曾说:“简洁是天才的妹妹!”就其实质,跟“大道至简”有相当程度上的“异曲同工”之处。
在匾额下面的墙体上,刷写着“一脉道源”四个字,显然是现代人写上去的,与幽深博远,高古之意无限流溢的湘子庙显得不搭。
山门背后,是一影壁,砖雕作品,中间一大大的“福”字。两侧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取义有道疏财仗义虽挥金如土财源亦旺  下联为:求利无道为富不仁虽惜土如金物流待绝。很多人一看到“福”子就四体活乱,二目炯炯,面色舒张,双唇互吧,想摸一摸,揣一揣,舔一舔的大有人在,为的就是讨得一点福气,跟在莫言故居前弄一块泥土或草木,希望获得文曲星的垂青,有得一比。他们往往在“福”字前,或他人跟前,露出一副无比幸福,生活美满,衣食无忧,家庭和睦的神色来。其实,幸福不幸福,只有他们自己最心知肚明。说到底,国人的幸福之气多不充足,装出来的居多,而且有世世代代,永无止境地装下去的勇气。当然,要装出境界和品味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不得不承认,这种“装”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光辉灿烂的。
过了山门,一座不算宽大的庭院(湘子庙南院)出现在眼前。虽说不算宽大,但并不给人狭窄和压抑的感觉,相反,它使人眼前一亮。庭院两边是厢房一类的房屋,各屋子的门上都落了锁,一些门前都摆放着类似报栏或公告栏的牌子,估计就是刚刚搬走不久的清洁队办公室重地了。几乎所有房屋的屋檐下都挂着清一色的黄色灯笼,上书“湘子庙”。我所看过的佛教寺庙,通常情况下要在年底才挂灯笼,而且都是红灯笼,比如成都的大慈祥文殊院昭觉寺等,著名的民间古宅大院,比如山西的王家乔家大院,西安北院门的高家大院,四川安仁古镇的刘文彩庄园,刘文辉等昔日川军大人物的故居等,往往在平时,尤其是旅游旺季都悬挂大红灯笼,那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当然,悬挂黄色灯笼也不鲜见。湘子庙的黄色灯笼,估计跟道教文化有关系。
庭院正中,有一泉池。泉池周围的围栏、青砖等,都是新砌上去的,泉池正中那八面形状,顶部是太极八卦雕刻的小塔,看样子也是新修建的,雕刻技巧不差。其实,这不是泉池,而是一口井,尽管那小塔上镌刻着“香泉”二字。有关“香泉”的来历,我询问了一个工作人员,事后又查证了一下资料,两者说辞基本一致。眼前的“香泉”所在地,是韩湘子居住的地方。据传,古时西安的井水都是苦水,到了唐代,皇家和城中用水是从漕渠、永安渠、清明渠等“八水”中引进的。但韩湘子所处地方的井水似乎有一种奇异功效,尽管也不是啥甘甜之谁,但用它来酿酒,不仅不苦,而且甘美无比,是美酒。但人们毕竟喝到嘴里的都是苦水,给苦怕了,便不敢贸然喝韩湘子的所谓美酒,甚至给那酒取了一个“逡巡酒”的名字。韩湘子见状,便吟诗一首:“真酒五苦,真水无香,苦尽甘来,玉露琼浆。”然后将亲手酿制的美酒倒进井中,一股奇异的酒香从井中飘出来,四处弥漫,钻进人们的鼻孔,令人顿时神清气爽,亢奋燥热,馋涎欲滴,欲罢不能。尽管后来人们并没从井水中喝出酒味道,那井水更不是美酒,但喝起来口感甚好,解渴解乏,洗心润肺,净身健体,实在是妙不可言。为了感谢和纪念韩湘子,人们便将那口井称为“香泉”,“香”字既有美酒味道的意思,也跟“湘”字谐音。据说,除了皇城等官家巨贾喝的“八水”之外,古时长安街头商贩用车拉着卖的“甜水”,就与“香泉”有关,也才有了现在西安的甜水井,还有西门大井的甜水。在八仙中,韩湘子是实有其人的,他是韩愈的亲侄孙。韩家是大家,几辈出的都是大才子,极为聪慧,而且极具个性。但有关韩愈诗中的“湘子”,还有其他诗人作品的“湘子”,是不是都是指称韩湘子,唐以后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他有奇异仙术,最后得道成仙,在唐至五代十国时期,都是悬疑,直到宋以后,有人才叫韩湘与有奇异仙术的韩湘子看成一个人,文学作品,尤其是戏曲表演,才正式称呼为韩湘子,传说他后来拜吕洞宾为师,为成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以后,韩湘子才真正进入八仙之列,有了他的加入,八仙的传说和故事才更加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南院的最里端是灵官殿。灵官庙,灵官殿,在所有道观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建筑。灵官,通常指的的是王灵官,即王善。资料记载,王善是萨真人守坚弟子,后来成为道教中极为重要的护法神,专做驱妖降魔,护佑升官者仕途畅通之事。道观中建造灵官殿,突出了王灵官的地位,但到了明代之后,人们才开始大量建造灵官庙,王善的宗教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成为单独立庙受人尊奉和祭拜的神将。只是湘子庙灵官殿王灵官旁边没有赵公明护法大师,这肯定让很多祈求既能做官,也能发大财的游客失望了,赵公明是财神爷呀。自古钱迷不一定是官迷,但官迷九成以上是钱迷。在王灵官金光闪闪,光彩照人的雕塑上方挂一匾额,上书“妙察因果”。雕像背景则恶云飞扬,妖魔横行,而王灵官则毫不畏惧,与众妖魔鬼怪大战。坐像下面是一只功德箱,用标准繁体字写着“广种福田”四个字。跪拜者若真是信教者,虔诚者,也多能大大方方地将善资投进箱子中,也算是种了一次福田了。“福田”其实是佛教用语,在两晋、唐代和元明的很多大家的作品中,都屡屡提及“福田”。佛教教义认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有如耕耘田亩,勤苦有加,却终有收获,因而叫福田。佛教用语出现在道家殿堂中,并不多见,尽管是两种不同的宗教,但某些教义在实质上是相通的,或者是可以包容和借鉴的。当然,当我们从文明大系中将宗教等三种类型(其余两种为艺术和哲学)中列出宗教,通过旅行,思索和文献查证,宗教在现实人生中带给我们的并非都是让人舒爽的东西(前面已提及),但其出发点和最终的期冀,却总是美好的,具有渗透进人骨髓和灵魂的力量和魅力。
过了灵官殿,便是湘子庙后院,湘子庙的中心建筑湘祖殿就座落于此。门额上“湘祖殿”三个字为钟明善所书。门额两侧立柱上的楹联颇为耐人寻味。上联“真假中看泉香酒美花顷刻小技雕虫传百代”, 下联“有无里见云横雪拥鳄速遁大道升仙铸千秋”。大殿正中供奉着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传说中的重要神仙:韩湘子的祖师慈航真人,文昌帝君,武财神、古今被人供奉的仁义之人关二爷关羽,右慈航真人,药王孙思邈。文昌帝君是文昌君的化身,也叫文星或文曲星,主管科举考试和仕途命运等之神,历来被读书人尊奉,道教也将他奉为主管功名利禄的主神,自周王朝起,一直受到民间奉祀,历代制定礼法,列入祀典之内。除此之外,文昌帝君还是刻字、书店、文具店、说书、抄纸等行业的行神,以前的书商公会都叫“文昌会馆”,足见天下读书人和求取功名者对文昌帝君的亲睐和尊重。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辰日,民间或读书人在这天都要举行祭祀文昌帝君的活动。至于将关羽称为武财神,除了他武功高强之外,就是他的忠义、仁勇、笃信等品格,与商业人士做买卖讲求信用等商业品位有关,因此古今商业众人便将他看成是他们钱财的“守护神”,道家殿堂中供奉的关羽,便叫做“关圣帝君”,而儒、释、道三家,都将关羽尊为神灵。在民间,关羽被称为恩主公,但道教中,关羽的名号很多,除了关圣帝君之外,还有协天大帝,翔汉天神,武圣帝君,关帝爷,武安尊王,三界伏魔大帝等称号。任何忠勇仁义豪爽之人,古今都对关羽怀有极大的好感,时时刻刻尊崇他,足见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药王孙思邈,为民间疾苦奔波,尝尽人间辛酸,终成药王,被历代供奉,实在情理之中。慈航真人,也成为慈航道人,是道教“十二真仙”之一,佛家尊其为观世音菩萨。慈航真人掌管善男信女、不管老幼的吉凶祸福,其仁义慈善,为天下苍生祈福的品格在人间广为传颂,佛道两家都对其极为尊崇。作为湘子庙的主殿,湘祖殿集中了道教文化中所尊奉的尊贵神灵,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道家文化的精要,从另一方面,也对韩湘子等八仙演绎出的“神仙”文化,也有了更清楚的阐释,加上关帝爷和孙思邈,所有人间敬重和期许的元素都集中于此,从而让宗教深入人心,让人类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在湘子庙,还有几个元素是必须交代的。一个是关于湘子洞的传说。湘子洞,早年是韩湘子祖父韩愈的宅院,后来是韩湘子静心修炼的地方。“湘子洞”传开的历朝历代,真正见过其庐山真面目的人大抵寥寥,直到几十年前,也就是那个“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的年代里,人们在湘子庙的后院挖洞,用于防空袭,不料却挖到一大约六平方米的洞穴,高近两米。学界人士闻讯前来考证,疑为传说中的“湘子洞”。那个时代,神仙自然不在他们的法眼里,封建迷信也要破除,因此防空洞照挖不误,当然,湘子洞也还是存在了下去,但究竟是不是当年那个成仙之前的韩湘子苦心修炼之地,仍需要学者专家们的继续论证,也希望破坏程度不要太深。
院中除了有一块阴阳石和混元石之外,还有两株年龄不短的洋槐树,树上是蓬蓬勃勃郁郁葱葱的凌霄花丛,有零星的花朵盛开,为碧绿得呈现出黑墨状的洋槐增添了更多的亮色。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不管是寺庙还是道观,种植柏树,槐树等树木,不足为奇,奇的是某些寺院或道观中的树木违背自然规律的生长方式。湘子庙中的洋槐树就是这样。据湘子庙管理者介绍,灵官殿前的那两株槐树十分奇异,在二零零零年冬天,南边的那一棵竟然在寒风萧瑟天寒地冻的大冷天开了花,花朵艳丽照人,但至今无人知晓其中奥妙。某年的某天,两株槐树第二次开花,再次成为焦点新闻,跟终年开花“曼陀罗”有得一比,至于为何一年中第二次开花,也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不过,这两株屡屡违背自然规律的洋槐只有五十余年的年龄,文献资料上记载的湘子庙中最早的两株槐树是宋代时期栽种的,在五六十年前被砍伐,后人倍感可惜和遗憾,便在两棵宋代古槐树的原地上,重新种上了两棵槐树。岂料这一栽,竟然栽下了两棵奇树,不经意间就成了湘子庙的一道人文景观。有心者和想像丰富者,自然会想到昔日的高人,天上的神仙,韩湘子自然也在其中,莫非就是他们在上天显灵?风水研习者会这么认为,湘子庙这一带原本就是西安南门一带的风水宝地,加上有了韩愈等韩家才子,尤其是修道成仙的韩湘子,此地就更是宝地中的宝地,完全可以与对面的书院门媲美了,因而才有了湘子庙里缕缕不绝的奇特的人事物境。当然,这十分牵强,就像从山上或其他地方发现的那两颗石头,一颗阴阳石一颗混元石,由于其色彩,造型,结构,质地等跟道教的阴阳八卦学说极为相近,便运来,放置在庙宇中,附上学术上经过打磨和提炼的文字与要义,石头就成了文化符号,宗教符号,甚至是心灵寄托。尽管如此,无数人众仍然愿意相信,那就是有关阴阳和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终极信念,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元之气成世界,终为宇宙之道理;一即道也,然,道法自然,自然而成乃宇宙之根;自然无偶,归元于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