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九百三十帖 读《风雨之夜》 

字数:3169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2-01 17:44:44 更新时间:2021-02-01 19:21:55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1-02-01 09:44:44
读书破万卷(4930)·《风雨之夜》
《风雨之夜》,现代电影文学剧本。朱瘦菊编剧。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出品于1925年出品。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4913)·<歇浦潮>》。
风雨之夜》上映时间:1925,导演:朱瘦菊,主演:韩云珍、周文珠、王谢燕
剧情简介:余家驹携女儿返乡修养,借住卞道士家中。一个风雨之夜,女儿被雷声吓到后惊呼,家驹熟睡未醒。卞女玉清闻声奔视,忘记避嫌,被姐姐玉洁看见。家驹病愈后返城。同村富户钱大伟再三向玉清求婚,被妒嫉玉清的玉洁以雨夜之事诬陷不贞。玉清本无意于大伟,此时为保全家驹名声承诺考虑,并写信告诉家驹。家驹未能及时见信,待赶到时二人业已成婚。就在家驹探访玉清之夜,妻子庄氏险遭姐夫非礼,搏斗之下,二人均留下伤痕。家驹问及,二人搪塞而过。而庄氏反问家驹夜里宿于何处,家驹不知何以作答……
在中国电影历史中,“鸳鸯蝴蝶派”是20年代重要的关键词,“鸳蝴”电影曾经风靡中国银幕将近10年之久,多改编自当时盛行一时的同类通俗文学。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从1921到1931年这一时期内,中国各影片公司拍摄了共约六百五十部影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鸳鸯蝴蝶派文人参加制作的,影片的内容也多为鸳鸯蝴蝶派文学的翻版。”自它诞生那天起,就在广受观众追捧的同时背负着“恶趣味”污名,“鸳鸯蝴蝶”总是和“花花世界”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堕落和萎靡的象征,“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阶级的思想意识”。由于“鸳蝴”电影绝大多数早已灰飞烟灭,以至于后来者较难改变前人对它的评价。
借由《风雨之夜》这部稀有的影片,我们终于得见“鸳鸯蝴蝶”的本来面目,此片在小范围的学术圈放映过,其电影史、社会学、民俗学、文学史、人类学价值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深度认同,相信随着进一步研究,近一个世纪的偏见有可能发生改变甚至颠覆。
本片被发现的过程仿佛因缘际会。2011年,学者佐藤秋成在已故日本电影导演衣笠贞之助的遗物中,发现其中一套无片头的35毫米底片及16毫米洗片,经过考证认定是由朱瘦菊(1892——1966)编导,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出品于1925年的《风雨之夜》。佐藤秋成实为华裔,本名但成彪,其曾祖但杜宇先生,恰是朱瘦菊在上海影片公司的合伙人。
《风雨之夜》的编导朱瘦菊是著名通俗小说作家,被称为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十八罗汉”之一。20年代,朱瘦菊兼有作家和电影编导身份,可能是唯一在两个各领域皆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张爱玲曾多次表示自己对朱瘦菊的崇敬与喜爱,张爱玲曾说:“《歇浦潮》是中国自然主义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坦言自己的小说《怨女》的“圆光”一段系“克隆”自朱瘦菊的《歇浦潮》。 海外汉学家胡志德甚至认为,张爱玲正是以朱瘦菊小说中的都市氛围作为其小说中的日常布景。而电影《风雨之夜》恰沿用了“歇浦潮之描写法”,“立意甚精”。
影片对于朱瘦菊个人职业生涯来说意义不凡。自1924年开始,他决心放下写作,专心致力于电影事业。他一生共参与过26部电影,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三部长艺术片中的《海誓》。
1925年的《风雨之夜》是他电影导演生涯的里程碑,此片完成后反响很好,当时的评论者认为“朱瘦菊便由小说家一跃而为导演家矣”。
《风雨之夜》是一部典型的鸳蝴派电影,故事发生在两对夫妻和五个单身男女之间,各种情事交织展开,包括婚外恋、单相思、黄昏恋、殉情、无爱的婚姻等等。原著小说仅发表于《风雨之夜》的影片特刊中,可以说是朱瘦菊为电影量身定制。
这部电影传达出的思想内容不仅仅是反封建和支持女权,也反思“现代”社会的弊端。作者基本以二元对立的叙事和空间结构,批评了城市妇人庄氏所代表的物质、现代、浮夸、背叛,认同了乡村少女玉清所代表的精神、传统、质朴、专一。
庄氏是现代性“物质”的一面,物质化为个人欲望的膨胀提供了空间,走向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自我放纵。从视觉上,庄氏的段落与大都市敞篷汽车、火车、马路、俱乐部、舞厅、餐馆、别墅;室内西洋化的家具和装修陈设等物化景观联系在一起。玉清生活在乡村,她与现代性的联系是读书,她不但具有现代性“精神”的一面,同时也保留了传统女性的善良、宽容、细腻和自律。她的影像多数和自然外景放在一起。
《风雨之夜》极可能是经过转译的《红礁画桨录》而完成的中国电影版。朱瘦菊对于西方文艺作品并不陌生,他不但受过中国传统教育,自小就读于书塾,而且16岁就进报馆做练习生,在补习夜校掌握了英语,据说达到了能流畅地与西人对话,看美国电影不用租用“译意风”的程度。他还翻译过国外探险小说和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赤环党》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报馆职业和外语特长,帮助他具备了国际视野和现代意识,在创作上,也帮助他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和资源。所以,他与完全本土的鸳蝴作家不同,不但意识到反封建反专制,崇尚科学、追求平等自由的现代精神,也对西方进入现代社会时出现的过度物质追求、价值观丧失、享乐主义等人的异化问题有所认识。
代表着现代的城市生活方式造成了庄氏的无情和异化,庄氏不但对家驹只有物质上的依赖,还曾因疏于对孩子的看护,险些让孩子命丧车轮之下。作为对比,卞玉清的放弃与余家驹的感情则是来源于真爱,以及出于对象征着中国未来那个孩子——娇娜的保全。卞玉清身上更多地积淀着中国女性克己和成人之美的传统品德。余家驹是一个努力工作的知识分子,从他的职业和片中出版的新书,可以判断其形象来自朱瘦菊本人。他在庄氏和卞玉清之间的选择,就是中国在面对社会转型期的选择。
《风雨之夜》不仅仅描写了鸳鸯蝴蝶,也是关于中国社会和历史处境的寓言。多数鸳蝴作品表现新的思潮与生活方式,比如自由恋爱、人格独立、自我完善等新意识,冲击着旧的社会秩序和伦理模式。但是《风雨之夜》却隐隐地认同传统价值,审慎地看待现代性,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制作:《风雨之夜》拍摄于1925年,第一次放映是在当年的12月6日,正式公映于12月13日,地点均在上海中央大戏院。全片原片长度应为9本,现存8本。
为了突出主题,影片对于城市和水乡的影像表现是有意识的,城市镜头切换较快,乡村的场面多为长镜头。为了构建乡村生活的适意,摄影师利用了长焦镜头突出表现了自然环境中的人物,而虚焦的近景更使画面产生独特的意境。在乡村中,用摇拍镜头从横摇直接转为垂直摇拍,表现了对于田园精神的依恋之情。
在影片的节奏和时间控制上,朱瘦菊有独到的设计。卞玉清到城里找余家驹的时间较短,而余家驹赶往乡村找寻卞玉清的时间被拉得很长,其中还交代了不同交通工具的细节。这时候,戏剧张力和叙事悬念完全控制了观众,人们会怀着期待看着余家驹的一路找寻。而交通工具作为现代性的符号,不但没有给主人公加速,反而是“减速”进而加重焦虑的物件。这个巧妙的设计关乎主旨,而又藏而不露,是鸳蝴派作家擅长的“穿插藏闪”叙事技巧的电影化呈现,具有很强的戏剧化效果和情绪感染力,堪称鸳蝴派电影由文学艺术手段改装为电影语言的典范。
因影片尚不完整,相关资料匮乏,也造成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依照本片特刊中的“本事”和台词本,故事最后是很尴尬的,并非目前看到的这个大团圆结尾;而这个版本是如何产生,还是一个不解的迷。
影片围绕一对双双精神出轨又重归于好的乡绅夫妇展开,如此“劲爆”的故事,即便现在看来也足够有趣。爱慕、勾引、外遇、偷情、背叛等人物间的纠葛,演绎出都会市民和乡村男女的种种情感状态。
李镇认为,该片突破了一般“鸳鸯蝴蝶派”的路数,流露出对现代性的反思,“这类电影一般多反封建,比如妇女解放、追求爱情自由。但这部电影里的女主角庄氏贪图享受、沉迷于物质生活,与乡间另一位女性的传统纯良形成鲜明对比。当中国刚刚开始现代化时,它已经在警惕现代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点非常超前。”
评:两对夫妻五单身,情事交织乱纷纷。乡村养病余家驹,邂逅玉清情意真。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