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中国“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隐写的明亡历史!

字数:139404访问原帖 评论数:58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4-05-21 19:46:00 更新时间:2021-03-16 11:13:54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5:28:43
@MattDamon2010 130楼 2014-05-28 15:12:35
楼主快出书吧
-----------------------------
呵呵,好的,我还没有写完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5:34:19
@谢你给的蛋花汤 134楼 2014-05-28 15:32:18
@V哥掰谎 从原来的贴滚回来的。。对楼主是真爱啊。。。。
-----------------------------
谢谢,那个贴子说话不方便,所以在这里可以多聊些,呵呵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5:34:43
如果我们明白了王熙凤所影射历史原型特殊的生理特点,我们就不难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了!全书中只有王熙凤的称呼如此的复杂多样,应该是作者一直在不断暗示我们,生怕我们看不懂!可惜的是三百多年来还真没有人能看懂!另外在第五十四回里有一个情节,我相信以前几乎没有人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现在大家就都终于可以看懂了:
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风。”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他,“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笑道:“你说,你说。”女先生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们只管说罢,重名重姓的多呢。”
人们一直对这个说书的先生提到一个男王熙凤而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们知道凤姐的原型是谁了,应该就可以明白作者这样写也是跟影射魏忠贤大人的生理特点有关系。我们看这段文字里有三个很重要的信息,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
一、《凤求鸾》的故事发生在“残唐五代”、“残唐之时”,是一个王朝的末世。
二、《凤求鸾》故事的主人公也叫王熙凤,凤姐居然不在乎,还让说书先生只管说。
三、《凤求鸾》故事中的王熙凤是个男的,而贾家的王熙凤是个女的!
《红楼梦》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情节,其实越是奇怪内容越是重要,这些地方应该都是作者想向我们传递一些很重要的信息!我猜测在这个情节里作者想告诉我们《凤求鸾》中的男王熙凤应该是与贾家的女王熙凤所影射的是同一个历史人物,而这个历史人物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征,这里指的自然就是太监!这段情节还告诉我们,男王熙凤所影射的历史原型生活的时代是类似于“残唐五代”的时期,是一个朝代的末世,而且残唐是历史上宦官专权危害最大的时代!这是拐弯抹角地告诉我们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原型生活在明末,也是个王朝的末世!所有这些发现都是前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而且一致都指向了魏忠贤!我相信如果仔细阅读小说文本,还可能发掘出更多类似的暗示来!看来作者没少在王熙凤的性别上做文章。另外我提前提醒大家一下:《红楼梦》里多次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角色来影射同一个历史人物的情况,这一点非常令人奇怪,比如甄宝玉和贾宝玉就是这样,所以一个男王熙凤和一个女王熙凤影射同一个历史人物,也完全符合作者的创作习惯的,在后面我会把类似的情况一一介绍给大家。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6:28:51
历史是后人评说的,但如何评说需要看写史人的政治倾向性。魏忠贤大权在握的时候打击“东林党”这个文官集团,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东林党”人,而历史就是帮“东林党”人写的,大家想想,那老魏在历史中的形象能好得了?至少肯定不会很客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对那段历史进行解读,而《红楼梦》这本隐写的史书居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史料,这实在是让我们没有想到!那么魏忠贤是怎么成为太监的呢?我们先看看他早期的大致经历吧: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别称魏阉,原名魏四,入宫后改名李进忠。后由才人王氏恢复魏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忠贤,表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喜欢赌博,迷恋酒色,曾卖掉自己的女儿,后为赌债所逼,他看到太监在游乐场所出手阔绰,很是羡慕,于是自阉入宫做宦官。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指宫女与和太监结成挂名夫妻)。他对皇长孙极尽谄媚之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朱长祚在《玉镜新谭》中称魏忠贤“形质丰伟,言辞佞利”,擅长唱歌、奏乐、下棋、踢球。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魏忠贤这个人,他是成年以后,甚至是在结婚生过女儿以后才自宫做的太监!这个听起来实在是有些吓人,一个大男人居然能对自己下这样的毒手!这得有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呀!可见这样的人对别人会如何狠毒?如果是这样,那他长得应该更像一个纯爷们,估计应该是高大威猛,从记载上来看,他还是个文艺青年,吹拉弹唱、踢足球都会几手!而且他的口才很好,“言辞佞利”,这一点也很像王熙凤,但他毕竟出身于低微的市井无赖,这也是世人一直诟病他的地方,这让我忽然想起在第三回里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凤姐一出场时候有一个很让人吃惊的情节: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个地方很让我实在是太震惊了:以前我一直以为“泼皮破落户儿”这是在形容一个人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意思,现在我忽然明白,原来“泼皮破落户儿”是在暗示魏忠贤在入宫以前的出身,他那时不但是个“泼皮无赖”,更是个无法还赌债的“破落户儿”!这实在让人没有想到!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6:40:01
@天天呆 143楼 2014-05-28 16:37:38
煮酒那边是被什么蹄子踹了吗?帖子都木有了。真愤怒。
-----------------------------
他们编辑内部有争议,所以移到别处了,“舞文弄墨”分论坛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7:40:51
魏大人这个“泼皮”外加“破落户儿”实在是大大地有名!作者居然如此巧妙地将王熙凤与魏忠贤之间的影射暗示给读者,而且是凤姐在全书一出场的时候由贾母的嘴里说出来,应该说这其中的意义相当的重大!让我深感作者为用凤姐的影射魏大人真是费尽心思,设置得却如此巧妙,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更让我们对“泼皮破落户儿”这个形容手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第二十七回里,林红玉的才能得到凤姐赏识,凤姐狠狠地夸了她一通,有这样一段描写:
李宫裁笑道:“都像你泼皮破落户才好。”凤姐又道:“这一个丫头就好。方才两遭,说话虽不多,听那口声就简断。”说着又向红玉笑道:“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红玉听了,扑哧一笑。凤姐道:“你怎么笑?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你别作春梦呢!你打听打听,这些人头比你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红玉笑道:“我不是笑这个,我笑奶奶认错了辈数了。我妈是奶奶的女儿,这会子又认我作女儿。”凤姐道:“谁是你妈?”李宫裁笑道:“你原来不认得他?他是林之孝之女。”
李纨这里再次提到凤姐的“泼皮破落户”身份,而且书中还有两次提到凤姐是“破落户”,我相信这也是作者为了不断提醒我们要将凤姐魏忠贤联系起来看。从刚才这段描写里我惊奇地发现:出身为“泼皮破落户”的魏忠贤在权力的顶峰时期也喜欢认干儿子!而且干儿子不计其数,许多是现任官员、将领,顶峰时期,几乎满朝文武奉其为“干爹”!这些人充当魏忠贤爪牙,活动能量极大,号称“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而魏忠贤则通过“干儿子们”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大肆滥杀无辜,排除异己。我们再看:凤姐因为欣赏红玉的才能,居然要认她当女儿!而且还又透露了红玉的妈妈林之孝家的已经被凤姐认作女儿了!凤姐还说:“你打听打听,这些人头比你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以前我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在贾府里那么多人要赶着叫凤姐妈呢?太不成体统了!现在我们结合魏大人的历史一下子就完全明白了,原来是在影射这件事呀!作者影射得实在是煞费苦心。在第四十五回里,李纨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那是相当的有深意,大家一定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8:01:55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这里看似李纨是在挖苦打趣王熙凤,还打了不少比方,在书中表面的故事里,李纨跟凤姐两个逗逗贫,开开玩笑,确实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大家族的生活场景,所以从来没有人想过这其中还能有什么秘密,然而我出现以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研究此书真让我有一种当“侦探”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很爽!从“假语村言”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刚才李纨的这番话,她到底是在说谁呢?她说的:“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自然指的是王熙凤在书中表面故事里的身份,也就是通过“梦”、“幻”的方式进行艺术加工出来的身份,而李纨接着说的:“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这里当然是在指如果不是书中正面故事的情况下,而是在反面故事中,那魏大人自然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而且当然是“作个小子”了!这才是作者要告诉我们凤姐所影射的这个历史原型的真实身份,同时让所有人都没人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净身成了不男不女的太监,居然掌握管理天下的大权,成为只比万岁小一百岁的“九千九百岁”的权臣!而且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真的做到了“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的境界!作者这样的“一喉二歌”的写作手法真是太绝了!而“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句也应该是表现魏忠贤“泼皮破落户”的出身和无赖性格!“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这也是作者向我们透露了老魏本人口才很好,擅长诡辩,这应该就是魏忠贤的真实讲话风格,也让人感觉小说的创作团队中应该有人见到过魏大人,所以才能了解到老魏的这么多活生生的细节,令人称奇!所以这段描写看似普通,但是作者隐写历史的非常独特高明的手法!希望大家在重读《红楼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相信会挖掘出更多更精彩的隐写的史料来!这也让我忽然又想起了第四十三回里的那条批语,希望大家再体会一下其中的含义: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9:45:37
这也让我忽然又想起了第四十三回里的那条批语,希望大家再体会一下其中的含义:
〖庚双夹:惊魂夺魄只此一句。所以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家常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
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情节里,有这样一段介绍凤姐的文字: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这里说王熙凤“男人万不及一的”,足见其出众的才华!同时也暗示我们魏忠贤作为了一个太监要比那么多大男人要强得多!“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应该指的是杨涟所代表的“东林党”人反而失去了朝政的主导权,让魏忠贤大权独揽!同时再次透露了魏大人口才好,而且“心机又极深细”,这些也都应该是魏大人的特点,相信他最后的下场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正好合了凤姐在第五回里的曲子《聪明累》的本意。
历史上像魏忠贤这样权倾一时的人物出现过不少,但往往名声都不是很好,在第六十八回的回前有一条批语说得非常让人吃惊:
〖蒙回前总评:余读《左氏》见郑庄,读《后汉》见魏武,谓古之大奸巨滑惟此为最。今读《石头记》,又见凤姐,作威作福,用柔用刚,站步高,留步宽,杀得死,救得活,天生此等人琢丧元气不少!〗
批书人居然将王熙凤比作古代两个著名的“奸雄”郑庄公和曹操!足见她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的地位与身份是如何的了得!这也与魏忠贤的身份和背景惊人的一致!而且《红楼梦》中有好几条条批语也提到王熙凤是“奸雄”!在第十六回有这样一条批语:
〖蒙甲双行夹批: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
在第四十四回里也有批语提到:
〖庚双夹:天下奸雄、妒妇、恶妇大都如是,只是恨无阿凤之才耳。〗
在第四十九回里再次有批语提到:
〖蒙侧批:凤姐一番筹算,总为与自己无乾。奸雄每每如此,我爱之,我恨之!〗
从最后这条批语来看,凤姐不是那种让人恨到骨子里的奸雄,因为从书里看我们会发现作者对凤姐更多的是喜爱,难怪批书人说:“我爱之,我恨之!”批书人居然对凤姐这个又恨又爱的态度,都与我们所熟知的关于魏忠贤的记载有太大的差别了!由此可见,《红楼梦》一书独特的史料价值不可小视!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9:56:04
@wssys无声胜有声 158楼 2014-05-28 19:54:12
宝玉象征玉玺,黛玉象征朱由检,这我原本是接受的,但随后有一事不明,众所周知朱由检是当过皇帝的,也就是拿到过玉玺的,按照这个逻辑,那黛玉和宝玉也应该成过亲才对,如果仅仅是发生关系但没成亲的话,那就说明名不正言不顺,但朱由检既不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也不是越俎代庖的张居正,相反还正大光明的有自己的年号,所以后续情节不应该是这样的吗:在宝黛共度风雨,甚至在王熙凤衰亡的道路上也少不了二人的影子之后,宝钗第......
-----------------------------
成个人成亲了,只是成亲当天贾家出事了,所以没有真正入洞房。两个人被迫分离,书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暗示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19:56:40
@绯色烟火 157楼 2014-05-28 19:52:19
我都追到60多页了,贴子忽然没了!楼主加油啊……
-----------------------------
原贴已经移到了“舞文弄墨”分论坛,最新的内容只在新网页更新了,地址如下:
bbs.tianya.cn/post-culture-849459-1.shtml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20:14:34
@wssys无声胜有声 162楼 2014-05-28 20:07:39
谢谢楼主的回复,
但如果二人成亲当天就分离了,那又是怎么在当天就把凤姐也给拉下水的呢,希望能在楼主后来的更新中看到这方面的解说,因为不知道其他筒子会不会也有跟我一样的疑问
,坐等
-----------------------------
书中还要将表面故事讲清楚,所以凤姐不是黛玉给搞下去的,而是“家法”搞下去的。或者可以理解为不是崇祯搞死的魏忠贤,而是老魏违法了,所以刑法部门对他进行了处理。这也将崇祯的责任降到最低。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20:21:56
@wssys无声胜有声 164楼 2014-05-28 20:20:18
想了一下,还是有点困惑,如果二人只成亲没洞房,那似乎也不大合适,因为朱由检不是既有权利知名又有权利之实吗?
-----------------------------
可江山没有坐稳呀,坐稳,一直到死,才算把握住江山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20:54:55
@精英误国2012 171楼 2014-05-28 20:50:41
楼主,我终于找到你了....呵呵,怎么还是老的内容?
-----------------------------
新的可以去我的新浪博客上看,搜我这个网名就成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21:42:51
@夏娃有着黑眼睛 173楼 2014-05-28 21:32:09
我很好奇啊,如果贾家是影射明朝皇宫,那甄家呢,甄家甄宝玉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楼主看到我!
-----------------------------
甄家就是贾家,只不过想从不同侧面反应皇宫中发生的事,也就是说一个发生的事,另一个也发生。一个先发生,成为另一个的伏笔。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8 22:29:38
而凤姐在第五回的判词的第一句我们也应该重新领悟:“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其中的“凡鸟”大家一直以为只不过是个简单的字谜,因为“凡”字加上“鸟”字组成一个繁体的“鳳”字,这是为了提示读者这个判词是属于王熙凤的。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就是说王熙凤的判词里两处提到“凤”字,另一个地方就是那个现在大家所熟知“雌凤”了,这样写会不会太多了些了?我一直觉得判词这样的地方应该是“惜墨如金”,字字珠玑,不应该重复出现相同的内容,所以我个人感觉“凡鸟”一词应该另有深意,除了拆出一个繁体的“鳳”字以外,还应该指的是他是一个出身低微的人,这里的“末世”自然指的就是明末这个时期,于是“凡鸟偏从末世来”的意思就明朗了,指的是“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出现在明朝末年”,而判词的第二句是“都知爱慕此生才”自然是指这个人才华出众,我们发现这些是在说魏忠贤!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相信老魏是否真的跟凤姐一样有才,不要着急,我在下一节里马上就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魏忠贤!
作者为读者埋下了如此多的关于魏忠贤的暗示,而我今天才能够真正读懂,这个实在让人心中五味杂陈!难怪在第十二回贾瑞照“风月宝鉴”正面而死后,代儒要毁掉此镜,也就是要烧掉《红楼梦》这本书以防其“遗害于世”,这里有条批语:“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现在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这条批语的真正含义了!《红楼梦》自然不是野史,是隐写了的“正史”,而且是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的写史的方法!王熙凤是书中的一大亮点,而魏忠贤是天启朝的最著名人名,也就是说至少在前八十回里书中所隐写的历史应该主要以天启朝为主,这也是凤姐这个角色如此鲜明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不得不多用笔墨给大家介绍再介绍一些更多关于凤姐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证据,不过一定要相信我的研究不止仅限于王熙凤一个人,应该说涉及到书中的方方面面,关于凤姐的故事只是我全部研究的开始!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9 06:37:44
第五章 解开王熙凤不识字之谜


虽然找到了很多证据可以证明王熙凤影射的是明末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但相信还会有很多人表示怀疑,原因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上的魏忠贤跟《红楼梦》中的凤姐给人们的感觉相差实在是太大了,王熙凤虽然心狠手辣,做了不少坏事,但读者对她并没有像对魏忠贤那样厌恶,更多的是喜爱和同情。而魏大人给我们的感觉更多的印象是残害忠良,欺君罔上,图财害命,坏事做尽,让我们想起臭名昭著的“阉党”、东厂和锦衣卫等等,尤其是现在的影视剧里,魏忠贤都以阴险毒辣老奸巨滑的“死人妖”的形象出现,让人恨得咬牙切齿,除了做坏事还是做坏事,这些负面的形象深入人心,跟王熙凤一点儿都不像!其实如果我们重新客观地审视一下魏忠贤的一生,认真来研究明末那段历史,你就会发现:魏忠贤一案应该是个大冤案,魏大人应该是被人严重抹黑了!真可以称为“千古奇冤,厂公一案”!
当年出身于“泼皮破落户”的魏忠贤亲自净身以后并没有马上成为太监,据说还是拖人走后门才当成的,那个时候不是你敢自宫就可以当太监的,办什么事不得拖关系找门路?小魏当年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进宫成了他理想中的太监,开始做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工作,也算是满足了他的心愿!一开始他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太监,天天以干杂活为主,并没有什么人很注意到他。他兢兢业业,认真工作,估计也没有什么太高的追求,只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锣丝钉。本来可以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但没想到他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太子朱常洛一家干活,并负责照顾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虽然朱常洛贵为太子,但是他一家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这是由于万历皇帝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这导致了他的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太子能当上皇帝的机会实在是渺茫,所以宫中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们一家人。然而魏忠贤对太子一家人却很好,不仅认真照顾太子的儿子朱由校,而且还经常拿出自己的钱给他买东西,太子一家在处境最为艰难的那些岁月里,只有魏忠贤真正关心他们全家。没想到的是时来运转,太子一家终于熬到了万历皇帝驾崩的那一天,而且朱常洛的太子身份居然没有被废掉!这实在是个奇迹,一直不被看好的太子居然当上了皇帝!真是喜从天降,否极泰来!然而不幸的是乐极生悲,朱常洛刚登基就因为大搞女人而纵欲病倒了,在吃了两粒“红药丸”以后很快就死了!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他的年号“泰昌”都没有来得及用,所以他的儿子,不到十六岁的朱由校当上了皇帝,年号为“天启”。而把他从小带大的慈父一般的魏忠贤自然就受到了重用,于是老魏大权独揽,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后来居然成了九千九百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更是绝后的。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9 08:48:00
然而现在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印象却是:天启是个“木匠皇帝”,只喜欢做木匠活,不理朝政,他把权力都交给了魏忠贤。而魏忠贤非常奸诈,他经常在天启做木匠活的时候向天启请示工作,这个时候皇帝根本没心思考虑政务,所以随口答应:“我知道了,你看着办吧,别骗我哟!”于是魏忠贤就经常矫诏、假传圣旨、残害忠良、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甚至后来有人称他要篡位了!成了几百年被人唾骂大奸臣。实际上这绝对都是大大的谣言!这个谣言的来源应该来自清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谈》:
有老宫监言:“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院章奏进,帝辄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而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记载的源头又当是出自明太监刘若愚在崇祯年间写成的《酌中志》一书,但进行了歪曲篡改,可见其用心险恶!《酌中志》中的原文是:
“先帝好驰马,好看武戏,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削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般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坠,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逆贤客氏喝采赞美之,天纵聪明非人力也。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先帝与亲昵近臣如涂文辅、葛九思、杜永明、王秉恭、胡明佐、齐良臣、李本忠、张应诏、高永寿等,朝夕营造,成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快圣意片时之适。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之柄下移。”
天启皇帝心灵手巧,善于机械设计,精于建筑家具的制造,具有这方面的天才是事实,据说他亲自设计打造家具,完成之后让太监拿到宫外的市场上卖,当听说卖了个好价钱以后,非常开心!感觉自己的技术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市场的承认!他还亲自设计一些高、精、尖木制自动机构,相当有技术含量!但说天启皇帝为了做木匠就不理朝政,这是对事实的歪曲。《酌中志》里也说天启“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并没有因为专注兴趣就荒废了紧要的国事政务,是很认真地在听!其实天启皇帝并没有因为做木匠活而不理朝政,而是对管理朝政很用心,而且他很喜欢学习,是个很聪明的人,他重用魏忠贤,除了是对他充分信任以外,也是形势行逼,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同时也让老魏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9 09:16:44
@粉色抹茶味 188楼 2014-05-29 09:06:46
。。。。。楼主在那边已经更了那么多了。。来这边还要重新更么?????????????????能不能把那边的直接弄过来
-----------------------------
没事,慢慢就能追上了,这两天追平,以后同时发,呵呵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9 12:34:02
天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面临内困外交的局面,辽东与满清的战事吃紧,而国库又相当的空虚,朝廷内党争激烈,“东林党”一帮文人不是今天弹劾这个就是明天弹劾那个,乱作一团,光会耍嘴皮子,为了自己的集团争利益你争我夺的,没干多少正经事。虽然天启皇帝在继位的时候“东林党”人帮了很大的帮,但他明白“东林党”人的政治主张是有问题的,所以认为坚决不能重用这帮人。那当时天启皇帝与“东林党”之间最大的矛盾在哪儿呢?应该是在国家的税收上,一个国家如果财政不足,那什么事也干不了。在明朝早期,可以组织七次大规模的郑和下西洋这样的活动,那时有很多闲钱可以花,可到了天启年间,连在辽东与满清作战的军费都捉襟见肘,为什么呢?原来那个时期地球处于小冰河时期,我估计很可能是因为太阳黑子长期活动频繁的原因,导致气候异常长达几十年之久,北方农业严重歉收。而“东林党”人却一直坚持以农业为本,要求重点收农业税,这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尤其是常年受灾地区的北方农民苦不堪言,这样就很容激起民变!极有可能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动荡,所以形势相当危险。后来崇祯朝天下大乱、破产的农民成为流寇四处洗劫,最后都让大明亡国了,如果不采取强制措施,崇祯亡国的情景就会提前上演!所以为了避免这样情况恶化,天启皇帝认为坚决不能采用“东林党”的政治主张!
我们都知道明朝中期就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代著名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的身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江南的商人和资本家越来越富,然而他们却几乎不用上任何税,“东林党”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坚决反对对江南商业、盐业、采矿业征税,这就是皇帝与他们之间的矛盾。如何对付一个个满腹经纶、灵牙俐齿而又心怀鬼胎的“东林党”人呢?说实在的,实在不太容易对付,“东林党”是一个文人集团,皇帝一伙毕竟人少,说不过他们!面对同样的局面,天启皇帝的爷爷万历皇帝选择了干脆不上朝,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反正眼不见为静,你们爱怎么骂就怎么骂,反正我也听不到!于是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后来“东林党”人在写历史的时候骂万历皇帝懒于朝政,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是万历皇帝去躲清静去了。
现在天启皇帝面临同样的局面,发现自己身边可靠的人就魏忠贤一个人了,而天启自己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他哪斗得过这样一帮职业搅局的“东林党”人呢?而且“东林党”人拒绝向江南征税这绝对是亡国之举,所以坚决要打击,而且需要向“东林党”下重手才成!这样的事自然皇帝不能亲自出面,不然操心费力,而且还会坏了自己的名声了,所以天启皇帝在幕后策划,让魏忠贤出手,而他学自己的爷爷以做木匠活为名去躲清静。“东林党”人虽然一个个灵牙俐齿,很能忽悠,但没想到他们遇到老魏!魏忠贤“言辞佞利”,估计正像李纨说的那样:“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看来魏大人的口才极好,而出身“泼皮破落户”的他肯定是个耍无赖的大师,这一优势在与“东林党”人的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他的政治手腕也很狡诈狠毒,让“东林党”人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恨得这帮文人一个个咬牙切齿的,所以后来魏忠贤被“东林党”人骂为“阉党”!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14-05-29 13:18:40
其实所谓的“阉党”实际上就是“天启党”,是“帝党”。于是魏忠贤坚决贯彻执行天启皇帝的指示,毫不手软,将“东林党”重要的人物一网打尽,并开始向江南的新兴资本家收税,同时减免受灾地区的农业税,使国库充实起来,缓和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魏忠贤自己还亲自为给受灾区捐过款呢!大家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在魏大人掌权期间,国家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辽东战事也相对稳定得多,甚至还取得了一些胜利!很多人骂魏忠贤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可天启年间却没有出现象崇祯朝那样的大规模的民变四起、流寇遍地的情景,江南被征税的地区虽然民怨沸腾,但也不是民不聊生。而很多减免农业税的地区自发为魏忠贤建生祠,这也能说明问题,也就是说当时的政策总体来看是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的。之前在“东林党”执政时期,田税五百万两,盐税才几百两,还有些工商税,也才几千两;而到了魏忠贤掌权时期,田税只有一百八十万两,盐税竟然有三百六十多万两,还有些工商税也有一百多万两!“东林党”人拿着仁义道德做幌子,说什么藏富于民,可这个“民”只是当官的和江南的商人!
为了加强皇帝对各级官员的监管,魏忠贤将东厂和锦衣卫遍布全国,现在我们都觉得这些都是很负面机构,是为了迫害忠臣的,其实这一印象完全是后来写史的“东林党”人的污蔑!但实际上东厂和锦衣卫是皇帝监管官员防止官员们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的一个有效的手段,相当于现在香港的“廉政公署”,是直接受魏大人管辖的,所以老魏也被尊称为“厂公”。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东厂和锦衣卫从来没有参与过迫害百姓的活动。而最恨东厂和锦衣卫的,自然是那些贪官,而“东林党”人首当其充,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写明史的“东林党”人那么污蔑东厂和锦衣卫的主要原因,这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这两个机构的印象!要知道除了做木匠活,天启皇帝另一大爱好就是听东厂的报告,特别是军情方面的消息。天启皇帝对战争看得很重,可以说无论天启朝的经济政策还是政治政策,其实都是围绕着战争在制定的,都是为了辽东与满清的战事,无论是恢复工商税还是亲自压制“东林党”强行统一朝廷意见,都是因为天启皇帝集中全力想打赢战争。而事实上,满清的战略活动空间也确实在天启朝被压缩,蚕食得越来越小。天启五年即开始小范围收复失土,辽东战局从防守转成反攻之势,宁远大捷也确实振奋人心,而且不久以后努尔哈赤因伤而死,使满清一下子陷入低谷。如果天启皇帝能多活几年,说不定就真能消灭后金集团,最起码也能用粮食封锁饿他们个半死不活!总之国家的整体情况因为老魏的铁腕统治没有继续往坏的方向发展,甚至扭转了很多不利局面,这是非常难得的成果,也是魏大人日夜操作、不懈努力的成果!
其实著名的“阉党”集团中没有几个是太监,更多的是倒戈的识实务的大臣,魏忠贤看似独断专行,但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主子服务,是天启皇帝的打手,甚至可以说他不过是天启皇帝的一条狗,试想如果没有皇帝的同意,魏忠贤怎么可能有胆量将“东林党”那些著名的大臣一个个除掉呢?其实这一点大臣们心理是知道的,但又不可能直接骂皇帝,所以只好骂魏忠贤,魏大人不过是替皇帝挡子弹而已!好在老魏对天启皇帝忠心耿耿,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这帮以杨涟为首的这帮“东林常”的文人整惨了!在第十六回里有凤姐跟贾琏说的一大段话,把贾琏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表现出凤姐的口才和聪明,在这里有两条很有意思的批语: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