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与诗话

字数:154641访问原帖 评论数:33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10-21 21:39:58 更新时间:2022-01-21 17:39:24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2 17:55:35
谢谢钓鱼舟兄精彩临摹分享齐白石的《长年》(注有:白石老人九十三岁)。



钓鱼舟兄感叹说:白石老人最难得的是,他把一样东西煮得烂熟,却有生鲜味,别人来煮,大多煮得半生不熟,且气味全无。

齐白石九十一岁亦有同题作品。


画面上沉厚奇拙篆书题‘长年’使到看似平凡的水墨画,增添生气吉祥的味道。真是“胸中有龙蜿,有时雷雨亦疑飞去“。

这里两幅《长年》乃"长长的鲶鱼“之谐音,意喻长寿大贵之意。作品构图生动丰富,鲶鱼呈S形,悠然游动,鱼尾姿势上扬,直抒心胸;寥寥数笔,便把鲶鱼的特性表现出来。鱼在水中的力量即使在平面纸上也能感到其生动活泼,怡然自得。画面简洁利落,重墨疾书画出鱼背,眼,须部位。鳍则用浓墨,墨色滋润,浓淡适宜。

网上介绍:齐白石的画,其特点是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是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有时则模写物象纤毫毕现。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以其画风发展来看,早年笔墨较清新整饬,中年以后渐趋雄肆,晚年则炉火纯青,真率自然,不假修饰。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 2015-06-0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3 11:24:58
钓鱼舟临王雪涛先生花鸟小品一幅,画的是梅花八哥。首席夜郎可书评说:几可乱真终不真,寥寥数笔亦断魂~。



谨摘原作图如下,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王雪涛画集》第92页,原题《苔枝缀玉》。



这幅《梅花八哥图》,画面洋溢着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气象,令人流连回味无穷。八哥傲然蹬立枝头,以浓墨点染,头部刻画工整,眼神最为传情,充满灵性,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的无比心爱,故而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画面树干以淡墨写就,钓鱼舟临摹时特意加点浅赭色,感觉上少了原画枝干飘逸灵动而多了几分遒劲。

网上介绍:王雪涛(1903-1982)原名庭钧,字迟园,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他擅长小写意花鸟,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肖,色调鲜艳明媚,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在一花一草禽鸟鱼虫中,感受其中蕴含的造化生机,大师常借物寄情、缘物写心,笔下的物象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王雪涛善于用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还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和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20世纪卓有影响的一位花鸟画家。

王雪涛常以八哥入画,单个或成双或四喜的,网上可查到计有 :鸟趣图,四喜图,秋意文禽 ,紫萝八哥,红叶八哥,丝瓜八哥,杜鹃八哥,红梅八哥,八哥戏蟾图等等。

笔者亦喜欢王雪涛的同类作品《松树八哥图》,八哥精神奕奕站立枝干上,图中苍松翠柏用笔干练而率性,给观者一种宁静致远,深雄博大的感觉,再现了画家出古入新、神与物游的创造力。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8-05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3 13:37:52
好友钓鱼舟大隐于市,一沙一石竟藏大千山水,水流叶飘皆是鸟鸣花开,世外高人也。笔者愚昧,多次欣赏他临摹名家的作品,觉得好是好,但毕竟是临摹的。所谓临摹,就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手法。这次再度欣赏佳作,特意上网把王雪涛(1903~1982- 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的原画找出来看看临摹的有多像(见附图)。



钓鱼舟兄临摹(见下图)神韵情趣深得其道,这两赋画:一个春润,一个秋瘦,或许创作心境和时代不同。钓鱼舟兄临摹不入俗套确有新意,故自觉愚昧,小看临摹,特意下载并列欣赏。



钓鱼舟兄在五楼提到”运笔用墨气象神韵“,这触发我再三思考为何多数读者会喜欢“春润”。而王雪涛大师的“秋廋”又究竟要表达一种怎样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内涵,直到我最近有幸欣赏到八大山人的《墨荷》。



八大山人的五尺中堂《墨荷》:空旷的画面上,寥寥数笔枯叶,两株残荷,一只鹄立枝头的翠鸟,白眼朝天,怒目而视。整个画面,笔简形赅,呈现出一种落寞孤寂萧索凄冷而又傲气横溢的气氛。

喜欢八大山人的读者也知道,他的荷画物象,或占据画面边角位置或对角空间,多以修长的荷柄承接,大片虚白干净之极;空明之中透着淡淡光线轻微和风,给人以亦天、亦水、亦雾、亦岚的朦胧感,似乎时间已凝固。沉寂中尙可听到淅淅沥沥的细雨声,似乎这里就是一个不受世事惊扰的彼岸世界,在充满闲适的宁静感里,还有一种声音在呼唤心灵深处的念想。

庄子说:“听之以耳,莫如听之以心,听之以心,莫若听之以气”。欣赏这些作品,我们仿佛是在阅读一颗大孤独、大悲寂的灵魂,如同站立在深秋或初冬的寒风中,枯叶从身边扫过,我们会打一个寒噤。

七零后诗人龙天(钟瑞明)1998年作诗《画纸上的鸟》有云:“墨汁没干,是一只被淋湿的鸟,落在一枚丑陋的岩石上,一只坚硬的手攥紧了它的孤独……”虽是自画像,这何尝不也是每个时代个别艺术家特有人生经历处境磨砺出来,观看大千百态孤傲不屑的冷眼形象。

有学者说:艺术是因人的困境与苦难而诞生的,人对艺术的创造,是对困境的超越,对苦难的抗争,是一种审美理性精神的追攀与扬厉,人因为有了艺术才显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4-11-1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4 12:19:37
《北宋僧人惠崇的画和了惠的诗》

钓鱼舟兄打开话闸即显博学,由画说到题画诗,再说到宋代僧人了惠的《偈颂》“扁舟划断晓江云,一曲高歌远关君。惊起滩头野鸭子,海天飞去不成群”。诗中提到野鸭子非常有意思。这里既属《渔樵耕读》,就地茶座聊聊。

文中还提到宋代僧人了惠的《偈颂》,这些诗僧在文学史上专指唐宋时期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一批僧形诗人(词人),当时僧人的世俗化,除了与文人风雅酬对之外,还由于需要与士大夫阶级保持密切关系以获取支持。宋朝16位著名僧人-(禅师)留下140首词作。

我初读还以为释了惠(1198~1262年)和同时代的大家熟悉的北宋僧人惠崇(965- 1017年)有什么关系,查阅两人在世年代不符。得悉惠崇约生活在太宗、真宗时期。他在诗画上亦有很深的造诣,能作诗,现有诗作《北宋九僧诗》及画作《沙汀烟树图》等传世。他最擅长画鹅、雁、鹭鸳,尤其长于表现寒汀远诸、水鸟飞集的景物,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还总结出自己的艺术理论。五代以来,山水画家多取全景式构图,喜欢作长图,而惠崇则能将山水与花鸟融为一体,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富有诗意的湖山小景山水画,颇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许。

苏轼就有首著名的题画诗提《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据说惠崇原画已失,但“春江水暖”却成了历代名家经常入画的题材之一。笔者另选载惠崇古画二幅于下以飨其趣。





黄庭坚的诗作更是传奇经典:“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翻译成今天白话就是说:惠崇的这幅烟雨归雁图,让我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浩淼湖波上。情不自禁的想唤来一艘小船带着我回到家乡去,听旁人劝告说这是一幅丹青,我方始醒悟过来,原来这是一幅画。

钓鱼舟兄的文字中既然提到释了惠,就再摘录其诗以作助兴。
-- 钓鱼舟兴致高雅,真是:”湫闲云冷不成眠,听得樵歌一曲全。切莫喧传江上路,此声不入钓鱼船”。
-- 和喜欢艺术的朋友海阔天空聊天,真是:“知音不在千杯酒,一盏空茶也醉人”。

释了惠也有富有禅意的诗句:
“十二峰前月如剪,不知分照几家楼”。
“山空木落,秋清露寒。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烂醉夕阳残”。
“六年心念已灰寒,几欲求闲不得闲。今日不求闲自至,一枝藤占几江山”。
“霜蹄一跃趁春风,看尽深红及浅红。鞭影未摇归路活,杜鹃声在夕阳中”。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8-13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4 13:37:51
《钓鱼舟--花卉工笔线描作品欣赏》

谢谢钓鱼舟兄分享工笔线描花卉系列作品,谨摘录几幅共赏如下:


这“天竺葵”真是婷婷嫋娜姿,无风叶缱颯。查悉天竺葵不产于印度,但此花为何用‘天竺’之名不得而知。《后汉书西域传》有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都是根据印度河之梵文Sindhu及英文Indus的音译),后来玄奘西域取经尊敬有加,根据读音才正名为印度。

网上介绍:天竺葵别名洋绣球、石腊红、入腊红、日烂红、洋葵,属牻牛儿苗科,包括约230种,一般皆以叶形(为圆形,腎形或扇形)、花色,味道以及生长习性来区分。原产非洲南部,在1600年之前被一艘停靠过好望角的船只带回荷兰莱顿植物园栽种,1631年引进到英格兰,并于1738年定名为Pelargonium。几百年来欧洲民居,普遍喜欢把她放置在有充足日光的东面,或南面窗台作为装饰花卉。花的形状从星状到漏斗状有各种形状,颜色有白色、粉红色、红色、橘红色、紫色,甚至近似黑色。其花香常见的有玫瑰,薄荷,柠檬,水果,刺激性等味道。其中玫瑰天竺葵是提煉天竺葵精油的主要品种,据说她有调节荷尔蒙和神经系统的药效,能影响肾上腺皮质,故而能纾解压力提振情绪,平抚焦虑沮丧,让心理恢复平衡;但怀孕期间以不用为宜,同时对某些敏感皮肤产生刺激。


钓鱼舟工笔线描‘毛叶牵牛’虽没有牡丹花那样富丽,也没有菊花那样高雅,更没有兰花那样芳香,但它那种努力攀登的精神,不择环境而生,不怕荆棘,叶到深秋枝蔓已枯萎,但仍在顶部开放,不被西风吹落的气质,为人所赞赏。

网上介绍:牵牛花别名喇叭花,有60多种。她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聚伞花序腋生,一朵至数朵,花冠喇叭样,花色鲜艳美丽,有莹蓝、玫红或白色。圆叶牵牛,叶阔心脏形,全缘,花型小,有白、玫红、莹蓝等色。她不仅是篱垣栅架垂直绿化的良好材料,也适宜盆栽观赏,摆设庭院阳台。

花鸟画家王天一(1926年~ )擅长中国花乌画,特喜欢牵牛花,曾作画题诗:“步履荆棘赶斗牛,迎来旭日照神州,生平不做蟾宫梦,愿吹军号到金秋”, 赋予牵牛花的精神情感和理想的最好表达。谨摘录共赏如下:



笔者非常喜欢钓鱼舟兄工笔线描的‘杜鹃’。网上介绍说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



笔者负责的中国房地产开发的楼盘项目在作园林绿化设计时,知道原来杜鹃还有春鹃和夏鹃之分,确保万紫千红不同时序花期的品赏效果。在新加坡老家过春节时,笔者还买过一坛类似杜鹃如龙探水迎客入座的造型迎春花卉来应节添喜。

笔者还记得小学上音乐课时,有首歌如今依然记忆犹新,歌词是:“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旁啊,多美丽哟! 好像船家的小姑娘,好像船家的小姑娘。去年船家的小姑娘,她走到了山坡上,和情郎唱支山歌,摘了枝杜鹃花插在头发上。今年船家的小姑娘,她走到了小溪旁,(那个)杜鹃花谢了又开,记起了,战场上的情郎。她摘下了一枝鲜红的杜鹃,遥想着烽火的天边。…………

后来到中国公干, 才知道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这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婉约柔情的杜鹃花,竟然可以形成遍野映山红的震撼图像。歌词是: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网上介绍:映山红在杜鹃花中属九百余种之一,不算最出色,但影响很大,这主要和分布有关,江浙安徽两湖,也就是说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里,多半是这种杜鹃。

《续文》
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作为趣味跟读,喜欢杜鹃花鸟的近代名文人有周瘦鹃(1895~1968年)常用笔名“瘦鹃”,据说乃源自清代词人黄韵珊的《帝女花传奇》第一折楔子《满江红》词末一句是“鹃啼瘦”三字。

周瘦鹃的好友马孟容(1892-1932年)乃近代著名画家,犹擅长花鸟虫鱼蟹题材,就曾为他题诗“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两位相交相知心灵相通特显其间情味,诉尽春愁之鹃,必是有着许多的哀愁,而“春不管”,是说此鹃还不为世人所理解,如此则其哀愁更深一层,而此“鹃”在春去花落的枝头,仍是啼个不停,可以想见,其结果也将是“鹃啼瘦”。后来周瘦鹃就以《杜鹃枝上杜鹃啼》写过一篇散文小品纪念这段友情。唐代大诗人白乐天也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4-27~2015-05-07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6 10:01:36
《秋风吹下红雨来》

(一)
钓鱼舟近日在《渔樵耕读》有首秋日诗作:“一朝风雨满白门,玉砚微凉浊酒温。湛湛秋江枫叶杳,空山何处赋招魂”。显然意境高远恬淡,韵味婉绵雅致。

诗人借景抒怀,描绘在这秋天风雨起西南的日子里,舞文弄墨的兴致少了,连玉砚的浅墨,也开始微凉;举起刚加温的浊酒,正想独酌眺望远景,只见清澈秋江两旁,枫叶开始呈现幽暗的颜色;这满眼萧索的秋山,展现着时序季节转换更替;岁月流逝亦如魂魄散佚,即使想学屈原宋玉赋写招魂,又该从何处下笔啊。

我谨选一幅任伯年的画及王维《青溪》诗一首,来送给钓鱼舟兄雅赏抒怀。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二)
在这季节,若不愁秋、不写诗,最好还是来欣赏妙趣横生的“牧牛图”。

钓鱼舟临摹了两幅牧牛图(一牛向左,男牧童;一牛向右,女牧童),眼熟的朋友即刻能指出这是李可染大师的标志性作品,用笔灵动,用墨沉稳。图中牧童骑牛归,一阵秋风落叶缤纷,仿佛红雨飘落,意境萧疏,浓墨与暗红协调富有韵致,一片秋色撩人。




在网上搜索到李可染原画,左上题字是:“石涛诗云,秋风吹下红雨来”。

是的,这”秋风吹下红雨来“,本是清初画僧石涛的诗句;画家深知其思想精神境界,进而对其诗文有着深刻细致的体会,所以笔下诗意韵味酣透。




据网上介绍:李可染(1907~1989年)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国画大师。其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用笔趋于凝练。评论家认为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给人以横空出世、气象万千的美感,在构图上平中求奇,实中见虚,如《巫山云雨图》《高岩晨岚图》《黄山揽胜图》等。其最大艺术风格是积墨法,善于以色墨积染法,来画祟山峻岭和茂林飞瀑。其山水画还有一种风格是清新俊爽,妩媚空灵这类作品,多画江南水乡的空薄、雨景,如《杏花春雨江南》《漓江秋雨》《细雨山亭》等等。这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前者起到了开人胸襟、壮人心志的作用,而后者则给人带来洗尽尘埃、晶莹明澈的审美感受。

但笔者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牧牛画,这与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齐名。他的牧牛图,尤其晚年,多以淡墨、浓墨、焦墨,渍染、溢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牛角及牧童衣纹线条,笔法古拙,极具力度感,笔力遒劲老辣,看似信手挥洒,却处处妙趣横生。水中的牛不勾一线,便觉水泽四面,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这境象笔墨别有画意在。

在众多的画牛作品中,描绘牛与牧童漫步四季,以至画面、色彩和构图都各具特色。其中以秋天为占了较大比例,比如《秋趣图》,《归牧图》,《风秋吹下红雨来》,《秋风霜叶图》等,皆表现出画家“满目青山夕照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心境与画境。



我们常见的画面是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骑在牛背上,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李可染把自己的画室也命名为“师牛堂”,表达了他以牛为师,刻苦进取的艺术追求。

(三)
钓鱼舟兄看来也喜欢《牧牛图》,最近还分享了一幅题为《甲午秋月》送给同学的作品,画面上妙女青春秀丽笑容可掬,水牛勤勤然静默负重徐行,看来意在树鸟人物悠然报喜记趣。



唐代的戴嵩,宋代的李迪和李嵩,明代的郭诩,清代的高其佩和任伯年,近代的齐白石和徐悲鸿等皆有《牧牛图》传世。但牧牛的神态,当以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暮雨牧牛图》题跋描述的最为传神:

“予老于农圃,日亲犁耙,故虽不识画,而知此画之为真牛也。彼其前者却顾而徐行,后者骧首而腾赴,目光炯然,真若相语以雨而相速以归者。览者未必知也,良工独苦,渠不信然?

朱熹提到他观察到画图上“牛的目光炯然,真的好像是有话相告:要下雨了,赶快回家去吧”。朱熹能从牛的眼神看出画家的寓意,真神也,所以我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福气和乐趣。

(四)
另外,任伯年的《牧牛图》也是很有特色,谨附上一幅1879年作的立轴浅绛纸本共赏。


款识:光绪己卯(1879年)初夏,为南湖先生临,伯年任颐。印鉴:颐印

仔细查看,上图另有书法题跋四则,摘录共赏其诗情画意:
(1)白川画龙兼画牛,遶村急雨菰甫秋。百年纸墨黯无色,云气冥蒙犹未收。牧童撗笛吹不得,背面却看溪上山。记得滥溪西去路,荻花枫叶浅沙湾。署名是秀水朱彝尊。

(2)吴江少保周恭肃,画出耕牛似戴嵩,留与虹亭徐太史,高堂素碧想遗风。牛力应过丁郭椒,牧童不带蓑笠瓢,菰芦夹岸雨中去,直到烟波第四桥。署名是嘉兴周篔。

(3)萧萧芦荻一青蓑,恭肃挥毫意若何,不识市朝朱绂贵,隔溪牛背夕阳多。署名是梁清标。

(4)荻风凄凄秋雨急,晚渡清溪牛背湿。牧童不识风雨愁,转面闲吟覆青笠。尚书清峻称人宗,笔墨曾师白石翁。何异贞元仆射,规摹戴氏留遗踪。署名是立斋徐元文。

39岁的任颐在题跋上引用的都是近朝诗词名人及收藏家欣赏画牛的名句,另作考据,得悉计有:(1)秀水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秀水即(今浙江嘉兴市)。(2)嘉兴周篔(1623~1687年),浙江嘉興人。詩擅五言律,亦精词律,人稱浙西诗人周青士。卒於清康熙26年,著有《採山堂集》。(3)梁清标(1620~1691),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明崇16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4)立斋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死于康熙三十年(1691)与兄弟三人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

另题跋中提到戴嵩 ,只知是唐代画家,生卒年不详,乃韩滉的弟子(前者传世有五牛图卷笔墨稳健,恣态各异,生动有神),戴嵩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明代李日华评其画谓:“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之耳。”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韩干,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著名宫廷画家,工于画马。苏轼曾写短文为韩干所画骏马赞语。

综合汇集选自《断桥村落》2014-11-12 11以及《水晶城堡》2014-12-22 薛依云在留言栏的四则赏读文字。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6 13:53:17
钓鱼舟春日画幅《云山过雨》。

原帖赋有文字:云山过雨的风景,自古歌咏的人不少,有的写得很热闹,比如宋人杨备写太湖岸边长洲的“雨过云收山泼黛,管弦歌动酒家楼”,“花光带露柳凝烟,藏苑笙歌已沸天”,释慧远赞写真像,有“雨过云山空漠漠,日高花影乱重重”之句,想来心中念的也是春天。夏天的田野,雨中看山,也别有风致,如张耒写的:“重云卷雨过山来,遍洒中田到晓回。错落晴山移斗极,阴森暗峡宿风雷。”明代张金太仓城边看河潮,恐怕也是初夏:“横风倒海浪作势,急雨过山云不行。”也有人觉得秋天的云山过雨更动人,宋代诗人喻良能有句:“山云雨过无穷态,岩桂风来不断香。”丘处机道长到了重阳节,也不免凡心大动,其《满庭芳》云:“寒雁声回,园林色变,暮秋别是风光。练波横地,锦树映天长。过雨云山磊落,迎霜茂、金菊芬芳。”这时候干什么呢, “频沾清露,时倒霞浆”,翻译过来,就是喝酒,酒和仙丹比起来,堪称物美价廉,投资少,见效快——“陶陶快乐,酩酊入仙乡”。



笔者赏读之余,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6-02-28 12:14:03及较后续文留有几段文字。

《云山过雨》是历代画家喜欢的题材,据悉陆俨少,张大千等都有精品留世,但钓鱼舟 兄这幅精妙画作,犹在可望可见之间,既有云山缥缈雨过如洗,宛如上了彩釉的高远意境,亦有结庐在人境的清雅情趣,妙手捎来几段诗句,更增加不少阅读的深度。唯《断桥村落》望山者众,举步入境者少。

画面亦如历代文人画家如唐寅等喜爱的题材《溪山晴霭》,半壑松风一涧流泉,渔樵耕读,茶座清话,羡煞我辈凡夫俗子也。其间情趣不雅于黄宾虹《雨过云犹湿》的题款诗句“雨过云犹湿,平桥水乱流。莫言风浪急,野岸有渔舟”。这风雅场景确实少不了钓鱼舟。

宋朝张孝祥亦有诗云“登临不但为山水,玉节政尔观民风。因君引我看胜处,诗在千山烟雨中”。这“千山烟雨”是为性灵山水的代称,“千山”取景博大、意境广阔;而“烟雨”迷蒙绮丽,浩渺茫然,极富诗意。诗人隐于其中,啸傲江湖,游身烟雨,不为俗务所缠绕和役使,获得了自由自在的心灵舒展。

是为赏诗赏画乐趣。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6 14:32:05
欣赏@钓鱼舟 临摹任伯年画于1877年的山鸡翠竹,同年的还有秋卉双鸽图,紫藤双鸭图,荷花鸳鸯等等。这些构图中的疏密、聚散、黑白、虚实、远近、大小、多少、纵横、浓淡、整碎、开合、收放、藏露、奇偶、艳素等既矛盾对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欣赏花鸟画精妙之处。



山鸡,又叫野鸡、雉鸡。公山鸡的羽毛艳丽,而雌山鸡体形较小,羽色暗淡,大都为褐色和棕黄色,并杂以黑斑;尾上黑斑缀以栗色更为显著,尾羽较短。山鸡有表达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而挺拔的翠竹寓意气节虚心,象征生机勃勃,坚强不息。

根据艺术评论家的看法,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三次影响深远的变革。
(1). 在宋代画院期间,因赵佶皇帝的推崇,画院延续了黄筌一派的画风,提倡观察生活,对景写生,产生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2). 明末清初,陈白阳、徐渭、朱耷等人沿徐熙一派,发展文人画中以水墨为尚,不苛求形似的画风,完成了花鸟画大写意的一次突变,把水墨大写意画风推向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3). 清末民国以来,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为代表,在吸纳多方面外来因素的基础上,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境界,成为花鸟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时期。

在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花鸟画积累了丰富而成熟的表现技法,留存下大量与人物画、山水画齐名,精美旷世的作品。

这次钓鱼舟兄在《断桥村落》专帖临摹介绍任伯年的花鸟画,深得精髓,让朋友们大开眼界。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8-14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7 15:32:58
钓鱼舟临张大千居士《李白行吟图》

这幅《李白行吟图》让我们大开眼界。立刻引来渔樵耕的读诸位赋诗助兴,尽添茶座雅兴。



笔者按画描其意赋诗一首:手持玉杖游名山,纶巾髯须随柳漾,琴心三叠行吟远,不见长安使人愁。

南山樵子亦有佳作:飘逸谪仙人,樽酒对天倾。哦成新诗句,天外鬼神惊。

一灯一灯加入吟唱:柳丝愁似发丝长,一别金陵尽客乡。剑胆琴心难济世,苍天谪我本楚狂。

查悉,《李白行吟图》题材始出自南宋画家梁楷作品(见下图),纸本水墨,纵81.2公分,横30.4公分。梁楷,生卒年不详,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据悉曾为南宋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为画院待诏,善画人物、山水、花鸟、道释、鬼神。他继承前人已取得的艺术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将“减笔”画减到极处,同时又能高度传达出所描绘对象的神韵。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比如《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舍弃一切背景,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就勾勒李白边吟边行的飘然潇洒神情,疏放不羁的个性,寓意深远,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1899~1983年),自从1930年代开始也画过不少《李白行吟图》,比如:

(1)1932年作的水墨纸本

题识:梁楷有李白行吟图,今藏日本内府。予亦作此,于幽秀之中,自具劲挺之气,绝似吾家大风,惜无周栎园题而赞赏之也。壬申春日,蜀人张爰。
钤印:张季、大千
题跋:大千临梁楷画,略变其折芦描法,有飘飘神仙之气,溥儒拜观并题。
钤印:袌冰卧雪

(2)《自称臣是酒中仙》1936年作,有立轴设色纸本和纸本

款识:自称臣是酒中仙。丙子春日,散辉十三兄属写君家太白行吟。以吾家上元老人笔法图此呈正,弟爰。
钤印:张爰、大千、除壹切苦厄

(3)《李白行吟图》1945年作

题识:李白行吟图 松陵方丈嘱画,为写请正,乙酉十二月,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4-2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8 09:27:21
钓鱼舟兄推出太白遗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纷沓天涯确让人耳目一新。宋朝杨万里写“映日荷花别样红”着眼于荷花色彩度艳丽。而同时的周敦颐那篇《爱莲说》则是直接歌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钓鱼舟兄的墨荷佳作,天真自然,未为世俗所染的自然本性,相中之色,水中之音,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如西子淡妆,天然国色;似万壑松风,纯属天籁。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5-26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8 13:34:31
笔者这次以《诗画与诗话》为题,汇集了多年前赏读钓鱼舟书画时,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的饭后茶余零散文字,作了一次汇集分享,兼纪天涯相遇的风雅情谊。以免网络文海大浪淘沙了无踪迹。(以上计有50幅,后期待续.......)。

记得当年首席夜郎可书,有次曾贸然询问钓鱼舟:怎么证明这些画是你画的或临摹的?记得钓鱼舟当时是这么解释的:这些画都有题识书写署名或有篆刻私章为记。

我也曾仔细查看了一下,不论原画或临摹画上之题识,都有书写署有原名广勇或网名钓鱼舟字样。后者另在天涯社区设有个人博客,栏题为“别来闲整钓鱼,思入水云寒”。我猜想或是向往北宋词人潘阆的“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笔名代号或寓意其诗文书画情怀。

至于钤印,由于其篆文刻章纹路较为龙腾虎跃难以辨认,偶见个人原名或网名,但多用“秋塘老人”篆文红章以示差别。这“秋塘老人”唯不知其取名缘由寓意。

曾读过南宋初年词人陈与义(1090-1138年)的《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觉有点意思,谨摘录雅赏其趣:

原文有注: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翻译为今文就是说:我曾在绍兴四年(1134年)出守湖州时,路过这里,时已秋深,道中荷花已一朵不存。次年乙卯重来,是在立秋后的第三天,只见满湖荷花盛开,舟前舟后,有如朝霞相映,一望无垠,遂记之以词。

词作大意是:小舟在荷塘上行驶了三天,在水面平稳前进,两岸荷花纷纷向后退去。我借托病假才有机会来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满川雨后新秋美景。后悔去年乘船时候太晚,只见满塘残败荷花。今年我拿什么来报君恩情,或也只能乘船相送,一路繁花过青墩。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9 09:37:27
谢谢钓鱼舟分享临陆俨少题为【晴楼野烟】山水画一幅,笔下山花灿烂,这边风景独好,一切都映照在亭中人心里。



题诗【晴楼野烟】应该出自晚唐杜牧的【五律-睦州四韵】,原诗为:”家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诗句”晴楼“一作”晴峦“更切合画面意境。另”溪山实可怜“,这里特指“可爱”的意思(可怜在别处亦有他解为令人怜悯,可惜,可怪,可羡等意思)。

杜牧还有一首诗表达了同样‘家在钓台边’的情趣:”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清朝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评论说“以幽闲之意结之,益见旅人跋涉之苦,则思乡之情更难堪矣。渔船何等清闲以赏烟月,而我独跋涉风尘,不得在家赏玩,何不如渔翁之自在也”。

钓鱼舟兄意在诗画之外。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7-0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9 11:17:47
一场与李白及蜀僧之诗琴禅意的相会

(一)神交与相会
网上有描述一段魏晋逸事,说有位诗人和僧人在路上相遇,然后坐下来看一场日落,听一段琴,之后礼数周到地告辞,一辈子也没再见面。

这文字显然和《世说新语》记载,魏晋两位任性怪诞文士王徽之与桓伊偶遇嘱邀过船听曲无语而别有异,但不失为一种江湖天涯情,两忘烟水里;其实,神交也未必一定得亲临相会。

(二)《听蜀僧浚弹琴》诗意水墨国画
今天清晨早起,边喝咖啡边上网,喜见钓鱼舟兄以《听蜀僧浚弹琴》诗意立题《太白听琴》作水墨国画,让人回味无穷,流留忘返,即借杜荀鹤诗句留言相送:“偏坐渔舟出苇林,苇花零落向秋深。只将波上鸥为侣,不把人间事系心。傍岸歌来风欲起,卷丝眠去月初沈。若教我似君闲放,赢得湖山到老吟”。



只见画面上,左边三株遒劲枝干,撑挺一片林荫蔽空,极有实感;李白道袍高士装扮,双袖交叉于膝,盘坐岩台上侧,眼澈如水,一幅聚精凝神聆听状。蜀僧对面微曲盘坐,迦袍纹褶迭叠,刻意勾勒犹显魁梧,膝上横放古琴一具,袖指微扬;略显夸张的脸庞,长眉加耳环,有点像达摩禅师,侧脸斜倚,眼神深邃,一幅潜心入境弹奏样子,背后几抹花影静而不动。整个画面,最难得是通过精简流畅自然的线条笔触,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气质充分表达无遗,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幽、深、静,奇的意境,韵味满溢,大有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慨。

(三)李白与蜀僧之禅意相会
说到这里,且让我们迫不及待,一起来欣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原文:“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人描写有位巴蜀僧人,抱着绿绮琴走下峨嵋山。潇洒挥手之际,为我弹奏琴曲,似千山万壑松涛。顿时心灵像流水洗涤分外清新;馀音伴着钟声久久在霜林中回响,忘情倾听,不知不觉青山已经入暮,眼前是重重叠叠的秋云。

这首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高山流水知音的感慨和对家乡故人的眷恋。末句秋云几重,犹显馀响袅缭,欹逸悠长,令人想见其人精妙指法,其音也杳,其境见阔,其意悠长。古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古琴演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琴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恰如高山流水与湖光山色一样,完全融合在一起,弹奏出天籁诗韵,面对着自然天地及苍宇,开展一场生命和艺术的无止对话。

诗句中称呼这位琴艺精妙的僧人为蜀僧,显然可见诗作不是写于蜀地。学者詹锳根据《李白诗文系年》推断,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地点是在安徽宣城的灵源寺;李白另有《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可为佐证。传世的版本这僧人有作 “仲浚”或“仲濬”者;盖“浚”与“濬”同义通用,古已有之。《词源》注释“浚”的4种词义:1、深也;2、与“濬”同;3、抒也;4、须也。《辞海》、《辞汇》、《古今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作同义。看来蜀僧浚与仲濬公就是同一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欣赏李白的《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此中积龙象,独许濬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诗人以描写宣州美景开篇,白云缭绕的敬亭山,青翠秀美,连绵不断直到苍梧山。澄明清冽的双溪水,倒影着群山美丽的景色,蓝天白云也落收其中。山中聚集着好多佛门龙象(即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而您仲濬公是最为出色。江左地区传遍了您的风雅逸韵,文章震动东南海隅。观心明如水中月,似有似无,禅修不凡,解悟而得菩提大道。诗作由景到人,写给仲濬公,显然是对他禅悟境界的赞扬,将之比作名僧‘支遁’,两人“高谈出有无”,表示早已领悟佛法中有关有与无的妙义。

诗题提到的“灵源寺“也即李唐盛世建造的“寿圣寺”,乃朝圣念祖、祭祀礼仪之所。龙为物灵,“龙”与“灵”字殊意同,故而寿圣寺也称“灵源寺“,仲濬公在这里居宿宣道,可见其崇高地位。

诗题提到的宣州,即唐朝时期的宣州行政区,地处当今苏浙皖三省交汇处,北起江苏溧阳,西南到江西彭泽,安徽的宣城居其中。知名文人如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担任过这里的太守。在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留下《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句:‘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29 13:32:58
钓鱼舟临刘旦宅《立雪》。留有文字说明:画的是雪中梅花一株,仕女拈花而嗅。画题“明月梅花一梦”。

查悉诗句出自《红楼梦》中薛宝琴的《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诗作虽有“明月梅花一梦”之句,实为宝琴歌咏柳絮不是明月或梅花。《红楼梦》中,曹雪芹替男生女生作诗填词,不知捻断了几根胡子,催白了几根头发。我觉得最能代表老曹水准的,还是他分别代史湘云、黛玉、探春、宝钗、宝琴写的咏絮词。


这次钓鱼舟兄果然捎来临摹刘旦宅的红楼梦系列人物的《立雪》,画中一仕女拈雪梅而嗅,她就是薛宝琴,乃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宝钗的堂妹。她的美艳与纯真和邢岫烟的内敛与清高、李纹、李绮的超脱与淡然截然不同,十分耀眼。但她的身份之谜,怀古诗之谜,结局之谜,以及没有进入十二钗之谜等等,都困扰着红学家和读者而争论不休。

钓鱼舟兄文字介绍中提到薛宝琴这首咏柳絮诗《西江月》“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这‘三春’从字面上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人青春即付东风,(暗喻大观园群芳的美好的时日即将过去)。而诗词中的“梅花”、“香雪”字样,都同“梅”字联系着,或意寓薛宝琴许配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而“明月梅花一梦”也暗示宝琴将来的命运如“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独有“白雪红梅”仍在也。

《西江月》中的明月,和《咏红梅花》诗中的落霞,都是指薛宝琴,她不过是天降“游仙”一个冷眼的旁观者罢了,亲眼目睹了贾家从兴到衰这场大变革。

古时俞伯牙与钟子期,有弹琴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红楼梦将薛宝琴这位青春女性描写刻画的美丽动人、才思敏捷,让其姓雪,暗合阳春白雪之意。

如此这般再来欣赏这幅《立雪》或许更添增几分味道。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8-27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30 09:16:29
谢谢钓鱼舟兄精彩分享临苏轼书法帖,让我们抱着敬仰和虔诚的步伐紧随其后,再次步入艺术的殿堂。《洞庭春色赋》为苏轼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其他传世书迹还有《中山松醪赋》《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



如何欣赏苏轼的书法呢?有评论说:苏轼书多用卧笔故偏肥。欧阳修不喜肥字,夸杜子美(舜钦)的“独贵瘦硬”。苏轼作诗云:“杜陵论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丰妍瘦硬各有态,飞燕玉环谁敢憎。”这虽是自辩,但不能不说是持平之论。苏轼的字,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是与其卧笔偏锋的笔法墨法分不开的。

据说此真迹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



这帖作於公元1091年冬,当时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书此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已五十九岁。

此时苏轼的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附文:洞庭春色赋》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嫋嫋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5-2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30 10:26:18
钓鱼舟临陆俨少山水小品。



欣赏陆俨少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那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散发着文人气息的高品位的艺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水晶城堡》部落留言栏2014-12-14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30 14:37:26
欣赏钓鱼舟兄这幅临摹刘大为的【千里之行】。题为千里之行,语意画面都很饱满,在这历史阶段更具雄心宏志。画家在水墨大写意的基础上,大胆地把西画的造型、结构、光影和色彩运用在了作品之中,增强了物象的体积感和形式的感染力,极富现代绘画语言。



据悉刘大为(1945~) 画有多幅题为【千里之行】的作品,画中骆驼或三三两两或多匹一字排开,却似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在素墨挥就的驼队中,身着彩服的人物,或男或女,或立或骑或奔,衣着的多彩与驼景的浓墨各显其趣,都成为了画面的焦点。构图或大漠风雪覆盖尽显英豪,或风尘仆仆意气风发,凝神眺望中风尘淡定,笔触动感十足气场自在。

刘大为另有一幅著名的得奖作品【马背上的民族】,充分展示了他工笔画的一面,谨载录以飨读者,欣赏艺术上豪迈奔放与婉约雅致风格的完美对照。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7-20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31 09:27:19
钓鱼舟在九楼临摹介绍另一名大师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位是明末清初画家,即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1618~1689年)。

网上介绍: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这种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他主张墨气要厚润,发展了积墨画法,追求的是一种苍润的境界,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之茂密滋润幽深湿意浓重的特征。





从钓鱼舟临摹的龚贤山水画,我们可以看到其画风浑厚苍秀,格调深郁静穆,极具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

钓鱼舟另在71楼临摹金陵八大家之一的龚贤诗情高远意味悠长的画风。临摹的三幅画分别在左或右上角有题诗,谨辨认摘录共享。

(1)杈枒老树护山门,门外都无碑碣存。正殿瓦崩钟入土,空余鹳鹤报黄昏。”


(2)“昭明太子读书台,卷轴犹存待我来。四面山光波万顷,召风门牖一时开。”


(3)定有人家在深处,来支草阁息游踪。中宵坐对一壶酒,月照寒潭饮白龙。”


龚贤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进一步发展了笔丰墨健的画法。尤其他的《千岩万壑图》,重山复嶂,高丘林木、丛树山涧、农舍渔艇、清江苇渚、野渡空舟,初看场面繁复,然而笔笔不懈,气势磅礴、洋洋洒洒,尽显出一种沉寂萧疏、清和静谧的美感。


龚贤与年纪小他30岁的文学家孔尚任(1648~1718年)志趣相投,相互欣赏。后者的名剧《桃花扇》,其中许多内容就是龚贤在南京的亲身经历。

薛依云赏读综合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6-02及2018-11-0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31 10:36:42
谢谢首席夜郎可书兄点名共赏第39楼的作品,钓鱼舟兄才华横溢,临摹各名家作品惟妙惟肖,笔者从下摆署名猜测这幅画应属张书旂的风格。



网上介绍:张书旂(1900—1957),与徐悲鸿、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其取法于任伯年,作花鸟喜用白粉调和色墨,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又得高剑父与吕凤子亲授,形成色、粉与笔墨兼施的清新流丽画风而独标一格。

谨摘载多几幅共赏其中雅趣如下。





张书旂的旷世巨作《百鸽图》画于1941年,曾被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份厚礼赠送给美国罗斯福祝贺他三次连任美国总统。后长期被悬挂在白宫,是进入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基于这个缘故张书旂被“鸽名”掩盖其诸多同样精彩的题材杰作。

画家喜欢画鸡,一方面是‘鸡’与‘吉’谐音,人们寄望生活吉祥如意,并将这种情感寄希望于一些动物身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凤的形象来源于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心中有更多吉祥的向往,像鸡那样,勤劳、守信、诚实、勇敢、正义地做人做事,吉祥如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也有凸显雄鸡的英姿和母鸡带小鸡的和睦家风。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8-18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0-31 17:20:31
钓鱼舟2015-08-04在《断桥村落》分享临史国良《佛号声声》,我说我喜欢,后来钓鱼舟兄就寄来送给我,非常感谢。



记得钓鱼舟之前已在5-13分享了一张临摹素描大师自画作品。印象深刻的是,钓鱼舟特定留下几行文字:“史国良先生曾师事黄胄、叶浅予,黄、叶两个老头互相看不惯,史国良学黄老头有“小黄胄”之称,叶老头则撺掇他来做“小叶浅予”。二“小”恐怕都不是史国良所追求的,最终,他从佛教、从西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网上介绍史国良(释慧禅)1956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师从周思聪、黄胄和叶浅予先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为中央美术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2010年还俗,现定居北京。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



网上有:【画僧史国良-从点滴水墨中回望红尘】作品《刻经》得奖之后的文字及视频专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欣赏一番。

薛依云赏读文字刊登在《断桥村落》部落留言栏2015-08-04



《备注》:史国良:《悲欣交集:史国良自述》,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钓鱼舟:读《史国良自述》,刊登于《断桥村落》2015-09-21
http://groups.tianya.cn/post-164668-d70c84ae3283484a8540d1171c8f8edd-1.shtml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