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佛教

字数:17153访问原帖 评论数:17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5-09 00:29:59 更新时间:2021-04-07 04:14:08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8 16:29:59
很懒!只列提纲有讨论才展开。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8 16:39:13
佛法——号称是高智商才能玩懂的游戏。
其实没那么玄乎,楼主打算把它解释的连小学生都听的懂。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8 17:17:32
佛法为什么难懂
1、翻译问题。尤其是古汉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名词(概念)
2、逻辑链问题。佛法的逻辑链是否定【一切】,不理解其逻辑链的人,很容易被绕进去。
3、汉传佛教的哲学化。让没有哲学功底的人,缘木求鱼。
4、佛教经典的浩如烟海和良莠不齐。堆成山的佛经,很容易让人在其中迷失方向。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8 17:25:40
一、佛教的本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弄懂佛教,要站在比它高的地方看它。

1、佛教是什么?首先它是宗教。了解宗教的本质,也就能了解佛教的本质。
2、佛教起源是什么?找到它的源头就可以看透它的本质。

友情提醒,信奉佛教的朋友,请跳过本章。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8 17:33:18
一【1】什么是宗教
1、什么是邪教?
2、什么是宗教?
3、除去外部影响,邪教与宗教有区别吗?
4、除去外部影响,就其本质邪教与宗教没有区别!
它们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一堆)神,来【控制】人心。【区分】我们和你们。教主和神官通过垄断对神解释权,来获取权力,谋求他们需要的利益。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8 17:41:47
5、本质一样但还是有区别的。
宗教:被官方承认的一种(有神)信仰。
邪教:不被官方承认的一种(有神)信仰。
官方在古代就是自部落的王权或国家的皇权。
6、官方为什么要承认宗教,因为官方需要利用其【控制人心】,维护统治。
历史上有很多宗教,刚开始上邪教的身份出现,后来成为正统。典型的就是基督教。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8 17:42:57
手打好累,明天再说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9 09:32:34
7、宗教和邪教地位天壤之别,所以有神信仰要开始激烈竞争了。
8、有神信仰竞争竞争什么,它们竞争对人心【控制】的效率和程度。
9、既然是【控制】人心的存在,那么回答人们的疑惑显然是问题的关键。
10、因为9,所以【解释】世界,是有能力的信仰必然的道路。
11、有神论的【解释】和科学无关,也不一定要走向哲学。能够自圆其说,能够自洽就可以了。
12、佛教和其他很多宗教一样,它能完美的自洽。佛教经过不断演绎,它的逻辑链被完善的非常严谨,而这个逻辑链我们称为【佛法】。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09 14:26:03
一【2】与婆罗门教的“爱恨情仇”
1、婆罗门教和佛教都源于吠陀教,它们继承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灵魂——可以脱离死亡而存在的意志。
2、没有婆罗门教,佛教无法发展。在“沙门思潮”中,佛教是对抗婆罗门教的重要武器。
3、婆罗门教的基本概念。
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分别代表了宇宙的"创造"、"护持"、"毁灭"。
种姓制度的四个阶级:
婆罗门(最高阶级代表神权)僧侣
刹帝利(第二阶级代表皇权)贵族和武士、
吠舍(第三阶级代表掌握技术的劳动者)技工、商人、农民、
首陀罗:(第四阶级代表无技术的劳动者)农奴和奴隶
贱民(基本不算是人了):不可接触的人——和第四阶级混血的人——为了固化阶级严禁阶级流动。
前三个阶级多为雅利安人(印度的征服者)
4、婆罗门教给佛教的启发
①灵魂不灭论
轮回转世论:躯体死亡后,灵魂可以转入另外一个躯体复活。
②善恶因果论:一个灵魂转世可有各种可能的形态。前世的善恶,决定后世的结果。
③解脱论:“我源自于梵,也必复归于梵”,摆脱“因果轮回”追求“梵我合一”是活着的终极目标。(梵:宇宙的本体,宇宙的生起的最高原理。)
④大量的抽象名词,为佛教构建自己的世界观提供了概念和词汇。
5、“沙门思潮”是什么。
“沙门思潮”本质是雅利安的王权,对神权的挑战。国王不满意,教宗分享自己的权力,利用其他阶层对婆罗门的不满,对婆罗门教发动文化上的宗教战争。
王权希望通过“沙门思潮”,推翻种姓制度给自己第二的定位。
PS: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典型的刹帝利,说这是巧合,不知道你敢不敢信。
6、否定“婆罗门”,佛教自己给自己打上了很深的文化印记。
佛教吸收了大量婆罗门教的概念后,顺应“沙门思潮”,佛教通过否定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建立自己的世界观。
①婆罗门教认为祭祀万能;佛教认为增长罪愆,毫无益处,
②婆罗门教推崇献祭;佛教以不杀生为第一美德。
③婆罗门教推崇种姓制度,主张阶级固化;佛教认为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④婆罗门教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佛教认为神也是轮回的一部分。
⑤婆罗门教认为【我】是真实存在的,是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认为【我】是众缘和合而生,由外在躯体和【受想行识】等内在精神的作用组合而成。没有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这一段有点难,后面会展开)
⑥婆罗门教认为宇宙是梵天的一场梦,灵魂是梵天一缕神念,梵我合一是生命的终极意义;佛教否认梵天和【我】的存在,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现象,都是缘生缘灭
因果轮回的结果,是虚幻的。而脱离这虚幻,回归涅槃的真实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0 10:18:55
一【3】另谋天地的佛教
1、王权主导的“沙门思潮”非常成功,也非常失败。
①非常成功,婆罗门教被揍熄火了。
②非常失败,所有取代婆罗门教的新宗教,都没有像婆罗门教那样,完美的控制(禁锢)人民思想。国王的统治没有以前得心应手,还是婆罗门好呀!王权怀念起老相好了。
2、果然改良后的婆罗门教复辟了,还是种姓制度可以带来“长治久安”,僧侣如果只要名义上的第一,刹帝利的胸怀就想印度洋一样宽广。
当然,按照宗教——邪教转换定律,佛教和其他“沙门思潮”的宗教都得卷铺盖滚蛋。
3、佛教相对于婆罗门教,对人思想禁锢的深度,远远不如,所以在印度被最终抛弃。
4、但在没有婆罗门教的中亚,东亚(东南亚)。佛教没有类似婆罗门教的问题。
5、佛教因对抗而生,它可以看成是对婆罗门教基本概念的理论重构,它重点不是构建自己的世界,而是重构婆罗门的世界,所以它是个半成品。
6、这个时期的佛教,无论从概念还是,逻辑链都不完善。
7、相对于中亚,藏区、蒙古、东南亚这些文化贫瘠的地区,佛教长驱直入没有阻碍,但也没有发展。这些地域的佛教原始、落后,概念混乱,逻辑链粗糙,不值一提。
8、如果没有汉传佛教,楼主是没有兴趣开贴建楼的。
9、佛教的高峰在汉地。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0 15:15:10
一【4】儒家给佛陀划条红线。
1、佛教传入汉地时间没有完全定论,大致在汉朝末期(也有说更早一点的)。
2、在汉武帝的时候,控制思想的工作儒家基本做完了。就控制思想方面对比儒学,两者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3、儒家在控制思想的主体业务上优势太大了。
①儒家有个已经死了的至圣先师和远古非常贤明三皇五帝,儒家的传承是以学问而非血统,其意义在于没有类似于教宗的职位,无人分薄王权的权力。
②儒家全国性的组织依附于王权,其意义在于王权几乎垄断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与此同时儒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其意义在于虽然儒家实力强大但弱点明显易于掌控。
③“敬鬼神而远之”儒家可以算是90%的无神论。
4、王权对宗教的态度仅仅在10%的范围类。包括佛教在内的所有宗教,生存空间有限。(90%,10%没有精确依据,主要表达其悬殊的地位)
5、控制思想是维护王权的重要手段,但控制了思想不代表王权永固。在各种危机下王权还是不断的更迭。所以佛教确实也有机会上位了几次。
6、不幸的是——佛教重演对婆罗门教的历史“悲剧”,王权经过几轮试错后,最终选择了儒学,儒学对所以宗教的优势得以确定并稳定。
7、万幸的是——与婆罗门教不同的是,儒学对佛教的优势远甚于婆罗门教对佛教的优势。儒学主流观点认为,礼乐崩坏是佛教上位的原因,是历史的偶然,对佛教本身没有太大敌意。
8、儒学对于佛教的巨大优势,给了佛教生存的空间(相反婆罗门教于佛教伯仲之间的差距让它们打生打死)。
9、当然儒学也不是善男信女,灭百家从没手软过,为什么会放过佛教和道教呢?原因有四
①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学不愿主动与宗教为敌,只要其不干扰儒家的政治主张即可。
②所谓好死不如赖活,儒学留了空间给宗教。佛教和道教也非常“乖巧”,它们断臂求生,主动远离权力中心,自我约束为【出世】哲学。其他地方的佛教它们【出家】不【出世】。总是努力靠向权力中心。
③三者都没积蓄够可以挑战王权的实力,王权可以挑选它们,它们只能被动接受。
④道教和佛教互相为儒学拉走了,太多的“仇恨”了。
1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远离权力中心导致,佛教既不必在【控制】人心的主业上迎合王权,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回答教众疑惑,靠理论吸引更多民众,努力赢过道教,成为它关注的重点(【唵嘛呢叭吽,佛教徒自动看不见括号里的小字】当然也可以说是“强则攫取权力,弱则发点小财”)
11、从这个时间点上,佛教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理论,佛教开始真正构建自己的“宇宙”了。与此同时,佛陀再次眷顾佛教了,金牌陪练——道教在汉地等它好久了。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0 15:16:49
预告,放假不更新。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6 08:38:36
一【5】儒家赋予佛陀人的道德
1、儒学的道德伦理是基于人的【行为】,没有鬼神的干扰。与所有宗教的伦理道德有本质的不同。
2、宗教的伦理道德的基础是神,基于对神的崇拜,假借按神的意志行事,将上述行为规范起来,这个体系就是神学的伦理道德。
3、宗教构建伦理道德体系是在构筑出世界观后进行的。而构建世界观,需要宗教对一些重要现象进行解释,所以【解释】是宗教的一个基本属性。
4、宗教构建的道德道德体系的目的是,便于它在微观上实现对人的控制。它体现了宗教第二条属性——【控制】。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6 08:40:07
5、【区分】是宗教的第三属性。它分内外两个层面。
①对内区分的作用是:确保控制思想的工具作用到每个人的头上。区分的效果是建立在以立法的方法剥夺异教徒权利的基层之上的。
②对外区分的作用是:弱的时候凝聚人心,一致对外保护自己。强的时候统一思想对外掠夺。
③区分是宗教最具攻击性的属性。该属性的和教权的强大成正比关系,其攻击性也和教权的强大程度成正比关系。宗教的攻击性和教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99%的童鞋在这问题上很傻,很天真)
6、因为一【4】, 面对儒学的压制汉传佛教,无法表现出太强的【控制】属性。由于它最终没有和王权结合,它没有得到足够的优势地位,所以它的【区分】属性表现的非常温和、非常和平,完全可以用人畜无害来形容。温和归温和,但【区分】还是要有的,没有区分无法传教。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6 08:42:58
7、此消彼长,汉传佛教提高【解释】属性是被迫的选择。但既便如此,汉传佛教的【解释】也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接受儒学的限制。
8、儒学建立了以【行为论】为核心的道德体系,佛教以神(佛陀)为核心的道德体系不能与之冲突,否则必然遭到儒学的攻击。
9、举个例子:通常,宗教通过确认神的主宰地位,建立自己的伦理体系。所以确认神的主宰地位是宗教的最高道德,也是最基本道德。爱神必须胜过爱父母,这是最高道德最具体的表现,但佛教对此不置可否。本来佛教的转世轮回体系非常容易宣扬佛陀胜过父母的,但佛教晦而不言,究其原因,是因为孝是儒学的伦理基础之一,佛教不敢挑战儒学孝道的红线。佛教(道教)应对的方式是【出家】制度,出家表面是脱离尘世,本质是切断与王权的联系,跳出儒学的桎梏。出家之后,佛(神)的地位就可以公开的挑战“天地君亲师”纲常伦理次序,
10、再举个例子:观世音菩萨的男变女。这也是典型的佛教按照儒学伦理规范改造自己的一个表现。
11、上述5-8,有人认为是佛教传教的需要,是一种变通的手段而已。这是对现象的认识,问题的本质还是佛教的生存空间(不是物理空间)很窄,佛教不能独立构建自己的道德伦理体系。
12、既然不好反对,就只能用自己的逻辑链去解释了。所以佛教中很多儒学的内容,既不是两者平等交流的结果,也不是佛教的主动吸收的结果,而是下无法改变后的变通。儒学在不经意间,解构了佛教的神学道德伦理,将人性植入佛教之中。
13、因为12,所以汉传佛教与大多数宗教区别很大,没有通常宗教的暴戾,佛教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平和中庸,我们很多对佛教的称赞,并非来自它的本源,而是是儒学道德与佛学融合的结果。(说到这里,非常希望有兴趣的童鞋领教一下藏传佛教的血腥暴力)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6 13:10:25
@吊丝要脱贫 2019-05-12 00:34:54
楼主,你水平有限啊。
在你看来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教,是宗教。但你很难说服信徒他们只是宗教,用来控制人的思想。
其二,释迦牟尼佛的降生,他的到来不是因为要对抗什么教,这点,你不会反驳吧? 谁指使他去创建一个教去控制人的思想,去对抗一个教? 没有记载吧? 释迦摩尼佛没有获取权利,搜刮金钱,掠夺土地,纳人妻女为夫吧? 他的修行悟道传播佛法为的目的和你所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第三,你可能......
-----------------------------
1、【很难说服信徒】侧面证明了,宗教【控制】的属性。
2、其他宗教的神也降生了,你却不知道,单单记得释迦摩尼,说明什么。没有刹帝利的支持,佛教会默默无闻。
3、汉传佛教,走向哲学。哲学是研究思想方法的,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哲学如果不能和科学取得共鸣,就代表它无存在的意义。佛学和现代科学相通不是巧合,但也无需神化。
4、法门众多,众生根基不一,不是佛学经文自相矛盾的理由。自相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三。
①历史原因,后代的佛学成就高于原先,对原先不充分的论证进行重新论证,所以矛盾。
②个人因素和翻译问题。佛学经典有很多版本和语言,表义不清在所难免。
③佛学参与者的主动因素——认为制造理解困难。控制修行者和崇拜者的比例,关乎小钱钱。提高入门门槛势在必行。可参考一【5】10(目前未发)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6 16:30:34
一【6】把佛陀乱拳“打散”的金牌陪练道教
1、不是歪楼,道教还是需要稍微讲详细一些的。
2、宗教的“先进”程度。宗教的先进性体现在【控制】【解释】【区分】几大要素实现程度。简单的说发展顺序是“拜物”→“多神”无体系→“多神”有体系→“一神”。佛教由于有“主神”(如来)的出现,处于“多神”向“一神”过渡的阶段。简单说是3.5代,初始道教是2代。
3、因为2,所以作为宗教道教非常原始。
4、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后者一个很小的神学分支。我们并称的儒释道中的道是道家不是道教。
5、道家是哲学和科学,道教是神学。道教借用道家的理论成果完善自己的神学体系,道家借用道教保存自己的学派。作为硕果仅存的几个诸子百家这也不得不说是个办法。
6、2后半段的结论猜测依据是:作为宗教道教非常不务正业。这表现为道教在【控制】和【区分】主业上进取心不够,对应【解释】关注点不在全局,不在构筑世界观,甚至不在“道”的权威性,它们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非常专业的领域,它们对具体的“道”是什么更感兴趣。
7、因为4—6,道家又让道教显得非常先进。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6 16:57:05
8、道教的本土宗教优势和不按套路的出牌方式让佛教有苦难言。
9、本土优势体现在,道教很早就在知识分子群体(统治阶级)有较大影响力。所以在两教竞争的初始阶段,佛教对于道教的叫牌不得不跟进。
10、不按套路体现在道教在传教方面的不专业。成熟的宗教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打通人到神的晋升通道的。
①人到神的晋升通道一旦打通,教宗就不是神的唯一代言人。必然分薄教宗的权力。
②人可以晋升为神,必然照成多神崇拜,不利于控制思想。对于已有主神的佛教,这是一种倒退。
③教徒是宗教的重要经济来源。代替教徒与神沟通,比指导教徒修行,更容易敛财。
④修行如果可行,显然不会唯一,对修行的不同理解,必然导致教团的分裂。
11、道教棘手叫牌:修仙!!!修道可以成仙,修佛只能等靠佛祖的大慈大悲。如此一来,高下立判。所以佛教被迫跟进。
12、11迫使佛教打开普通人成佛的通道。对此佛教是非常不情愿的。佛教对此上了个锁——“随缘”。光有修行是成不了佛的,至少本世成不了,只有多世修行才能“功德”圆满。其次,让佛教的神秘难懂,也是有意无意中为修行设置障碍。所以佛教难懂也有人为故意的因素。
13、道教非常不上道的表现,造成二大宗教共同承受10的后果。没有“法定”教宗,教团分裂,经济收受限。佛教对道教的七伤拳表示非常无奈。
14、对于13,儒学和王权倒是乐见其成。特别是王权,经常利用行政手段,承认或变相承认,某些教团的正宗地位,导致两大宗教的教团组织一直是一盘散沙的状态。但辩证的看,分裂的教团,帮助佛道两教逃过了儒学的狙击;教团间的良性竞争最终促使了佛、道教的百花齐放,佛教在政治、经济上的失败,促成了理论上的成功。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7 08:39:20
一【7】道教赋予佛陀理性的光辉
1、交流——这是学者对称佛教和道教之间互相抄袭委婉的称呼。因为互为对手,所以他们抄袭的时候不仅毫无愧疚,而且还有纠正对方谬误的大义凛然和理直气壮。
2、互相抄袭说明各有所长。
3、佛教的优势、劣势
优势:
①版本高,3.5代(见一【6】2),重要属性鲜明。
②教团(僧团)组织完善(主要指组织架构等软件方面)
③传教方法全面:会讲故事,会文宣(绘画、雕塑、办法会),会做公益(义诊、赈灾),懂商业(知道卖一些小物件,会做法事),懂名人效应……。毕竟佛教是和婆罗门教打过阵地战的,经验丰富。特别是文宣,它对文盲群体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刚刚传入汉地的佛教一点也不高大上,完全走的是低端的路数,在文盲群体内发展迅速。(题外话:目前基督教也在中国农村做类似的事情)
劣势:
逻辑链不完善,理论层次低,面对高端人士的质疑和求教,无法组织有效的论述(比如当时的佛教说不清楚,物质是虚幻的,但人们为什么又能感受真实),导致在统治阶级内影响小。
4、道教的优势、劣势
和3完全相反,下省略300字。
5、3和4,说明两个宗教极其互补,交流(剽窃)一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
6、道教主要学习佛教如何运作宗教。比如造神,比如讲故事,比如文宣,还有大量的抽象概念。佛教主要学习道教如何论述,如何完善理论的自洽,如何利用辩证关系演绎佛学观点。
7、高端的剽窃不是照抄,而是把你的理论和论证方法,用我们的体系进行包装。然后反过来攻击对方,批驳对方的认知不正确,不深刻。
8、应该是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的,但和后续章节重复,所以举2个意思一下(其实是主流学术观点说的很多了,楼主不想拾人牙慧)。
①相同的东西不同的描述如:道教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佛教几乎照单全收,用六道轮回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一个字也没重复。
②不同的东西相似的理论,佛教对【色】【空】辩证关系的论述,非常类似道教【有】【无】的辩证关系。
楼主:打盹的泰格  时间:2019-05-17 14:28:49
9、相对于被动的顺应儒学。佛教对道教的学习大部分还是是非常主动的(成佛是个例外)。同时道教对佛教的学习也是非常主动的。
10、佛教教会了道教,如何搞宗教。并且直接将道教升级为3.0版。
11、道教教会了,如何用辩证法完善自己的理论。并开启了佛学哲学化的进程。
12、小结:小结:梳理一下因为道教,佛教做出的切实改变。(本小节内容会在章节二中展开,这里就列标题)
①成佛(被动):修行成为佛教的高端目标。(低端目标是【礼佛】,借助佛祖的大慈大悲和法力无边,间接获得解脱)
②修行:脱离原先的苦行,更强调参悟(①的直接结果)。佛陀的去神圣化(①的间接结果)。不可或缺的如来,成为无处不在但又可有可无的如来。佛陀从觉悟的神,真正变为觉悟的人。
③功德系统:虽然任然是以传教为核心,但完善了整个理论体系。
④改进了原先的宇宙体系的解释。色空之辨,构建了完整的佛教宇宙观。佛教逻辑链日趋完整。
题外话:相对于佛教长足进步,道教就变成了个悲催的故事。佛教的磨难,道教一样不缺;佛教好歹从神学境界推演到哲学的境界,但道教本源是哲学,变为神学本身就是倒退。道教源头成为它自己的天花板,无法突破。

第一章完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