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4虚己无为以无御有

字数:1369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4-16 22:24:44 更新时间:2021-04-18 05:58:30

楼主:情真意深义薄云天  时间:2021-04-16 14:24:44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4虚己无为以无御有

题文诗:

善游也者,不学刺舟,而便用之;劲筋也者,

不学骑马,而便居之.轻天下者,身不累物,

故能处之.周祖泰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

皮币珠玉,事以不听,乃谢耆老,而徙岐周.

携幼扶老,百姓从之,遂成国焉.推意四世,

而有天下,不亦宜乎.无以天下,为者必能,

活天下者.霜雪雨露,生杀万物,天无为焉,

犹之贵天.厌文搔法,治官理民,其有司也,

君无事焉,犹尊君也.辟地垦草,后稷者也;

决河濬江,大禹者也;听狱制中,皋陶者也;

有圣名者,唐尧者也.得道以御,身虽无能,

必使能者,为己用也.不得其道,伎艺虽多,

未有益也.方船济江,有虚船来,触而覆之,

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人在船,一谓张之,

一谓歙之,再呼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也.

向虚今实.人能虚己,以游于世,孰能訾之.

至无而有,至虚而实,以无御有,真情牧民.

【原文】

善游者,不学刺舟而便用之,劲筋者,不学骑马而便居之。轻天下者,身不累于物,故能处之。泰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币珠玉而不听,乃谢耆老而徙岐周。百姓携幼扶老而从之,遂成国焉。推此意,四世而有天下,不亦宜乎!无以天下为者,必能活天下者。霜雪雨露,生杀万物,天无为焉,犹之贵天也。


厌文搔法,治官理民者,有司也,君无事焉,犹尊君也。辟地垦草者,后稷也;决河濬江者,禹也;听狱制中者,皋陶也;有圣名者,尧也。故得道以御者,身虽无能,必使能者为己用。不得其道,伎艺虽多,未有益也。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人能虚己以游于世,孰能訾之!

【译文】

善于游泳的人,不学撑船技术,只须运用游泳术便能渡河了;脚力强健的人,不学骑马技术,凭着强健脚劲便能行走了;看轻天下的人,因不受外物的诱惑,所以能安然处之。泰王亶父居住在邠地,狄族人常来骚扰,亶父拿出皮革、帛币、珍珠玉器来进贡给狄人,但狄族人照样不断地侵扰。亶父于是辞别了邠地的父老长者迁移到岐周,百姓们扶老携幼跟随他,终于在岐周建立了国家。由亶父这种志向意愿推论,经过四代人的努力终于拥有了天下,这不是也相当合时宜的事吗?这也说明不将占有天下作为目的的人,就必定能治理好天下。霜雪雨露,它使万物生长死亡,这些并不是上天有意而为,只是一种自然过程,而人民照样尊重上天。

操持日常事务,主持执行法令,管理百官民众,这些是具体官员、有关部门做的事,君王并没有做这些事,但人们还是尊崇君王。拓垦荒地、开辟耕地的是后稷,挖决黄河、疏导长江的是大禹,审理刑狱、裁决公正的是皋陶,但是有圣王之名的却是尧帝。所以掌握道术,以此来驾御天下的君王,他自己即使没有才能,但一定能使有才能的人为他服务、使用;而没有道术的人,技能就是再多也无济于事。乘着筏船渡江,有条空船随风飘来,把筏船撞翻,这时筏上的人尽管恼怒万分,但也没法向人泄愤怒。现在假设那空船上有人,这情况就不同了,筏上的人有的会喊那船上的人赶快撑开,避免相撞,有的会叫那船上的人往一边靠,让出河道来,如那船上的人毫无反应,这时筏上的人必定会骂出难听的话来。这前一种情况无处发怒,后一种情况发怒谩骂,这是因为前一种情况是空船,后一种情况是船上有人。那么现在设想人如果虚无缥缈地在世上遨游,又有谁能诋毁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