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建筑到真实的历史漫谈

字数:436752访问原帖 评论数:450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4-30 05:01:20 更新时间:2022-09-24 14:57:56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29 21:01:20
本楼的引子,还是要以革命家的语录为准:

“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是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29 21:06:49
审核通过,继续八卦历史段子,一家之言,姑妄言之。

先看个旧闻。

网传馆藏“罗马风格灯架”丢失,酒泉文物局回应

2019年7月2日,网友“忧郁爱吐槽的Marvin”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据传甘肃酒泉一件“罗马风格”文物需要被借调展览时,被发现找不到了。
4日,酒泉市文物局发布通报称,微博中所述内容并不属实,经查询未发现博文所涉“罗马风格灯架”文物。

该网友在微博发文称,有人听过一个报告,“主讲人在中间岔开叙述的一段故事很是令人唏嘘。图中这件罗马风格的灯架是几十年前在甘肃酒泉出土,绝对是丝路长线交流的一个重要物证,而且制作精良保存极好。听说最近大火的国博甘肃展本来是打算借调这件文物的。当时负责人调研酒泉,特地询问下落,对方上上下下一众人等都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翻遍库房,苦寻无果。负责人大为光火,当场拿出酒泉九十年代出过的图录,翻出照片,对方表示几十年间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现在已经很难追问去向。”

7月4日,甘肃酒泉市文武管理局针对此事作出回应称,文物局在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此博文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查证核实。经核查,该博文反映内容不属实。

该通报称,经对酒泉市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2013-2017年)和全市国有博物馆藏品档案进行全面比对核查,无任何有关微博截图所涉文物的相关信息。另外,国有博物馆从文物及藏品的发掘、征集、移交、登记、入库、登记入账、建立藏品档案,都有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记录档案,均可核查,并没有博文所涉“罗马风格灯架”文物。

另外,关于“国博甘肃展借调文物未果”问题,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箐华展”所借展的各博物馆文物,均由甘肃省文物局2019年4月18日发文统一借调,所有借展文物都有清单可以核实。
另甘肃省文物局也未就借调文物相关工作派员来酒泉调研及现场查看,更不存在“一问三不知”“翻遍库房,苦寻无果”的问题。

而关于“酒泉九十年代出过的图录”情况,经核实,全市文博单位中,只有原酒泉市博物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式出版过《酒泉文物精萃》,并无此博文所称的“图录”,且《酒泉文物精萃》一书中也无该博文所附器物图片。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3:01
下面看一个当代涉嫌伪造文物的案例

江宁探案实录:“嘉峪关出土罗马烛台”疑云

原作者:江宁婆婆

大家好。事情是这样的。
前两天呢,有位微博博主爆了个料,大意是说某件在甘肃酒泉发现的文物下落不明了,这位博主还十分确信的表示这件“文物”“当然是被卖掉了”。
而这位博主引述的内容也并非其捏造,而是引自豆瓣:
这起事件随即引起了广大历史爱好者(包括我)的关注。毕竟,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件重要的文物居然下落不明了,这种事是一定要一查到底的。
很快,涉事的相关主管部门,酒泉市文物局做出了公开回应:
文物局的回应中说明了三点:
1、酒泉的文物档案里查无此物。
2、所谓“国博甘肃展借调该文物未果”事件查无此事。
3、所谓“酒泉九十年代出过的图录”就只有一本《酒泉文物精萃》,查无此物。
于是这事儿就离奇了。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3:28
然而群众的力量还是强大的。
在@动脉影@宅宋喵@考古君@文物医院等等业界大佬的关注下,这个“文物”的出处之一浮出水面。
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编者关蔚然。
在这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画册里,将这个“文物”称之为“魏晋墓出土的铜制波斯杂技俑”。
然后我也掺和进来了。我大概搜了一下,除了《丝绸之路》外,著名历史学者葛承雍教授2015年在《故宫博物院院刊》发表的文章《从出土汉至唐文物看欧亚文化交流遗痕》中曾经详细描述过这件“文物”:
葛教授在开篇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了此物件的出处:甘肃嘉峪关魏晋墓。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就快差不多了,下一步无非是问问嘉峪关方面,这个东西到底现在在哪里。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3:52
很快,甘肃省文物局做出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回应:
这个回应水平非常高,也说明了几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1、酒泉和嘉峪关没有发现过这个“文物”,甚至连类似文物都没有发现过。
2、省文物局和葛承雍教授联系了,葛教授表示他也没见过这个“文物”。
3、所谓“国博甘肃展借调该文物未果”事件确定查无此事。
这就很有趣了对不对?
然后我仔细对比了一下豆瓣、微博上的爆料图,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里的配图,葛承雍教授文章的配图,发现了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
下图从上至下分别是豆瓣、微博上的爆料图,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里的配图,葛承雍教授文章的配图
我把这三张图放在一起对比了一下:
聪明的你一定也看出来了,没错,这三张其实是同一张。左右两张都是从中间那张有红色底布的照片修改出来的,左右两张的背景尤其是底座周围有非常明显的PS仿制图章和涂抹的痕迹。三张图不但可以完美重合,甚至连光线和噪点也完全一致。
而中间那张“原图”,就是来自于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
到这时候我感觉再继续“网络破案”就不大现实了,毕竟1986年连windows都才诞生没多久。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4:34
作为中国第三,亚洲第四,全国文献古籍收藏量领先的南京图书馆,会不会顺手给我一个惊喜呢?

我跑到“典藏文献阅览室”
然后借阅到了这本只比我小一岁的《丝绸之路》。由于这本书太过古老,不能借走,只能在阅览室看。
然后果然找到了这张照片:
我仔细看了一下目录,也明白了葛承雍教授为什么会认为这个简介上只写了一句“魏晋墓中出土的铜制波斯杂技俑”会是来自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
在这个42页之前的一页里,也明确提到了“魏晋墓”的地点: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本1986年出版的图册后面,还有完整的英文标注。而这个英文标注的内容居然比中文的多了一句话。
FigurineofPersianacrobatinbronzeunearthedfromWei-Jintomb.Thisfigurineisbeingpublishedhereforthefirsttime。
“魏晋墓出土的波斯杂技演员铜像。这座雕像在这里是第一次被发表(公布)。”
也就是说,这个“文物”,是这本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首发。
而我之前认为比较可靠的信源,葛承雍教授的文章里关于这件东西的全部信息,显然也完全来自于这本图册。
唯一一张照片,唯一一个信源→_→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4:56
正如甘肃省文物局所说,现在一切的悬念揭晓,就要看这本《丝绸之路》的几位编著者:
主编:关蔚然
摄影:武纯展、李生材、安克仁等
主笔:宋晓梅
只有他们能给我们答案了。
但是我觉得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所有的侦探小说都会告诉你,排除一切的不可能,剩下的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也是真相。
这句话在实践中确实是有用的。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5:09
既然《丝绸之路》里明确说了,这个“文物”是来自于甘肃嘉峪关东北魏晋墓中,那么,古墓发掘报告?
神奇的南京图书馆果然不负盛名。
同样是来自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是1985年的《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
这本书年龄和我一样大,所以装订比那本丝绸之路还要古朴,布包边,打开必须非常小心。
在开篇的墓葬综述里,明确提到了这本书所记载的就是《丝绸之路》里所说的1972年发掘的那八座嘉峪关东北方向的魏晋古墓。
这份报告里写明了当时这八座魏晋墓里的所有发现物,包括壁画、玉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等等。我看了看铜器那一栏。
没有提及此物。
其他的铁器、金器等等也未提及此物。
详细介绍里也未提及此物。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5:51
所以1972-1973年挖掘的这八座魏晋古墓,确认可以排除发现那座烛台的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1972-1979年期间,甘肃省和嘉峪关文保部门一共抢救性发掘了十余座魏晋古墓,但目前资料可查的发掘报告中,均未提及那座烛台。
这也就是甘肃省文物局的回应中为何会非常确定的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酒泉和嘉峪关等地区开展的考古发掘活动中均未出土过类似文物。”
而当我此时再回过头去看葛承雍教授的文章时,一切似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印证。
请注意上图红线后面那段。葛教授一句话就指出,(《丝绸之路》原文中)记录的名字“波斯杂技俑”是“误判”,这座烛台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格造型。
即便是我这种历史弱鸡,都能看出来这个东西他怎么看都是个烛台,绝不是在表演杂技的俑,表演顶大灯吗?“波斯杂技俑”这个名字,有些外行的过头了。任何一个略微有点基础历史知识的,都不可能把这个东西看成波斯杂技俑。
而古墓发掘报告中对于现场还有这样的描述:
这批魏晋古墓几乎全都被盗过,“墓中残留铜器甚少,形体多残”。好了,你再看看这个烛台:
是不是感觉这东西,保存的有点过于好了?简直是好过头了?
如果它真的出土于嘉峪关魏晋墓中,那么只能是1973年至1986年之间发现的。而这个时期,如果真的有保存如此完好,具有如此重要历史价值的铜器被发现,会等到1986年的这本画册“首发”?我看了看其他发现的铜器记录,保存的比这个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然后还除了这本画册的这唯一一张照片外就前无影后无踪了?1986年前查无踪迹,1986年后也查无踪迹?
甚至在这本《丝绸之路》里,这件东西的画风也显得非常突兀,它是整个嘉峪关段里唯一一个摆拍(此处的摆拍是褒义词)的文物。
如此重要的“文物”,发现之后一直秘而不发,甚至连发掘报告里都没有写,然后1986年突然出现给《丝绸之路》的摄影记者拍了这唯一一张照片,然后又继续秘而不发,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连第二张照片都没有。
解释不通的,这么写小说要被读者打死的那种。
好了,我的考证就只能到这里了,虽然还是没有明确答案,但是我们距离答案其实已经很近了。
甚至我几乎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点的假设了。
但是我不敢说,嘿嘿。
总而言之呢,最后的悬念,就看《丝绸之路》的各位编著者、摄影师们能不能记得这张照片的出处了。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4-30 20:16:23
--(点评)葛教授这次是始作俑者,先是写论文时候掉坑瞎写,然后还去当地诈人家,最后在2019年的演讲中编造段子,被不明真相、义愤填膺的网友拿出来当做文物局监守自盗的嫌疑举证。这回玩大了嘿。

--1955年出生,历史学硕士,出版社总编啊!这件事的主要责任者就是这老历史学者,看了本画册写论文支持伪史,根据就是19世纪汉斯佬神话还加上自己的牵强附会,最恶劣的还要公开演讲编造段子黑文物局,一帮子粉丝起哄带路,结果打脸了。这不仅是学术操守,这已经属于道德本质了。

--这位老学者撰有《西安发现唐秦王李世民女侍卫墓志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5。

去年后辈段锐超的《刀人高惠通并非秦王李世民的女侍卫——兼论刀人的身份与地位》,《历史教学问题》2018.6。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老葛的“观点引人入胜”,但这就是“曲解”。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1 10:34:29
下面搬几块砖,看看网友们的意见,有些也是相关的:

战争史研究WHS:
脑补出一个古董局中局中局:三十年前,一个人品不端的编辑,帮假古董贩子做了本画册,大量真文物中间,夹带进一件准备坑老杆儿的假“魏晋罗马”文物。三十年后,这本画册坑了一个不爱钻研的学术棒槌,顺带吓了甘肃和酒泉文物局一大跳,哈哈哈哈哈@马伯庸
这个(很洛可可,很18世纪,几乎没有铜锈)的烛台,估计是别的地方来的,受人之托,被关老师编进了这本画册(英文图注还敲黑板强调“本书首次公布哟”),然后奸商拿着这本画册作为“此乃魏晋文物”的洗白(划掉)凭证,把这东西高价卖给了不懂行的香港冤大头、日本冀宝斋什么的。

发电的康熙:我觉得这个就是真相,而且这个老师演讲的时候还编了个故事黑了一把当地文保单位。

西河柳还是fighting叭:其实我想说……葛教授的治学水平真的有点点问题,他简直是当代不能迷信权威的活例,想起来他那篇李世民女侍卫墓志我就想笑

晒太阳的猫_瑶瑶:这个教授论文也太随意了,引用图片也不标出处(要是标了就不用对比图片了),自己ps就放论文里了?另外原书也没具体写哪里出土怎么教授就知道了?

小意达的猫咪:最后说的一点不敢说的话,难道是指人为偷偷插进去这个不存在的文物,从而给当时某个贩卖假文物的人提供可以狮子大开口的依据?

ORIHIME一直在路上:听拍卖行的内部人士说,大陆名人字画市场水很深,原因就是赝品泛滥,而赝品“洗白”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出版一本作品集把假货塞进去,然后以此为凭证找冤大头接盘。

AP宇宙善待自来水组织:英文标注也有意思,暗藏玄机啊

再见宋哈娜-孙岱玹:这假货打算卖给外国人

娇羞又死蠢的小胖胖:昨天我就跟老同学说,魏晋墓里出土的铜器,造型如此精美,保存的还如此完好,而且还来自波斯。其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研究价值完完全全够的上国家一级文物。事实却是根本没人听说过这东西,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这是假的。

琦琦叫瓢虫妹是智障三表弟:昨天查了嘉峪关酒泉的所有魏晋墓发掘简报,没有看到任何相关记载,甚至连出土文化的形态和保存状况也都跟图片上这个烛台差异很大

wency看见博物馆:甘肃这波回应,是个卖队友的狠人了:
1.无法证实出土情况葛教授就敢用;
2.国博不做文物调研就策展

最后,好消息来哦:

大洋飞虎:好消息,淘宝同款即将火热来袭中~~

只要998!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值得拥有!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1 10:40:17
关于历史建筑修缮的一些技术案例,在保护相关单位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在本楼里会有所涉及。
顺便提一句,曾经是内刊的编辑,负责保密审核。因为有审核论文的基础。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1 10:41:41
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

原文较长,摘引如下:

先秦到汉代多种文献记载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尚书·禹贡》记载“五服”的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如果采用当时的1里等于250米,则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的范围正好符合以中原为中心的欧亚大陆东-西、南-北的距离,“五服”的范围也正好符合东至海、西至流沙的范围。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竖亥测量大地的结果“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这个数字符合步行测量欧亚大陆南北距离实际需要走的步数。
因此,中国文明早期在夏代建立的前后,也就是从帝尧到大禹的时代,曾经对大地进行过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的测量,向东到达中国的东海,向西到达地中海,向南到达中国的南海,向北到达北冰洋。当时测量的方法是步测,1步相当于125厘米,200步为1里,1里相当于250米。
中国早期文献中反复提及“四海”的概念,正是大地测量的反映。

《山海经》记载的竖亥步东极至西极的步数“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按照前面3条前提,可近似为26000里,这就是古文献中大地南北26000里的来源;28000里相当于现在的7000公里,26000里相当于现在的6500公里,这两个长度很接近中原地区所在经纬度欧亚大陆从东到西和从南到北的距离。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意外”的巧合实际上并非“意外”,而是古代的真实历史。

所以推测,西亚、中亚的早期文明可能有中华上古文明的传播元素,但历经突厥和阿拉伯的劫掠毁灭,再加上近代欧洲的蓄意伪造,其真相还需要我们的探询。
有兴趣的可以看原文章。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之“中国天文学起源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徐凤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文学史、考古天文学研究。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1 10:44:56
作为工地搬砖的一员,对老建筑略知一二。

按相关考古佐证和工具决定工艺进而决定石刻水平的概念,只有一个文明,就是中华。

所谓古埃及、古代两河和古印度,还要加上古希腊、古罗马等,基本是欧洲欧洲种族主义中心论的大规模系统性伪造,夹杂着对相当于中世纪时代当地原有文明遗址与历史记录的蓄意篡改。
在学术上可以称为古典学和东方学体系。

伪造的动机就是掩盖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文化科技的东方真正本源,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中华。
有兴趣可以查看欧洲学者在15-19世纪之间对中华文明的看法演变过程相关论文与专著。

质疑欧洲伪造历史,基于浏览了中外大量史籍专著和了解了部分古旧建筑发展史、修缮实例以及建材、冶金方面的实践与理论之上。
要坚持欧洲所造历史体系真实性的,请拿考古实例和论文数据来证明。

在中华生铁炼钢工艺西传至环地中海区域之前,该区域没有能够支撑那些高大上的所谓古代文明石材建筑和大型石雕、碑铭的工具与工艺体系。
没有可靠的考古证据能够证明那时候的所谓文明拥有大规模精细加工建筑石材的工具与工艺。

另外,那些高大上的石构建筑也不可能在地震带的基岩上生存至今。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1 12:21:54
中亚安诺遗址出土的石印

这件石印是去年6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希伯尔特(F.T.Hiebert)博士发现的。今年5月上旬他于宾大研讨会上作了报告,当月12日又在哈佛大学关于语言、考古的会议上进行讨论,引起与会者浓厚兴趣。
安诺遗址属土库曼斯坦。报导称该遗址的文化为大夏·玛剑类型(BactriaMargianaArchaeologyComplex,简称BMAC文化),并说这种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有土坯房屋和人工灌溉,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有精致的陶器与雪花石膏器物,金和宝石的佩饰。其年代,据碳14测定为公元前2200至1700年,即略当我国的夏代。
对于安诺遗址,中国学者不会感觉陌生。这个地名,《纽约时报》作Annau,实应作Anau,位于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东南12公里,靠近伊朗边境。1904年美国考古学者彭北莱在那里发掘,出有彩陶。后来瑞典安特生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就引安诺的材料,提倡中国文化西来说。西来说早已被否定了,但大家都会记得安诺遗址的名字。
安诺所属文化,苏联学者做过一系列工作,命名为安诺文化,是铜石并用时期的彩陶文化,定其年代为公元前第5千纪至3千纪初,这比现在报导的年代早。同时,过去只知道该文化有红铜小件工具和饰物,今报导则说有青铜斧。是不是现在发掘到的是该文化的延续?需要等待新发掘报告的发表。
石印出于一处多间土坯房址中一间的地下。质料是有光泽的黑玉(jetstone),印背有横置圆柱形钮,印面正方,边长稍小于1英寸。面上刻有4或5个符号,笔画里有红色。对与石印共存的炭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这个数字略早于报导所述BMAC文化的年代上限。
出席哈佛会议的学者指出,石印上的符号肯定是文字,但不是两河流域、伊朗或印度河谷的古文字。他们认为中国那时还没有文字。
中国文字的起源目前尚在探索中,安诺的石印符号与中国文字也不会有什么关系,不过像近年发现的山东邹平丁公陶盆残片和山西襄汾陶寺陶背壶上面的符号,多数学者承认是文字,年代也在公元前第3千纪后段。
安诺石印,如果年代可靠,还是能给我们研究文字起源一些启迪的。印上的符号均由简单的直线构成,没有任何象形意味,这一点同中国常见的陶器符号相似。

作者李学勤
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现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目前正在主持“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点评)李老比较客气,正如俺在评论某些学术意见时候一样。但是说白了,就是在质疑欧洲此次考古的见解。看不懂的俺也不会帮忙的。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1 12:22:26
发掘主持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FredrikT.Hiebert博士认为,石上所刻就是早期文字。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石印”所刻并非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真文字,仅有这样一枚指甲盖大小的石头上的三四个刻符,不足以证明文字系统的存在。Hiebert博士也认可这样的说法。他说:“三四个相互关联的符号在如此古老的中亚发现,这还是第一次。它们似乎就是文字。它们不是随便刻划的符号,也非陶工的记号和纹饰。当然,只有这样一枚印章,现在说它用途如何、代表什么语言、什么意思都还太早。”宾西法尼亚大学古代研究中心主任HollyPittman博士则认为:“如果说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我还不能肯定这个发现就是文字”。“它可能是一个符号系统,而非文字系统。比如一个太阳的符号,虽代表太阳,但并不一定能够发出声音。符号和象征系统虽传达某种信息,但它是否同你我都能理解的口头语言相关,却还是可以讨论的”。鉴于人类表达自己的符号和象征系统早在距今3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就已开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距今5000年前就发明了文字,并且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开始用来写作诗歌,所以Hiebert博士认为,中亚人在安诺时代开始使用符号或文字并不奇怪,“他们已经相当城市化,生产力水平很高,有复杂的建筑和金属制造业,计数和符号系统当是他们的生活所需。”

这个发现之所以引起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关注,是因为“石印”刻符与汉字的相似。更奇怪的是它并不与商周文字类同,却与西汉文字绝似。北大的裘锡圭教授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梅维恒博士(VictorH.Mair)都持同样的看法。裘先生这样说:“如果不问出土情况,我认为这个发现不会比西汉更早。”但是,梅博士则作了另外的解释。他说:“安诺印章迫使我们重新用一种根本不同的方式考虑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印章的年代无误,也就是说它的确属于公元前2300年前的遗物,那么中亚甚至更西的文化对中国文字的起源可能产生了某种影响,这种影响远超出我们原来的想象。

--(点评)裘老师的看法和那些欧洲就是两个方位的,但至少可以肯定,这些仅仅是假说,决不是定论。99兄拿这个安诺文化遗址来说事,未免过于简单了。

--再说,前苏联专家的奇葩事迹并不少,所谓柏林图书馆火堆里抢救出来的几张玛雅文字抄本连同期西方欧洲专家都质疑其真伪,但并不妨碍一介大头兵战后的“破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话语权转移到了美国一介美术女硕士的手里。参见俺以前引述的女硕士高足张禾副教授的文章。
--还有当年大规模重建、修复中亚和东欧古建筑的案例,可谓臭名昭著,这也是西方和当地专家的评价,不信?自己买票去参观那些新得流油的所谓古建筑吧,谁要信那些玩艺自便。
--欧洲中心论,欧洲种族主义,所谓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老毛子一样都不少的,它们的考古,呵呵,请提高警惕。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2 21:24:04
9000年前农民就面临拥挤、暴力和传染病等“城市病”

2019年6月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9000年前的古代农民已经面临过度拥挤、暴力和传染病等现代城市病。
一个国际考古团队在位于土耳其中南部的恰塔尔霍于克遗址发现,这里的房屋密集,定居者架梯子从房顶出入,垃圾堆和动物圈舍就建在房屋旁边,屋子内墙和地板经过多次粉刷,其中有动物和人的粪便痕迹。
恰塔尔霍于克是人类最早的农业部落之一,占地13公顷,人类定居者在公元前7100年到公元前5950年间在这里开展农业活动。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古代定居者患传染病的比例很高,其早期定居者的遗骨显示,大约三分之一感染了疾病,而人口拥挤和卫生状况不佳可能是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这一遗址发现的93个颅骨中,25个有愈合的骨裂,其中12个受伤2到5次,裂纹形状显示裂纹由硬质圆形物体造成,而遗址中也发现了大小相当的泥球;受伤者的伤口多数在头顶和脑后,表明他们是被偷袭的。
论文第一作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克拉克·拉森说,公元前6700年到公元前6500年,这里人口达到高峰(约3500人到8000人),定居者的颅骨伤也相应增加,这可能是过度拥挤造成社区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冲突。
研究人员还通过牙齿化石发现,埋在同一个屋子下的人类遗骨多数没有亲属关系,但原因尚不明确。
拉森说,人类今天面临的挑战与恰塔尔霍于克定居者一样,只是规模更大,研究古代人类如何构建社区有利于现代人了解自己生活方式的起源。

--(点评)转述网友公孙弘毅的意见(有修订):公元前6700年前,13公顷的地方,也就是0.13平方千米,人口高达3500到8000人,取个平均数也就是人口密度达到了57500人/平方千米,按北京东城区常住人口密度2.20万人/平方千米,不知道欧洲们在这样的地方如何从事农业活动?靠什么维系这么高人口密度?难道是万人坑?
--这是俺的补充:魔都人口密度一向有名,去当地考察旧区改造,高层建筑与密密麻麻的多层旧里混杂,即使如此,核心区的人口密度也只有3万出头。欧洲这个所谓古代城市遗址啊,俺作为搞建筑的一员,实在是佩服那些欧洲砖家的专业智商。呵呵。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2 21:24:28
补充一点上古青铜冶炼技术的探讨:

铜是人类最早认知的金属,用铜、锡、铅制作的青铜则是人类最早大量生产和使用的金属。
两个世纪前,丹麦人汤姆森(C.JThomsen)按石器、青铜、铁器三个时代陈列古物展览,成为划分古代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最直观且广为接受的方式。虽然青铜时代之后的近古时期,青铜器产量更大,但青铜器往往被人们下意识地界定在青铜时代。比如,我们常说司母戊方鼎是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但这个“最大、最重”只适用于青铜时代,且只是在中国。

--(点评)作为金属材料,其基本性能决定了必然的工具属性。在中华,玉器时代,就是玉石器工具;青铜时代,自然有大把的青铜工具出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石工具和青铜工具都不在少数,还有遍布古中国的冶炼遗址,里面往往伴随着工具的出土。

青铜时代的区域差异
世界不同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并不相同。安列托利亚半岛是最早冶铸青铜器的地区,目前发现有公元前6000年的青铜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公元前3000年进入青铜时代,古埃及文明紧随其后。欧洲的青铜时代自公元前2300年起,延续了约1000年。
古代中国使用铜、青铜以及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稍晚于其他古典文明。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公元前3500年甘肃马家遗址的青铜刀,不过该遗址尚处于新石器时代。作为其后早期国家核心的中原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中西学术界都认可的是公元前17世纪。有意思的是,在今天新疆、青海和甘肃等地,发现有较多年代更早的青铜器,其中一些可在中亚地区见到更早的类似物。
早期青铜器由西及东渐次推迟的现象,暗示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可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但由于东西方发展阶段不连贯,加上青铜器的传播路线缺失,中国学者对此持谨慎态度。西方学者则支持上述观点,认为冶金术这样重大而复杂的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可能是多元起源,就像水稻起源于中国一样。

--(点评)西方文明?这里有一个概念上的问题。按照西方学者的考古证据,安德罗诺沃文化是遍布于欧亚草原的一种农牧文化,最早是在乌拉尔东方区域,然后随着族群的东移,青铜技术也随之传播到东方,中华文明不过是改造提升而已。
--这一点,原先俺并不否认,是否原创不重要,发扬光大才是值得尊重的。正如目前俺认为欧美近现代文明主要来源是中华文明的西传,但仍然尊重工业革命以来欧美的科技与人文进步的伟大成就一样。
--然而,最新的考古证据对所谓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东移以及青铜技术的传播方向来说,恐怕并非是正向的。后面会写一点,打字比较烦啊。

汤姆森提出了青铜时代的表述方式,但他恐怕不会想到,最适合这一表述方式的地区是中国。中国的青铜时代在时间上与夏商周三代大体对应,这一时期青铜器是最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据较大份额。
在可能相当于夏朝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器就已成为高等级墓葬中最重要的随葬品。商代晚期的妇好墓随葬青铜器近500件,所占体量和价值是其他随葬品不可比拟的。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墓葬中的随葬青铜器总量超过1万公斤。
与中国的情况相反,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因缺乏青铜等矿料资源,生产和使用的青铜器有限,多为小型工具、兵器、饰件和器皿,且在考古发现中很少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考古学家伍利(LeonardWoolley)发掘乌尔王陵时发现,这处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墓地埋藏有大量宝石、金银珍宝,随葬的青铜器只有少量小型兵器和器皿。
同样,年代在公元前14世纪著名的图坦卡蒙墓——稍早于妇好墓但已属古埃及青铜时代末期,同样出土了大量金银器,几乎没有青铜器。青铜制品的匮乏使一些学者反思,青铜时代这一概念在中东地区的古典文明中是否适用。

--(点评)妇好墓出土青铜器共468件,其中礼器210件,兵器出130余件,工具有锛、凿、刀、铲等44件。所谓的第四王朝吉萨大金字塔“工匠村”的发掘,居然是几根铜凿。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3 09:32:39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21-05-02 21:24:04
-----------------------------
这下面的帖发布后被秒删,秒隐,微博被阻止发帖,我还被监听,不知道有什么价值。
我触及了什么西方伪史教的痛点了吗?
请看看
---------------------
承认中国文明在近代被西方十字军断裂,是唤醒国民的最佳方式
应该说,中国文明大树,被西方十字军断枝掐叶,去构建它们西方的西方伪文明树。
西方十字军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伪史教,西方近代伪科学教,伪哲学教的诞生,
就是中国文明被断裂的标志。
承认中国文明在近代被西方十字军断裂,是唤醒国民的最佳方式。
同时,这也是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的最简洁高效的方式
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对那些改变了自己生存方式的文明,文化进行自我溯源,
对那些被西方十字军抢劫盗窃盗用的中国古代文明,进行正本清源
事半功倍
--------------------------
@凡哥笑笑 2021-05-03 08:29:44
中国文明在近代被西方断裂的标志就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伪史教的诞生
华人何以成为西方十字军巫婆魔法跟战斗力的核心提供者?
最近霉锅频频任命华裔,甚至连国防也也要用华人了
华人朱传榘曾经帮霉锅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王安把数个房间大小的电脑小型化成为桌面电脑,让电脑普及网络建立成为现实,
华人帮西方霉锅发展出来了火箭控制理论,设计出它们最好的导弹
霉锅芯片IT产业,华人也是主......
-----------------------------

有道理。不过,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扫盲还是需要的。

从专业实践入手,慢慢揭示小说家言背后的真相,才是吾辈的本分。
楼主:铁马冰河陆川客  时间:2021-05-03 10:08:35
说到了所谓工匠村,再来扒一扒晚上一千年的新王朝时代的工匠村,资料当然是论文,翻译自欧洲的诸多论文:

埃及卢克索城附近的戴尔·埃勒·麦地那地区保留着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工匠村遗址,学者们将其称为“麦地那工匠村遗址”。麦地那工匠村自3500年前起存在400余年,专职于国王谷陵墓的修建,最高人数仅为120人,在拉美西斯二世期间仅为32人--48人,这点人还要派出去开采砂岩。很显然,欧洲学者也无法在这么个小建筑遗址上玩出千人级的规模,另外,就这么几号工匠,居然配了4名书吏!其收入还低于工匠,还有60名警察,以及一堆官员,法官,审判官,呵呵。俺琢磨着,隔壁的工程院院士也没这待遇啊!

尚处于青铜时代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古埃及文献,有石碑有陶片有莎草席子,挖掘主力自然是伟大的法国佬。俺就不提其拿什么工具平整石材和刻制铭文了,也不提那些莎草席子是如何度过3500年的盐碱与风沙的,就是提一句“这里没有树,饮水要从800米以外担到村里来”,这一点,和工匠村这个民间聚落相比,呵呵。

顺便再提一句,那些所谓的古埃及文献,主要的内容自然是难以追溯和对应,比较当代知识却又方便伪造,却很可以反映古文明高大上的大量书信文件管理合同单据什么的,和俄克喜林库斯那座50万件碎片沙漠露天垃圾堆如出一辙,时间也恰是先后衔接,呵呵。

还要再提一句,俺很佩服法国佬伟大的创造性,不仅是法国学派在伪造古建筑时候的肆无忌惮,还有1928年法国佬在这个工匠村里挖出了配属的一名书吏的家庭阅览室,里面藏着大把的文学、宗教、医学、巫术、信件、遗嘱和文件,借用一句话“麦地那工匠村大量的文献资料,数量之巨大,足以证明居民的整体识字率较高。”这岂止是较高这么谦虚啊!这比孔丘老先生72弟子的资料厉害多了啊!伟大的法国佬挖出来的埃及工匠!

至于工钱,欧洲的砖家们早就说了,这些工匠的价钱和底比斯一带的市场价是一样的。大国工匠么,待遇好是应该的。一个成年男奴隶4天的劳役就可以换购一头成年公牛。俺粗略估计了一下,现代的耕牛要比肉牛贵,肉牛这几天的市场价在1万5千到2万余元,算1万6,一天的工钱大约4000元!安排个人道主义的双休加节假日,奴隶的年薪是俺现在很羡慕的数字,遑论高大上的王家工匠了。那帮子慕洋犬还不如别老是讨狗粮了,穿越到古埃及当奴隶,这收入,呵呵。
这个土坯房村子里供养的工匠们,待遇超过了俺隔壁的工程院院士们,至于享受那啥特殊津贴的同事们就更望尘莫及了。难怪区区数十名工匠就可以搞定如此多的巨石建筑。当然还有年薪有可能超越俺这儿的优秀项目经理的奴隶们。呵呵。

拉拉杂杂扯了一堆,原文及其引文更是比裹脚布长多了,可惜,一个关键的问题,考古出土的工具呢?废料呢?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