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马克思

字数:10179访问原帖 评论数:30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03 22:15:19 更新时间:2021-10-15 08:11:40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4:15:19
发现有趣的事,从分析 开始:

”我的亲爱的:

你好象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跟前,叹息着说:“我爱您,夫人!” 事实上,我对你的爱情胜过威尼斯的摩尔人的爱情。

撒谎和空虚的世界对人的看法也是虚伪而表面的。无数诽谤我、诬蔑我的敌人中有谁曾骂过我适合在某个二流戏院扮演头等情人的角色呢?但事实如此。要是这些坏蛋稍微有点幽默的话,他们会在一边画上“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另一边画上我拜倒在你的脚前。请看看这幅画,再看看那幅画,——他们会题上这么一句。但是这些坏蛋是笨蛋,而且将永远都是笨蛋。

然而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肖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遍吻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就能克制这种悲痛。“在她的拥抱中埋葬,因她的亲吻而复活”,这正是你的拥抱和亲吻。我既不需要婆罗门和毕达哥拉斯的转生学说,也不需要基督教的复活学说。 “

----------节选马克思给燕妮的信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7:18:48
我以为审过不了,就跑出去晒太阳。太阳晒没了,回来一看,哟,通过了。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7:27:01
感受马克思的初衷,主要是感受他是个啥样的人。一切脱离人的本质来谈怎么做人,都应该遭受无情的批判!一切不顾人的本性来考虑什么是人,应该关到笼子里,用红缨枪扎。
从这封信里,你能看到,连马克思都认为:“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肖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圣人和思想家,一定不拒绝该还原人该有的模样。这里有深刻的道理。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8:10:02
注释一下:
1.什么是威尼斯的摩尔人的爱情?
两位作家写过有关“威尼斯的摩尔人”,莎翁写过《奥瑟罗》 (《威尼斯摩尔人奥瑟罗悲剧》),故事情节改编自意大利作家钦蒂奥《威尼斯的摩尔人》的短篇(载于1565年出版的《寓言百篇》)

这个摩尔人是威尼斯大将,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种族不同年龄差距也大,但是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不幸的是后来遭人阴谋,摩尔人因为爱情产生嫉妒,掐死了自己的爱人(即“我要杀死你,然后再爱你!”),非常著名的悲剧。

马克思认为自己的爱情完胜摩尔人。他为什么这么自信?亚里士多德曾经分析过:能成为悲剧男主角!也是有条件的:他虽然不是善良的典型,却具备高贵的品格,同时还是个容易犯错误的人。

这样的人犯错误成为悲剧主角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事物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二是由于情欲。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自信其实来源于能够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即认知无偏差,控场能力相当超群。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8:57:27
2.什么是费尔巴哈的“人”和摩莱肖特的‘物质的交换’?

生活中的马克思严谨沉默脾气大,但是在爱情中变得十分热情,滔滔不绝,柔情似水。他把这成称为“特定生命表现”,看看他为了燕妮写那么多诗集,虽然写的不咋滴,但有什么影响呢?这些诗已经达到了诗的功用。

费尔巴哈把神归于人,再把人归于自然,他提出"爱的宗教",表达了对"人类之爱"的终极理想追求。马克思认为自己的爱是充满个性的。不是这种无个性的,最后归于抽象人性的爱。

摩莱肖特主要以生理学为基础,用生理的自然过程去说明哲学问题。他认为人脑产生思想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思想是脑髓质的位移,最终食物决定了人的意识,那么爱情也是这么转化而来的(激素:P)。马克思认为自己的爱,是绝不可以分解成化学成分进行“物质交换”的。

他还总结了一下:“你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看看这得有多强势。他认为爱情最深刻的彰显和成就了人的鲜活的自由个性。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8:59:05
“我既不需要婆罗门和毕达哥拉斯的转生学说,也不需要基督教的复活学说。 “

这句多么打动人。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9:29:57
他俩认识的时候,马克思4岁,燕妮8岁,青梅竹马。很多人对这种情况能变成夫妻没有变成姐弟充满了惊诧。

马克思的爱情这么狂热,第一封情书就被拒绝了,因为对方也不普通。上文中的“无力和不幸”绝不属于他这样的人,他追燕妮是有步骤的,学者们已经做好总结,一共分三步,并不出奇:写情书,表白自己;说服燕妮身边所有的人,她的弟弟姐姐父亲(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送给他,在献词中充分表达了对未来岳父的敬意);三写情诗,写情诗,还是写情诗,成绩斐然(为燕妮量身定制三本诗集《爱之书》一、二和《歌之书》)从他们私定终身到结婚坚持了七年。

面对爱人的不来信,马克思不会憋着,他是这样要求的,如果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怎么提要求的:

“ 我不爱你,一点也不;相反,我讨厌你——你是个淘气,腼腆,愚蠢的姑娘。你从来不给我写信,你不爱你的丈夫;你明知你的信能给他带来莫大的快乐;然而,你却连六行字都没给他写过,即使是心不在焉,潦潦草草地写的也好。”

高贵的女士,你一天到晚干些什么呢?什么事这么重要,竟使你忙得没有时间给你忠诚的爱人写信呢?是什么样的感情窒息和排挤了你答应给他的爱情,你那温柔而忠诚的爱情呢?那位奇妙的人物,你那位新情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竟能占去你的每一分钟,霸占你每天的光阴,不让你稍稍关心一下你的丈夫呢?约瑟芬,留神点,说不定那个美丽的夜晚,我会破门而入。

我的爱人,得不到你的讯息,确实使我坐立不安。立即给我写上四页信来,四页充满甜蜜话语的信,我将感到无限欣慰。“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9:48:32
3.嗯,马克思研究金钱,把钱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现实生活种却一直很“穷”。那么他是怎么看待爱情和金钱的关系的呢?

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提到经济关系在男女关系上发生的无限倒退: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积累庞大财富,膨胀了人们的物欲和占有欲,私有财产的运动必定使交换关系、金钱买卖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男女关系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界原始关联的关系,要把爱情放到”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相一致“的基础上。。。。。。很长

这段我没看懂,感觉有用,只能再仔细体会体会。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燕妮没有嫌马克思穷。相反的,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妻子。

她给马克思的 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19:59:38
有意思的是,1866年,马克思发现女儿劳拉的男朋友拉法格对劳拉过于亲呢,怕影响这位年轻的社会主义者的前程,作为父亲,就写了 给拉法格。这封信也非常具有启示价值: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3 20:26:04
毫无疑问,出于真实的,父亲对女儿的关心,这是一封真挚的信。

在这封信里,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幽默(比如:“在一个星期的地质年代里,一天一天的起变化”你作为要取消诗的人等),对燕妮的内疚(他反思过,而且把自己比喻成暗礁),以及对女儿生活的担心和对毛头小子的棒喝。马克思健全的理性究竟没有置身于拉法格和劳拉中间,1868年,两人在巴黎结婚。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4 14:17:45
拉法格法是法国工人党创始人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学生,很有战斗精神,即年轻人的闯劲。

细心的朋友很容易发现,马克斯对拉法格的行为并不赞同,虽然他的做法至少像大半个青年马克思。为了更具说服力,马克思在写给拉法格的信中也不惜批判了自己。这是位公正的父亲。

可以说 这种反思正表现出对燕妮的爱。还说明实践能使人思想改变,说明不同立场会带来不同的观点。可能还说明年轻就是这个样子。

从生活的角度,马克思的观点应该能得到任何一位普通父亲的支持:
1.小伙子,不能对我的女儿太亲昵,缺乏敬意,我不同意。
2.你有没有生活的基本保障,考虑过以后咋生活?
3.事业发展。(听说你的事业已经毁了一半了)
4.你的家庭怎样,不能只说爱,我不是唯心主义的(别忘了,你自己也是唯物主义的)。
5.不能有写诗写诗写诗的倾向(虽然我也写了很多诗,但别忘了你是主张取消诗的)
6.不能懒惰(好笑的是,拉法格1883年在监狱中写了一部最受欢迎的著作就叫《懒惰权》)
最后,这些问题你必须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还有,这是男人之间的对话,所以最重要的一点:
别让我女儿知道!!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4 14:23:02
在家庭关系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不是婆媳关系,而是父亲和男朋友之间的关系!父亲类似于蚌壳,男朋友类似于偷取珍珠的手。而这个蚌壳也曾是偷珍珠的手,他把那一套都看得透透的。。。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4 14:59:48
拉法格写过一篇文章,叫《忆马克思》,这里摘取一些片段:

“当我第一次在梅特兰公园路他的书斋里见到他的时候,在我面前出现的并不是一位坚决的、超群的社会主义鼓动家,而是一个学者。

马克思吸烟吸得很厉害。“《资本论》甚至将不够付我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烟钱”,有一次他对我这样说。但他火柴用得更多,他常常忘记了他的烟斗或雪茄,不得不老去点它,因而在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内就用完了一盒火柴。

他能背诵海涅和歌德的许多诗句,并且常在谈话中引用他们的句子;他经常研读诗人们的著作,从整个欧洲文学中挑选诗人,他每年总要重读一遍埃斯库罗斯的希腊原文作品,把这位作家和莎士比亚当作人类两个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特别热爱莎士比亚,曾经专门研究过他的著作,连莎士比亚剧中最不惹人注意的人物他都很熟悉。

有时他躺在沙发上读小说,而且间或两三本小说同时开始,轮流阅读。象达尔文一样,他也是一个小说爱好者。他比较喜欢十八世纪的小说,特别是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现代小说家中,他喜欢保尔·德·科克、查理·利弗尔、亚历山大·大仲马和瓦尔特·司各脱,他认为司各脱的长篇小说《清教徒》是一部典范作品。他特别喜欢探险故事和幽默的短篇小说。

要了解马克思的心并热爱这颗心(这是一颗在严峻学者的外貌之下跳动着的心),必须看看马克思丢开书本和稿件同家里人在一起的情况,星期天晚间同朋友们会晤的情况。在这些时候,他是一个最惹人喜爱的伴侣,谈话幽默、诙谐,经常发出爽朗的笑声。他在听到俏皮话或机敏的答辩时,黑色的眼睛便在浓密的眉毛下快活地、嘲弄地闪动起来。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04 15:27:51
很多思想家都鄙视人的生活热情和生命激情。总想在千差万别的生活现实背后找到一个主宰人感性的永恒的理性本质。马克思是倡导感性活动的。

以爱情观为例,他认为男女关系既是最原始的社会关系,也是自然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成为一个“作为对象性存在的自然存在物”。在爱情中,人成为一个“以感觉、激情为本质力量并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感性存在物”人自己又是对方的”对象性的社会存在物“哈哈哈哈(看不懂没关系,参考一下,把男女朋友互称我“对象儿”是多么的深刻)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说:“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它不仅把人当作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人。。。恋爱着的双方都在对方身上不断发现和丰富着自己人性中的社会内涵。“

也即,真正的爱情使人在对方身上发现自己,丰富着自己。正如一句话说得好: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的那个我”。(完)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5-10 11:00:34
@力挽雕弓如满月 2021-05-10 10:45:25
哈哈哈哈,挺好,非常好
回顾思想,享受思想着的生活
再发一些马克思和爱人的生活记录,
理念理想是实践的
继续批评,继续生活
-----------------------------
投入已经打击到我了,燕妮不幸福哈哈。马克思在信里也说自己不会再选择结婚,哎呦。但是我觉得烈火一般的情感很真挚,很感染人,这算不算被现实打败了呢?算不算牺牲了一生实现了永生。

假如马克思做个普通律师,他的生活会很美满,他的成就却不会如此辉煌。这还真是个问题。

那么他作为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认为还是成功的。金木水火土,不是风一样的男子,是火一样的男子。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9-17 20:08:09
感谢朋友们的回复。点燃了我内心的火焰呀。要不等忙过这段时间,以书为基础,从马克思的著作出发,再继续感受感受。。。。。。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9-26 20:37:08
”面色黝黑的特利尔之子,一个血气方刚的怪人。
他不是在走,而是在跑,他是在风驰电掣的飞奔。
他满腔愤怒的举起双臂,
仿佛要把这广阔的天幕扯到地上。
不知疲倦的力士紧握双拳。
宛若凶神附身,不停的乱跑狂奔。“

这是恩格斯在诗里描写的马克思,
对这位朋友的初印象:
怪人,面色黝黑,凶神附身,
精力旺盛不停歇的,奔跑。

感悟马克思,绕不开他的挚友恩格斯。
两人相识在柏林大学。
恩格斯对即将毕业的马克思有所耳闻。
遗憾吗?他们初次见面并不愉快。
恩格斯自己说,十分冷淡,充满戒备和怀疑。
恐怕当时谁也没想到,
会和对方一家伙相守40年。。。
缘分是多么微妙。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09-26 20:40:15
19世纪60年代,在一些欧洲国家流行填写《自白》的文字游戏。

马克思一家也很赶时髦。两个大女儿提出一些问题请她们的父母填写。马克思兴致勃勃地完成了这个游戏,如下:

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男人的优点……刚强

女人的优点……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空白)

您对不幸的理解……(空白)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讨厌的……马丁·塔珀、堇菜粉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但丁、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歌德

您喜爱的著作家……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巴尔扎克

您喜爱的男英雄……斯巴达克、开普勒

您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

您喜爱的花……瑞香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眼睛和头发的颜色…….黑色

您喜爱的名字…….燕妮、劳拉

您喜爱的菜……鱼

您厌恶的历史人物……(空白)

您喜爱的座右铭……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格言……怀疑一切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10-10 09:59:28
对厚书,尤其是这类厚书,太恐怖了。语言很魔幻,难理解,完全在两个世界。可是自打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把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这样的书就让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等等非常激动。我分析后得出结论,可能是伟人吸引伟人。

我其实很有向伟人靠拢的上进心,于是陆陆续续,也假模假样的狠翻过两页,说实在的也是狗看星星。

记得有人推荐看《神圣家族》。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全称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 鲍威尔及其伙伴》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晕了。

里面有一句:“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就是人为他人的定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我更晕了。

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太嫩。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1-10-10 10:04:34
恐怕有一个时代,我们权且称其为“轴心时代”。那时的人们思想及其活跃,动辄产生某个创见,就能影响世界,我愿意将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看成这样的时代。而马克思所在的时代,也是这样的。为什么是轴心时代,因为无论过去多久,人类在很远的未来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回到那个时代,咀嚼一下那个时期的思想,探寻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