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在花季 牧原/文

字数:1644访问原帖 评论数: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12 17:54:02 更新时间:2021-05-15 03:45:34

楼主:傍月如归  时间:2021-05-12 09:54:02
林语堂说:“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很多朋友都喜欢旅游,路上所见奇峰异景、险涧急滩、神草灵木,让人驻足而立,流连忘返。然而,如果你恰好遇到了黑导游、黑旅馆、黑景区呢,是不是再美的山水也会让人沮丧呢。
最美的风景是人,这话一点不假。

写文章也一样,写作不是唱独角戏,不是自言自语,是一场与万千读友的无声对话。
读到一篇文章,就是翻阅案头之山水,读的是文字,触摸的是心灵,相守的是知音。
我们因为文字相遇,构建了一道高山流水的风景。

你是我的风景,我在景中行。漫步于这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份的读者风景中,每一颗光亮的灵魂就像花儿绽放一般,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感之不尽。

关于命理文章或音频,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心照不宣,理当是成年人构建的风景,没有相当的年龄、阅历和痛苦沉淀,不但写(说)不出来,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

五年前当我加进好几个研究生朋友时,我十分震惊。三年前当我加进几个大学生读友时,有点不敢相信。即便是现在,我都很难理解正在读书的研究生或大学生会喜欢读(听)我写的文章(音频)。我自认为理解命理时我远远早于同龄人,怎么还会有比我愿意相信命理更早的人呢?

然而,我的不敢相信在两天前又一次被刷新。她说她是一个高中生。

我依然怀疑,就翻开她的朋友圈浏览了一下,果然是在读高三。
有花季少年来追我的文章,这美不胜收的风景理当令我喜不自禁。这就是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一个主题。

读高三,应该十七八岁的样子。我居然遇到了一个18岁的活口,突然出现了高中生在喜欢命理学,有一种命理学这个大树焕发第二春,开枝散叶,勃勃生机的感觉。

在一个从幼儿园就开启辣手摧花模式的教育环境里,哪还有什么花季少年和花季少女?绝大多数还不到高中毕业基本就被虐成了木偶机器人一样的残花败柳。哪还有追逐"另类"学识的冲动,而她,已经却活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枝独秀。

多年来,我收到朋友们对我作品的不少美誉,尤以“可达究竟”和“准确启发”频次最多。一个人所能接受的思想深度恰好就是她的觉醒程度。无论如何,我都难以想象,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有这样的觉醒程度。这就是我的难以置信。

胡适先生这位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文化启蒙大师,他连自己的亲生儿子胡思杜都启蒙不了。这是一桩有力印证“启蒙就是伪命题”的铁案。鬼谷子、麻衣道人、徐子平、徐大升、韦千里、任铁樵……都活脱脱的摆在那里,可是世人就是看不见,世世代代都在被"主流文化"洗脑,

任何"异类"观点都在被迅速边缘化。

难道是这位高中生比她的同龄人更聪明?更有探索心?

在很长时间里,我也接受“命运=信命++良知+聪明”的模型。

不信命不以为君子,各安身命无疑体现一种秩序,然而良知也不可或缺,高官厚禄,锦衣玉食固然有命运的赐予,其实现形式依然是人间烟火,对弱势群体的体恤悲悯才是正途,为富不仁依然会降低福分。聪明自不必说,理解天道轮回,周而复始者绝非愚顽之辈。

在72年前,那些被胡适苦口婆心也请不走的名人大家们,譬如老舍、傅雷、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等,你不能说他们个个都没有良知,更不能说他们哪一个不聪明,无论如何,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充分满足“良知+聪明”。但为什么他们就不走呢?这该如何解释?

唯一的解释就是,看不清命运,不相信命理,仍然在混沌之中,没有好好研究天道命理。
楼主:傍月如归  时间:2021-05-12 10:09:58
那个高中生是幸运。她不但没有凋零,从神光照耀她心灵开始,花季,就伴随她一生。因为,神光照耀处,不再有黄昏。
讲到这里,中老年才有了悟性的朋友们,是不是有些泛酸?但我要说,虽然我们的花季来得更迟一些,但终归来了,我们已经赢了这界的大多数。有人制作了一张幸福因子排名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悟性。悟性,觉悟,花季,幸福,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就这样无缝对接了。
所谓花季,就是永不凋零的意思。
我相信这位高中生,不会211毕业后被忽悠去做踩茶女,不会出现在抵制攒动人影中,不会做爬树留影的疯婆子,不会在广场上扭动噪音。
这就够了,一个在18岁之前就已深度觉悟的美丽少年,她将遇到什么样的人,她将做什么样的事,她将怎样安排她的人生,我们都不必担心。神光照亮了她的心灵,更会照亮她的眼睛。她是撞入我们成人山水画中的一支冰雪花,她是我们觉悟世界里一抹最激励人心的风景。
楼主:傍月如归  时间:2021-05-12 10:14:10
以上文章来自我的朋友,也算忘年之交。他一直深耕于命理时运。对于他这一点的执着,我报以中立的态度。

虽然人的一生有许多变幻莫测,但是我不认为那是命运的安排,更相信那是世界给自己的历练的机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