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8人间训诗解2待正后成损之而益

字数:147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25 00:27:26 更新时间:2021-05-28 12:14:00

楼主:情真意深义薄云天  时间:2021-05-24 16:27:26
《淮南子》卷18人间训诗解2待正后成损之而益

题文诗:

夫祸之来,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祸福同门,利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人之举事,先以其知,规虑揣度,后以定谋,

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智晓自然,

自觉能知,存亡枢机,祸福门户,举而用之,

陷于难者,不可胜计.使人皆知,所为是者,

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途.故智虑者,

祸福门户;动静也者,利害枢机.百事变化,

国家治乱,待正后成.不溺于难,是故能成.

国有三危:少德多宠;才下位高;身无大功,

而受厚禄.故事物或,损之而益,或益而损.

何知其然?昔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

归封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

吾则死矣,王必封汝,让肥铙受,沙石之间,

有寑丘者.确石名丑,荆人鬼之,越人禨之,

人莫之利.孙叔敖死,果封其子,以肥铙地.

子辞不受,请有寑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

而收爵禄,叔敖独存.此之所谓,损之而益.

【原文】

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晓自然以为智,知存亡之枢机,祸福之门户,举而用之,陷溺于难者,不可胜计也。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途矣。是故知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百事之变化,国家之治乱,待而后成。是故不溺于难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铙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寑丘者。其地确石而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铙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寑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

【译文】

灾祸的降临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这祸福同出一门,利害相近为邻,不是圣明的人是难以区分这其中的奥妙的。大凡人们要做某件事,都要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据思考的结论定下计划谋略,实践下来的结果,有人得利有人受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别所在。但是那些自以为明白存亡之关键、祸福之由来的聪明人,在办事处事中还是陷入危难境地,这样的事例还真的数不胜数。假若大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主张正确,且行得通,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智虑思考是祸福的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百事的变化、国家的治乱,都有待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来完成。所以对此不可不审慎。

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时候是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当地的荆人和越人都信奉鬼神、讲究迷信,所以没人喜欢那里。”不久,孙叔敖去世了,楚庄王果然将肥沃富饶的领地封赏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儿子谢绝了,而要求赏封寑丘之地。按楚国的法规,功臣的封禄传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禄,唯独孙叔敖一家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