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字数:4669访问原帖 评论数: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12 21:56:23 更新时间:2021-06-12 20:23:08

楼主:罂粟花妖艳  时间:2021-06-12 13:56:23
在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地区的主导者,但依然有许多其他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进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既有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的蒙古族和满族,更有之前曾经长期控制北方地区的契丹,鲜卑等民族。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蒙古包

其中曾经建立了辽国的契丹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烙印,他们不但在北方长期处于统治地位,还为中原地区的文化带来了不一样的内容,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部分契丹人的形象也因为影视文艺作品的渲染而深入人心,让我们对于这个古老的民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不过这个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民族在如今却失去的踪迹,好似人间蒸发一般。那么他们究竟有没有后裔,他们现在又是什么身份呢?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契丹军队剧照

一、契丹族的发源
中国古代的时候对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记载是相对完善的,但是由于这些部落的语言大多是突厥语系,因此在记载他们名称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差别。

而契丹这个名字在正史中的第一次露面是在南北朝时期,在魏收编纂的《魏书》中,将契丹和库莫奚以及室韦放在一起记述。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魏书》书影

在《魏书》中,提到契丹族原本是鲜卑的一支,最早是鲜卑宇文部的下属。

在东晋时期,宇文部在和建立北燕政权的慕容部间的战斗中败下阵来,而契丹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宗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部落。

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宇文之别也。……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

——《魏书·契丹传》

在那时的北方大地上政权林立,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刚刚从宇文部中脱离的契丹显然没有办法和这些民族对抗,于是他们迁居到了当时较为偏僻的辽河上游地区生存,在这里他们获得了不错的发展空间,人口逐渐增加。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曾经契丹人生活的地区

但此时的契丹与外界的交流比较有限,因此他们并没有完善的政治形态,这让他们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先后臣服于北方的强力政权,其中包括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以及北齐。

在这段时间里,契丹并没有被视作一个真正的民族,反而更像是对于生活在某一区域的部落的统称。

在《魏书》中契丹就依然被当做鲜卑人看待,只不过和完成了汉化的北魏拓跋部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十分落后,因此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契丹在历史上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直到隋唐时期契丹才拥有了一定的军事力量。

这时的契丹人依旧沿袭着之前的游牧生活方式,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偶尔会入侵中原抢夺资源,但是在唐朝强盛的时候又会归附于唐朝。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强大的唐朝军队

在这一时期包括拓跋部在内的大多数鲜卑族已经完成了和汉族的同化,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而脱胎于鲜卑的契丹人,此时还保留着之前鲜卑人的生活方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从这时开始契丹才逐渐成为其部落百姓民族的代称。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契丹内部频繁发生抢夺权力的争斗,而且不同部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存在的,这说明其内部的小部落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隔阂,还没有形成民族向心力,契丹更多地还是一个政治符号而非民族认同。

二、辽国时期契丹概念的内涵
在晚唐时期,由于唐朝政府对于地方的统治力出现了明显下滑,此时的百姓又面临着层层盘剥,这让全国多地都出现了农民义军,战火几乎燃遍了整个中国北方。

这样的局势给了契丹发展的空间,此时的契丹已经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原始的政治形态,此时他们采用的是和后来蒙古族类似的酋长联盟制度,那时契丹共有八个比较有影响力的部落,他们的酋长每隔三年会聚集在一起,推举一人作为整个部落联盟的领袖,这让契丹有了一定的凝聚力,他们也在北方草原地区站稳了脚跟,并发展出了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耶律阿保机塑像

在耶律阿保机成为首领之后,他励精图治,将契丹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凝聚力的团体。

在他的带领下契丹先后消灭了和自己一样源自鲜卑的库莫奚和室韦,又击败了东方的渤海国,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霸主,他也仿照中原自立为皇帝,建立了辽国。

在五代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抵御后唐军队的进攻,选择向契丹求援,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石敬塘提出在他掌权之后,愿意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要知道这块土地自古以来都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长城就建立在这里,一旦得到这块土地,契丹就能在和中原政权的对峙中占得优势。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后晋高祖石敬瑭

因此当时的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帮助石敬瑭战胜了后唐,并如愿取得了燕云十六州,这也让辽国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他甚至直接将石敬塘建立的后晋看作辽国的藩属:

"吾三千里举兵而来,一战而胜,殆天意也,观汝雄伟弘大,宜受兹南土,世为我藩辅。"

在北宋建立之后,辽国先后抵御住了北宋的多次北伐,在签订澶渊之盟后两国正式停战,辽国也进入了自己的全盛期。

此时的辽国境内依然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其中既有像女真这样作为藩属存在的部落,也有不少内附的民族。

这些民族在内附于辽国之后,其族人也成为了契丹民族的一部分,在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他们也都以契丹人自称。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北宋时期辽国疆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辽国全盛时期契丹依然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概念,其更像是一种百姓对于一个政权的认同。

就像现在俄语中"中国"一词的发音脱胎于契丹一样,这更像是一种政治概念。

其实这在之前的中国历史上也并不鲜见,在匈奴强大的时候,部分内附的民族便自称为匈奴人,隋唐时期占据北方的突厥其实也是一个类似的存在,当时契丹也曾经归附于突厥,他们对外也会宣称自己的是突厥的一部分。

因此此时的契丹人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其中的部分人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之前民族的文化习惯。

假如契丹能够长期维持对于中国北方的统治,那么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百姓可能会成为真正的契丹人。

但是辽国后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导致国力下降,很快就被崛起的金国所消灭,这些人在真正被同化成契丹人之前,便换了主人。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金国骑兵

但是建立金国的女真并不像契丹那样脱胎于部落联盟,他们是从单一民族部落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其民族包容性远不如之前的契丹人。因此这些还未被完全同化的百姓便换回了曾经的民族。

三、辽国灭亡后契丹人的去向
即使辽国境内有部分契丹人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重新回到了之前的民族,那么那些最早的契丹住民又去到了哪里了?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重新理顺一下契丹的含义,相比于其民族属性,契丹一词的政治属性无疑是更加突出的。因此这些人的民族很容易受到政治的影响。

熟悉元朝历史的朋友们一定非常熟悉成吉思汗的发家史,在起兵之后很快就占领了蒙古草原的大部分地区,而在这里就零星生活着部分契丹部落,他们后来都成为了蒙古联盟的一部分。

如今蒙古族中的“弘纪剌”(王纪剌)部,以及“札答阑”(茶赤剌)部都很有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契丹族的特征了。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蒙古族服饰

除了被蒙古族同化之外,很多契丹人在辽国被消灭之后便和之前加入突厥一样加入了女真族,也就是现在的满族。

前面提到过相比契丹,女真人对于民族更加看重,因此并不是什么契丹人都可以加入女真的,只有当时的贵族才有资格。

而辽国历史上最尊贵的姓氏无疑是皇族耶律以及后族萧氏了,这两姓的契丹人分别改姓为移剌和石抹。

后来女真族发展成为了如今的满族,族人的姓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移剌即是今天的依兰氏,部分族人在清朝灭亡的时候又改为了汉姓刘。

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刘这个姓氏,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在耶律阿保机建国的时候,他最崇拜的汉族帝王是汉高祖刘邦,因此其为自己取了刘这一汉姓,这些人某种意义上也是认祖归宗。

石抹氏则是满族中的舒穆禄氏,其后人在清末取名为汉姓舒氏,比如写下《正红旗下》的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他是一位满族人,很有可能是契丹后族的后裔。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创作中的老舍先生

那么在辽国灭亡的时候,那些身份较低的契丹人又去到哪里了呢?

在辽国统治时期,辽国皇帝对于女真族曾经采取过十分严苛的政策,因此在金国建立之后,他们对于契丹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行动。

当时的部分契丹人生活在燕云十六州,他们和汉族百姓有着密切的往来,为了躲避金国人的追查,已经汉化的他们选择加入汉族,并为自己取了汉族姓氏。

这部分人之前就已经基本和汉族人无异了,因此他们在加入汉族之后也迅速完成了民族融合,彻底褪去了契丹的印记。

当时还有另外一部分契丹人在辽国灭亡之后,跟随契丹皇族耶律大石一起西进,在如今的中亚地区建立起了强盛一时的西辽帝国。

由于西辽和汉族政权并不接壤也极少发生联系,因此记述较少,其国民在当时还依然以契丹自居。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

不过随着西辽被蒙古帝国击败,这部分契丹人也面临抉择,他们中的部分人加入了蒙古族,离开了西辽故土。

剩下的人则和如今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吉尔吉斯族人生活在了一起,并逐渐融入了他们。

不过这部分契丹后裔还保持了部分辽国的文化基因,其部落依然以契丹命名,但是从民族上看,还是属于吉尔吉斯族。

除了这些融入其他民族的契丹人之外,还有一部分契丹人不愿意放弃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辽国灭亡之后迁移到了当时人烟罕至的黑龙江地区,并在那里定居下来,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

但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们的生活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和之前的契丹人有明显的区别,这便是如今的达斡尔族,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测试,科学家们也确定了达斡尔族和契丹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上图——达斡尔族人

四、结语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汉族虽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其他少数民族也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其中虽然有激烈的军事对抗,但更多的却是文化和民族的融合。就像曾经创立了辽国的契丹人,其后裔就已经融合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虽然现在没有契丹这一民族,但是他们的文化基因依然存在。

这些契丹人的后裔,除去滞留中亚的吉尔吉斯族人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成为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的一部分。

契丹之前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他们对于民族融合是十分欢迎的,这也是如今形成这一结果的真正原因,他们虽然没有保留契丹族人的身份,但是契丹的习俗文化却因此被传播到了中国各地。

如今有人对于民族有着十分激进的看法,十分看重所谓的"血统纯正",但事实上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民族融合早已融入了我们文化的血脉,没有哪个民族是高贵的,大家都是在交流和碰撞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每个民族都或多或少都有着其他民族的基因。

因此我们应该有着更加包容的心态,继续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共同进步,毕竟中华民族才是我们共同的根。

盛极一时的契丹族,最终销声匿迹,56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契丹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