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字数:19602访问原帖 评论数:28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6-27 23:27:15 更新时间:2022-01-10 09:18:50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5:27:15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6:45:46
说说洪州禅

中国的禅,经历如来禅(纯禅)到祖师禅(禅机)的过程。前者重视思维修,很超越,要把我们的心恢复到出生前的状态。后者活泼,重视契理气机,在生活中了生死。中间的分野,始于六祖慧能。后来,弘于马祖道一。“马踏天下人”,他创立的洪州宗,修世间佛,可以说是禅的中国化。兴盛壮大的原因很综合,不再赘述。有人认为,马祖道一的作用,甚至高于孔子。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6:54:32
这个话题,源于质言乱说网友引的一则公案,“大用大机”
(见其帖: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21110-1.shtml)
为了防止回帖比主帖说的还多,唉,我这人总是如此,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又正好这两天新增烦恼,正通过参禅来释放。这也算是个大机吧,于是说说。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7:03:32
读公案喜欢分两步走:一是只看字面,不加解释。(往往非常可乐);二是看言外之意,涨知识,得通透。

那就从这里接上:
(公案看字面,都特别可乐,比如:百丈怀海禅师和马祖道一禅师对着个拂子搞”行为艺术“。一个拂子,取下来,挂上去的,还一人说一遍:“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到底啥作用,拂尘:打扫尘埃的作用。
---------------------------------------------------------------
竖佛子,又是禅宗的一种行为艺术,常用来提示 、发问。
“竖拂”也常比喻正气凛然、百邪不侵之意。
那么,百丈怀海禅师将拂子挂回原处,为什么被吼聋了三天。肯定是这个行为出问题了。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7:12:11
哪出了问题,我们且往前回溯。不久前,这两个人一起看过大雁:
马指天问:那是什么?
怀看着天答:大雁
马看着天问:现在如何?
怀看着天答:飞走了
马狠狠拧了怀的鼻子,怀疼了一晚上,又哭又笑,哭是因为疼,笑是因为在疼中悟了。于是第二天上课,怀特意通过卷席子向老师汇报,马很欣慰。才有了后面竖拂子的第二次考验。
-------------------------------------------------------------
大雁飞走了有什么问题?很客观呀,我们都会这样答。要知道问题所在,必须了解洪州禅的要义。

(引) ”洪州意者,起心动念,弹指动目,所作所为,皆是佛性全体之用,更无别用。全体贪瞋痴,造善造恶,受乐受苦,此皆是佛性。“

即认为: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即心即佛。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7:14:30
还记得,很早以前,和论金探讨过这个问题,后来因为我的水平问题,也没探讨清楚。但是确定的一点,我对色界可是充满了好感的。因为色界,即佛界。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7:42:40
因为这种契合,我修的就是洪州禅。讲究应机接物,不当圣人、不当凡人、不辨善恶,只修平常心,即菩萨行。

为了将有所涉及的领域,介绍给大家,借用一个镜子喻:

马祖曾以镜喻心:“心真如者,喻如明镜照像。镜喻于心。像喻于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即是生灭义。不取于法。即是真如义。”
-----------------------------------------------------------
简言之,镜子和镜子中的成像,本为一体。镜子里的成相为幻,镜子为心体。你看那镜中影像不断的变换着,色彩纷呈。真正的修行,这面心镜,不是避相而清净,而是含相而清净。只看到像,心随相移,是执着。有意识的除却相,努力将其拂拭干净,自认为清净了,其实也执着,是将虚做实。那么应当如何呢:凡所见色,皆是见心,自性清净,无念不染。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7:49:07
回归到公案:
一则:
百丈怀海看到了大雁,看到了大雁飞走了,就是执着与镜中之像,心随雁飞啊。马祖不知道那是大雁吗,这么回答,贬低老师智商。难怪要被狠拧鼻子。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8:02:21
再看二则:
马祖道一禅师转眼注视着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马:“你以后要如何接引学人?”怀拿下拂子,竖了起来。马:“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怀海把拂子挂到原来的地方。

忽然,马祖禅师振威大喝一声,震得怀海禅师的耳朵聋了三天。
----------------------------------------------------------------------

鼻子疼完后,怀海认识到不能盯着镜中之相了。要抓住本质。
他看到老师看拂子,“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没有错,如前所述:“竖拂”比喻正气凛然、百邪不侵之意。他不会在心随物移,所以说:就是这个作用。

师父本来很满意,就继续问: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你将来怎么接引弟子呢?

怀:竖拂子。师父很满意,但是没完,继续说“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怀海是怎么表达离开这个作用的呢,他把拂子又挂回去。这个行为犯了忌讳,挂回去,正是执着于“离”本身,恰恰没有离开这个作用。还是以虚为实。

马祖很生气,在他耳朵边大吼一声,于是大聋三天。聋的状态,失去耳识,听人说话只见嘴动。可以静静反思。怀海在聋中体悟到:也不能执着于离。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7 18:22:32
大机大用,则是说到公案中使用的教学方法。

洪州禅借用一些“粗暴”的开示方法(踏、拧、喊、喝等)在恰当的时机启示学人。
其实讲究抓准时机,针对他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如好茶解渴。渴了,递茶,是机。接茶,喝掉是用,一切都刚刚好。

马祖之后,洪州禅的继承与发展,主要由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一支法脉完成。他尊重人的现实心,认为即心即佛。重视通过拨开当下一念的迷,达到悟,凡人与佛看到的花花世界是一样的,引导人们从生活中的见闻觉知来寻找一直隐藏的、完备的佛性。即色与空的一致性。

但是要防止这种认识:既然佛性足具,什么都不用管,最终迷惑于色相,那还是堕入苦境了。因此马祖在提出即心即佛之后,又强调非心非佛。肯定是看到了这一点。

总之,认识到“全体贪瞋痴,造善造恶,受乐受苦,此皆是佛性。”是既勇敢又伟大的,不是吗?允许镜子里的幻象存在,应机接物,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即修:平常心。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09:28:10
没完。 琢磨这些很有意趣。如果觉得不知所谓,不久一定会看瞌睡,咋会越说越精神呢。

那我会问,该怎么回答啊。有人说所有的公案都指向同一件事。如众星捧月,百鸟朝凤。设计一下:

天上是什么?
举拂子
现在如何了?
举拂子
“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举拂子
“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还是举拂子

答案准没错,举拂子谁不会呀。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09:41:21
动作是个表现,语言是个工具,我们只能凭借语言和行为来传达那个东西。如果真的理解那个东西。不管动作和语言如何变化,都没有关系。禅师们为了验证我说的和你说的是不是一个东西,也会反复测试的。

好玩的是,就像公案中所展示的。为了接引学人,禅师们总通过各种行为、语言,引发他们的心思,检测他们的程度,然后针对性的痛下针砭。而后,反复测试,还总能测试出只会举拂子,却不解其义的人。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09:41:57
真是处处是坑啊。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09:56:27
引几则好玩的:

释迦牟尼佛举手问阿难:“我的手现在怎样?”
阿难:“世尊!您的手往上比呀!”
世尊把手放下来又说:“现在呢?”
阿难说:“往下放了!”
世尊骂:“你真是颠倒!”

这个不是举拂子,是举手。
---------------------------------------------------
举拂子的来一个:

僧往问灵云:佛未出世时如何?
灵云举拂子。
又问出世后如何?
灵云亦举拂子。
僧回。师(义存)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僧曰:假把式,问不出什么.
义存:问的啥?僧便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义存师父说,你问我吧,我给你开示。

僧便问:佛未出世时如何?
师举拂子。
问出世后如何?
师放下拂子。
僧折服而拜
挨了一顿痛打。

--------------------------------
伸手指头的来一个:

有位大德,说法时习惯伸手指头。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情况都伸手指头。
一位弟子实在受不了了。
某天禅师又运用手指头说法,他忍不住把这个手指头抓住。
心想你再咋说。
禅师淡定的伸出另一只手的手指头继续说。
----------------------------------
呵呵,再抓住还有脚趾头,全抓住还有任何一件东西。可以说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09:59:09
只不过手指头和拂子,带着方便吧。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10:12:59
阿难为什么挨骂,小僧为什么被痛打。都是因为测试不合格。好比用鱼干逗猫,把它的那点心思全引法出来,那猫心痒痒的,眼睛和脖子都随着鱼干灵活转动,这猫起了情见,就会入迷,吃到鱼干就开心,没有吃到就恼火。 然而,一只得道高猫,也确实是只很没意思的猫。
阿难和小僧肯定与猫不同,师父不是逗他们,而是先引发问题,适时教育,使其开悟。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11:23:37

继续,平常心,不是平常所说的平常心。首先能容纳万物,不住境生心,无分别。

心还是最像镜子,它照到外境,人会不自觉的用五识去感受,比如见到女人,美还是丑,声音好不好听,香否,触感如何。立刻起分别。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再将个人喜好、脾气性格搅进去。(住境生心)。比如,每个人对美女的认识不同。甲觉得不美,乙觉得美。执于外境,就造业生烦恼。

普通人也就罢了。 阿难说手,对上下进行区分,起了分别心。小僧认为佛祖生前生后不同,所以祖师的回答也应该有变化,也是起了分别心,执着于不同。

镜子照到一切境之后,怎么能不识起情迷于相,不为一切境所转呢。

说的很容易:要纠正自己的观念,不去要求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说什么不说什么。这一切法相,照见就好。

做起来,持戒是必要的。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11:37:08
持戒。禁止就等于诱惑。还分没有经历的人和经历丰富的人。
较高:自由“戒”。中间,主动持戒。较低:被戒,大多数人,不讲究这个,如决堤洪水,泛滥,成灾。 看一个故事。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11:41:07
《阅微草堂笔记•魔女诱僧》“吴僧慧贞言”

吴僧慧贞言:有浙僧立志精进,誓愿坚苦,胁未尝至席。一夜,有艳女窥户。心知魔至,如不见闻。女蛊惑万状,终不能近禅榻。后夜夜必至,亦终不能使起一念。

女技穷,遥语曰:师定力如斯,我固宜断绝妄想。

虽然,师忉利天中人也,知近我则必败道,故畏我如虎狼。即努力得到非非想天,亦不过柔肌著体,如抱冰雪;媚姿到眼,如见尘矹,不能离乎色相也。

如心到四禅天,则花自照镜,镜不知花;月自映水,水不知月,乃离色相矣。

再到诸菩萨天,则花亦无花,镜亦无镜,月亦无月,水亦无水,乃无色无相,无离不离,为自在神通,不可思议。

师如敢容我一近,而真空不染,则摩登伽一意皈依,不复再扰阿难矣。

僧自揣道力足以胜魔,坦然许之。偎倚抚摩,竟毁戒体。懊丧失志,侘傺以终。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06-28 11:42:53
唉,管不住自己,只能靠外在的戒律。不要太自信,我们都没有到自在无碍的境界呀。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