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二百五十一帖 读《黄绣球》 

字数:3123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12 06:27:47 更新时间:2021-07-13 14:04:37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1-07-11 22:27:47
读书破万卷(5251)·《黄绣球》
《黄绣球》,近代白话社会小说, 三十回。颐琐著,二我评。初载《新小说》第十五至二十四号,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三月至十二月出版,共刊二十六回,未完。其中原第十回“演说怪象抉尽弊端,感触亲情陈其原委”误刊为第十四回。光绪三十三年(1907)新小说社出版单行本,续完三十回。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5244)·<都市的冬>》。
《黄绣球》书叙亚细亚洲的东部,有个自由村,居民大多姓黄。村中本来物产丰富,人物秀美,一向不与外界交往,生活非常安逸。后被外人妒忌,渐加欺凌,使村民苦不堪言。村里有个小财主,名叫黄通理,因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思想开通。他想进行改革,苦于孤掌难鸣。不料耳濡目染,他的夫人也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且有罗兰夫人向她托梦,以致思想大进,立志改造地球,所以改名“绣球”。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于是着手进行改革。因妇女缠足为害甚烈,所以首先由黄绣球带头放脚。不料如此小事,竟引起轩然大波,其本家黄祸更向官府告发。官府便以“行为诡秘,妖言惑众”之罪,将黄绣球拘捕。其夫黄通理求人关说,且满足了官府的索贿,黄绣球才得以释放。此次挫折,不但未把黄绣球吓倒,反而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并决定从改革教育着手。黄绣球感化了两个尼姑,使她们腾出了寺院作为学校的教室。又编了顺口溜,叫两个尼姑沿街演唱,感动了不少人,大家纷纷捐钱。同时又得到了两个人的协助:一个是官府书办张开化,替他们与官府沟通;另一个是留过学的女医士毕去柔,由她到上海购置仪器。结果一所“黄氏家塾”和一所“西城女学堂”便开办了起来。恰巧县官易人,新任县官施大功居然极力赞助,于是在全县普遍开办男女学堂,以致面貌大变。黄绣球见本县的改革初见成效,便委托他人代理,自己带人到邻县开展工作。偏巧县官施大功也调任该县,所以改革顺利,进展很快。不料本县调来一个旗人贪官,名叫猪大肠,对改革成果横加摧残。大家气愤不过,把猪大肠赶走,索性武装自己,把本县独立起来。书末说:“后事甚多,此书也不及交代,等将来归入续编,再请看官指教。”但未见“续编”问世。
女主人公,乳名秀秋,因她发誓“将来把个村子,做得同锦绣一般,叫那光彩激射出去,照到地球上,……日后地球上各处的地方,都要来学我的锦绣花样”, 所以改秀秋为“绣球”, 即将地球锦绣一新之意(第三回)。而她从丈夫的“黄”姓,本喻指作为黄色人种的中华民族。小说以她的姓名名之,正寓含了创作的主旨所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黄绣球为女界光明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她原本是一个旧式妇女,因受罗兰夫人影响,觉悟起来,献屋办学,带头放足,“参酌时事”,组织义勇队和女军,争民权,求自由,成了妇女解放的先锋和组织者。
小说塑造了一个受西方妇女解放思想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新女性形象。
黄绣球本是“世代书香”之女,但因“从小儿就殁了父母”,由一个“房分婶娘”带去抚养,这婶娘既非嫡亲,又很刻薄,将她“当作丫环使用”,且经常为缠小脚而把她“打个半死”。奴隶般的生活使她深感“真正女孩子不是人!”她渴望“世界上女人也同男人一般”,能出面,能做事。她为此而耽思成梦,梦中得罗兰夫人指点:“男人女人,又都一样的有四肢五官,一样的是穿衣吃饭,一样是国家百姓,何处有个偏枯?”罗兰夫人还讲授了记载有二十五位杰出人物的《英雄传》,这使她“仙佛点化似”地获得顿悟,决心干一番事业。
于是,她先自放了脚,又劝诫别的妇人放脚。虽然因此以“行为诡秘,妖言惑众”而获罪,但出狱后,她更以北美的农家女美利莱恩为榜样,坚决走教育救国之路。她与丈夫合计,献出三间大房作学舍,请出过洋的女医生毕去柔到上海采办书籍和仪器。她还亲自感化了王老娘、曹新姑两个尼姑,让她们自愿捐出庙宇作学堂,又“把女人缠足不缠足的利害同那婚姻卫生、体育胎教、养成做国民之母才能遗传强种的道理”编成白话弹词,让她俩到处去说唱,使得那些豪绅之母、太太小姐都来捐钱办学,有的甚至直接兼做教习。
大办教育使得黄绣球所在的自由村变得“花团锦簇,焕然一新,迥非前几年的模样”。她还不满足,又配合思想开化的新官施有功到封闭愚顽的邻县去办教育,使那儿一改旧貌。但自由村却发生了变故,原来继施有功上任的是绰号叫“猪大肠”的旗人,他施展种种手段摧毁了自由村的教育,还逮捕了黄绣球的丈夫。黄绣球在“泰西历史”上那些敢伸民权而独立的榜样鼓励下,联合大众,组织义勇队和女军,斗败猪大肠,实现了一个县的独立自治。
倦极而生梦幻的黄绣球,自信地请罗兰夫人在那本《英雄传》上,“附上一笔,叫二十世纪的女豪杰黄绣球在某年某日出现了。”
小说通过黄绣球的描写,抨击了专制制度和守旧思想,表现出对西方民主制度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极大推崇。
小说还提供了一幅变革年代新旧杂陈的社会图景,特别是描写了某些人假“维新”而嗜故旧的丑行和某些流弊,如毕去柔就说到上海女学生高谈女权,实则浪荡浮薄,“那误认天赋之权的,剽窃外国哲学的皮毛,借着爱国保种为口头禅”,“把酒色财气看为英雄豪杰的份内常事,甚而借着妓女优伶,讲求运动”(第十回)。 又如,安庆地方官把“地理”作风水学, 洋人听了不吱声,还以为问住了洋人而自得(第十一回);苏州办武备学堂时, 堂中提调大人托人买地球仪,实价四、五十元,却开了四百两的账(第二十回);云南改寺院开学堂,一定要尼姑出嫁,致酿成命案(第二十三回);等等。
不过,在改造中国的具体方法上,作者主张温情的慢慢感化,对于新旧的理解,作者认为“其实有旧学的, 方能窥见新学;真维新的,无不从旧学中考察折衷而来” (第七回)。阿英认为“这显然是反映了当时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这是维新运动中最稳健和平的一派。”小说“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晚清小说史》)
小说对妇女问题发表了许多意见,既讲了中国旧时代妇女生活、男女关系的种种情形,又主张“成群结党”地去“争出个做女人的权来”(第二十二回)。
和当时不少作品惯用隐喻表述自己的社会见解一样,《黄绣球》在第一回就将黄绣球家的房子隐喻为当时的中国,说它“东倒西歪, 外面光华, 内里枯朽”,必须改造。但怎样改造呢?族人主张“先用木架子支他几年”,因为“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得了一天算一天”。而黄绣球的丈夫则认为“要成个样儿,索性一齐破坏了他,不是修饰修饰可以保得长住的”。似这种以隐喻来表达思想见解的手法,更直露地表现在人物命名上,“黄绣球”自不待说,和她志同道合的丈夫叫“黄通理”,为得数千金家产而告密使坏的本家叫“黄祸”,同样坚决办学的女医生叫“毕去柔”,只会要钱、不干好事的旗人叫“猪大肠”,还有作者所赞赏的“张开化”、“施有功”等等,都无不明显地表露出作品的倾向和爱憎。
也正因过于直露的功利目的,小说的人物显得概念化,甚至成了某种政治理念的图解。一个梦就使旧式妇人陡然变为时代先锋,也缺少现实生活的依据。日本学者泽田瑞穗认为,当时“政治小说的原则通常采取理想主义的立场”,而在艺术上常用寓言式,比喻式的叙述手法来写作,“他们缺乏娴熟的技巧,但却是发议论的行家,把平时的政论带进了小说”(《中国的文学》,1948年学徒援护会出版),《黄绣球》所体现的,也正是这样一些特点。
《黄绣球》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阿英称它“是那个时期妇女问题小说中的代表作”,“是当时妇女问题小说的最好作品,主要由于这部书保留了当时新女性艰苦活动的真实姿态,当时社会中新旧的斗争经过,反映了一代的变革。”(《晚清小说史》)
评:“世代书香”黄绣球,父母早逝多罪受。婶娘刻薄当丫环,世上女孩难优秀。
罗兰夫人梦指点,杰出人物亲讲授。妖言惑众而获罪,只为女子争自由。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