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閒書

字数:125325访问原帖 评论数:75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7-01 21:09:02 更新时间:2021-02-11 23:36:15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1 13:09:02



……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1 13:10:48





曰:

斫木匠门惜弃馀,寸心喜阅剩闲书。
观澜海尾难言语,孤诣诚开天地初。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1 13:15:46






1,


读书和写字本有内在的紧密关系。

现在用电脑输入法写字,字的运笔和文章行文之间的关系却轻易不再发生感觉;小时候写字,钢笔写秃了不知有几只,更别提铅笔了,那时候却又没心没肺的,并没有细想写字与文章风格的关心是相通感的;后来由于专业和职业等种种原因,也无暇多想。

就算是写字本身,大多也只知道埋头闷写,很少会花时间反思回顾。使用狼毫还是兼毫,出锋二厘米还是一厘米七八,哪一家的笔合适,握管高低,单勾还是双搦……这些基本问题其实是写字过程中始终不去的疑惑。虽然说欧阳询“不择纸笔,皆能如意”,然而赵松雪也曾感叹“陆颖笔近乃不佳如此”,可知择笔如择妻择婿,能不慎乎。

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时:读书和写字两头没有着落。及长,略读了几本书,又读了几本帖,偶尔涂鸦,乃悟读书和写字,其中竟有如此深沉的关系。譬如说,诗,文,字,在其开创时代都气势磅礴灵动,而后趋于衰竭,仿佛每个朝代的帝王,高祖之气象乃武乃文,子孙趋弱。

司马迁《史记》,气象高远,是先秦文章的集大成,也是秦汉文章的分水岭。此后的文章诸如《列子》《淮南子》虽然也有气势,但是毕竟不再灵逸如先秦之气;此前虽然也有衰乱之势的文章,文气或有弱乱而势头仍在高格。

先秦文章,是隶变里的泰山石刻,是魏碑里的《始平公》与《张猛龙》,是法帖里的王羲之,有雄拔之象,飞逸之气。



2,


贾生陈政事,刘歆云:“在汉朝之儒,惟贾生而已”,而太史公但称其“明申韩”。

同样是贾生及其文章,一评以儒,一论以法,何哉视角竟如此之异端。法,非儒难行;儒,无法不立。



3,


庄子“彼其充实,不可以已”,荀子“学不可以已”,此二“已”字,皆当为“己”。形似而误,蒙冤千古。不假外求,文读百遍,此义自见。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2 11:29:35








4,


元年春,王周正月。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称郑伯,讥失教也。」


郑伯失教,为难者三:姜氏爱共叔段,惟孝之难;郑伯多行功利之术,以结果验证人性,法家之难;世俗皆以利为义,以欲为情,叔段必取不义而后自毙,郑伯若不与利则国人生怨,俗世之难。


姜氏与共叔段以多欲为爱,不识其大者也。政治者,治心也。




5,隐公三年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温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这几首诗描写的是祭祀,宴乐与惠民。左丘明却说是“昭忠信也”,而且是与“礼”和“质”联系在一起作出这个判断。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这种评《诗》格式与《论语》《孟子》《荀子》都不同;二是“质”与“信”是什么关系。


“质”字的甲骨文现在没有找到,依金文之象初步判断,“贝”与“言”应该是差不多的意象,“斤”应该是“人”。质,是由人分我;信,是由己推人。隐公七年:“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八年春,宋公以币请于卫”,“发币于公卿”乃交质取信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祭祀以信也。暂记于此。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2 13:42:23









6,隐公八年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桓公二年,师服曰:「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


中国传统的姓氏,相当于现代国家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属人,属地,属权。比如“黄帝”,属人则曰姬姓,把姬水流域的母系氏族的人都划归一家;属地则曰轩辕,包括所有以此为中心的地方;属权则曰黄帝,国号也。普通人的姓氏也包括这三点,属人,属地,属族。


春秋时期,中国人的名字史书格式有特色。命名有规矩,申繻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3 11:01:19








7,桓公二年

7·1,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其有后乎”,“其无后乎”,意在传家远也。


7·2,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


“本末论”与“迹本论”以及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思维模式成熟得很古远,应用于各种实践领域与思想范畴。西方文化最明确论及这个模式的我见过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一个思维过程中包含四个元素:我,思,在,以及全体。百姓生活中的锅碗盘盆之家声,在左传里或者升华为钟鸣鼎食之宫乐,或者武装成车马刀枪之战斗,或者文明道歃血会盟之礼义,也有如以上两段话所明显刻画的从外在经验内化成本心之思的心路历程。历史,就是文化官员专业记录的公家的锅碗盘盆交响曲;而百姓家的锅碗盘盆交响曲,在小说家者流笔下成了稗史野闻。


7·2·1,天人关系

《尚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春秋繁露》:「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富贵在天,生死有命」


7·2·2,心与物,身与事,心与史

《道德经》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7·2·3,言,意与物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 书也。书不过语, 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 意也, 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 不可以言传也, 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 我犹不足贵也, 为其贵非其贵也 。」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荃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周易·乾卦·文言》注:「夫易者,象也。象之所生,生于义也。」


7·2·4,本迹论

僧肇《注维摩诘经序》:“非本无以垂迹, 非迹无以显本, 本迹虽殊, 而不思议一也。 ”


7·2·5,道器,体用

《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史记太公自序》:「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老子》王弼注上德不德章曰:「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无不载也。……虽盛德大富,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

范缜《神灭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7·2·6,王霸之道

《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3 18:32:25







8,桓公五年

「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鱼丽之陈”,鱼鳞阵也。车与步兵密若鱼鳞,有进无退,有攻有守。静则像鱼鳞覆盖,动则像鱼贯而行。




9,桓公十五年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祭仲杀雍纠。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

《春秋》头三十年里的有三个著名夫人的宫廷生活,雍姬,邓曼与文姜,分别涉及到感情,理性,奸情。这三个女人的故事,其实完全包含在“寿与伋”故事里,文长,不录,见桓公十六年。另外俩夫人故事如后: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十三年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10,桓公十七年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这种失记现象到了战国时期更常见,我一直怀疑记录混乱了二十来年。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3 20:00:47







11,桓公十八年

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这就是为什么要专政,或者三权分立也。



12,庄公七年

【经】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传】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

确实是怪天象,差一点儿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特分行一首:


大雨漫漫
急欲洗去天地两间所有的事物
甚至抹掉眼泪,记忆,爱情,与恒星
只留一幅溪山闲居水墨画立在眼前
留白, 挂满云烟,唯生缥缈
静水深流,却溅出雷声滚滚

另有一只小船在雨脚坠落
仿佛画中的沙鸥,唧唧唧
一声声惊旋,倾身歪斜在茫茫混混



13,庄公十一年

「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人隽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然则「未克」又是什么意思呢?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6:35:27





14,庄公十二年


「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


「天下之恶一也」,恶乎一,一于礼于义也。夫礼与义,利之均与平耳。《左传》里的“恶”与《论语》里的“恶”不同,《左传》里,欲望得不到满足才称为“恶”,这是功利;《论语》里的“恶”,从人性与动机上不利于“善”的自觉,这是义务。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6:36:11





15,庄公十五年


「十五年春,复会焉,齐始霸也。」


鄭康成曰:"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敎。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

毛曰:"五伯之伯讀曰霸。伯者,取牧伯長諸侯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相溷,故借用霸字以別之。"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6:36:58




16,庄公十六年


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君子谓:「强鉏不能卫其足。」


《左传》里的「君子谓」相当于《史记》里的「太史公曰」,《汉书》里“赞曰”“彪曰”,《后汉书》与《明史》“赞曰”《宋史》“论曰”,《三国志》“评曰”,《旧唐书》“史臣曰”,《资治通鉴》“臣光曰”。

曰字领起的话都是政治正确的史观。「强鉏不能卫其足」相对而言颇显幽默,细味之,“足”字应该是个双关语,既是“手足之足”,又是“完足之足”,意谓不能守节乎。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6:38:22




17,庄公二十四年


「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

今天,我故乡老家的农村里还是有类似风俗。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7:12:49





18,庄公二十五年


「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击鼓驱天狗,这个事情我小时候干过,与“用牲于社”类似的话头儿我小时候也好像听说过,肯定没有做过,所以记不清,不确定听说过没有,也不确定听说过什么。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7:14:37





19,庄公二十八年


「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

「楚幕有乌」,与此类似的是襄公十八年「城上有乌,齐师其遁」,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甚至非常戏剧化,而这种趣味性与戏剧化却是浸润在非常平淡的笔调里的:


「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9:59:02





20,庄公二十九年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

苍龙星,大火星,营室星,冬至,农闲也。短短几个字,写尽了百姓的无力感与依附感,靠苍天,靠大人,靠自己,靠神鬼。一切都不得不自己去做,一切又不得不等待着宿命的决定。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19:59:34





21,闵公元年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曰:「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霸王之器者,行仁义也,非以仁义行。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20:00:54





22,僖公三年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僖公元年,君子以齐人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蔡姬调笑齐侯,公怒归之,蔡人嫁之。女人真难。齐侯真木。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20:03:27






23,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自古而今有不同的说法,莫衷一是。今天,我給出一个新的解释:

关键字“风”首见于《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

意思是说:“马或者牛放风,家臣或者家婢逃逸,不敢越界追逐。”

臣或者妾“逋逃”其实是“因情私奔”的委婉语。家臣因为私情与外人私奔,家婢因为私情与外人私奔,家臣和家婢二人私奔,这三种情形都成立,所以“臣妾”意思是指“臣或者妾”。同理,“马牛”不是“马和牛”,而是“马或者牛”。

“勿敢越逐”,不敢越界追逐。没有王命,卿大夫等一般人不能随便出入诸侯国境。这个语义就牵扯到“不相及”。

《国语·晋语》里有“不相及”,意思是同姓“不婚”:“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

《诗经·大雅·绵》里也说“及”,有“爰及姜女”句,意思“婚配”。“及”,其实是“婚配”的委婉语。诗经里这个描写,甚至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时的情景。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溪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因此,根据诗经里的“及”字推想「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的意思是:“马或者牛即便发情逃逸,也不会跑到这里来交配。”

关键是这个句子必须同时具备如下三个要素才能解释得通:

1,这是一个假设条件句型
2,“风”同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逃逸”,二是“发情”
3,“及”都同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追赶”,二是“交配”

此前有些解释把这后两层意思割裂开来,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圆满;而且,此前各种解释都没用意识到这是一个假设性的虚拟语气。

通过这一句话楚君表达自己的意思:“就算你们的马或者牛发情而逃跑,也不会跑这么远来交配啊。因此,你们帅军远来恐怕也不是一时冲动吧?”

果然,管仲说了一些“王”与“德”的话。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4 20:23:21








24,僖公四年之续


晋国这个事情挺典型,牵扯到宫闱政治的利欲,父权立嫡,神学,与人的伦理意识。

骊姬僭立奚齐,这是激情,也是母爱,也是利欲,从其言行而观,这肯定不能算是理性;

晋献公也是爱欲昏头,失去理性,失去礼节。

太子申生身边的将相从神迹看待这个事情,知道太子已废。这种神性思维,后来转化为人文思维模式是“识其大者”,先从细节发现大的意义与启示,然后以大背景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础。

申生太子的伦理学思维是“从与让”,而不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里的“分与争”。“从与让”,从其大者,让与他者;“分与争”,分离大者,争属我者。

约与礼。西方传统文化里人与神立约,注重文字的中立性与独立性;中国传统强调礼的示范与躬行。这种不同的行动方式塑造了不同的思维,一个重形式与逻辑,一个重意象与情感。

神,理性,立约,三者重形式秩序;利欲,感情,礼,三者重实质目的;“从与让”,以整体为重;“分与争”,以自我为中心。

申生的故事如下,是从几节历史记载综合起来的,它是春秋时期典型的家事,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将成为反复上演的国是:


鲁庄公二十八年春,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

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耦。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ⅴⅲ之《比》ⅴⅰ。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车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

见大子,大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光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故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期衷则佩之度。今命以时卒,閟其事也;衣之龙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远之,时以閟之,龙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不获而龙,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龙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恶不可取,子其死之。」

大子将战,狐突谏曰:「不可,昔辛伯谂周桓公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适,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于难。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图之,与其危身以速罪也。」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

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楼主:启予者商也  时间:2020-07-05 20:47:53





25,僖公五年

士蒍稽首……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这种事情表面上看到的是「一国三公」,实质上则有三种深层原因:

1,礼和法的内在冲突:上升时期用法,稳定时候讲礼,一个人讲礼则立功少,崇法则越礼。

2,礼和法没有形式化,没有独立性,所以必须个人崇拜并人身依附。

3,礼和法覆盖不同的群体,礼和法都不能全覆盖。

4,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