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其入其事——秦桧,岳飞,赵构,李纲……

字数:86425访问原帖 评论数:140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5-13 23:21:46 更新时间:2020-11-15 12:50:21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3 15:21:46
南宋初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一段历史,也是被曲解与污名化最严重的一段历史。说真的,我认为,对这段历史正本清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我希望从一下几点谈:
第一,解读关键历史人物——李纲,岳飞,秦桧,赵构,完颜昌,完颜粘罕,……
第二,解读关键事件——岳案,秦桧南归,淮西兵变,……
第三,宋国与金国的国策定位与走向

要明白,国策是根本,而宋金签订的大量合约也是制定国策的基础,任何人都必须在国策下行为,否则很危险,文官被罢免,武官就有生命危险。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5 11:27:52
淮西兵变(1)

淮西兵变,发生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刘光世的统制官丽琼带领四万军队投奔伪齐刘豫的事件,投奔者共10多万人!具体事情经过,可以百度,我这里就不讲了。我在这里只谈淮西兵变前的朝廷,岳飞,张浚,秦桧,赵构……他们是怎么想的!
淮西并军问题,过去有很多文章解读,都只是解读:谁对谁错啦;谁失信啦;还有阴谋论啦——秦桧以此来上位;……这些认识很肤浅。我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之——宋国战略与个人战略的较量,岳飞之所以并军失败,是岳飞的战略构想与统帅部分歧导致的,个人恩怨在其中的影响可以忽略的。是战略定位不同,导致了岳飞与朝廷的分歧,结果是岳飞并军泡汤,最后结果导致淮西兵变。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5 13:03:09

淮西兵变(2)

要精中解读历史,首先要有大历史观,这离不开对当时形势及朝廷战略的理解,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某个特定历史事件。才能够做到“精中”解读。在历史中,当个人行为与南宋朝廷的战略相悖时,个人改变,向朝廷的战略方向靠拢。否则,被朝廷淘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尤其在战争年代,朝廷意志必然凌驾于一切之上!所以,在谈“淮西兵变”是,首先了解赵构朝廷的“战略”。

下面简要回顾下南宋战略之路——
南宋立国之初,决策层就为战略问题唇枪舌战!代表人物是李纲与汪伯彦。


李纲的战略构想:
上策,回东京;中策,退守荆襄陕西;下策,是入川。李纲的主张,就是固守东京,守不住就入陕,陕西还站不住脚就入川。李纲的观点在正史中是高大上的,被吹捧为伟大战略,可在野史中被质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质疑,这是民智在开启的表现!
对于李纲的战略,皇帝与李纲有一次畅谈,赵构皇帝问:如果李纲您指挥第二次东京保卫战,能够守住东京吗?李纲想了一下说:我也不能!赵构愕然!不久,李纲被贬,永远离开权力中心。一个既然无法守住的东京,却让皇帝及朝廷入驻,这已经犯了兵家大忌。更何况,金人是骑兵,皇帝即使从东京突围,也会被歼灭在路上。强大的西军被歼灭,不都是这样?

李纲,是一个空谈误国的代表!可是,李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显赫,是封建官僚的杰出代表,而且进入孔庙!可悲啊!这样的文化下的民族不哭泣可能吗?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5 20:15:00
淮西兵变(3)

汪伯彦的观点:
退守扬州,扬州守不住,就渡江南下江浙!
汪伯彦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保皇帝的绝对安全!
汪伯彦认为,东京不能去,因为东京守不住,在太祖时代,就有迁都想法,因为东京被认为是四战之地,后来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所以坚决反对朝廷回东京。汪伯彦的战略构想最后演变为:经营江南,争夺两淮。

说真的,汪伯彦的战略构想完全正确,确保皇帝的绝对安全是当时宋帝国的最高战略,放到民族层面的对抗,还有谁比赵构更能够凝聚汉民族呢?

可以断言:如果赵构采纳了李纲的观点,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外族不是蒙古人,而是女真人!
没有了赵构,中国大地将一盘散沙,必被各个击破!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6 09:53:47
淮西兵变(4)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思想!明得失!懂得取舍!而李纲之流不懂这些道理,只有匹夫之勇,第二次东京保卫战的失利,却唤不醒李纲们!依然要赵构回四战之地的东京!幸亏赵构英明,否则必与父兄团聚,华夏陷入混战状态。所以,我对朋友说:李纲只是一个酷吏,可以治理一方,但庙堂之事,他低能。

从建炎到绍兴初年,大概8年左右时间,有很多人提出了影响深渊的战略。
有张浚的川陕战略,这个战略构想如蒋介石的49年前经营台湾一样。如果江南站不住,就入川陕。
还有范宗尹的“稍复藩镇”战略;
还有秦桧提出的“南自南,北自北”,这个被曲解太多,其实这个最初来源是在钦宗与粘罕东京城下签订条约,哪个时候有“南国与北国描述”,这是最早的“南自南,北自北”。
……
赵构最终在江南站住了脚,登基之初的所有战略构想基本都实现了。所以说赵构很了不起!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此时主要战争已经演变为:宋与伪齐的战争,赵构决定向前宰执征询国策!秦桧上了自己的战略构想,秦桧的这个战略构想也成为处理伪齐与金国的基本国策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6 19:54:16
淮西兵变(5)



1135年,赵构向前宰执咨询国策,当时健在的宰执有十多人,每人写了一份策论。秦桧在策论中说:第一,不要虚张声势,用现在话表达是——不要自嚎,虚张声势不仅仅不能够让自己强大,反而误导决策,这是秦桧对内政的建议,核心内容就是——实事求是;第二,是外政,总战略:对金求和,对伪齐发动讨逆战争,向世人传递一个信号——赵宋是金国可以信任的唯一朋友,赵宋是唯一合法的汉人政权。是不是很有范雎的远交近攻思想呢?
秦桧立足于道统与政统,认为伪齐刘豫是逆贼,于情于理都要讨伐!事实也证明,伪齐政权的存在很尴尬!金对他不放心,宋对他讨伐!也就是说,在1135年,秦桧提出自己的国策时,秦桧找到伪齐的软肋,同时也摸透了金人的心理。

赵构对秦桧的这个国策,非常认同。不久,秦桧重回朝廷。

而1137年,淮西兵变时,秦桧已经是枢密使。

和与战,实力说话,战略正确,就会越打越强。而不是纸上谈兵,每天意淫。小时候读说岳,感觉咱们汉民族牛逼,真的能打!就是秦桧捣乱。小时候看武打片,西洋拳被中国武术秒杀。现在一个徐晓东就让中国武术走下了神坛。但,中国历史上,被意淫成神的人,依然麻痹着这个民族,所以必须推倒,还一个求真务实民族风气!这个风气的形成,中华民族才会成为真正的战神。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7 09:52:17

淮西兵变(6)

1135年,秦桧给高宗上国策后,不久启用,一年多后成为枢密使,主管军务。从一个侧面看出,秦桧的国策得到了高宗的支持!也得到了张浚的支持。
当1136年,淮西战争结束后,惯例:总结——检讨——表扬。其他环节不重要,检讨环节很要命!你还不知道宋朝文人的厉害?各个军事统帅做的都有问题!做的最差的就是刘光世,表现不错的是岳飞(岳飞听话,战场没有什么)。这下,刘光世就被推上了焦点访谈,再加上谏官与察官的弹劾。刘光世走人已是定局。
问题是谁来接管刘光世的军队?这个问题非常棘手,这也是刘光世走人的传闻流传了很久,也不见立即执行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光世以退为进,等舆论平息后,胜利度过难关。张俊与韩世忠,对吞并刘的军队很淡漠!岳飞却表现出异常的积极,不仅仅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还表达自己积极进去精神。并且给高宗讲了自己的战略!就是岳飞的这个战略方案,并且一再坚持,关闭了他并军的大门!岳飞并军失败后撒起性子,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伏笔。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7 10:08:29

淮西兵变(7)

岳飞的战略:
以荆襄为大本营,攻取关、陕,再夺取两河。
岳飞的意思是:狗是刘豫,主人是金,把主人打败了,狗就废了!岳飞直接挑战的是金,这与赵构和秦桧的战略相抵触。为此,岳飞赴朝述职时,高宗专门与岳飞交流过他的战略。
赵构说:你把刘光世的兵带走,进攻关陕,需要多久?
岳飞说:三年吧!
高宗说:这三年中,如果刘豫进攻淮西怎么办?
岳飞:韩世忠与张俊顶着!
高宗:三个集团军都吃力,两个行吗?失守怎么办?
岳飞无言以对!

史书的记载很少,但肯定都想说服对方,史书还记载岳飞与张浚翻脸,很有剑拔弩张的意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岳飞与统帅部战略分歧严重,谁也没有说服谁。赵构也不可能把刘军交给岳飞指挥了,史书记载执政张守提醒高宗——对岳飞要安抚——一个刘光世就让朝廷焦头烂额,如果岳飞再出乱子,就不得了!但岳飞还是出了乱子,幸亏朝廷清醒,对岳飞既往不咎并安抚之。让淮西兵变的危机没有造成大的伤害。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8 11:20:30
淮西兵变(9)

为什么岳飞要制定一个与朝廷意见相左的战略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岳家军常驻荆襄,而不被调动到其他战区。而岳飞一再强调荆襄战略的重要性,曾上书赵构,希望增加荆襄战区兵力,高宗一直没有容许。刘光世去职,岳飞认为机会来了。他确实有机会,那就是,岳飞的战略思想必须向朝廷靠拢。可是岳飞能够靠拢吗? 高宗与岳飞的想法根本就没有共同点!高宗想让岳飞并军后,让荆襄集团军的战略重心东移,增强两淮的军事力量,希望岳飞并刘光世军后,统一指挥两大集团军,增强在两淮对伪齐打击力,毕竟是两大集团军合并。高宗想通过整合淮西军队,对伪齐进行致命打击!

重点强调:是两淮打击伪齐。

为什么是两淮呢?因为这里作战,不容易激化与金人矛盾。给金人的信号是——发动战争是针对伪齐,是讨逆。

可岳飞并不想战略东移,不想离开荆襄大本营。而是要把刘光世集团军带到荆襄。这与南宋统帅部的预期相差太远了。张浚与岳飞大吵也就正常了。张浚,右相,主管军务,是仅次于赵构的二号人物。岳飞,荆襄集团军司令。明面上是这两个人吵架,其实是赵构与岳飞的吵架。最后并军泡汤。但赵构还得安抚岳飞,卿忠,卿所言极是,卿精神可嘉……。这都是帝王驾驭臣子的套路。但岳粉总说这是岳飞忠于赵构的证据,看看赵构与其他将帅的书信都是这个味。
为什么张浚与岳飞吵架啊?归根结底,还是战略分歧。统帅部既然制定:和金,讨逆(伪齐)。那么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际操作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从淮西进攻伪齐。
可岳飞坚持出兵京洛,威逼两河与关陕,这很容易激化与金人的矛盾。因为这是战略敏感区,是金国不会丢失的战略要地,所以,岳飞的战略被统帅部否决了。大家也知道:为此岳飞耍起性子,……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8 20:57:39
淮西兵变(10)

导致“淮西兵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渴望和平!强调,是渴望和平!不希望战争了!
郦琼只有几千人,为什么会挟持四万多军队,十多万人投奔伪齐呢?因为他们渴望和平,不希望战争,所以才投奔伪齐。
在1136年秋,伪齐进攻淮西时,开始的信息是:金与伪齐联军南下。一听说有金人,刘光世要战略收缩,向长江边靠拢,准备渡江。张浚命令说:敢后退与渡江者斩。刘光世这才抵抗,最后击败伪齐军队。但刘光世明确反对张浚与秦桧的战略方针,刘光世只是倡导守而非进攻伪齐。
刘光世是站在一支军队利益的角度考虑,谁他妈的愿意每天打仗!已经打了十多年了,弟兄们跟着自己出生入死,还要再出生入死,而且,自己冲在前面冲锋陷阵,其他的家军也不积极支援,所以刘光世站在弟兄们利益的角度,对统帅部说不!
可是,统帅部是为“赵宋”的利益考虑,伪齐的存在,就是对赵宋最大的伤害,所以努力讨伐。
刘光世与统帅部分歧严重,刘光世只好辞职。说真的,刘光世真的很不容易,他所在的是高风险战区,是双方争夺的桥头堡。而对手又是让弟兄们胆寒的金军,刘光世既要做战斗动员又要做心理辅导,“恐金症”是挥不去的顽疾。淮西军渴望和平,这是淮西兵变的深层原因。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8 22:32:16
淮西兵变(11)

为什么刘光世敢于叫板统帅部?
为什么韩世忠与张俊不积极参与并军?
为什么岳飞只要人,不要地盘?
为什么几千人的郦琼部挟持十万人投奔伪齐?
…………
并军过程,拖拖拉拉,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这都不致命!当我们看到上面“四个为什么”后,您就明白——淮西军是怎样一种处境!处在高风险战区,而且深爱的刘司令因为为弟兄们考虑而罢职,这个部队本身就是匪气较重,……多重因素导致了兵变。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岳飞并军成功,能够战略东移,支援淮西战场,岳飞又与郦琼是老乡,应该是最好的结果,能够避免兵变。但岳飞不想防守淮西,这就加重了淮西军的忧虑。人心浮动,就让主帅与将军自己互相猜忌,再加上主官吕祉没有威望,这支军队很快失控,最后投奔伪齐。
有很多人,谈淮西兵变时,都把原因归于张浚,说张浚出尔反尔,其实是错误的,哪有只要军队不要防区的?显然,岳飞的逻辑真的奇葩!或者说,岳飞压根就不想防守淮西。也有人说,秦桧阴谋,这也是无稽之谈,秦桧的战略是明着的,没有什么阴谋,但秦桧的战略也是导致淮西兵变的直接原因,也是刘光世对统帅部说不的根本所在。实事求是说,伪齐的存在,南宋就不会结束战争,所以秦桧的战略,站在赵宋的角度考虑,完全正确,可是站在淮西军的角度,就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渴望和平。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19 19:27:01
淮西兵变(12)

淮西兵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认为:
第一,藩镇局面已经初步形成,比如赵构希望岳飞军联防淮西,但没有成功,比如朝廷对刘光世军的控制,很生疏。但岳迷不承认,南宋已经已经初步形成了藩镇局面。
第二,渴望和平,在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渴望和平,在战区的人民渴望和平。如果一方不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就顺应民意实现和平。谁不希望和平?军头们,岳飞与韩世种们,我们现在把他们立为牌坊式的人物,其实他们最自私,他们真正吃的是人血馒头,把自己的利益确立在累累白骨之上。议和,韩世忠最反对;议和后,他最乖。老韩真的是聪明绝顶之人。

淮西兵变,是南宋国策的一个分水岭——秦桧的崛起。把削藩提上了日程。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0 11:13:21
杏林心经 2020-05-20 10:58
评论 水煮权力0502:你的“推理”?你这是对我国历史的肆意亵渎,完全没有根据史料依据,全部都是臆想胡编,还讲推理,历史已经早有定论用不着你来“推理”。已经定论的历史事件,居然还讲推理。这是妄断历史的重大错误!
————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0 11:16:30
杏林心经 2020-05-20 10:58
评论 水煮权力0502:你的“推理”?你这是对我国历史的肆意亵渎,完全没有根据史料依据,全部都是臆想胡编,还讲推理,历史已经早有定论用不着你来“推理”。已经定论的历史事件,居然还讲推理。这是妄断历史的重大错误!
————




这是史料!从您的言论可以看出您不学无术!我的推理都是基于基本史料。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0 20:26:12
泪痕春雨2020 2020-05-20 17:02
“前议已决,不久令宰臣浚至淮西视师,因召卿议事,进止之防委卿自专,先发制人正在今日。不可失也!所宜深悉。”——“前议已决”、“委卿自专”。若非秦桧,宋怎么会只剩半个?
……————
所以说,绍兴十年,岳飞从河南撤军,根本就不是秦桧与赵构的决定。“委卿自专”什么意思?撤军与否取决于岳飞,而不是赵构秦桧。

“先发制人”,这是秦桧任枢密使后的决策,也是秦桧战略,说秦桧一味求和,是不是瞎说?

秦桧是根据局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是不断调整的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2 09:35:47
泪痕春雨2020 2020-05-21 14:55
评论 水煮权力0502:不要激动,你的激动只是你的无知。李纲之策,定三都:长安、襄阳、建康,里面并无汴京。于是,所谓的“回东京”,便可被称为“巡幸”。这里你要清楚,所谓的“回东京”,可不是定都在东京,长期在东京居住之意。
——————
你丫记得质疑我的“粘罕与钦宗城下之盟”来没有?被我打脸了没有?
您纯粹是不学无术!东京本来就是宋的首都,正如慈禧西逃一年,北京依然是大清的首都一样。在建炎一年,赵构从来没有说:宋的首都不是东京。巡幸三地,只是让这些地方做好准备,作为战略备用之地。
李纲第一步,不是让赵构巡幸,而是让赵构回东京。回东京不是“巡幸”,再强调,回东京不是“巡幸”。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2 11:29:28
泪痕春雨2020 2020-05-22 10:41
看你就看个二傻子一样.....“夫汴梁,宗庙社稷之所在,天下之根本也。陛下即位之始,岂可不一见宗庙,以安都人之心?愿先降敕榜以修谒陵寝为名,择日巡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泪痕春雨2020 2020-05-22 10:46
李纲之策,定三都:长安、襄阳、建康。就没汴京了,懂么?但是汴京却是“宗庙社稷之所在”,为了安(故)都人之心,“先降敕榜”,“以修谒陵寝为名,择日巡幸”。能看懂这个策略不?尤其是“先降敕榜”、“择日巡幸”,是怎么个玩法,懂不?
——————
我只给您回一次了,自己理解!

训幸,是皇帝出了宫,也就是出了家,都可以成为训幸。再次强调:赵构回东京,是回家,不是训幸。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李纲在这里用“巡幸”,因为是祭祖,在陵寝,所以说“巡幸”,因为这已经出了皇宫。

第三,李纲与宗泽是一派的,宗泽一再坚持赵构回东京,李纲是赞成的。让赵构回东京祭祖,只是幌子,目的就是让赵构回东京。

第四,猪都可以想想,回东京祭祖,而后逃离,这是在鼓舞士气还是在败坏士气?只有您这样的主脑不理解,赵构是何须人?难道看不出李纲的花花肠子?所以,赵构让李纲滚蛋,赵构英明!

第五,赵构回到东京,他还走得了吗?有宗泽与李纲陈东等等,一大群道德表们,而那些倡导战略转移的人们,会是他们的对手?百分之百会留在东京。

第六,赵构不会东京是正确的,否则被俘虏是必然的。李纲那点心思还想忽悠赵构?所以说,赵构是一个聪明睿智坚强决断的帝王,是一个伟大的帝王,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放到当时的局面,他们真的能够开创南宋这个局面吗?赵构所处的环境,是任何开国者,局面最复杂最艰难的,没有之一。任何错误都会导致身败名裂。他基本没有犯错,真的很了不起。


我不再与您继续这个话题了,我继续另一个话题——岳案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2 18:29:47
岳案(2)

1141年,淮西会战结束,三大帅到朝廷述职,史料记载:韩世忠与张俊先到,岳飞迟迟不到,可把秦桧王次翁吓坏了,还好,只是迟了几天而已!原来他们要把他们三个留在朝廷,名为便于统一指挥,实是削各帅的兵权而已。张俊和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付枢密使。韩世忠最嚣张,在朝廷工作还当在镇江一样,韩大出行,保镖都能够组建队伍了,这德行,让文官看了,不给他弄点颜色看看,让他也清醒清醒,所以台谏官就弹劾他。这么说吧,各战区的司令屁股都糊的满满的,赵构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现在,都在我眼皮底下了,你们必须给我规矩点——是我的臣子。先查韩世忠,就这样韩大跑到赵构哪里哭鼻子,共同回忆战斗的岁月,韩大安全着陆 ,回去修行了!不见部下,不谈政治,一心修道,……看看人家韩大,真牛逼人也!
按理说,韩大已经给大帅们警示了,岳飞应该乖点才对,说真的,过惯了土皇帝的生活,让他突然说话自律真的好难啊!

张俊与岳飞到楚州视察,楚州本身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想当年,让岳飞增援楚州,岳飞就溜了(岳迷不承认),现在,岳飞说楚州不可守着,那么绍兴初年,岳飞认为楚州可守吗?不用想,不能够!岳飞会努力去救“不可守”的楚州?所以他当年没有救楚州的说法是正确的。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2 19:12:38
怎么把“岳案1”没有了?

我没有存根啊!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05-22 21:56:27
岳案(3)

岳飞在视察楚州时,其对局势的看法是:楚州不可守,既然楚州不可守,淮东与淮西也是守不住的,所以固守长江防线。
岳飞说的对吗?对!非常对!
退一步说,既然岳飞认为两淮不能够守,他的依据是什么?大家想一想,一个人不可能凭空炮制出如此想法吧!我左思右想,我认为岳飞是想说:金军的骑兵很厉害的,我们在开阔之地很难阻挡的。 否则,岳飞没有理由说——两淮守不住的。

从岳飞的“两坏守不住”,也可以折射出岳家军的战斗力,在开阔的土地上,岳家军也无法阻挡金军的铁骑。这也让我联想到绍兴十年夏天,岳家军的第四次北伐,在与朝廷的信里说“形势一片大好”,却立即撤军南归。更让我坚信:绍兴十年夏天,岳飞的北伐是以失利而告终。岳珂说,他爷爷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撤军,是因为接受到了十二道撤军的金字诏牌,这在史料中找不到,(这个问题以后专门解读第四次北伐)。
从岳飞视察楚州,到得出放弃两淮固守长江观点。您还认为:他是哪个直捣黄龙的岳飞吗?还是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岳飞吗?还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吗?……
岳飞真的打了岳珂的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