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之解》(十):“依据悖论”之“不可实现的智慧悖论”

字数:4440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05 19:32:33 更新时间:2021-09-07 09:04:39

楼主:xfzhb8ABC  时间:2021-09-05 11:32:33
安排者提供了这样的选择:你可以在1美元与 10 美元两张纸币之间选择一张,安排者说:“请别担心,如果你未能做出聪明的选择,我会补偿你 10 美元。”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选 1 美元,显然是不明智的,因此可以得到 10 美元补偿,总共可以得到11 美元,比选 10 美元还多了 1 美元,这使得选 1 美元成了明智的而选 10 美元是不明智的。而选10 美元的话,因为不明智,可以得到 10 美元补偿,一共能得到 20 美元,这又使得选择10 美元变成了明智的,因此选择10 美元又不会得到 10 美元补偿,还不如选择 1 美元,一共能得到 11 美元。这样的思考可以不停地进行下去,无休无止。
分析:这个假设是求答案的,需要对“选择10美元明智还是选择1美元明智”给出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1美元或10美元的你在做出选择之后即不能再改变决定,而安排者在你选择之后还可以再对你的选择进行判断,因此,你与安排者虽然都是回答主体,却有所不同。
这是一个假言判断,包括三个部分:(1)你选 1 美元(或10 美元);(2)安排者判断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或不明智的);(3)安排者根据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或不明智的)来决定给你补偿 10 美元(或不给你补偿10美元)。一方面,安排者是根据(2)决定(3)的,所以(2)是(3)的前件(条件),(3)是(2)的后件(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的依据是你的利益得失,而(1)(3)与你的利益得失有关,所以(1)(3)又是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的条件,即(1)(3)又是(2)的条件,特殊的是,其中(2)与(3)互为条件和结果。人们总是根据条件进行判断的,所以在出现新条件的时候,人们会习惯性地进行新判断。由于上述的原因,当我们根据(2)得出(3)时,由于(3)与你的利益得失有关,所以(3)又与(1)一起成为了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的新条件,新条件出现后,人们会习惯性地进行关于你的选择是否明智的新判断。由于这个新判断得出的是关于你的选择是否明智的新结果,它自然成为判断是否给你补偿10美元的新条件,新条件出现后,人们又习惯性地进行关于是否给你补偿10美元的新判断,如此不断地进行下去,无休无止。这造成判断选择1美元明智还是选择10美元明智的依据不可能是完整的,而是不周延的,这样的依据不能单独使用而必须共同使用,共同使用则又不一致,违反同一律,导致既不能判断选择1美元明智、又不能判断选择10美元明智,违反排中律。
如果(3)与你的利益得失无关,就不会与(2)形成互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也就不会引发无休无止的新判断。比如:如果安排者说:如果你的选择不明智,我就去睡觉。由于他去睡觉与你的利益得失无关,不会与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形成互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你选择1美元,他判断你的选择不明智,然后他去睡觉,判断到此结束,不会因为他去睡觉又再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他更不会因此再次决定是否去睡觉。
上述那种无休无止的判断会发生吗?我们不妨推演一下:
如果你没有选择1美元(或10美元),什么也不会发生,包括安排者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是否给你补偿10美元都不会发生,更不会发生无休止的判断。
如果你选择了1美元,会是什么情况呢?
如果你选择了1美元,安排者没有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也就只发生了你选择了1美元这件事,其后的都不会发生,也不会发生无休止的判断。
如果你选择了1美元,安排者判断你的选择是不明智的,但仅仅是这么判断而已,不再做什么也不再想什么,则事情到此为止,不会发生无休止的判断。
如果你选择了1美元,安排者判断你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决定给你补偿10美元,往后存在如下可能:
一、安排者决定给你补偿10美元后,不再做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事情到此为止。
二、安排者决定给你补偿10美元且付诸行动,然后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也不再做,事情到此为止。
三、安排者给你补偿10美元后,又判断你选择1美元是明智的,又存在如下可能:
(一)安排者仅仅是这么判断而已,不再做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事情到此为止。
(二)安排者这么判断后,因此决定不给你补偿10美元,又存在如下可能:
1.如果他只是这么决定而不付诸行动,则事情到此为止。
2.如果他这么决定后付诸行动,必须把这10美元收回来,又存在如下可能:
1)如果他把10美元收回来后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也不再做,则事情到此为止。
2)如果他把10美元收回来后又去判断你选择1美元是否明智,会发现这10美元收回来后,你实际上没有得到这10美元补偿,你选择1美元是不明智的,又存在如下可能:
(1)如果安排者只是判断你选择1美元是不明智的,不再做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事情到此为止。
(2)如果安排者因为判断你选择1美元是不明智的而决定给你补偿10美元,又存在如下可能:
A他只是这么决定却不付诸行动,事情到此为止。
B他这么决定后付诸行动,他必须把10美元再给你。
如果安排者在上述的某个环节停止不再进行,则不会发生无休止的判断;如果他不停地思考而不付诸行动,则会在他的主观上发生无休止的判断,不会有无休止的举动;如果他不停地思考且不停地付诸行动,他会不停地把10美元给你再收回去、收回去再给你……
如果你选择10美元,会是什么情况呢?推演如下:
如果你选择了10美元,安排者没有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明智,也就只发生了你选择了10美元这件事,其后的都不会发生,也不会发生无休止的判断。
如果你选择了10美元,安排者判断你的选择是明智的,但仅仅是这么判断而已,不再做什么也不再想什么,则事情到此为止。
如果你选择了10美元,安排者判断你的选择是明智的,决定不给你补偿10美元,往后存在如下可能:
一、安排者决定不给你补偿10美元后,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也不再做,事情到此为止。
二、安排者决定不给你补偿10美元后,又判断你选择10美元是不明智的,但仅仅是想想而已,不再做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事情到此为止。
三、安排者决定不给你补偿10美元后,又判断你选择10美元是不明智的,并因此决定给你补偿10美元,往后又存在如下可能:
(一)如果他只是这么决定而不付诸行动,事情到此为止。
(二)如果他这么决定后付诸行动,补偿给你10美元,不再想什么也不再做什么,事情到此为止。
(三)如果他补偿给你10美元后,又因此判断你选择10美元是明智的,依然存在几种可能:
1.如果他只是这么判断,之后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也不再做,则事情到此为止。
2.如果他这么判断后因此决定不给你补偿10美元,又存在如下可能:
1)如果他只是这么决定却不付诸行动,则事情到此为止。
2)如果他这么决定且付诸行动,他必须把给你的10美元收回来,又存在如下可能:
(1)如果他把10美元收回来后什么也不再想什么也不再做,则事情到此为止。
(2)如果他把10美元收回来后又去判断你选择10美元是否明智,会发现这10美元收回来后,你实际上没有得到这10美元补偿,你选择10美元是不明智的,又存在如下可能:
A如果他只是这么判断了不再做什么,则事情到此为止。
B如果他因为判断你选择10美元是不明智的而决定给你补偿10美元,又存在两种可能,其一:他只是这么决定却不付诸行动,事情到此为止;其二:他这么决定后付诸行动,他必须把收回来的10美元再给你。
如果安排者在上述的某个环节停止不再进行,则不会发生无休止的判断;如果他不停地思考而不付诸行动,则会在他的主观上发生无休止的判断,不会有无休止的举动;如果他不停地思考且不停地付诸行动,他会不停地把10美元给你再收回去、收回去再给你……
那么,你选择1美元明智还是选择10美元明智?这取决于安排者是既不思考也不付诸行动,还是不停地思考而不付诸行动,还是在某个环节上停止不再进行,还是不停地思考且不停地付诸行动。
如果安排者既不思考也不付诸行动,你选择10美元即得到10美元,选择1美元即得到1美元,显然是选择10美元明智。
如果安排者只是不停地思考而不付诸行动,你选择10美元即得到10美元,选择1美元即得到1美元,显然也是选择10美元明智。
如果安排者不停地思考且不停地付诸行动(你也不停地配合他),则补偿的那10美元只是在你与他的手中不停地传递,你并没有实际得到补偿的那10美元,你选择10美元即得到10美元,选择1美元即得到1美元,显然也是选择10美元明智。
如果安排者在某个环节上停止不再进行,要看此时补偿的那10美元是否在你手上。如果补偿的那10美元在你手上,你选择10美元即得到了20美元,选择1美元即得到了11美元,显然是选择10美元明智;如果补偿的那10美元不在你手上,你选择10美元即得到10美元,选择1美元即得到了1美元,显然是选择10美元明智。
对于你来说,不论哪种情况,都是选择10美元明智,选择1美元不明智。悖论中仅仅提出了“安排者只思考却不付诸行动”这一种情况,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无休止的判断也只是存在于安排者的主观思想中,而没有出现在客观现实中,在客观现实中,你也是选择10美元明智、选择1美元不明智。判断你选择1美元明智还是选择10美元明智,必须以你选择之后实际上得到了多少钱为依据,安排者没有付诸行动的主观思想对你实际上得到了多少钱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是不能作为实际依据的。安排者只有把思想付诸行动才会对你得到多少钱产生实际影响,他在哪个环节将思想付诸行动,就在哪个环节对你得到多少钱产生实际影响,但最终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他在哪个环节停止实际行动。人们把安排者没有付诸行动的思考当成了判断你选择1美元明智还是选择10美元明智的依据,使用了不相关的依据,这样不相关的依据是不完整、不周延的,不能单独使用而必须共同使用,共同使用则又不一致,违反同一律,导致既不能判断你选择1美元明智也不能判断你选择1美元不明智,既不能判断你选择10美元明智也不能判断你选择10美元不明智,违反人们所知的排中律,且人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把这个假设当成了悖论。人们在面对这个假设的时候,会觉得判断的依据存在问题,却不能认识具体问题是什么。当人们通过深入分析找到依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后,可以把所使用的依据由“思考”改为“实际行动”,解决判断依据不相关、不周延造成的违反同一律问题,就不会再产生判断时违反排中律的现象,这个悖论即可消解。
但对于安排者来说,由于上述的(2)与(3)互为条件和结果,会导致判断在安排者的思想中和实际中无休无止的现象,如果安排者不主动或被动停下来,是不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安排者判断你选择1美元明智还是选择10美元明智的依据不可能是完整的,而是不周延的并造成违反同一律问题,会导致安排者既不能判断你选择1美元明智也不能判断你选择1美元不明智,既不能判断你选择10美元明智也不能判断你选择10美元不明智,产生违反排中律的现象,即使安排者知道原因,也解决不了判断依据不周延造成的违反同一律问题,消除不了判断时违反排中律的现象。因此,对于安排者来说,这个假设是一个悖论且消解不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