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与经济

字数:7783访问原帖 评论数:5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23 07:58:32 更新时间:2022-01-22 10:34:46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2 23:58:32
上学的时候,看到过美国经济危机时描述,说大量的牛奶商把牛奶倒到海里,同时很多人却买不到牛奶。。。。心中有着疑惑:不能送人么?后来,有机会看到更详尽的情况,才知道:原来,那时,牛奶运到城里的运费,要高过牛奶售价的几倍。难怪要倒掉,运都运不出去,还怎么送人呢?不倒掉也是坏掉啊。不过心里又一个 疑问浮了起来:运费?运费怎么会那么失调?运费怎么会那么贵?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高度自由市场的飞速发展,怎么会在这个运费上出现这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个让我信服的答案,直到今天。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3 00:11:54
今天,突然一个词热了起来,叫做“供应链紧张”或者“供应链短缺”,反正症状据说是美国的超市啊缺货,医院啊缺药什么的。这让我突然又想到了美国上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这好像有点像啊。

美国上世纪20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作为后来人,也许永远没有了感知那个时代的机会,真相也许早就被某种刻意的扭曲或报道或曲解,给掩盖了过去。但我们现在正经历的,我们却可以分明的感知。这也许可以推导,某些真相?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3 00:26:35
那么,我们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呢?

2020,新冠疫情。美国被迫中断准备回收连续几年的所谓量化宽松(哦,我总算搞明白了这个所谓的量化宽松的操作机理:就是美国政府发债,然后由美联储这个私人银行联合体发货币购买美国政府债,再然后,这个私人银行联合体——就是美联储——购买的政府债再作为资产向全球作为担保品去撬动各种大宗物资的交易;同时呢,美国政府有了货币,进行各种政府投资和政府开支)的进程,被迫再次大规模发债,美联储呢,也只好再次大规模发行货币购买美国政府债,把量化宽松这个进程推向一个新的极端。

当时,我就在想,美国这么个做法,那不得把大宗货品的价格给打飞到天上啊?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3 00:46:44
果真,2020到2021,石油暴涨,钢、铜、铝、锡这些工业常用的大宗商品直接就地翻倍,就连地域性之很强的煤炭,也疯狂得涨了起来。

看着这蔚为壮观的,由美国国债作为底层资产担保的市场景象,再看看各国的真实的市民生活报道,就会觉得很奇幻:工厂明明在被迫停工,原材料明明应该是供大于求(这次基础的能源或者矿产,不是说停就能停,说开就能开的),而作为最源头的资源,却就这么飞涨了。

我当时,真的很迷茫,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呢?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3 01:06:06
今天,看着这个突然热起来的词:供应链紧张。我突然有点明白了。

资源的大规模上涨,造成工厂的开工成本被迫上扬;同时,疫情的各种限制令,造成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缩水,不能接受商品的同步上扬;于是,工厂面临的情况是:开工就是亏损。那索性不开工就是对了。

这,好像上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里的描述啊?

那么,在上世纪的那个年代,是不是也发生了某种类似的情况呢?让我猜想一下:

经济欣欣向荣,所有人都在做着什么自己熟悉的领域里的东西,市场物资疯狂增长,市场交易空前活跃,然后,完全没有规范的市场交易有个法则:就是资源会向顶端汇集,也就是常说的20%的人会汇集80%的财富,也就是另一个常说的俗语“富的人更加富有,穷的人更加没机会”。再然后,在某个点上断裂,出现系统性崩塌——“中产被洗劫”。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3 01:46:31
这个点,在上世纪20年代,也许就真的是运输,真的是运费。因为,那时烧煤,各行各业连同照明、发电,都是烧煤。

煤,也许出问题了,暴涨了。这让整个工业市场的某种弱平衡很快被打破。

这个弱平衡大致可以这样描述:还拥有20%社会财富的那80%部分的人们,消费能力的可包容性有限,而这80%部分的人,又恰恰是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成品的大规模消化的目标人群,也就是说,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成品的价格空间有限。
而此时,由于全社会和全工业体系依赖煤提供的能源,煤的产出和贸易供应该很有吸引力,在某段时段里,这个成长或许跟不上这么高速扩张的需求,但还可以勉强维持,于是就有了一个相对脆弱的弱平衡?

但是,在大型资本的眼中,煤,肯定有着某种上涨的预期。灵敏的,那聚拢了80%财富的资本,怎么会放过这样的进一步聚拢财富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加重这种预期的兑现和极化(说白了,就是囤积和炒作)。于是,煤,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的资本运作方式下,疯涨了?
如果煤疯涨,可以想见,会造成所有工业的成本不可遏制的疯涨;同时,工业品的价格空间有限,过了这个空间,根本卖不出规模。于是,开工就亏钱,就成了现实的真实。
于是,繁华喧闹的美国的“奔腾的20年代”,戛然而止,一头栽进“大萧条”?


这个猜想,是不是对呢?我不知道。因为我查不到美国在20年代到30年代整个那十几年的煤的价格走势。但,美国的罗斯福上台后,修的第一个政府工程就是美国现在还是最大的水电站:大古力水电站。是:水、电站。这个我倒是查到了————不烧煤来发电啊。还有一个旁证吧:美国大萧条后崛起的巨子是洛克菲勒,这个货是搞石油的,他终结了很多依赖煤为动力的东西(比如机车、汽车、还有很多机床)————不烧煤来获取动力。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3 02:06:53
再回到,这个贴的开贴第一段。我也想明白了运费贵的最可能的原因:煤大幅度涨价很可能造成铁路运费大幅度提高了。

当我想通了这个,虽然还有些东西(比如煤价的走势)还不能找到有效真实的史料做证明,但我还是不免笑了。

那在上世纪20年代汇集了80%财富的20%的资本们,在盯上煤的盛宴时,是否想到过,会把整个社会的马蜂窝捅掉?是否想到,会面临“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大萧条”?是否也像今天这样,忙着甩锅洗白?
哦。。。。。该是的,该一定有过各种甩锅洗白的。否则,怎么我会一点查不到引爆这个“大萧条”,打破那个弱平衡的煤的故事呢?

不禁想:到美国去学经济学,连经济历史都是洗过的,能学到什么呢?除了,不明所以的微观视角能说道说道,让你看看盲人眼中的象是啥样之外,怎么可能让你看到一个经济运动的全貌?美国的学术自由,大概率是资本给你个井,你在井底可以尽情的自由研讨那上面的天,就对了。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3 02:47:03
本来这一节写完了,准备罢笔,可看到这么快居然有人跟帖了(看来天涯还活着啊,好事好事),观点忧国忧民,就不禁想多说两句了。

世界的美元体系在2008年之后,就开始不断出现破洞之作,俄罗斯的能源交易市场、中国的本币交易额度等等都纷纷在进行和扩张。到了现在,美元的地位当然还没到了地动山摇的地步,但千疮百孔是有了。所以,美元作死的话,对中国来说,会有不可避免的影响是一定有的,但是不是不可控这事,可就两说了。

再有,中国的机制体制,在世界上是独一份的。中国对资本的认识在近两年有着新的进展(哦,说起中国对资本的认识,将来有时间,在这里再单说说哈,又会是一个哇啦哇啦半天的话题),近来,一些列的动作,都是在消弭资本的掠夺天性,在激发资本的整合天性(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很多法规,尤其是经济领域里的、在改开之初订立的法规(比如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有了大幅度修正的必要了。现在是行政先行,摸索方向的阶段)。这些,都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已经有的经济体政治体的市场运行机理。

这个市场运行机理,是有着很强的韧性的运行机理,不大会在某个点形成类似美国20年代的那种弱平衡格局。最关键的是个听起来很老套、很空话、很大话的话:“中国的江山是人民“。但要是把这句话的“中国”两个字去掉,放上美国、沙特、印度、日本、韩国呢?来看看:

美国的江山是资本
沙特的江山是王室
印度的江山是婆罗门
日本、韩国的江山是财阀

是不是区别很大?

在中国,国家的使命是用最多的可能手段,把收入导向80%的人(改开前曾经很过激,改开后,曾经过放松,这十年逐渐在往回摆),这就是中国经济具有极强韧性的根上的原因。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9 06:23:15


这是李子柒和资本的一个最近热点。

其实,最近还有一个,就是正在热映的《长津湖》:



无论是李子柒还是长津湖,这类事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好像已经开始习以为常——李子柒面临的“卖身契”合约,《长津湖》面临的所谓侵权、商标抢注等等。

这些乱象,不禁让我在想:我们国家在改开之初,不是很通市场化运作,于是在立法体系上“拿来主义”——先建立一个运作规则,推开了做再说——到了现今,已经40年了,20年一代人成长起来,也有成长了两代人了。那么我么是不是该回顾一下了:我们的立法建立起来的市场交易体系,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基本制度?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基本理想?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基本目标?

说得在具体些,就是这三个: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不是符合共同富裕的国家理想?是不是符合富民强国的基本目标?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9 06:55:56
说到审视这些,就不得不理清个一个基本概念:市场是真的自由就好么?或者说:自由市场是市场活力的保障这个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有多少是是被夸大了?又有多少是在客观描述市场规律的本相?

我怀疑这个“自由市场理论”是从一个现象开始的:就是我们大家都曾经历或者还在经历的一个现象开始的,这个现象还被西方经济学家总结出一个词,这个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他说的是:在一个市场里,如果大家都自由竞价,因为低质商品拥有更大的价格空间,最后高质商品(尤其是高质低价商品)会被驱逐。尤其是高质低价的商品会被驱逐,因为没人回去生产他了。在我们中国人的社会里,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过去便宜而又好用的中药制剂,在社会上不容易买不到了(比如过去随处可买到的治口腔溃疡的桃花散贴,治鼻塞的鼻通吸剂等等等等)

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模型里,至少说明一件事:市场的充分自由所体现出的这个特性,不是人们希望市场应该呈现的。既然人们不希望,那么市场的这个特性就该受限,对吧?那么受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该是完全自由的,对吗?再推导下去,不就是:市场完全自由是不成立的,对么?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9 07:45:56
若果说市场的完全自由不成立,那么就跟着我就有了个疑惑:市场存在过完全自由的时刻么?


这个市场自由的理论是那个写了《国富论》的欧洲人叫亚当斯密的最早提出来的(当然,现在很多人还把这个欧洲人的论述奉为圭臬)。可我们看看,他所处那个时代,正是英国光荣革命之后,汉诺威王朝整合巩固王权的那几十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英国的领主(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一个的部落)制还是最基本的社会底层制度,这种基本制度下的市场会是高度自由的????该是高度禁锢的,好么?正是这种高度禁锢,使亚当斯密才会高度鼓与呼的提倡“自由市场”。

那么换句话说,就是这个提出“自由市场”学说的开山人,不是总结了市场在自由状态下的运行,而提出理论;而是在市场高度禁锢下,提出畅想。

也就是说,那个“市场自由”理论的开山人,所处的市场时刻,也不是个自由市场时刻,就对了。

那么好了,市场自由时刻,或许也只是个乌托邦。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9 08:21:09
嗯,实际上,也就是说:制度在先,市场在后。而不是反过来。

这个很重要。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0-29 13:01:17
发上来之后,发现怎么少了一段?什么情况?
那重新把这段发上来,试试看。

既然所谓的纯粹的“市场自由”是不是一个常态存在,那么就有一个问题,随行而来:市场本身是不是一个常态存在呢?这个问题我想会被人骂:这个还要问?人也许还是猴子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交易了吧?

是啊,市场本身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常态存在,但是市场自由却不是。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只能说明,市场还是市场,就在那里,但被什么不同的限制条件限制,市场就会呈现什么不同的走向和特性。在人类社会的演进里,这个限制条件最重要的应该就是社会制度体系。这个社会制度体系,又是主要由一系列的法规奖惩体系体现出来的。

用这个推导,我们来看看历史,做个粗略的梳理:

中国自秦到清,逐渐建立起来的是以维护士大夫地主利益为主的农耕制度体系。而士大夫地主的利益主要体现为对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垄断,在这个制度体系下,那个时代的市场主要呈现出来的走向是土地会被渐次兼并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名下。当这种兼并到了一个极端的情形时,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会失去生产资源,不得不选择依附,变成一堆干柴。一旦出现某种乱子,就会无限扩大,最后大动荡,把原来的已经归集了绝大多数土地的阶层彻底消灭,推动土地资源的重新排布,这就是改朝换代。也就是显示出来的是历史周期特性。

欧洲罗马灭亡之后,形成了一个古怪的格局:在治理层面上城邦化(我倒更愿意理解为部落制的进化版,也就是破片松散化),在整个欧洲社会的组织上教派化(主要就是基督教,连这个教后来都在分裂和碎片化)。于是,欧洲在罗马灭亡之后,形成的是一个以城邦之间互相掠夺,教政和领主争夺农业收入的总体形态。这个形态下,最主要的逻辑就是“我得到的就是你失去的”“弱肉强食”“零和博弈”。所以在欧洲的中世纪,市场呈现出来的主要走向就是掠夺和反掠夺,特性就是战乱不断。

到了十七世纪初期,一个新建的国家——荷兰——开启了资本主义制度所有建基:无政府尝试——免税的自由(这可能是那个学者亚当斯密鼓与呼自由的调查源头)、最早的股份制、最早的现代银行、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最早的金融危机事件。。。。。。一整套完全区别于领主制和基督教体系的全新的制度体系,要维护的是新兴的资本阶层的利益。。。。。。

到了美国建国,集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后的所有新兴阶层——资本阶层——的制度探索之大成,建立了一整套维护资本利益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让市场呈现出来的主要走向就是社会各种资源向顶层资本集团汇集,形成垄断;呈现出来的特性呢,和中国的封建王朝差不多的原理,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

也不能忘了苏联。苏联时期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是以维护工人阶级利益为目的的,国家行政的企业体系。这个国家行政体系下的市场,也相应形成了国家行政体系下的运作模式。这个东西,是完全新创的,这有点像十七世纪的荷兰,建基一个全新的制度。这个全新制度的运行时间不长,但所形成的特性还是有些端倪的:组织社会资源能力要比资本制度强;对社会的需求反应能力比资本制度差;维持社会分配公允能力比资本制度强;社会阶层变动能力比资本制度差;

中国在建国之后,基本拷贝苏联制度,鉴于中国当时的极度羸弱,组织社会资源能力强的优势体现显著——一俊遮百丑,到了70年代开始体现出反应能力差和社会阶层变动能力差的弱点开始集中体现。到了改开之后,逐步到几乎全力引入美国和西方制度,改善了这两个弱点,但西方制度的分配不公允弱点开始集中暴露。。。。。

到了今天,如何融合苏联制度创新中优势与西方300多年来形成的制度的优势,让市场的走向和特性定位向:同时享有强组织能力、高反应速度、有力的分配公允、活跃的社会阶层变动,也许真的成了摆在这一代人面前的,无法再抄袭的大课题。


什么样的制度体系,什么样的法规奖惩体系,就会让市场呈现什么样的走向和特性。这才应该是市场最基本规律。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1-11-01 08:26:50

这是一家超市,在一群经济学家们急吼吼的讨论网络经济怎么冲击实体经济的时刻,成长起来,壮大起来,并正在成为一种现象级传播。

我把这一段切下来,贴上来,是想让大家看看,这个和什么有点像?
。。。。。。
哦,我是说这种分配机制,这种股权方式。。。。。。想想看。。。。

是不是和华为有点像??
是不是和王石主导期间的万科有点像??


华为是怎样的存在,现在,无论年轻人或者老年人,都知道。

万科又是怎样的存在,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很知道了。这么介绍一下吧:万科在王石时代,是整个地产界,唯一(记住哟,是唯一,不是之一)可以公然说自己没有在拿地上贿赂过地方政府的地产公司;同时,在王石时代,又是全国第一的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运营商。

他们:胖东来、华为、万科,都把大量的股权,通过某种评价机制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胖东来的股权分下去后,能不能收回,怎样收回(主要就是员工离职,是不是会带走股权),有没有股权赎买机制,能不能持续激励新进员工,这个我不知道。留给有心人去研究。

但我知道,华为有这个赎买机制,万科也有。

但华为和万科有区别,万科是通过上市进行估值确定;而华为是通过内部的估值审定,绝不上市。

华为和万科的区别也出来了:
万科上市了,在股票二级市场上被资本狙击,差点像南海玻璃一样丧失了主权,被狙击的原因是:股权分散,容易在收购较少股权的前提下,就实现控制权易主。

华为呢,想要狙击华为,只有通过美国这个各个方面影响力全球第一的国家之力。因为他不上市。

胖东来,当然,现在也没有上市。

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是:
1、股权导向员工,事实是组织运行得好,是可以不可争辩地缔造出符合社会利益,、符合商业利益、符合社会道德、符合共同富裕的商业、工业、地产模式的。
2、股权导向员工,在现在的中国抄袭西方的资本二级市场制度里,又是不可推行的,会有主权易主之忧————这是股权导向员工本身错了?还是我们的抄袭的股票市场制度设计的导向出了问题?

再重复一遍,这个题目开端的句子:
我们是不是到了该检讨下我们的法规奖惩体系,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不是符合共同富裕的国家理想?是不是符合富民强国的基本目标?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2-01-20 03:39:53



这恐怕是一个跨年热度很高的现象级话题了。

我还探讨不了这个热点事件里面的法规问题,没有那么高的学养。但这个现象让我想到的是:私营企业的工薪自由,是可以没边的么?

我知道华为的一般员工工资高,我知道腾讯的一般员工工资高,这种高大约是深圳一般员工工资中位数的几倍,很高就是了。

但我的印象里,联想的一般员工的工资不是特别高啊?而联想的这几十个高管,居然真的具备拉高整个联想十几万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水准了。

而且。。。。。还是成倍拉高的那种。。。。。。

这。。。。。。。太奇葩了吧。。。。。。。


哦,我错了,

其实这个不奇葩,是我在中国生活得太久了,直感太中国了。

这事,放在美国,或者资本主导的任何国家,太稀松,太正常,太生活了,对吧?


于是,我突然明白了一个事:

当财富支配权力的时候,财富分配就会严重不均,就会严重聚顶。

对哦,资本主义的制度,捍卫的核心是民主?是自由?是人权?或许吧,反正人家那么说那这。。。。

但往往不说出来的的,才是真正的核心,对吧?

人家不说出来的,就是:人家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



财富支配权力。
财富支配权力。。
财富支配权力。。。


悟到了这个,突然就看通了整个人类历史:

中华历史几千年,就是一直在构架一个权力可以支配财富的历史,只是支配的导向在挫折中缓慢变更。。。直到新中国确立“共同富裕”的目标。。。。。

西方历史,却是一个,权力不断向财富妥协的历史,直到荷兰构建出这个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发扬光大之,直接实现了财富支配权力。。。

哦。。。从权力向财富妥协,走向,权力被财富支配。。。从这点来看,福山的《历史终结》倒也真的没有错啊。。。。。。既然妥协了,何不干脆跪了?干脆趴下?

唔。。。。哦。。。。。


不过,从联想这个热点看过去,财富一旦托大,其实。。。。。。蛮可怕啊,蛮诡异啊,历史周期律也该是蛮不可逆啊。。。。。对么?

楼主:追_风_射_日  时间:2022-01-22 08:10:16



美国到中国男孩来耀武扬威,这么急迫嚣张,目的无非是给今年元月一号生效的RCEP添点堵,搅搅局。


但这种耀武扬威,本身又在RCEP刚刚生效的大背景下,我方还真的不是很有解。主动升级冲突,显然不是好的选项,那剩下的手段,似乎就不多了。。。。

真的不多了么?RCEP真的成了一个硬束缚了么?


可能未必。


因为

RCEP本身,

也是需要一个可靠的安全能力背书或者保障的。


看清了这一点,那么反而在军事上,就有了操作空间。
运用反向的战争边沿政策,渐次升级反制的冲突强度,刺激并迫使美国面对那道战争红线,只给美国两个选项:

要么战,

要么滚。

那么,南海的滋扰与反滋扰,就会真正的生动活泼,并真正的虎虎生威。最重要的,这种反滋扰的战略主动权,就可以牢牢的把握在我方的手上。


毕竟,

美国选择南海战,他就要准备损失3到5个航母战斗群,进而丧失整个全球的海洋控制力。

美国选择滚,那么他会失去南海的侵扰支点。但在全球的海洋上,他就依旧保持着对欧洲、对中东的影响力。

这个选择题,不难做的。



至于如何做到渐次升级反滋扰强度,如何逼迫美国在战和滚之间做选择?

大的战略,就是立足打,而且,一次性抹掉胆敢进入南海的所有航母群

然后,在立足打的基础上,升级反滋扰强度,至于方式,相信勇猛智慧解放军官兵可以想出一千零一个都不止。

嗯。。。。。。对,这就叫实敌演习好了,多好,比假想敌,来劲多了哈。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