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解惑

字数:13898访问原帖 评论数:6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6-06 17:13:11 更新时间:2021-11-04 00:55:13

楼主:盂人  时间:2020-06-06 09:13:11
请教天涯谁人能正解,经典依据,还有正理;

楼主:盂人  时间:2020-06-07 06:55:50

无常观→归依→了知生存的方式与生存的意义的差别→佛法融入生活(佛法重在实践)。所谓的佛法融入生活,就是用所学到的佛法指导我们的言与行,主要是行为,把佛法作为为人处事的规范。仅仅存在脑子里的东西,是没有用。(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0-06-07 12:51:44
我们真正的依靠者是法,正道;
其次是佛陀,实践者,解说者,引导者;
我们这一劫唯一住世的佛陀:释迦牟尼佛。
再次是僧:圣僧、菩萨、僧团;僧是所有佛教徒的集合概念,僧团包括所有在家出家的佛门弟子;一般意义上的僧团,特指的是出家众。归依佛门者,是为佛弟子,归依的标准是:坚信不疑,紧紧依靠,永不背弃;真正的归依是内心承认、并坚信“四法印”,这是内在的标准。
真正指引我们走上正道的人,不论是那个阶段的领路者,不论在家出家,都是我们的老师、善友;一般意义上的师父,没有具体教导我们的人,我们尊重他们,以师相待,但不一定以他们为师为友。
所以,世间上真实的依靠者是:我们的领路者,以及他们所传递的正道;从这一角度来说,他们给我们的作用(“加持”)远大于“佛陀”,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能不尊重并敬爱你的领路人,尊重并善待同行者。上师,是尊贵的老师的意思。这也就是藏地把师、师恩放到前面的意思。师,他未必是圣者菩萨,但他确确实实是我们走上解脱道的领路人、同行者;如果我们内心仅仅恭敬端坐于庙堂之上的“佛菩萨”,而轻视、轻贱实际生活中的善友、善知识,那真的是忘恩负义,这样的人内心中永远也得不到法的真实义,想走上解脱之道也是大白天做梦。
内心中没有真正的归依,对待师父缺乏起码的尊重,你到底进来想混点儿什么?(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0-07-18 14:34:53
老龚转帖
问:我们该怎么看待在修行佛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神通,或者说超自然能力?能够以此来判断一位上师吗?具德上师的特质中,为什么总是强调慈悲和智慧,而不是神通?
答:世俗意义上的超自然能力完全不是佛教修行的目标。如果一个上师的预言是准确的,如果他的法事会起作用,如果他能治愈你外在的疾病,如果他有透视能力,如果他可以准确地算命或者看风水——但所有这些都不能让这位上师更加伟大,一点也不会。这些完全没有意义。更可能的是,这位上师会欺骗很多人。
上师必须具备的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最要紧的一种能力,那就是让你获得证悟。这是作为上师必须要具备的唯一能力。其他的都是细节。能够飞翔、能够告诉你赢彩票的号码,这些和会做鸡蛋卷是完全等同的、一样的事情。(引)


上师必须具备的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最要紧的一种能力,那就是让你获得证悟。这是作为上师必须要具备的唯一能力。


楼主:盂人  时间:2020-07-25 21:58:43
承前   续后   前后相续
弘扬   护持   佛陀教法
弘扬   正法   纯正无邪
护持   道场(非特指寺院)与修行人
道场   不是指寺院及其他类的建筑物而是指修行人的集合体
狭义的道场和修行人,当然是指佛教内道道场与修行人。
广义的道场和修行人,泛指世间一切善道修行人及其集合体。
内道为主为重,外道为辅为次。导引那些尚不能进入佛道而有向善心愿的人学修相应的世间法及其他合法的宗教法门;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世间邪道邪法千多万种,理应远离。世人虽不能直接驱入佛门,学修世间善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只要不走上邪道就不错了。然,现实生活并不乐观,内道弟子,外道行人,思想不纯正,邪道观念充满脑壳子,所言所行,非佛非道非它教,很多一部人连世间的好人都算不上,连一般的世人都不如,这怎能不被无信仰者轻看我们、轻贱我们。内心缺乏真诚的信仰,言行违背世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转自老龚】
楼主:盂人  时间:2020-11-19 07:36:49
应该这样来理解“因果”。

缘(外因,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添加的,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缘条件,未来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宿命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有因必有果,没有错,缘条件发生变化(人为干预,不可预知事件的参与),果报的显现是不一样的。有因必有果,异缘果不同。

有因必有果的“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观念,人为规定性);具体事件生成的“果”是一个具体实有的“客观存在”“它”不需要人们动脑筋分柝他,也不需要用佛法来推理,与佛陀住不住世也没有关系。“它”就老老实实呆在那么,岿然不动。

有因必有果,是必然要发生的现象,而“果报”是“随缘的”,“随缘”,就是“果”一定是依从着“缘”的“不断变化的而显现”,也就是,“果”始终
是跟着“缘”走的。认识这一点就会知道“缘起”是多么重要的。缘、条件比因更重要,因为,“因”、“前面的因”是不可更改的,他是客观存在,佛陀也无能为力。唯有“缘”,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在排除了“不可了知的外在事件的考与”→这种情况。其他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何避免不好的“不可预知的事件”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呢,唯有一法:累积福报,(同时)排除障碍(这时会借助一切外在有形无形的力量)。如此这样,一切都会好转,会避祸入福,大祸变小灾,小灾转无难。

应该这样来理解“因果”。

我们不仅要承认因果(准确的表述是:承认因果的 客观实在性),畏惧因果,更要善于改变种种的外缘、外因、外在条件(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以使不好的因不能结出果实来,好的因 聚集好的、善的外缘而使果报显现为有益的面向。
命由心转,就是这个道理。转变我们的心念,改变我们对待周围一切的态度,外现将以全新的面貌显现在我们的眼目里、心里。你有什么样的心念,外境就会怎样的形象显现在你的面前,外境与我们的心念契合无间,无缝无隙。实际上心与外境(一切有情及无情的集合概念)是合一的,只是在我们分析的时候,才需要区别 你 我 他,内心与外境,客观与主观,人与物,有情与无情。若不观想,一切诸物是 一 的关系,而现象上呈现 多元性(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0-12-03 09:48:15
修行路上,你需要这样的同伴

你需要与这样的道友为伍

1. 见解相合

因为大家都刚刚学佛,在包容性、定力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最好是和观点一致的道友共修讨论。比如说学中观的,那大家都是学中观的;修净土的,大家都是修净土的。

如果观点不一致的道友在一起讨论,就很容易发生争论,甚至冲突。比如学大乘佛教的和学小乘佛教的一起讨论,就不是很理想了。因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在见解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可能最后就变成每天都在辩论,但是辩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为了避免没有必要的争论,刚学佛的时候,应该选择与见解相一致的道友一起学习。


2. 行为一致

虽然有些人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要证悟空性、要成佛,但是修行方法或者说行为不一致。有人觉得需要修加行,有人不想修加行,那这些人在一起的话,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所以选择同行道友的第二点,就是行为也要一致。比如都是修五加行的人在一起共修,这样就很好;有修五加行的,有不修五加行的,这些人在一起就没有办法共修了。


3. 可靠

就算从世俗的角度,我们也会找可靠的人交朋友,道友也是同样的。如果在学佛的过程中,与不太可靠的人为伍,很可能会发生一些没有必要的冲突,导致不好的结果。

释迦牟尼佛圆寂后的三百年中,小乘佛教内部因为分歧而变成了十八个部派。每一个部派都有解脱的方法,只是在某些细节上存在不同意见,其实这些不同的意见并不会阻碍解脱,所以学习任何一派都没有问题的。可是他们彼此之间却多有争执。

按照佛教的要求来讲,我们学佛的人中间,不应该发生这种派别之间的相互抵触和排斥,但是这些现象还是难以避免。因为大家都是学佛不久的人,我们的见解、禅定各个方面才刚刚起步,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也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找到观点行为一致、可靠的道友,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太多分歧和没有必要的争执,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彼此之间互帮互助

像米拉日巴这种上等根机的人,就很适合一个人去修行,他只需要上师,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一切他都可以自己解决。但是,对刚开始学佛的我们普通人来说,道友的群体就非常重要了。

道友之间可以共同学习、探讨问题,还可以起到互相督促、互相监督的作用。我们可以七八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周末固定的时间,大家一起讨论学 修。

另一方面,大家还可以在生活上给予互助,要知道集体的力量可远远大过一个人的力量。比如有人的父母去世了,只要家人不反对,小组成员就可以过去助念、帮助料理事情。家里有人生病或者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去帮忙、安慰、鼓励。这样一来,小组里的成员也会有团体感,这也是安全感的来源之一。安全感对我们普通人很重要,即便我们在家庭、工作、或者其他领域中得不到安全感,但是还可以从佛教的群体中获得安全感。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家可以在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租一个房子,作为禅修中心,到这个地方去共修。将来退休了,如果有机会、有勇气的话,几个道友可以找一个真正的静处,去一起学习、修行,这也是非常好的。


旅途艰辛,但终至彼岸

从大的范围来讲,虽然说所有的佛教徒都是道友,但实际上真正贴心的就是身边这八九个、十来个道友。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有这样一个温暖的道友的团体,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时候,道友之间的感情可以超过普通世俗的友情,甚至可以超越亲情。

人生苦难重重,修行之路苦乐参半,但是,有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道友相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温暖。让人生的荒凉变得饱满,坎坷化为甘露,相信总有一天可以共同抵达光明的彼岸。
……………………………………………………………………
宣扬人天佛教(基础法门)
学修甘丹(噶当)教法(系统学修)
弘扬弥勒法门(广大 弥勒法门也是释迦法门,意在广开种种法门,适合大众选修,众生无量,法门无量,因材施教,因器利导,才是正行)
建设人间净土(目标。把天、人、佛综合体思想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人间开始,逐步提高佛教对社会的意义,这才是有序和次第的。 这段话是引用语。导师的原意可能不是这是指向这里。这是要说清楚的。)

这是我对佛教的利世作用的看法。
佛教应该起着这样的作用。
……………………………………………………………………
佛教传播佛法,佛法超越宗教,佛法通达“真实”;学习佛法能解决世间上的任何问题与麻烦;若进而“实践”佛法,便能走上“解脱”大道。
……………………………………………………………………

不能混淆的“人天乘”与“人天道”。(引)

佛法的入门是皈依三宝,初学者在这一步就应该走正走好,应该学“人天乘”,而不是“人天道”。当然,对于一个道德沦丧的世界来说,人天道善法也是好事,但如果把“人天道”与“人天乘”混淆,会使得正法灭亡。

被混淆的“人天乘”与“人天道”......

目前,一些佛弟子在大力宣扬《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等书籍,以此作为接引初机学佛的“入门书”。当劝他们应该弘扬佛说的经典时,他们反驳的理由还会很多:“这不就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吗?一切法不都是佛法吗?印光法师也曾弘扬过《太上感应篇》等书啊!”

那么做为佛弟子,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猛地一看,《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似乎也在宣扬“因果”,劝人为“善”。但是它们所宣扬的“因果”、“善恶”等概念,与佛说的有天壤之别,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们没有皈依佛的概念。如果以这些书籍做为学佛的“入门书”,会使初学者在起跑线就偏离了方向。

在这些书籍中,常常是某个人做了什么好事,梦见了天神给了他什么什么奖赏,然后就得福了;或者是某人做了什么坏事,梦见了阎王历数他的罪状,然后他就倒霉了……等等。那么,“天地神明”及其赏罚是否真的存在呢?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天地神明”是有的,但他们只不过是天道的善神,并不是人们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也是六道轮回中的凡夫,他们自己的命运还不能主宰呢! 至于“赏罚”问题,是世间法的概念,佛法中则是通过更深刻的观念——因缘果报——来解释世间的一切。行善得福,作恶遭罪,这是永恒的因果规律,并没有一个所谓主宰一切的神明或想象中的造物主可以在冥冥之中执掌着每一个人的“赏罚”。而如果人们把一切因果都仅仅看成是“神明赏罚”,那就很难契入佛智,还容易沾染“大仙”习气而走入迷信。

而且,在这一类“感应”的书籍中,所教授的只是人天道的善法,依此修行所得到的果报也仅仅是升官发财、消灾愈病等等世间有漏的福报,根本没有一丝出离世间的念头。而一些佛弟子却沉迷于此,真是不应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人们对世间福报的贪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人将这种人天道的善法误认为是佛法中的“人天乘”。下面就谈一谈这两者的区别。

“人天乘”与“人天道”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佛法,后者不是。

佛陀针对不同根性众生,讲授了不同的教法,如声闻乘、菩萨乘等等,也包括人天乘。“乘”在古代指车辆,有“运载”的意思。佛陀的教法叫做“乘”,是因为佛法能够将众生运载到解脱成佛的彼岸。

“人天乘”既然叫做“乘”,就也有运载众生趣向解脱的功能。尽管按照人天乘的教法修行,来生可能仅仅投生到人天道,但这已经让众生与佛结缘。尽管众生也许还会在轮回里再折腾一段时间,但毕竟解脱成佛的种子已种下,所谓的“一声南无佛,究竟成佛道”。这就是“乘”的含义。

而如果按照其他宗教的书籍修行,断恶修善,来生同样可能投生到人天道,但却没有与佛结缘,没有种下成佛的种子,成佛仍遥遥无期。因此这不能叫做“乘”,只能叫做“人天道”。

另外,同样是讲授“善恶因果”,佛法的“人天乘”与其他宗教的“人天道”也有本质区别。

佛陀说的因果是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基础的,在劝人为善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宣讲出离心、菩提心和般若智慧做了铺垫。

五戒十善属于人天乘。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陀不仅讲授了十种善法,而且强调一切善恶业都是唯心所造,“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 ——这就为宣讲般若智慧做了铺垫。经中还提到了四摄法、六度等等,这也是在为讲授菩提心做准备。在讲述果报时,佛又反复强调:“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这充分说明了“人天乘”虽然果报在人天,而方向是直指佛果的。

而其他宗教所说的“人天道”则大大的不同:他们所说的“因果”往往是外在神灵的奖惩,很狭隘很机械,只讲“因”和“果”却不讲“缘”,没有轮回观。佛陀所说的“善”里面内涵了解脱的意义,而他们所说的“善”依旧是轮回之业。

一些人经常说“一切法都是佛法”。这句话是在胜义谛层面说的,在世俗谛层面还是要明辨是非的。如果真的从胜义谛上讲,杀盗淫妄都是佛法,可是我们能弘扬杀盗淫妄吗?我们现在都是在世俗谛层面讨论问题。不能将胜义谛与世俗谛混淆。 所以,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而另一方面,人天道善法虽然不是佛法,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佛法的辅助。印光法师身处民国的特殊时期,他针对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危机情况,弘扬《太上感应篇》等劝善书籍,让暂时无法接受佛法的苦难众生免遭涂炭,也是对儒、道等传统文化的保护。这正是法师悲心的表现,也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权宜之计,但不能因此认为这就是佛法。

佛陀在涅盘前,曾叮嘱了“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这么说,就是为了防止后世弟子抓住 佛应机说法时的一两句话断章取义。佛陀都如此,更何况祖师呢!

印光法师的做法是应当时特殊的机缘。而当今佛法的情况呢,是非常混乱,大量非佛法的东西打着“佛法”的旗号瞒天过海,搅乱人心。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令初学者分清佛法与非佛法。如果印光法师今日在世,恐怕做法也将会不同于当初。

总之,佛法的入门是皈依三宝,初学者在这一步就应该走正走好,应该学“人天乘”,而不是“人天道”。当然,对于一个道德沦丧的世界来说,人天道善法也是好事,但如果把“人天道”与“人天乘”混淆,会使得正法灭亡。
……………………………………………………………………
人天乘——三乘佛法的基础

济群法师讲述
人天乘法门是三乘佛法的基础。从学佛到成佛的这一过程,在佛教里有时称为五乘,有时叫三士道。乘,是运载的意思,通常人们把车称为车乘,是因为车有运载的功能。同样,我们学习佛法,也要通过某个法门的修学,才能从学佛的开始,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才能从生死的此岸,最终达到涅槃的彼岸。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个人想来世继续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门修行;一个人要想解脱烦恼,成为阿罗汉,有声闻乘法门的修行;一个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众生,不忍心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修菩萨道,那么就是菩萨乘的发心。三乘的修行虽然趋向不同的结果,但它却是成佛的不同阶段。
五乘又叫三士道。人天乘属于下士道,声闻乘、缘觉乘又叫中士道,菩萨乘又叫上士道。士就是人,是说你要成为下等的人,中等的人,还是成为上等的人。你想要成为那个等级的人,你就要修行那个等级的法门。
对于三士道或五乘,平常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总把三者脱离开来,修人天乘的人只知道修人天乘。有很多人学佛,欢喜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一天到晚只知求佛菩萨保佑平安。须知光是停留在祈求上,连人天乘都谈不上,因为人天乘还必须坚守五戒十善,修习布施、持戒,不是求平安就了事。有的人学习佛法,仅仅为了个人解脱生死,一点利益他人的事情都不肯做,只关心个人的修行。一旦躲到深山里,就想躲得越深越好,最好什么人也不要见到,这种人偏向个人解脱,不肯修利他之行。有的人自名为学大乘,不屑于接触声闻乘的经教,这也是一种偏颇。
其实,三士道就像一栋三层楼一样,下士道是第一层楼,中士道是第二层楼,上士道是第三层楼。一个人想爬到第三层楼,就要从第一层楼开始。修学佛法也是这样,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学会做好一个人,从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但是,现在很多人修学佛法,却不注重这样的次第。有些人看到大乘经典中批判声闻学者,不知道这是有针对性的,于是就对声闻乘的解脱法门,生起一种轻视的态度,至于人天乘就更看不上了。其实,假如没有人天乘、声闻乘的基础,大乘的修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有些人经书读了很多,如《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都读遍了,但在日常生活中,一点都派不上用场。为什么呢?因为忽略了修学佛法的基础,当知我们学的大乘属于第三层楼,没有人天乘的基础,当然修起来就很困难。很多人学了唯识、中观,但唯识观或中观到底怎么观,总是观不起来。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来,心总是静不下来,这是由于缺乏一种正当的合理的生活,从而造成修行的困难。
现在汉传地区的许多学佛人,都存在这个问题。所学的是大乘,而发心是不是大乘呢?有几个人发大乘心?能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去做利他的事业,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社会?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有人会说,我是修净土宗的,我是念佛的,念佛不是大乘吗?净土宗是大乘,没错。但我要告诉大家,修净土宗的,未必都是大乘,甚至可以说多数是小乘。一个人是大乘抑是小乘,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发心。发心非常重要。你发的是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呢?假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这是小乘的发心;假若你发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发心。你发了菩提心,才能称得上大乘行者。
也许有人会说:我修禅宗,禅宗不是大乘吗?没有错,禅宗是大乘法门,禅宗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最高峰,禅宗是隋唐八大宗派顶上的一颗明珠,是至高无上的,在修行上非常特殊。禅宗虽然很殊胜,但修禅宗的人未必都是大乘。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区别大乘和小乘的关键在发心上,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首先要看你的发心。有的人也许会问,我修五戒十善,是大乘抑是小乘呢?当然,五戒十善从定位上说,是人天乘的内容。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发菩提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大乘。发出离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声闻乘。学习佛法,发心非常重要。现在学习佛法的人,很多人发的是出离心。在佛法的学修上,虽然学的是大乘,但在发心上,基本上都偏于小乘。学的是大乘,而发心却是小乘,这是学习和发心上的脱节。另外,再看看每个人在修学佛法中的行为,大乘的戒律能够做到吗?比如《瑜伽菩萨戒》、《梵纲菩萨戒》,我们能做得到吗?声闻乘的出离行,真正对世间的厌离,我们又做得多少?也做不到。对五戒十善,由于一向不屑一顾,所以也没有做到。因此,可以这样说,汉传佛教的许多修学佛法者,普遍存在的状况是:学的是大乘,发心是小乘,而在行为上人天乘都没有做到。正是由于这样,造成修行上不能相应。要想在修行上相应,就得从人天乘的五戒十善下手,在修好五戒十善的基础上,才能谈出离心,才能谈得上修菩萨道。通过对五戒十善的修行和学习,我们可以在修学上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它虽然是最简单的,但在修学佛法中却是最重要的。

楼主:盂人  时间:2020-12-05 11:15:53
人天乘功德全部转化为成佛的功德吗?

问:生起菩提心之前,只能获得人天乘的功德,在生起菩提心后,会把之前积累的人天乘功德全部转化为成佛的功德吗?

答:这个问题今天为大家讲了,这主要是由见地决定的,是人天乘、声闻乘,还是菩萨乘,都看你的心态,主要看你的见地。这是可以转换的。比如说刚开始是人天乘,但是生起了出离心,生起了无我的智慧,就会转换成声缘乘。如果发了菩提心,生起了大空性的见解 ,就会转化成大乘菩萨乘,主要是由见地来决定的。


补:如果我们的发心,只求现世来生的人天福报,即使修的是无上密法,也变成了 人天教法;如果我们的发心,志在利乐一切有情大众 而追求无上佛果,那么,现在我们学修的人天教法,也是菩萨乘教法的一部分,是否大乘小乘人天乘,不应以教法来区分,当以学修者的发心来划分。当然,这只是就一般情况来说的。如上文所说,随着学人的心态的变化,他的学修功德与智慧也会向上递进的。所以,从究竟的角度来说,佛法是一乘法,只所以分别开来演说,也是适应大众的需要;当然,也不存在断根者,一切有情大众,本俱佛法,只要因与缘条件会聚,最终都会觉醒的(不用成 佛这个字眼儿,人们已经形成了偏见和过多的误解),所缺乏者,是缘条件不俱,待以时日,条件成熟,定能觉醒。

佛教传播佛法,佛法超越宗教,佛法通达→“真实”;学习佛法能解决世间上的任何问题与麻烦;若进而“实践”佛法,便能走上“解脱”大道。(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0-12-15 11:42:13
你是希望见到佛菩萨,还是见到法性→自性?

不要有希望见到 佛菩萨 实像的念头,心中应当生起 见到万物法性→实相 之愿,通过了解佛法(教法),实践佛法(证法),你将  了知一切。佛陀  只是一面镜子,在镜子中,你只能看到自己→觉醒之后的自己→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如佛陀一般→佛陀与未觉醒的一切大众本质上无有区别,一切有情大众皆从 一念 生出,外显境,也一同显现(而后,逐渐展现),佛陀只是先觉者,余众是后觉者,余众也毕竟觉醒。我们仰望佛陀,我们实践佛法,我们终会觉醒,我们与佛陀无二无别,我们与一切大众及外显境,从不能分离,也不能分割,觉醒者与沉睡者,从从来没有分开过,也从不能分开→这是 实相。在这 一真  法界中,除了 彼此照顾,相互关爱,我们无事可做。当众心一念,才能回归“自”(本)性→但有一 念  不归,轮回的世界 旋转不止。例,除一十地菩萨,余众皆以圆满觉醒,这显现的世界,也不能消溶。这也是 实相。

在这 一真  法界中,除了 彼此照顾,相互关爱,我们无事可做。当众心一念,才能回归“自”(本)性→但有一 念  不归,轮回的世界 旋转不止。

“自”  是全体集合概念,不是指每个有情心意识中隐藏的觉醒力量。这是不值一提的。愿意觉醒,(先)自觉(后)觉他,才是正行,先使他觉醒,而后自己觉醒是 正念。先发  正念,而后 正行。这是菩萨行,这是觉悟道。如若生出 反念  就不是菩萨行,也不是觉悟道。这是世俗的  私欲心  在学法中的体现,籍由  学习佛法  滋养了  根深蒂牢 的私欲心。这样的学佛(佛法)是非常有害的,也是坏法(教法)的主因@(引)极好的一篇文字
楼主:盂人  时间:2020-12-17 07:14:36
复:师父说的利根菩萨,实际上就是圣者阿罗汉,顿根菩萨(慢修道菩萨)就是指一般凡夫、初发心菩萨。佛陀说法应机引导,有些说教,虽然我们现在是看得到的,但,佛陀当时说教的对象,不一定是普通凡夫,就人来说,听法者当分三类,人天乘根器,解脱道根器,菩萨道种性(包括密修快速道根器)。许多法,并不适合初入门,及刚刚进入大乘道的人听闻、修学。由于时代的变迁,佛法的汇集,佛陀的教法一时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前浩若大海的佛教经典,我们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修学。盲者引盲,走上偏道,误入歧路,也算是普遍的现象。我们有大福报,遇到了甘丹(噶当)教法,就找到了一条正确无误的菩提大道,直达解脱地。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智慧明灯指引我们 薄地凡夫一生成就、一生成佛。学修甘丹教法、弘扬甘丹教法是宗喀巴大师追随者的已任,更是这个时代对佛法(正法)的现实要求。甘丹教法在汉地的流布,就是佛法兴盛的标志,佛法唯有在汉地深深扎根,才能真正利益一切大众。经由300年的时间,正法才能浸润到汉地的土壤里。我们学修的是菩提道次第教法,不是把藏传佛教所有的东西,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搬了过来,原样堆集起来,这样就会不服水土,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有世间的、有教内的,也可能有护法圣众的排斥。我们学的是精华,不能从建筑、仪轨、服饰上一律仿效,这是过而不当的。若只仿效了形式,真正的东西不去学,不去弘扬,那就是起到了坏法的作用。所以,我赞同上层建筑对目前一些乱象的整顿,这不是坏事,这是剔除腐肉,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1-08 15:29:02
《金刚经》中有四句话点破了《金刚经》的主题思想,这四句话是: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说一切有为法,即凡一切因缘所生之法,没有一个例外,都是虚妄颠倒之见形成的,如梦幻、如泡影、如露、如电,即虚幻不实、即生即灭、幻灭无常。在佛家的观点来说,一切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是永恒的,包括佛都是如此。(这句话,可是没多少人敢说)(师说)

我以师为师,但自以为是。这 是 只是我的个人 见,不能成为大家们的标准尺度,应以经为师,以师说为准。经→无误的疏论→具德具慧(无德定无慧,俱慧定有德,品德是外在的显现,智慧是内俱的品质)师长依经论合理 善巧的解说,我们才能够正解佛法,心依于法,行依于心,才是行道,才能觉醒。
佛经,多为方便说,应针对不同的人众解说,因材施教。讲错了法,或看走眼了听法的对象,都是在盲人引路,误导人;单单的明理法义,也不行,必须知道求法者的深心→最容易诱发 唤醒的那个心念(心意识),牵着这念头,才能把他从曲曲折折的迷宫里带出来,走出宫门的那一刻,才是眼开见天日,这时候,行者自会依道而行,不然,只在迷宫里转圈儿,大家们一起转,累死的那一刻,也找不到出口。(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1-10 08:27:21
一个男子,心思慎密,待人慈爱,如母一般,便是慈母,有时候会被人讥讽,婆婆妈妈的,女人呀的。婆婆妈妈不是唠叨,而是爱,他既像婆婆,又像妈妈。

一个女子,心胸宽广,伸屈自如,在家能主持,工作中挑大梁,这样的人,便是巾帼须眉,女中丈夫,真正的男子汉。

我们不能仅从性别上来看待一个人是男子汉,还是小女人,推开来讲,突然跑过来的人形生命体,也不能把它马上看待成如己一般的人类,心性千差万千,如师所说,六道的形态在人间全部显现。降神的,附体的,鬼上身的,甚或前世,前前世世多种生命习气在今世一时显现→多重人格(这不是病,正是轮回转世的后遗症),我没有神通,甚也看不见,也听闻不到,根本无视这些的存在,我只观测来者的心性,复杂、多重、多变的心念,如看桌子上的一团乱蓬蓬的棉线球,慢慢地把它松散开来,一条一条地,一丝儿一丝儿地把线条抽取来,整齐排放,择取有用的部分,因材施用。人心如麻乱团。只能梳理,解脱。善观人心,因器善导,也是我们应该下力学习的法门。九观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1-23 23:30:27
一个修行人如果对大乘佛法非常有意乐心,说明你是大乘的根器,你可以选择大乘法门修行,要拜见能传授大乘佛法的上师。
因为菩提心是进入大乘之门,所以要求上师三宝加持生起菩提心。
首先要生起愿菩提心,然后再去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很大,行菩提心的更大。
生起愿菩提心的修法有两种,一种是自他相换的修法,一种是七支因果的修法。
自他相换修法适合利根人,而七支因果的修法适合顿根人。
个人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修法,当没有造作地任运生起愿菩提心时,才可以继续行菩提心,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去完成菩萨的六度万行,圆满六波罗密多。
六度中的前五度都是为第六度服务的,没有智慧波罗蜜多,即使有菩提心,也不能到达解脱的彼岸。
所以要想成佛,得悲智双运而修。
-----------格西索南


所谓利根者,当是智慧的种子先成熟,悲心的种子发育迟缓;所谓钝根者,并非愚顿之辈,只是他的悲心广大,智慧的种子显现上成熟的慢了些,所以,他适合先修七支因果,再修自他交换法;所谓的利根者,固然会先修自他交换法,但是,他也会修七步因果法,不然,若不同视众生为慈母(我则视大众为子女,这是我自己的修法),怎肯自他相换,代众受苦呢?故,两种修法,都得修。只是,先修后修置换一下罢了。视众生为慈母,必定自他相换,予乐受苦。
世人多轻看自己的父母,而独溺爱子女,这是颠倒的世俗见。父母是主根,吾辈是树干,后世子孙只是花花叶叶,只有滋润养护好树根,才可能枝繁叶茂。那有冲着树叶洗水施肥的可笑事。而我们正是在做着这样同等愚蠢的事。
若不能视众生如父母,如慈母,可以视着把每一个众生看作是自己唯一的独子来观待,如此一观一想,心中的怨气,自然消无,舍我其谁的责任心,自然从心底油然生起,爱他利他帮助他成就他的  真爱心  恒时具有,就是命终之时,也会念念不忘,成为他唯一的牵挂。若能如是 观,如是 修,也一样成就菩提心。视众生为父母,待众生如独子。就是真正的修法。(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1-23 23:40:55
小学部的内容可类比于人乘教法,
初中部的内容可类比天乘教法,
高中部的内容可类比解脱乘的教法,
大学部的内容可类比菩萨乘的教法,
研究生部的内容可类比密乘的教法。

我不喜欢把“解脱乘”,称做为“小乘法”,反对 把学修此道的修行人视为“自了汉”,唯有佛陀才有资格对那些 停留在解脱道的中途,而具备进入菩萨道的圣众说这样的话,这样的话,是佛陀对解脱道利根圣众开说的,不是针对我等凡夫众来开示的。

我更愿意把“大乘教法”,直接说成“菩萨道教法”。

密乘是  速疾道。只有显法学修圆满的菩萨道行者才有资格学修密乘。

进入速疾道的资格是,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对空性己经圆满无误的理解。不高要求行者实证 空性。

虽然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成佛,但是我们修行的发脚地却是从做一个世间的好人开始,就是学修人 天教法,做人的资格都不够,妄想成佛利众,不是痴人说梦,又是什么。小学都没有念完,就直接想报效国家,利益大众,是不现实的。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先确定阶段性的目标,一段一段地前行;先修人天福报,再修出世解脱心,续修菩提发心,若前世己经修学圆满菩提道,今世就可以直驱速疾道,也可能即身成佛,但,做不到化身成佛,示现成佛。所以,不能急于成佛,成佛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但,没有捷径可走,不是去了净土世界,就不需要修行了,在净土世界修学有成的菩萨众们都会选择转世到凡俗世界中,继续修行→利益众生,只有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中,才是真正的修行,才能成就,才能成佛。
所以才有学佛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了利益大众的说法,这是方便说,意在强调学佛的利众事业。准确地说,学佛就是为了成佛,成佛后会自自然然地利益无边大众,对于已觉醒者们来说,除了利益一切有情大众如己一般渐渐觉醒,他再没有别的事业可做。如同学校的教师,除了好好儿教书育人,再不能做其他的事业,不然就违背了他的本业。

从学修佛法的角度来说,人世间是最好的修行地,对心力强大的行者们来说,有苦有乐的生活环境,最是能锻炼人,成就人。他不需要另外找寻一个优越环境来继续修行。他不需要走弯弯路,他知道,心净国土(也会被)净(化),只要我们深入佛法,实践佛法,迟早会进入“佛境”,心净,国土也清净,自己也进入佛境,还会去找寻更为美好的世界吗?还会有更为极乐的世界吗?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堪称为“极乐世界”吗?如果我们心念不转化,无论我们的身形去往那里,也是俗又俗。到极乐世界是为追求快乐吗?是为享受快乐吗?如果阿弥陀佛真能满足我们这样的心愿,这所谓的净土世界与凡俗的天界又有什么差别呢?

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佛,佛国净土当然也具有无常的属性,我们不能认为凡俗世界是无常的,佛,佛国净土是恒常坚固,永远存在的。这样的观念,又滑到外道里去了。

进而又说,无常  是我们对外境 对自心的一种观念性的认识,也是意识的产物,若意识的主体不存在,谁会又来观察这周遭的一切,如何又得出,一切皆是无常的道理呢?

无常与永恒是相对性的观念存在,而永恒是不存在的,离开这观念性的假立的“永恒”,“无常”也不存在了。永恒不存在,无常也不存在,这是我们最终的观点。(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2-01 06:51:18
…(引)
他们说见到了观音,但他们的心却并无丝毫的改变,其悲心及善心毫无增长,这样怎么算是见到了观音呢?

要知道,观音之加持,会令我们的瞋恨、烦恼及妒忌等消退,慈心、悲心及菩提心增长。

不论说的人是撒谎、自我欺骗、眼花或者迷信都好,如果悲心等没有增长,即使见到的真是观音,他们亦并不算得到什么加持!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悲心等增长了,就算没有眼见观音化现,亦同等得到了他真的来临加持。
观音大士,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之悲心总汇化现,而并非诸佛之悲心以外别有观音。除出了诸佛之悲心,便没有观音了。

我们在修持时观想观音的形象,其实只是不了义的观音修持方法。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心中具备了圆满的悲心,就算不懂观想观音的外在形象,仍为了义的观音修持方法。这个悲心及善心并不容易获得,但它却是极为珍贵的宝贝。作为人间的众生,我们都拥有很高的智商。只要愿意努力,我们不难学懂文学、天文、地理、语言或科学等等,但一颗善心却并不易学得来。

虽然善心与悲心极不易培养,但我们仍需致力于生出它们。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对我们的世俗生活及修持之路都是不可或缺的。
……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2-11 07:30:03
我们只能看到  因缘而起 的现象,而不能直接看到  空、空性;空、空性(性空)、自性空无、无有自性(我喜欢用无有自性 这个概念词 取代 空 字),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同义词;空性 是观念性的产物,是人们对 现象本质的 理解、定义。 空 不是实际存在,只是观念性的存在,空,当然不是  没有  的意思。

空   建立起来,可以对抗、破除  执著;了知只是 自性空无,可以放弃对  空 的执著;知道  空性  只是认识的产物而非实有体,就不会去追寻那  空无 的境界,因为它是不存在的。
(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5-10 23:03:24
病历诊断书:
患者:3岁稚儿,自述 已与天地宇宙溶为一体。

《心之力》,显系后人伪作,并不是伟人年少时的作品。

文章大致了了,看不出开悟的境界,内道有内道的标准。

作者意图不明。

托化毛泽东,装神弄鬼者,不在少数,这是对伟人的亵渎,为政府所不容,为共产党人所不容,为一切心智正常的人所呲鼻,一切世间善教所不认可。看来,打击一切牛鬼蛇神,又到了新的一波战役了。

患者,神神叨叨,精神恍惚,言语前后相错,既有可能醒觉,也有可能鬼神随身,又或心绪紊乱,或又诸心一时显现。与他交谈,如同与三个来自不同心灵世界的人沟通。觉醒的心,傲慢的心,幼稚的心,一时显现。孩子(不是他),眼神纯净无杂,好像来自精灵世界,对我们这个俗之又俗,充满邪念的世界,天生不适应,而又充满恐惧。能准确表达的两个词:妈。  好。他若喜欢你,亲近你,会与你碰鼻。这是我对他的观测。我们这些俗人,修行到最后,也可能会表现出与他相似的状态。修行,就是脱俗,回到本然的状态,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行为做事,如风如电。……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又是时候了。(引)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5-17 22:19:59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5-17 22:22:35


楼主:盂人  时间:2021-05-18 07:40:38
复:
什么是行善
世人对行善的理解是做好事,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之所以行善、利他,有种种的原因,各自的发心。在内道来说,真正理解了“缘起”法则,明了“自己”与他人”及“自己”与“大众”相依、相连,共存共俱的关系,这看起来所谓的“行善”,在行者的心里,就是本能自发的行为,他的观念、言语、行为唯一的就是利他、利众。因为他深刻理解并感知到:利他就是利己,利众才能利己,个体是众中众,不是大众之外的单独体。当我们说大众的时候,一定是包含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体悟到“空性”与“缘起”的关系,才能真正地无私无偏地利益一切大众,这个时候,利益众生的智慧,方便法,才会在内心中生出(实际上是 显现)来。

……
所谓的“恶道”,就是“苦道”,只是他的生存环境苦难,内心苦恼深重。我不喜欢用“恶”来指称这一类大众,相比“人形畜牲”,祂们对我们的影响、伤害并不大。到是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人,用心险恶,时时处处想着损人利己。这类人等,才是真正的“恶道众”。(老龚)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