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点乱-西风残照建康城

字数:304905访问原帖 评论数:59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1-18 22:43:00 更新时间:2022-08-24 07:47:00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18 14:43:00
东晋末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讨孙恩,倒桓玄,平卢循,灭燕定蜀伐秦,平定四海,逐步掌控东晋政权,开启了南朝时代,在短短的一百六十九年间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朝代更迭意味着杀戮、祸乱,不可否认,血色残阳下的南朝充满罪恶,但与之对应的是英雄辈出,文化璀璨,滚滚长江水见证了四个王朝的风雨沧桑,也为汉文化传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南朝有点乱,乱的背后是金戈铁马与衣冠风流交织,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的冲突,豪门与庶族两极分化下的阶层对抗。西风残照下的帝国,为了天下正统的金字招牌,北伐中原,封狼居胥,最终赢得仓皇北顾。而在险恶的政治环境里,那些继承者没有先辈的雄才大略,靠着简单粗暴的杀戮来掩饰恐惧,或者沉溺于烟火缭绕的极乐世界,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压与抛弃,改朝换代,周而复始。
北周宇文邕执政后,北方迎来了黎明的曙光,继而杨坚建隋,面对贪酒、好色、玩音乐的陈后主,南北朝落下了帷幕。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19 16:15:27
楔 子
南京六朝古都,虎踞龙盘,春秋时期楚威王打败越国,占领此地后发现有王者之气,便用金人埋之以镇王气,因此首称金陵。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而崛起,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登基后,因避讳由建邺更名为建康。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分别在此建都,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因大多数人对历史往往处在一种片段式认知,不管是教科书还是影视作品,只注入相应的历史元素,没有抽丝剥茧深层次解读,而这段历史又极其复杂,使得很多人对南朝的“四大天王”以及他们的时代孤陋寡闻。
南北朝是一个分裂时期,又是一个融合的时代。西晋末年的大动乱使得北方少数民族入驻中原,司马氏与门阀贵族退守南方延续汉人王朝,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衣冠南渡使得中华文化中心随之南迁,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以正统自居,在这样的局面下南北双方交流与传承上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肢体语言。而北方的民族融合也是经过漫长的战争洗礼,早先的胡族统治者采用胡汉分治的办法,胡人主军事,汉人主经济,一国两治,靠杀戮与武力这种野蛮的方式来统治人数占多的汉人,在意识形态上达不到统一战线,因而中原地区的政权如同走马观花般更换。直到北魏的统治,在逐步汉化的道路上曲线前行,即使是教科书上提到的英明神武孝文帝改革,在他过世二十九年后,迎来了鲜卑武人狂风暴雨般报复,制造了赫赫有名的“河阴惨案”。一系列的操作使北魏分裂成东西两个政权,竟而诞生了北齐与北周,在汉化与逆汉化政策的对抗下,逐渐形成新的共识,也避免了过度汉化造成晋王朝那种政治腐化现象,最终在公元577年,北方完成了新一轮的统一。
南方延续着西晋以来门阀士族为核心的贵族政治,扼杀了人类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的通道,公平与公正无法体现,即使是以北方流民出身的刘裕,推翻晋王朝建立刘宋政权,然在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势力依然强大,为了国家稳定,因此一方面不得不笼络士族,另一方面以扩充皇族的实力加以抗衡,结果是皇族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弄得血雨腥风,以至于南朝的皇族一次又一次的暴发骨肉相残的悲剧。而中国农耕社会的兴衰更替说到底是利益结构分配均衡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一个政权的服务系数决定了这个王朝的寿命。南朝的那些废帝与后主们,只想着利用制度保障来随心所欲地享受人生,到头来只会自掘坟墓,独卧冢棺。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洗牌中,作为革命者,通过暴力与杀戮来冲破世俗的论理与束缚,竟而形成庶族的崛起。到了萧梁晚期,从东魏逃难过来的侯景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开启了死神的盛宴,大批底层的人加入反政府武装,烽火建康城,赤地千万里,使得江南贵族政治瓦解,迎来了南方人陈霸先所建立的南陈,为江南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历史总是在杀戮中刷新,人类的文明也是用一种不文明的方式推进。狼烟四起的峥嵘岁月,胭脂水粉涂抹的花花世界,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代更替迅如流星,黑暗与璀璨、血腥与辉煌交替,多少往事沉浸在逝去的长河中。
西风残阳,萧萧黄叶,翻开南北朝的历史,每一页都在人吃人,虽然极其残酷,但历史作为民族兴衰更替的见证,不仅带给我们有血有肉的家国情怀,更是凝聚着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多读历史,才能明白历史就是我们自己,读懂历史也就读懂了未来,因此希冀更多的人关注文史知识,达到知史而明智的社会效果。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0 07:26:00
第一章 金戈铁马
东晋是个比较奇特的时代,在长达103年的时间里,皇权架空,整个社会以豪门世家为主导,皇帝多数为傀儡,就连篡位还篡了二次,命运如此多舛的王朝,是因为早在西晋时,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打开了皇族成员欲望的潘多拉魔盒,八大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全武行的闹剧,因而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崛起,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只野兽在中原大地“胡”闹,一时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晋朝差点亡国亡种。最终司马睿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建康(今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历史上首个偏安一隅的王朝。虽然东晋是司马氏的延续,但已经没有太多政治威望,朝政大权被世家大族把持,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王谢桓庾四大家族轮番登台把持朝政,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象,国家的官僚体系由权贵把控,在官本位思想的推动下,又极力围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在绝对的经济优势与封闭的社交优势下,使得那些权贵始终保持一种高傲的姿态,而这种不讲究个人努力与自身素质,只注重家庭背景的做法,自然遭到社会底层人员的抵触,作为庶族出身的刘裕,努力挣脱门阀士族的压抑,金戈铁马,一刀一刀打出了帝业的基础,为寒门势力的崛起以及今后能够进入统治集团,成为政治力量提供了可能,最终刘裕仿效魏篡汉、晋篡魏的程序,建立刘宋帝国。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0 14:48:53
一(一)英雄莫问出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京口的北固亭上,望着滚滚长江,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词,京口就是现在的镇江,辛弃疾将谥美之词毫不吝惜的赞美一个叫“寄奴”的人,“寄奴”是刘裕的小名,南北朝时期刘宋帝国的开国皇帝。
公元363年,刘裕出生了,作为未来的国君,史书上记载肯定要夸张些,才符合君权神授的道理,什么天降甘露、火光冲天、神龙附体、五色祥云之类的反自然现象,这种胡编乱造的美化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以至于每个帝王对这种造假乐此不疲。但不管如何美化,刘裕的出生是个悲剧,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没有剖腹产,又是个大胖小子,母亲难产,撒手人寰,刚刚出生的小刘裕连一口母乳都没喝上,就跟她阴阳相隔。
可怜的娃,父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小孩,又爱又恨又愁,爱是这是他的至亲骨肉;恨是妻子因他而亡;愁是在那个没有奶粉的时代,拿什么养活他。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他的脑海里,既然我无法养你,那你就随母亲一起去吧。但老天还算公平,夺去了亲生母亲,还有一个善良的族婶,一个哺乳期女人,见到这个襁褓之中已经饿的发昏的小家伙,抱着他就回家了。
小刘裕就这样寄养在别人家里,因客居寄养,所以小名叫“寄奴”。中华传统习俗,取低贱的小名像狗蛋、屎蛋之类的,目的就是要跟动物一样好养活,只是他的养母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竟是真命天子,千古流传。
刘裕跟刘邦沾亲带故,是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如果早几百年前出生,汉室宗亲,绝对是贵族血统,根正苗红。只是东汉亡国近二百年,刘家按身份只能算庶族,属于贫下中农阶级。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战火连连,北人衣冠南渡,刘家祖上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也跟着移民潮来到晋陵郡京口。
刘裕的老爹刘翘有点文化,是政府里一个刀笔小吏,生活并不富裕,勉强能糊口。三岁时刘裕回到了他父亲的身边,老刘也给他找了个后妈,一个贤惠的女人,还给他生了两个弟弟,刘道怜与刘道规,这个后妈称得上是“东晋好后妈”,对刘裕视如己出,一家人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刘父正当盛年时因病去世,家道中落,顶梁柱没了,一家人陷入贫困交加的境地。后妈为维持生计,白天务农,夜晚织履。作为长兄的刘裕,上私塾就别想了,毕竟填饱肚子才是王道,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别的富家同龄子弟“之乎则也”的背书,而他已经混迹于市井,一块二块的跟人家讨价还价卖草鞋。不要小看卖草鞋的,东汉末年的刘皇叔也做过这个小生意。
砍柴烧饭、捕猎摸鱼、耕种贩履,艰难的日子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使他变的坚韧不屈。“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用在刘裕身上再合适不过,
“仗义每从屠狗辈”,刘裕成长于市井,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但为人很讲江湖义气,这点倒是符合他们老刘家的基因,当年的刘邦同样如此。作为一员古惑仔,自然少不了打架赌博之类的江湖游戏,十赌九输,本来就是无产阶级的刘家债台高筑,债主们还天天上门来讨债,街坊邻居把刘裕当瘟神一样看待。
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人分三六九等,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离科举考试还有二百来年,那时做官看家庭背景,世袭罔替,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因此刘裕这种社会底层人员是没有资格当公务员的,最多跟他父亲一样,去官府做个打杂的合同工,不过衙门也是讲社会形像的,像刘裕这种不读书又好赌钱的瘪三,怎么可能会用他。此处不留爷,爷去当八路,欠了一屁股债的刘裕投军了,现在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但古时候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当兵是苦差事,工资不高还要充当炮灰,安家费还得不到保障,有背景的人都不愿去当兵。
当时的京口驻扎着一支东晋王牌部队-北府兵。当年淝水之战,苻坚统领百万大军想要一举吞并东晋,宰相谢安发动全国力量募兵,此时京口一带有大量五胡乱华时从北方逃来的难民,对胡族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上战场不需要动员就会玩命。因部队人员多数是北方人,因此称北府兵。
当兵须是兵户,刘裕高大威猛,孔武有力,毕竟也是街头霸王,招募的军官一看他这身板,破格录取。四肢发达、头脑灵活的刘裕在部队里混得风生水起,得到北府将军孙无终赏识,提拔为将军府司马,按现在标准来讲,相当于师部少校参谋的级别,那一年刘裕三十六岁。古人寿命较短,七十古来稀,也就是活到七十的人很少,一般五六十岁要正常死亡了,三十六岁的刘裕人生开始起步,可以说出道晚、起点低。
家家都有一本难信念经,东晋是股份制公司,股东之间争权夺利,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弄得矛盾重重。北方有点乱,五胡十六国,各族之间抢地盘。东晋孝武帝之后,南北双方处于战略防御,大的战争没有,但机遇总会有的,时代需要刘裕,威震天下的孙恩起义爆发了,战争是体现军人价值最好的途径,如果不是孙恩,刘裕将如同一颗尘埃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中。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1 12:24:44
一(二)孙恩要造反
孙恩出自孙秀之族,孙秀是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军师,他除了“智多星”之外还有一个身份是“入云龙”,曾经利用五斗米道的势力协助赵王登上帝位,事败后被齐王司马冏杀死。五胡乱华,孙氏家族移民江东。作为外来户,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自然受到当地的扛把子、地头蛇排挤,因此想在政治圈里混口饭吃不现实,只能在朋友圈里图发展,孙恩的叔叔孙泰利用袓传的手艺,创立孙氏五斗米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五斗米道跟先前的太平道类似于同门师兄弟,以符咒治病为传道手段,召神驱鬼为主打产品,因入教者要交五斗米而得名,由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他是张良后代,基因比较好,因此能开宗立派。张教主自称是太上老君亲封的天师,所以又称天师道,拜在他的门下,可以除魔去邪,替人治病,甚至还可以长生不老。通过不断的虚假广告宣传,入教者逐渐增多,传到他的孙子张鲁,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在四川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成为地方实力派。
五斗米道有很强的蛊惑人心,信仰者不计其数,很多州郡都设有道场,有些人利用宗教的影响,开始加入迷信色彩,加以敛财或者从事其他非法勾当。孙泰就是其中一个,除了信奉以前的教义之外,还加大了鬼神学说宣传,核心思想就是不入教者天诛地灭,入教者得永生,不得不说孙泰是个演说家、洗脑专家、传销行家,在他的努力下,拜在他门下的人很多,不仅老百姓倾家荡产,送儿送女在所不惜,就连达官贵人与他探讨人生,研究不老之术。
宗教是最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几年的发展,孙氏公司的五斗米道遍地开花,江东几乎成了孙泰的天下。随着组织不断扩大,孙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也想成为第二个“张角”。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孙泰整天活蹦乱跳的太高调,引起某些人的警觉。陈郡谢氏跳了出来,对这个不太礼貌的朋友,该要管管了。谢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谢玄,淝水之战总指挥,孙泰势力的发展危及到谢氏家族的利益,也威胁到他们的生存。会稽内史谢鞴上表,孙泰蛊惑人心,发布不当言论,发展秘密组织,从事恐怖活动,总之一句话,孙泰要造反,朝廷要速拿归案,实行斩立决。
孙泰一死,龙群无首,眼看着大家要散伙了,他的侄子孙恩脑子灵光,咣当倒地,口吐白沫、然后一个鲤鱼打挺,摇头晃脑说叔叔到天上去服侍老太老君,现在由他代理教主,尔等须听他号令,不然天打五雷轰。一千四百多年后,烧炭工人杨秀清正因为用了孙恩这一招的升级版,不仅做了太平天国的东王,还成了天王老子。
朝廷打击五斗米道,孙恩感到陆地上不安全,还是去海上避避风头。当然走之前也要表演一下,筑坛祭天,跟某位大仙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把跑路说成是工作需求,暂居仙岛只是方便与神仙沟通。孙恩一行到了海岛后,跟随他的有一百多人,陆上的道友送粮送水的支持他们,孙恩时刻想着复仇,上天给了孙恩一个机会,因为东晋社会很黑暗。
西晋是皇族与皇族斗,东晋是皇族与士族斗。
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觉得自己英明神武,一统天下,为了晋朝长治久安,吸取曹魏政权的缺陷不封诸王,于是做了一件自认为无比正确的大事,就是把自己的二十五个儿子和其他宗室都封为诸侯王,每个诸侯王都有很大的领土和独立的兵权。司马炎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不是他擦亮了阿拉丁神灯,而是被他儿媳妇贾南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晋朝宗亲大大出手,八大王你方唱罢我登场,打得国家鸡飞狗跳,内耗太严重,北方的胡族趁机来割肉。公元317年,匈奴人刘聪攻进长安,杀死晋愍帝,西晋王朝倒闭,而在南方的琅琊王司马睿在好朋友王导的帮助下,于建康城称帝,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是宗亲,地位不算太高,在王导的握旋下,才得到其他士族的认可,成了名义上的老大。
东晋王朝王、谢、桓、庾四大家族轮流执政。皇帝成了半傀儡,为了找回君临天下的感觉,东晋的几位皇帝都曾努力过,但枪杆子里出政权是真理,要想当老大,那得有实力,不然装腔作势的吓唬人,反而没好果子吃。当初司马睿为了收回地方上的实权,与王导的堂哥王墩发生了不愉快的事,王墩火了,后果很严重,兵临城下,司马睿只能服软:喃喃地说道你要做皇帝你说好了,我让给你,何必弄得天下不太平,劳命丧财。弱龙不压大莽蛇,皇帝只能在屈辱的方式下苟且生活着。
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孝武帝酒后行房后遗症,是个智障人士,朝廷行政权力落入宗室成员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父子手中,面对士族大家占据荆、江、雍、秦、梁等诸州地区,赋税不事朝廷,甚至连土特产也不送的局面,这对父子想雄起一下,把联邦制改成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形式。
改革是利益结构的转换,换句话说就是针对改革对象也就是制度保障的受益者进行利益再分配,这如同在他们身上放血,势必会遭到他们极力的对抗。因此需要军事力量作后盾,朝廷需要扩军,彻底改变东晋以来高门士族架空皇权的政治局面。
军队最基本的条件是人,要找人来当兵,魏晋以来实行世兵制,兵、民分籍,也就是农民负责种地纳税,当兵的必须出自兵户,兵户男子年满十六周岁,官府可随时征调入伍,士兵行军作战居无定所,衣食不周,生死难卜,而且还要承担官府的各种徭役,如果士兵开小差或者当逃兵,那将累及家人,总之兵户命真的很苦,穷到连叮当都不响的人也不太愿意当兵。为了招到更多的兵员,司马元显以朝廷的名义对农户及佃户开刀,进行强制征兵。
除了人还得有饷银,朝廷实际控制的地方不大,就建康周边一小块地,这个重任落到三吴地区(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今苏州、湖州、绍兴这一片地方,三吴成了赋税的重灾区,在朝廷双重压迫下,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当人的温饱得不到满足时,人类最原始的本性爆发出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一种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
朝廷如此昏庸,弄得民怨沸腾,孙恩的机会来了。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3 15:25:03
一(三) 一物降一物
公元399年十月,孙恩带着手下的百余人进行登陆作战,孙天师“法力无边”,一路上人们纷纷响应,兵力成倍的上涨,轻轻松松就打下上虞城。下一个目标是会稽郡,郡内史是王凝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儿子。
王凝之书法不错,精通三教九流,高谈阔论比较专长,也信奉五斗米道,打仗废物一个。
东晋的政权在门阀士族手里,这些衙内不用参加高考,天生就有做官和免税特权,法律和制度保证了他们可以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因此这些家伙从小就锦衣玉食,游手好闲,只知道峨冠博带高谈阔论,或者涂脂抹粉顾影自怜,地地道道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这种人能打的了仗吗?
贼兵将至,王凝之即不派兵应战,也不加强战役防备,而是磕头念咒,求神拜仙,可能是绍兴黄酒喝多了,还没醒过来。他的下属见领导如此淡定,就请示御敌之策。没想到王市长自信满满道:“已经请了十万天兵天将把守城池,凡夫俗子就不必担心了。”
义军大摇大摆进了城,被五斗米道弄的走火入魔的王凝之如梦方醒,既然是同道中人,请孙恩放一条生路,结果孙恩给了他全家一条升天之路。
市长夫人谢道韫到是非常有骨气,面对凶神恶煞的义军并不屈服,谢道韫家世显赫,也是才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两家是东晋时期赫赫有名的世家。孙恩心狠手辣,但他被谢才女的气质折服,并没有加害。
不要以为孙恩是人民的大救星,充满正能量,孙恩的五斗米教与后来太平天国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跟邪教组织差不了多少,而且农民起义的首领基本上都非常残暴,黄巢、李自成、张献忠等都不是省油的灯,即使是公认的梁山好汉宋江,也有过吃人肉,乱杀无辜等现象。战争本来就是暴力,念“阿弥佗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史评孙恩“毒虐”,教众中有不随他意的常常遭到毒杀,以树立他的权威性。面对政府官员,杀了之后剁成肉酱进行分食,连同他们的家属也要肢解。在行军途中,农民军带的家属行动缓慢,孙恩以太上老君的身份下令,快点去天堂。
孙恩起义得到三吴地区百姓的热烈拥护,短短半个月时间,起义大军滚雪球般的扩充到数万之众。义军来势汹汹,各地官军望风而溃,浙东八郡尽归孙恩所有。胜利来的太突然,让孙大仙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以为可以跟朝廷讨价还价,要求割地封侯。为了显示诚意,孙恩声称这次起义是清君侧,皇帝身边的奸臣就是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历数其父子罪名,诛二人以正朝纲。
造反还不忘给自己立口碑,注重眼前利益,缺乏远大理想的孙恩以为朝廷不过如此,也不去建立政权,扩大战果,傻傻地等着政府发福利,结果给了朝廷喘息之机。
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让朝廷十分害怕,司马元显立刻调谢琰与北府军的刘牢之各率一支大军南下,消灭起义。谢家子弟在这次暴乱中,死了不少人,跟孙恩有不共戴天之仇,北府军是精锐之师,曾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打败九十七万的战绩荣登中国历史上十大优秀军队之一。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孙恩领导的农民军,打打保安团没问题,跟精锐的正规军一交手就知道对手不简单,为了保存实力,还是撤吧!
内战无正义,农民军烧杀抢夺,正规军也同样如此,北府军本是流民部队,这次南下灭敌,朝廷不发奖金,那战利品总得带点回去,起义军的财富要夺,不是起义军的财富也夺,致使浙东许多郡县连个人影都找不到。
孙恩撤回舟山群岛,东晋王朝任命谢琰为会稽太守,防守孙恩再次登陆。谢琰不是军事专家,上次孙恩撤退给了他一个假象,起义军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仅仅过了半年,义军吸取上次战败教训,经过整军经武,战斗力上升不少,会稽之战打响,谢琰为他的骄傲自恃付出了代价,全家均死于战事中。
会稽之战,震动朝廷,北府军再一次踏上征程。就这样,刘裕有了上场的机会!
朝廷任命刘牢之为都督会稽五郡军事,刘牢之不是谢琰这种理论家,出生将门,属于实战型人才。刘裕气度不凡,引起了刘牢之的注意,这次南下作战,非同儿戏,立马从将军府司马上调都督府司马,参军事,刘裕升官了,由军分区上调军区司令部。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在孙子兵法注释中称,这是将帅应该具备的五种品德,古往今来的将军中,具有这五种品德的人不多,而刘裕就是不多人中的一个。
北府军与义军在吴郡(今苏州)对阵,作为参谋人员,知己得知彼,刘裕带着手下的侦察排出发了,刺探敌情。不料,正赶上义军的大部队,有三千人左右,一个加强团的兵力,数十人敢挑战三千人吗?换成正常人,赶紧逃命,但刘裕是赌徒,更是疯子,对方即使是乌合之众,一百个打一个,没有道理打不赢。刘裕毫不畏惧的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厮杀,但毕竟对方人多势众,结果他的兵全部战死,只有刘裕困兽犹斗,手舞长刀,砍杀义军,在这生死关头,刘裕小宇宙爆发,战斗力唰唰上涨,如公牛般咆哮冲向敌军。疯子的可怕,竟使数千义军惊退。
李元霸四明山大战,一人击败十八路反王百万大军是杜撰;张飞当阳桥吼退曹军数十万是演义,而刘裕杀退数千敌军有目击证人,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去接应刘裕时,正好看见这传奇的一幕,刘裕拿着大刀杀杀杀,前面几千人跑跑跑!
浑身是胆的刘裕,一战成名,也成了孙恩的克星,孙恩只要碰到刘裕带领的官军就屡战屡败,从有脾气打到没脾气,相信孙恩会感慨:即生裕何生恩。
打不过就逃,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孙恩跟官军玩起了游击战,北府军来了,孙恩就带着义军往岛上逃,走了又出来捣乱。为了对付义军,朝廷让刘牢之留在浙东,而刘裕已被任命为一支部队的指挥官,驻扎在句章(今浙江余姚)。
朝廷拨给北府军的军饷因战乱也是偷工减料,各级将领借着平息起义,大肆掠夺当地财富,军纪一旦败坏,跟强盗一样可怕。唯独刘裕所率的官兵与当地百姓关系处理的非常好,隔三差五的帮助孤寡老人担水做饭,陪老太太过马路等等,而且做好事不留名,军民鱼水之情一家亲。刘裕没有背景、没有根基,他在政坛上只能算一个新人,所有的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朝廷用你,你是一个将军,不用你,狗屁都不是。所以刘裕培养自己的嫡亲势力,组织关系网,设法跟地方势力搞好关系,朋友多好办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岛上的日子不好过,除了盐与海鲜,其它的油米酱醋啥多没有,孙恩几次在宁波一带登陆都被打了回来,只好向北去海盐。得到消息的刘裕领着二千兵力急行军赶去,用计又让孙恩吃了一个大败仗。
到了海盐的刘裕偃兵息鼓,派几个老弱兵士站岗,而把精锐士兵埋伏在城中,整座海盐城看起来像座空城。孙恩的侦察兵到城里侦察,想了个办法询问刘裕的情况,哨兵按事先彩排好的回答:“援军已经走了。”孙恩一听冤家对头走了,机会来了,大举进攻,结果被揍得鼻青脸肿。
打不过刘裕,那只能打别人,孙恩广发教令,组织大规模军事暴动。隆安五年(401)六月,率军十万,楼船千余艘,从舟山浩浩荡荡坐船北上,目标丹阳。
丹阳与京口都在一个区域,都是东晋的军事重镇,离建康很近,这么一支大部队杀过来后,东晋朝野震骇,全城戒严,同时又抽调各地方部队进京勤王,围剿义军。刘牢之驻扎在绍兴,而刘裕还在海盐,接到老首长命令后,立刻带一千精锐日夜兼程赶赴丹阳。
孙恩长期在海岛活动,水师算得上有两把刷子,接连打败东晋水师,攻占了丹阳众多军事据点,正当众人以为丹阳守不住时,英雄人物出现,虽然刘裕兵少,但斗志昂扬,大破义军,孙恩狼狈逃回船上,还是惯用的招数,避开刘裕,继续率船队向京师进军。
丹阳之战让朝廷知道有刘裕这么一个人,为了表彰其战功,火线提拔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按东晋官制,建武将军为五品军衔。太守类似于现在的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党政军一把手。孙恩起义让刘裕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年他三十九岁。
孙恩只要碰到刘裕就跟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但打别人并不菜,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广陵(今江苏扬州)这些地方通通被拿下。
打仗要靠有本事的人,空谈不仅误国也会误己。孙恩在京城附近活蹦乱跳,让朝廷官员六神无主,司马道子还去庙里求神拜佛。我佛慈悲,菩萨不喜欢打打杀杀,也不愿看到人间疾苦,孙恩自称“长生人”,但凶恶无比,视人命如草芥,每打下一座城池就会大开杀戒,就连婴儿都不放过,作为邪教主,利用百姓的愚昧无知,用邪恶思想来毒害民众,对付这样的一个神棍,菩萨显灵,派来了一个人叫刘裕。
各地勤王的官军也陆续抵达建康,“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朝廷的各个派系达成共识,先对付孙恩再说,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这个邪教头子当名义上的老大。为了胜利,军事指挥权必须交给会打仗的人来担任。刘裕的军事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孙恩数战皆败,只能南逃,官军乘胜追击,俘斩数万,孙恩无力扭转败局,退守舟山群岛,从此一蹶不振。
东晋政府打败了东山老虎孙恩,已经忙的焦头烂额,而另一只西山老虎桓玄也要登场了。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5 09:49:01
一(四)倒戈将军刘牢之
桓玄是“曹丕”,他的老爸桓温是“曹操”。曹氏篡汉,司马氏篡魏、桓氏篡晋,历史是周而复始。
东晋集团四大首席执行官:王导、谢安、庾亮、桓温。
桓温厉害吗?非常厉害!“大丈夫不能名垂千史,也要遗臭万年。”这是桓温留给世人的一句名言。定蜀伐秦、克复旧都、废主立威,不臣之心朝野尽知,离皇帝只差一步,这个使命只能让儿子桓玄来完成。
东晋拥有十八州,跟历史上的东周相似,两个姓“东”的政权有点难兄难弟的感觉,表面上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其实是山头林立,一盘散沙。为了维系这个国家,朝廷的策略是“以藩镇制藩镇”,毕竟朝廷控制的地盘只有太湖与钱塘江流域这么一块地方,跟一个州的面积相当,实力有限,只能靠政治手段与谋略来维护统治。司马元显要为我独尊,要集权、要消藩,各地诸侯要我的地盘我作主、要拥兵自重、要自保,弄的双方矛盾重重。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以清君侧为名,率先向朝廷发兵,矛头直指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很年轻,只有十七岁,别看年纪不大,坑起爹来绝不手软。他老爸司马道子革命小酒天天醉,吃坏了肠子喝坏了胃,喝的朝廷收不了税,朝中的声望一直走下滑线。于是司马元显暗中联络其他官员,树立党羽,夺了他扬州刺史与司徒这两个重要职务,扬州刺州相当于直隶总督,司徒相当于宰相。等司马道子清醒过来时,很生气但又没办法,拔了门牙的老虎凶不起来了。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司马元显还处在叛逆期,纨绔子弟目空一切,这样的人执掌东晋大权,自然引起政权大佬的不满,王恭率先发难,以刘牢之为司马,加拜辅国将军,进攻建康。
东晋注重门第观念,王恭自负高贵,熟读《离骚》痛饮酒为名士,傲物凌人,对刘牢之这种武将从骨子里看不起。朝廷派了特使来收买刘牢之,并承诺事成后可接手王恭的地盘,在巨大利益面前,刘牢之毫不犹豫地站在朝廷这一边。北府军临阵倒戈,王恭战败被俘,送至京城斩首。临刑时,王恭一派名士风度,吟诵佛经,手理须鬓,毫无惧色,对监刑者说:“我错信于人,以致今日之败,我内心岂是不忠于社稷!百代之后知我王恭也。”
倒戈叛恭使刘牢之成为东晋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但东晋比他更有实权的是桓玄。
朝廷忙于孙恩之乱,无暇顾忌藩镇之间的斗争,桓玄趁机独霸荆州,再顺便连唬带吓加背后捅刀子,把周边八个州也控制了,东晋的半壁江山为桓玄所有。
当孙恩大军逼进建康时,桓玄上表朝廷,出兵勤王,司马元显一想,请君容易送君难,你老小子来了之后会不会是董卓进洛阳,引狼入室,于是严令桓玄没有命令不得发兵京城。这让桓玄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家来帮忙结果还怀疑上人家了,好心当成驴肝肺,自尊性受损严重。自从朝廷打败王恭后,司马元显小青年开始妄自尊大,想体验君临天下的感觉,对这个大股东横看竖看都不顺眼,双方矛盾逐渐升级。
桓玄坐镇荆州,向朝廷上了一封奏折,称司马元显搜刮民脂民膏,弄的民不聊生,以至于造成国家大动乱,应该把罪魁祸首司马元显革职查办。这封奏折如同讨伐司马元显的檄文,双方战争一触即发。
桓玄表面上是忧国忧民,实际上是为自己披上一件羊皮,试问在专制体制下有几个官员能做到两袖清风,只是向世人宣告他不是犯上作乱而是清君侧,为自己找个正义而响亮的口号。
面对桓玄的挑衅,司马元显也不是吃素的,出兵征伐,自任征讨大都督,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司马尚之为后部,进攻荆州。
如果说北府军是一群来自北方的狼的话,那么桓玄领导的军事集团就是一头熊。狼跟熊打架有胜算吗?刘牢之是个利益主义者,跟桓玄斗,只会两败俱伤,这种赔本的买卖他才不会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按兵不动,然后坐山观虎斗,等那边优势明显时再出来站队。所以在这种心态下,故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就是不出兵。
看领导不太配合朝廷的命令,刘裕第一个请命出战,结束吃了闭门羹,他儿子刘敬宣也劝他,刘牢之跟他讲起大道理:扫平桓玄容易,难的是战争之后兔死狗烹,这叫有匪有我,无匪无我,养寇自重的道理。
先锋官消极怠工,而另一边的桓玄带着大军打的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桓玄为什么大举进攻而不是防守反击,其实桓玄对刘牢之也十分忌惮,北府军战斗力之猛如雷贯耳,所以按桓玄最初的想法的确打防御战。可是司马元显下诏讨伐都过去了一个多月了,北府军没有西行一步,谋士卞范之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建议桓玄主动出击,以振士气。
刘牢之的北府军是这场战争的关键,而他的心思已经被桓玄摸透。从江陵到寻阳,没有一支军队前来阻击,桓玄派刘牢之的远房亲戚,也就是隔了好几堂的舅舅何穆当说客,做策反工作。
何穆花言巧语,绝对是专业说客,一上来不讲物质条件,什么跟我干保证你吃香喝辣,升官发财之类的,而是来告诉他快没命了,然后跟他分析当前形势,说他战功无数,已经到了位及人臣的地步,再升已经不可能,朝廷中三公的位子不是靠功劳获得,而是权贵垄断专用的,如果战胜桓玄,一则功高震主,赏无可赏,再赏地盘对朝廷而言等于是养虎为患;二则朝廷要削藩,采用以藩打藩的方法,今天打赢了,明天又会让别的藩镇来打你。总之打败了要死,要打羸了还是要死,只有跟着桓玄才是王道。
在何舅舅连恐带吓中,外甥刘牢之茅塞顿开,当即决定加入桓营。除了这个舅舅的话,其实还有一件事令他加速了投降的脚步。
东晋崇尚门阀、名士,即使做将军也要做儒将。刘牢之是武将,战时则用,和时则弃。开战前刘牢之从京口去建康向司马元显汇报工作,竟然吃了闭门羹,那天司马元显在喝酒,与人风雅,一个大老粗来谈工作,难免会扫兴,因而不见。刘牢之为司马元显出卖王恭,做叛徒内心也是无比煎熬,却换来一副冷面孔,令他十分寒心。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刘牢之要让司马元显的轻视付出代价。但刘牢之忘记了一个道理“一山不容二虎”。因为人类对权力的欲望其实跟对女人的情感一样,不喜欢分享。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6 13:42:06
一(五)北府军解体
北府军投降,桓玄大军顺江大举东进,司马尚之在历阳战败。建康城人心浮动,守将司马珍之逃走,败局已定。司马元显成了光棍司令,平常围着他团团转的人现在避而远之,深怕扯上关系,毕竟还是个孩子,司马元显跑去老爸那里问怎么办,此时司马道之也无能为力,父子俩只能抱头痛哭。
此削彼长,桓玄立于舰头,望着繁荣的京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6 13:45:44
司马元显的哭声并不解决问题,更换不来一张免死金牌。桓玄进京,司马元显及党羽一网打尽,杀人立威,朝政大权落入桓玄手中。
桓玄以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名义给自己加官进爵,统领文武百官,都督中外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假黄钺等。假黄钺的“假”不是冒牌货的意思,而是代理的意思,有使用黄钺的权力,但不拥有黄钺的主权,按民间来说就是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桓玄是个官迷,把可以封的都给自己封了。
除了加官进爵,还要加特权,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这是刘邦给开国元勋萧何的特权,到后来成了权臣的标配。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6 13:50:58
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想当皇帝不能光个人英雄主义,需要团队精神,桓家子弟及亲信出镇地方,桓伟出任荆州刺史,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 丹阳尹,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分派桓氏宗亲和亲信出任内外要职。
东晋的天下已经姓桓了,刘牢之正傻呼呼地等着桓玄的红包,红包没收到,却收到一张“欠费单”,调任会稽内史,一个都五州军事的高级将领去当地方干部,明摆着在欺负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桓玄要实现他父亲没有实现的愿望,改朝换代,登上九五之尊。对于手握重兵的刘牢之,当然不放心。历史上无数的案例说明,对于墙头草,下场都不好,眼前一时的利益虽然得到,但长远来看,会失去人心,你能叛变第一个主人,也能叛变第二个主人,同样你的下属也会有样学样的叛变你。而刘牢之已经是教科书式的叛变,当然受到桓玄的猜忌。桓玄一道任命先削去军权,然后再收拾他。
在东征孙恩过程中,刘牢之纵兵抢掠,给浙东的人民群众留下很坏的印象,会稽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不去是抗旨,去了没兵权等于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道命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啥意思,刘牢之知道大祸临头。
听话的后果是死,不听话的后果就是反抗。刘牢之聚集北府亲信将领,问是否愿意跟他起兵,诛桓玄以匡扶社稷。刘裕精明多了,跟着刘大将军造反,师出无名,再则朝廷势大,很容易被敌人瓦解人心,此战必败无疑,于是就回答:“桓玄带着大军轻松拿下京城,志高意满,威震天下,朝野上下人心已归附,造反跟找死差不多”。到最后还提出如果真的要反,就辞职不干了,回家老婆女儿热炕头。
刘裕在北府军中有很高的威望,除了他的军功外,还有一点就是与生俱来的英雄之气, 当年刘裕还在当混混的时候,因赌钱还不上债,被黑社会老大刁逵捆在树桩上,刘家一穷二白根本没钱赎人。正当刘裕在树桩上备受煎熬的时候,王谧正好路过,看到这个衣衫褴褛的高个子,天庭饱满,龙形虎背,被他身上的气质所折服,竟对他讲“卿当为一代英雄”,不仅替他还了赌债,还请他吃了饭。王谧不是普通人,是王与马共天下中的王导的孙子,官宦子弟,如此显贵之人愿意跟刘裕交朋友,说明他真的是英气侧漏。北府军中的刘毅、孟昶、就连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等一大批人都是他的粉丝,愿称他为大哥。刘裕这么一带头反对刘牢之冒险的军事行动,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6 13:51:27
北府参军刘袭更加直言不讳的说:“主公往日反王恭、近日反司马元显、今日反桓玄,一人三反,何以自立。”会没办法开下去,将领们觉得再开下去吃饭的家伙恐怕保不住了,大家一哄而散。
刘牢之见人心已散,心灰意寒,思来想去,找棵树上吊而死。在淝水之战中杀的苻坚魂飞魄散的一代名将,就这样窝囊的死去了。
桓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大提高豪门士族的政治地位。对待武将这种低层次的人群,当然不屑一顾。这是桓玄比较愚蠢的方法,当然作为后人,对桓玄的认知有事后诸葛亮的成份,在那个年代,桓玄虽是个人精但也没办法跳出阶级观念的格局,更何况桓玄的胜利是在刘牢之愚蠢的政治眼光中得来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在认知上不会太重视。
为了确保政权稳固,桓玄大肆打压北府军将领,瓦解这支英雄部队。刘裕是个聪明人,知道刘牢之一死,下一轮就是底下的那些将领了,于是弃官回乡。其他的将领死的死,逃的逃,存在东晋王朝二十多年的著名商标“北府军”真正宣告解散。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7 13:19:07
一(六) 乱臣贼子桓玄
男主角就这么快退场了,故事就不精彩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才符合剧情的发展。
孙恩吃了败仗,困守海岛,得不到给养,缺衣少食,造成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于是多次率众冒死登陆,全是大败而回。由于孙恩性情残酷,又刻薄寡恩,弄的全军怨声载道,在众叛亲离的环境下,心灰意冷,跳海而亡。假设孙恩能笼络民心,利用东晋派系林立、势力分散的特点,采取拉拢、分化、远交近攻等战略,中国的历史肯定会改写,只是历史没有假设。
孙恩一死,余众数千人共推卢循为五斗米道新教主。卢循是孙恩的妹夫,正因为有这层亲戚关系,孙恩要杀人时卢循时常劝说,很多人才得以活命,因此得到众人的拥护。在他的领导下,义军又死灰复燃,继续跟东晋政府对着干。持续的战乱,江东地区土地荒芜,人口大量减少。
在东南沿海的防务上,桓玄因忙于篡位作准备,需要营造和谐社会景象,采用招安的方式结束战争,任命卢循为永嘉太守。义军需要休整,卢循欣然接受任命通知。但卢循不是宋江,是方腊。接受招安只是权宜之计,等养好了伤,吃饱了饭,磨好了刀,该抢的抢,该杀的杀,邻近富裕地区倒霉了。
卢循不讲江湖道义,违反政治合约,桓玄脸上无光,要去教训这个臭不要脸的家伙,哪派谁去比较合适?毕竟想当将军的人很多,但会打仗的将军就不多了,特别能打的将军就更少了。刘裕弃官回家没多久,朝廷的圣旨就来了,官复原职,狡兔未死,猎狗还要派用场。
刘裕打卢循,几乎复制了与他姐夫的人生轨迹,一开始把队伍做大做强,后来又被刘裕打的七荤八素。卢循遇到这样的猛人也算是倒霉,既然打不过只能进行战略转移,二千五百里长征路,南下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建立革命根据地。那时的广州并非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繁荣,而是未沾王化的蛮族之地,在中原人眼里属于还在奴隶制社会下的原始人,因此称之为南蛮子。
卢循被打到南方当酋长,朝廷中的大臣该拉拢的拉,该杀的杀,已经大换血,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公元403年,桓玄加自己的冠冕至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又加车马仪仗及乐器,一切都在为篡位作积极准备,卞范之已写好禅让诏书,到傻帽皇帝那里盖个章,然后王谧奉玺绶,将晋安帝的帝位禅让给桓玄,百官到桓府劝进,桓玄又假意辞让,官员又坚持劝请,正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演戏,所以演得特别认真。表演仪式结束后,桓玄筑坛告天,正式登位为帝,国号楚,年号永始。
桓玄的发家之地在荆州,也就是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桓玄以此为国号,建立大楚政权,桓家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晋安帝封为平固王,京城不能待了,到寻阳安个家,对于一个白痴来讲,他只是换了一个地方住,并没有太大区别。
刘宋之前朝代的禅让都比较友好,对前朝皇族实行宽容与优待,不像后来改朝换代都伴随着血雨腥风。
司马炎创业的大晋朝真可以说命运多舛,先是外戚与八大王争夺股份大大出手,造成内部空虚,外族入侵,好不容易在东南占了块地方,又被架空皇权,弄了一个半身不遂的状态。现在桓玄打了一重拳,昏死过去了,还好死的不彻底,被刘裕又救了回来。
做了皇帝的桓玄还保持着名士的一贯作风,名士喜欢与人风雅,喜欢古玩字画,亭台楼阁、奇珍异宝,作为大楚国头号名士,财富当然也要一等一。桓玄把他的小聪明不用在行政事务上,而是用在他的贪婪上。皇帝是一种职业,但在桓玄的眼里是敛财的工具,只要他看上的东西,就让它的主人来打赌,跟皇帝赌博能赢吗? 桓玄就是利用这种办法巧取豪夺,圈地建园,贪得无厌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人们这才发现,大名士皇帝喜欢的东西太多了,永远无法满足,还不如白痴皇帝晋安帝。
刘裕打跑卢循之后,得到了桓玄的褒奖,朝廷也需要金牌打手,所以对刘裕非常好,礼遇有加。自个打仗不行,总得有个名将辅佐吧。上马金、下马银、赏赐丰厚,赶上曹操对待关羽了,但刘裕不想当关羽而是想当曹操。他是个有思想没文化的愤中,对社会的不公充满了使命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责任感。他跟桓玄在思想理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注定不是一条船上的人。
在对刘裕的认知上,桓玄不及他的妻子刘氏,人们常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但刘氏看刘裕龙骧虎步,猜测他不会久居于人下,因此多次劝丈夫早下手。而桓玄为称帝忙前忙后,正是用人之季,打算荡平中原、平定关陇之后再作定夺。
魏晋以来,高门士族有世及之荣,弱冠即获入仕,不用考试不用面试,就可当高官。这个制度是曹丕创立的,曹丕是篡位,篡位要得到那些豪门的认可,新领导来了,给他们待遇提高点,不要再讲什么乱臣贼子之类的话了。后来司马炎又篡位了,故技重演,待遇再提一下,竟而形成一种政治导向,豪门贵族也是极力维护潮流,在意识形态上达成高人一等心态,婚姻上讲究门当户对,不与庶族通婚,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不好的人在权贵眼里天生就是下等人,即使功劳再高,也不能成为方面大员,文高八斗,最多只能做个秘书之类的小吏,想当高官,门都没有。
桓玄篡位走的是老路子,当初东晋孝武帝为了加强皇权,对抗高门士族,陆续起用了一些下等士族与庶族的人才,桓玄一上台,制度复旧,让这些人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又熄灭了。
社会太不公平了,不公平的制度都是有寿命的,这是真理。
古之秦王扫六国,靠的是发展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军功(割下敌人的头颅升一级,首级一词来源于此),秦军一入战场就热血沸腾,以相对公平的方式把这支部队变成了虎狼之师。反观其他六国,士兵以打工仔的身份为军官建功立业,虽然六国也有过改革,魏国的李悝、韩国的申不害、齐国的邹忌、燕国的乐毅、赵国的赵武灵王等都对本国进行过改革与变法,但多没有深入骨髓,没有真正触及到贵族的利益,像楚国的吴起变法,楚悼王一死,那些贵族对吴起恨之入骨,追着要他命,吴起没办法,抱着楚悼王的尸体作盾牌,结果人家照样不放过,乱箭射杀,完全不把老领导的尸体放在眼里,可想而知仇恨有多深。谁动了我的奶酪就跟谁拼命,历来的变法总是阻力重重,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不复杂,其他国家不可能不知道,也完全可以仿照,为什么宁可当亡国奴也不愿学,是因为人一但尝试到腐败的滋味就无法自拔,会迷失自我,秦国的的统一之战与其说秦始皇的英明神武不如说是制度政治战胜了贵族政治。
腐败一但制度化、合法化,比道德腐败更严重,制度腐败把人不自觉的分成了三六九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人士的发展,而统治者更希望用愚昧与落后的思想来奴役人民,达到“国泰民安”。
民国杜月笙讲过,他是国民政府的夜壶,急的时候用一下,不急的时候藏在床底下还嫌臭。作为草根出身的刘裕,靠着一刀一刀打出来的江湖地位,不及那些碌碌无为的当权者,更融入不进圈子,在一个没有活力的体制下,刘裕没有办法改变命运,那就让命运来改变社会吧!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8 09:51:23
一(七)创业需要勇气
桓玄登基一个月后,刘裕以旧伤复发为由,与好友何无忌返回京口老家,并四处联络旧部。刘裕原本是个无赖赌徒,以前是赌钱,这次是赌命,对手是桓玄,刘裕要发动“倒桓”武装政变。
“倒桓”的成功率是多少?刘裕心里不能说百分百成功,只能说有成功的希望。如今朝廷里当官的都是些涂脂抹粉的清谈家,整天无所事事,高谈阔论,不问琐事,当的是清官,是清闲的官,标准的寄生虫。寄生虫是不会有上进心和创造力的,也不会有责任感与使命感。而基层的下等士族与庶族,对这种政治生态充满了仇恨。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耕时代,不像现代社会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入仕才能算光宗耀祖,东晋的门阀体制是社会制度的倒退,不要说愤青,就连朴实的老百姓对这些寄生虫充满着愤怒。刘裕要进行一场革命运动,把自己和全家的性命压上,建立属于他的时代。
造反要有口号,如果是农民起义可以喊劫富济贫之类的,只要是饥民肯定跟你走,统治阶级内部造反一般为清君侧,不反天子反奸臣,这样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而刘裕的口号很简单:“恢复晋室,诛乱臣贼子桓玄”。这就是刘裕聪明之处,他早就料到桓玄要篡位,如果还没废晋自立时,刘裕拔刀的话就是谋杀朝廷重臣,属于造反,而桓玄篡位后,性质完全不一样了,乱臣贼子人人可以诛之,刘裕属于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要组织造反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当地下党,人不多,骨干分子二十七人,算上其他人也就一百多点。何无忌在这群人中算是有文化,在家偷偷写讨伐桓玄的战斗檄文,他母亲正好在屏风后面,看到儿子要为刘牢之也就是自己的弟弟报仇时,不是劝儿子不要冒险,安全第一,而是以泪抚面,激动地鼓励儿子上战场。
一百多人去推翻一个政权,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人如果有了必死的决心,力量是巨大的,那怕只有区区百十来人。
公元404年,刘裕带着一个连的兵力,在京口老家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当然这点兵力只能是智取不可强攻,何无忌穿着宫廷制服,冒充朝廷敕使,带着二十多个兄弟神气活现地骗开京口市政府的大门,直奔市委书记桓修的办公室,桓修见上级部门来访,正打算汇报工作,还没开口脑袋就搬家了,府内的人一时懵了,还没搞清情况,刘裕就带着其余的士兵冲了进来,包围了他们。
做大事的人心理素质要好,刘裕气色从容撒起谎来,告诉大家晋安帝司马德宗在江州已恢复大晋王朝,此次斩首行动是奉了晋安帝的密令,还连唬带吓问他们是否想当乱臣贼子。被刘裕这么一糊弄,大家乖乖放下武器。
轻松占领京口,根据地有了,天时地理人和,其中人才最重要,刘邦打败项羽靠手下的萧何、张良、韩信等人杰,刘裕的萧何是谁?打仗自己专业,但政务需文官来料理,正当刘裕焦头烂额地想着谁来当这个大管家时,有个人主动上门来报到。
刘穆之跟刘裕是同乡,而且互相认识。此人博览群书,做过琅琊内史的主簿,口才很好,撩妹的本事也不小,虽家境一般但娶了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做老婆,刘穆之爱酒,常常到丈人家混吃混喝,吃剩下的还打包回家,弄的妻子很尴尬,几位舅老爷也常常取笑他。后来刘穆之发迹,成为朝廷重臣,对丈人一家却极为尊重,并不为难,其性格豪迈奔放。
刘裕京口起兵,广发英雄帖,招兵买马,刘穆之觉得机会来了,不修边幅的样子去见刘裕。刘裕看着他邋里邋遢的样子便问:“现在需要一个参谋长,觉得谁可胜任?”刘穆之毫不客气的回答,在京口这地方,没有比他更合适的。
刘穆之确实是诸葛亮,才干卓越,刘裕起事之后,事无巨细,全由他处理,而且眼睛看文件,手写文章,耳听汇报,口发指令,一心四用,决不混淆,政权处理得当,毫无倦意,跟《三国演义》里的庞统类似,可算是奇才。
打下京口只是革命的第一步,下一步目标是京城,百万军中取皇帝首级。刘裕传檄京师,声讨桓玄,何无忌的檄文写得相当好,先是骂桓玄篡位夺权,打压各类社会人才,造成政治腐败,然后写到京口、广陵、历阳、寻阳同时起兵,天下十有八九积极响应的局面。那时没有网络通讯,传消息靠人马传递,牛皮可以吹的大一点,让对方摸不清自己的底细。其实刘裕只有二千兵力,按现代的角度来讲,他只是个团长,一个团的兵力去打重兵防守的京城,古往今来有这种勇气的恐怕只有刘裕了。
桓玄接到檄文,愤怒、惊恐。立刻召开御前军事会议,众人为宽慰皇帝,说刘裕兵微将寡,不能成功,所以不必忧虑。桓玄想想也对,堂堂楚国,怎么会被这些乌合之众吓退,立刻点兵两万,命吴甫之、皇甫敷两员大将,去京口剿匪。
吴甫之作为桓楚先锋官,也是员骁将,带着荆州精锐而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刘裕的义军与数倍的楚军在江乘遭遇,两军阵前,刘裕横刀立马,史书记载 “手持长刀,大呼而冲之,众皆披靡”。
两军对垒勇者胜,刘裕如同一只猛兽,在他的感染下,义军各各奋勇争先,楚军阵脚大乱,斩吴先锋于马下,首战告捷,士气大增。
打建康就跟闯关游戏一样,一关一关闯下去,下一关皇甫敷。
一场血战后,部队来不及休整,皇甫敷就扑了上来,楚军人多势众,刘裕用破釜沉舟升级版,项霸王带三天粮食过江,刘团长一颗粮食都不带,吃饱饭轻装出发,余粮全部扔入河中,刘裕深知没有必死的决心这仗打不下来。
光有勇还得有谋,人少气势低,那就多布置疑兵,派人在四周插满军旗。刘裕身先士卒,义军奋勇杀敌,楚军也是人海战,一波又一波杀过来,皇甫敷亲临一线,把刘裕困在包围圈中,正在关键时刻,刘裕怒目圆睁,大吼一声,竟让楚军不寒而栗,硬生生不敢进攻,此时义军的弓箭手一箭射翻皇甫敷,楚军群龙无首,四面溃逃。
二千打二万,以少胜多,这就是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差别。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29 08:13:06
一(八)进京三把火
《西游记》中孙悟空再厉害也只是一只猴子,竟可以从南天门打到凌霄宝殿,大闹天空,十万天兵奈何不了他。后来改邪归正,跟着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妖怪很多原是在天庭上的小角色,不是领导的司机就是宠物,结果作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拿他们没办法,原因是这些人跟原来不一样了,以前在天庭拿死工资,出工不出力,再则天庭等级森严,各级部门没有空缺,神仙又死不了,孙悟空刚上天庭时没有职位给他,弼马温其实就是养马时用个猴子来避马瘟,当个畜牲来养,顶多算是宠物猴。所以大家升职无望,只能混日子,没人愿意拼命打仗。
楚军的战斗力跟义军相比,让同为楚军的将士都感到失望,不少楚军主动站到革命队伍中,因为没人愿意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制度下充当炮灰,天庭里的弼马温与花果山的美猴王孰优孰劣,大家心知肚明,他们为自己的前程去拼搏,去大闹天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时代。而另一边桓玄加封桓谦为征讨大都督,领军三万,防御京城。
两战两捷的义军士气旺盛,情绪高昂,在刘裕的鼓动下,报名参军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也扩充了好几倍。当进军至京城东北的覆舟山时,遇到了楚军的主力,拉开了覆舟山之战的序幕。
覆舟山的两侧都有重兵把守,桓谦屯兵于覆舟山东北的东陵,卞范之驻军覆舟山以西,楚军中有部分是原北府军的将士,刘裕是他们的偶像级人物,所以对阵时磨磨蹭蹭,出工不出力,这也让刘裕获胜创造了条件。
为了打赢这场仗,刘裕还是老办法,破釜沉舟。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只能向前冲,轻装前行跟敌人拼刺刀。当进至覆舟山时,先用老弱兵士布疑,迷惑桓谦。楚军看到敌军都是些乌合之众,于是全巢而出,准备痛杀义军,刘裕见楚军上钩了,马上发动反冲锋。这个时候拼的就是勇气,义军在刘裕的带领下,杀杀杀,勇者无敌。
正因为将军能身先士卒,所以义军士气如虹,没有一个后退。两边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是兄弟们跟我冲,而另一方是兄弟们给我上……兄弟们给我顶住、顶住。
此时正是三月份,东南风急,义军在楚军的上风口趁机放火,刘毅带着敢死队杀向中军,楚军大乱,开启溃乱模式,自相踩踏者无数,顷刻间数万大军灰飞烟灭。
宫中的桓玄听到覆舟山之战大败后,方寸大乱,面对亡命之徒的刘裕,想想还是保命要紧。于是赶紧集合皇家卫队,带着老婆儿子、无数金银珠宝跑回自己的老巢江陵。由于逃的匆忙,没带什么吃的,沿途百姓家只能买到些粗食,条件虽然艰苦,但贵族大老爷倒驴不倒架,优雅生活习惯还是要保持住,对于不合胃口的伙食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进食,真可谓头可断血可流,就是发型不能乱。
做大事的人基本素质之一就是从容,面对困难理性的思考后作出正确的判断,桓玄虽负盛名,但实则怯懦,在胜负未知的情况下,提前好几条街升起白旗。如果能坚守京城,再发动勤王之师,胜率非常之高。然桓玄天生是个急性子,喜欢欺世盗名,刚当楚王一年就急着称帝,思考问题武断,生性好炫耀才华,意气用事,这也导致被刘裕小蛇吞大象活生生的给吞了。
随着桓玄的出逃,建康城轻轻松松落入刘裕的手中。
城里的百姓拉起了打倒乱臣贼子桓玄,欢迎人民英雄刘将军的旗号。枪杆子里出政权,刘裕从连长到国家代总理,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胜利来得太突然就容易迷失自我。刘裕不是“李自成”,因为他明白为所欲为只能自取消亡,现在根基尚浅,势力没有巩固,不足以抗衡整个士族集团。进京首要三件事:该抚的抚,该杀的杀、该升的升,等到羽翼丰满再另当别论。
高门士族形成已逾百年,关系错综复杂,一网打尽绝对不能,刘裕从山沟沟里出来的,一夜暴富,顶多算个土豪,城里的老贵族根本不买他的账。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很有必要。王谧出自琅琊王氏,大名士,根正苗红,一向都是朝廷大员,在桓玄立楚之时手捧玉玺给他的新主子,虽然是晋国的叛徒,但这个人身份显赫,平常为人也不错,更是刘裕的老朋友,有了这层关系,刘裕让王谧掌管朝廷,表面上是私交,实则是让王谧稳定朝廷,拉拢士族。不久又让武陵王司马遵回朝任职。
革命的本质是利益结构的转换,说到底也就是谁来当统治阶级,刘裕领导的革命是庶族对门阀士族的夺权运动,跟着干革命的都是些对现状不满的寒士及军官,所以蛋糕要重新分过。打压一些看不顺眼或不与革命军合作的高门士族,毫不手软,一些工作业绩不好的官员纷纷下岗,让一些寒门的人才来顶替。
而另一方面,兄弟们刀头舔血无非是追求荣华富贵,升官发财。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琊内史、孟昶为丹阳太守、刘道规为义昌太守等职,作为头号功臣的刘裕为徐州刺史,督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使持节。相当于徐州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东部战区总司令,二品军衔。
在这里普及下代表皇权的节杖,最高层次的就是“假黄钺”,皇权特许,先斩后奏,只要不是皇帝本人,对任何人都可以宰杀;而“使持节”要弱一点,对太守以下的官员可以格杀勿论,如县委书记这种七品官员;“持节”只能对平民百姓有生杀大权,对当官的人来讲绝缘体;还有一种是“假节”,只能在作战中对违令的将士才可以使用特权,比如让你冲,结果你害怕往后退,此时这个“假节”可以派用场了。
桓玄附庸风雅,无为而行,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官放纵,弄的政治混乱不堪。刘裕新官上任三把火,以身作则,带头加班加点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奖罚分明,百官在他的带动上,风气大变,朝政面貌焕然一新。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30 08:37:28
一(九)桓楚倒台
人性是复杂的,别以为刘大将军是为国为民的侠者,他的内心也有丑陋的一面。曾跟他有过节的黑社会大哥刁逵,被满门抄斩。在这一方面他不及刘邦、韩信等老前辈。就跟他差不多时代的后赵皇帝石勒相比,也差远了,石勒是羯族人,奴隶出身,根本谈不上有文化,在他还没发迹时,与邻居李阳为争抢沤麻的池子,互相殴打,后来称赵王后,宴请乡亲,李阳那里敢去,石勒便派人去请,并跟他开玩笑的说:“以前是贫民之间的怨恨,现在我主宰天下,层次提高了,还会跟你这个平民有仇吗?以前被你的老拳揍得不轻,你也饱尝了我的毒手,大家也算扯平”。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成了美谈。而刘裕图一时之快,完全不顾祸不及家人的江湖道义,足见他小肚鸡肠,心狠手辣。
安定了内部等于捏紧了拳头,桓楚势力还没有清除,绝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将领带着一万大军踏上西征的道路。
桓玄一路西行,虽有落魄,但思维还没混乱,刘裕以恢复晋室为口号,所以那个傻子皇帝就有了利用价值,一行人经过寻阳时,顺便挟持晋安帝一起到江陵。
荆州是桓玄的老巢,到达江陵后,桓玄利用消息不灵通的特点,谎称迁都到江陵。并立刻组织防线。在江州湓口地区布置第一道防线,楚军龙骧将军何澹之镇守。
刘毅率领的晋军水师与楚军相遇,何无忌打头阵,见楚军以两翼之阵,意图对晋军实行围而歼之,便将计就计,猛攻中军,然后高呼何澹之已死,楚军原本就士气低落,也没去搞明白将军是不是真的阵亡了,大家急着往后跑,阵脚大乱,晋军顺利打下寻阳,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楚军。
桓玄得知寻阳失守,决定御驾亲征,集合荆州五万大军顺江东下。此时的桓玄还不忘冷幽默,给刘裕刘毅等晋军将领发了诏书,意思是放下武器,听我的话,做个好孩子,将来不会亏待你们的。“若能旋军散甲,当与之更始,各授位任,令不失分。”
桓玄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简单的的认为刘裕这群人造反无非就是要官,那给你们官就别造反了。这样的智商当个王爷还可以,当一国之君是小材大用,迟早要完蛋。
楚军以苻宏为先锋,率楼船数百,将士二万。苻宏是前秦天王苻坚之子,氐族人,亡国后投奔桓玄,得到重用,为梁州刺史。两军在长江峥嵘洲相遇,晋军人数只有几千人,而楚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人数比晋军多好几倍。主帅刘毅打起了退堂鼓,认为敌军人多势重,应该退回寻阳坚守,以待援军。
战争一旦开启撤退模式,很容易引起溃退,古往今来都有无数案例,这是人的心理因素,冲的时候有斗志,退时斗志全泄了,此消彼长,对方的人越追越有劲。所以刘毅提出撤退时,有赞成有反对,而刘裕的亲弟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攻进攻进攻!可能是从小跟刘裕打群架打惯了,骨子里有一股狠劲。
打仗是有组织的拼狠劲,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老大的亲弟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刘道规亲率本部人马作敢死队,发动第一轮强攻,在他的影响下,晋军视死如归,发挥了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一举攻克楚军。
当接到苻宏失败的消息,桓玄表面上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要跟晋军决一死战,实际上备了条小船,以防不测之时好用。大船前行阻力大,速度没有小船快,皇帝的楼船后面拖个小船,特殊化搞得这么公开,这让其他的将领情何以堪。
老大如此贪生怕死,将领又有谁以身作则,全军斗志全无,毫无悬念,跟亡命之徒的晋军相比,楚军一触即败,伤亡不计其数。
桓玄逃回江陵,还好手里有个活宝,刘裕要恢复晋室,晋朝皇帝在手里,晋军肯定会投鼠忌器,此时已四面楚歌,人心浮动,殷仲文是桓玄的姐夫,看到这个倒霉的小舅子,知道大厦将倾安有完卵,该为自己考虑前程的时候到了,于是偷偷把晋安帝接了出来,一溜烟的往建康领赏去了。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1-30 08:37:50
手里没有了讨价还价的王牌,桓玄心神不宁,此时屯骑校尉毛修之建议,学刘备到蜀地称王,蜀道难,追兵不易追上。桓玄想想也对,于是答应去四川。刚出城,随行的一百多亲兵就发生兵变,有的士兵不愿跟皇帝逃难,有的士兵想趁机捞一把,桓玄的人头足够换下半辈子的幸福,当然也有的亲兵是真心实意保护这个主人的。
人心叵测,皇家警卫队自相火拼,桓玄跌跌撞撞、有惊无险地逃到江边,此时跟随人员只有数名,桓玄心灰意冷,神情沮丧地上了船。船行至江陵城西的枚回洲,巧遇一支益州的军队。
益州刺史毛璩的哥哥毛璠去世,就派了一支数百人的部队护灵柩回江陵安葬,刚好碰到桓玄。虎落平阳被犬欺,更何况桓玄是个落难的皇帝,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谁敢收藏等于跟刘裕过不去,跟大晋帝国过不去。蜀兵箭如雨下,当场射死桓玄的随从,益州督护冯迁跳上船,面对桓玄。
此时桓玄为了最后的尊严,大声呵斥冯迁:“你敢对天子无礼!”有权的天子确实像神一样天威不可犯,但没权了还谈什么天不天子,冯迁没有费话,手起刀落,桓玄人头落地,头颅则被传至建康,挂在大桁上示众。
桓玄死后,刘毅等将领继续在荆州作战,消灭桓楚残余势力。在这场刘裕跟桓玄的比试中,以刘裕完胜而告终。
桓玄用生命作资本,享受了一年六个月的皇帝瘾,享年三十六岁,身死国灭,宗族亦被杀戮殆尽,轰轰烈烈地桓玄篡位闹剧落下帷幕。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2-01 10:29:12
一(十)南刘裕北慕容
拿破仑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刘裕说一个不想当皇帝的将军不是好将军。问刘裕有没有野心,毫无疑问能当领导的人都有上进心。刘裕要当皇帝,但靠手中的军权只能是短时间过过瘾,是不会长远的,恒玄是最好的案例。刘裕有智商,更有智慧,他跟桓玄比,性格更稳,桓玄当了楚王一年就称帝,刘裕直到生命的末尾时才称帝,在没称帝之前,他要给天下人一张满意的答卷,建立自己的威望。
晋安帝回京复位,坐在金鸾殿上的皇帝目光呆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皇帝,也不懂皇帝是干什么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国家领导班子换人了。
刘裕克复有功,诛杀逆贼,朝廷对刘裕等将领的再造之功进行表彰,封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领徐、青、衮三州刺史,镇守京口。侍中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助理的意思,实质跟丞相差不多,车骑将军为一品武官。其他将领也一一升职加薪。东晋政府形成了以刘裕为核心的中央政权,现在的天下名义上是司马氏的,但实际上已经是以刘裕为核心的北府系的天下了。
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争权夺利是官场永恒的主题,发迹之后的北府将领也不是铁板一块。刘裕依靠王谧结交王氏家族,稳定朝纲,刘毅作为北府系的二号人物,也想尝试当老大的滋味,另立山头,开始跟谢氏家族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这一切逃不过刘穆之的慧眼,作为刘裕的头号军师,马上劝刘裕,团队中的领头羊要体现领头的位子,兄弟们共大义同富贵,如果将来势力相等,必定会互相吞噬。
刘穆之一席话让刘裕茅塞顿开,虽然位高权重,但刘裕知道自己只是一方诸侯,做大事心要狠,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为我独尊,排除异己是当老大的基本技能,于是立刻入京,控制朝局,军权政权一把抓。
做老大要有威望,东晋社会门阀世族观念根深蒂固,以刘裕这种庶族在权贵眼里,根不正苗不红,只是屈服于他的军威下,内心还没有真正服你。刘裕觉得靠内战打出来的的威望还不够,现在天下四分五裂,北方有燕、秦、魏等国家。燕国在山东及苏北地区,由鲜卑族慕容德建立,史称南燕。秦国为羌人建立,当初淝水之战后,前秦帝国苻坚兵败,姚兴的父亲姚苌弑杀苻坚,然后开国自立,史称后秦。魏国在北方,不与晋国接壤。
秦国趁着东晋内乱之时夺取了河南之地,刘裕写信给姚兴,提出归还所夺之地,不然兵戎相见。姚兴虽然是个佛教徒,平常喜欢求神拜佛,但政治水平很高,秦国在他的带领下日趋壮大,但这次却不顾大臣的反对,认怂了,归还十二个郡于东晋。姚兴的解释是东晋现在在刘裕的领导下,内修政治,外修疆域,士气旺盛,不可与之一战,不如还给所占之地,等将来有机会再抢回来。
秦国还算识相,找不到打秦的理由,那只能让燕国倒霉了,正好燕国在晋国抢人,借口来了。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南慕容”武功盖世,以匡复燕国为己任,小说虽说虚构,但人物的影子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西晋内乱之时,北方胡族乱权,鲜卑慕容族先后建立过四个政权,史称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是不是有点绕,皇帝本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骁勇善战的鲜卑勇士在北国的大地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身影。
南燕皇帝慕容超,是个艺术青年,喜欢歌舞表演,这跟他以前的职业有关,因为他曾在街头卖过艺,做过游民、乞丐,当皇帝不太专业。
南燕是慕容德建立的,慕容德曾跟随前秦帝国苻坚,淝水之败后,前秦统治下的各民族也纷纷独立。慕容德起兵反秦,造反的代价就是失去亲情,苻坚杀不了慕容德,就杀慕容德一家老小,这场灭门中只有两个半人逃生,一个是慕容德老娘公孙氏,另外一个半是个孕妇,慕容德哥哥慕容纳的妻子段氏,之所以能逃生是因为有个狱卒曾受慕容德救命之恩,这次是冒死报恩,这个狱卒带着这对妇人一路逃亡凉州,躲到了偏僻的山林里,隐姓埋名。在山中,段氏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慕容超。
慕容德离家时,冥冥之中有一种生离死别的预感,于是便把身上所配金刀交给老娘,如有不测,后人可用金刀为号,以作相认。公孙氏一直带在身边,慕容超十岁之时,公孙氏去世,临终前把金刀传于孙子,并交待找到叔叔慕容德。
后秦灭了后凉之后,为了充实长安人口,把大量人口迁到长安,慕容超一家就是移民中的一户,成年的慕容超娶了当初救命恩人狱卒的女儿,北方长年战乱,消息阻断,慕容超四处打听燕国慕容氏的消息,传来传去,他的身份也就暴露了,秦国的安全部门派人来调查与监视,为了活命,深怕被秦国扣留,慕容超装疯卖傻,以乞讨为生。
直到有一天,长安有人去广固,才把这个消息传到慕容德那里,老皇帝得知世上还有亲人在秦国,立刻派人来接慕容超,人海茫茫,不能明查只能暗访,最后是通过一个算命先生找到了慕容超,为了尽快脱身,慕容超连自己的母亲和老婆都不管,一溜烟来到了南燕,将金刀交给了自己的叔叔。慕容德膝下无子,当他看到这位英俊帅气的侄子时,喜不自胜,如今自己已是古稀之年,上天垂恩,不绝慕容氏,当即册封年仅二十岁的慕容超为北海王。由于慕容超的证物是这把金刀,而燕国的人都知道,血缘关系最近的子侄慕容超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南燕国下一任皇帝,所以人们都称他“金刀太子”。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2-02 09:16:30
一(十一)北伐南燕
公元405年,慕容德病逝,慕容超登基为帝,他的母亲、妻子在长安被秦国拘禁。秦国皇帝姚兴也是歌舞发烧友,要求用燕国的皇家歌舞团成员来换人质,为了亲人慕容超只得答应,经过讨价还价后,以一百二十人代价成交。但作为皇帝,生活档次不能低,那些歌者舞女乐师送人之后,现在是乐舞不齐,没法搞庆典活动。既然本国没有,那就到晋国抢些艺人来,补充皇家歌舞团。于是派兵入侵东晋打草谷,大肆抢掠,精选二千五百名男女,交给太乐去学歌舞。
这个娄子捅得有点大,给了雄心万丈的刘裕北伐最好的口实,燕国新主即位,这是灭亡燕国最好的时机!刘裕上书晋安帝,要求保家为国,出兵南燕。虽然皇帝是个傻帽,但程序还是要走的。
北伐中原永远是东晋王朝最响亮的政治口号!晋朝以华夏正统自居,但自古以来正统都在北方中原。由于实力不济与朝纲不稳,北伐总是时断时续,祖逖、庾翼、褚裒、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桓玄他老爸桓温,率大军五万,水陆并进,进攻燕国(前燕),桓温作为一代名将,战必胜,攻必克,势如破竹,直逼燕都邺城。燕国吴王慕容垂傲然请战,慕容垂十三岁就领兵作战,南征北战同样无一败仗。两位不败名将火星撞地球,决一雌雄。慕容垂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切断晋军粮道,又以伏兵围攻撤退的晋军,大获全胜,这也是桓温唯一的一次败仗,也让北伐中原告一段落。
收复失地,北伐中原作为晋朝政府重要的一项政治纲领,刘裕此次北伐作了充分准备,以前打的是内战,现在打的是国仗,手下的强兵悍将悉数登场。
公元409年,刘裕率军十万,拉开了远征北燕的序幕。
古代打仗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人吃马喂,在“无碳生活”下,这些物资必须从后方靠人力运输提供,一旦拉线拉长,给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容易暴露命门。所以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后勤决定了战争成败的关键要素。
晋军到达下邳,直逼琅琊(山东东南部)。从琅琊到广固有三条路,有迂回有直径,直径就是沿沂水北上翻越大岘山,路程最近,问题是大岘山十分险峻,山道狭窄,一旦由此进军,容易被燕军偷袭,到时进退两难,势必造成溃散,这是利益与风险并存的一条路。其余两条是要么向东北绕行要么向西北绕行,总而言之风险小一点,但路途较远,粮草运行困难。走哪条划算,风险困难都有,走的不好就是死路一条,赌徒刘裕选择的是最危险的那条路。
赌徒的心理,心够狠,胆够大!
南燕朝廷面对晋军的进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结论有三条,一是扼守大岘山,据敌于国门之外;二是诱敌深入,然后坚壁清野,关门打狗,进行焦土抗战,晋军人要吃饭,马要饲料,进来啥都捞不着,即使不打死也会被饿死;三是放马过来,硬碰硬,不讲战术,只讲勇猛。几乎所有的将领多认为固守大岘山是上策,诱敌深入是中策,硬碰硬是下策。偏偏慕容超力排众议,选择下策,引晋军入境,然后出城野战。理由是晋军远师疲惫,粮草供给困难,燕军以逸待劳,兵精粮足,而且晋军泼墨汉家子,不及鲜卑男儿骁勇,不如引敌入境,围而歼之。
慕容超所讲的理由,燕国将领难道不知道吗?战争需要战略战术,慕容超偏偏不用,而用最原始方法跟敌军拼刺刀,那到底是谁糊涂了?
慕容超不是愚蠢之人,以前在秦国装疯卖傻骗过秦皇姚兴,说明他很聪明,一个聪明的人应该能听得进劝告,但为什么不听,不妨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慕容超能做皇帝是靠他叔叔慕容德,也就是靠裙带关系上位,手无寸功,根基尚浅,而且新主登基,君臣猜忌,面对这些叔公辈的骄兵悍将,政令不和也是再所难免,慕容超心中的小九九是把刘裕放进来,然后互相拼刺刀,最后刘裕在火葬场,那些悍将在手术室,这时再进行政权重组,提拔亲信,使之完全掌握国家政权。
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智慧的人一定很聪明。慕容超在关乎到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考虑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个人的权力斗争,只有近忧,没有远虑,可见其只有小聪明,而他的对手刘裕是大块头有大智慧之人。
大岘山在山东沂山以东,呈南北走向,晋军一路走来,不见一个伏兵,刘裕的运气太好,碰上一个刚愎自用的对手。燕国没有坚壁清野,也没断晋粮道。在燕军眼里,晋军没太大战斗力,这种自信不是没道理,以前跟晋军打,胜多败少,晋军实行世兵制,当兵打仗再勇敢也只是大头兵一个,高级军官都是豪门士族,因此当兵出工不出力现象很普遍。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以刘裕为代表的下等士族、庶族咸鱼翻身,一大批有才干有能力的基层人员得到飞速提升。而且在东晋国内,土地基本上集中在豪门士族手里,若想获得土地,那只能到境处去发展,这次远征一则自卫反击,惩罚罪犯;二是为国效劳,开疆拓土;三则也是为自己谋福利。此时的晋军已经不是以前的弱旅,而是充满斗志的虎狼之师。
反观燕军,君臣猜忌,慕容超的身份曾遭受鲜卑贵族的质疑,关系一度紧张,甚至到了擦枪走火,双方火拼的地步。燕国境内的豪强贵族在慕容德时期,交贡纳税,而新皇帝资历轻,威望低,无法镇住些纳税大户,国家的整套运行机制出现了裂痕。更何况国内鲜卑贵族又与汉民族离心离德,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想打赢战争可想而知很困难。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不明,国内矛盾重重,燕军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晋军到达临朐,燕军五万在公孙五楼的率领下,与晋军展开搏斗,晋军左冲右杀,勇猛无比,刘裕指挥得当,连克燕军。慕容超亲率四万援军前来支援,临朐城成了绞肉场,二十万人每天混战砍杀。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2-03 09:11:35
一(十二) 血溅广固城
晋军虽然以步兵为主,为了对付鲜卑精骑,刘裕准备了四千辆战车,以两辆战车为一组,中间步兵,后面骑兵,组成方阵,缓缓前进,让燕国骑兵的冲击力发挥不出作用。
燕军主场作战,战斗力相当生猛。晋军一时难以取胜,刘裕派一员骁将孟龙符抢夺临朐城的水源,孟龙符勇猛过人,奋勇杀敌,大败燕军,但由于拼死追敌,最后战死沙场,虽然刘裕失去一员勇将,但水源被晋军控制。人三天不喝水就要渴死,慕容超为了夺回生命之源,派出精锐前后夹击,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打了整整一天,晋军屹然不动,于是燕军全军出动,准备一鼓作气攻下敌阵。
参将胡藩向刘裕献计,燕军主力出动作战,守城肯定空虚,可进行偷袭临朐城。打仗跟下棋差不多,当局者迷,刘裕一门心思在主战场,突然有人提醒,顿时眼前一亮,这是个好计策,于是立刻让胡藩带人执行。
胡藩带三千晋军绕道临朐城下,事实确实如他所料,城内空虚,少量的燕军根本不是晋军的对手。慕容超正在城中,喝着小酒听着音乐等前方的捷报,结果捷报没来,晋军倒是杀气腾腾的冲了进来,他做梦也没想到,刘裕还会腾出手来攻城。
慕容超第一个当起了逃兵。轻轻的我走了,甩一甩头发,作别临朐的残忍;那厮杀的鲜血,是落日的晚霞;战士的咆哮,在我耳中回荡;宫中的艳影,飘向斑斓的星辉,那是魂牵梦萦的归宿;沉默是灵魂的呼唤,天真是心灵的慰藉;悄悄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个士兵。
前线作战的燕军一听后方被人揣了,皇帝逃了,军心开始不稳。刘裕又火上浇油,欺骗一些俘虏说,晋军水师已从海路出发,攻下广固。这些俘虏逃回去之后,谣言四起,燕军无心再战,唏哩哗啦一败涂地。
燕军逃,晋军追,一下子就追到了广固城下。
作为南燕国都,广固城高墙厚土,易守难攻,燕军困兽犹斗,作拼死抵抗,这是一根难啃的骨头,也是场持久战。对刘裕而言,慕容超是他的福星,因他的固执,晋军才能最快速度兵临城下,因他爱惜粮食,没有坚壁清野,不用千里迢迢从后方搬粮食过来,就地取粮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
刘裕不急着攻城,围而不攻,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等到城内没吃没喝,看你出不出来投降。
慕容超原本想在临朐解决战斗,没想到燕军精锐损失殆尽,现在出去打又打不过,能做的就是喊“救命!”向自己的老朋友姚兴发求救信号,然后固守待援。
唇亡齿寒的道理姚兴还是知道的,秦国使者气势汹汹来到刘裕面前,下达最后通牒:“你再不退兵,大秦将以十万大军攻打晋国”。围魏救赵确实是好计,如果秦真的是出兵打东晋,晋军将面临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刘裕账内的将领一听吓出一身冷汗,不知如何应对,唯独刘裕听后一点都不慌,还阴冷的回答:“老子本来打下燕国,再过三五年来打秦国,现在好了,两个一起上,省得来找你。”
秦使废然而返。其他将领急问怎么办,刘裕哈哈大笑告诉他们,如果秦国真的出兵,还会通知你吗?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是战场法则,现在派个使者来,说明是虚张声势,所以不足为虑。
姚兴不是不想派兵,只是太忙了,忙着镇压反革命,凉州兵乱,还有他养的一只白眼狼赫连勃勃正使劲的在秦国打家劫舍,内忧外患没时间也没精力顾及晋燕大战。外交恐吓没效果后,也曾派出一万大军声援,做做样子,走到半路上又诏回。
盼星星盼月亮,结果啥也没盼来,慕容超派人向刘裕和解,割地称臣。刘裕要的不是燕国的一部分,而是全部,包括生命。给慕容超出的题目是选择题,投降还是不投降,没有第三种答案。
围困半年的广固城已是死气沉沉,甚至出现人将相食的恐怖场面,燕军多次突围都失效,形势对燕国越来越不利,慕容超登上城楼,望着军容整齐的晋军,痛苦的抱着宠妃,泣不成声,有人劝慕容超投降,宁死不屈的慕容超有着鲜卑男儿的铮铮铁骨,宁可战死也不愿低三下四的向他的敌人摇尾乞怜。
晋军发起最后的总攻,结局已经注定,再作抵抗也是徒劳,南燕尚书悦寿开门迎降,晋军顺利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在数十个卫士拼命保护下突围,但这条大鱼晋军怎会放过,很快被晋军追上生擒,南燕灭亡。
赌场上钱最贬值,战场上人的生命最贬值,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永远无法理解战场,当身边的兄弟一个个消失在眼前时,当地狱每天向你呼唤时,当死神在跟你捉迷藏时,当人习惯在血雨腥风的空气中呼吸时,任何恐怖都不是恐怖,屠城也就是顺利成章的进行了,屠城可以释放压抑、振奋士气、震慑敌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还可以让人成为野兽,嗜血成性。因此惨绝人寰的屠城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刘裕决定对广固城进行一次情绪的宣泄。
这个疯狂的决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北伐只是成功了一部分,如果屠城,中原百姓还希望见到王师归来吗?既然老百姓不能杀,鲜卑人还是要杀的,刘裕下令,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余人斩首,城内财富分封诸将,一万余人赏赐军士。
在这里有人会指责刘裕过于残暴,不可否认刘裕有他心狠手辣的一面,但看问题时要站在全面的角度来看,战争的目的就是获取利益,刘裕是老大,底下的兄弟指着他养家糊口,没有利益谁会跟你去拼命。
刘裕第一次率领的北伐军大获全胜,为了彰显他的赫赫战功,慕容超押回建康,并在闹市口斩首,目的是要让江南的百姓知道刘裕的丰功伟绩。正当全军将士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东晋朝廷八百里加急传来消息,五斗米道兴风作浪,卢循率领大军从广州杀向建康。
楼主:神剑君  时间:2021-12-04 09:32:34
一(十三)卢循灭亡
卢循是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书香门第出生。与刘裕相比,两人同为没落士族,对门阀士族心存不满,不同的是卢循有文化,能舞文弄墨,擅长草书、隶书、弈棋等技艺。当初跟着大舅子孙恩造反,造就了刘裕这个大英雄,说明两人很有缘,不打不相识,算是“老朋友”。
宗教是一种信仰,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进而引申出信仰认知。五斗米教在卢循的带领下,装神弄鬼,广州一带迅速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刘裕执政初期,因忙于应付桓楚势力,卢循乘机向朝廷称臣,要求再次招安。朝廷为了安抚这个捣乱分子,只好忍气吞声答应要求,封卢循为广州刺史,征虏将军、平越中郎将,他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反正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眼不见为净。卢循有了朝廷的认可,割据岭南,做起了南天王。为了联络感情,在端午节还送益智粽给刘裕,刘裕回赠续命汤。礼物名称一个在暗讽对方脑子不好使,没文化;另一个在警告对方你小心点。
和平的时间是短暂的,卢循不仅有文化,更有追求,不愿待在广州这种穷困潦倒之地。东晋北伐南燕,国内兵力空虚,官军又在广固与南燕死磕,一时半刻难回师于晋地。而且卢循手下的将领又有思乡之情,如若此时起兵,攻占建康,控制晋室,到时刘裕投鼠忌器,天下鹿死谁手,都说不定。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刘裕与卢循两人走的路线不一样,不管走哪一条,他们都可以算是成功人士。若想成就大业,这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卢循一边操练士兵,一边抓紧营造舰船,待兵精粮足,万事俱备之时,吹响战斗的号角。
公元410年二月,卢循兵分两路进攻,东路大军由徐道覆指挥,沿赣江下,进犯南康、庐陵、豫章等地方。西路大军由卢循亲自指挥,由湘江而来,进攻长沙。两路义军士气高涨,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朝野人心惶惶,急召刘裕回京,刘裕接到消息,留下部分人善后,急匆匆的率师回朝,一路上马不停蹄,直奔建康。
何无忌在寻阳带三千官军出发迎击敌军,在豫章与徐道覆遭遇,两军血战,官军寡不敌众,何无忌兵败阵亡,义军进攻寻阳。而卢循率领的西路军在湘中横冲直撞,荆州刺史刘道规派遣部队迎战,不敌义军,长沙沦陷。义军接连打下巴陵,准备进犯江陵,而此时卢循接到徐道覆的战报,东路军碰到刘毅率领的官军主力部队,要求卢循增援。
义军东西两路军合兵一处,战舰如云,气势如虹,将士十余万,在桑落洲摆开战场,与刘毅一决雌雄。刘毅不曾想这些乌合之众战斗力很是强悍,被打的落花流水,大量物资都成了义军战利品,而刘毅只带着数百名亲卫士兵步行逃往江宁。
义军打败多位北府名将,气势更盛,下一步就是建康。但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刘裕回京了,是守是攻,义军高层产生了分歧,分歧的原因是以前跟刘裕打,基本上没赢过,已经形成了恐刘症。犹豫了几天,最后在徐道覆的劝说下,卢循决定还是选择进攻,既然开弓了就没有回头箭,但就是犹豫的这几天时间里,给了刘裕喘息的时间,各地援兵纷纷进入建康。当断不断,兵家大忌!
刘裕到了建康,有条不紊的指挥备战,组织防御工事,部署各部队的作战任务。气刚喘好,敌人也就到了,刘裕站在石头城上,望着密密麻麻的战舰,会心地一笑,还好你没来早,不然真的打不过你。
建康城内外戒严,四周用树木做成栅栏。义军抵达秦淮河口,命令一些老弱将士坐船向白石进发,并声称全部大军准备从白石登岸作战,而主力部队布置在秦淮口南岸。在刘裕面前耍计策,就如关公面前耍大刀。官军坚守城池,按兵不动,任由卢循他们天天骂娘。
等义军叫阵叫累了,刘裕出兵骚扰,让你睡不好吃不香,连续数次,义军觉得晋军雷声大雨点小,也不当回事了,麻痹思想下狼真的来了,刘毅、诸葛长民等官军将领向义军猛攻,把对方杀的落花流水。气急败坏的卢循在南岸列阵交战,再次大败。
卢循原本凭人多势众,想吓退官军,官军不仅没有后退,还出来乱咬人,两军就这样你来我往,打了两个多月,没占到任何便宜,损失到不小,战舰还遭暴风吹翻,死者众多。建康城固若金汤,这块硬骨头根本啃不下去,最关键的是气势此消彼长,义军锐气逐渐丧失,而官军却越打越猛,刘裕看准时机,把南燕投降过来的铁甲骑兵派上战场,这些“二鬼子”也刚好在新主子面前露个脸,战场上左冲右杀,把义军捣得天翻地覆。
眼见兵疲粮乏,死伤惨重,卢循决定放弃建康,改为西取荆州,得东晋半壁江山,再慢慢与朝廷争强斗胜。刘裕可不这样想,即然来了,就没想让你活着回去,一面派大军南下直取义军根据地番禺,而另一面亲自带兵尾随。
官军在大雷(今安徽望江)追上卢循,大败义军,卢循想逃回豫章,便拼全力设置栅栏。这些小伎俩难不倒刘裕,官军采用火攻,焚毁障碍物,连同义军的多艘战舰也被焚毁,义军虽然死战,但根本抵挡不住,官军乘胜发动总攻,卢循只能且战且退,逃往寻阳。
官军穷追不舍,屡屡突破寻阳防线。卢循如丧家之犬,无处可去,只能撤回老巢番禺,走至半道,据悉番禺已失守。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只好率余众进行反击,晋军固守待援,然后大破义军,宰首一万余人,卢循率余部西逃,一路上如过街老鼠,惶惶不可终日,余下的义军或逃或降,已彻底溃散。
一代枭雄卢循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死之前,还不忘把身边的姬妾召集起来,问谁愿意跟他一块去天堂,言下之意要殉葬。说到死哪个人愿意,蝼蚁尚且贪生,去死实在是为人所难。卢循一看这群娘们大难临头要各自飞,强制她们喝下毒酒,而他投水自尽。官军捞出卢循的尸体斩首,连同他的父亲卢嘏一同处死,首级传送到京都。而余众也悉数擒获。
义军二号人物徐道覆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始兴,拼死守城。晋将孟怀玉攻破城池,战乱之中,徐道覆被当场刺死。
从公元399年至411年,轰轰烈烈的孙恩卢循大起义历经十余年后终于落下了帷幕!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