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帮刘备完成统一大业,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字数:2798访问原帖 评论数:2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1-23 15:48:56 更新时间:2022-03-20 22:21:51

楼主:文史漫今生  时间:2021-11-23 07:48:56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东汉末年的门阀制度,门阀士族掌控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主导权,上到朝堂,下到乡野,门阀士族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想进朝堂,你得依靠门阀士族的举荐,说白了你想要政治资源你得有门阀士族的支持,刘备虽然自称是汉室后裔,但是在世族豪门的眼里就是一个卖草鞋的,因为你背后没有士族政治资源,这也是刘备前期之所以到处奔波投靠各位老大的根本原因,直到刘备遇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法正,得到了法正的支持就得到了背后益州集团士族们的支持,才使得刘备有了大本营。

在刘备有自己的地盘之前,诸葛亮虽有政治手段,但自己的老板没有政治资源,也是无能为力,就像一个非洲的小国要在联合国制裁米国,大家都觉得是一场笑话,后来刘备入蜀以后,蜀国战略发展方向上出了问题,导致了刘备的死亡,诸葛亮为了保全蜀地只能以攻为守,最终死在北伐的路上。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刘备崛起的时间,决定了季汉地盘有限,而且缺少时间巩固基本盘,这导致了荆州军在阿蒙偷袭的时候一触即溃,缺乏稳固充足的基本盘,决定了季汉容错率低,这导致了失荆州以后,季汉一统天下基本不可能;缺人,缺钱,缺粮,除非中原乱成一锅粥,否则根本没机会。

地理方面两汉期间,汉中秦岭一线发生过多次地震,武都阴平一带地形发生了变化,导致出入中原的难度大大增加,到诸葛丞相北伐的时候,运粮运兵比高皇帝攻三秦时要难得多,客观原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不论是刘备还是刘禅,都做不到辅助统一天下。先说诸葛亮自身原因,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殚心竭虑鞠躬尽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虽然令人感动,但这样拼命工作,也就是个劳模,最后把自己的身体也搞垮了,最后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诸葛亮不是个合格的领导,合格的领导懂得放权,知人善任,有慧眼能发现人才,创造机会提拔人才,找准机会锻炼人才,马谡本是个人才,相当于军事顾问高级参谋,平时给诸葛亮参谋的计策也很有见地,出使东吴更是不辱使命。但是因为缺少锻炼,一直就是纸上谈兵的段位。

最后把街亭丢了。而诸葛亮并没有给他机会,直接来个“挥泪斩马谡”。魏延也是个人才,蜀汉时期独守一方,治军严谨。手下几万兵马一直是蜀汉的精锐,就因为诸葛亮看不惯他,一直说他有反骨,竟然在自己垂危之际,也没忘记安排人手除掉魏延。再者,我说的大势,是经济文化人才的大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整个天下的文化源头,财力源头,文武齐备,势力大,容错率也大,我们看看曹操的谋士团队,各个都是又多又出名的,贾诩,许攸,荀彧,郭嘉,程昱,杨修,司马懿等等,这些厉害得不行的文人都在曹操这边,构成了他强大的智囊团队。

而且他们相当多的人背后其实也代表了当时的豪强家族,名门望族,同期的超级武将,许褚,张辽,徐晃,夏侯渊,夏侯惇,于禁,典韦,张郃,曹仁,满宠(没有先后顺序)等等,不计其数,构成了曹魏强大的军事团队。曹魏,准确的说北方政权是等着天下一统的,只要北方政权的掌舵者不昏聩,这个势就随时握在手中,但蜀汉不行,他只能争取,如果我们有上帝视角,东吴和蜀汉想真正打赢曹魏,只能始终团结,并且在和平的没有内耗的状态下完成统一,南北对峙,这是有机会的。但他们又不得不相互争夺资源,这个局基本上没法解开。司马兄弟要说比起曹丕,还是差了点,也恰恰是这样,才格外显得诸葛亮牛,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但是他能在平定周边的过程中,伐最强大的魏,诸葛亮急于求成,做事情,欲速则不达。

能把一件事情做成功,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有人为因素,也有运气的成分,他为了实现“中兴大汉”的理想,急于求成,连年征战,致使国力根本没时间恢复,说他穷兵黩武不算过分。李严跟他就政见不同,司马懿的离间计也正暗合心意,才导致蜀军在准备高歌猛进时,不得不停止进军,而回到成都面见刘禅以释疑,说个好玩的,三国时期那样的大名士祢衡,惹曹操一个不高兴就死翘翘,这其实侧面反映了一个本质,曹魏实在是人才辈出,杀几个有才的都不算事,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除了孔融,其他全都是曹家的人。

樊城之战,关羽打的是曹仁,庞德,于禁,徐晃,满宠,一方面确实见证了关羽的厉害,另一方面也充分可以看出蜀汉大将独木难支,蜀汉三分兵线,一个地方只有一个能打的,人家曹魏却是名将如云,单打独斗他们打不过,但是可以群殴啊,群策群力,也让他们的容错率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关羽打得曹仁要跑路了,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听从建议固守下来。所以综合的情况就是,整个北方财力强劲,人口众多,能将天下大势始终牢牢锁定,刘备账下,要说人才真的是寥寥可数,文的几乎只有一个诸葛亮,虽然也有过庞统,简雍,这些人,但是他们发挥的作用确实有限,诸葛亮用兵循规蹈矩,兵家一贯讲究“奇正”结合,从兵出祁山几次都无功而返来看,这种平推直进的进军,钱粮损耗很大,这对于建立政权不久的蜀汉来说,负担过重。

魏延建议出奇兵走子午谷,兵锋直指长安城的计谋被诸葛亮视为冒险主义,司马懿都认为如果蜀军出奇兵子午谷,魏军一定大败,估计半个中原都会丢失了,试想,几十万大军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攻打,等打到洛阳,人也老了,况且粮草是个大问题,诸葛亮几次徒劳无功皆因粮草。蜀国其实也有那么点统一天下的机会,就是刘备如果能打下吴国,整顿几年再北伐可能还真有点戏,可惜随着夷陵之战的一把大火全没了,一州对九州,你怎么打?你刚两件套,对手已经六神装,之后诸葛亮的北伐就是明知逆天而为之了,扛着蜀国前行十几年已经很了不得了,把诸葛亮换成武庙的其他人,我感觉也不会比诸葛亮做的更好了,蜀建兴元年223年43岁刘备兵败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

诸葛亮太聪明了,权臣的能力是不能大过主公的,一旦主公得势,他所有的一切都是权臣帮助他夺来的,权臣太过聪明就会引起主公的反弹的,不要怀疑,这个就是心术,如果主公没有的心术的话,也不会有人辅佐的,当然有权臣就会有对应压制权臣的人,而且诸葛亮也是足够聪明的,感觉到自己的问题,也是会尽力去避免的,也省的落下一个身死道消的下场!诸葛亮想让刘备复制刘邦的道路,却忽略了刘备的起点,以及他争夺天下的环境的变化。其实多少有点主观教条的意思了,更何况汉初三杰属于政、军、谋齐备,团队整齐,刘备的队伍一直处于团队不完备状态,大环境不行,小气候不稳,所以徒劳无功,另外的蒋琬费祎董允法正,这些人并不能像贾诩荀彧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谋士群体,起到的作用也不明显,或者准确的说,没有核心技能,足够辅佐刘备一争天下。

武将除了关张赵马黄,也很少有其他的猛人,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曹魏大将拼,演义里面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并非单纯是夸张,蜀汉的人才是当真去一个就少一个,没有了,就找不到同类型的,同样能力的补充。但曹魏不一样,他们的文臣武将是源源不断,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东吴情况跟蜀汉差不多,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大事实,蜀汉和东吴拖不起,一拖将士就断层,经济也拉胯。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