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的谋略家情怀与雄才(113)

字数:3724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2-05 19:08:13 更新时间:2021-12-05 20:46:22

楼主:陈存选A  时间:2021-12-05 11:08:13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范雎〕智激秦王。
语义:战国时代,范雎应诏见驾时,假装未见秦王,径自直入,被内侍喝斥,就故意乱嚷“秦国哪有大王”,秦王震憾,刮目相看,亲迎致礼,联袂进殿的历史典故。
范雎用的是激将法。激将法,泛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语,鼓励人去做某事。运用广泛,适用于己、友、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影视像
二、布衣自荐,秦王召见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人,家庭贫苦,布衣出身。著名政治家、谋略家。
他博览群书,胸怀大志,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当年,他奔走游说,兜售主张,可无活动资金,一直不能如愿,还以“莫须有”被魏相毒打,九死一生,受尽折磨,靠智慧才拣回一条残破的生命。
后来,他借助魏人魏安平、秦使王稽,才艰难地来到秦都咸阳。王稽向秦昭王举荐他,并强调说,范雎自称,“秦有危机,他可匡正。”那时候,秦国政务繁杂,忙着解决义渠事务,只叫安排普通宿食,就丢在一边了。
他在馆舍中,尽管清苦,也吃住不愁,便一边研究秦的现状,一边苦等昭王接见。可一等就是一年。他虽有耐心,也不愿再等了,于是上书自荐:
“臣听说,圣明的君主,量才授职,论功授禄,功大俸禄多,勋巨爵位高,所以,无能的人不得官职,有能的人也不被埋没。假如您认为臣的话有用,请推行臣的主张;认为无用,臣留在这里也没意思。
“臣又听说,庸碌的君主,奖所爱罚所恶,而圣明的君主则不然,赏必有功,刑必有罪。现在,臣之身已不堪斧钺了,又怎敢用疑事来试探大王呢?
“不过,玉在璞中,也被认为石,而不叫玉。所以,大王必须亲自考察,认知后才能决定,有用就留下,有害就舍弃,有疑虑就先小试一下再作决定。
“因此,臣急切盼望,得见天颜,以便往深处说,为大王解忧,一语无效,请伏斧钺。”
格调高雅,思辩大气。昭王看后大喜,向王稽道歉,让他派专车去接范雎。



范雎俩恩人
三、“智激秦王”典故本事
这一天,范雎终于应诏,进宫见驾了。
到了宫门,他径直入内。这时,恰巧昭王来了。内侍喝斥:“大王来了!”范雎故意视而不见,还乱嚷嚷:“秦国哪有大王?秦国只有太后、穰侯罢了。”他想激怒昭王。
昭王猛然止步,心头一震!他知道,王宫之内,胆敢如此说话的,一定是范雎!这样的人,定然胆大心细,智谋过人,绝非常人可比,他,可正是我需要的人啊。
仓促间,昭王正正王冠,然后急步相迎,歉然说道:“我本该早见先生,亲聆教诲,可正遇义渠事件,忙活好一阵,如今国事完毕,我才得闲请教。让先生久等了,请受我一拜!”说着,深深地一鞠躬。
范雎见状,客气地还礼。礼毕,昭王亲自引导,俩人联袂而行,一道进殿。
秦昭王41年〔前266〕这一天,昭王嬴稷正式接见了布衣范雎。
君臣俩人途中相遇,一个语言张扬,态度轻慢;一个语气恳切,礼仪周全,布衣拜明君,肝胆相见;明君待能臣,执礼甚恭。
文武百官,宫娥内侍,见此场面,察此情景,无不怦然心动,肃然起敬。



联袂而行影视图
四、“秦王五跪得范雎”
昭王屏退左右,俩人分宾主坐下。
昭王向范雎直跪,请求说:“先生怎样赐教我?”范雎“嗯嗯”不言,如是者三次。昭王长跪着说:“先生真的不肯教我吗?” 这时,范雎才说:“我怎敢这样呢?只因交疏言深,不敢冒昧而已。我本想奉献我的一片忠心,要讲的都是匡君补国大事,又事关大王骨肉亲人,可是,我还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讲了能不能惹祸?心里没有底数,岂敢深言?这就是大王三问,而我不答的原因。
“大王呀,您一直处在亲情包围之中,成了‘妈宝’式的大王,您意识到了没有?您上畏太后,下惑权臣,独居深宫,终身迷惘,没人帮您辨别奸恶,是情势凶险,危机四伏呀!这样下去,往大处说,会亡国灭宗,往小处说,您身孤境危。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不吐不快呀!但是,如果我讲了,可能会被处死,可我不回避。因为人终有一死,三皇五帝那么神圣也死,春秋五霸那么贤明也死,如果我讲了,而我的主张得以实现,大秦得以治理,死了又有何憾?”
昭王看他处事严谨,卓尔不凡,于是又跪下来,诚恳地说:“先生何出此言?秦国僻远,我又愚昧,先生能来此,让我受教,是上天恩顾我的先祖,而又不抛弃我这个后人啊!



交疏言深,君臣相得
“现在,我郑重向您表态:从今以后,事无大小,人无尊卑,上至太后,下至大臣,您无须顾忌,一一指教,毫无保留,而我则照样听取,绝不忌讳,更不追咎。我敬先生为叔父。”
昭王第五次下拜,范雎连忙回拜,口称敬诺,君臣相得,肝胆互见。
这又是一个典故,叫“秦王五跪得范雎”。
五、批穰侯,创“远交近攻”国策
范雎的最大贡献,是给昭王提出“远交近攻”国策。
他说:“秦国关山险固,资源富饶,勇士百万,战车千辆,吏民和睦,百姓勇敢。凭着这样的条件,去制服诸侯,如猛犬搏跛兔,建立霸业,何愁不成?”
他又说:“可是,您的臣子不行。
“秦国地利人和,国力强大,却固守关中15年,不敢开关东进。
“先说说相国穰侯吧,他是您的亲舅,但不忠心,往往谋图私利,决策错误。譬如,他兴师动众,长途奔袭,攻打齐国,占领岗寿,疲劳了大秦,而秦又不能守。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只因此地靠近他的封地陶邑,是借此扩大封地,谋取私利啊。
“我建议,大王的对外政策,应该是结交远方的国家,攻打邻近的国家,说简单点,就叫‘远交近攻’吧。
“您看,秦与三晋,边界相连,犬牙交错,利害与共,息息相关。您可以先攻打韩魏,攻下一寸就得一寸,攻下一尺就得一尺,何乐而不为?您看人家赵国,攻下中山,就独吞中山,扬了名,又得了实利,天下诸侯也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这时节,为了方便近处下手,您还要结交远方的大国强国,截断韩魏的外援,赵强您亲近赵,楚强您亲近楚,齐人看了也会主动亲近您的。如能这样,韩魏两国,您就可以获得了。
“如果韩魏内附了,又能促成远交,而远交则更有利于近攻;以此类推,再攻赵国,逐步推进,大秦霸业,何愁不成!”



远交近攻示意图
范雎受到昭王信任,当即授客卿官职,共襄军国大事;并按照范雎规划,逐步实施远交近攻谋略。
不久,昭王派兵出击近邻,先后攻占了魏国的怀邑、邢丘,韩国的野王,将韩一分为二。既而,又引发长平之战,坑赵兵40万,威震天下。
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是他为昭王制订的基本国策。在战国时代,“远交近攻”是他的首创,包含着切实可行的战术方法,以及科学的战略步骤,为秦国从近到远,各个击破,逐一兼并,最后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六、“固干削枝”,集权秦王
这一天,昭王闲暇,范雎缓缓进言。
他说:“我在关东时,只听说齐有田文,没听说有齐王,结果,出现了田文勾结乐毅,纠集五国攻齐的大灾难。这一事实,大王是知道的。可是,我又听说,秦国只有太后、穰侯、华阳君,以及高陵君、泾阳君,而从没听说有秦王。
“众所周知,执掌国家政权的称王,决定征伐和议的称王,主管生杀予夺的称王。可是,太后处事独断,毫无顾忌;穰侯领兵出国,我行我素;华阳君、泾阳君惩处断罚,随心所欲;高陵君任免官员,从不请示。这四大权贵聚于一国,而国无危机,我是根本不会相信的。
“人们处在四大权贵统治之下,而一切又听命于四大权贵,这就是我所说的‘没有秦王’的依据啊!
“《诗》云:‘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过分信任权贵,就会危害国家;过分放权臣下,大王就会卑弱。崔杼射毙庄公、淖齿吊杀愍王、李兑饿死武灵王,桩桩惨剧,件件惊心!我真替您担忧,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恐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所以,‘固干削枝’,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事实确凿,援例耳熟,证论雄辩,振聋发聩!昭王如梦初醒,深感惊惧。于是,处于亲情包围中的昭王,又以亲情反包围他的骨肉至亲,发动一场和平的宫廷政变。
他废止太后理政权,把老娘送归后宫,以怡养天年;又把穰侯、华阳君俩舅,与高陵君、泾阳君俩弟,请出国都,礼送封地,以安享富贵。



芈太后影视像
他又收回穰侯相印,由范雎继任相国,主持朝政,爵封应侯。
于是,范相又襄助昭王,构建中央权力框架,重整各部组织,扶持一批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的骨干,让秦昭王亲自驾驶着秦国这艘战舰,在战国末年的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向前。
范雎制订的这一“固干削枝”政策,增强君主权利,削弱外戚、宗族势力,这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以及最终完成统一中国大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七、继往开来,又启迪后人
秦昭王52年〔前255〕,范雎推荐燕人蔡泽,拜为客卿。他又遵循“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自然规律,功成名就,激流勇退,以病笃坚辞相职,举蔡泽继任相国。他退居封地应城,同年,病逝。
昭王时代,范雎任相国12年,他高瞻远瞩,敢作敢为,甘冒斧钺加身、人头落地的风险,勇向权势熏天的芈太后、权重一时的“四贵”下手,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规划,制订“固干削枝”的集权政策,同时,坐而控制诸侯,谋取三晋之地;修筑千里褒斜栈道,打通入蜀之路,使大秦国力日益强大,充分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以及谋略家的雄才大略。



范雎修筑的千里褒斜栈道
无庸置疑,在战国时代,秦国的发展史上,范雎辅佐秦昭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时代,下启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时代,是一个桥梁式的重要历史人物。
李斯曾评说:“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他继往开来,又启迪后人,不愧为一代名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