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汉卡不是现在意义的芯片,就是dos上的搜狗输入法

字数:4001访问原帖 评论数:3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2-07 20:14:36 更新时间:2021-12-12 08:05:10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14:36
真看不惯吹牛逼的,把输入法吹成手机芯片之类高科技。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20:44
当时6402,6403吊打联想汉卡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22:39
而且很快286就有硬盘,微软也学苹果的窗口系统,自带汉字输入了,汉卡就被淘汰了。 联windows3以前,国内大多都是苹果系统和硬件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23:51
就好比我自己的房地产软件,我找人封装,然后跟硬件捆绑,我这技术含量都比汉卡大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24:46
我就是每当程序员而已,当时我要学计算机,我吊打这些院士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30:51
最早的计算机上的汉字字库是这样的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36:52
最早国内都是苹果系统,苹果的dos3.0没有字库,输不了中文,是路易斯·罗森布鲁姆团队创造了字库,也就是最早的解决方法, 然后大家跟着学,但是各汉卡都是自己的标准,比较典型的事中国83年的ccdos和微软的msdos和苹果的pcdos

由于苹果二代的 DOS 3.3 操作系统,无法输入和输出汉字文本,所以必须得从头编程,包括编写一个中文文字处理器。为此,其团队花费了几个月的功夫。

他们想出的解决方案,是先通过 BASIC 编程语言,编写一个「Gridmater」程序,然后将该程序放入苹果二代电脑的软盘上运行。如此一来,便能创建并保存汉字的数字位图了。

接着,将设计好的汉字位图及其相应的代码,植入到系统数据库,便可让 Sinotype III 机器处理并显示中文了。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41:12
后来苹果和微软统一了ASCII 字符表

而中文由于字形复杂,在 5X7 大小的网格中会糊作一团,难以辨认。因此至少需要一个 16X16 或者更大的网格。

这样换算下来,每个中文字符的大小至少有 32 字节。如果将 70000 个低分辨率的汉字打包,内存至少需要 2MB。再退一步,即便字库内只放进 8000 个常用的汉字,也需要约 256KB 的内存。

这无疑是一个大难题。因为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大多数 PC 的总内存容量不超过 64KB,根本装不下庞大的中文位图字库。

这才出现了,各种汉卡,还是以上的技术,然后把用赛格拆除的内存条,把这些字库放在PCI的插卡上,所谓汉卡,就是一个内存片,加上一个dos上输入法的固化在硬件上,

所有的技术都是苹果和微软的,就是把人家技术封装就卖钱,当时中国有无数的汉卡,也就活了几年,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41:52
不会是倪光南就这点技术就忽悠来一个院士吧?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49:08
后来倪光南好像跑北大方正也整这玩意,后来把人家整夸了,现在有吹起牛逼,说当时如果走自己技术路线。

特么的当时中国计算机什么情况? 各大院校科研都是大型的苹果大型计算机,机器个个跟原子弹一样大,个人计算机不是个人用的,2万一台,谁也买不起。而是单位用来打字的,一个汉卡卖5000.

后来人家直接出来金山打字机,小霸王打字机,不用电脑,直接打字,也是几千块,网络也就是2000年左右才有的。

倪光南时候,就是这种起步,当初还都是C++和Java都没有出来,fortran都没几个会,也就是抓着简化的BAsic

那种起步和技术成分能干啥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52:30
我气氛的不是他吹牛逼,而是他的水平
说微软放纵盗版,打击了中国的芯片业,这都哪对哪?软件是软件,硬件是硬件,他的技术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把软件往硬件焊的尝试。

现在芯片,材料工艺,光学工艺,精密制造工艺,这都得百年以上积累才行,吹啥牛逼忽悠人。

这种水平还是院士,真特么不如我,中国怎么都是这么一些草包耽误我们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55:01
以前就是普通人实用字库时候,忽然发现有个字字库没有收入,大多可以自己编写个字的程序,给加入字库,还不是程序员,就是普通使用者。
当初汉卡是最没用技术含量的东西,还特么现在吹牛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55:33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2:58:55
我至少在十个领域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却混成了一平庸老头。
最惨的我还看得出那些各领域的忽悠,看清楚更难受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3:10:06
我们再看看苏联对我们的援助
二: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援助。

一场抗美援朝让中国军队旧貌换新颜,配合战斗意志和轻步兵巅峰战术,成了世界强军。

但新中国在打完抗美援朝后,最关注的还有经济建设。

这方面苏联也帮助不小,著名的156工程中的50个前期项目就是在斯大林时代完成的,这五十个项目的启动,是在抗美援朝战场局势缓和之后!

这些项目成效有多大?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做对比。

1950年-1952年,新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新增金额合计59亿元,新增产能分别为:煤炭开采量1563.7万吨/年、电力22.2万千瓦、生铁76.4万吨/年、钢锭55.8万吨/年、钢材33.6万吨/年。

这是苏联援助开始前的数据,在苏联援助的项目纷纷建成投产之后,新中国发电量增加了87.55万千瓦、煤炭产量增加了780万吨/年,生铁增加了250万吨/年,钢锭增加320万吨/年,钢材增加了250万吨/年。

新增产量,除了煤炭之外,几乎都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这就是苏联最早的援助项目,对新中国建设的巨大助力体现。

煤和铁是工业的基石,电是工业的动力,没有煤、铁、电何来工业化?

1952年在我们代表团参加了苏共大会之后,苏方又一次升级对华援助,通过调派大量专家来华方式,进一步支持建设工作,这群人,成了中苏两国友谊的纽带。

按照档案材料记载,1950年到1953年,苏联派到中国参与指导经济建设的专家有1093人,1953年之后,还有342人依旧待在中国,其中重工业系统有159人,燃料工业系统有102人,第一机械工业部有52人。

这群专家,用满腔的热情,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教给了好学的学生们,他们的奉献精神还有专业能力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大奋斗时代的国人。

除了人员之外,1950年苏联科学院还重点安排了跟我们的图书交流项目,并在后续的1950-1953年向我们提供了12万套册图书资料,这大量书籍分别在300多个机关和31个大型图书馆中被各种借阅、调阅,提高了我们知识分子的知识水平。

这12万图书资料仅仅是起点,后续苏联还根据政府间达成的科研协定,向我们提供了技术资料和科学文献2928套。依托专家教授,还有图书交流、技术交流项目的不断出炉,人才培养上,中苏两国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按档案材料记载,1952年我们去苏联留学的在职干部有273名,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学生有287名,去苏联实习的技术干部有174名,东北工业部也派遣了560名各个公司代表作为留学生去往苏联。

1953年,留学生数量进一步加码,由教育部派遣去往苏联的留学生就有1100名,财经系统的就有650名,在留学生之外,中央财经委还选派近600名实习生去苏联学习。

除了实习和留学外,苏联科研院所机关也在1952年到1953年接收了24名中国研究生共同参与高端科研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三:赫鲁晓夫时代,同志加兄弟。

1953年3月5日,苏联强人斯大林故去,一个时代落下帷幕。

苏联在经过一轮权力博弈后,迎来了赫鲁晓夫时代,这个时代无疑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代。

上台后的赫鲁晓夫对于中国的援助特别上心,不顾苏联本身也处于建设时段的现实,不顾苏联不少人提醒国力有限,援助庞大伤筋动骨的建议,铁了心的加大了支援我们的力度。

这力度在后续的证明就是,无数的卢布和新建的工业企业。

1954年7月,中方表达了期望在原有项目建设上,继续补充援助的诉求。

赫鲁晓夫一听达瓦西里的要求,立马表态:满足我们政府的请求。

随后,干事特别认真的赫鲁晓夫,就将原计划规定的设备供应和技术合作资金增加了近4亿卢布,还主动提议中国当时正在建设的企业,可以使用苏联刚刚研发改进新技术。

简言之,原来协议的技术落伍了,别急我们跟你换新的。

除了之前的协议加码外,为了庆祝新中国五年国庆。在1954年10月之前,赫鲁晓夫还通过多方沟通,促成了新一批援助计划的出炉,以及释放各种对于中国的善意。

这新一批援助计划有,在之前协议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供应基础上,帮助我们新建15个工业企业,合计156家工业企业,这就是完整的156工程。

同时为了提高我们军队的战斗力,还特批了一份价值5.2亿卢布的低息军事贷款。

做完这一切后,意犹未尽的赫鲁晓夫又将原本中苏合营的新疆石油公司、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大连造船公司、大连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无偿转让给我们,并帮助中国建设了从兰州出发,经乌鲁木齐抵达中亚阿拉木图的铁路。将中蒙和中苏铁路贯通,大大便利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这当然有私心可帮助却是实打实的)也是在同一年,苏联按照协议完整地将旅顺海军基地和曾经的一些在华特权归还给了中国。

做完这一切善意举动之后,苏联还加强了专家援华的数量。

按时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估计,当时在中国的苏联专家:1954年比1953年增加两倍多,1955年比1954年可能还要多些。苏联方面自己的统计则是,在1954-1957年间,来我们这支援建设的苏联专家合计有5000人之多,高峰期是1956年的1936人。

工业建设,交通建设,专家援助,释放善意之外,苏联还免费给予了我们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文件,这其中数目今日看来依旧让人瞠目结舌。

31440套技术设计文件,12410套机器设备草图,2970套技术文件、3709套基本建设方案、11404套部门技术文件........

这其中,赫鲁晓夫执政时代的1955年到1959年,就提供了各项技术文件51792套,占整个苏联技术援助的近八成左右。

技术转让之外,苏联还帮助中国发展教育事业。

1954年到1957年提供给了我们4261套教学大纲,以及4587项工业制成品国家标准,并按照最优惠的价格,为中国设计制造了221个仪器设备样品。

这一切,数目之庞大,价值之高,今日依旧无法估算。

这无法估算的数量和价值,在苏联人那里其实有数据,那就是我们整个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将援助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总数的一半给了我们。

凭借大力援助还有那代人的勤劳肯干,才有中国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3:12:13
这说明什么? 我们在工业和科技上,我们太浮躁了,我们没有脚踏实地去创新。我们大多的院士和专家名不副实=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3:16:11
问题是,我们的决策层和顾问层,都对工业和科技不了解,不像我各行各业我都心理有数。

所以乌泱乌泱的滥竽充数的专家,能够忽悠几十年,使得我们真正的布局,不能按照有效的方案,都人浮于事,改革开放30年,我们基本解决温饱和赤贫,这是历朝历代没有做到的。这是成就。

但是,我们的工业和科技大发展太随便了,之所以这样就是院士和专家水平不高,误国误民,从经济学到科技
楼主:青涩老男人2017  时间:2021-12-07 13:22:05
你说倪光南把汉卡说成现在都手机芯片,似乎当初支持他我们现在手机芯片就超越美国了。如果不是微软纵容盗版,我们就是芯片强国了。这种严重问题的说辞,一个院士口中说出来,太误国了。

当初唯一的几乎,就是八九十年代日本半导体被美国打压到完蛋时候,恰好中国跟美国是蜜月期,如果中国收购日本被美国打破产的半导体企业,我们研究30年现在不得了。

顺便说一句,倪光南当初如果牛逼,就开个内存生产线,就别在进口垃圾里翻找就机器,拆内存制造汉卡,一个翻电子垃圾袋,有啥高科技、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