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养之人说

字数:1471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12 06:26:43 更新时间:2022-01-12 18:16:35

楼主:郑天的文艺苦旅1  时间:2022-01-11 22:26:43
性养之人说:

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给自己进补,就买了很多昂贵的补品,结果吃坏了身体,又有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肉欲,陶醉于烟花柳巷,结果得了性病,老婆也和他离婚,又有一些人,为了得到丰厚的利润,不惜草菅人命,没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势力炙手可热,最后一被调查便土崩瓦解,沦为了阶下囚。这些过度追求自己的欲望,就是属于一种性养子道,所谓性养就是拿生命去养外物,而不是用外物来养自己的生命。性命之养有两种,一种就是拿命养物,另一种就是以物养命,用外物养命的属于养性,这些人没有贪嗔痴,一切顺其自然。如一个人,他也喜欢钱,需要钱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但是他有分寸,懂得取财有道,这个月赚多点就多花点,下个月赚少了就少花点,这就是养性之道。
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孟春季·本生》里就讲到了养性和性养的区别,书中说“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惑者就是形容那些被外欲迷惑不择手段的人,如果某人卖肾去买手机那么他也是惑者,那些报考表演系的少男少女,或拍戏现场的群演也是惑者,惑者都是受到外物吸引,特别是名利场。书上的君是形容像秦始皇、宋徽宗那样的皇帝,都是巧取豪夺,涂炭生灵,书上的臣是形容乱臣贼子,这些或是皇亲国戚,或是朝中权臣,书上的子是形容千家万户的孩子,也包括太子,这三者只要一者成惑,就会天下大乱。如果是养性之君,他就会爱民如子,如果是养性之臣,就会浩然正气,如果千家万户的孩子都懂养性之道,就能循规蹈矩,是非分明。当然,人人是圣,个个是谦谦君子也确实不可能,生命是自己的,是福是祸,都在自己。
西汉的张良是一个懂养性的人,他刺杀秦始皇是为了报仇,祖先曾在韩国任相,他拥护韩王成复国是为了报恩,这些外物都是在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如果觉得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他会选择避让,刘邦灭楚后大封功臣,张良就拒绝了刘邦的厚赏,后来又提出了出世修道的想法。他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没平定天下的时候张良觉得自己还能决定形式,一旦平定天下了,就觉得很多事自己是不能控制的,刘邦生性多疑,他不好意思拿自己的嫡系开刀,便拿异姓诸侯杀鸡儆猴,像韩信、彭越、陈豨、英布都死于非命,张良也是忧心忡忡。在刘邦所有的功臣当中,韩信和张良都是决胜千里的霸才,韩信先死,张良难免兔死狐悲,不仅张良疑主,萧何也是不知所措,曹参也是故意无所事事。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起家,但是两人却是截然不同,朱元璋滥杀无辜是为了给建文帝和平,刘邦虽然猜忌功臣,却没有对自己的嫡系大开杀戒,留着这些人替自己的子孙守住江山。
明初的刘伯温做到了功成,但没有做到身退,最后生病的时候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来给刘基看病,可服用了御医的药方后,刘基觉得肚子里有什么东西挤来挤去,感觉很疼痛难受。刘基是被毒死的,可能是蛊虫,刘基既然精通天文、数理,也应该懂鸟尽弓藏的道理,如果及时解甲归田,不问世事,或许不会死的这么糊涂。西晋的石崇就是死于性养,他骄奢淫逸,常和达官贵人斗富,家里还藏有美人绿珠,这些都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最后被司马伦的党羽孙秀给灭了三族。小说《红楼梦》里说到贾元春回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大搞排场,正是“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贾元春看在眼里,也是不寒而栗,连忙说“太奢华过费了。”这些排场,这些体面,最后都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谁也躲不过,谁也逃不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