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童

字数:5006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13 05:45:14 更新时间:2022-01-14 18:09:31

楼主:篮球谜  时间:2022-01-12 21:45:14
家有学童
有适龄入学儿童的家庭,生活节奏和忙碌气氛自然要比一般人家紧张。孙女今年入学,那种被时间追赶得脚踢后脑勺的滋味,深有体会。
首先是学校的选择。一般而言,有适龄学童,才有择校之说。其实,娃尚未出生,择校问题就客观存在。早在儿子准备结婚的时候,我们老俩口就在家的附近买了一套旧房用于他完婚。最初的想法,两家距离靠近,相互都有照应。
16年我们老俩口的家遭遇拆迁,安置房地段偏,老俩口就商量,跟儿子重买一套房,之后,他腾出的房我们住。当时孙女两岁多,再买房就要把孙女上学的因素考虑进去,因此两家距离还是不能隔得太远。经过反复比较权衡,在原住地附近找了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小区把儿子安顿了。半年之后,儿子的中学同学也搬入了这个小区。这位同学养的也是个女孩,比孙女大一岁,于是同学两家人很亲近。
我是经历过迁徙折磨的人,家一挪窝,人脉就断。新环境新邻居,说话都得小心谨慎。儿子生于此,长于兹,二十多年后又与同学在同一小区重逢。这种际遇,真让我羨慕嫉妒恨。可是,不久儿子突然告诉,同学搬家去了南湖。我听了很纳闷,南湖是中心城区的边缘,交通条件,公共设置都不如此地。就问儿子,那里的房价是不是很便宜?此地卖彼地买,是不是差价丰厚?回答,价格还高一点。这就让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按我的愚蠢想法,人不会做蚀本的生意。同学这般瞎折腾,究竟图个啥?
儿子说,那里的小学是市里的名校,他也准备去那里买房。原来,按教育部门的规定,儿童入学是按户籍划片。这就有了学区房的说法,房产商于是以这为喙头推高房价。我劝儿子不要上当,并告诉他,这不是为子女好,反而是在害他们。理由为,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是文曲星下凡,你劳神费力的倒腾一场,用孤注一掷的办法,把全部家当押在懵懂的孩子身上赌,万一孩子的学习不能出人头地,他就会无故承受你所有怨气的暴凌。如此以来,他还有一个健康安宁的成长环境吗?如今有句流行话讲,钱多人傻。我看有些家长钱不多,人也傻。一句“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词,就让这些家长在望子成龙的道上,狂飚裸奔,实在让人唏嘘!
等娃上了幼儿园大班,择校问题就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学校招生,除了按户藉与对应房本的硬性指标之外,所谓名校掌握有一定名额的自主招生权。这就为有关系门路的家长,打开了一扇后门。孩子到了这个节骨眼,就是家长最忙碌的时候。找熟人,挖关系,请吃迎送,登门送礼,然后捐出所谓的择校费。
据我所知,择校费最初只二三万, 现在据说市某小学和实验小学择校费上了十万。这对普通家庭而言,算是天文数字,但比较买学区房的操作,能获得一个入校名额,就如同中了大奖一般。好在今年教育部门刹了车,实行双减政策,没有择校这一说了,众多家长这才消停了。
其次是上幼小衔接课程。公立幼儿园规定不许教授小学课程,社会学堂就填补了这项空白。刚开始,我觉得小学课程没有什么难度,幼儿园的规定很对,没有去补课的必要。不过,众家长都有怕自家孩子掉队的担心,相约去上补习班。儿媳替孙女也报了拼音和数学两门课,孙女的奶奶知道我的想法,咛嘱我不要从中作梗,说事先接触一下课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是个唯物论者,相信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哪有从没见过或了解的新东西,一接触便能掌握运用的事?一出娘胎就能说话,这种八卦新闻时有耳闻。稍有常识就知道,这绝对不可能。发声只靠声带振动,可以从娘胎里带来,而说话则是有规则的发声。规则是娘胎之外的社会定立的条约,掌握具体内容,不仅要熟悉外部世界,并还要加强后天的训练才能完成。俗话说,笨鸟先飞。顺此逻辑出发,事前做功课很有必要。但童儿的心智不成熟,耐受能力差。把新东西琢磨透了,就容易产生厌倦。公立幼儿园不允授小学课程,就是怕产生厌倦的负作用。
经这么一权衡比较,上或不上幼小衔接课,各有千秋。对好坏参半的事,我通常抱顺其自然的态度。既不从中作梗,也不热心快肠。孙女要补课,只不过增加了我跑腿的路程,我的任务就只管接送,其他不操心。
学了一段时间,教孙女拼音的老师告诉我,孙女跟不上进度,课后要加强练习。说,小学的拼音课程跑得快,不事先准备就跟不上。
我听了不以为然,回家检查孙女的学习情况。发现小孩接受知识有两个明显的层次,一是认得、知道,但记得不牢固,这是浅层次的了解。二是有深刻印象,看见就能随口即答,这是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孙女的问题出在复韵母的拼读上。估计她在听课中,只专注老师教授读音如何滑动拼读,对拼后的结果反而忽略了,所以具体读起来就含糊其词,显得生疏。于是,我要求孙女将所有复韵母当整体音节认读,釆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将它们记住。结果再上拼音课,老师对孙女的进步很吃惊。
这个事例,更加深了我对小学课程没有什么难度的看法。等孙女正式上了小学 ,拿回的作业试题,彻底颠覆了我的三观。比如,前天遇到一题,题目画了一个停车场,从一到五画了三辆车,其中第二和第三辆被大树遮挡了。问,一、被遮挡了几辆车?二、是那几辆车被挡住了?问题的第一个空填2,这孙女很明白。第二问题两个空,应该填2和3,因为第二和第三辆车被挡了。孙女填了个3,就是不肯填2。告诉她填2,她硬不填。说前面填了2,后前就不应该再填。原来她对数字的概念还有些懵懂。前面的2指的是数量多少,后面的2只是一个编号,跟数量无关。孙女只认识几个字,也不懂量词的含义,更不懂成人世界有用数字符号指代它物的弯弯绕,遇到两个长相、读音一样的符号,自然就懵了圈。我着急如何解释才能让她明白。
这足以说明,课程有无难度,不应用成人的智力标准衡量,而应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评判,而我们家长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越俎代庖,替他们下难或易的定义,然后再鉴定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
孙女有个表姐是学霸级的人物,上小学保送上重点中学,初中毕业,又成了重点高中争抢的对象,后来又保送上了北大。奶奶希望孙女学她的表姐,斯斯文文,每天宅家学习做功课。因为心存望女成凤的动机,就对孙女的举动格外上心。
孙女性格外向,爱玩好动。奶奶便让我椄孙女放学之后,就直接回家,目的是要孙女养成宅家学习的习惯,然后再拿些课外作业让孙女做。孙女高兴做时,奶奶无言;若孙女不愿做,奶奶便跟我吐槽,说孙女不是读书的料。我劝奶奶放松点,孩子小,逼紧了适得其反。碰到这种情况,奶奶就唠叨,别人怎么那会养伢?落到我们名下尽是些不争气的种。
一天,孙女放学。刚出校门就缠着要我买教具,说同课买了。我不知何为教具,孙女说,有长方盒那么大,是上面有一串串小珠,里面装有方块和三角块,并能折叠的那一种。她解释半天,我也不懂,甘脆就领她到文具店自已挑。买后我一看是个记数的用具,很实用,上面还有一个模拟时钟。我想,孙女到了认钟的年龄,买得正是时候。
回到家我就拨动教具上的时钟,教孙女怎么识别。拨到整点上,孙女都能答上。整点过了五分以后,孙女就答不上了。反复告诉她,钟上面每个数字之间相隔五分钟,长针指到数字一就是五分钟,指到二就是十分钟,以此类推。试了上十次,仍然答不对,最后孙女很厌烦,甚至反感。于是奶奶背地跟我唠叨:我说了这伢不是读书的料,你不信。好学的伢,不会就拼命钻。她笨不说,冇学一下就不耐烦了。我对孙女的表现也很失望,但嘴上还是宽慰奶奶。说,慢慢来,猴子不上树,多敲几遍锣。
奶奶将孙女认钟的表现说给儿子听,儿子听了也吐起槽来。说孙女不灵光,智商有问题,那天有道题,他跟孙女讲了一个多钟头,结果类似的题目考试还是错了。他说现在不再作她的指望了,就让她将来读职校。我怼儿子说,你先准备卖房去培养你女儿,当初的劲头怎么没了?儿童教育不能用蛮力,只能使巧劲。大人看得简单的事,是大人跨过了那道坎,把蒙着的那层窗户纸揭开了,才看得清楚。小孩不明白,是冇捅破窗户纸。说了半天没效果,估计她是不是卡在某关节上了,我们的解释却没有落实到点子上。
过了几天,教师在群里发微信,说课程将上认钟的章节,要家长买教学用的模拟钟,尽量买大点。我又去文具店买了教学用钟。这个钟标注得很细緻,分、时、秒针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区别,记时数字也是用彩色进行区别,钟的最外沿从零到六十把每分钟都标注出来了。孙女被钟的色彩吸引,指着标注每分钟的数字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那是时间经过每一分钟的数字。
奶奶试着拨动了几下,问孙女几点钟,孙女一口答出了几点几分。我们非常惊奇,问她是不是爸妈又教了的?回答没有。我们更加惊奇。又试了几遍,每次回答准确无误。在我们的夸奖下,她非常兴奋。后来又自已主动要求测试,也都回答正确。
孙女灵光一现,开始我深觉意外和蹊跷。事后分析,原来是记分钟的数字起了作用。孙女记数,只知一个个地累加,不知用成人一五、一十的快速数法。再加上遇到整数之外零几分的情况,又得进行计算。这对她而言,过程太复杂了,出现反感、厌恶的情绪很自然。教学模拟钟把每分钟标注出来,就轻松地化解了这一难题,帮她跨越了识钟的这道坎。
其实,针对儿童教育,能够实施操作的适应面非常窄。我在与孙女的接触中,深有体会。比如,要让她掌握一个常识,往往会被另一个常识性的内容纠缠。小孩象张白纸,跟他们讲道理,经常会遇到神仙打架的尴尬局面。就如上面提到车辆被大树遮挡的题目,题中两个数字“2”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讲就非常绕。而家长们在这个方面常犯一些简单粗暴的错误,再加上小孩心智脆弱,言语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种玩具很流行,器物由玻璃吹塑而成,细长长的颈连着一个货郎鼓大小的空心圆轱辘,长相既不象喇叭,也不似花瓶,样子很奇葩。具体玩法是,对着细长瓶颈吹气,然后空心圆轱辘的底部就会震动发音。声音“滴咚、滴咚”地响得很单调,玩的人却乐此不疲,原因是吹气的技巧掌握有难度。
这玩艺用玻璃造得菲薄,吹气轻了,玩器底部不振动,重了,玻璃就碎。能吹响并吹出各种节奏,就是能耐。如今回头体会,小孩如同这个器玩,轻轻不得,重又重不得。遇到小孩不听讲又淘气的时候,人就有种身心俱疲的泄气感觉。
又过了两天,我问孙女,上了认钟课没?孙女说上了,并拿出课本指给我看。课本上画着两排时钟的图形,每个钟表示着不同时间。下面有几道练习题,属于同一类型。问,10个小方块,两个一数,要拿几次?五个一数,要拿几次?我看了,心里非常震撼。
教材编得精确到位,教育家如同一个贴身服务的供货商,不仅准时送货上门,而且按时安装到位,甚至手把手地指导操作,真是在把小孩当上帝伺候。我后悔当时教孙女认钟之前,怎么没想到使用这一招?这个细节,使我对教育家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语文教材的编辑,人性化、年龄化的特点尤为明显。比如《比尾巴》、《影子》、《秋天》等等课文。刚入学的小孩一不识字、二基本常识少。《影子》这篇课文,旨在告诉学生前、后、左、右的时空方位。课文内容不是孤立地将具体方位当单个词汇,去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方位与自身的影子联系在一起,用形象的话语,强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影子在后,就象跟着的小黑狗,影子在右,就象我的好朋友。……。”形象化的比喻,便于学生掌握和牢记。
《比尾巴》是完全按小朋友的兴趣喜好,用童心去体验和观察小动物所构成的内容。课文采用问答形式,首先发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象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宽?谁的尾巴最好看?然后搬出猴、兔、松鼠、鸡、鸭、孔雀相对应。这是一种启发互动式的表现方式,课文开始让读方跟随写方的行文走笔波动,然后使读方逐渐摆脱文字的束縳,最终把读方天真的主体意识推到表达的前台。本来,小朋友是以天真好奇的目光观察世界,对小动物有天然的亲切感。于是,在小学生们朗朗读书声中,这些小动物给童话世界增添了无穷的趣味。
《秋天》是帮助小朋识字和认识季节变化的课文,编选得非常经典。“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我上一年级学的就是这一课,六十多年过去了,孙女上的也是这一课。我之前,这一课早就流传;孙女之后,仍然会流传若干年。学了这一课,既知大自然有四季变化,其中的生字词也会过目不忘。有次与朋友讨论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我就推荐这一课。一是经得起时间考验,二是受众面广泛。这是题外话,就此打住。
孩子们的所思所想,难题与疑问,教材的编纂者洞若观火。如此知冷知热地教育步骤和模式,为孩子们奠定了学习的康庄大道。说心里话,作为基础教育,又有社会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再加上教材的精确制导,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再盲目地追逐所谓名校,几乎没有太大的价值。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