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六百八十四帖 读《绣云阁》

字数:450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2-16 19:56:53 更新时间:2022-02-18 05:26:02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2-02-16 11:56:53
读书破万卷(5684)·《绣云阁》
《绣云阁》,一名《绣云仙阁》。八卷143回。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题“正庸魏文中编辑”。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八年(1869)富顺县初刊本,五十八回,藏四川省图书馆;清同治八年(1869)重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1918年四川合川县刊本,藏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198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排印本,1992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清同治八年(1869)重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同治八年(1869)重刊本。
魏文中,字正庸,自号拂尘子。事迹不详。
故事梗概:道君奉王母懿旨,欲命一弟子去人间阐明大道。紫霞真人奉命前去,回至绣云洞府,召集诸徒,有虚无子愿代师往。虚心子亦愿行,紫霞不许,虚心子暗抱不平,欲虚无子入尘世迷途不返,仙根坠落。临行紫霞言虚无子,他日功成,于洞门外建绣云阁,以候众人成仙后居之。
虚无子神游空中,选视积善之家常老之媳耿氏为母,不料虚心子窃其投生之所,生后名曰七窍。虚无子再择为李荣庆之子,生而能言,李翁为怪,令仆妇扼杀之。既而复生,七八载未尝一语,故名三缄,后得老道点化,始能言。七窍遇一老道,令其遍访三缄,须与三缄同师,方能入道。
三缄承老道言,亦访七窍。一日入一庄,遇三美人,乃姹女、意淫、么姑所化,持酒戏三缄,幸得紫霞以雷诀震之,三缄得救。七窍至山北访三缄不遇,返家。有猿狐二怪,知姹女等被害,要复三妖之仇。是夜猿至七窍媳不情卧榻,毙不情而吞之,仍化其形,以惑七窍。七窍入室,不情笑容满面,多端献媚,七窍为其所惑,又以狐妖化美女露珠,为其妾妇,终日淫乐,忘却求道之心。紫霞得知,命推云使者化一有齿铁杖为美貌处子,肌肤相近,自觉遍体相刺如针,处子愈抱愈紧,七窍呼号惨切,使者救之。
三缄出行,至郭氏三村,遇一老丈,求之以道,老丈曰:“道中有人伦,道中有至性,道中有保养,道中有淡泊,能养之,行之,守之,安之,即是道也。”入夜遇众仙女,葛仙与桂仙为与三缄成婚而争斗,黎山老母止之。三缄复前行,经万仞山之东,有黄河赤鲤为害,紫霞令复礼子与之战,服之。三缄前行至白马庄,闻一老叟言孝敬父母之论,顿生思亲之念,遂返乡关。抵达桑梓,父母有病,三缄衣不解带,小心护持,病愈,承欢膝下。一日三缄梦游绣云阁,得知绣云之义:以云为阁,贵之至也;云也以绣,五彩俱毕,其贵重更可知。自是又抱游览之意,但不敢逆父母命,入学求师,既而赴考,中举,得梁公子之助,出仕昆明。三缄办理董明忠之妻赵氏案,因不明实情而妄断,为当朝亚卿云上衣挟嫌报复,谪辽阳待罪三年。云上衣复买通押解差人张顺、吴魁,要在途中结果三缄性命。行至秦岭相近,闻张、吴商量欲于明日下手,三缄当夜出逃,匿身于芦花丛中,幸遇杜公得救,两人相依为命。后杜公先得赦令回都。三缄孤身一人,为强人劫去,售于匈奴人牧羊。牧主怒气勃勃,时将三缄扭卧于地,毒拳相加。不久又从秦岭出售于黑峦山洞,频遭鞭击,几乎昏死。后又失足坠崖底,于万死一生之际,得一老道相助,再得杜公相救,才与父母重聚,于盘涧谷另建房廊。遇难归来,不论求道,万事俱淡矣。
七窍外出访友,寻觅三缄。灵宅子使总真童子化为三缄,使七窍自此决心弃道而崇儒,入京赴试,三试三胜,青衿得服。
三缄之母又病,不思饭食,欲得一二鲜桃,解得口热。人皆云桃花开于春,熟于夏,隆冬求之,恐非其时。三缄知熟于夏者谓之夏桃,熟于冬者谓之雪桃,故仍多方求之。后遇一老叟,指示于纯阳观求雪桃,幸得二枚,归食其母,并梦游仙境,闻三教之道,故学道之念又生,回至家中,习道之念不辍。灵宅子闻后不乐,欲阻三缄入道之路,煽动毒龙真人,使其与老虾、老蚌、老蛟化作一家,住入三缄家之空室,阻其入道。毒龙自名江清,蚌女珠光化作绝色美女,多方媚之。三缄回家,赠之盆花,蚌女化作花心,入三缄屋中。三缄之母见蚌女珠光非但美艳,且贤淑无比,欲娶为媳,强令三缄与之成婚。婚后三缄每每外宿,珠光怨之。毒龙知三缄道心牢固,欲乘机吞噬之。紫霞知,命正心子等救三缄。三缄重新修道,久炼之下,以色财诱之而不喜,以猛兽逼之而不惊,心如白璧,无贪无欲,灵根固矣。珠光母女又欲入室骚扰,三缄心诚不变,珠光被金甲力神逐出境外。珠光一身,随风飘荡,为灵宅子所见,乃令珠光去郝丞相府,其女珠莲死方二日,即去附珠莲之尸,以后珠莲与七窍成婚,便作内应,欲共伐三缄。
七窍自服青衿,苦读儒书,得举孝廉。春闱相近,三战三胜,题名探花,拜至郝府,纳为乘龙佳婿,不日七窍出为海南太守。
三缄要云游四海以积外功,故将家业托于人,以嫡堂兄四子为继子,更名继宗,即出门而去。一路收得狐疑、狐惑、铜头鬼王、龙君季子龙宾等为徒,一同南游。
七窍为海南太守,上任之初,禁令有二:一曰禁捕蚌杀蚌,二曰禁道者流。紫霞欲制止,令复礼子化作强人,以草为兵,折蕉为旗,于海南谋反。兵部侍郎汤文玺至海南,罪连七窍,责令回京面圣。郝相求情,罢官为民,屈居岳丈府中。一日烦闷,七窍出游会仙阁,紫霞化作老道,欲感化之,七窍不为所动。
三缄师徒南游,途中降伏山精水怪,一伤人毒虎,在碧玉山中,收伏二蕉精,一名翠华,一名翠盖,又收伏榆树上青蜂精蜻飞子,椒花树下黄蜂精椒花子,收伏井中金镜所化之金光道姑、灵凤修成之凤姑、紫薇花妖紫花娘等,将七众收为徒。椒、蜻二子随三缄游,其他各归洞府。三缄前行至长寿村,使弃海借来倾盆大雨,平地水深尺许,洗净有毒之水,解救黎民。继续南游至三贤庄,庄外有海子,下有深潭,水中有鳌精作怪,三缄用绋子擒得鳌精,保得一方安宁。前行至玉女山收猿精,赐号护道,又收蛛虎、蛛龙同行。到了衡山地界停云阁,三缄谓众人曰此阁为传道之地,遂与大家讲道。
七窍罢官住在丈人家郝府,为珠莲所惑,酒色交加,后得严公调停,充任南龙邑宰。上任之际,紫霞使复礼子在车驾前敲动渔鼓,歌唱习道成仙之事,不听,逐走复礼子。七窍入衙,遇前任留下一老婢,即珠莲之母老蚌也,暂且相居一处。
且说翠华、翠盖在碧玉山修炼,有一九头恶妖来占洞府,二翠不敌,往请其师三缄相助,两下交锋,三缄之绋子未能缚得老妖,反被狂风卷去。紫霞率众仙与之战,亦不敌,经佛祖清查,乃文殊座下青狮,由文殊座下看狮童收回。三缄得救,独身下碧玉山,环顾左右,无一门徒,自此师徒彼此失散。三缄独行至古铜镇,有一少年请其捉妖,此妖非他,乃狐疑也。故而师徒相会,同往南岳而去,途中于富良村又收一徒,唤作紫光。灵宅子不忘坏道,召来蛟、虾、毒龙及赤鲤等四妖,混入七窍衙内,化作衙内总管、近侍等人,欲假七窍之手闭塞道门之路。
三缄八载云游,引发思乡之情,次日便向梓里而行。途中草木枯槁,天大旱,三缄求来甘霖。其地有一寡妇雪氏,为其小叔所售,欲自尽,为女狐榴姑所救,三缄皆收徒,赐号榴真子及雪清子。三缄行至乡里,当年所编竹篱依旧,继子宗继相迎,已有三孙。家中设筵,三缄告诉族中人,愿独力建造宗祠。越半载,祠建成,祖宗告慰。三缄之徒先后相逢,翠华等相约师兄妹团聚此地。三缄弟子龙宾寻得杏子山顶一片好地方,峭壁石穴排列,密如蜂房,三服、乐道等十一徒众皆到,各居一穴。不料山崖下有四野牛,要众人速离此山,双方大战。后有一贪狼助战,贪狼用葫芦吸入众弟子,幸得南海大士相救,大士告诉众人弃此杏子山,仍去碧玉山。以此地散,以此地聚。
七窍在海南州县平了海怪,皇上封他九卿之职,珠莲自此播弄是非,欲禁习道之人。三缄假装卖镜之人,招七窍之魂,上游天府,坚彼道心。不久七窍欲辞官入山修道,又为珠莲所说,左右不定。三缄使七窍观孽镜,见珠莲、蚌母等原形。珠莲不甘示弱,用障眼法引七窍游龙宫,故七窍对一切障眼物恨之入骨,把传道热心化为冰冷。后七窍出行荒野,落于石缝之中,为张老所救。张妪使七窍斫柴,使珠莲汲水,辛苦无比。七窍夫妇不甘劳役,改求学道,三缄引七窍入绣云阁,坚其道心。不久郝相来邀七窍、珠莲回京城,且官复原职,学道之心又冷。不日七窍之仆李赤谋反,祸及七窍,贬往西夷,夫妇大哭而去,途中遇白发老道救之,引至万星台前,与其男徒女弟共同学道。
三缄依众徒道之深浅,在万星台分班传道,七窍原系仙子脱胎,不在各班之列。一年以后,三缄又以美色富贵、忠孝信义等试探诸徒学道之心,并照以玉镜,以分泾渭,决定去留。有混元、转心、珠虎、野马等人,未成大道,尽皆驱逐而去。紫霞见三缄道功已成,令其往各洞府拜谢诸真,拜罢仍回万星台。不久奉道祖宣召入宫考道,诸真同往八境台。道祖跨青角板牛登上八卦台,面试三缄,并问及所收门徒六十九人,人仅十余,余皆物类,感叹人不如物。
无何,金光万道,至圣先师及牟尼文佛至,道祖迎于升仙亭下。至圣、佛祖盛赞道祖之劳,云众仙脱胎尘世,不仅金丹大道得以发明天壤,儒佛二道亦炳若日星。时上皇亦驾到,道、佛、儒三圣参拜,上皇闻道已明,大喜,命三缄统率门徒朝见。先召三缄,次召七窍;先召人类,次召物类。封三缄为虚无真人,七窍为虚心真人,其他皆各有封号。封毕,再至瑶池拜见王母,王母宴设瑶池,赏赐新仙,并各赐蟠桃一枚。次日,王母面奏上皇,幢幡千道,宝盖千重,排五彩云车送三缄等新成仙子入绣云阁。
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杂取了前代小说的各种模式而成的。身肩阐道大任而降世劝化,类似于《女仙外史》中的月君临凡以乱天下;三缄云游天下沿途降妖服怪的经历,也类似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西行;以酒色财气为四大妖魔来折磨和考验主人公,则类似于《西游补》的以“情”为妖;经历种种幻境而终于悟空,则取胎于《红楼梦》;而仙、魔们的斗法则大致是《封神榜》的模式,三缄和七窍两条线索的分叙也从公案、讲史小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发展而来……而把这种种模式统一起来的,便是三教一体的思想和上述的宗教理性。
因为小说是要阐明真理的,与一般小说的讲故事不同,所以一般小说中所保留的宋元话本的某些套语,如“且说……”、“且听后回分解”、“有诗为证……”等等,在《绣云阁》中都不见了,语言也全用了文言。
《绣云阁》产生在咸丰年间,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了,但小说中丝毫看不出近代社会的任何时代色彩,充斥其中的是一些背时的观念、传统的手法和僵死的语言,几乎没有一线新的文学因素出现的微光。我们可以说,它是清以来中国传统神魔小说文人化、道学化的终结,它没有生动的场面、精彩的情节、活泼的语调和符合正常人情的性格,相反地,一切公式化、说教化、概念化、抽象化、单一化等与小说这一文学形态本身相背的思维方法、结构模式、叙述手段,都在这部书里得到了发扬和汇合,连《后西游记》的活泼理趣、《西游补》的奇丽想象,在这里也衰落而至于湮灭了。传统神魔小说是非常自然地走到这一绝境的,正如言情小说钻在了才子佳人的套子里一样,只有一次新的文学思潮的冲刷,一次彻底的文学革命,才能打破这个沉闷。而当这个冲刷来临的时候,它的命运将是被扫荡,抑是被更新,这是要由此后的文学实践来为它作定论了。
评:杂取前说模式成,阐道大任肩而生。降世劝化类《女仙》,降妖服怪似唐僧。
酒色财气四大魔,折磨考验主人公。以“情”为妖类《西补》,历多幻境而悟空。
仙魔斗法类《封神》,三教一体宗理性。话本套语都不见,用语文言更僵硬。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