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梦开始的地方 |惊不惊喜?神不神奇?尊不尊荣?意不意外?|(转载)

字数:8430访问原帖 评论数:6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2-17 05:00:21 更新时间:2022-04-01 06:34:35

楼主:D落  时间:2022-02-16 21:00:21
惊不惊喜?神不神奇?尊不尊荣?意不意外?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images/2015-03/03/05/2015030305_pdf.pdf

采风周刊
采由木铎
风韵雅颂
2015年3月3日星期二第五版《采风周刊》第189期总编室主办

责任编辑陈冰
新闻热线(010)6755071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人物
报道稿件或线索

【手记】梦开始的地方

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金色阳光洒在微风拂动的河面上,闪动着粼粼的光点。
看着拓宽后的大沙河,黄涛说,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1987年我从司法学校毕业,分配到法院工作,一来就去了梁寨法庭。”
自此,从梁寨、华山、赵庄到顺河法庭,眼前这位老庭长在丰县——这个江苏西北部的县里当了28年的法庭人。方正的面孔,挺拔的身姿,严肃又不失平和,炯炯的眼神写满了睿智、乐观,斑白的鬓角又似笔锋一转,仿佛在娓娓诉说时间都去了哪儿。
当年的小黄而今已是知天命的老黄了,身边的搭档也由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变成了差一些的,又变成了差一辈的。“新来的书记员就和我闺女差不多大,在我眼里还是个孩子哩。”黄涛笑着感慨时间一晃过得真快,“当年的大沙河远没有现在风光,但那时庭里几个小伙子骑着‘二八’大梁下乡办案,大沙河可是沿途唯一的风景呢。”
大沙河畔,是黄涛法官梦开始的地方。28年法庭行走,一米八的个儿、魁梧健壮的黄涛成为了法院名人。“提起苏北大老黄,附近安徽、河南一些县的法院、法庭都知道,办的一些案子都成了口耳相传的经典好案例!”
2014年6月黄涛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早期食道癌。经历了一次大手术后,他还是选择回到法庭,选择在人生的冬季化作春泥——帮助庭里的年轻人成就人生春之蓬勃、夏之绽放、秋之收获,是他如今最大的心愿。
楼主:D落  时间:2022-02-16 21:00:38
大沙河畔的司法行者
——走近江苏丰县法院顺河人民法庭庭长黄涛

本报记者 朱旻 本报通讯员 杨梅花 袁鹏

黄涛1987年来到法院,扎根基层人民法庭28载。28年来,他行走于丰县的母亲河——大沙河畔,扎根法庭踏实办案。28年来,法院法官主体构成经历了军转干部、招干考试、专业考试,他所代表的老一代法官吃苦在先、甘于平淡的精神从不褪色,引领着一代代法官成长。黄涛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法庭工作虽然紧张起来常常不着家,但总得有人干。我是农民的儿子,只要能为农民多办点事,无论什么角色,无论在那里待多久都不会后悔。
——丰县人民法院院长高永

侠骨与柔肠

“我想每个人在别人心中都有一个性格符号。认识黄涛庭长这么多年,我见的最多,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侠骨与柔肠。”丰县华山镇,记者见到和黄涛相识20多年的法律工作者胡博。往事如昨,他谈起和黄涛的“第一面”之缘。
“80年代末,那时基层法庭的法官不仅要办案,还要自己去执行的。记得那是个因男方外遇的离婚案件,执行时,女方一早带着自己庄子几十号人到男方庄子拉家具。男方硬是不让搬,庄子里几乎所有人都闻讯赶来帮着他们家,两方僵持不下,乌压压一大片人,火药味很浓。这时女方猛地抄起一块匾额摔在地上,这下可是把炸药桶点着了!双方立马揪斗起来!”说到这儿,胡博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当时也就二十出头,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也不敢上前,真是吓愣了,吓坏了!”
“这时只见一位‘豪侠’噌地跳到院子里水井沿上,大喝一声:谁打人谁赔偿!我是法官,看谁敢动!就这两声吆喝,震得双方都止了手,硬生生缓和了事态。后来一打听,这位匆匆赶来的‘豪侠’就是黄涛庭长。这第一面,就让我服他。”
浓眉大眼,孔武有力,果敢勇猛,这的确符合一个豪侠的形象。而“黄庭长对待老人孩子,对待困难群众,总是一腔柔肠。有时在法庭远远看见门外有老人过来打官司,他都会急急忙忙跑过去把老人搀进法庭,扶着老人坐下,端上一杯水,说声老妈妈别急,坐下来慢慢说。”顺河人民法庭人民陪审员程志向记者娓娓道来。程志的“主业”是顺河中学老师,“我常在课堂拿黄庭长给学生们做例子,通过我看到的一件件事情,去和学生谈帮助弱势,去谈法中蕴含的温暖与爱。”

侠骨铮铮,绵绵柔肠。

记者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有关黄涛的故事。那是1995年的时候,梁寨镇上一个寡妇改嫁后把因病去世的前夫留下的遗产全部悄悄带走,丢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分别才10岁、8岁和6岁。孩子们的大伯领着三个孩子找母亲,不是避而不见就是冷言冷语。最后,孩子们给大伯领到法庭讨要一个说法。“三个孩子冬天了还穿着单衣单裤,黄庭长看了很心疼。听完情况,马上对孩子们的大伯说:这事我来管!”丰县法院民一庭庭长周洪林,曾经多年跟随黄涛在梁寨法庭办案。他回忆说,“几天后,梁寨最热闹的中心街,梁寨人南来北往最忙碌的北大门和法庭门口都贴上了法庭将在梁寨会堂公开开庭审理该案件的公告。开庭那天,会堂足足坐了近千人。最后在一致谴责中,改嫁的寡妇同意把前夫的遗产交回大部分,孩子们继续由他们的大伯抚养。”
“那时寡妇改嫁扔了孩子的事在农村还是挺多的。这个案子这样公开审理,不仅在梁寨,还轰动了周边县市,对于那些逃离抚养赡养义务者是个强有力的警示。上世纪90年代,这样开先河的巡回审判称得上是审结一个案件,教育一大片。”采访中周洪林谈道。

简单与复杂

基层法庭面向农村,多数当事人年纪大、识字不多,对法律也不怎么了解。而黄涛总是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打比方、讲道理,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用基层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法律、法条说清、说透。不属于法院管辖范围的,告知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维权;没带齐立案材料的,他会在一张纸条上写清楚都需要哪些东西,标出来还差哪些。他还主动把庭里电话及自己的手机号码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在去法庭之前了解他是否在庭里,以免浪费时间和车费。对于一些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当事人,黄涛通常主动上门开展工作。
“师傅这样的事无巨细往往凭空多了不少‘枝节’,这些‘枝节’让他的生活变得复杂化了。”顺河法庭副庭长尹普普是黄涛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2013年深冬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我和黄庭长刚刚给一个当事人送达完传票,正在返回法庭的路上。那一段乡间小路泥泞坑洼,路上基本上看不到行人,车一路颠簸开得很慢。我刚想眯会儿,就感觉车突然停了下来,然后黄庭长推了推我说一起下车搭把手。下车一看,原来前面有一个老汉正推着一辆三轮车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车上坐着他的老伴,在呼啸的风中勉强撑着把旧伞。黄庭长带着我过去,一个在前面拉车把,一个在后面推车,不一会儿便将车推到了大路上。
我回身走了几步,发现黄庭长没有跟上来。扭头一看,他在和老人交谈。只见他的裤子和鞋上沾满了泥水,头上冒着热气,一边用手将湿漉滴水的头发捋向一侧,一边神情专注地听老人激动地诉说什么。我过去听了听,才了解了事情的大概。老人有三个孩子,两个都已成家,只剩身有残疾的小儿子还没有着落,一直跟着两个老人一起生活,自己靠着门手艺也能挣点钱。但二老年事已高,生活中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小儿子不在家的话就没人能帮得上忙,于是他们便想着在小儿子外出工作的时候让另外两个儿子来照顾自己。可没曾想,两个儿子觉得老人偏心,不但不愿意照顾,反而还说了一些冷言冷语。二老这些日子正一筹莫展,准备去法庭起诉,可巧在路上碰到了黄庭长。黄庭长听完后,劝说两个老人先回家,并约好次日到老人家中了解情况。
第二天中午刚开完庭,黄庭长带齐了材料叫上我跟他一起去了老人家,再一次听老人讲述了基本情况和诉求后,他找到了该村的村干部,对老人的事情进行了一番交流,然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到了老人的两个儿子。经过一番耐心细致地劝说教育,终于化解开了二老和两个儿子之间的心结。
“事情圆满解决后,我总在想,在师傅心中,从来没有哪些是‘归他管’的案子。只要是他看见听见遇到的,他力所能及可以解决的,他都会去管。”尹普普说。
正如这样的路遇,侠骨柔肠的黄涛常常会让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但审案上,庭长的绝活就是抽丝剥茧,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庭长说,矛盾看上去千头万绪,起因和症结还是在根上,所以化解要从根上入手,才能让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庭长的这番经验,首先从思路上就帮助我们把很多复杂的案子简单化了。”
史宝光,跟着黄涛办案数年,目前已是院里年均结案500多件的办案能手。他告诉记者,比如离婚案件,庭长常常提点我们,双方说起来是性格不和,矛盾的根子可能往往是因为没生男孩或者婆媳关系不好;赡养纠纷,很多表面是子女不孝,但深层次原因常是子女怨怼老人财产分配不公;至于相邻权纠纷,更是不能偏听一方主观臆断,而要多走访街坊邻居多做调查,才能找准矛盾的症结点。
寒来暑往,简单与复杂间行走的黄涛,28年来办案3000余件,案件调解率超过70%。28年间,他历经3个法庭,带出了3个有战斗力的法庭队伍。法院副院长杜月秋告诉记者,那天她无意中做了个计算,这些年黄涛带出来的法院中层干部有8位,业务骨干有10多人。

关于尊荣感

采访黄涛期间,记者在同事、当事人、黄涛的朋友中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对这位老庭长的:尊敬。
“刚到法庭第一天,黄庭长就专门和我聊了聊。”书记员戴文路回忆,“他告诉我,在法庭干要用心、不动心。就是对工作要用心,对诱惑不动心,家里有困难、手头紧了告诉他,他会尽全力帮忙,千万不要丧失原则。”
不只是他,几乎每个在黄涛手下工作过的人——不论法官还是书记员——都曾经历这样的“聊一聊”。用黄涛的话说,业务水平可以慢慢提高,但为人处事要从一开始就立下规矩。他不仅这样教育年轻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法庭驻地在镇上,可谓天高皇帝远,加上条件艰苦,稍微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界;一旦越了界,再想拉回来就难了。”黄涛进一步解释这样的“规矩”,“一个法庭在驻地就是正义的化身,这样的越界一次两次必然影响辖区老百姓对法庭的尊重,必然怀疑法庭的公平正义。”
案件当事人袁某在胜诉后多次要请黄涛吃饭以表谢意,但每次都被婉拒。袁某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便用普通信封封了一个红包,没想到这次不仅被拒绝,而且还被黄涛严厉批评教育了一番。至此袁某才彻底明白,自己的胜诉和“诚意”没有一点关系。
“他有着强烈的纪律意识。他个人的风格也成为法庭的整体风格。同时尊重是相互的,黄涛赢得的声望与尊重更多源于他对群众、对当事人的耐心与尊重。”丰县法院院长高永说起他还在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室时到赵庄人民法庭的一次暗访,“这是我和黄涛的第一面。第一眼见到浓眉大眼的他,就像个工农干部,在法庭走路都是风风火火三步并两步。我就故意装成当事人拦住他,用很急躁的语气向他咨询怎样立案。他立马停下脚步,边给我倒来一杯水,边耐心又言简意赅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同时招呼书记员先去做一个案子的开庭准备。虽不是大事,但细节见人。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在情急之下,对陌生的当事人能有这样的尊重、这样的兼顾和周到!”
“做事求真,为人谦和朴实。”杜月秋谈到她刚到丰县法院担任副院长,分管法庭工作中和黄涛的一次案来案往,“我们当时对一个案子的处理方法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当天我就有些后悔,面对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庭长,说话太直接了。第二天一早,正在办公室想着怎样和黄庭长再好好沟通下,门猛地推开了,一早从法庭赶过来的黄涛第一句话就是:杜院长,我想了一晚上想通了!还是你说的有道理!看着满头大汗一脸实诚的老庭长,我真的很感动。一个小他快一辈的‘黄毛丫头’的意见,他如此认真对待,对案件审理又如此求真……”
尊荣感融入感情,融入血脉。庭里干警们说,黄涛在北京住院那段时间,午饭时格外想念。“庭长常常在冰箱里备上粉丝、牛肉、白菜,至少一周两次亲自下厨给我们做午饭,让我们吃得好些。那天普普吃着我们自己下的牛肉面时,突然来了一句:没滋味,忘了买粉丝白菜了。大家就都不说话了。”
“他闲不住,即便在北京住院,也一个病室一个病室串门聊天,普及他的法律知识。去年10月我们来肿瘤医院复检时,他可是大红人。从医生护士到病友,都跑来看看黄法官恢复得怎么样!”
“你看,当法官光荣吧!”采访中,黄涛一旁笑着说。
妻子卢秀华接着又调侃了句,“不过住院时别人一问黄法官的工资,他总是说这样三个字:还可以。就绕开了,从不直接回答。”
“丰县县域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丰县法院是江苏法院人才流失相当严重的法院。每当看见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经过几年锻炼后又离开,真是忧虑。在没有太多物质待遇留住千里马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黄涛这样勤恳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法官,更需要他身上这种执著奋进的老黄牛精神啊……”丰县法院副院长邵明芹感慨地说。

楼主:D落  时间:2022-02-16 21:00:51
“法庭就是我的家”

口述:黄涛
整理:朱旻

1987年,我从江苏省司法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梁寨这样一个小镇法庭,当上了一名书记员。那时的法庭比较简陋,夏天办公就靠着一台小风扇吱呀吱呀地吹,衣服基本上都是黏黏地贴在身上;冬天镇上的温度要比县城低上两三度,一天下来始终都是冰冷的,生冻疮是家常便饭。但对于一个吃惯苦的农村孩子来说,这些实在都不算苦。
有一天,我和老庭长骑自行车去村里调解一起离婚案件,刚一进村,接待我们的村支书便热情地打招呼:“两位庭长,来得这么早啊!”第一次听到有人喊我“庭长”,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却美滋滋的。是啊,“庭长”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那可是很大的官呀!想想当时二十出头的我挺有意思,真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争取早点当个庭长!
后来,我结了婚,家就安置在法庭后院的宿舍。晚上经常有当事人找来,披上衣服,打开家门,打开法庭的门,问问案情陪着聊聊天,不知不觉天亮了。一年年过得飞快,那间10平方米的宿舍整整住了13年,搬走时女儿已经是12岁的大姑娘了。
1994年,被任命为审判员的一年后,院领导让我主持法庭全面工作。两年后,我被任命为副庭长,并主持法庭全面工作。“黄庭长……”30岁的我再次听到这个称呼时,心情不是欣喜,而是意识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在老百姓眼里,庭长就是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人,我要是把案子办砸了,咋对得起这个称呼?老庭长退休时,我带领全庭同志将“光荣退休”的匾牌送到老庭长家,老庭长深情地对我说:“小黄记住,任何时候,做人都要堂堂正正,对百姓都要亲亲爱爱。虽然咱法庭不大,司法的荣誉就在自己的言行中,就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老庭长接过匾额时说的话,我在心里记下了。
爱这方水土,这方水土自然就会爱你。小镇的晚上经常停电,月光下,我和妻子散步在一条条街道上。“黄庭长,你好啊!”“黄庭长,吃了吗?”“黄庭长,过来坐会儿吧!”一句句深情的问候,一声声朴实的招呼,就是涌入心田的一股股暖流。
那年到邻县沛县调查一起财产纠纷,路途比较远,就借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没想到快出丰县的当儿,车子拐弯时侧翻了,连人带车被狠狠甩在路口几米深的沟里。可巧一个离婚案件当事人路过认出我来,奔到村里喊来几十号人,硬是把车和人抬出了深沟,送到了医院。人们常说的乡土情,在我理解,还包括这样让人难忘的乡土恩情啊。
这些年,从梁寨到华山、赵庄,再到顺河法庭,妻子老卢跟着我南征北战的,没过上几天安顿日子。有时办案回来太晚了,她也会和我拌嘴,说上两句“你怎么不和案子去结婚,你让案子给你当闺女去”这样赌气的话。但老卢是刀子嘴豆腐心,家里事从来都是井井有条不让我操心。我有个一早起床写判决书的习惯,不管我多早起来,她把女儿房门掩上后,就在厨房为我忙早饭。第一次在北京肿瘤医院化疗,她忙得十来天掉了20斤,人一下子就脱形了。
以前我性子倔,她叫我注意养生什么的从不听她叨叨,心想,我180斤的大老黄,身体硬棒着呢!现在在家里我很听她的话,严格按照她的部署进行养生,健身,适度工作。“孩子喊爸,总得有人答应啊!”老卢说这句话时,我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我爱自己的小家庭,爱着法庭这个家。这些年习惯了,习惯每天到法庭第一眼就看见那枚庄严的国徽,习惯在庭里先转上一圈,看看带着大家种的石榴、海棠、紫薇、玉兰树长得怎样,那天看见那棵最健壮的紫薇有了一根病枝,把我心疼的!
老卢说,这么放不下法庭,那你百年之后就埋这儿吧!她这是在调侃我。但说实在的,我习惯,舒服,甚至享受法庭每天日升日落的喧闹与宁静。28年朝夕共处,对我而言,法庭就是承载着太多人与事,太多记忆与眷恋的心中的家。
楼主:D落  时间:2022-02-16 21:01:49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2:22:07
“正能量”一词,出自物理学,很早就传入东土自然科学的行文中,即使具有一定社会学意义的“正能量”一词也曾经早于山木出现在社会科学学者翻译的行文中,但该词在东土社会学意义上的开天辟地、发扬光大,当为山木,故山木作为“正能量”一词社会学意义上的东土开宗立派之一世祖,应无疑义,实至而名归。

山木祖师不仅将“正能量”一词的社会学意义带入新天地,还不忘开拓出“负能量”一词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新篇章,并且又身体力行创生了“中和”一词的社会实践理论,从而构建出颠扑不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体系,致广大而尽精微。自此,华夏大地,人人皆以“正能量”为尽善尽美,行斯文、渐教化、淳风俗,遂有大成。

正所谓,山木不出,万古如长夜。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2:28:25
有道是,丰县有梦,千年等一回。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2:30:42
横批:噎死判官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3:13:36
用话术构建天罗地网,古已有之,不鲜见。
而21世纪,又来启用这套旧货,明以话术高压,暗以字典扫描,真当天下人都是吃孟婆汤长大的。

这不叫累不累,而是厌恶不厌恶。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3:27:49
黑色幽默,不需要人人都懂,懂的自然懂,不懂的,没有义务帮忙懂。

不可笑,一点都不可笑,这里有语言的良知。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3:41:16
伞兵就是个平淡朴实的词语,前不久还不见容于正能量呢。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3:45:21
动辄居高临下,正义凛然,这是自以为是之病。
没有暴力机器,只怕报社大楼都要卖了,有几个老百姓会愿意自费买这些写在纸上的话术呢。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4:10:48

楼主:D落  时间:2022-02-20 15:33:41
为什么又要删回复呢?傻子都看得出来,这张图,不是完整的。
楼主:D落  时间:2022-03-28 20:37:16
【转】
他以决绝方式,为铁链女呼号

01
有一件事情,虽然这些天来热度似乎已经冷却,霸占你的手机流量的,是俄乌冲突,是核危机,是飞机坠毁,是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但我相信,你一定不曾将它忘记。
天大的新闻,也无法将它覆盖。
因为,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件比天还大的事情。
它就是——铁链女事件。
从来没有哪个女子的命运,像铁链女一样,牵动如此多的人心。因为,人们都知道,关注铁链女,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感谢一个叫王圣强的人,他以决绝的、发誓诅咒的方式,将铁链女事件再一次拉回公众视野,使“铁链女”从无数国际国内大事中突围而出,重新站到人们面前。
王圣强,丰县籍人,中国网《名家访谈》栏目制片人、总导演、总策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影《廉政中国》栏目导演。
我敬他是条汉子。因为他,我改变了对丰县的印象——那块浸染了太多被拐女性血泪的土地,毕竟还是走出了像他这样的有血性有良知的子弟。
丰县是他的家乡,必定少不了各种利益人情纠缠,敢于锲而不舍地发声,满腔孤勇,令人感佩。

02
事实上,此前他就删过关于铁链女的微博,毕竟,“虽然我不在丰县了,我丰县老家的舅啊什么亲戚给我电话,我能不给面吗?”
但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沉寂了一个多月后,从3月26日晚上开始,他一口气发了数十条为铁链女发声的微博,语气悲壮。

他说,有些事情,也许就这样结束了。
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啥。
他说,惹恼了我,我豁出这条命。
听来孤愤而壮烈。
他还提到说:人家叔叔申请多次,怎么不做个DNA,怎么不让他们见个面?

他一直坚定地认为,铁链女就是那个面目清秀的12岁失踪的四川女孩。
他也坦率地透露,老家官员对他很客气,从来没有威胁过他,他发声也不是针对个人,只是觉得铁链女事件发生在他老家,他心里难受。

而按照他的说法,他之所以要为铁链女发声,是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畜生!”
震耳发聩。
是啊,“人”字一撇一捺,需要骨头支撑。
我们都知道,人是一种直立行走的动物,但我认为,在这里,直立行走不只是指身体,也包括灵魂。没有骨头支撑,灵魂没有直立行走的人,不配称为“人”。

03
在一条微博中,他还意味深长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多年前,某副市长女儿遭遇强奸,举家上访未果。

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确有其事,事情发生在2009年,当年的报道也可谓铺天盖地,“作为贵州省六盘水市前副市长、政协副 ,田万昌主抓六盘水市公检法工作多年,维稳曾是其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两年前女儿田小龙被强奸一案迟迟得不到解决,田万昌最终不得不带妻女进京上访,成为六盘水维稳官员眼中的不稳定因素”。

很多人读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副市长女儿尚如此,百姓情何以堪。
我希望那些对铁链女漠不关心的人能看懂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那就是,倘若法治不彰,人人皆可成为铁链女。
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出来的是制度的逻辑。这种逻辑,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
我更希望那些能够左右铁链女命运的人,能够看懂这个故事。
希望他们记住孟德斯鸠说过的另一句话:“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
王圣强说他已看淡生死,生死如换衣服。我相信这是真话,他的勇气也来自于他对生命本质的体悟。“大风起兮云飞扬”,他是真的勇士。但我还是认为,他不必像殉道者那样决绝,他的出现,他发出的光,已经像一道闪电一样照亮了许多的人心。
倘若人人皆为发光体,世界必然明亮。
人人皆能贡献自己的声带,这必定不会是个寂静的春天。
楼主:D落  时间:2022-03-28 21:54:55
[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