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琐忆 之七:战备劳动

字数:1832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2-28 21:49:10 更新时间:2022-03-21 18:53:27

楼主:郭戍华2020  时间:2022-02-28 13:49:10



郭戍华

二战结束之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新时代国际和平体系逐步形成。虽有美苏冷战对抗及其代理人的局部战争,但从全球看,和平发展竞争成为主流。英法西德日韩等国纷纷从战争废墟中迅速恢复,开始进入经济起飞时期。

我们却错误地判断了形势,或为国内政治斗争需要,以及僵化意识形态禁锢,仍认为世界处于战争与革命前夜,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甚至主张荒唐的“立足于早打、快打、大打”。于是在60年代初,确立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在城市里大修防空工程,把重要工业企业迁往内地深山的所谓“三线”,集中国力勒紧裤带发展军工产业与核弹。所有这些当然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代价,到70年代末,最终让中国落后日韩港台新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达20年左右。

1969年我们进入中学时,中苏珍宝岛冲突硝烟尚未散尽,备战气氛日益浓厚。学校开展的主要活动,就是挖防空洞。地点就在学校教学楼北面的大操场。每个连排(原来的年级和班)轮番上阵,最紧张时,每天下午都要参加劳动。

最初的防空洞,采用地下掏挖法,即先挖一个深三四米的竖坑,然后再横向掏进去,形成多条主巷道,再在巷道里隔不远掏一个可藏人的“猫耳洞”。

没有施工机械,全靠镐和铁锹手工劳动。挖出的泥土,用小藤蓝子装了,人手提着运到竖洞,再用绳子拉上地面堆放。

庆幸的是,我们学校位于东外,那片地区远古以来就是永定河冲积地带,地下土质极好,全是黄土胶泥,质地紧密。到我们上学时,附近荒地还留存着许多盖房制砖时取土的氾土窑坑,夏天下雨就存很多水,成为孩子们游泳戏水的天堂,也经常夺去一两个孩子的生命。

这样的土质,塌方的担心少了许多。但仍严格限定了洞的宽度,以免发生危险。狭窄的洞穴增加了操作难度。一般是一个人跪着在前面挖掘,挖出一堆土后,再由后面的同学装筐,然后其他同学拎着送到竖洞口。

各连排都比赛掘进速度。因为土质好,粘性大,遇上潮湿地段,一镐下去就出一块胶泥块,镐印处晶亮光滑,像件好看的泥塑坯胎。

因为巷道狭窄,送土时俩人相遇,只能侧身而过。于是就发生了让我至今难忘的故事。

那天我负责送土,提着空筐向回走时,对面来了一位提土的女同学。巷道里灯光昏暗,我又没戴眼镜,朦胧中擦身而过,却觉得女同学的柔唇在我腮上轻轻贴了一下。

说是无意?我却清晰感受到了;说是有意?却又那么匆匆而过。我们竟谁都没说话。

别看我现在写得这么美,当时,我可真是被震惊了。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何况那时我正处于男孩子青春逆反期,按学者的话说,叫“假同性恋时期”,即喜欢和男孩子亲近,厌烦女孩子。我那会儿甚至莫名地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后来大了,才明白自己的幼稚可笑,辜负了女同学一片美好的儿女纯情。

更典型的过激反应,就是一次开年级会,大家都从教室里搬椅子去礼堂。我最后一个出来,在教室门口正碰上班里一位漂亮女同学跑回屋拿东西。她大概太着急了,想我给她让路,就伸手要拨拉我一下,我也正转身,她就一巴掌拍在了我屁股上。我立刻觉得被污辱了,瞪眼质问她要干嘛?

她见我发怒,可能也觉得失手了,赶忙说对不起,不是故意的。但我从她由红变白的脸上,看出了她的惊恐和不知所措。这时我才后悔自己的过份。但显然晚了。后来那女同学一直对我敬而远之。

不过后来这些地下巷道、“猫耳洞”还是被掀开见了天日。大概担心这种老鼠式的打洞,长久了仍有坍塌的风险,学校决定全部改成明挖。在现有巷道基础上拓宽,侧壁垒上砖墙,上面架上水泥拱,再覆盖泥土填平。这大概是市区政府人防工程部门的统一要求。

砖从哪来呢?自制。挖防空洞出了那么多好胶泥,都堆在操场边上,像小山一般,我们男同学经常爬上去翻滚打闹。这些土正好用来制砖坯。

开始没经验,为防晒干后开裂,有老师根据家乡盖土坯房经历,弄了许多稻草,铡碎了掺在泥里。倒是不裂了,但人家说有草没法烧。后来才知道,一是要掺合适比例的沙土;二是泥一定要活熟。于是,同学们就脱光了脚,纷纷跳进泥堆里尽情踩了起来。

摔砖坯不仅要力气,还要稳准狠,不然泥摔进砖模里,四个角总有空缺。经过反复练习,大家摔得是越来越好。

最后就是烧砖。那时区里在工人体育场旁建了一座大砖窑,有七八米高,两三层,集中烧制。我们学生的任务,就是负责把砖坯搬到砖窑,等过几天烧成红砖,再负责搬回学校。这是个体力活,男生也就搬个四五块,女生大多搬个一两块,中途还要歇两歇。

记得那一年里,吃的特别多。大窝头至少一顿三个,若是改善伙食吃馒头,能吃四五个。我姥姥从来没像那年似的,总说粮票不够用。她哪里知道,我们在学校里干的活,不比农民种地轻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