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魏:大佛不放手中刀

字数:318963访问原帖 评论数:377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10-01 06:46:00 更新时间:2020-11-26 05:50:57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6-08-18 23:50:15
@霸气苍穹 2016-02-15 16:10:06
mark
-----------------------------
看完了没。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5 16:45:3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大家新春快乐,鸡年大吉。

本文可以继续更新了。不过喜欢本书的还是希望大家去京东当当购买实体书。谢谢。


============================================================================


从笔者刚才对高肇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高肇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人物。高氏“出自夷土”,来自于偏僻幽远的高句丽,直到归顺北魏,才真正见识到大国上邦之物华天宝,对于他来说,天高皇帝远,见到皇帝想也不敢想,后来家中有一个女人进了宫,这已经让他念佛了,哪里还敢奢望受宠承恩?而让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是,最终自己摇身一变,竟成了皇帝的舅舅!
受宠若惊。绝对是受宠若惊。
然而,在南北朝那个看重出身和名望的时代,高肇纵是高官显爵,在世家大族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引人发笑的暴发户,而史书也明确记载了当时人们对高肇的态度:“时望轻之”。轻视。赤裸裸的轻视。每当站到这些世家大族的跟前时,高肇和族人都有一种被剥光衣服立于闹市的羞愧。
但是,高肇却锻炼出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并未就此消沉和退缩,也没有跟那些轻视他的人纠缠,他只是埋下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丝毫没有怨言,久而久之,这位勤政爱民的北魏公仆竟得到了人们的赞誉。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5 16:48:36


而在后来几年间,高肇的势力将不断扩大,终成北魏一大权臣,而他之得以进入朝廷,正是宣武帝为对抗宗室而采取的措施,即以外戚势力打压宗室。在宗室势力逐渐为元恪所消灭时,高肇也成为权力空白的填充剂,所以,从高肇的兴衰可以看出北魏宗室的境遇:这位高国舅的羽翼愈加丰满,王爷们的处境就愈加糟糕。
第一个遭殃的,是咸阳王元禧。
元禧是孝文帝诸弟中最长的一位,即“元弟”,孝文帝非常看重他,对他关爱有加,封赐给他的食邑为三千户,而其他兄弟只有两千户。
元禧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支持者之一,其功劳虽不如任城王元澄,但在孝文帝政治生涯中仍占有重要席位,是难以替代的得力助手。元禧在冀州为官时,有三千冀州人向孝文帝上书,称咸阳王元禧为政以仁,请求将冀州永远地封给元禧。
尽管孝文帝拒绝了这一请求,但此事足以证明,元禧也很擅长北魏宗室们历来擅长的“绥接之术”,并因此而在北魏得到不错的政声。
但元禧有个极为致命的缺点。
贪婪。
史书记载,孝文帝作为兄长,很清楚他这位弟弟的缺点,经常劝诫他要有所收敛,不要太过贪婪,并以因贪残而被处死的元郁为反面教材,不可不谓“严重警告”。
但是,元禧当面满口应承,事后却又照旧如故,完全没有将孝文帝的话放在心上。
而且,元禧不是一个内敛的人,他的性格较之哥哥孝文帝更为张扬。孝文帝曾说:“终有一天,你是要造反作乱的,但结果却一事无成,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元禧也只是报之一笑,而后依旧我行我素,没有任何忌讳。
孝文帝历来注重手足情谊,所以也没有对元禧进行政治上的处分。
元禧不知道,他的哥哥会包容体谅他,他的侄子却不会。
宣武帝跟叔叔元禧之间谈不上什么感情,他眼中的皇叔元禧不过是一个贪得无厌到目无君主的人!他既为宰辅之首,辅政期间却诸多推诿,将政事交由其他五位大臣,整日无所事事,私下里却以首辅之便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财力物力迅速膨胀,穿的是绫罗绸缎,乘的是香车宝马,家中姬妾数十,府上奴婢数千,经营田产和盐铁生意遍布远近,富可敌国。
宣武帝对元禧的厌恶与日俱增,虽对元禧多次升迁,但多是一些没有实权的名誉职务,而且,宣武帝也并未过多掩饰对元禧的厌恶之情,他的态度一度让元禧感到恐惧不安,元禧的斋帅(即侍卫队长)刘小苟经常对他说:“皇帝有杀掉殿下的心思!”元禧听了,满腹忧愁,却又叹气说:“我不辜负皇帝,皇帝又岂会杀我!”
但是,元禧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依然没有停止聚敛钱财和美色。
宣武帝的态度更加恶劣,经常直斥元禧的不法行径。
宣武帝亲政后,重用他为太子时的辅佐他的官员赵修,赵修遂得专宠,每日在皇帝宫中侍奉,王公亲贵很难入宫面圣。
已是惊弓之鸟的元禧打算孤注一掷,以赵修“隔绝内外”为借口,发动政变。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5 16:50:46
与他同谋的是他的大舅哥,名为李伯尚,二人商议之后,大致决定了政变的日期和地点。
不久,宣武帝驾临小平津(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元禧等人在城西外宅等待时机。
聚敛钱财,元禧是一等一的好手,举行政变,他却是十足的门外汉。
元禧等人本来决定时机一到就带兵冲进皇帝营帐,但从一开始,他们就陷入了各种分歧之中。期间,参与者中有两个人,分别叫符承祖和薛魏孙,他们也不知哪里来的胆子,竟想趁宣武帝在佛塔阴影下睡觉时将其杀死。
但是,将要行动时,符承祖却忽然来了这么一句:“我听说,皇帝是至尊,不能随便杀,杀死皇帝的人会全身生癞。”薛魏孙一听这话,可能是爱惜自己的皮肤,竟收起刀子,悄悄退去了。
与此同时,如何行刺的讨论还在城西外宅中继续着,但问题是,每当他们说出一套方案,总有人站出来反驳,而为了让自己的反驳站住脚,便往往会声情并茂地描画失败的严重后果,结果你一言我一语,对失败后果的详细描述让这些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
元禧发现他的这些同谋们一个个神情沮丧,脸上有恐惧的神色,于是,他竟一挥手,豁达地冲所有人道:“算了,今天就到这儿,大家都散了吧!”于是,一场性命攸关的政变就这样取消了。
元禧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散了会便带着一群姬妾去他的另一处外宅——洪池别墅娱乐,并让斋帅刘小苟去给宣武帝请假,谎称自己是去巡检农田、畜牧等百姓生计。
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就在符承祖和薛魏孙准备行刺时,就已被宣武帝发现了异样,侍奉宣武帝左右的氐族首领杨集始也发现元禧等人的秘密集会,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宣武帝。
宣武帝杀心顿起,元禧却浑然不觉。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6 11:52:40
斋帅刘小苟得了命令,骑马赶去见宣武帝,却在半路上遇见了宣武帝的禁军,禁军长官怪罪他身着尊贵的红色衣服,抽刀要将其斩杀。
刘小苟为求自保,惊慌中将主人咸阳王出卖了:“我有密报!咸阳王禧要谋反弑君!”
禁军长官一听一惊,惊出一身冷汗,即刻便带他去见宣武帝,宣武帝细细询问之后,终于确定叔叔元禧有弑君想法并已付诸行动,遂命令禁军去洪池别墅捉拿元禧。
夜色中,杀气腾腾的禁军武士冲进洪池别墅,立刻引起仆人和姬妾们的一片骚动。元禧听到外面的动静,得知事已败露,于是只带了一个亲随尹龙虎,从别墅东南角落荒而逃。
主仆二人在漫漫夜色中漫无目的地走着,谁都不说话。夜如死一般沉寂。
良久,元禧忽然冲尹龙虎说:“长夜漫漫,闲极无聊,你出个谜语让本王解解闷儿吧!”
中华上下五千年,未见心大如元禧者。
元禧喜欢猜谜语,这一点在北魏人尽皆知,但这个时候提出这种要求,似乎总有些不应景儿。
然而尹龙虎很配合,遂说了一则谜语: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犲狼,赃不入己。
元禧贪财好利,远近闻名,所以谜面中的“贪”、“赃”等字眼儿,对他来说理应很敏感,但元禧却并不认为这是在讽刺自己,还兴致勃勃地猜道:“这是眼睛!”尹龙虎摇摇头,说这是筷子。
主仆二人这样边走边聊,渡过了洛水,这时,元禧忽然回头对尹龙虎说:“你若不想和我一块死,我也不勉强。”尹龙虎则说:“若能与殿下同生共死,虽死犹生!”
元禧心中或许会有一丝触动:有此忠仆挚友为我蹈生赴死,也无憾了。
不久,宣武帝的禁军追赶上来,将元禧和尹龙虎二人抓住并关押在华林都亭(皇家别苑)。
当时天气闷热,元禧口渴胸闷,已命悬一线,但宣武帝曾下令不准任何人给他送水喝,直到后来,心存怜悯的侍中崔光实在看不下去,于是玩了个文字游戏,让手下为元禧送了一升牛奶,元禧将奶浆接过去一饮而尽,保住了性命。
但也只是“暂时”而已。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9 11:47:17
@清风lhl 2017-02-08 09:47:24
问一下楼主,实体书写到什么时候,东西魏结束吗?
-----------------------------
隋灭陈。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9 11:48:15
@清风lhl 2017-02-08 09:52:41
楼主写写北齐北周?对那段历史挺感兴趣。
-----------------------------
有一本《疯狂的北齐》,和拙作同一出版社出版,作者路卫兵。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9 11:49:14
最终,宣武帝元恪对叔叔的判决下达了:赐自尽。
元禧临死,已是垂头丧气,往日神采荡然无存。几位姐妹前来与他诀别,他在交代后事时,还念念不忘几位貌美姬妾,几位公主听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一边哭一边骂他:“你获罪正是因为到处找女人聚敛钱财!事到如今,怎么还敢提这些人!”元禧一听,十分羞愧,一声叹息,然后以一杯毒酒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元禧家中数量庞大的财产,宣武帝将大部分都送给了舅舅高肇和宠臣赵修,其余的分发给内外百官,多者可以得到绢帛白余匹,少的也可以得到十匹。绢帛并非寻常物,是可以当作硬通货的珍贵布料,足见元禧生前对财产的聚敛程度,但其儿女在他死后也不得不依靠彭城王元勰的接济过活,实在让人唏嘘。
这里,还有一个小片尾曲。元禧死后,咸阳王宫的婢女们作了一首歌,歌词为:“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踏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哪得渡!”这支看透人世无常的歌曲一直传唱到南朝,南朝汉人一听这支歌曲,也会止不住地流下眼泪,对咸阳王的遭遇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触。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9 11:56:17
第二位遭殃的,是北海王元详。
元详是孝文帝最小的一位弟弟,因为小,所以颇受孝文帝疼爱,孝文帝每每出巡或者出征,便命他随侍左右。一次,孝文帝出行,途经祖父文成皇帝拓跋濬射铭之所,孝文帝膂力惊人,弓术了得,一时技痒,便命诸兄弟试射远近,元禧等人射出的箭距离孝文帝的箭皆一二十步远,唯独元详的箭能追及孝文帝。孝文帝欣喜宽慰,下令重赏。
孝文帝驾崩后,他受遗诏为辅政大臣,后来元禧谋反被诛,他急忙向宣武帝递交了辞呈,却被宣武帝一口回绝,于是仍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并因天子季父的身份而受到尊重。
可是,很难说这种“倚重”不属于宣武帝“权术”的一部分。元详本人与褚兄弟关系并不和睦,比如他经常在宣武帝面前诋毁元禧和元勰,其中元禧的死就与他有关系,而且他觊觎彭城王元勰的大司徒之位,为宣武帝所忌惮的元勰被排挤到朝廷中枢之外,他就在其中捣鬼。
元详还自恃是宣武帝的叔叔而骄横跋扈,与朝廷臣僚的关系紧张,众人多对他心存忌恨;他在担任公职期间,假公济私,牟取暴利,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致使朝廷世风日下;他的宅邸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但为了扩建私宅,他竟强行拆毁大片民宅,而且不顾别人哀求,将他人灵柩扔到街上,过往路人无不嗟叹,一时之间民怨沸腾……
总之,元详是个很糟糕的人,比他的哥哥元禧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详长得漂亮,举止从容,是个风流倜傥的高富帅,但他也因此而喜欢沾花惹草,负下许多风流孽债,他的母亲高氏为此事常常申饬他,他却屡教不改。他不喜欢正妻刘氏,与一位宠妾如胶似漆,后来这位宠妾病故,他如丧考妣,但宠妾一入土他便将其忘得干干静静,又与其他女子淫乱。元详与当时一位飞鹰走狗的公子哥儿茹皓交好,茹皓的妻子是文昭皇后的族人,茹浩结婚时,元详前去道贺,在婚礼上邂逅了茹浩尚未出阁的小姨子,元详借酒乱性,与她一拍即合,私下里频繁往来,后来小高嫁给了安定王元燮,成了尊贵的王妃,但元详依旧与她交往甚密,由“两情相悦”发展成为“私通奸淫”——好淫而薄情,便是天下人对北海王的印象。
而元详这种典型的“堕落型人格”,似乎与其母高氏也有着莫大关系。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09 13:28:58
而在此之前的元禧事件中,宣武帝命人将元禧、元勰和元详三人用防卫严密的大车拉去金墉宫,高太妃以为儿子此次进宫必死无疑,一路乘车哭送至金墉,结果只有元禧一人被扣押,元详无罪释放,于是她一把抱住儿子,动情地说:“从今以后,但愿不再富贵显赫!只求母子性命相保,即便是一块扫大街讨生活也甘心!”
但在元禧死后,元详愈加受重用,宣武帝经常御驾亲临元详宅邸,呼高太妃为“阿母(即婆婆)”,并行家礼,恩宠有加。宣武帝每每离开时,高太妃皆恋恋不舍,必要举酒拜送:“但求官家(即皇帝)千秋万岁,时常光临我母子宅邸才好!”以前那种对煊赫权势的恐惧荡然无存。《红楼梦》中有句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用到高太妃身上再合适不过。
这样的女人并非合格的母亲,元详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她在推波助澜。
北海王元详一直以来骄奢淫逸、贪残暴虐,而宣武帝并未加以劝解和制止,这似乎就是所谓的“姑息养奸”。
《左传》开卷第一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每每读到这句话,皆顿觉寒风习习,毛骨悚然!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4:09:49
@凤孤鹿步小 2017-02-11 22:53:48
谢谢楼主,祝楼主新书大卖
看到北魏的历代皇帝大多短命,会不会和他们特殊的子贵母死的制度有关?
首先在北魏内部,拿皇帝和其兄弟做比对。因为虽然北魏的皇帝的寿命不长,但貌似皇帝的兄弟们却活得不错。全文通读下来,经常是皇帝年幼,但其各位叔叔往往正当壮年,是国家的中流砥柱,甚至还有不少老臣是皇室宗亲的最近的血脉。
其次拿北魏和其他王朝比。作为游牧民族的领袖,北魏的君主都是鞍马娴熟,身强力......
-----------------------------
子贵母死制度对北魏皇帝寿命的影响之推论提的很好,这种残忍的制度与北魏几位皇帝的死肯定有影响,直接或者间接,总之,这种生存状态下的北魏皇帝,是极难发展健全人格的,这种不健全的人格,除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决策乃至于与其他宗室、宦官、后宫、朝臣的关系,这一点在景穆太子和文成皇帝身上十分明显。

至于之后的几位皇帝,比如北魏恭帝、北魏废帝,他们的早夭与自身关系不大,其时皇权衰落,代北或者陇西贵族崛起,这些皇帝多死于他们之手。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4:10:13
@珍宝之门cjg 2017-02-10 20:15:18
好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历史讲述得很简明,能不能把整理后的电子稿发我,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
多谢。谬赞。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4:11:56
国舅爷高肇很快便自称掌握了元详的罪状,这些罪状包括“贪害公私,淫乱典礼”、“驱夺人业,崇侈私第”等,而最让人心惊胆战的一条是“与皓等谋为逆乱”——与茹浩等人造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以元详的种种做派,罗织一批罪名并给他戴上一顶谋反的帽子,似乎并非一件难事。元详与茹浩谋逆是假,通过茹浩与安定王妃淫乱是真,宣武帝多半知道真相,但真相并非他所关心的问题,只要“看上去是谋反”,他就有充分的理由将元详予以制裁。
很快,元详被朝廷缉拿,宣武帝专门为他在洛阳东北建造了监狱,派重兵严加看守。
可是,一贯作威作福的元详党羽并未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一众家将竟妄想劫狱救人,他们写了一封信给狱中的元详,上面详细地记述了劫狱计划和参与人员的姓名。元详正在看这封密信时,却被一名守卫发现,他冲进牢房,夺走了密信,劫狱之事遂泄,宣武帝震怒,立即下诏赐死。元详在狱中饮下毒酒,大哭数声,倒地暴亡。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4:12:24
第三位,是京兆王元愉。
元愉是宣武帝的异母弟,雅好文学,喜欢豢养宾客,虽不及战国时代的孟尝君,但也有门人数十;他经常能得到许多珠宝锦帛之类的财物,随手便丢给众宾客;且他崇信佛教,在布施和举行各种法事时用钱无度,常常让京兆王宫入不敷出;尽管如此,他还经常和广阳王元雍斗富,各种奇珍异宝,动辄焚烧销毁……
种种穷奢极欲,只能依靠大量钱财做支撑,为此他常常贪纵不法,以公谋私,贪污受贿无所不能。最终,他惹怒了兄长宣武帝,宣武帝将其召进皇宫,杖责五十,并贬黜为冀州刺史。元愉因此而心存忌恨。
于皇后是宣武帝的第一位皇后,她是赫赫有名的“黑矛将军”于栗磾的后人,她的伯父就是帮助宣武帝从六辅政手中夺权的领军于烈。宣武帝夺权成功后,于烈将侄女推荐给宣武帝,元恪遂将其充入掖庭,册封为贵人,一度对她十分宠爱,几年后,于氏生下了皇子元昌。
后来,高肇也将自己的侄女高英送进了皇宫。高英一进宫便受到宣武帝的宠爱,二人耳鬓厮磨,全然不顾于皇后和其她妃嫔。于皇后性情宽厚,不是个善妒的女人,不会争宠,特别是在她三岁的儿子元昌夭折后,更是日渐凋零,宠幸不再,而后便忽然离奇地在宫中暴亡,当时人们皆传言她死于高氏谋杀。
而后,高英被立为皇后。
于皇后被杀,于氏家族对朝政的影响力降低,高肇势力开始坐大,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俨然成为朝廷中枢、内阁首脑,他大肆结党,依附他的,顷刻便可升官加爵,违背他的,须臾便被治以重罪。
心高气傲的元愉自认有匡扶天下的才能,如今却被贬黜为小小的刺史,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羞辱,一气之下,决意起兵造反,于是杀掉了地方官吏,并公然宣称:我得到清河王元怿的密信,密信称佞臣高肇已经把皇帝杀害,本王不得不起兵剿贼!
然后,他在信都(今河北邢台)以南设下祭坛,自立为大魏皇帝,年号“建平”。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4:13:25
消息传到洛阳,高肇与宣武帝商议后派尚书李平征讨。元愉迎战李平,却接连败退,最好只好退入城中,闭门不出。在城中,元愉知道事情已无挽回的余地,便带着王妃杨氏和四个儿子,率数十骑逃出城去,但很快就被朝廷军队追上,元愉一众被捉,并被押送至京师。
途中,元愉泰然自若,饮食如常,一直到了洛阳城郊外,才忽然对王妃杨氏说:“皇帝慈悲,必不忍杀我,可我还有何面目去面圣呀!”说罢痛哭不止,竟气绝身亡,时年二十一岁。
于是,在宣武帝和高肇甥舅二人的“苦心经营”下,又一位宗室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丢掉了性命。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4:16:25
@王者之风lll 2017-02-22 14:13:10
楼主加油
-----------------------------
多谢风兄。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5:23:23
@弓太宰 2013-10-04 20:43:39
拓跋珪的生母贺兰氏在晚年时说过一句话:过美不善。
说一说这位母亲说这句话的背景。成人之后的拓跋珪有一次跟随母亲到了贺兰部,见了生母的胞妹即他的小姨妈,心生爱慕,决定纳其为妃(外甥娶姨妈不足为怪,公公续娶儿媳也不是什么怪事),当时贺兰氏为了阻止拓跋珪,就说出了“过美不善”这句话。
过美不善。——诸位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有人解释为:太美丽,可是不善良。即:过美“而”不善......
-----------------------------
@威猛先2 2017-02-13 16:58:42
不过这贺氏姐妹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大贺和刘显关系就不清不楚:小贺最后因为什么事要被处死也没交代。
-----------------------------
草原上的女人在情爱上比中原人自由,这个本也无可厚非,小贺兰氏深居宫闱,骄横跋扈是肯定的,毕竟都惹得深爱她的男人扬言要杀他,而且拓跋绍的行为举止也侧证了他的母亲不是省油的灯。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5:24:21
@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2017-02-12 16:10:49
马克~~~这不忍细看的历史啊
-----------------------------
权且粗看。哈哈。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5:24:58
@珍宝之门cjg 2017-02-10 20:15:18
好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历史讲述得很简明,能不能把整理后的电子稿发我,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
您好,喜欢的话可以去京东或者当当购买实体书或者电子版。多谢支持。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7-02-22 16:53:41
@威猛先2 2017-02-22 16:33:55
体制变化过于激烈,皇权独大,失去了制衡,失去了与贵族和士族的对话和相互制约,。我觉得这才是北魏崩盘的原因。
-----------------------------
说的很中肯。
这个原因肯定是有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失势的代北鲜卑贵族和日益强大的中原士族和汉化鲜卑贵族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即是说,导致北魏灭亡的主要矛盾不是君臣之间的矛盾,而是国家公务员之间的矛盾,他们的矛盾导致国家机器出现裂缝,行政不再有效,进而引发经济问题,最终诉诸武力,皇权被架空,而最后得胜者,还是那些之前就得势的公务员们,比如陇西李氏和杨氏。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