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群语说历史

字数:58641访问原帖 评论数:20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1-23 17:56:19 更新时间:2022-09-15 00:26:49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1-11-23 09:56:19
二十四史,一扫六合,一统江山,把军事上的纵横捭阖,政治上的血雨腥风生动地书写在了太平洋东岸的这片大地上,留在任人点评的史书笔录中。有些人喜欢读史,是觉得其中的故事精彩,人性、欲望赤裸裸展现在阳光之下,其残忍、怪异、变态远远超出你脑洞的大小。胡适先生在考据中国的四书五经后,认为真的话几乎没有几句,很多后人伪造。经书尚如此,史书应更深。从来就有正史、野史之说,孰真孰假真的很难说清,就像今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我们都不可能穷其真相,更难论多少岁月风霜磨砺,几经文人雕琢,诸多刻意隐晦,多少血泪洗刷,几番毁坏誊传,留下的黑纸白字,早就改变了原来模样。文字的出现,方便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扩大了文明的半径,但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成了翻云覆雨的造假工具。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右史,他发明了文字,他的助手叫沮诵,沮诵把这个事记录下来时,天雨粟,鬼夜哭,为啥啊?这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吗?不是里程碑式的发明吗?老天也哭,鬼神都吓的嚎啕大叫,因为他们看的清,只因人类有了这玩意,即将变为狡诈,真与善将被文人的口水,罄竹的纸张,空山的松墨覆盖的难以寻觅。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17:59
二十四史,一扫六合,一统江山,把军事上的纵横捭阖,政治上的血雨腥风生动地书写在了太平洋东岸的这片大地上,留在任人点评的史书笔录中。有些人喜欢读史,是觉得其中的故事精彩,人性、欲望赤裸裸展现在阳光之下,其残忍、怪异、变态远远超出你脑洞的大小。胡适先生在考据中国的四书五经后,认为真的话几乎没有几句,很多后人伪造。经书尚如此,史书应更深。从来就有正史、野史之说,孰真孰假真的很难说清,就像今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我们都不可能穷其真相,更难论多少岁月风霜磨砺,几经文人雕琢,诸多刻意隐晦,多少血泪洗刷,几番毁坏誊传,留下的黑纸白字,早就改变了原来模样。文字的出现,方便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扩大了文明的半径,但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成了翻云覆雨的造假工具。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右史,他发明了文字,他的助手叫沮诵,沮诵把这个事记录下来时,天雨粟,鬼夜哭,为啥啊?这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吗?不是里程碑式的发明吗?老天也哭,鬼神都吓的嚎啕大叫,因为他们看的清,只因人类有了这玩意,即将变为狡诈,真与善将被文人的口水,罄竹的纸张,空山的松墨覆盖的难以寻觅。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18:48
二十四史,顾名思义就是二十四部史书,是各朝各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根正苗红,三观正常,代表着真相,比较讲政治,和谐大气上档次,故又成为正史。一般是这一朝代写上一朝代的事,根据宫中的一些记录整理而成,后经各位文人骚客编撰编辑,基本形成现在的样子。史记(司马迁 西汉)、汉书(班固 东汉)、后汉书(范晔 刘宋)、三国志(陈寿 三国志)、晋书(房玄龄 等 唐朝)、宋书(沈约 梁朝)、南齐书(萧子显 梁朝)、梁书(姚思廉 唐朝)、陈书(姚思廉 唐朝)、魏书(魏收 北齐)、北齐书(李百药 唐朝)、周书(令狐德棻fen 一声 等 唐朝)、隋书(魏征 等 唐朝)、南史(李延寿 唐朝)、北史(李延寿 唐朝)、旧唐书(后晋 刘昫 xu四声)、新唐书(欧阳修 北宋)、旧五代史(薛居正 北宋)、新五代史(欧阳修 北宋)、宋史(脱脱 等 元朝)、辽史(脱脱 等 元朝)、金史(脱脱 等 元朝)、元史(宋濂 等 明朝)、明史(张廷玉 等 清朝),这二十本书就是一般说称的二十四史。1921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柯劭忞 民国 )列入正史,合成二十五史,而更多的地方是将清史稿(民国 赵尔巽)列为二十五史之一,两部都列上的话就是二十六史。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19:07
二十四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事,总共3231卷,约4000万字,而且全是古文,如果翻译成白话文估计字数要翻十倍,这些书统一使用司马迁发明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正史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隋书》中,“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等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独家专用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19:29
另外要提一下《东观汉记》,也叫《东观记》,也是一本纪传体史书,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当代史,就是本朝人写本朝代的事,记录的是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灵帝刘宏的事,在三国后一般将史记、汉书、东观记 合称为三史,唐代后逐渐以范晔的 后汉书 取而代之。

东观记的主要编者刘珍,小时候品学兼优,成绩突出,东汉永初年间(107-113年),担任谒者仆射,基本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传达室主任。当时,曾任东汉汉和帝第二任皇后的邓绥,也就是当年的和熹皇后,也就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女,东汉初期的政治女强人,现在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邓太后。由于经常在中央核心部门传文件,自然和首长混的熟了,邓太后看他写的材料不错,笔杆子很硬,就有心重用。在一次送完材料后,小刘同志被领导留在了办公室,邓太后轻轻抿了一口茶:都下去吧。唉呀妈呀,刘珍这心里那个紧张,那个窃喜,多年混政治圈的经验让他意识到这是要来好事啊,只是这大早晨的,有点突然。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19:49
“小刘啊......”,“臣在.....”,心跳加速,小鹿、麋鹿、梅花鹿一时在心中活跃起来。

“看你工作能力强,文采斐然,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好苗子,可曾想过成就一番事业,足以青史留名乎?”

“臣不才,愿为太后赴汤蹈火,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精力......”

“好 那明天开始你去南宫东观那 安心编写史书吧。”

“臣....想多了” 一千只羊驼在心中驰骋而过。

邓太后下诏书,让刘珍等人在东观校书,正文字,永宁元年,公元120年,又下命令让他们作《建武以来名臣转》,刘珍一生共编撰东观汉记22篇。

其实,东观汉记前后经历过四次修撰,第一次是在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让班固、陈宗、尹敏、孟巽等编撰世祖本纪,以及一些列传、载记等

28篇。第二次编撰就是刘珍这次,时间是在汉安帝时期,书名开始叫汉记。第三次编撰在汉桓帝时期成114篇,第四次在灵帝、献帝时期,成书42篇。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20:06
史记

史记,就是记史,原来是史书的一个通称,但是由于司马迁的这部太史公记,作为正史这条大河的各拉丹冬,地位太强大,三国后,史记便成了这本书的专用的名称。

自古以来,文人学者对史记的赞誉,穷尽其词,无以复加。鲁迅先生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写历史的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文采上比离骚还清新自然。

司马迁自己说,后生谬赞了,过奖过奖,我只不过是想探究下个人努力与天时运气的关系,了解下繁复变化和无常轮回背后的亘古人性,哎,都是我自己一些简单的想法,如有不同意见,你们随便。简单地说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20:43
史记最早的名称为太史公书,就是担任太史令职位的一个男人写的书。

太史从西周开始是一个起草文集、记载史事,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同时还管着典籍、历法、祭祀等,这几项在当时可是很重要的权力部门,历法祭

祀研究天体运行规律,揣摩四季寒暑的节律,传达鬼神上天的指示,可以说是站在了意识形态和权力来源问题的高地上,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安排、总调度。

现在存世的最古老的史记残本在日本,最古老的全本在台湾。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20:59
司马迁是接他的爸爸司马谈的班,在父亲去世三年后,当上的太史令。因为父亲是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有机会开始诵读尚书、左转、国语等书,十九岁开始自驾游

,到江淮和中原地区玩了一圈,回来后在中央安排了工作,成了一名衣食无忧的官二代,以郎中的身份,去了一趟彩云之南。二十五岁时,以监军的身份又跑了一趟

,负责完成在西南设立郡县的任务,西南黄金线路的美景美食美食,估计在少年司马迁的幼小心灵上打下深深地烙印。

也许,日子就会这样无趣下去,上上班,喝喝茶,在非业务部门混混,也出不了啥事,犯不了啥错,老爷子也在中央混了这么多年,各种关系也算硬,熬吧,找个某领导的闺女,娶妻生子,合适的话配上几个妾室,增添点情趣。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21:24
有时候,生活太安逸了,人就会觉得无聊、烦弃,渴望着改变,但又惧怕着改变。

然而,世间万物终将变异,无常存者。

命运的改变,或者说命运改变的伏笔,在汉武帝决定封禅泰山这天出现了。

事件的主角是司马谈和刘彻。

司马谈父亲司马喜,在汉景帝时期用四千石粟米换了一个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司马喜的父亲是司马无泽,司马无泽当过长安街市的市长,大概可能相当于长安市场管理局局长。一直往上推而论之,也是响当当的官宦世家。

司马迁自称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八世祖(也有说是九世祖)是秦国大将司马错。颛顼 (zhuan xu)是黄帝的孙子,五帝之一。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23:44
攀亲附贵,人之常情。

司马错因为攻打四川盆地地区立了大功,当了太守。 司马错的孙子叫司马靳,在白起部下杀人进爵,打怪升级,很快就提拔为白起的心腹,并参加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后来,白起被赐死,副将司马靳也一同被赐死。

秦始皇时,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曾任主铁官,司马昌之子就是司马无泽。

颛顼,在地球上的活动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司马错大概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中间相差2200年,传8代,平均要275年,不得不说古人身体真是好,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无人工灌溉,享无根之水的有机粟米聚天地精气,养百年延祚,不玩手机不熬夜,不喝白酒不伤身,都能活到二百五。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24:12
司马迁家族自司马错以来,几番沉浮,基本都是靠军功换得爵位富贵,本以为跟着大将白起混个大的,来个高开高走,封死涨停,不曾想白起和秦王闹矛盾,落了个被赐死的境地。无常,还是无常。在高处,错一步,也许会摔得更惨,甚至只有死亡一条选择留给你。

南宋皇子刘子鸾被异母的哥哥赐死时,只有10岁,哭着说出了我们永远也没法体会的一句话:“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

千百年来,胜时红旗漫卷,败时红袍血染,光荣革命的光芒似乎无心垂青我们这块古老而多难的土地。

等司马谈等上太史令,司马家的元气也逐渐回复,逐渐稳定下来。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09:24:40
汉武帝刘彻,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历史上与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三长的皇帝。

刘彻本不是太子,全凭个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脱颖而出。

刘彻四岁时,到姑姑家去玩,见到了自己的表姐陈阿娇。

“姐姐你真好看,给我当媳妇吧”

“不要乱说,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没乱说,咱们又不是两三岁的小孩了,到时候我用黄金建个房子给你住。”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10:03:11
两千多年前,一个四岁的孩子,说出了我实在想不到的最浪漫的表白,后世以来那些鸽子蛋、保时捷、大别墅、永远爱你疼你、掉到水里先救你啥的都弱爆了。

金屋藏娇,每次读到这个成语,就感觉像一束耀眼光芒喷涌而出,一下子点亮了24名女嘉宾的灯。

历史再次印证了那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就是这几句孩子之间无邪的对话,改变了刘彻的命运,即将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并彻底决定中国意识形态和统领文化的走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陈阿娇的妈妈刘嫖是汉景帝的亲姐姐,本来想把阿娇嫁给太子刘荣,结果刘荣的妈妈没同意。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10:03:32
这口气馆陶长公主刘嫖不打算吃,儿子当了太子就看不起人了,等当了皇帝我还能有好果子吃吗,反正我的女婿必须是皇帝,我不管他是谁!

后来太子刘荣被废吗,刘彻成了太子、皇帝,陈阿娇成了皇后,也住进了金碧辉煌的新房,只不过大部分时间自己一个住,确实也兑现了承诺,把阿娇藏起来了。

无常 还是无常。

改变命运的因素有很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婚姻似乎是最直接猛烈的一个。

很多叱咤风云的大佬,挖掘起来一看,很多得益于娘家人,外戚始终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10:04:15
纵观中华帝王史,出身草野,家境贫寒的要算朱元璋了,为了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他参加了元末起义军,靠着军功一步步地往上爬。

后来娶了姓一个马的姑娘当老婆,这个姑娘是个大脚,战乱时期,颠沛流离,估计也是对一双金莲的管理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等到了嫁人的年龄才意识问题的严重性。马氏是元末起义军某部首领郭子兴的养女,看着朱元璋忠厚听话,便把马氏许配了他,朱元璋是个聪明人,哪里还来得及讲究这些,一下子自己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郭子兴又把妾室张夫人所生的小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就是后来的郭慧妃。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手了他的势力,可以说为以后的一统天下增加了很大的筹码。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10:04:28
香港首富李某也是从擦皮鞋、当推销员打工干起,一步步打造了巨无霸的财富帝国。他的发妻庄某是他的表妹,是香港钟表大亨的闺女。

老布什刚刚谢幕自己极其成功而精彩的一生,从二战退役后,上名校,开公司,搞竞选,当总统,孩子们也光芒四射,家族势力不断壮大。

他在退役归国后的一次晚上,一见钟情了自己的爱人芭芭拉,是美国大出版商马文 皮尔斯之女,其祖上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10:04:42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要去泰山封禅,封禅就是给老天汇报下自己的工作成绩,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一般感觉自己文治武功响当当的君王才好意思去走一圈。这是刘彻的第一次封禅,朕心甚悦,把年号也改为了元封。汉武帝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到泰山封禅了八次,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定期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状况,态度和动机都十分的端正。

有两个人的死和公元前110年的这次封禅有关,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原因都模糊不清,令人费解。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10:05:23
一个是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当时大概十五岁左右。英年早逝的霍去病是刘彻最心爱的大将,是心中的男神,多年一直在外征战,还没来得及好好宠幸就弃主而去。霍去病死后,刘彻把这份爱无以复加地给了霍嬗,让他承袭冠军侯的爵位。在封禅的最高典礼上,刘彻独自带着侍中奉车霍子侯,也就是霍嬗,登上泰山,在山顶同样行了封土礼,至于行礼过程怎样同样没有多少人知晓。封禅典礼后不久,霍嬗暴卒,突然死了,其他的相关记录都没有记载。刘彻为啥独自带着霍嬗登上了山顶?

当时的泰山山陡路险,林木茂盛,在时间上、安全性上、体力上讲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这种隆重的大礼,没有仪仗队的参与?没有大臣的观礼?没有史官的记录?他

和十五岁的小鲜肉发生了什么?这个封土礼是以怎样的姿势操作的呢?每每想到这里,都不禁让人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

霍嬗死后,汉武帝很想他,亲自写了一篇《思奉车子侯歌》表达自己的思念:

嘉幽兰兮延秀。

蕈妖淫兮中溏。

华斐斐兮丽景。

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

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

不觉涕下兮沾裳。

一想起曾经的你啊,俊秀丽人,吐嗅如兰,卿卿我我,夜夜笙歌,老天啊你为啥带他走,让

他离我遥远无期,泪水啊又一次止不住滑落我的衣裳。

我们再看看他思念自己的宠妃李夫人时写的赋:

秋气潜以凄泪兮

桂枝落而销亡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这相思的缠绵是不是一个意思?似乎难分伯仲,甚至更深一筹。
楼主:ty_与时偕行309  时间:2022-03-28 10:05:45
历史资料上的汉武帝,大胆敢为,不囿于规禁,不受一些封建礼教的束缚,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之事。据说,韩信的后人韩嫣、韩嫣的弟弟韩说yue,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大臣金日磾mi di(匈奴族)的长子,甚至卫青、霍去病都是刘彻的情人,与上同起,备受宠幸。

难道是想逃离这该死的爱,他才挥戈黄沙,不敢家为? 难道是这封禅的姿势过于激烈,惊动了上天,将他带走?

另一个死的人就是司马谈,死因是生气,生汉武帝的气,为啥?因为被嫌弃了。

所以说,爱与恨都是可以死人的。

爱与恨,

结束在今夜,

我把自己来个了断,

怪只怪当初太真,

错与对决定一生。
TOP↑